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之明月夜 by子非鱼
子非鱼  发于:2025年10月17日

关灯
护眼

墨兰不在意道:“老太太养出来的人,有什么可稀奇的。”
齐衡喜欢明兰什么?不就是明兰外柔内刚的反差美么。总不能真喜欢平庸、蠢笨。
“难怪娘说,老太太怎么都要让六妹赴金明池的马球会了。扮猪扮久了,也怕自己养的孩子变成真猪。”
秋江垂目,“再有主意有什么用,又没哪个富贵命。”
皇后对老太太祖孙的冷淡肉眼可见,女使们肯定顺着皇后的心意说话。再说这话也不假,不被皇后所喜,能有什么远大前程。
这点,平宁郡主也感受到了。所以从儿子下场开始,就一直在强颜欢笑。
同样赴宴的嘉成县主瞧见了,眯起眼问:“那是谁家姑娘?与小公爷那般亲近?”她看着二人形影相依,眼中的火光都快要喷出来了。
“那位姑娘仿佛是清河郡王的女儿,听说是个庶出。”围在嘉成县主身边的人,有认出明兰身份的。
“那不就是皇后的妹子了。”
一团富贵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嘉成县主有没有胆子,跟皇后的妹妹抢人。
毕竟她家可无缘大位了,盛家却冉冉升起。
嘉成县主就算是皇室宗女,也要避一避人家的光彩。
嘉成县主脸色铁青,拳头紧握,却未置一词。
她母亲邕王妃生的白净富态,一身大红金团压花妆花褙子,“怪哉!生得如此曼妙,原来是圣人的妹妹,难怪看着眼熟。”瞧着蛮和气的。
但心里冒出一条条毒计。他们家因为皇后诞子,失了储位已经够可怜的了。她妹妹还想抢自己女儿看中的郎君,是不是太欺负人了一些。
虽然齐国公府与王府并无婚嫁约定,但她们家想要的,要是一件都弄不到手,岂不是太无能了些。

第441章
明兰正高兴的和小公爷分享赢得比赛、帮助好友的喜悦,并不知自己已被一条难缠的毒蛇盯上了。
一道被盯上的还有她的好友余嫣然。
顾廷烨对她产生了极大兴趣,向身边依偎着的魏行首询问过后,得知余嫣然的身世。
余嫣然出身颇为显赫,虽说她父亲只是个侍郎,但她祖父却是一代首辅,清誉满天下,先帝曾亲题“克勤慎勉”四字以示嘉奖。
由于她从小没了生母,祖父祖母怕她被后母苛待了,就一直养在身边。不过余阁老、余老太太年事已高,指不定那天人就没了,所以想在闭眼前为孙女寻一户好人家托付。
相似的处境、温文柔弱的性格,很吸引顾廷烨。他现在急需为自己寻个家世好、脾气好、能容人的妻子。便将这个想法说与老子听。
他老子顾偃开是举双手双脚赞成,作为武将和余家这样文官清流的门第联姻,对下一代从转型很有帮助。
只是余家愿不愿意和顾家结亲,就是个问题了。
顾廷烨一无功名、二又是个眠花宿柳的浪荡子。但凡疼女儿的人家都知道,这不是一门好亲事。
可余家老大却为了那一箱箱的聘礼,将女儿嫣然许了出去。
明兰皱着眉头望向窗外,余嫣然无人可诉苦,便三五天请明兰过府一叙,谈谈余阁老打听来的消息和自己的心情。
不知是不是否极泰来,情况逐渐好转,据说那顾廷烨十分诚意的亲自拜访了余阁老,并当面求亲,老侯爷的态度也非常恳切。
世道对男子总是宽容的,不管以往如何眠花宿柳、浪荡无形,只要肯改过肯回头,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美事。
余阁老和老夫人看了之后也有些动摇,毕竟是贵胄子弟,若是本人肯悔改,未尝不是桩好亲事。他们这样和孙女说。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父亲已经同意了这门亲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合理合法。
余阁老当然可以用父权、孝道压制,让老大否了这门婚事。可嫣然以后还要不要做人了,她爹本来就没什么心肝,要是为这事厌弃了嫣然,嫣然难道就能有好日子过!
他老了,护不住嫣然一辈子。
最厉害的祖父都如此,余嫣然也只能劝自己认命接受这一桩婚事。
明兰干巴巴的安慰道:“男子未定性,难免受花花世界引诱。成了家就好。”她隐隐明白,余嫣然为什么会找自己吐苦水。
估计是觉得顾廷烨在自己家读过几年书,自己作为同窗好歹知一二根底。
目前明兰对顾二郎停留在,家中富庶、本人心中也有一番想要顶天立地的沟壑,却还没走上正途,这个印象上。
多的就没有了,她也怕说得多了好像是在刻意破坏人家感情一样。

