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县里面房子价格应该很低的,但现在有了清河古镇那就难说了,大把在这儿租房子来做民宿的。
“哎,要是能长住枕梦辋川酒店就好了。”
“啧啧,你家里有矿啊?!”
刘晗听舍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又环顾了一下周围这明亮、静谧,仿佛自成一方天地的空间,回想了一下刚才自己的奇妙感受,最终用力点了点头:“我觉得行!等我明天就来这儿看房子。”
“说起来,清河古镇说要宣扬华夏传统文化真的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舍长看了看四周,低声感叹,“你说这么大的一个地方,要是别的景区,可能就直接改成餐厅或者文创店了,怎么可能给你搞个图书馆?”
另外几人也点点头:“而且还是免费的。”
“里面的书也都是和传统文化相关的。”
几人又转了一圈,看了看天色之后便将手中的书还了回去,打算离开再去其他地方转转,很久没来了,颇为想念。她们轻手轻脚地走出“博闻阁”,重新融入古镇傍晚渐起的喧闹中。
直到灯光亮起,原本在窗边看书的几位老者这才从知识的海洋中抬起了头,金教授赫然在列。
另外两位老人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脸上却带着心满意足的愉悦。
金教授将手中的地方志小心合上,轻轻摩挲着封皮,感慨道:“每次来都有新发现呐。”
他身旁,一位穿着中式盘扣上衣,精神矍铄的老者闻言,轻轻推了推眼镜,指着面前摊开的一本厚重图册,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老金,你那个还算好的。你看看这本《营造法式》,这可不是常见的官修版本,看这注释和图样,很可能是流传极少的初议稿摹本!”
每个学古建筑的都知道《营造法式》,它是宋朝将作监李诫奉敕编修的,算是官方颁布的一部针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
但是从宋朝到现在,它也经历过很多版本的更迭。像是宋刻崇宁本、宋刻元修补本,如今只残存单叶或零卷,如今流存钞本多出自绍兴本。
和金教授对话的这位却是古建筑史学界的泰斗,姓陈。
他来清河古镇原本只是想要来看看清河古镇的建筑,然后让金教授引荐一下据说掌握了古镇全部修缮与规划的那位宇文恺。可没想到才刚来,正事儿还没办,先被金教授带来了这间图书馆,然后收获了这样的惊喜。
陈教授向他们解释这里面的区别:“这个版本里面还保留了许多民间匠人的巧思和失传的榫卯变体,在后来的定本里都见不到了!真是……真是宝贝啊!”
他指尖点着书页上一处复杂的斗拱分解图,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光彩。
本来想着不过是一个景区里做来玩玩的,估计也就是让游客有地方歇歇脚的小图书室,有什么好看的?在金教授拉他过来的时候,陈教授还颇有几分不以为然。
没想到啊没想到!
坐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位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今日也有收获,翻到了几本以前只听过,但却从未见过的医书。”
他扬了扬手中一本字迹古朴的线装书影印本,声音平和,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这本《轩辕遗方·针砭篇》,其中论述的导引之法与某些穴位的独特刺激方式,与我师门一些口耳相传、却无明确典籍记载的手法竟暗合七八分,是古本的可能性极大。”
若这些都是真的,那可真是填补了一大段医学史的空白。
而且他看着那书架上还有不少类似的医书。
这位来自国家顶级医学院的中医学教授,简直恨不得这几日就扎根在这儿不走了!
他是陈教授的朋友,听说陈教授要来清河古镇便主动要一同前往,因为听闻这个小镇里有一家叫做“观脉堂”的中医馆很受追捧,便想要过来瞧一瞧。
如今来过清河古镇的各位专家们超过几十位,皆是像两人一样,一传十、十传百,互相推荐邀请而来。
而金教授更是在古镇已经待了一年了。
“老金,你的论文都快要发表了吧?”陈教授笑呵呵问。
金教授点头,脸上也带着笑意:“快了快了。”
他是最早来到清河古镇的那几位专家之一,从VR体验馆里得到的信息量实在太多,他们将这些信息与其他渠道得到的知识交叉验证,在关于古人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突破,目前正在整理相关的论文。
陈教授与朋友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与欣喜:“也难怪你在这儿待这么久……”
金教授望向窗外已然升起的明月,和远处古镇星星点点的灯火:“当时我们与清河古镇的路小姐相谈,她说能够提供一些相应的古籍来供我们参考,谁知道会是这样的规模!”
