这书我不穿了!—— by九州月下
九州月下  发于:2024年04月22日

关灯
护眼

萧君泽深吸了一口气:“放心,我明白了。”
元勰也松了一口气:“你明白就好。”
“我要继续推行下去!”萧君泽果断道。
元勰那清俊的面庞几乎要扭曲起来,他想告诉君泽你清醒一点,但他的修养让他强行控制住了自己:“君泽,白沟周围的汉人,如今十分不稳,我怀疑这背后有人教唆,一但生起民变,你必会被非议……”
“这是自然,所以要找靠山啊!”萧君泽微笑道,“彦和,今天天气不错,咱们去见陛下吧。”
他当然知道这样下去,必然会激发危险。
但是,改革本身,就是一件有巨大风险的事情,他只要裹好糖衣,就能把改革的风险转嫁,为这场汉化添砖加瓦。
这不正是他救冯诞,投奔元宏的原因么?
“彦和,大胆些。”萧君泽看着对面青年面色扭曲,安慰道。
生活在这种孕育社会变革的时代,你都不知道自己多幸运呢。
洛阳王宫里,元宏正在为刚刚收到的消息愤怒。
先前,他怜将平城勋贵之首穆泰老病,将他调回平城去当刺史。
谁知穆泰回平城后,秘密召集镇北大将军元思誉、安乐侯元隆、鲁郡侯元业、骁骑将军元超等人,想要推举朔州刺史阳平王元颐为主。
计划很完美,但第一步就出了大问题,他们想推举为皇帝的朔州刺史元颐第一个不同意!
但由于场面不对,元颐先假装同意穆泰等人计划,便稳住他们,然后转头就秘密地把此事上报朝廷。
元宏收到这消息,愤怒之情无以言表,对冯诞大吐苦水。
见元勰也来了,便整理心情,问他们所为何来?
萧君泽看他神情不太好,便心中有数:“平城出事了?”
元宏阴沉点头:“这些勋贵,半点都不能体谅朕用心良苦!”
萧君泽摇头:“吾之蜜糖、彼之砒霜,世事本就如此,陛下无需要担心,平城勋贵大多都在洛阳,那边只是小打小闹,您只要派一位宗王,便能轻易处理。”
元宏当然也知此理,神色稍愉,叹息道:“此消彼长,长久之后,怕是弹压不住啊。”
他担心的是平城勋贵自此之后实力大损,无法与汉臣抗衡,长久下去,朝廷怕是要为权臣把持。
萧君泽心说哪有什么长久,你走了三十年,就完蛋了,那些汉臣也没讨得好,河阴之变时被一波带走。
元宏一边让人去召任城王来见,一边问道:“你们此来,所谓何事?”
元勰便把河工的事情给元宏从头到尾,讲了一番,最后总结道:“若不将饮食降下,怕是有民乱将起,影响朝政。”
元宏则是微笑着看向萧君泽:“你又如何说呢?”
萧君泽淡定道:“我觉得没必要改,若是克扣饮食,必然会有大量庶民累死于河滩之上,你担心民心,我有一计。”
元宏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末位淘汰。”萧君泽淡定道,“想要当河工,汉胡尽可来之,不分族别,分成若干组,每月评定,优胜者留,末尾者遣返不再录用,如此便能长久。”
“你倒心善,”元宏感慨道,“你先前不是说,若是明年河工将要扩大,若用汉人,会影响收成,这次,又不需要了?”
萧君泽随意道:“此次平城叛乱,必有大量罪民,充入边境,依我看,不如迁入内地,给他们一点机会,让汉人可以雇佣他们种田为生,如此,汉人去修筑运河,也没什么关系。”
多余的人,正好他收来挖矿、洗煤炭、搓羊毛、织布、晒盐!这些可都是体力活!
“胡言!”元宏不悦道,“十万人迁徙,一个不慎,便是动乱之景。”
萧君泽微笑道:“陛下,不如试试,您要的汉化,一直是由上而下,然皇恩浩荡,难泽黎明,不如试试,这由下自上的汉化之法,或许,能解您忧虑呢?”

