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by火星少女
火星少女  发于:2025年11月04日

关灯
护眼

刘桂香见排队的已经非常多了,也赶紧过去排在了队尾。
她踮起脚来,看到工作人员已经摆了好几个大的告示板,都是漂亮的洒金红纸毛笔字,一张写着“每人限购两只”,另外一张写着“新品,秋季润肺茶,数量有限,每人限购一盒。”
刘桂香听到前面有人问:“医生,这个初秋润肺茶是治什么的?有禁忌吗?”
“老少皆宜,可以生津润燥,利咽健脾。”回答他的正是张瑛,她现在对着陌生人也能坦然自若,口齿伶俐,“这是老师新研发出来的,一盒里面有二十四小袋,喝一个月没什么问题。”
观脉堂所有的实习生,新来的针灸师,包括她和钱博江,现在都叫张仲景为老师。
问话的人看了看摆在自己面前的两个包装,想也没想:“那给我来一盒。我还要两个香囊。”
甚至都没问一盒要多少钱。
张瑛提醒他:“这一盒要一百二十八哦。”
其实原本是简单的袋装,一袋打算卖九十八。但是钱博江看了后觉得换成定制的盒子肯定会卖得更好,还能卖得更贵。
钱博江:“能花钱买这种草药茶饮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三十块钱。没钱的人根本不会来买茶饮。”
喝点碎茶叶沫子他不香吗?
果然,那人眼睛都不眨一下:“可以的,来一盒。”
一百多块钱可以喝一个月,不算贵,还是观脉堂出品。而且,这个包装很精美,送人也很合适。
观脉堂这几个月在安平县已经很有名气了,甚至隐隐传到了市里面。听说观脉堂坐堂的那位张大夫,是省里认证过的名医,还时不时被省里的医学院邀请去讲座。
这样的东西,即便不贵,送出去也很有脸面。而且,还是限购的,那就更完美了。
后面的人大概也都抱着这种想法,几乎每个人都要了一盒。
轮到刘桂香的时候,她来得早,正好剩下最后一盒——她本来都只想要买个香囊,但听说这个什么什么茶只有最后一盒的时候,忽然觉得不买好像亏了,鬼使神差就点了点头:
“行,那我要了。”
说实话,在付完钱的那一刹那刘桂香就有点后悔。
一百多,还挺贵的。其实这挺不符合她平时的购物习惯的,也是上头了。
结果让她没想到的是,刚拿到东西离开队伍没多久,就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找上她,像是做贼一样小声说:“你这些东西,出吗?”
刘桂香有些懵:“……你要啊?”
中年男人点点头:“香囊加十五,这盒茶给你加二十,出不出?”
刘桂香本来就有点后悔,一听还有这等好事立刻将手中的茶盒往他怀里一塞:“一百五,要不要?要的话就给你。香囊不能给你。”
她家亲戚还等着呢。
中年男人挣扎了一下,砍价不成,最后一咬牙点点头:“成交。”
两人就在一旁偷偷摸摸完成了整个交易。
刚从办公楼出来想要看看这边售卖情况的路晓琪,和苏隽站在角落里目瞪口呆地将这一幕尽收眼底:“不是……这才多久啊?怎么就有黄牛了?”
苏隽拿出手机,娴熟地翻到海鲜市场,递给她看:“喏。”
路晓琪狐疑低下头去,却发现那是售卖香囊的页面,而且是售罄状态,上面堂而皇之写着“观脉堂香囊,懂的人进。”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页面价格是80!
他们自己都只卖50!
她叹为观止:“这可真是无本生意。”
如果说有什么物种是无孔不入的,除了小强之外可能就是黄牛了。可偏偏还真没什么办法,她们都已经限购了,总不能买个香囊还得要提供身份证吧?
而且,如果只是代购……只要不是那种低价囤货让别人无货可买的代购,正常代购者遵守了他们的售卖规则,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赚点钱好像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路晓琪只能暗叹一声服气。
人家这脑子怎么就那么灵活呢?难怪清河市经济好。
“已经在联系一些中药生产厂商了。”苏隽见她皱起眉,以为她是不喜这样的行为,便出声说,“等到能够量产的时候,这些现象就会少很多了。”
路晓琪点点头:“只能这样了。”
杜绝是没法杜绝的,但可以减轻一些。
她斜睨了苏隽一眼,奇怪问:“我怎么感觉你现在对海鲜市场比我还要熟悉?”
