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重组家庭by白茄
白茄  发于:2025年11月22日

关灯
护眼

这话听着像是在自夸,但他们这一脉没有因为地主的身份被打倒,何尝不是因为他做的决定?
宋老爷子望着窗外,带着些回忆,“他爹逛着窑子住在赌场吸着大烟时,我不顾你母亲和其他人的阻拦硬是散尽家产建了一座避难所,你要知道你和宋阳波之所以能一个天一个地,靠的就是这座避难所……”
只可惜当时没用上,要不然这座避难所能护着他们宋家几十年甚至百年的光景。
当时无数人笑他傻,可现在谁不说他宋蒲有远见,硬是在那个动荡的时期护住了自家人。
就连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也是又自豪又有些后怕。
当时做这个决定时他也迟疑过,可看着嫡系那一房支离破碎,他到底还是咬牙坚持下来。
对外说是掏光家底,可其实私底下还是藏了些价值连城的宝贝,要不然他们一家的日子又怎么可能过得这么舒坦?
不说别的,就说朗丽一家住的这个大院子,他对嫁出去的女儿都这么大方,不是说他有多心疼外嫁女,而是给出去的这些根本不会让他觉得肉痛。
所以对于宋阳波来坑钱,他气愤的同时还觉得挺畅快的,宋阳波越惨就证明他当年那个决定做得有多正确。
如果不是他的远见和直觉,说不准他们家现在的日子比宋阳波还要来的惨。
可正是因为这,他更坚信自己的预感和直觉。
宋蒲叹了声气,“可惜避难所没法成为咱们宋家永久的护身符,一个不好,咱们宋家的下场有可能比宋阳波还要来的惨。”
宋朗丽惊呼,“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宋蒲虽然和以前的那些旧相识彻底断开了关系,但这些年也不是没注意过那些人的处境。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吧,悬在头顶的那把刀好像就这么落了下来,好几户人家都已经被清算。
这些他没跟宋朗丽说,不是不重要而是说了宋朗丽也不可能帮着出出主意。
不单单是她,家里的儿子们也一个样。
但凡有一个靠得住的,他心里也就不会那么慌。
好在儿女们没出息,但是女婿能成为他们就的助力,他只是稍微说了一下现在宋家的处境,“你大哥会和粮食局的副部长搭上关系,是因为他在电台快干不下去了,所以才想着让人家搭个线在粮食局弄个指标……”
宋朗丽听到这些一句话都没说,整个人就像是被震住了一样,这些话她在周阳平的嘴里听到过,那时她非但不信甚至还觉得他在夸大其词。
可同样的话出自于自己的父亲,她又怎么可能不信?
宋蒲苦笑一声,“不单单是他,还有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办公室喝茶看报纸,比守门的老大哥还要来得清闲,上面也委婉地提过说我年纪大了也可以让小辈接班退下来了。”
“爸……”宋朗丽喉间干哑,“为为什么……会这样?”
她明白这话的意思,退下来让小辈接班,接的自然不是领导的位置,而是从最底层做起,相当于将爸的权利直接收回了。
“朗丽啊朗丽,有时候我真的很后悔没好好教你,才把你教得这么自视其高还愚不可及。”宋蒲对着她就摇了摇头,“你说说,人家粮食局的副部长为什么要费尽心思给你大哥牵线,还要把他的女儿嫁给你儿子?”
“……因为、因为周家?”
这短短的一句话,宋朗丽说得特别艰难。
宋蒲轻笑了一声,“看来你还不是蠢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爸……”
宋蒲看了她一眼,面上的笑意收敛起来,“你和周婆子的关系僵持了二十几年,以前我知道也没管过你,那是因为你是宋家的女儿,你就算在周家闹翻了天,我这个当爹的都能替你顶着。”
这话让宋朗丽有些恍神,最初是这样,不管她和周娄阿奶怎么闹腾,娘家那边不但没呵斥,反而还会顺着她。
但也不是一直都这样。
大概在周娄小学那几年,有一次她也是和以往一样因为负气回到娘家,本以为娘家人会像以往一样让她宽心,想在娘家待多久就待多久,再找机会把周阳平叫到家里说上一顿。
可那一次爸说她的性子太骄傲了得改,妈说当儿媳妇的顺着一下婆婆是理所当然的事,连大哥都说当媳妇的可不能当个搅事精,话里话外让她先低个头。
她有些艰难的道,“那为什么……”
“为什么之后又让你改了?”宋蒲看着窗外,窗外正好对着一棵枯萎落叶的大树,他伸手摸在胸口,却难以按耐住忍不住的心慌,“因为直觉,那一年要不是因为这份直觉挖了一个避难所也不会有今天,而现在这份直觉又来了。”
宋朗丽瞪大着眼,她迟疑了好一会儿才道:“这就是让周娄娶程荭的原因吗?”