竟然是一整个图书馆的规模,而且这些书籍的涵盖范围之广实在是让他感到惊讶。
“这清河古镇……手笔之大,用心之深,一次又一次出乎我的意料。复兴文化,他们是真的在往里投入真金白银和心血啊。”
陈教授也点头:“确实,能在此地设立这样一间图书馆,其背后所需的人脉、眼光和财力,绝非寻常。”
他们深知,搜集与鉴定乃至获得这些珍贵典籍的影印或数字化授权,其过程有多么艰难。这不仅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更需要极高的学术威望和严谨的态度,才能取得各收藏机构的信任。
想必这背后的老板的确是花了大钱了。
与此同时,在路晓琪正饶有兴致地翻看着绿翘和王绣娘递来的两本手抄册子。册子是线装的,用的是古镇统一采购的仿古宣纸,字迹娟秀工整,一看便知是下了功夫的。
绿翘和王绣娘站在桌前,神情带着几分不好意思和期待。
她们都是清河织造中的得力员工,一位是蹙金绣的掌握者,一位是宫廷珠绣的掌握者,如今都是深受敬重的大师傅。
“这是我们还记得的几个话本子,不知道能不能派上用场?”绿翘腼腆一笑。
之前,路晓琪为了这个图书馆,也为了能够让这些古代员工们脑子里的书能够在这个时代流传下来,便鼓励他们将记忆中读过、听过的书籍内容默写出来,不拘类别。
一开始还只是宇文恺、苏隽、王维这些读书人在做这件事情,但很快其余人也都知道了这个计划,便主动要求参与进来。
绿翘与王绣娘两人来自于唐末宫中,除了刺绣,她们在深宫寂寞岁月里最大的慰藉,便是看那些从宫外悄悄传进来的传奇话本。她们那时候还不识字,只能央求那几个会识字的大宫女们讲。故事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却让她们听得滚瓜烂熟,几乎能倒背如流。
她们原本不觉得自己记得的这些登不得大雅之堂的话本故事有什么被记下来的价值,但看到其他同伴都踊跃参与,而且韩尚宫还鼓励她们,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将记忆中那两个最爱的话本一字一句地默写了出来。
有一个可喜的进步就是,现在她们识字也会写字了,这每一个字都是她们亲手写下来的。
“我二人学识浅薄,只记得这些粗浅的话本子,怕是……没什么价值。”王绣娘一向爽利,但这时却声音细细的,带着不安。
对于知识的敬畏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
她们的书真的也能摆进博闻阁吗?
路晓琪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仔细翻阅着。一本名为《墨庄夜怪录》,讲的是江南一位书生,为避雨夜宿荒废墨庄,遭遇一系列精怪异事。另一本叫做《玉枕记》,则是个缠绵悱恻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于市集偶然购得一枚古玉枕,每于梦中便见一绝色女子,与之诗词唱和,情意日深,然而梦中之女实为前朝屈死的贵妃精魂所化,二人人鬼殊途,最终在一位游方道士的点化下,了却尘缘,女子得以超脱往生的故事。
的确都是唐传奇的调调,情节曲折,语言也颇为生动。
“这两本可都是我们那时出名的话本子。”王绣娘说道,即便是现在她看多了现代的网文,也依然喜欢这两个故事。
绿翘:“是啊,可受欢迎了。不过,都是些市井流传的玩意儿,比不得那些经史子集……”
“谁说的?我觉得这两本书很好啊。”路晓琪合上册子,抬头看向她们,脸上绽开一个温暖而肯定的笑容。
经史子集记录的是帝王将相、圣贤思想,是历史的骨架。但这些流传在街头巷尾、茶楼酒肆的话本故事,记录的却是当时普通人的爱憎喜好、市井风貌、流行话题,是历史的血肉。
这两者是同样重要的。
如果她只要前者的话,那当时便只会拜托宇文恺与苏隽等人,而不是向四号区所有人征集了。
“很多正统史书不屑于记载,或者刻意忽略的民间生活细节、语言习惯、娱乐方式,往往就藏在这些所谓不入流的话本里。对于我们想全面了解你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这些东西同样是无价的瑰宝。”路晓琪语气真诚。