第442章
但这些话显然安慰不到余嫣然,自从两家放出要结亲的风声后,类似的话她已经听了太多。
余嫣然强撑起笑容,“但愿如此吧。”
但很快,她就没这个担心了。
——顾廷烨的外室直接找上门来了。
原来顾廷烨如此苦心孤诣求娶名门淑女,不是因为他长大懂事了,想先成家再立业。而是他那个外室等不起了,迫不及待的想要进侯府大门。
“他跟那外室在一起都那么久了?!”墨兰满脸惊愕,“连孩子都生了两个!”
而且算算那两个孩子的年龄,合着当年顾廷烨第一次到他们家,和她哥比投壶的时候,就已经有娃了。
现在他为了给那个外室一个名分,所以才急需娶妻。
“余姑娘也真是可怜。”云栽很同情,“宁远侯府娶妻不诚,根本是想先把人娶进门,到时候木已成舟,再逼她认下妾室庶子。”
正常人都会这么猜测,那么大个孩子立在哪里,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要说她们怎么会这么清楚别人家的阴私,这还要多亏了明兰。她跟余嫣然是好姐妹,朱曼娘带一双儿女上门强求要给余嫣然敬茶时,她也在,还帮着余家把人给打发走了。
事情到此为止的话,到也可以说是做好事不留名。
偏偏有条宛如毒蛇一样暗中盯着的邕王妃母女。嘉成县主手段比较简单粗暴,她想的是找人绑架盛明兰,然后再散布盛明兰已失贞洁的谣言,断了盛明兰跟小公爷在一起的可能。
可这个想法被她母亲拦了下来。
自家王府不具备一手遮天的权利。她的这个法子或许可以毁了盛明兰,可同样也会毁了邕王府。到时候天子问罪,大祸临头,难道成了罪臣之女,她就可以和齐小公爷在一起了?
邕王妃是个成年人,不会看不清自家已无多少权势可用、能让官家忌惮。
犯了错,就一定会被罚。

第443章 (会员加更)
“那能怎么办?就看着他们成亲么!”嘉成县主扭着帕子。如果说原本对齐衡的喜爱只有七分,那么有了求而不得后,就立马上升到了十分。
邕王妃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抚,“放心,母亲会为你筹谋的。”
于是,邕王妃让人盯着盛明兰的一举一动。手下的人见到朱曼娘带着一双儿女哭着跑出余府,随后盛明兰也从余府出来,本来只是出于谨慎多问了几句。
结果没想到朱曼娘是一点也没隐瞒,把盛明兰伪装成余家人,代余家人驱赶自己一事全都交代了。
朱曼娘是戏子出身,看惯了人的眉眼。
听王府下人一问,心里立马就明白这人是冲着盛明兰来的,想捉盛明兰的把柄。不过朱曼娘并不在意这人的目的,将余府里发生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并且着重描述盛明兰当时的盛气凌人。
谁让她多事阻碍自己的青云路。
邕王妃将消息整合后,就让人把情况传了出去。
本来是姐妹情深、闺中女子互帮互助的故事。但在邕王妃所引导的舆论下,变成了盛家女儿跑到人家里越俎代庖,教养堪忧。
还有盛明兰喜欢顾廷烨,所以才对人家的外室赶尽杀绝,保不齐下一步就是劝余家退婚,自己好取而代之的恶意揣测。
诸如此类种种。
流言演变到这里,余家也坐不住了,对外发声是宁远侯公子的外室无礼,气晕府里老太太,又直夸盛家姑娘急人所急,乃性情中人,颇有侠义之风,还说他们家姑娘这辈有这么个姐妹也算有福。
绝无私情、绝无陷害,所有问题都是宁远侯公子及其外室带来的。
好歹在盛明兰名声岌岌可危前做出补救。
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太影响盛家女子的风评,但为杜绝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在某一天请安时,墨兰单独留下了老太太、大娘子和自己亲妈。
除却她亲妈是旁听外,其余两人都被她数落了一通,特别是老太太。
墨兰唇角勾起弧度轻嘲,“还以为侯府嫡女、宫廷女官教出来的孩子会有多好,今日还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
老太太跪在冰凉的地上,脸色涨红,“明儿此事做的虽不算妥当,但毕竟无大影响,还请娘娘谅解。”
墨兰抬手捧起茶杯,慢慢吹气,待悠悠喝了一口后,眼神才再次落回到老太太身上,“所以本宫也给你等留面子了,没让你等跪在殿外。”
“也不知道六妹妹的规矩学到哪里去了,什么事情都敢包揽上身。难怪大娘子总说孔嬷嬷教的不用心。”
要是余家姑娘亲眷死绝,明兰挺身而出,墨兰没准还能赞她有侠义之风。可人家祖父、母,生父、母,乃至于叔父、母俱在,那轮得到她这个外人多管闲事。
似乎她只是随口抱怨,但出了这么一桩事,总要有人为盛家姑娘逾礼的行为顶包。
于是孔嬷嬷就成了被推出来牺牲的人。
孔嬷嬷是靠着‘宫中老人’、‘规矩好’的名声营生的。现在她正在教的姑娘出了这档子事,郡王府辞退了她,其他勋贵也不敢再请这样一个人教自己女孩儿。
孔嬷嬷的财路直接被断。