真是彻底融入了。
苏隽:“恰巧买过几次零件,有些停产的零件,只有那个上面有。”
他眼角余光扫到那边陈婆婆的摊子,眼睛一亮:“要不要吃煎麻糍?我去给你买?”
那边太阳正晒着,苏隽理所当然的让她在这个阴凉的角落里等。
是同事群里经常提到的煎麻糍?路晓琪忙不迭点头:“好啊,好啊。”
“要两份煎麻糍。”
陈婆婆抬头看到是他,亲切的笑意泛上眼角:“还是要豆沙对不对?”
她记得他,每次过来都是要豆沙馅儿。
苏隽:“一个梅干菜,不要放辣,一个要豆沙。”
最近可能有些秋燥,路晓琪的嗓子比较干,也正在喝润肺茶,吃不了辣。他自己则更喜欢甜口,豆沙绵绵的,配上煎得焦黄的糍粑,很是香甜好吃。
“好,马上。”陈婆婆立刻动手开始做起来,随口问,“给女朋友买的呀?”
这个小伙子应该是清河古镇里的工作人员,她经常见到,也经常看到有女孩子偷偷拍他,甚至是向他搭讪要电话号码,但没一次成功的。
陈婆婆想,这小伙子大概是有女朋友了。
远远看到路晓琪站在阴凉处,他自己过来买东西,便下意识以为那位就是他的女朋友了。
苏隽听了陈婆婆的话,惊愕瞪大眼,清俊的脸上瞬间浮现起淡淡可疑的红晕,立刻否认:“不是,不是女朋友。”
陈婆婆笑眯眯的:“知道了,知道了。”
那就是还在暧昧期没有挑明。
苏隽看她的神情,内心无力:……您到底知道什么了呀?
糍粑在铁板煎盘上被煎成金黄,发出滋滋滋的声响,一股香气散了开来,是碳水遇到油脂之后散发出来的让人无法抵御的香气,撒上黑芝麻之后,香气更加浓郁。
陈婆婆利落地拿小铲刀将麻糍切成小份,装在了两个小碗里,又配上了长签子。
“好了。”
苏隽利落拿手机扫了十块钱,提着两份煎麻糍落荒而逃。
路晓琪接过他递过来的麻糍,看到他脸上依旧还没消散下去的红晕,疑惑问:“现在的阳光还这么猛吗?”
这才几分钟啊,脸就晒红了?
不过,倒是秀色可餐,路晓琪在心里嘿嘿嘿嘿地笑。下饭!感觉炒麻糍都可以多吃几口呢!
她真的多吃了几口,当然不是因为苏隽,而是因为这个炒麻糍真的很好吃啊!
路晓琪吃到后面甚至想要再去买一份,要知道她可是被大厨宋五嫂养刁了胃口的人,难怪那么多同事都在群里夸这个麻糍。
等等等等……她想到了什么。
苏隽看她后面一直放慢了动作嚼着,脸上神情还若有所思,一边又看着那边在忙活的陈婆婆,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么了?不合口味?”
却没想到路晓琪忽地抬起头,声音兴奋:“苏隽!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眼神中闪耀着光芒,让苏隽为之一怔。
轻咳了一声,苏隽疑惑问:“什么怎么做?”
路晓琪欢快地举起手中的麻糍:“二号区的美食街呀!”
陈婆婆还在专心地做客人要的麻糍,却看到刚才的那个小伙子去而复返,步履匆匆。
“还要一份吗?”她问。
苏隽笑道:“不是,我来是想问您一句,想不想要参加我们美食街的内部竞选?如果通过的话,就可以获得一个美食街里的铺面。”
陈婆婆的手顿了一下,都忘记了煎麻糍。
她不可置信地重复:“我?不行不行,我可没钱去租铺面。”
她要是有钱的话早租了,开个店不比摆地摊强吗?可是她租不起。再说了,清河古镇里的铺面,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会很贵,不是她可以肖想的。
但陈婆婆没想到那个年轻小伙子说:
“如果通过了竞选,在第一年,我们是不收租金的。”
陈婆婆以为自己听错了,苏隽又笑着重复了一句:“您没听错,如果通过了竞选的话,那第一年的租金是免费的。第二年如果您还想继续做下去,那再付租金,而且也会有优惠。”
陈婆婆瞪大了眼睛:“你说的是真的?”
