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读博,会脱单—— byLIosa
LIosa  发于:2024年03月17日

关灯
护眼

过了几秒,界面上跳出来一句:【大城市本来就不是实现梦想的地方。】
【大城市,是不让别人发现自己没有实现梦想的地方。】

第42章 自从离开了你,我的骨髓都浸酥了
伴着鸡汤和红烧鲫鱼的鲜香,门口响起电动三轮的马达声,闻笛的父母回来了。
闻笛从院子走进饭堂,看到父亲左手拎着一扇排骨,右手提着一根羊腿,风风火火地走进来。母亲正从三轮上卸货,塑料袋里包着麻花、油果子、芝麻脆片。原来是置办年货去了。
闻笛的父亲是个内敛的中年男人,见到儿子回来了,也只是朝他点点头,停住脚问了句:“什么时候到的?行李重不重?”
“不重。”
母亲就不同了,余光瞥到闻笛,马上把麻花往桌子上一搁,双手张开,在儿子全身上下一顿猛拍。然后和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大声埋怨道:“瘦了瘦了。”
闻笛不得不从食堂物价开始,重新辩解一番。其间父亲把年货都安置在厨房后头的小储物间里,又把饭菜端上来。鲫鱼烧得黑乎乎的,一看就放了过量老抽,他直皱眉头:“都跟你奶奶说了,等我回来烧。”
闻笛的父亲上完九年制义务教育,就去了厨师学校,拿了个二级厨师证。原先在县城的一家酒店后厨做工,后来生意不景气,酒店倒闭,他就下岗了。家里没有开饭店的本钱,盘算来盘算去,只够买个流动车,做点小生意,于是就开起了早点摊。做了十几年油条烧饼,当年学的厨艺无处施展,只有过年还能露两手。
菜上桌,饭盛好,叔叔一家也回来了。叔叔婶婶都去南京打工,孩子也带去在当地上学,是村里常见的家庭组合。堂弟正上高三,一见到闻笛,叔叔立马将自家儿子拎出来,耳提面命,让他向哥哥学习。
“小笛啊,你好好跟他讲讲学习技巧。这家伙数学不灵,作文也差得要死,期末考年级一百多名,”叔叔说着呵斥自家儿子,“一放假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哪有快高考的样子!”
闻笛的婶婶立马护起儿子来:“好好过个年,骂孩子干什么。他们学习也辛苦的。”
“现在不苦,将来下车间、打烧饼才苦呢!”闻笛的叔叔指着儿子说,“一天到晚想着赚大钱,连个大学都考不上,做什么白日梦!”
高考生苦着脸,不忿地说:“哥哥考了T大,现在也没赚什么钱啊。”
闻笛平白无故遭受暴击,十分冤枉。
闻笛的叔叔不满儿子开教育的倒车:“现在穷不等于将来穷,好大学起点就不一样,你的人脉啊,眼界啊,都比人家高。别老想着什么游戏主播,那东西没有长远发展,听到没有!”
闻笛挠了挠脑袋。这套说辞,从中学起,他听过无数遍了。他也想过,去T大见见世面,抱个大佬的大腿。可几年下来,大腿没抱到,自信心塌得像战后废墟。
大佬确实有,可人家为什么要提携你啊。大佬也是跟大佬混在一起,你就是个普通同学而已。
再说了,难道尤珺在金融圈混得好,他就能搭上顺风车,成为投行精英吗?他首先要有这方面的实习经验和能力吧,他跟投行八竿子打不着,攀高枝也攀不上啊。
叔叔还在疾言厉色,喝令儿子向闻笛虚心求教,还提起闻笛当年熬夜学习的劲头。闻笛只希望他们能赶紧换个话题,别再缠着自己学生时代的破事不放了。
然后婶婶来了句:“小笛有女朋友了没有?”
此话一出,爷爷奶奶,父母叔婶,六双眼睛探照灯一般射来。闻笛握筷子的手颤抖起来——快把话题转回去!
“都26了,也该谈一个了,”婶婶说,“隔壁世友都当爸爸了,小女娃长得白白胖胖的。”
闻笛的饭吞了一半,噎在喉咙口下不去:“没找到合适的。”
这敷衍的理由显然没有说服奶奶:“老大不小了,眼光不要放的太高。”
“我们现在结婚都晚,”闻笛暗示,“还有不结婚的呢。”
奶奶一拍大腿:“那怎么行啊!都不生还了得!”