哪怕她跟老太太关系再好,这会儿也不由得后悔起来。
这种后悔,是老太太事后送来房屋地契供她晚年安生也无法弥补的。若她教习的名声还在,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财路,哪里需要受她人馈赠。
“老姐姐你那小孙女还是要多管管。”孔嬷嬷收拢好自己带来的箱笼。虽然被连累至此,但与老太太多年的情分尚在,肯定是不会表现的有太多怨怼,“内帷阴私如何为外人所知,怕是有人一直在盯着你家小孙女呢。”
老太太点点头,“这话我也和家里说了,家里也会逐一排查的。”她明儿甚少出门,也不知是惹了谁的眼,招来了这么一场祸事。
老太太和孔嬷嬷经历过那么多,一眼就看出这件事情是后宅女子的手笔。
不过她们首先可以排除是余家自己放出消息的可能。余家对女孩儿的婚事不上心,连未来姑爷养了外室都不知情,余家自觉丢脸,比谁都不希望这件事曝光,必然把事情捂的严实。
余嫣然也迅速与祖父旧年故交的孙子定了亲,就等这事儿翻篇后嫁过去。
男方家远在益州①,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人很好,但是因为有腿疾,所以至今未能说上合心意的亲事。
“……也好。”明兰努力往好处想,“就算不能出仕,也能行医经商置产,许多事能做呢!对嫣然姐姐好才是最要紧的。”
老太太叹了口气,“你还担心人家,你自己都是身陷囹圄。”
明兰蔫蔫不语,揉着膝盖上的青紫。
那日余府大闹后,明兰一回府就被老太太禁了足,还被罚抄佛经。
老太太抢在家里人处理明兰之前,先罚了她一顿。等主君、太太问起时,她也有话说。
盛紘是真不理解,她一个大家小姐,干嘛非要多事的去掺和进人家的家事里,“暮苍斋的下人不够你管教?”
明兰跪在地上,挺直脊背摇头,“女儿如今虽然大了,可是梦里还是会想到小娘。女儿真的是觉得与余家大姐姐同病相怜,才帮她的。”
说着心情十分低落,“爹,您现在偶尔还会记得小娘吗?您还会记得她的样子吗?”明兰认真问道。哪怕只能在盛紘心里掀起一点涟漪也好,代表不只是她一个人忘不掉,这个家里曾经有个卫氏存在过。
然而,盛紘的反应注定要让她失望了,“行了,丢人现眼!看来你还是不知错,那你就继续给我跪着。”说罢,拂袖离去。
因为这件事对墨兰没什么影响。她是国朝皇后,又生有皇帝唯一的儿子,底气十足。所以家里对明兰的处罚也就是罚跪、罚抄书。
总不能真为了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要了一条人命吧。
唯一不满的也就只有如兰了,说起来她才是真正被波及到的那个。