旁边正在等麻糍的应该也是在清河古镇做工的工人,笑了起来:“老板,这可是我们古镇的苏特助!他说了,肯定是真的。”
“哎哟,哎哟……”陈婆婆激动得简直不知道怎么才好,转了一圈后这才想到自己还没回复,“去,那我肯定去!”
只是去参加个竞选而已,就算是没选上也不耽误啥。
当然要去!
她死活要塞给苏隽一份免费的煎麻糍,苏隽当然不收,赶紧走了。剩下陈婆婆还留在外地,不敢置信的对还在等着的工人说:“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落到我头上了?”
工人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因为好吃吧。”
陈婆婆乐开了花,看了看铁板上的煎麻糍:“哎哟,我刚太兴奋了,你这边上都有点儿焦了。你要赶时间,这份就不收你钱了,你要不赶时间,我就给你重新再煎一份。”
工人乐呵呵地选了后者。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一直来光顾陈婆婆的摊子,味道好吃、卫生干净,而且老板人好。
“咱们得要在全市范围内,甚至包括周边几个邻市去考察那些有地方特色的,好吃的小摊子。”路晓琪对陈盈盈等主管说,尤其是招商主管,总结了一下,“好吃、老板不邋遢爱干净,而且还要有特色。”
她不要那些每个城市的夜市以及步行街都有的千篇一律的烤淀粉肠、炸串、烧烤之类的东西。嗯,臭豆腐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要,因为她自己爱吃。
他们在讨论的是清河古镇二号区的招商。
这也是最近大家最为之而烦恼的问题——
清河古镇首期对外开放的场地是一号区、二号区和五号区,这三个区域正好连在了一起。
现在的整体构思是借鉴隋唐时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以及北宋汴梁城的清明上河图之景,将这一整片区域打造为古色古香的坊市。游客们可以在这一片赏景、游玩。
一号区自然不必说,作为镇子里最高建筑也极具观赏的的清河楼和旁边的全息虚拟体验馆都是重点。游客服务中心、乘船码头也在一号区,而且一号区的中心广场与主街很适合做各种民俗类的游行以及节假日活动。
一号区右边的五号区是工坊集散地,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各种手工艺和传统非遗技艺。
一号区左边的二号区,主打休闲娱乐。重点建筑是已经快要完成升级改造的戏楼,宋五嫂的仿宋制大酒楼,以及张仲景的观脉堂。与此同时还有酒肆、茶楼以及各种食铺。
五号区和二号区都已经开始招商。
清河古镇的招商与其他景区不同,比如五号区做成工坊集散地,那么他们要找的就是各种手艺人。因为之前清河古镇上了国家电视台新闻的关系,还有叶世安的推荐,路晓琪与国家非遗管理中心搭上了线,对方介绍了不少的手艺人给她,已经落实了一些。
当然了,重头戏当然还是路晓琪自己召唤来的手艺人。
她这几个月又抽了七次卡,好运已经不再,一次都没有抽到SSR,甚至连SR都少,大多数都是R卡。但是,这些R卡人物所掌握的技能都很丰富,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有很会做各种灯和灯笼的黄匠人;有专门打造首饰头面的金银匠一家;有会各种乐器和舞蹈的教坊乐伎们;有以针灸而闻名的太医;有擅长口技的杂耍艺人;有擅长宋锦织造的纺织娘子;一个在军械监干活的手艺人……
而唯一的一个SR,便是教坊乐伎中领头的大家公孙瑾,也就是杜甫的诗“一剑舞器动四方”的主人公,公孙大娘。
如果不是正史没有提及,路晓琪觉得她完全可以算得上是SSR。
公孙大娘已经带着乐伎们投入到了歌舞剧的排练之中。
五号区不怎么让他们操心,反倒是二号区的餐饮主题,大家对于如何营造其中的美食氛围有些不同的意见。陈盈盈认为,应该和宋五嫂的酒楼一样走餐厅路线,甚至可以引进一些连锁品牌。
而招商经理认为,最好是以小吃和更有性价比的简餐为主,连锁品牌什么的完全可以等到后期再来考虑,或者是等人手充足后公司再多开几家餐厅。
路晓琪想到自己曾经去过的那些景区,不说百分百,最起码百分之九十多都很坑。贵不说,还难吃,而且极大可能是预制菜。
主打一个“反正来都来了,你看着办吧”的风格。
她不想这样。
她想让美食也成为清河古镇的特色之一。
系统说这座古镇的主旨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那美食也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啊!凭什么不带它玩?