宋蒲很直接地点了点头,“程荭大妈的身份是一个保护伞,如果不是宋阳波的提醒,我都没想到会这么巧。”
宋阳波离开后,他专门找人去打听过,一打听便是一个大惊喜。
宋家嫡女的丫鬟,还是亲自拿刀砍杀土匪将自己的小姐救出土匪窝的丫鬟,甚至将宋家嫡女赠予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捐给军部的丫鬟。
其实他很明白宋阳波为什么会盯上这家人,为的肯定就是宋家嫡女赠予的宝贝。
哪怕说是已经捐给了军部,但谁都会猜测她是不是藏了一些。
宋阳波在意他倒是不在意这个。
钱,他宋蒲有的是。
对现在来说,钱太多反而是一个祸害。
但就算知道钱是个祸害,他可以不惦记别人的,但无法舍弃自己拥有的财富。
所以他们太需要一个保护伞了。
原先有周家这个亲家在,再加上避难所的存在,他们才能一直安稳的度过,甚至还在大厂里坐上了领导的位置。
至于为什么会不安?
看看他现在的工作就明白了。
从去年年初开始就没有重要的任务落在他手上,年尾那段时间甚至连任务都没,直接把本属于中心位置的他挤到了边缘。
他儿子也是,一点点小错误就直接被放大,连工作都快保不住了。
再想想他以前的那些相熟人的下场,他就知道又来了……
而且这一次,有可能连周家都保不住他们。
所以他必须想办法为宋家加筹码!
程荭的家庭成分就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伞,尤其是她的大妈和宋家还有那么一层关系。
宋蒲很认真的道,“不管你高不高兴,程荭必须嫁给周娄,而且得尽快!”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要不是程荭和周娄的关系很好,再加上他没有年龄相仿的孙子,要不然他都想让程荭直接嫁进宋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还隔了一层关系。
“可是……”宋朗丽咬着唇,她仍旧在挣扎着,“除了她也能找到……”
“够了!”宋蒲皱着眉头,他搞不懂宋朗丽为什么那么不满程荭,也不想懂,他甚至不想和这种愚不可及的人多费口舌。
可谁让周娄是她的儿子,也担心会因为她坏了事儿,所以现在才会耐着心坐在这里给她解释,“你可以在宋家奴仆的儿女中为自己找一个儿媳妇,但除了程荭你找不到一个条件比她更好的了,不单单看她,还得看她的家人,你觉得谁的姐妹会三番五次登上报纸,被省城日报称为青年小将,和数个公社达成创收项目,还直接被部队管辖的拖拉机厂特例招收?”
他没有说自己打听到这些后有多惊讶。
甚至很不懂宋朗丽为什么会拒绝这门亲事。
哪怕程荭并不是他嘴里说的这个人,但也是她的姐妹,就算不是同父同母但也是住在一起的一家人。
宋家的奴仆很多,但要是再找也不可能找到比程荭条件更好的人家。
又或者找一个像周家老爷子那样身份的女儿,但是有那样条件的女同志,又怎么确保她一定能看上周娄?
算来算去,程荭才是最好的选择。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们甚至还得捧着她,万一人家不想嫁进来了,那他们宋家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很严厉的道:“宋朗丽,这是我最后一次说,周娄的媳妇只能是程荭,你要不把这件事办好,我就不认你是宋家的女儿!”