萧君泽一直明白,北魏的汉化并不是自愿的。
很简单的道理,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不想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汉化对北魏是一剂猛药,是死是活还要看天命——不是真到重病难返,谁愿意喝这种猛药啊。
而如此,平城的叛乱,正是这猛药的副作用。
这不是元宏想看到的事情,所以,萧君泽觉得,可以另外开一剂药。
别的不说,暂时可以止痛啊。
于是,他在元宏期待的目光里,微笑道:“交流,能最快让胡族融入汉族……陛下就算镇压了此次起事,却难以压制人心,到时必然还要亲临平城,安抚旧族,对否?”
元宏微微点头。
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一点,穆泰陆睿这些,都是废物,看不清前路,但他们支持者却非常多,尤其是北方六镇,虽名为镇,所辖之地,却远胜一州之地。
当年,那里是临近国都、争取军功的根基所在。如今,迁都之后,却成了罪犯流放之地,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时间长了,必然会出事。
“陛下,要治理一地,最重要的事情,您知道是什么吗?”萧君泽循循善诱地问。
“请讲!”元宏在请教他人时,无论对方是谁,总是非常谦和的。
“是收税!”萧君泽果断道,“所有国家的治理的基础,就是在收税,并且为他们做事!”
元宏微微皱起眉头:“朝廷不正是如此么?”
“不一样,”萧君泽微微摇头,“朝廷当年,在草原边地收税,用他们对付柔然人,也征掠草原,收税同时,他们也获得了你征伐草所得的牛羊、草场。”
“所以,他们认同朝廷治理,而当迁都洛阳后,怕是二三十年,都不会再对草原用兵,但税收却不会少,”萧君泽轻声道,“除非朝廷继续南下,然而,无论如何,草原人跨越淮河,南征齐朝,于他们来说,都得不偿失。”
元宏惊讶道:“此话何解?”
萧君泽淡定道:“陛下,行商之中,有一词,名为本钱,所指便是人行事凭借的之物,草原之众,越过高山大河,行两千里之外,一路耗费粮食、钱财,便是能抢到财物,送回草原,一路耗费,也不比本钱少,得不偿失。您若想以南朝之利,偿北方之失,怕远远是不够。”
古代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运输不便,草原人抢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抢粮食,布帛与金银珠宝虽然也抢,但那玩意,普通人根本没有,草原要想抢也抢不到。
而粮食,从河北平原抢,运回去很容易,但若是从江南抢,在没有大运河的情况下,几乎都在路上损失光了。
“朕可以幽州之粮补之!”元宏对此有解释。
萧君泽微微摇头:“陛下,粮食不会自己从一个地方跑到另外一人地方,只要有运送,运输耗费的总量不会变,只是用朝廷的钱补偿草原罢了。”
“那又有何不可?”元宏笑道,“皆是朕之子民。”
萧君泽微笑不语。
元宏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你的意思是,日子久了,朝廷便不会补偿了?”
他盘算了一下,不得不憋闷地承认,确实如此,天长日久,草原六镇,怕是在朝廷君臣眼中,怕是会成了一群穷亲戚,不可能不克扣。
“那以你之意呢?”元宏于是问策。
“人会自己寻找出路,无论是柔然、高车还是零丁、契丹,所求的都只是活路罢了,”萧君泽幽幽道,“咱们需要的,是如三长之策、均田之策一般,给草原人另寻一条出路!”
元宏认真地听着。
萧君泽缓缓道:“所以,可以招草原部族,各成一军,但这军,却不急着南征,而是用于修河、挖矿、入坊、筑城、修路……”
元宏摇头道:“筑城、修路,皆有民夫丁役,何需耗费国库,用这些部族,耗费国库?”
萧君泽解释道:“陛下,粮乃国之本,使丁役过多,民便不安,民不安则农不兴,农不兴则国不稳,胡人南来,吃食、习俗、语言皆要求于汉人,岂不是融于其中?”
说到这,他微微提高音量:“天长日久,只需一两代人,天下便皆为一族,何分胡汉?”
元宏顿时大悟,在一瞬间,他感觉自己抓住了君泽的脉络:“不错,钱财也好、土地也罢,皆是为了治理天下,若能收天下人心,且不扰民,又何必在意这一点钱粮。”
“正是如此!”萧君泽趁热打铁,“若无足够粮食,草原必会不稳,但若是白给,也太过浪费,不如以工代赈,得了益处,又显了恩德!”
“所以,你将他们带去修河、筑路,便是此意!”元宏抚掌笑道,“以工代赈,此言甚妙,当为国策!”