最后,大家一顿激情讨论,决定再引进一家品牌连锁餐厅,一家品牌小吃,然后两家连锁奶茶,剩下的就按照路晓琪说的,找市内的和其他地方的各种好口碑小吃店主小吃摊主来开店,最好是有特色的非遗。
第一年可以免费,鼓励他们来开,第二年再收费或者直接谈分成。到时候如果古镇运营情况好、人流量大的话,这些人自然也舍不得走。
陈盈盈:“关键是怎么找人。”
招商经理:“只能发动群众的力量了。”
路晓琪沉吟一下也赞同这个提议,“这样,每个人都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或者是在网上开贴询问大家心目中的宝藏小吃摊,然后统计一下名单,再逐一邀请他们来做一个试吃竞选。”
就像是招标会一样,评选出所有人最喜爱的十家或者二十家。
招商经理:“如果选二十家,那就最起码得邀约到三十家甚至是四十家来参与。”
他有些为难:“那些人不一定能愿意来,尤其是外地的。人家做得好好的,摆摊也算是个无本生意,忽然要换地方,恐怕……说服他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苏隽面无表情:“如何说服他们就是你要做的事情了。”
“慢慢来吧,辛苦你们了。”路晓琪微笑,“等结束后,请大家吃顿好的,奖金也不用愁。”
招商经理抹了把汗:“收到!”
路晓琪颔首:“去找刘蝉吧,和他联动一下,正好也再做一次宣传。”
招商经理离开了会议室,立刻开始了行动。
路晓琪看向苏隽,满意地朝他伸出了手,有些小得意:“你看,咱俩就是这么的有默契。”
随着员工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中层管理人员越来越多,她也逐渐体会到了作为老板的压力。有些人就是带着点老油子习性,看她年轻脸嫩便觉得好欺负。
于是,她琢磨了一下,和苏隽还有陈盈盈开展了“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的模式。
当然,主要是苏隽。
苏隽本身就是顶级官宦家庭出来的贵公子,打交道的也都是朝廷大员。他平时都很温和,但当他冷下脸的时候还真的是气势十足,让人不敢直视,很适合唱白脸。
然后路晓琪这个当老板的再笑眯眯地给个甜枣,两人用这个模式收服了好几个职场刺头。
这也是路晓琪从当时应对鱼馆那对小夫妻时得到的灵感。
苏隽看着她举在半空中的如葱白一般的手,忽然就想起了陈婆婆刚才说的话,不自觉的,脸上又泛起了红晕,愣了三秒后这才举起自己的手和她击了一下掌。
“你怎么又脸红了?空调有点热吗?”