文化的传承,本就是多元的,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完整。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的,像是朱帘秀、公孙瑾、林宝生等人都拿来了自己默写出来的书籍。他们也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在纪念着自己生活过的时代,努力让它在未来变得更有存在感。
听到她这样说,绿翘和王绣娘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的忐忑被激动和荣耀所取代。她们从未想过,自己记忆中这些消遣的故事,竟能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路晓琪将这两本手抄册子收好:“你们放心吧,这两本书,我会尽快安排人进行校对、注释和少量影印,然后放入‘博闻阁’。相信我,一定会有研究者和对那个时代感兴趣的读者,会因为它们而高兴的。”
待到两个绣娘离开之后,路晓琪又翻开那两个故事看了起来。
别说,还挺好看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没有流传下来。而历史上,和这两个故事一样被湮没在尘埃里的不知道有多少。
只希望博闻馆里,这样的书会越来越多。
刘晗的行动力确实惊人。
在决定来博闻阁学习后,她几乎没怎么犹豫,第二天就直奔与古镇一街之隔的安平县城区,顺利租下了一套心仪的两室一厅。房子虽不大,但干净整洁,最关键的是离古镇侧门极近,步行不过五六分钟,完美实现了她闭关冲刺的构想。
安顿下来的第二天,她便正式开始了在博闻阁的备考生活。效果正如她所期盼,甚至远超预期。
不知是这里的环境确实有凝神静气的魔力,还是那种脱离熟悉环境的专注感,她发现自己学习的状态前所未有地好。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行测逻辑,在这里似乎变得条理清晰;那些冗长枯燥的申论材料,读起来也顺畅了许多。每天制定的学习计划都能高效完成,甚至还能挤出时间进行拓展阅读,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千里”。
她逐渐形成了固定的作息,白天复习,傍晚时分则会在古镇里散散步,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晚餐若是不想在古镇里解决,她便自然而然地走向楼下那家的肉夹馍小店。
店主叫秀珍,是个爽利的中年女人,而且很爱干净,将店里收拾得十分整洁,更重要的是她做的肉夹馍确实一绝——馍烤得外酥里嫩,肉炖得烂而不柴,肥瘦相间,香气扑鼻。
刘晗成了这里的常客,偶尔会和忙碌的秀珍闲聊几句。
这天傍晚,刘晗正吃着热乎乎的肉夹馍,就听秀珍一边利落地剁着肉,一边跟旁边一个相熟的街坊唠嗑:
“你说怪不怪,最近来咱们这片租房子的人好像多了不少嘞。”街坊说道。
秀珍手上动作不停,接过话头:“可不是嘛!而且我看着,好多都像是学生娃,背着书包,拿着水杯,斯斯文文的。不像是来旅游短租,也不像是要做民宿的,倒像是要长住下来读书的。”
“是吧?我也觉得。就我们那栋楼,这半个月就搬进来两户,看着都像备考的。你说他们都跑咱们这儿来租房子图啥?市里又不是没图书馆。”
“那谁晓得呢……”秀珍摇摇头,却也笑道,“不过这是好事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晗咬着肉夹馍的动作微微一顿,立刻联想到了博闻阁。这几天,她明显感觉到图书馆里的人气旺了不少。虽然依旧安静,但空座位确实没以前那么多了,阅读区时常坐得七七八八,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面前摊开的不是考研英语就是各类考公、考证的复习资料,神情专注。
她此刻听到秀珍和街坊的对话,心中充满了忧愁。
哎,看来好地方是挡不住的!