“爸?!”宋朗丽心里一惊,再之后一句话都没说,而是拉耸着肩膀,整个人情绪都有些溃散。
爸的态度已经说明一切,她根本没法阻止程荭嫁进来,甚至……甚至她还得促成这件事,挤出笑脸高高兴兴赶紧把人迎进门。
程荭理清思绪后,第二天跟大哥说了这件事。
江东阳听得有些不可置信,“宋阳波的能力居然这么大?”
那人先前上门的时候说了他还不信,没想到这才几天就把事给办妥了。
程荭听到大哥这么说,心里也就有了底,她确认了一下,“我要是借着这个关系去了宋家,对你和江叔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那倒不会。”江东阳摇了摇头,“他倒是有所求,但所求的咱们又没有,求来求去他都是白求。”
所以再怎么折腾无非就是在他们面前碍碍眼,没什么其他影响。
“那就好。”程荭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就有了决定
江东阳看着她的神色不由有些好奇,“你打算怎么做?”
程荭柔柔一笑,“宋家的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同意,他们既然同意肯定是有原因的,那摆款儿的人就是我了。”
大哥都说不要紧,那她会装作自己不知道被“利用”,反而还能借着被利用的身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遇到这种事,心情非但没有烦躁和紧张,而是满满的期待,这么一步一步朝前走,顺途将想要的东西都抓在手里,这种滋味真的很让人满足,干劲十足!
江东阳乐地一笑,总觉得宋家的人要倒霉了。
他没说什么,只是打定主意以后隔三差五就来问一问,就当听个乐子。
至于四妹会不会被宋家的人欺负,他倒不担心这个,四妹的主意比他多,以为她是个柔柔弱弱好欺负的人,那个人注定要倒霉。
“大哥,你说我去宋家做客带点什么礼物比较好?”
江东阳“啧”了一声,“你干脆直接问我能替你弄到什么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程荭又轻笑了一声,顺着他的话往下说,“那你能替我弄到什么物美价廉的好东西?”
江东阳想了想,“宋家人条件那么好,价格贵的东西都不一定能看上眼,倒不如弄些稀罕的手艺玩意,既能表达心意也能少花钱。”
反正不管宋家人心里满不满意,面上肯定都会热情招待,那就少花钱吧,“找四婆婆弄一双竹席一套吧,往简单地弄,能过得去就行。”
程荭想想也行,跟大哥说了几句后就出门去找四婆婆,刚打开院子就看到一个穿着公安服饰的男同志走了过来,她有些诧异,“你是?”
“我是来找江东阳的。”
程荭转头,“大哥,有人找你。”
江东阳走了出来,看到来人就热情地招呼,“洪公安快请进快请进,你这是出门巡视了吧?天气这么冷快进来喝杯热水。”
“不用不用!”洪公安连连摆手,并没有进院子的意思,“我就是想问问你妹子那边是怎么回的?”
江东阳早在看到他的时候就看出了他的急迫,像这种时候不说往上拉拉价,完全可以就着他的着急拉近一下彼此的关系。
但可惜,这次还真不行。
他一脸遗憾的道:“洪公安我不瞒你说,我妹子修是能修但她没时间啊,拖拉机厂成立了一个项目组,打算同时间造两辆拖拉机,我妹子身为其中主要制作人之一,接下来的半年都有的忙喽!”
没错,是同时间制造两辆拖拉机。
一辆东方红—28系列,一辆东方红—54系列的履带式拖拉机。
这个决定可以说让拖拉机厂的人都惊讶不已。
一开始是陆宣贵提出来的,因为部队那边无偿赠予了一条从装甲机上拆卸下来的履带板,想让他们装在拖拉机上,从四轮改装成履带式行驶方式。
听着有些不太靠谱,也确实很无厘头。
陆宣贵一开始提出来时,骆工将他骂得狗血淋头,他还以为这件事不能成,没想到骆工一觉睡醒后,居然当着所有来开会的人宣布了这个消息。
同时制造两辆拖拉机,虽然厂子里对这两种型号的拖拉机都有全面的资料图稿,算得上成熟的项目,但这是红星拖拉机厂的头一遭,尤其是厂子里技术工人缺失,现有的这些技术工根本没法组成两个团队。
在技术工没法补全之前,他们制作的时间线会拉得很长。
但这对于江小娥来说却是一个好消息!