路晓琪嘀咕了一声,也没管他,径自打开手机,在自己的几个老食客群里发了好几条消息:
【征集!大家有没有迄今为止吃到的觉得很好吃的会想要吃第二次第三次的小吃摊呀?要有地方特色那种。不是清河市的也没关系,只要是国内的都行。】
作为群主,尤其是掌握着预约名额的群主,路晓琪在群里向来是一呼百应,比当老板时还要更有权威。
因为很快就有人回复:
【陆老板,你问这个做什么?】
【难道宋大厨要进军小吃摊了?】
路晓琪啼笑皆非,连忙说:【不是,不是,是我们清河古镇想要邀请一些真正好吃又有特色的小吃摊进驻,所以想要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宝藏小吃摊名单。不一定非得很有名气,好吃就行。】
真正已经做出了名气来的可能也不会选择放弃自己经营很久的地盘来清河古镇。
食客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哇,这个好。每次去外面玩都觉得景区里怎么可以做得那么难吃还贼贵。】
【多邀请一些,最好是外地有特色的,这样我们到时候就有口福了。】
【也不是,外地的咱们也不一定能吃得习惯。】
【我知道,我来提供线索!二中旁边的那家小酥饼真的很好吃,每次都是现烤,超级香。旁边还有一家做灌肠的,那个肠切片蒸出来,真的又油润又咸香。】
这个灌肠路晓琪知道,是清河市的市级非遗,之前市里面很是宣传过一阵。
有了一个人开头,其他人也都踊跃了起来。
能够主动加入食客群的人都是对吃的有点追求的,不一会儿,路晓琪就收获了一串长长的名单。
她高兴地回了一条:【多谢大家提供的名单,到时候我们做试吃竞选的时候会给大家发邀请函的,一定要来哦。】
她还指望这些人用自己挑剔的味觉来给她投票呢。
群里立刻沸腾了起来:
【来,一定来!】
【每个人都发吗?好想去,还想带人去!】
【快点开始,我明天就想要吃了。】
除了群里之外,招商部的工作人员也从网友那儿收集了一连串的名单,有出名的有不出名的。接下来他们的工作就是挨个去打电话甚至是上门去询问这些人的意愿。
如果有意愿的,就邀请来参加试吃会,车马住宿费全报销。
可能会碰钉子,也可能会遇到拒绝,但按照这个数量规模,即便是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答应过来,那试吃会也会很成功。而且还能在社交平台上刷一波流量和关注度。
招商部忙得平时走路的时候脚步都是起飞的。
路晓琪却在这时候收到了来自于杭州的邀请——秦韶华的舞剧《踏金莲》终于要上演了!这也是赵飞燕作为女主角的首演!
自从有了清河古镇的投资之后,这部舞剧就走得很顺利。按照原定的计划在杭州首演,然后开展全国巡回演出四个月,一个礼拜上演三场。巡演会一直持续到春节之前结束。
路晓琪拿着邀请函去找了宋五嫂。
宋五嫂正在忙古镇内酒楼的装修。她在结束了小店的营业之后就一直忙这件事,提供了不少宋朝时酒楼的内部风格资料给到设计师和装修队。
好不容易拥有了自己心心念念已久的大酒楼,宋五嫂非常上心,九月十月是酒楼工期最紧张的时候,她没有办法离开。
“我会给娘娘打电话的。”宋五嫂有些愧疚,“只能等她到省城演出的时候再去看她了。”
省城是巡演的第三个城市。去省城比去杭州更方便,可以当天来回。
路晓琪点点头:“放心吧,赵姐肯定也知道你的难处。”
宇文恺更没有时间,张仲景那两日正在医学院开讲座,苏隽在和新召唤来的工匠打造一个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可能也没空,实在不行就只能她一个人去了。
她意思意思去问了苏隽。
他正在和那位来自于明朝将作监的方匠人一起在七号区的空仓库里做东西,闻言从台子上一跃而下,接过她手中的邀请函:“那你打算自己一个人去?”
路晓琪;“当然了,不然我们一个人都不去,赵姐会失望的。”
苏隽简洁说:“我陪你去。”
“你不是要做东西吗?”路晓琪有些惊讶。
苏隽一笑:“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的。”
一个女孩子独自出远门,虽然他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安全得很,交通也十分便捷,但总是会有些不放心,还是自己陪着去一趟比较好。
路晓琪根本不知道他的内心所想,高高兴兴应下:“行,那咱们就一起去。”
她看了看他们在做的东西,好奇问:“你们到底在做什么啊?”
自从她上次召唤来了方匠人,苏隽和他聊了一下知道他以前是在将作监做火器以及各种军械的之后,就三天两头找他聊天,似乎很有共同话题。然后就是半个月前,两人说要做个东西,古镇开张的时候或许能用到。
自此,苏隽每天都有半天时间是在这个仓库里待着。
听了她的问话,苏隽犹豫了一下,向后指了指那个台子:“你要看一下吗?”
路晓琪好奇心爆棚,当然说要。她可是记得,这家伙什么都会一点,但专精的却是机械类。而且他前段时间一直在看各种机械类的书籍,听说还在宿舍琢磨。她很想看看,他和方匠人凑在一起能研究个什么东西出来。
可是那台子稍微有点高。
苏隽先上去,愣了一下,朝她伸出手,将她拉了上来。
温润柔软的手掌,很快就放开。
他忍不住用拇指摩挲了一下食指的指尖,好像那份软软的触感依然还停留在那儿。
路晓琪上了台子后,绕着那些木作的部件看了看,现在都还是七零八碎的部件,好像也看不出来什么。而且除了木头之外,还有许多别的材料,竹子、金属、塑料以及一些她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材料……看来这家伙前段时间是真学到东西了。
“到底是什么啊?”她喃喃自语,终于看到了一个自己还比较眼熟的东西,眼睛一亮,“这是……翅膀?”