这些天她已经找不到之前那个小地瓜的帖子了,可能是被楼主出于某种原因删除了,但不管如何,博闻阁很适合学习的名声看来是打出去了。
她想到永远在排队的VR体验馆和观脉堂等等,只在心里暗暗祈祷博闻阁可别也变成这样。
而且,看来以后得去得更早一点,才能占到那个她最喜欢的靠窗位置了。
博闻阁倒没有像是如VR体验馆以及其他几个地方一样一夜爆火,但它同样以一种悄然的姿态逐渐在各种需要备考的年轻人中传播开了。等到路晓琪知道的时候,进入博闻馆甚至需要排队了。
每天早晨九点,当古镇闸机准时开启,涌入的人流中便迅速分出了一股清晰的人流,其他人跑着去VR馆抢位,他们往五号区的方向跑。
而且,这些人很特别,他们大多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手里拿着保温杯或咖啡,保温杯里或许还有几颗枸杞,脸上写满了时不我待的紧张。
这奇特的景象自然引起了其他游客的注意。
“咦?那些人跑那么快干嘛?前面有什么新开的体验项目吗?”一位带着遮阳帽的大妈好奇地张望。
旁边的工作人员笑着解释:“不是啦阿姨,他们是去图书馆占座的。”
“图书馆?占座?”大妈以为自己听错了,满脸的不可思议,“在景区里?跑这么远来景区里的图书馆看书?我没听错吧?”
其他不明就里的游客不由得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江南,果然学风鼎盛!”
这些去博闻阁的人大多数都是要去学习的,能一待就是半天,这就导致了外面排队的队伍停滞不前。这也让人有些怨声载道。尤其是那些听了里面有很多珍贵书籍的历史研究者与爱好者,更是急得团团转。
这事儿传到路晓琪这儿时她正在对着很快就要举行的拍卖会的细节,听了后忍不住一笑。
看来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博闻阁的位置比较偏而且也没怎么特意宣传过,没想到大家这么快就发现了它的神奇所在。系统所出的特殊建筑,“图书馆”,它的一大BUFF就是让在里面学习的人能够变得专注。
所以,路晓琪也能理解这些占座学习的年轻人。
很快,清河古镇针对这件事情就出了相关的条款。她给博闻阁的阅读区扩大了,然后增加了一些桌椅,同时将其中一半拿出来作为自习室,另一半则针对对阁内书籍感兴趣的游客与历史爱好者。然后每位游客的每次停留时间限定为两小时。
大家都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规定,包括刘晗在内。
两个小时虽然不长,但总比早上没占到位置那就一天都进不去的情况要好。而且在博闻阁里学两个小事抵得过在家学四个小时。
事情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中,清河古镇的第一场拍卖会很快就要开始了。
路晓琪作为老板,其实没有特意去经营客人之中的人脉,对于她来说,不管是什么客人都是一样的,她做的是景区生意,又不是奢侈品生意——也是在清河织造对外营业之后,她才逐渐关注到这一块。
本来她觉得这个拍卖会不过是好玩的一个顺理成章的小型活动,最开始只是想要处理向家村工匠们的一些作品,线上搞搞就行了。
但是,看到几个工坊何大师傅们交上来的一些东西后,她对这个拍卖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只不过,清河古镇的拍卖会毕竟是名不见经传,原本也没想着能邀请来多少客人,尤其是有实力的客人。却没想到从拍卖会前几天开始,枕梦辋川酒店特意为了拍卖会而预留出来的房间就开始以超出预料的速度被预订。
而根据酒店经理的反馈,似乎真的来了不少有实力的客人。
酒店侧门口的停车场,随处可见豪车。
这场拍卖会,似乎一下子就被各方的目光给盯上了。
第151章 拍卖会(一)
“有部分客人是枕梦辋川酒店的住客。”公关部门的小庄向路晓琪汇报这些客人的构成, “而且这几位都是很有实力的。”
属于那种长包庭院房,一下子砸个上百万都不眨眼的,比如周老先生。
还有几位也是来自沪城和杭城等地的大老板, 都是派助理过来接洽的。他们都曾经在枕梦辋川住过一两晚,据助理说对酒店的评价很高。
“部分客人是由织造工坊和金铺那边推荐过来的,都是她们的定制客人, 听说这场拍卖会会有相关的物件, 也都决定出席。”小庄继续说。
那边的定制客人也都是很有实力的, 一件衣服和首饰动辄都是几十万上百万。