萧君泽点头:“正是如此,但有一条十分关键。若不推行,怕是反而会弄巧成拙,生出乱来。”
“快讲!”
“既然将他们千里迢迢,从草原召来,那我朝给的吃食,便不能太差,”萧君泽认真道,“至少,不可让他们累死在此地,否则,一波人死了,便不会有下一波了!”
元宏点头:“有理,当以此行之!”
“可若如此,”萧君泽叹息道,“必有人言此为收买人心之举。”
元宏微笑道:“卿大可放心,朕非妄信之君,君泽也你不是任人拿捏之臣,有你想助,如有孔明,子房。此是朕之福,也是卿之幸,你来北朝,不就是看不上那萧鸾么?”
萧君泽微微挑眉,承认道:“这倒是,如今这天下英杰,也就陛下你能入眼。”
元宏顿时朗笑出声,先前知晓平城叛乱的郁悴一扫而空:“朕就爱听这说真话。”
元勰在一边,看完整个过程,忍不住小声问冯诞:“这、是否太过了些……”
冯诞倒不介意:“无碍,陛下与君泽知晓轻重。你我皆是中人之资,追随便是。”
元勰思考半晌,觉得有理,不由对司徒感觉到敬佩。
那边,萧君泽已经和元宏商量着,可以趁农闲时让汉人也参加以工代赈的办法,刺激经济。
经济是什么?
经济是人的需求,你听我给你讲……
十月,天气渐渐寒冷。
几乎同时,草原的商队也到洛阳。
草原商队本身就是在秋天出门,夏天被肥美牧草贴上秋膘的牲口能在这个时候卖上一个好价钱,同时,他们也要购买粮食,熬过草原最难熬的寒冬。
而这次,他们带来大量马匹,除了给朝廷上供,还带来了大量皮袄——因为要在冬季时,将他们河工、朝廷承诺的货物等全部带回草原。
这些东西里,有铁锅,有盐,有布,有药,有粮食……
斛律明月一脸心疼地带着父亲和氏族里的酋长们,挨个清点货物。
“契胡族秀容部,铁锅一百口,”他吩咐着库管将货物清点出来,“羊毛卷一百匹,细盐两千斤,茶叶二十斤……”
“慢!”尔朱部的酋长忍不住道,“我族没要过茶叶啊!”
斛律明月淡定道:“这是赠品,这次不要钱,明年才要,你若不喜欢,我取消便是。”
秀容部的酋长脸色立刻变得温和起来:“上官说笑了,这是朝廷嘉奖,怎能不要,多谢、多谢!”
斛律明白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秀容部此次出行,有儿郎一千三百人,与他们一同回去?”
“正是!”
斛律明月点头:“下一个……”
“我等是鲜卑宇文部……”
“我看看,”斛律明月翻开本子,“你们部族出的人不多啊,就三百人,按规矩,这次能分的不多……”
“我等知晓,所以明岁开春,想带三千儿郎过来,您看合适么?”
“不合适,人太多了,回头朝廷要开一场大会,等下吧。”
白沟,一名少年正混在河工之中,拿着一块牌子,领着新物。
萧君泽提前给这些河工们兑现了这次南下的货物之一,羊毛斗篷。
洗羊毛的重要产品,草木灰并不难找,整个洛阳数十万人,每天消耗的草木灰都是天量,虽然很多富户已经换成了更方便的煤,可大量贫民还是要以柴禾来煮饭做菜。
这次的羊毛斗篷并没有做成外套的模样,而是四四方方一块布,三尺宽,半丈长,厚软厚实,每人一块,用以在这深秋御寒。
这笔支出并不大,两万人的河工,也就是一万丈的布,总共一千匹羊毛卷,对于改进过梳毛机的工坊而言,也就是三个月的产量而已。
给批货的主官查了腰牌,见上边姓名籍贯无误,便点头,给他裁好的羊毛布。
少年领了布,目光闪动,伸手抚摸着那微微有些刺有的布匹,感觉到那厚实的后感,忍不住把头埋进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拿着布匹,他跟河工一起,回到了镇上宿舍。
那是一间很大的屋子,长宽各有一丈,以砖石砌成,他忍不住上前抚摸了一下,那石头坚硬如铁,摸着便让人感觉到沉稳,进入其中,用泥砖砌了一排大铺,挤一挤,可以睡下十个人。
“少主,要吃晚食么?!”周围的都是他们部族的人,有人问道。
“要去,你回族里吃吧!”少年正好奇这个镇子呢,一点都不像族人说的,刚刚建了三个月。
“好,”族人沉默了一下,又提醒道,“少主,你去吃食,万万不可去澡堂洗澡啊!”