这个用竹子的篾条扎成的东西好像是飞鸟的翅膀,只是体积很大,如果是的话那这绝对是一只很大的鸟,看上去倒是有点像鸾鸟、凤凰之类的?
苏隽已经神色如常:“暂时还不能告诉你。”
路晓琪撇撇嘴:“小气!”
苏隽摸了摸鼻子,终究还是忍不住解释了一句:“其实是因为我也不确定能不能做出来。”
在一旁做着木工活的方匠人呵呵笑:“苏公子巧思,要是做出来了必然能让看到的人都为之震惊。”
路晓琪眉毛扬起:“那我倒是要期待一下了。”
苏隽有些郝然,轻咳了一声:“其实就是个小玩意,没那么了不得。”
路晓琪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那也肯定是个很有趣的小玩意。”
所有人为了古镇开张都很努力呢。
去杭州之前,路晓琪忽然收到了韩尚宫姐妹俩的消息,说是她们为古镇设计的工作制服已经出了版,让她过去看看。

第60章 和服卖那么贵,为什么汉……
韩玉裳和韩云裳姐妹可以说是这么多被路晓琪召唤过来的NPC里, 最让她省心的了。
姐妹俩充分展现了自己是如何在宫廷里靠实力当上尚宫和尚服这样有品阶的女官的——她们自从接了路晓琪安排的任务之后,自己就把自己规划得很好。她们没有贸然开工,前一个月在搞清楚了历史脉络之后一直在学习各种古代服饰和现代服饰的书籍, 也没什么世俗的欲望, 唯一提出的要求是购买各种书籍。
路晓琪发现自己不用怎么操心, 只需要配合她们的需求就好。于是,她索性给两人配了一个空宅子当工作室, 然后给她们配上了投影仪、平板和缝纫机这些必备的现代工具。
随便她们自己去折腾吧。
韩尚宫姐妹俩对这些现代工具惊为天人, 更少出门了。一直到了八月份, 她们才开始着手进行制服的设计, 让采购部购买了各种不同的布料以及纺织用品。
路晓琪前几周新召唤来了一位南宋时期擅长宋锦织造的娘子, 便将她也送去了姐妹俩的工作室。后来听说韩玉裳又找了向家村的几位年轻妇人们, 将工作室扩充到了五个人,进展快多了。
收到姐妹俩传来的消息后,路晓琪立刻就过去了, 她对姐妹俩做出来的衣服很感兴趣。
那可是给皇后做衣裳的匠人呀!
韩氏姐妹不单单邀请了路晓琪,还邀请了陈盈盈和几位主管,包括行政、客服。这里面尤其是客服主管的意见尤为重要,毕竟穿着制服的大多都是她下辖的员工, 包括古镇里的接待人员,以及零售店铺里的店员。
客服主管叫宋美娜,以前是航空公司的乘务主任,也是从一线退下来的,是个很爱美的每日打扮精致的四十多岁美女。从她平时的穿着就能看出,眼光不俗,对服饰和细节很是挑剔。
路晓琪过去的时候正好看到宋美娜激动地拉着韩尚宫的手,夸个不停:
“韩老师, 您这个刺绣实在是太精致了!这款式也好看,又有古风,穿起来也不夸张,适合干活。哎呀,您这都是怎么想出来的呀?其实我一直都挺喜欢这些中式的元素,等哪天我有空了一定向您好好讨教一下。”
她忍不住眨了眨眼——宋美娜夸人的时候是真热情,但是除了客户之外,能让她这么夸的人可不多。
但她一看在丽娘和林巧儿身上穿着的制服款式,就知道为什么宋美娜会夸了。
韩玉裳和韩云裳设计的制服参考了明朝宫女所穿的服饰,也是她们最熟悉的服饰。
上袄下裙,但是又做了大幅的改进。
“我们考虑了一下,还是将下面的裙换成了裙裤,而且也控制了一下裙幅,让它不再那么蓬,也更适合日常行动与工作。”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