小庄:“还有就是赵姐那边认识的一些人,都是文艺圈的, 还有刘宇主编也会出席,他也邀请了一些客人。”
赵姐自然就是赵飞燕,她现在属于娱乐圈沾边人士,在巡演的时候也认识了不少的圈内人士, 包括导演、制片和演员等等, 这次便也尝试着邀请了一些人过来, 没想到真有些人是想要过来的。
这里面也包括了赫妍这样的明星。
还有刘宇, 《风尚》和清河织造的合作现在很紧密,经常会来借衣服。所以这次刘宇不仅自己会过来撑场面, 还带了好几位重量级的客人过来。
“他想要在咱们古镇办一场时尚活动, 目前还在谈具体的时间。”
路晓琪点点头,她们和刘宇也是老朋友了,而且刘宇人脉广, 深化合作还是很可行的。
“还有一些客人是木作工坊师傅们的粉丝,”小庄继续翻着手上的资料,“另外一些客人是拍卖行邀请过来的,还有就是, 在咱们古镇搞研究的几位教授也邀请了一些人来。”
这么大的拍卖会,他们这种新手肯定是搞不定的,所以他们找了一家省城的拍卖行来合作。这家拍卖行和国际大拍卖行当然没得比,但在本省内也算是老资格,经验自然不必说,也积累了不少的客户资源。
而向家村的几位师傅们,如今在视频平台上也都有了几百万的粉丝数量,也算得上是出去能喊出名字的大网红了。几百万粉丝里自然也不乏有实力的,刘蝉就说过后台有好多粉丝想要下单定制家具什么的,但因为老资格的大师傅们都忙于古镇的修缮工作,因此都拒绝了。
如今听到拍卖会上会有木作工坊师傅们的作品,有不少粉丝都愿意来看一看。
至于金教授杨教授他们,本来就是做历史研究的,身边认识的朋友也都颇有实力且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听到有这样的拍卖会自然也想来凑个热闹。
小庄:“再有就是咱们清河本地的一些老板们,听说了这边的盛事之后也想要几张邀请函,都找到我们总监和任姐那边去了。”
他们过来自然是想要交际的,这种场子可是认识人的好地方。而清河古镇作为本地企业,肯定也是不能得罪人的。不过任志娇做事靠谱,她给出去的邀请函自然也只会给到靠谱的人。
这样一个渠道一个渠道算下来,零零总总也有两三百人了。
路晓琪赫然发现,清河古镇现在手上能撬动的资源还真不少……
随着拍卖会日期临近,枕梦辋川的氛围都悄然变得不同。
枕梦辋川酒店为了这次的拍卖会特意空出了两个晚上。在这两个晚上整个酒店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提供给来参与拍卖的客人们。
拍卖会前两天,古镇侧门前的停车场就陆陆续续驶入不少车辆,到了拍卖会前一夜,这个停车场更是俨然成为了豪车展厅。
沉稳的劳斯莱斯、流线的宾利、低调但气场强大的迈巴赫……井然有序地驶入酒店侧门专门划出的区域。当然了,还有不少是贴了防窥膜的保姆车。
训练有素的服务生快步上前,恭敬地为贵宾拉开车门,搬运行李,然后安排游览车。
酒店的安保级别也已然提升至最高。身着黑色制服、耳挂通讯设备的安保人员分布在各处关键点位,确保万无一失。
还有几家收到风声的媒体甚至是自媒体,在停车场附近守候,试图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画面。
枕梦辋川酒店的停车场远离古镇普通游客出入的正门,平时来这边的游客并不多,偶尔会有走错路的或者自驾来的游客想要来这边停车。
因此,这般阵仗也悄悄引起了游客们的注意。
“嚯!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多豪车?比车展还夸张!”有游客好奇张望。
“感觉好像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你们都不看官方号的吗?明天就是清河古镇的拍卖会。”消息灵通的游客低声分享,“他们好久之前就已经发了视频了,不过没想到这阵仗还挺大。”
有游客真去网上搜了,就看到了清河古镇的公告,还有一些财大气粗的网友们晒了邀请函以及保证金的缴纳记录。
“阵仗大有什么用?关键得看拍品硬不硬。”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一边刷着手机一边加入讨论,“我刚搜了下,官方预告只说有木作、织造、金铺的精品,还有几幅特邀艺术家的书画……听着不像是古董啊。”
“不是古董能拍出高价?谁会花大价钱买现代工艺品?”旁边有人质疑道,“除非是那些顶级大师的作品还差不多。”