技术工人的缺失,代表着现有的技术工中的某些人会得到重要,很有可能被分配到重要位置上。
而她,就是其中一个幸运儿!

第141章
接到任务的当天晚上, 江小娥就回家说了这件事儿,并将属于自己的家务活给外包了出去。
他们家的家务活都是六个兄弟姐妹轮流来做,爸和何阿姨不用操心这些杂务活, 但家里的日常开销却是由他们俩来承担。
可以说是一个很良好的分配方式吧。
各有各的责任各有各的活计,谁也不会推托。
江小娥这次担了制作人中的主要位置,家里的活计怕是顾不上了,所以她干脆外包出去。
一个月干活的时间大概有六七天, 她直接以每天一角五分外包给了南阳和小杨采,差辈的两个人兴奋得不得了,昨晚还睡在一块,大半夜都能听到从他们房间里传来的嬉笑声, 好像是在商量有了钱之后该怎么花。
家里的活计安排好, 江小娥便将全部心思搁在了厂子里。
开会那天其实并没有说太多的事,骆工当场宣布了同时制作两台拖拉机的决定后, 便公布了这次制作的成员, 以及每个人的位置。
而分配给她的位置,让他有些意外却又没有那么意外。
这次制造的总人数一共有六十七人, 全部划分为三个大组。
第一大组为零部件制造, 共有二十人。
第二大组为车架和底盘制造, 共有十八人。
第三大组为核心部件制造,共有二十九人。
这六十七个人中, 也不是每个人就只有一个任务,即使分配了两个任务, 也是分前期和后期, 错开着来不会互相影响。
让江小娥有些意外的是,她被分配到了第二个大组,车架和底盘的制作, 从字面上就能猜出这个大组主要负责的种类。
当然真说起来,其实也并不意外。
因为在维修摩托车的那七天,除了对两个核心部件的改良之外,她所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就是焊接和打磨,这一点用眼睛去看就知道了。
除了边斗之外,整个车身主体都是她从无到有焊接打磨出来的,任谁看着就跟新车似的,她可以很自信地说,没有一个人能挑出毛病。
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她被分配到了第二大组。
江小娥之所以是那个“幸运儿”,并不是说她整体负责第二个大组,哪怕有意无意展露出一些能耐,但也还没到这种程度。
厂子里的第一个大项目,重要性就不用说了。
她一个刚进厂的年轻同志,哪怕维修好一台摩托车,也不足以服众。
她倒不觉得有什么,她现在本身缺的就是时间,而她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向所有人证明中!
六十七个技术工中,除了骆工之外还有五个大师傅。
六级车工刘志明,八级钳工郑文华,八级焊工张福顺以及两名研发人员。
而负责第二大组的领队,就是八级焊工张富顺,他将是第二大组的整体负责人,也是负责整个车架的制造。
而他手下的十七个人又分为三个小组。
江小娥就是第二大组的其中一个小组长,主要负责横梁连接与焊接,手下分有四个成员。
在这么重要的任务中能混个小组长,已经能感受到骆工对她的看重,原先说的考核也只是让她过来搭把手而已,要不是表现得让人惊奇,她应该也就是一个普通成员。
说来还有另外一件让她有些惊讶的事,这六十七个人并不是厂子里所有的工人,而是技术工或者是研发人员。
也可以说是整个拖拉机厂的核心成员。
在这些成员当中,除了她之外,她还发现了另外两位女同志。
她会觉得惊讶,是因为在这个年代的技术工种中女同志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在职业机械学校,她的班级就她一个女性,甚至机械班除了她之外找不出第二个女学生。
而这段时间她去的工厂也不少,不管是机械厂还是南城的活塞厂,哪怕有女性的存在,但基本上干的都是一些边角之类的活计,真正以姓称为“某工” 的女性她还没见到一个。
现在却在拖拉机厂看到了。
还是那一句话,六十七个人都是核心成员,所以另外两个女同志在某个领域上肯定也特别出色,要不然也不会进入这个项目组。
只可惜她们并不在第二大组,要不然她一定会借着工作的机会和她们认识认识。
不过没关系,在一个厂子总有接触到的时候。
成员都说定下来,这边也开始忙活了起来,同时间拖拉机厂还传出了另外一个大消息。
招工开始了!