爷爷本来闷头吃饭,看到孙子面色讪讪的,以为是有什么难处,特意安慰他:“咱家条件不好,女孩子看不上是不是?没事儿,你要是有中意的,你爸把店铺卖了,爷爷把老底掏出来,怎么着也给你凑出彩礼钱。”
闻笛“呜呜嗯嗯”支吾一阵,用学业搪塞过去:“现在都没毕业呢,工作没着落,结什么婚啊。”
“先谈着也行,”婶婶说,“你小表哥不就是高中定的亲,房子也是家里给盖的,毕业的时候孩子都有啦。”
闻笛在脑子里搜索着,想是哪家的亲戚。七大姑八大姨太多了,走出去之后断了联系,记忆逐渐模糊,每次过年,他都得重新认一遍脸。
大概是看出儿子为难,闻笛的母亲开口说:“现在跟我们那会儿不一样了,孩子自己有打算,我们就不操心了。”
爷爷颇不赞同:“世道再怎么变,生儿育女不还是一样的?”
松台和北京是两个世界,闻笛挠了挠头,决定保持沉默。
吃了顿郁闷的晚饭,奶奶去厨房洗碗,爷爷去屋外的池塘里挑水——因为不舍得水费,洗碗洗菜一向都是挑水回来,只有自家喝的开水才用自来水烧。叔叔婶婶监督自家儿子写作业,父亲在饭厅里揉面,明天烙饼用。
闻笛坐在院子里,借着厨房门口的灯泡,跟母亲一起摘空心菜。母亲看了一圈,各人都忙着,就低声对儿子说:“你爷爷奶奶也就每年唠叨这么几天,你别放在心上,不想谈对象就不谈,缘分这种东西求不来的。”
闻笛眨了眨眼,“嗯”了声,心里像是有熨斗熨过,把饭桌上的不适熨平了。
母亲说出这番话,他并不惊讶。他上高中时,在家做题,母亲给他送水果,偶尔会凑个热闹,问问那条辅助线是什么意思。闻笛一解释她就明白了,反应速度并不亚于省重点的学生。只不过,她初中毕业就辍学打工,在只需要计算油条烧饼总价的店铺里,这种聪明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近几年流行的讨论,小镇做题家、整顿职场,她也关注,悄悄在评论区看人家讨论。“老人嘛,这辈子没出过县城,也不知道时代变了,跟不上你们的想法,你听听就得了。”
“不就唠叨两句嘛,没事儿,”闻笛说,“你们不逼着我出去相亲,我就谢天谢地了。”
母亲把手上的一把空心菜扔进篮子里,笑了:“我帮你注册过相亲网站呢。”
闻笛心里一凉。夸早了,他对形式估计过于乐观,难道家里唯一的支持者也要倒戈了吗?
“挺新的网站,”母亲收起笑容,“你往里面填信息的时候,它会看个人条件,给你分级,级数越高,你能约到的对象就越好。”
“好残酷,”闻笛说,“那我是几级?”
“五级。”
“最高几级?”
“十级。”
闻笛放下手里的菜叶,捂住胸口。他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天遭遇的第几次暴击了,他这辈子还没有拿过不及格的分数:“我有那么差劲吗?”
“那个级数是流动的,”母亲说,“我填个人信息的时候,你还是八级来着。”
“那为什么……”
“等填完家庭背景,就变成五级了。”
闻笛哽住了。
“所以啊,你的生活,我就不瞎掺和了,”她把手放在儿子胳膊上,“你比我们见得多,走得远,看问题也比我们看得深。”
“那得分情况,”闻笛说,“你们更有生活经验嘛。”
“活得久不一定更有经验,”母亲说,“有时候只是肝上脂肪更多,血压更高而已。”
闻笛低着头笑,把叶子和菜茎分离开,过了一会儿,忽然说:“妈,你在网上有没有看到过,有时候男人跟男人,女人跟女人在一起?”
“看到过啊,”母亲很自然地说,“我还关注了好几个这样的主播呢。”
“你觉得他们奇怪吗?”
“不奇怪啊,都是搭伙过日子,有什么奇怪的。”
“你对同性恋没意见?”
“各自有各自的活法,我觉得都行。”母亲说,想了想,又补充,“只要不是自家孩子,我都没意见。”
闻笛笑了笑,站起身,拿来笤帚,把地上的菜叶扫起来:“明天还开店吗?”
