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的事,到时候再跟孩子商量着做决定吧。”
到了秦家,胡金凤回去了。
季如梦继续往自家走,又遇到了带着孩子出来散步的苏思琪。
苏思琪一直在新华报社,原本能够再往上升的,但去年的时候她选择了转到记者岗位。
后面也参加了高考,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院校,学的是文化与传媒相关的专业。
一次高考,让大院里许多人都暂时放下家里,各奔东西求学奋斗。
季如梦还记得以前跟苏思琪刚认识的时候,她就说过想当一名记者。
现在兜兜转转,也算是完成了她的理想。
苏思琪的事业心一直很强,以她的能力和野心,将来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不可估量。
哪怕以前有过一些幼稚的小摩擦,季如梦也发自内心的希望她能够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越来越好。
两人打了声招呼,季如梦逗了下她和林啸的儿子。
小家伙一见人就笑,乐呵呵的停不下来。
翌日一早,全家人就起来准备,检查行李和证件,做了一顿早饭,吃饱喝足后,才坐上车,前往省城火车站。
车上带了不少吃的,宋春秀和雷丽娟都担心开车的大海没吃饭,不停的找机会投喂他。
大海也是体会到了什么叫长辈怕你饿。
裴铮野以前的警卫员炳子,跟了他好多年,前不久被裴铮野安排到部队里历练去了。
现在已经晋升为排长。
这只是开始,炳子这些年做事尽职尽责,能力是在裴铮野的一手鞭策下培养出来的,毋庸置疑。
再加上有裴铮野这一层关系在,他以后的前程也可以说一片明亮。
新来的大海憨实中透着几分机灵,做事也挺靠谱的。
裴铮野特地让他亲自护送家人去坐火车。
到了省城火车站外,老远就看到了蔺主任领着两个孩子在路边等着。
见了面后,一阵寒暄,都在关心着对方的近况。
宋春秀和雷丽娟、裴玉珍都见过蔺主任,这两年两家一直保持着来往。
以前他算是季如梦的合作方,现在倒像是亲戚一样维持着关系了。
季如梦看向那两个孩子,是当初谢贵清收养的一对兄妹,圆圆和满满。
这两年他们被蔺主任照顾的很好,也教育的很好。
两个孩子一点都不怕生了,非常有礼貌的跟大人们打招呼。
他们跟安安宁宁见面,同样是兄妹,有种奇妙的投缘感。
没一会儿就说说笑笑起来。
安安宁宁五岁半,脑子比嘴巴还机灵,说话时聪慧间带着孩童的童真稚嫩,特别有意思。
临进站前,蔺主任单独跟季如梦说了一会话。
“三月十三号在京市刚好有一个官方举办的画展,你到时候有机会的话,可以去看看,了解一下咱们目前办展的形式和程序,今年开始,将会有更多的画展和比赛展开,届时有无数的机会。”
季如梦早有预料,其实从去年年底开始,在边境一些接壤外国的城市,已经开始有复苏的苗头的,画展办了几个。
如今在京市正式开办官方画展,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好,我一定留下时间去看,多谢蔺主任。”
季如梦给蔺主任留下了一个信封,转身跟上家人的脚步,开始去检票上车了。
还没打开之前,就已经猜到里面可能是什么了。
打开后,果不其然,跟他猜的一样,两个红包,是给圆圆满满的。
两个孩子懂事又安静的看着他,蔺主任笑了一声,皱纹逐渐加深的脸上多了慈爱。
“看,这是你们季婶子给的红包,交给你们自己保管了,你们想买什么我都不会插手,就是有一点,知道是什么吗?”
圆圆满满齐声回答,“要做好规划,不能乱花!”