“洗澡?”少年怔了一下。
“对,只要一分,镇上有澡池,”给他腰牌的族人抓了抓头皮,“我如今有三十多分,能换上一斤细盐,剩下的,您拿去用就是。”
于是少年好奇地点头,去镇上逛了。
然后便后悔了……
回到秀容部时,他的父亲尔朱新兴顿时瞪大了眼睛。
眼前这个皮肤白皙,容貌精致秀美,一身衣服干净得像个汉人的少年,真的是他儿子吗?满头辫子、油腻袖口去哪里了?
“阿宝,你这是……”
尔朱容小声道:“被骗了。”
说是只要一分,可是进去后,便被拉去拆了头发,洗烘了衣服,又让人梳了头发里的跳蚤,还被搓得像只剥皮的羊。
结果一付账,三十多分,全没了,连晚食都没得吃!
“汉人果然狡诈!”尔朱新兴气得直拍大腿。
尔朱容低声道:“那是斛律部开的铺子!”
“又是那斛律小儿!”提起这事就来气,尔朱新兴怒道,“阿宝,你也留在洛阳,为父打听清楚了,如今那什么学校,正是斛律小儿起家之地,我等虽晚了一步,但绝不能让他独占此良机!”

第73章 你在想什么?
白沟从武渉引黄河水北流,向北,一路过滑县、内黄、魏县、馆陶,通过利曹渠入清河,全长六百里。
虽然只有两万民夫,但在河水封冻之前,这条水渠,已经疏浚了三百余里,快修到了馆陶县境内。他们原本预计是要修三年,但如今看来,最多明年五月,就能去疏浚下一条水渠。
十月,霜降过后,秋风萧瑟,河工们开始收拾行囊,被南下的族人招呼着,开始返回北方草原。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牵着小孙儿,守在码头,等着河工下工。
她面前的箩筐里,正放着一个个捂了霜的柿饼,看着便红艳艳地惹人心喜。
一名穿着皮袄的青年正和她讨价还价:“这么一筐柿子,要换五斤盐?你怎么不去抢!!”
那老妇人面色亲切,热情道:“咱这柿子没有虫眼,个个都有糖霜,你刚刚也吃过一块,是不是甜得紧,听说大侄子你们都是草原来的,那里天寒地冻的,也没什么果子,这么甜的东西,你给家里人带些回去,他们这个年能过得多甜啊?”
“五斤也太多了,一斤!”青年面露难色,“一斤我就买。”
“这可不行啊!”老妇哀求道,“老婆子儿子死在南征里,就带着孙儿守着几个柿子过活,您行行好,怎么都得四斤,否则咱要饿死在雪地里。”
青年不为所动:“草原上每年冬天饿死的人多了去了,两斤!”
最后,他用三斤半的盐换了这十斤柿饼。
那老婆子脸上的褶子都笑得舒展开了,看这河工走了,立刻又招了招手。
旁边的小巷里,一名看着高大的中年人又背来一个筐柿子,恭维道:“阿母真是厉害,居然能换来三斤盐!”
两斤柿子换一斤盐,天啊,阿娘是怎么敢喊出口的。
“这些草原人,没吃过甜的,哪知道这东西该卖多少,”老妇人笑得十分真切,“快快过去,今天再卖掉一筐,回头就能给家里买些砖头,砌个火炕,冬天可就好过了。”
那中年人摸着头皮,迟疑道:“可这镇上的火炕队,听说都忙到年后了。”
“那留半筐柿子,”老妇人很有成算,“到时请他们帮个忙,赶个时间,早点帮咱们做好!”
中年人心悦诚服,退了回去。
而在这码头边的草市上,还有许多刺绣、头绳、镜子、葫芦、小刀等杂物摊位,他们都是周边的汉人村民,看着下工的河工们,仿佛看着一只只肥羊,他们都是趁着农闲,准备来赚一笔。
没办法,谁让这些河工都有钱呢。
哪怕换不到盐、羊毛这些上好的物什,有个夹了豆腐的厚实饼子来换,那也行啊!