“开到九点,”母亲说,“然后就关了,一直歇到初六。”
“我去给你们帮忙吧。”闻笛说。
“好容易回来一次,帮什么忙,”母亲说,“放假了多睡会儿。”
“以前又不是没帮过,”闻笛说,“管管账,数数钱,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
母亲点点头:“那行吧,明天我们出门叫你。”
闻笛答应着,倒头就睡。第二天,外面还黑压压的,母亲就把他推醒了。闻笛揉揉眼睛,打着哈欠,坐上三轮。土路颠簸,没过一会儿他就清醒了。
闻笛小学时常在摊子上帮忙。他长得好,嘴甜,站在那兜售葱油饼,很能激起大娘大婶的怜爱之心。上初中之后,突然觉得当街叫卖不雅观,父母叫他也不去了。
时隔多年,早点摊变成了小小的店面。没有座位,只能外带。店门口一张大铁桌,上面摆着蒸笼、铁盘,盘子里是做好的烧饼和韭菜盒子。店里面是油锅、案板、电烤箱、打蛋器。
闻笛带着一脸微笑,站在铁桌后面,招呼每个驻足的客人。
“什么?咱们家油不隔夜的,都是新鲜大豆油!”
“这个啊,这是红糖麻花,用的玉米面,特别劲道。”
“甜豆腐脑咸豆腐脑都好吃,要不要香菜?”
“不要,多加点葱,少放香油。”
“好嘞!”闻笛转身朝里面报单子,忽然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他猛地回过头,瞪着站在店门口的边城。对方正望着墙上的红色纸板菜单,认真研究每一个单价。“你怎么在这儿!”

第43章 最幸福的人就是最伟大的人
长江以南、气温零下的冬天,所有人都是羽绒服、围巾、棉裤,一年到头西装的教授也一样。
不过,即使穿着厚重的棉质衣物,边城依然和县城的其他人泾渭分明。闻笛姑且承认,世上有种东西叫气质。
只要这人不说话。
“豆腐脑和油条。”闻笛把塑料袋递过去。
边城接过来,问:“你们开到几点?之后来找我吧。”
闻笛扭头瞟了眼后厨忙活的父母,怒目圆睁地看着边城:“你疯了吗?”
一想到他正跟法定丈夫在老家商业街上面对面,闻笛就汗流浃背。
“我住在旁边的依林宾馆,”边城说,“房间号是306。”
这话可太容易让人误会了,闻笛浑身一激灵:“跟我有什么关系?”
“不是说了吗,”边城说,“我要给你新年礼物。”
这家伙要干嘛?!
特殊客人的滞留时间太长,闻笛的母亲从蒸笼旁边探出头来。
闻笛哆嗦起来,挥手赶人挥出了残影:“快快快,我爸妈一会儿就出来了。”
“你过不过来?”
“来来来,”闻笛歪着身子望向边城后面,大声问,“大姐要点什么?”
边城拎着塑料袋走了,闻笛一面装麻团,一面心里打鼓。县城太小了,有点风吹草动,第二天就闹得众人皆知,这家伙情商又缺根弦,要是搞出什么桃色新闻,那他就别活了。
临近年关,生意不错,九点不到,包子烙饼都卖完了。闻笛看着父亲把桌子拖进店里,关上店门,说:“我去街上逛逛,跟同学约好了中午吃饭。”
“那你待会儿怎么回去?”母亲问,“好几里地呢,我们这儿可没共享单车。”
“我走回去,消消食,”闻笛推着她往三轮旁边走,“都二十大几的人了,还担心我找不到家?”
看着三轮消失在远处,闻笛把手抄在羽绒服兜里,往宾馆走。一路左顾右盼,看有没有熟人。
他悄摸摸走到306门口,抬手敲门,边城的脸很快从门后露出来。大概是一时没了暖气不习惯,空调开得很热。闻笛受到温暖的诱惑,立刻进来了。
垃圾桶旁边放着三个袋子,里面分别是吃完的塑料碗、纸巾、矿泉水瓶。在宾馆还要进行垃圾分类,闻笛倒吸一口凉气。
他交叉双臂,站在门口看着边城:“真没想到,你还能干出这么肉麻的事。”
这家伙说的礼物居然是自己,这种浪漫桥段能在边教授身上出现,他怀疑世界要毁灭了。说着,他上下扫了眼教授的新装扮:“你怎么不在自己身上绑个蝴蝶结呢?”