拖拉机厂成立后第一次招工,招工人数还不少,消息放出去的当天门外就人山人海,有来参加招工考试的也有来凑热闹的,江东阳就是其中一个。
厂外那么热闹,在厂内的江小娥倒没听到什么动静,他们小组干活的地方是在六号车间,此时张福顺正带领着大家互相介绍。
不过他们之间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挺熟悉的。
就比如说他手下的三个小组长。
其中两个都是老熟人,一个是自己的师弟,另外一个也是以前打过交道,只比他低了两级的老手焊工。
唯独第三个小组长。
张福顺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在对大家介绍她时稍微顿了顿,最后只能干巴巴说着,“这位是江小娥同志,是咱们工厂新加入的成员,她年纪最小大伙儿就多多照顾一下……”
在介绍前两个小组长时,他倒没有说对方有什么成就,而是以级别划分。
两个都是六级焊工。
偏偏第三个小组长,连个级称都没有。
要知道他们小组包括他一共十九个人,哪怕是普通成员也不是什么学徒或者是谁刚收不久的徒弟,连最低都是三级焊工。
结果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一个小同志居然能压过其他人当上了这个组的小组长。
看看她手下分的几个人,最高的四级最低的三级,一个个眼里其实都还挺不服气的。
就连张福顺本人都忍不住有些质疑。
虽然他知道这个分配是骆工亲自决定的,甚至在这位小江同志分到他手下时,老刘还一脸羡慕的样子。
但她实在是太年轻了,可她既没有考级又是刚入厂的新员工,就算是骆工的安排也很难让人服众。
尤其是分配到她手中的活。
横梁的连接和焊接,这可不是普通的焊接就能弄得好,它是处于一个连接处,是保证两端的稳定,确保所有部件的位置绝对精准,保证整体不歪斜的关键!
要不是骆工已经把她的活给定好了,他其实更想给她安排一些简单的活,而不是搞得现在犹犹豫豫,还真不敢放开手让她带队忙活起来。
“江同志看着是真年轻啊。”小组长之一的郭军祥也是盯着她在打量,这比自己闺女还要来的年轻,却没想到和他担了一样的位子。
“你真不是研发人员吗?”另外一个小组长赵松也跟着开了口,朝着师兄手里的单子看了看,忍不住嘀咕着,“是不是整理单子的人弄错了?”
像这种年轻同志也不是没有,但大部分都是研发人员,技术工普遍的年龄都会偏大一些,像江小娥这个年龄的,任谁看着都以为是学徒。
“胡咧什么呢!”张福顺一把拍开了他的手,没好气的道:“骆工亲自列的单子,怎么可能有错?”
其实他们都明白,就是因为没错所以更加奇怪了,不过他还是按下了心中的质疑,骆工能将她安排在这个位置肯定是有原因,他们这个活属于手上见功夫,能不能行干干活就知道了。
江小娥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不管组内的成员对她是什么样的态度,她都是轻笑着回应,也没为自己争辩解释什么。
嘴上说再多都没用,唯一能证明自己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张福顺指了指边上的桌子,上面分有几沓不同部位的详细图稿,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每一个部位的图稿和资料都特别地详细。
他道:“动手之前你们先仔细读阅一下,有什么疑惑都可以现场问,确定没有问题后小组长列一个任务表,注明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每一个成员安排的工作,以及预计的推进进度!”
“要这么麻烦吗?”赵松皱了皱眉头,“师兄你还不信我了?直接把图稿给我再给我个时间,我保证一定如期交货!”
郭军祥什么都没说,只是跟着笑了笑。
显然他也是这个意思。
张福顺瞪了自己师弟一眼,“我是大组长还是你是大组长?别唧唧歪歪,听我的安排!”