自从有了这些河工,他们的生活便宽裕起来,听说过了年,他们又要在馆陶起一座新的码头镇子,到时可要早点摸清地方,赚过去,再好好赚些钱。
镇里,一名少年正用自己得到的羊毛卷打着包袱。
他是今年四月来第一批到的洛阳河工,带着族里三百多儿郎,前来探听虚实。
谁能想到,他这宇文氏的少主,在这一干就是六个月。
包袱里放着装水的葫芦、十来个干硬的面馍,一袋细盐,还有他给母亲准备的,一瓶脂油。
这些不多的东西,耗费了他这六个月几乎所有的积分,还找族人借了一些,才换到那瓶脂油——他抹过一点点,冬天手上干裂的伤口涂上,便不会痛了。
洛阳城中还有许多宝药,价值千金,堪称起死回生,但那东西,他们也买不起,便不多想了。
他有些不舍地摸了摸床铺,这上边的干草是揉捻过的,睡着十分舒服,可惜太多太重,带不回去。
收拾好包袱,他拿着挑棍背起,走出了舍门。
回看了一眼青砖的石墙,他伸手摸了摸,明岁再来,他们就不是在这里住了。
“宇文颢,”一位熟悉的青年在他身边唤道,“你看我买到了什么?”
“柿子?”宇文颢抬起头,那一起从武川过来的朋友,不由微笑道:“破胡,听说你不回去了?”
面前的是他同乡贺拔度拔,按理来说,他身为军主之子,是不用来的。
“不回去!”那英武的青年笑道,随后叹息道,“如今北边已经十年无战事,柔然臣服,又迁都洛阳,我想在朝廷立下功劳,看看能否定个丙姓,以后孩儿也好做官。”
说到这事,宇文颢也长叹了一口气,他们二人都是北方军镇里长大的少年,虽然称不上锦衣玉食,却也自小不愁吃喝,努力学习骑射,想要立下军功。
但是这两年,朝廷改了军制,军中如校尉之类的低阶军官,不再从他们这些骑射优秀的儿郎中选拔,而是直接由朝廷大姓来指派。
他家宇文鲜卑当年效忠燕国,燕国被魏所灭后,宇文鲜卑便被安置在武川镇讨生活。
朝廷迁都后,武川等六镇的待遇一落千丈,粮草不但多有拖延,而且质量也大不如前。
但就在这时,他们收到彭城王元勰招人的消息,元勰位高权重——这也是一条出路,当时他和贺拔度拔等人,便一起过来了。
“若无门第,便不能为官,”宇文颢提起这事,眉宇间便带了一丝幽怨,“可惜我等生不逢时,若是三十年前,何愁天下无功,不能为后辈亲族争个门第?”
“是啊,朝廷一纸诏书,断了我等前程,以至只能操持贱役。”贺拔度拔摇头。
宇文颢不禁笑了出来:“可不能如此说,让周围村民听到你说此为贱役,怕是要被他们拿铁锹打破脑袋。”
这倒也是,贺拔度拔不由点头,提起一个羊毛裹包袱:“这是柿饼,一半给你,一半给我亲族,我此番不回武川,是因着要去一趟南朝。你明岁南下时,请将我长子阿允带来。”
“你可真舍得!”宇文颢一边接过包袱,疑惑道:“阿允今年不到十岁,这也不能来挖河啊!”
“嘿,我本想去斛律小儿所在书院去学习一番,看能否与那君少卿结识一番,谁知那书院嫌弃我年纪大了,不愿收徒,”贺拔度拔无可奈何道,“倒是遇到有人召集户卫好手,南下行商队的差事,这不,便不能回武川了。”
“你是想送阿允去那的书院?”宇文颢笑道,“不让他学骑射了?”
“我见那斛律氏有垄断商路之心,”贺拔度拔认真道,“如今草原货物都由那斛律小儿分派,万一他将来偏袒,我等岂非要看他脸色,应早做打算才。”
“有道理!”宇文颢点头,“那我回头,便将几个弟弟也带过来。”
两人又说了一会家乡事,便各自离去。
君泽正看着河工上的总账目。
这次巨大的工程是他们尝试的第一个项目,他的学生们虽然才刚刚学到一元二次方程,但问题不大,如今的账目也就是加加减减,连乘除都没有几个,分成一个小组,各自合计收支,对不上的,便打回去让他们重新检查。
为此,崔曜和池砚舟这两组没少仗着斛律明月数学稍弱而欺负他。
但看在他的面子上,此少没有同室操戈,维持了表面和谐,将账算明白了。
不过的,当萧君泽的看着那些河工上每组主官的名字时,不由得露出了惊讶之色。
这些小组长们的名字虽多,但有几个,却是十分耀眼,说是将来覆灭北魏的主力军团也不为过。
可惜没有宇文黑獭和高欢,这两个才是最后的胜者,也不知如今他们出生了没有。
带着这样的感慨,他翻看着账目,但越翻越发现,他的财务健康的简直不可思议。
收入支出占比居然达到三比二。
要知道,他可是用自己收入养了两万多近三万人啊!