边城奇怪地瞥了他一眼,觉得他刚刚说的话匪夷所思,然后从床头柜上拿起一个盒子,递给他:“我去快递点,那边说马上停运了,送不过来,我只能自己带来了。”
闻笛看着面前的盒子,连这盒子都没扎上蝴蝶结。
他无语凝噎。可恶,他到底在期待什么啊,怎么会冒出这么荒唐的念头。
“拆开看看。”边城看他久久不动弹,又把盒子往前推了推。
闻笛叹了口气,鉴于第一个预想落了空,他觉得边城也不会送出什么……
盒子里面是一部手机。
新手机。
闻笛看了看光洁的屏幕,又看了看边城。
“重头戏在下面。”边城说。
闻笛大概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了。他拿起手机,抠出下面的塑料垫……
盒子底部整整齐齐放了七张纸钞,上面的华盛顿头像正侧着脸微笑。
闻笛看了看钞票,又看了看边城。
边城看上去对这个礼物颇为自得。“我复盘了一下,”他献宝一样地指着盒子,“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闻笛拿着手机跟盒子,手臂在半空中凝固住了。他语气平板:“你觉得我是想要钱。”
“外加手机,”边城说,“我之前答应过你的。”
闻笛磨了磨后槽牙——他应该把期待值放得再低一点的。就这个人类正态分布置信区间外的脑袋,能想出什么有效结论。他把盖子合上,还给边城:“又不是你抢的,不用赔。”
边城没有接:“我都写在结婚誓词里了,怎么能反悔呢?收下吧,不用觉得不好意思。”
感情这人觉得他是在客气呢!
闻笛对教授的脑回路十分绝望,但他知道北京到这里有多麻烦,人都来了,好歹要进到一点地主之谊。既然边城不肯接,他就把盒子放在桌上:“中午请你吃个饭吧。”
“不用,”边城说,“我一会儿就回去,家里还有未成年,丢下他出来这么久已经很不负责了。”
闻笛真是无话可说:“你过来一趟,就只为了送这七百美元?”
“怎么能说‘就’,”边城说,“它对你多重要啊,赌场忘了,婚礼忘了,就它还记着。”
边城的语气虽然平淡,但话里话外透着不忿。闻笛眯起眼睛:“看来你对我有很多意见啊。”
“没有很多,”边城说,“就这一个。”
闻笛瞪着他看了半天,这家伙是来求和还是来吵架的?“你还有意见,你……”他说到一半,摇了摇头,“算了,我一个五级的人,怎么配指导十级大佬呢。”
“什么五级十级?”
“我妈注册的一个相亲网站,你要是上去,估计是十级吧,”闻笛砸着嘴摇头,“要我说,结婚不能只看硬性条件,加上性格,你少说得倒扣二十级。”
“相亲网站,”边城警惕地看着他,“你要相亲?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
“谁说要相亲,我妈就是注册着玩玩的,”闻笛忽然意识到自己辩解得太急切,“哎,我相亲凭什么跟你汇报?”
边城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你是我法定伴侣。”
“诶诶诶,”闻笛竖起一根手指,这家伙不是很讲究事实逻辑吗,在这扯什么法律呢,“在我国可不是。”
边城长久地盯着他,盯得他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需要心虚的事。
“做人不能双标,”闻笛质问道,“我可不记得你相亲有跟我报备过,难道你过去五年一次都没相过亲?”
“当然没有,”边城严肃地说,“那不是婚内出轨吗?”
“婚内出……婚……什么?”闻笛脑子一团乱麻,还没来得及想出反驳的话,边城就拿起房间里的钥匙,拔掉房卡,大步离开了。
走过闻笛身边,他俯身在对方唇珠上吻了一下:“新年快乐。”
闻笛因为突然的亲吻混沌了几秒,等反应过来。房间里只剩下整齐的床铺,分好类的垃圾,和桌上的手机盒。
他难以置信地扭头,望向走廊,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没有了——亲了就跑??还跑这么快??
这人突兀地出现,又突兀地离开,只留下了手机和七百美元。闻笛只能把礼物收起来,在脑子里琢磨这个新年插曲,琢磨了一会儿,他明白了:这人走这么急,就是怕他不收钱。智商一百八的脑袋,想了这么久,结论就是他喜欢钱,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收,所以就跟过年了大娘大婶送红包一样,放桌上就跑。
像是为了印证他的想法,手机上随即跳出一条:【别忘了拿钱。】
这家伙还觉得自己干得漂亮!