“好,你们自己收着吧。”
自从蔺主任收养了两个孩子以后,季如梦总会时不时的给他账户上汇款。
她说谢贵清留下的东西里,有一部分是给自己的,蔺主任自然不相信。
东西也没收,所以季如梦才选择了以这种方式来尽一份心意。
谢贵清帮着季家保管了那么多年的东西,她欠一个人情,如今人已经走了,她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偿还。
或许谢贵清在天有灵,也会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平安健康,顺遂的长大。
顺利上了火车,雷丽娟松了口气,在包房内脱下外套。
“这才开春没多久,平常挺冷的,今天跟人挤一挤我现在都满头大汗了。”
裴玉珍拿出手帕给她擦汗。
宋春秀同样感到热得不行,“没办法,赶火车就是这样,越临近开学,火车站人就越多,大部分都是上外地读大学的。”
“幸好我们提前了二十天过去,要不然我都不敢想,等距离开学只剩下几天的时候再出发,到时候得挤成啥样了。”裴玉珍庆幸着。
雷丽娟擦完汗后,第一时间检查安安和宁宁身上有没有闷出太多汗。
手脚麻利的给两个孩子脱去了一件打底衣。
“里面的衣服都沾上汗了,再闷着容易有味道,火车上没那么冷,脱掉一两件也不碍事。”
季如梦点点头,“好,我先把东西放一下,然后咱们先吃饭吧。”
在火车上的伙食,只能将就。
好在一家人都不是挑剔的,即便从小有些挑食的安安,也乖乖的把妈妈分过来的饭吃完了。
坐火车无聊,季如梦带了两本书在路上看,把孩子们的绘本也给带上了。
他们缠着宋春秀和雷丽娟一起看绘本,裴玉珍则是窝在床上,继续研读学业相关的书。
她选的是经济类的专业,季如梦给了她好几本相关的书看。
包房这边整体环境好,不会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闹事。
在火车上吃吃喝喝,困了就睡,睡醒继续放空。
四十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过去,到了京市,有裴铮野安排的人过来接。
“嫂子好,我叫张毅,车停在外面,我帮你们拿东西吧,可能要走一下。”
张毅以前是裴铮野带出来的,后来因为家里的原因,提前转业,现在是在某个重工业单位任职。
他平常也挺忙,但难得老领导有事情托付给他,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安排好。
对于季如梦,虽然她年纪比自己小,但张毅的态度还是比较尊敬,反倒是让季如梦有些不自在。
私下里跟他说了一声,张毅才稍微收了些。
张毅负责把他们送到招待所,跑前跑后的开好房间,走之前留下了一个联系地址。
“嫂子,你们出去玩需要用车或者有啥不懂的,随时来找我,喊人来传个话也可以。”
张毅单位有给他配车,他担心季如梦等人出行不方便。
但其实在京市出行还是挺方便的,路上有公交车,也能叫出租车。
宋春秀连声道谢,还给张毅拿了不少苍省的特产带回去。
张毅着实是被领导家人的热情照顾到,三十好几的人了,走时还像个大小伙子似的,笑呵呵的。
安置好之后,季如梦先带着家人在周边转了一圈。
她们是住在二环的招待所。
只是简单的逛了一下,也能感受到首都跟他们省城的区别,简直是太大了。
生活在京市的人,感觉大马路上随便一个路人,都特别的大方热情,谈吐间透着自信和魅力。
宋春秀她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鲜。
不过可能是季如梦钝感力比较强,觉得没什么明显的差别。
顶多就是,城建更好,马路更宽,小汽车更多等等。
第二天第三天,依旧是在逛,打卡各个比较有名的地方和景点。