他认真审查着账目,试图找出问题,然后,便忍不住嘶嘶起来。
最大的支出在于粮食,三万人的饮食,他是一点都没有亏待过,每人每天有近两斤的粮食消耗,一年下来,消耗了近一万吨粮食。按一石差不多是一百多斤来算,差不多就是是二十万石。
问题在于他小看了自己的收入。
煤、铁这两样的暴利几乎就是已经冲和了粮食的支出,去岁,他的高炉一次能出两千多斤铁水,平城和河阴两地六座高炉,这一年来,就出了近三千多吨的铁水,对北朝官坊几乎是碾压。
更不用说如今洛阳大户都以用焦炭取暖了。
而除此之外,他的收入还有马场、灯油、砖坊、玻璃坊等,说日进斗金都是轻的。
当然,其中最最最暴利的,还是盐。
他饱和提盐法,实在是过于逆天。
青蚨在一边长叹道:“公子啊,您是不知道,如今洛阳已经多了一种钱,叫盐钱。”
“称盐来交易么?”萧君泽微笑着问。
“有人用模具将盐压实,做成钱币大小,正在风靡洛阳,”青蚨揉着太阳穴,虚弱道,“许多寺庙的为此专门做了一个功德箱,用来投‘盐钱’。”
萧君泽笑道:“那是好事啊。”
青蚨苦笑道:“若非是您将一多半钱财都拿去修河,朝廷怕是不知多少人,想要对你动手了。”
萧君泽微微一笑:“无碍,若我所料不差,元宏才是最操心的人。你准备一下,这盐利,他怕是要收回朝廷了。”
青蚨的脸一下就扭曲起来:“果然是胡人,不懂经营,只懂掠劫!”
“不能这样说,盐铁之利本就是国利,他想用钱,我能找钱,各取所需罢了。”萧君泽随意道,“钱在他手里,更容易流通。”
青蚨不太理解,但也点头称是。
萧君泽已经看完账目,他闭目思考数息后,睁开眼眸:“青蚨,你说,我们选哪块地方,当封地比较好?”
青蚨怔了怔,目露困惑:“这,这也可以选吗?”
公子是少卿,还没有爵位么?
“当然可以,除了亲王选不了,”萧君泽伸了个懒腰,“元宏那边,我能随便挑,不是什么大事。”
他其实已经看好了。
南阳盆地,虽然还在南朝手时,但历史上,很快就会是被北朝抢过来。
他喜欢这块地方,离洛阳不远,北朝占下后,其上的南方世家门阀都会逃往南朝,算是一片未开发的土地,方便发展势力,还能和萧衍联系。
萧君泽托起头,忍不住展望起来。
种种茶叶什么的,建建船什么的,美滋滋。
还可以,在那里建一座叫襄阳的城,无论北上洛阳或南下建康,可都太方便了。
他说过,不会放过这个世界啊。

秋风萧瑟,在洛阳以北,黄河河阴,却是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之景。
在经过接近两年的打造扩建后,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座小城,黄河边的栈道码头修出了四个,每个都可以停泊四艘船只,几乎都是空船而来,满载而去。
滚滚白烟从高高的烟囱中升起,像是巨大的旗帜,向自世人证明自己存在。
这是里最靠近河边的便是焦坊与铁坊,大的量铁矿与煤炭都要在这里用黄河水流洗选矿。
精煤被洗选好后,便有民夫推起沉重的板车,一人推一人拉,将一车车选好的煤炭送到高炉之中,他们大多上身赤裸,满身的汗水混合着空气中燥热的烟尘,滚落在土地上。
一天的辛苦后,他们能打上一壶焦坊提供热水,拿着作工计件获得的红签,去工头处兑换今日的工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