“这你就不懂了吧?”一位看起来对收藏有些了解的中年游客插话,“现在顶级的工艺美术品,价值可不比一些普通古董低。你看那些苏绣大师、紫砂大师的作品,哪件不是几十万上百万?关键得看工艺和作者。清河古镇这几个工坊,水平是公认的顶尖,之前他们不接私人定制,东西只在自己店里卖,这次难得拿出来拍卖,肯定都是压箱底的好货。”
“而且你们别忘了,”另一个游客压低声音,带着点神秘感,“清河古镇背后水深着呢!你们他们搞出来的这些东西,连历史学家都来这边研究,说不定真有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这话引起了更多人的兴趣,大家纷纷开始猜测拍品可能的价值。
“要是真能拍出天价,那他们新开的那个职业学院可就值钱了!”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突然想到这点,眼睛一亮,“你看,要是学个木工、刺绣,出来做的作品都能上拍卖行,那还愁找工作?简直是金饭碗啊!”
“对啊!”她的话立刻引起了周围家长的共鸣,“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多难,要是真能学到这种顶尖手艺,哪怕成不了大师,只要技术过硬,收入肯定差不了。”
“我侄子就在考虑去他们那个职业学院学烹饪。”
“不止呢,木工、金工、织造,哪个不是传统又吃香的手艺?以前觉得学这些没出息,现在看来,学精了可比坐办公室强多了!”
网络上,相关的讨论也更加热烈。在清河古镇官方公告和那些晒出邀请函的微博下面,评论区的画风逐渐从单纯的羡慕好奇,转向了对传统手艺价值和未来职业选择的深入探讨。
【之前还犹豫要不要让孩子去报考清河职业学院,现在看来,要是这些师傅的作品真能在高端市场立住脚,那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前途无量啊!】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能学到多少真本事,还得看个人天赋和努力。不过平台确实好,资源顶级。】
【等明天拍卖结果出来就知道了。如果只是小打小闹,那说明市场认可度还不够;如果真的拍出几个震撼价格,那估计这个职业学院的分数线不会低到哪儿去。】
【无论如何,这是给传统手艺正名了!证明用心做东西,是真的有出路,有价值!】
“我刚才好像看到赫妍了!就是那个影后!她戴着墨镜,但从侧脸和身形看绝对是她!”一位年轻女孩激动地拉着同伴,压低声音尖叫。
“真的假的?赫妍也来了?这拍卖会什么来头?”
“不止呢,我还看到几个经常在时尚杂志上露面的名媛……”
游客们聚在隔离带外围,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好奇与惊叹。他们虽然无法亲身参与,但能近距离围观这场盛事,也成了游览清河古镇的一段意外谈资。
社交媒体上,关于#清河古镇拍卖会#、#枕梦辋川豪车云集#、#赫妍现身清河古镇#等话题迅速发酵,爬上了同城热搜榜,也引来更多关注和猜测。
酒店内,赵孟頫那幅气势恢宏的壁画前早已围满了人,其中不乏老李通过群聊忽悠来的几位艺术家朋友。他们初时还带着几分同行相轻的审视,待真正站在这面墙前,所有的质疑都化为了由衷的惊叹。
“这笔力……这气韵……说是赵松雪重生我也信!”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画家激动得手指微颤,几乎要贴到隔离带上,“老李这回没吹牛!”
当时老李在群里吊足了大家胃口,最后才被大家逼问出了具体地址,还趁机捞了一大笔好处。
但当他们来到这里,看到这组壁画的时候,便觉得都指了。
“关键是这还只是壁画,若是纸绢本,该是何等风采?”另一位知名评论家扶了扶眼镜,也喃喃道。
另外几人眼中精光闪烁,“听说明晚这位赵老师有作品上拍?”
得到肯定答复后,几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势在必得。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和年纪,能让他们心潮澎湃、见之忘俗的作品实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