第445章 (会员加更)
可惜如兰在家里没什么话语权,只能干生气。连找明兰撒气都做不到,因为明兰现在还被关在祠堂里罚跪。
老太太说了,为了让六姑娘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禁足罚跪其间,除了送饭的,不许别人进到里面打扰六姑娘思过。
宫院寂静,花开花落自无声,阳光晃晃,照得人睡意升起。
墨兰慵懒的躺在榻上,闭目养神。
也不知过了多久,意识渐渐回笼,刚想睁开眼,就听见轻浅的脚步声靠近。是男子的脚步,不用想也知道是他,除了他,还有哪个男子可以长驱直入。
故意不起身迎接,依旧睡着,想看他如何。
他噤声宫人的请安,独自坐与她身畔。轻风徐来,清茶香本是很淡的一味,但随着他的靠近,温热的气息迎面而下,唇齿映在她的眉心。
浅浅留着点胡渣刺得脸上发痒。墨兰再忍不住,睁开眼轻笑出声:“六郎就爱欺负人家——”
赵祯一笑,“早知道你是装睡,装也装不像。哪有睡着的人眼珠还在转的。”
墨兰娇嗔:“看破不说破。过分耿直可是要不得也。”
赵祯脱靴上榻,“不是还有你要么。”
“对了,王府的事情处理的怎么样了?找到是谁散布的流言?”赵祯问道。这件事情来的挺突然的,让原本对盛家女没什么太大印象的赵祯,都关注了起来。
赵祯对盛家女没有印象,全拜她所赐。她压根不会在赵祯面前提起任何一个未婚适龄的女子,也不会请自己的妹妹进宫小住。
要知道大小周后的故事,距离现在也不过是七十年前。墨兰肯定是不会给关系不好的姐妹做跳板的。
“处理好了。让人查了才知道,原是一出二女争夫的戏码。”墨兰叹了口气。
“哦?跟我具体说说是怎么回事吧。”赵祯流露出颇有兴趣的神采。看来不管是身份多高贵的人,都有一颗好奇心需要被满足。
“嘉成县主正当妙龄,有意在勋贵家寻夫婿。她瞧上了齐国公的独子。”
赵祯仔细思索了下,终于对上了这么个人。想当初平宁郡主抱着孩子来宫里给母后请安时,他还瞧过一眼,“最近倒没怎么听过他家的事,我一时都想不起来了。”
“那齐小公爷之前一直在我家学堂里读书,与我那六妹妹处得还不错。嘉成县主恐怕也知道了,这才让人盯着我那六妹妹,看看她有没有什么把柄。”
“毕竟平宁郡主是个比较挑剔的人。要做她的儿媳妇,德容言功那一项都不能落下。”
“那嘉成怎么知道没了你妹妹,就一定是她?”赵祯不解。
墨兰只能揣测,“是不是平宁郡主有表过态?表现过很喜欢嘉成?”
“不过不管有没有,嘉成如此污人闺誉终究是不对的。”赵祯皱眉,他本来就不喜欢邕王一家,嘉成如此刁钻,更加不符合他心中淑女该有的品性。

第446章 (会员加更)
墨兰叹息更重,“麻烦就麻烦在这儿。若是我那六妹妹未做过这件事,嘉成县主造谣生事,自然有错。可偏生我那六妹妹做了,那些传出去的话就难界定。”
“咱们说她是造谣,她非说自己是多嘴,这又要怎么辩论?”总不能为这事儿对薄公堂吧。
不说邕王会是何想法,就是她亲爹盛紘,难道真想打这场输赢不定的官司么。
而且不管打赢还是打输,这件他迫切希望被世人所遗忘的事情,就又要重新暴晒在众目睽睽下。
赵祯也只是那么随口一说,没有深究这件事的想法。
还是那句话: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大了说,堂堂县主居然遣人尾随官家女眷,可见邕王夫妇教女无方;往小了说,不过是两个小姑娘斗气。
治不了重罪的事情,再摊出来说,不过是恶心人罢了。
“好了好了,不说这些扫兴的事。”赵祯拍拍她的背顺气,要是为这些事情气到自己,那才真是得不偿失了。
并不会!
墨兰躺在他的腿上,飘逸的广袖遮住她飘忽乱飞的眼神。她对兄弟姐妹们其实没什么感情,只是偶尔需要靠漂亮话来丰满自己友爱的形象。
九月底,秋风萧瑟,草木摇落露为霜。
寿安堂外停着两架简约的轿子,因为是在清晨,连空气中都带着淡淡萧疏。随后一行健壮仆妇将轿子依次抬出,穿过中庭、正堂,直达门口,轿子里出来的一老一少又重新换上一辆马车。
王若弗打点妥当,为老太太送行,“宥阳老家虽然远了点,但山清水美,是个不错的修养之地。老太太和六姑娘就好好在老家调养身心。”
正主都不在了,外人也谈论不了多少时候,这些闹事总会被淡忘掉。外人什么时候淡忘了,她们祖孙就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了。
老太太沉静思考了一会儿,道:“我刚好回去看看我那老姐姐。”这里的老姐姐,是盛家大房的祖母盛刘氏。一直都和老太太很交好,也被老太太间接坑的很惨,这次去也想看看大房的近况。
“家里的事就全都托付给你了。”
王若弗应了声‘是’,随后目送马车离去。
房妈妈安慰着一脸不安的明兰,“姑娘放心,咱们只是去散散心的,等散完了就会回来了。”
“可……可是是我连累了祖母。”明兰低声道:“我真知道错了。”
“老太太气姑娘在余家出头。可并未责怪过姑娘。”房妈妈细细将道理掰碎了说给她听,“老太太也是一片苦心。要知道,女儿家得厉害在心里头,厉害在面上那是要吃亏的,不但叫人诋毁,还不见得顶事!那越是厉害的,越是脸上看不出来!”