还去看了升旗,故宫和北海公园等地都去打卡了。
这次季如梦带了相机和大量的胶卷,给家人拍了很多照片。
宋春秀和雷丽娟玩得很开心,毕竟是人生第一次来到京市,都想多留下点回忆。
安安和宁宁也很兴奋,跟完全感觉不到累一样,到哪都跑跑跳跳的。
还好有宋春秀她们在,要不然季如梦一个人的话,真怕看不住两个孩子。
玩了三天,第五天的时候才想着,该去京大看一看,踩个点,让裴玉珍先认一认环境。
裴铮野提前联系了人,安排好了,直接有人带着她们去京大深度参观了一下。
接下来依旧是放松生活,走走停停,到处玩,吃吃喝喝。
让宋春秀和雷丽娟一度觉得,她们这样子不行,太享受了,太颓废了。
然而在接到季如梦的眼神后,两人瞬间将那些想法抛诸脑后。
没办法,跟着季如梦的脚步出去玩,实在太开心了。
放下了所有顾虑,一家人开开心心的玩了半个月。
这期间,季如梦经常往房管局跑,不管有没有事情要办,都过来混个眼熟。
经过几次的努力,还真让季如梦跟房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搭上线了。
这时候大单位里的员工都不敢明目张胆的收东西,别人想求他们办事,很多脑子不太灵光的,直接把钱送到家里去。
一旦被发现的话,别管他们有没有拒绝,都要从重处理。
但季如梦跟阮梦秋认识之后,最多只是送点零食,吃的喝的,于规矩上一点越界的都没有。
阮梦秋二十六岁,在房管局干了八年,她生了三个孩子,最大的小孩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了。
因着最近政策变来变去,她原本打算把小孩送到一个资质比较好的学校,但是没能如愿。
季如梦得知后,给裴铮野打了个电话。
没出两天,就帮着阮梦秋把事情解决了。
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但以裴铮野的人脉,不过是打个招呼的功夫。
阮梦秋不是领导,顶多是个小干部,没那么大的能力。
更何况她也不敢,最近风声挺紧的。
季如梦帮忙解决了这事后,阮梦秋已经把对方当成了有过命交情的朋友。
所以当季如梦提出想要在好地段买几套房子的时候,阮梦秋悄悄的提醒她。
“你要买四合院?我建议还是别了,说好听点是四合院,其实大部分都跟大杂院似的,一个院里住着很多个家庭,关系贼复杂。而且过去十年里,有很多没收的房子,现在越来越多人平反回来,那些房子公家都还给他们了,但是十年间住进这些房子里的人有一些很难缠,不肯搬走。”
国家把房子还给你,那是你的事,我们继续住,是我们的事,有本事你就来赶人。
你真敢暴力驱赶的话,他们又有的闹了。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即便是房主搬回了四合院里,其他人不肯搬走,一般情况下还真没办法。
除非你用一些不讲武德的手段,逼他们离开。
但要使用上这样的手段,那也是一场要持续很久的拉锯战。
总之,以阮梦秋的经验来看,买四合院太麻烦了,牵扯太多,稍不注意就容易有问题。
她建议季如梦直接申请个地皮,自己买材料来建房子还方便一些。
或者是买楼房,小洋楼那些。
第402章 钱真值钱
季如梦跟阮梦秋说,“只要地段好,不管是四合院还是自建房、楼房、小洋楼,我都可以接受。”
以前看网络小说,穿越回过去的主角总是喜欢买房子,那时候季如梦觉得有些太千篇一律了。
为什么要买房子,做别的投资又不是不能挣钱。
等真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她才理解了故事里主角的心情。
相比起其他投资,现在买房子坐等升值是最不费劲费脑子的事了。
只要办好过户和证明,把房子丢在那几十年,等以后价值自动上涨。
什么都不用管了。