一旁的江小娥安静得不得了,面上是听得认认真真,一看就是个好员工。
其实心里哪会不明白他们搞的这一出。
很显然他们都是熟人,自己都有一套做事的习惯,早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而现在把一切条条框框定死,不是因为张工不信任另外两个小组长,而是不信任她。
不过这种不信任并不是带着恶意。
只有定死了不给自由发挥,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避免时间的浪费以及材料的损耗,同时,她这个小组长要是真的德不配位,也能及时将她踢出去。
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考核呢?
同样地,这何尝不是张工替她搭建的“舞台”,要真的能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她能在拖拉机厂为自己彻底正名,也就不需要再考核来考核去了。
心中想着,嘴上却是淡淡地附和,不管张工怎么安排,她全程乖巧挺好,对任何安排都没有异议。
“……那就先这样吧。”张福顺想了想,跟着又补充了一句,“三天吧,最初提交任务先按三天,后续你们小组磨合好了,再将提交时间拉长。”
“行吧。”赵松有些不情不愿,只觉得这样特别麻烦,谁也不想干着干着突然放下手里的活,去向大组长提交任务继续申请下一个活。
麻烦又耽误事。
郭军祥一脸和气地笑着,“那就这么办。”
江小娥笑得比他还要温和,“我听安排。”
“……”张福顺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想不通就懒得想,继续道:“行,那就解散吧。”
反正他不认人,只认做出来的部件。
谁好谁坏他有眼睛,一看就能看出来,哪怕是骆工定下的名额,要是没点能耐可不能来他们这里当小组长,他相信,二大组有的是成员盯上这个位置,她能不能坐得住就看她自己了。
集体解散,江小娥带着她的四个成员走到分配好的区域。
看着面前四人,她不由有些恍神,开始想念她前头的四个小伙伴了。
说到小伙伴。
周洲等人这段日子也是忙。
忙得不得了。
从第一次演讲后,他们迎来了第二次的演讲,这次王主任说了,这次人数要比第一次多四五倍,也就是说加上有可能来凑热闹的,大概能有七八百人会来看他们演讲。
紧张程度暴涨,他们还得换演讲稿,总不能次次说一样的,总得有些变化。
除了演讲的事,还有养蜂基地的事要忙活,第一家养蜂基地走上正轨,罗朗挤时间特意跑了一趟,了解下养蜂基地的事同时看望一下自己父母。
如果不出意外,月底将进行第二次的摇蜜,产量提升了不少。
除了这件事之外,罗朗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建庄公社已经决定在当地建屋,公社承担一半,大队也愿意出一份力能抵得上一成,养蜂基地的工人只需要出十分之四的费用就能在永安大队建一间屋子。”
“你爸妈打算建吗?”
罗朗点着头,“公社还愿意先垫付,以后用工资抵,我家商量了,爸妈的份额都用上,直接建两间屋子,到时候再圈个院子把阿奶和弟弟妹妹接过去。”
等以后手上活络了,还能在院子里继续搭房,虽然得一切从头开始,但在永安大队他们家拥有两份工作,总能一点点积攒起来,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
他道:“等晚点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娥姐。”
“不用,这事我去转达。”王主任抢了他的活,“正好我有事要去找小江。”
“啊……”罗朗皱巴着脸,他还想着趁着这个机会去看看小娥姐呢,好多天没见甚是想念啊,但争谁都争不过王主任,他只能叹着气,“行吧,我有包东西你也替我带给小娥姐,是我爸妈和程华哥采的野货。”
一袋子菇子木耳。
这次回永安大队,爸妈都变得更“活泼”了,拉着他说了好些话。
其中就说了,他们在山里放蜂,一路上还能摘些菇子之类的野货,运气好还能遇到一些野鸡野鸭之类的。
只可惜,他们碰上也没捉到,又不能离开蜂箱太远追上去,只能看着野物“飞”走了。
但菇子木耳“飞”不走,自己留了些又托人给家里送去了些,还有一部分全让他带过来给小娥姐。
里面不单单有他爸妈采得,还有程华哥托来的。
一想到程华哥,罗朗少年气得脸上有些欲言又止,想说又不知道该不该说,等王主任拎着东西走了,他都没开口说出来。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