闻笛盯着屏幕,回想自己和人类奇点的种种过往,对这段婚姻的未来感到绝望。
更绝望的是,紧接着还有同学聚会。
县城不大,找到大润发之后,闻笛很快发现了旁边的火锅店。同学订了一间大包厢,两张大圆桌,每桌能坐十四个人,每人面前一个小火锅,肉菜都摆在圆桌中心,十分与时俱进。
闻笛一进门,就从重重缭绕的白雾间,认出了许多熟悉的脸。高个的是当年的体委,翻墙一把好手,曾经带头逃学去网吧。圆脸的是城东熟食店老板的儿子,现在瘦了许多。女生们添了几分成熟风韵,打扮得新潮,比之前漂亮了。
店里还有个小女孩,吮着棒棒糖,在席间跑来跑去,大概是服务员的孩子。
“这不是闻笛吗!”闻笛当年的死党蹭一下站起来,“我们T大学神来了,大家快让让。”
其他人也纷纷投来目光,看的闻笛脸上泛红。初中他确实是风云人物,霸榜年级第一,甩第二名好几十分,全校都知道有这么个天才。上了高中之后,闻笛才意识到,原来是他们学的太简单了。
“来来来,坐我这儿!”死党指着旁边一个空位。
闻笛在目光的洗礼下,小步溜到空位上坐下。小女孩见到新来的好看哥哥,拿着棒棒糖颠颠地跑过来,瞪大眼睛看着他。闻笛不自在地笑笑,然后体委隔着两个席面朝这儿吼:“苗儿,别乱跑,小心火锅汤溅着了!”
闻笛震惊地看着小女孩:“这是他女儿?”这年纪都快上小学了!
死党挑起眉毛:“你不知道?人家先上车后领证,当年还是大新闻呢。”
闻笛算了算,那年自己大三,在国外交换,不怎么看群,过年也没回来,错过了八卦的最佳时机。
“舟哥欢哥,都结婚了,”死党掰着手指,看了眼对面的女生,“那一桌也都结了,晓艺孩子刚出生,芳芳家的今年已经上幼儿园了。”
闻笛眨了眨眼,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老家已经更新换代,他连学生阶段都没走完。
“都升级了啊。”闻笛说。
“害,留这儿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死党把桌上的羊肉端过来一盘,用筷子扒拉半盘,倒进红汤里,“哪像你啊,高材生,大城市,多自在啊。”
闻笛决定顺着别人的想象走,给童年的自己留点面子:“还行吧。”
“诶,你是不是读博了来着?”死党一边涮羊肉一边说,“之后打算干什么啊?大学老师?诶,你们副业收入是不是特别高啊。网上那些很火的UP,不都是名校教授吗?我看赚得可多了。”
那是幸存者偏差,闻笛想,一年到头吃死工资,职称升不上去,甚至在“非升即走”的关口被校方开除的多不胜数。不过他保持着神秘的沉默,在老同学面前,他还想保留一丝当初的荣耀。
“你呢?”闻笛问,“最近在哪发财?”
“就跟着我爸搞几个小工程,”死党叹了口气,“天天陪领导喝酒,端茶送水,给人当狗,混混日子。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就挣个二十来万。”
闻笛差点脱口而出“比我强多了”,想了想,没吭声。
“舟哥在省城做工程师,”死党小声说,“听说挣得挺多。”
“嗯。”这个闻笛知道。
“欢哥去县委了。”
“都混的挺好啊。”
“你说什么呢?你肯定能赚大钱,”死党拿起啤酒咕嘟咕嘟灌了几口,拍着闻笛的肩说,“那会儿大家都翘课,打架,上网吧,逮着美女照片看一宿。就只有你,没日没夜地学习,周围吵成一锅粥了,眼睛都不抬一下。我当时就觉得你是个干大事的人。”
“是吗?”闻笛苦笑,“那借你吉言了。”
“等你出人头地了,要把你们家房子翻成别墅,可得找我啊,”死党说,“兄弟给打八折。”
闻笛说:“一定一定。”
赚大钱,盖别墅,能有这一天吗?
饭席上聊的热火朝天,闻笛却吃的索然无味。他听着当年的同学谈家长里短,说工作辛酸,油然而生一种羡慕感。是,留在家乡,娶妻生子,和父辈、祖辈以及无数先人那样,日复一日,庸碌终生,一眼就能望到终点,不美好也不诗意。
但他在大城市勤奋学习到而立之年,所得也只有骇人的学历,微薄的薪资。和他们相比,只是多折腾了几年而已。
这顿饭吃完,闻笛的心情甚至比年夜饭还要低落。
他回到家,坐上属于自己的小床,看着母亲在对面织围巾。竹针上下翻飞,有节奏地发出哒哒声。围巾一点点变长,夜色一点点浓郁。
母亲看儿子小半个钟头不动窝,放下围巾,用竹针挠了挠后脑勺:“怎么了?跟同学吃饭还吃郁闷了?”