这跟躺平了坐等收钱有什么区别。
再加上自己手里头又不是没有资金。
能多买几套,就多买几套。
留着养老,或者传给孩子们。
季如梦自我认知清晰,她就是个俗人,不说多虚荣多功利,但绝对是爱财的。
了解完季如梦的需求,阮梦秋开始在大脑里飞速的把房源信息过了一遍。
她干这一行那么多年,眼下有什么房源门儿清。
想着对方帮了自己那么大一个忙,阮梦秋给季如梦挑房子的时候很是用心。
有两套离得近,她下了班还骑着自行车过去溜达,亲自考察了解了一圈。
发现实际情况跟档案上记录的差不多。
没过两天,阮梦秋就联系上了季如梦。
季如梦一听,房子有着落了,立马来到了房管局。
阮梦秋接待她进了办公室,经过一番详谈,季如梦大致了解了手头两套房的资料。
一套是她提的四合院,位置地段都很好,就是距离京大有些远。
另一套是阮梦秋找的楼房,面积比较大,有一百二十平。
现在单位建房子建宿舍都讲究一个实用,面积压缩的很小。
五十平的三房,三十五平的两房到处都是,有些单位分了房,一家子六七口人挤在二三十平的房子里住都是很常见的事。
大面积的房源不好找,也是赶巧了正好有那么一套。
季如梦二话没说,跟着阮梦秋去看了房子。
两套房都没什么问题,四合院那边也没有复杂的住户关系,房子一还回来,房主就跟住户协商,每户给了一点赔偿,他们陆续都搬走了,整个过程很友好。
季如梦看了之后很满意,阮梦秋当场联系了房主。
刚好两个房主都是比较着急把房子卖掉的,一听说有人询购,他们就过来了。
阮梦秋办事效率很高,当天签完合同,房子就到手了。
通过房管局的流程,所有手续都合法合规。
后续也不怕会有纠纷,等到以后商品房相关规定推出了,再配合政策去进行房产认证。
拿到两套房子的钥匙,季如梦心情很愉悦。
又回四合院看了一圈,房屋比较老旧,历史痕迹明显。
真要住进来的话,还要翻修一番。
楼房那边倒还好,除了墙皮有些脱落,门窗有些破旧,没什么太大问题。
到时候只需要重新刷墙,换一套门窗和家具,就可以入住了。
刚好那套楼房距离京大很近,季如梦想着可以收拾出来,让裴玉珍周末和放假的时候过去住。
平常裴玉珍住宿舍里,要是跟同学们出来玩,晚上可以回家住。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季如梦跟着阮梦秋又去看了几套房。
到了裴玉珍开学的时候,三月十号,她已经买了三套四合院,四套楼房,两套小洋楼了。
每每想到自己现在手握着的几套房,以后的价值会涨个成千上万倍,季如梦心里都快乐开花了。
现在的钱还真是值钱啊。
感觉自己像个房产大户了。
四合院一套三千到五千不等,面积都挺大。楼房面积有三套八十几平的,一套一百二的,价格在4000-6000左右,算下来楼房每平方卖的比四合院更贵。
放在现在也属正常,大多数人都更喜欢楼房。
四合院在大家看来就是大杂院,远没有楼房受欢迎,毕竟最直观地一点,楼房有单独的厨卫,大杂院里基本都是共用的。
至于小洋楼,正常价格也比较贵,但季如梦属于是捡到漏了。
那两个房主刚好是朋友,都是刚平反回来,打算卖了房子换个地方生活,过去那几年的时光给他们留下了很大的阴影,不敢再奢望什么,只想平平安安的度过余生。
他们着急出手,阮梦秋帮忙砍了好几刀,两个房主最后都忍痛同意了。
其实卖了房子,他们倒不觉得那个价格有多吃亏。
毕竟房子之前被弄得破破烂烂,又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次被没收,早点出手还能安心点呢。
所以签合同的时候,他们看着季如梦的眼神,仿佛在看一个大冤种。
季如梦也没跟他们解释什么,真要让人知道了她的想法,那她就完蛋了。
总不能直接跟人说,以后这里的房子会升值,一眨眼几万几十万涨的那种,而且到了后世,这个地段的房子,有钱都买不到。
谁会信呢?