第447章 (会员加更)
“咱们老太太从前就是在这上头吃了亏。都说老太太厉害,拦着夫婿不许纳妾,整日要打要杀的闹腾,可是……唉,主君不是好端端的么?老太太空担了个厉害的名声,其实心肠再好也不过了!”
房妈妈半叹半怜,“她心地光明磊落,只会一味与老太爷争执,却不防着小人贱婢的下作手段,夭折了自己的孩子……这才伤透了心。”
房妈妈是亲眼见证了,曾经的天之娇女,是如何变成现在沉寂老妇的,有数不完的唏嘘。
女人一辈子的好坏,无非是一命二运三本事。
正常人,三者只要占其二,便可一生顺遂。而三者俱占的,到目前为止,房妈妈也只见过皇后一个。
皇后生在府里,一落地就是知州千金,她小娘又深得主君偏疼,连带她也是家中最受宠爱的孩子。而且她很自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因此才能凭借‘才女’的名头,受宫里诏奉,遇见了官家。
如今贵为太子之母,运气好的没话说。
当然这就是她们成功了才会收获这么多艳羡。但凡失败了,等待她们的将会是各式各样的冷言冷语。
什么‘小妾做派’、‘勾栏样式’,这些话在墨兰成为皇后前,难道没有听过?甚至还有许多人惋惜,好好一个姑娘养在小娘屋里,尽习得她小娘的轻浮,将来那有户高门太太看得上。
所以墨兰干脆给自己选了个没婆婆需要服侍的家庭。
——宫中那些太后、太妃,可都不是赵祯的亲娘。
一路往南,车辘滚滚车舆行至渡口,之后陆路改水路,又行了五、六天才终于抵达宥阳。
帘子掀开,湿湿的水汽带着雪松香扑鼻而来,码头上站了不少小厮管事打扮的人。
为首的是大房长子盛长松。明兰第一次见到这位堂哥,只见他肤色微黑,浓眉大眼,神色却蔫蔫的。
他强撑着笑容让人接下行李包袱,“老太太慈安、六堂妹妆安。祖母一直念叨着,想尽快见上一见呢。”
老太太应付了几句,便心事重重的坐上马车。等待到宅子,不知道该拿什么脸面去面对大老太太。
林噙霜太记仇了,至今都未和皇后说过大房的歉意、补偿。
所以皇商的差事也一直如空中悬月,遥不可及。
就是普通的生意,都只能按照以前的路数做着。大房都不敢说自家出了一位皇后。
原因很简单,有这么大的一座靠山,却没能沾到一点光,这本身来说就是一个问题。
说出去,别人也只会揣测,是不是盛家大房哪里得罪了皇后,所以皇后才只当自己没这门亲戚。
皇后是不会在乎这些揣测的,她那么高高在上,怎么可能会俯身去听这些闲言碎语。
可生活在人世的盛家大房却要承受,外人的扒皮。