闻笛看着昏黄地灯光,缓缓地眨眼,问:“妈,我要是一直没出息怎么办?如果同学全都比我混得好怎么办?穷一辈子怎么办?”
母亲诧异地看着他,默然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多吃两碗饭。”
闻笛一脸痛苦:“什么?”
“多吃饭,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母亲说,“二三十岁的时候,你还能聊事业,聊对象。等你到了四五十岁,就只能聊关节炎,三高,心脏病了。能炫耀自己工作好、赚得多的日子没几年,不用那么在意。”
闻笛心里稍稍宽慰了些:“是吗?”
“再说了,我们家可不是普通的穷。”母亲说,“我们家是五代单传的穷。”
“咱能换个东西祖传吗!”
母亲坐了过来,搂住儿子:“仔细想想,有钱人的生活能好到哪去?澳洲龙虾跟普通龙虾的味道差不了多少,豪华跑车堵在高速上,不也跟破三轮一样。”
闻笛惋惜地说:“可是我没吃过澳洲龙虾,就是想吃,就是好奇。”
“你听没听懂妈的意思?”
“我懂我懂,”闻笛痛心地说,“可惜我像我爸,不然肯定天天都开心。”
母亲推开他,站起身来,转身出门:“怎么说话呢?你爸听说你二十七回来,腊八就开始卤牛肉了。”
闻笛在背后问:“去我爸那告状?”
“让你爸开市了去水产市场看看,”母亲说,“给你买澳洲龙虾。”

第44章 过度的善反而会摧毁它本身
博士的寒暑假跟大学生不同,主要看导师吩咐。法定假期一过,闻笛就接到了老板传召——国际莎士比亚论坛即将召开,麻溜地滚回来干活。
闻笛收拾行李启程赴京。不知为何,每次过年回去,行李总会比回来时多出一倍。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芝麻糖、桂圆干、龙须酥,即使闻笛强调多次“现在网上也能买到”,仍然一股脑的塞进了箱子里。这就算了,奶奶居然拿出了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小青菜和荠菜。
闻笛大惊失色:“我是回校,不是去菜市场。”
“拿着,都是刚从大棚里摘的,”奶奶说,“北京的菜多贵啊!五块多一斤,那还了得!”
“我平常在食堂吃饭!”
“食堂青菜不好吃!”奶奶严肃地说,“家里的菜甜!你现在出去住了,晚上拿出来炒炒,放点盐就行了!”
“这么多得吃到什么时候啊!菜要烂掉的!”
“你多炒一点,青菜看起来多,一炒就没了!”
闻笛苦恼地看着袋子,叹了口气,让老人开心比较重要,他定定神,接过袋子:“那我多吃点。”
“胖点好!你们年轻人天天要瘦,瘦了不好看。”
于是闻笛拖着蛇皮袋,先坐巴士,后坐地铁火车,把千里之外的蔬菜背回荷清苑。于静怡赶着上工挣钱,比他回来的还早,看到蛇皮袋大吃一惊:“你要改行?”
闻笛把冰箱腾空,将菜整齐地摞进去,转身对室友下达指令:“从今天开始,我们不吃饭了,全素宴。”
于静怡沉默良久,说:“真健康。”
可惜,全素宴虽然健康,但饱腹感不强。一盘青菜下去,两小时后,又饥肠辘辘。他们像过冬的松鼠一样出来觅食,找到的仍然只有青菜。
三天后,两人濒临崩溃的边缘,而且菜叶水分流失,口感明显没有之前清脆,眼见要坏了。
千里迢迢背来的心意,不舍得扔掉。闻笛用研究文献的劲头钻研了两天,想出了绝妙的主意:包饺子。
味道鲜美,锁住水分,冷冻保存,延长保质期。
于是两人卷起袖子,买皮剁馅,一口气消灭完所有蔬菜。他们在家常干活,包出来外形还算美观,煮了也没露馅。
闻笛满意地吃了两顿清汤水饺,两顿麻酱水饺,两顿芝麻锅贴,两顿煎蛋抱饺,崩溃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