到时候真得把她看作神经病了。
这一趟来京市要办的两件事,已经完成了一件,季如梦也安心了。
开学这天,她陪着裴玉珍去办理入学,又去学校宿舍看了一圈。
到底是刚恢复的第一年,学校内的建筑都没来得及重新翻修,最多就是刷了墙修补了门窗桌椅等,到处都像是打了补丁。
这条件在季如梦眼里都算是有点差了。
不过好在学生们都接受良好,在他们看来,他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享受了。
能有一个上大学的机会不容易,他们只会觉得满足和庆幸。
即便有极少部分,本身家境就好,住不习惯宿舍的学生,也没抱怨什么,只是去选择了办走读。
前几天已经帮裴玉珍把生活用品等置办妥当了,什么都不缺。
把东西搬到宿舍安置好,差不多就全都搞定了。
今天只是入学第一天,学生们只要去领课本和教材,认一下老师和辅导员,认认教室和宿舍等,还不用上课。
晚上裴玉珍还是跟着回到了招待所。
雷丽娟又是高兴又是忧心的嘱咐,“再过几天,我跟你三婶、嫂子就回去了,你自己一个人在这边,遇到什么事就给娘写信,不要委屈自己,咱现在条件好了,不该省的地方你千万别抠,要是钱花完了,娘再给你汇。”
其实裴玉珍这几年也挺独立的,又工作了好几年,一个人在外地生活,对她来说并没有难度。
她吃住都在学校,每个月还有补贴领,可以说是完全没什么顾虑。
只要好好读书,别跑到外面乱野就行了。
宋春秀也温声交代了许多。
好像突然回到了以前裴铮野刚去当兵的那一年,她送着孩子离开家,也是差不多的心情。
说着说着,雷丽娟和裴玉珍眼眶都有些红了。
再怎么样都是要分别好久,一想到最少得几个月见不到面,心里难免还是有点不舍的。
季如梦安慰她们,“好了好了,别哭鼻子,一个学期都不到半年,寒暑假你就回家,我在这边买了房子,现在钥匙交给你,回头我找人去装修,买家具放进去,你平常放假的时候过去住。”
“以后我也会经常到京市来,还能看看你,不用哭。”
安安去拿了纸巾,宁宁趴在裴玉珍腿上,伸手给姑姑擦眼泪。
“姑姑不哭,不然要被人羞羞了。”
两个孩子的贴心,让裴玉珍暖心的笑了。
“好,姑姑很坚强!等姑姑放暑假就回去看你们,再给你们买巧克力和奶糖,好不好?”
安安一脸的稳重,“姑姑,我们和妈妈会过来看你的,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行,姑姑好好学,等回去的时候就给你们买很多教材书,还有题目本,教你们做题。”
安安和宁宁一听,立马撒腿跑开。
他们还没到爱学习的时候,而且每次看大院里其他玩伴学习、写作业时那种痛苦的模样,导致他们现在有点抗拒。
后面还要再用心引导一下才行。
宋春秀这时候才想起来问,“小梦,你怎么想着在这边买房子了?花了多少钱呀,你手里头钱还够用不,回头娘把存折给你,娘这些年存了一些钱,虽然没多少,但至少能帮你们周转一下。”
第403章 比想象中更富裕
在宋春秀眼里,虽然儿子工资高,儿媳的收入也比普通人高很多,但这些年家里吃喝,日常用度和花销也要不少。
她以为家里的收入刚好能跟支出持平,即便存也存不下多少。
宋春秀估摸着,儿子儿媳身上最多就有个六七千的存款,差不多了。
京市的房子,肯定不便宜,一下子出去了好几千,她怕季如梦没钱花。
在一旁后悔的想,为什么出门的时候没把存折带上。
买房之前,季如梦没有跟宋春秀说,倒不是怕宋春秀反对。
这么些年来,她们之间的婆媳关系一直很好,跟亲母女似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季如梦知道宋春秀不止疼爱孙子孙女,对她也是无下限的宠。
别说买房了,估计她就是拿着钱丢湖里,宋春秀都会觉得她一定有自己的道理,然后在一旁帮忙打下手。
不说是因为打扰了老人家出来旅游的心情,跟着她一块操心,就没法好好玩了。
宋春秀小声的问,“小梦,咱买这套房子花了多少钱呀?”
“没多少,不到四千,这里是京市,比咱们那边贵一点很正常,那个房主着急出手,我还砍了不少价钱呢。”
如果说只花了三千多,买的还是京大旁边的房子,那这个价格好像还挺划算的。
宋春秀反复地询问,确认季如梦手里头是不是还有钱用。
得到季如梦的回答后,她紧锁的眉头才稍微松开一些。
“娘,你别担心,这事我早一个月前就跟孩子爸爸商量过了,我们的意见相合,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这些年我跟出版社和报社合作,存了有一两万块吧,加上他的工资,我们家少说也有快三万的存款呢。”
季如梦在合理范围内说出了一个存款数目,符合她跟裴铮野加一起的工资水平。
她不仅跟出版社、报社合作,从去年开始也接了一些约画的单子,具体收入没有透露过,连裴铮野都不知道准确的数额。
这一点是挺模糊的,但如果要查,全部都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
实际上,算上她空间里的那些财产,现金有七八十万了。
季如梦打算等过两年,慢慢的把这些钱挪出来,存到存折里去,一小笔一小笔的存,不会惹人怀疑。
把钱款过一下明路,以后需要用的时候方便。
宋春秀听到三万这个数额,有些吃惊。
“有这么多?”