盛这个姓不是什么大姓,发迹不过两、三代。
盛老太公抓住改朝换代的时机发家致富,在宥阳建了一座大宅子。
盛家兴起于此。
明兰一行人到后,因为她们此行更偏于是被流放,所以进出都是静悄悄的。大房媳妇李氏带她们先去见了大老太太。
那是一个发丝银白的老妇人,面貌瘦弱干枯,只一双眼睛湛然有神,她一看见徐氏立刻站起来,双手张开去扶。
老太太徐氏忙走上几步,叫道:“大嫂子。”
大老太太刘氏亲亲热热的回礼:“弟妹,多年不见了。你身子不好,又随着紘哥儿四处赴任,我也不好总累着你,只盼着有生之年还能再见你一面,今日能如愿真是佛祖保佑。”
说着,声音有些哽咽,可见感情之真。
老太太徐氏连忙叫明兰磕头拜见,大老太太刘氏拉着明兰细细看了,连连点头:“这孩子生的好,标致又有福气。”
然后为她介绍起大房的孩子。
分别有淑兰、长松、长梧、品兰,都是盛维与李氏所出。
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纳妾。普通男子只有在年逾四十、且无子的情况下,才能纳一妾。盛家大房显然不符合纳妾的条件。
其中淑兰、长松均已成婚,淑兰因为是外嫁女,所以今日未来。过几日回门时,应当就能见到了。
长梧堂兄比她年长几岁,却还未娶亲。说起这个,满堂都是尴尬不已。
长梧也是皇后的堂兄,可因为长辈间的一些恩怨,导致皇后并不待见他家。长梧的婚事就变得高不成、低不就,一时凉在那里,让李氏焦躁不已。
老太太徐氏尴尬地转移话题。因为她一直没找到破局之法,解了大房的困境。所以大房这几年一直保持原样,没有任何长进。
“这是品兰吧,长得可真是健美。”徐氏拉过立在一旁,看上去与自己明儿同龄的女孩儿。
只见她圆脸大眼,模样颇似李氏,一对英气的秀眉挺拔,整张脸显得生机盎然,她也正在看明兰,明兰和她目光一对上,微微一笑示好:“品兰姐姐好。”
品兰眸子闪亮,回道:“明兰妹妹也好。”
老太太徐氏给二人分了礼物,长梧得的是一支丹凤衔红宝累金丝珠钗,可以当做聘礼送给未来的媳妇儿;品兰则得了一支嵌宝石花蝶重珠簪,好看又华丽。
要是放以前,她能随手送出十支、二十支来。现在不行了。
她当初嫁人几乎搬空了勇毅侯府不假,但这些年林林总总的也用了不少。
给盛紘宴请名师、给华兰备嫁妆、包括这些年给自己和明兰调理、尤其是最近一大帮亲朋好友被她给连累,她都需一一出钱安抚……
这么多支出,收入又跟不上,便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完。

第449章
这一日两位婕妤到仁明殿请安,墨兰命人赏了一筐贡柑,含笑道:“这是四会进贡的柑果,果肉极佳。官家送了一些到后宫,正好咱们一起尝尝。”
两位婕妤起身谢恩,“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宫人们剥着柑皮,她们就先聊了起来。
“皇后娘娘家中近来有大喜,臣妾还未好好向娘娘道喜。”俞婕妤道,配合着得体的喜悦。
墨兰唇角勾起的弧度不变,“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同是人生两大乐事,家中打算于明日春日纳征。两位娘子家中若得空,不妨也去观礼。”
“不知女家是?”杨婕妤微微侧首看过来,问道。
“二兄要娶的是海家的女儿。”海家家风严正。明令族中子孙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做他们家的媳妇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娶这家的女儿就要做好不能纳妾的思想准备了。
不过和前途相比,不纳妾显然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最起码对一心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的盛长柏来说,是能接受的。
海老太爷门生旧故遍天下,对他的仕途很有帮助。
王若弗倒想替他求娶自己的外甥女康允儿,可没人在意她的意见。
“康家姑娘有什么好?”盛紘端起茶碗喝了口后,反问。
王若弗双目一立:“允儿有什么不好?知书达理,秀外慧中,与柏儿又是中表之亲,彼此知根知底的,我瞧着再好也没有了!”
之前姐姐想和她一起做放利子钱的生意,来补贴体己。她却怕这要是为外人所知,自己大娘子、郡王妃的位置恐防保不住,就婉拒了。
她处在这个尴尬的位置上,一点错都不能犯。
但心里对姐姐还是有些歉疚的,于是在王若与又提出想和自己结成儿女亲家后,她立马就把外甥女康允儿当成儿媳妇的第一人选。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