超过一万已经算富裕了,三万块,一般还真不敢想!
这些年家里的吃穿用度,好像也没有很拮据吧。
“还是你厉害,存钱有一套,要是你们的钱都放我这帮忙存着,估计都存不下这么多。”
宋春秀只认为是自家儿媳理财能力太强了。
一点都没怀疑别的。
雷丽娟和裴玉珍听到这个数目后,也都惊了一会。
三万块,最大面额十元,要是取出来,估计一张桌子都摆不下吧!
反正一个行李箱估计是装不了。
她们还没见过那么多的存款。
雷丽娟活了半辈子,裴玉珍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
她们吃惊也可以理解,这个年代工资是固定的,干什么活拿什么工资。
即便裴铮野工资再高,一个月算上津贴,大概有个二百八三百块左右。
一毛钱不花,那也得存十年吧!
可见这笔存款里面,裴铮野的工资只占了一小部分。
她们都知道季如梦有本事,但这是第一次直观的感受到,她的本事有多值钱。
咕咚一声,裴玉珍回过神,咽了下口水。
默默的算起自己的存款。
卖了工作之后,加上她原先的存款,也才一千出头。
雷丽娟那里,估计也只有个六七百。
她们母女俩已经很省了,日常基本没什么花销,一半时间在家吃,一半时间都是在大院里,跟着季如梦他们一起吃的饭。
原本以为能省下那么多,已经够厉害了。
现在一对比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对,再会省钱都不如能赚钱。
只是震惊了一会儿,裴玉珍在心里给自己加油。
她得好好读大学,多学点东西,等以后才有学识和能力傍身,才能做自己想做的,赚到更多钱。
季如梦之所以没有在裴玉珍和雷丽娟面前藏着掖着,一方面是因为把她们当做家人,一方面是借着这个机会,给身边人一个心理准备,等以后自己要是再有花大钱的地方,不用另外想借口了。
没有再继续说这个话题,又转回裴玉珍上学的事情上。
季如梦没给她拒绝的机会,把钥匙塞给她了。
三月十一号,裴玉珍开学第二天,开始正式上课了。
她作为学生,也不再能像一天前那么自由,才上了几节课,她已经初步感觉到压力了。
现在能考到京大的学子,每个人的基础和实力都不差,随便一个放在人群里,都是佼佼者。
以前在老家,他们都觉得自己天资过人,聪明绝顶,现在跳出了舒适圈,在感到压力的同时,还会有一定的落差感。
毕竟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绝世聪明,也不是所谓的天才,一时间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不过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快调整好状态和情绪,接下来为期四年的学业,还有无数挑战和难关在等着他们。
把裴玉珍送到学校,办理好一切手续,看着她开始上课了,季如梦和宋春秀、雷丽娟也放下心来。
开始准备过几天回去的事了。
半个多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感觉好像昨天才来到的京市。
不过说实话,尽管有些不舍,但更多的还是对家的思念。
外面再好,都不如自己家。
一开始张毅就询问过她们打算什么时候回去,早早帮她们定好了票,一样是包房,三月十五号中午出发,十七号早上到苍省。
张毅得知季如梦在京市买了房,还特地跑过来道贺。
“嫂子,你们是不是打算搬到京市来?”
张毅还是很机灵,一语双关,既问出了是否有定居的打算,又不动声色的关心裴铮野是不是有工作调动。
当然,他也没别的心思,只是出于战友情谊,纯粹的关心一下。
他的单位跟部队搭不上什么关系,也完全没有借着交情攀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