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忍不住朝着林知清的方向跪下:
“多谢小姐救命之恩,多谢小姐救命之恩!”
“我秦虎从今以后做牛做马,定会报答小姐!”
他脚上的脚镣终于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见此情形,林青山的身子晃了晃,眼眶同样有些红了。
林十安一把扶住了林青山:“祖父,知清做到了,她居然做到了!”
陆淮没有说话,他的手陡然一松,看向林知青的眼神极亮。
而此时,太子也反应了过来:
“两国切磋本就不是坏事,使臣远道而来,这最后一轮为黑玉,那便算林二小姐输了。”
“来人,给林二小姐上酒!”
很快便有人端着托盘去到了林知清面前。
林知清微微一笑,端起酒杯一口饮下。
如此,这一场比试便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名义上林知清输了,但三个俘虏一个都没输掉。
谁都看出来了,林知清方才给那使臣找了个台阶下。
这倒不是她故意让着使臣,而是前两局胜败已定,若是第三局不以求和方式落幕,那双方必定是会折损人的。
不管折损的人多还是人少,总归是没有全都活下来好。
林知清在她力所能及的范围,将此事对大盛的利益放到了最大化。
那到底应该放弃谁呢?
这在后头的时间内又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林家怎么处理都无法端平这碗水。
既如此,一次性将三人都保了下来,对于林知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大殿之中,许多人的脑子都转过了弯,明白了林知清的所作所为。
“谁说林二小姐做不成事的?人家如今就把这件事处理得干净又漂亮!”
“既不损我们大盛的颜面,也没有落大梁的面子,林二小姐的权衡之术做得很好。”
“长宁侯真是有福啊,居然得了这么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儿!”
刚才谩骂的声音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聪明、识大体等夸赞性的词语。
“来人,既然林二姑娘方才提起了画,那便将孤前些日子得的那幅《荷亭奕钓仕女图》赏给她!”太子殿下毫不吝啬,朝着王公公招了招手。
林知清叩首:“多谢太子殿下!”
而太子的这一赏,又引起了众人不小的讨论声。
“太子先前从未赏赐过闺女,如今可是头一回呐!”
“这林知清走了什么狗屎运,早知道上去乱猜一通就能得到太子殿下的赏赐,我也去!”
“方才真叫你去你又不去,可别上去丢人了。”
“林知清得了太子殿下的赏识,那是人家有本事,有些人眼红也没用!”
众人的讨论声经久不息,甚至还有人妄加揣测,说林家是想把林知清送进东宫。
东宫已有正妃,那帮人说起林知清也总往侧妃和侍妾的名头上面塞。
尤其是曲夫人,她压低了声音,状似无意:“怪不得林二小姐看不上我儿呢。”
听到这话,林泱泱一下子站起身来,怒目圆瞪,死死盯着曲夫人的脸。
曲夫人心虚,但一想到大家方才都未指名道姓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又挺了挺身子。
陆南月拉住了林泱泱,开口道:“泱泱,你别同有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计较。”
“自个儿没本事就总是将别人挂在嘴上唠叨,有些人也只有这点本事了。”
陆南月这话说得阴阳怪气的,曲夫人明明知道说的是她自己,也只能咬牙忍了下去。
她倒是气到了,丝毫没有察觉对面的陆淮正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盯着她。
而此时,林知清领了赏赐,说了几句漂亮话,方才回到座位。
直到坐到了座位上,她的心才放了下来。
好在她做得不错。
“清妹妹,你太厉害了!”林泱泱忍不住感叹道:“我还真以为他们三个人当中会有人要死!”
“没错,小清儿,那大梁使臣明明一开始还十分嚣张,怎么突然愿意讲和了?”陆南月也十分好奇。
林知清轻轻一笑:“咱们回去再说。”
事实上,是他一直在给大梁使臣施加心理压力。
方才她所说的最后那番讲和的话,既给了使臣“顾全大局”的台阶,又暗示“若你坚持要分生死,就是破坏邦交”。
使臣为了回国交差,必然选择“体面收场”,放弃某些对本国利益的损害。
这时间掐得极其重要。
总的来说,这一场生死博弈,林知清从一开始就想好了四个应对的步骤。
第一,先强调规则,用“赌注绑定”让使臣不敢轻易伤人。
游戏的核心规则需提前锚定,让使臣意识到,伤害大盛方等于使臣自损,从根源上削弱使臣的伤害动机。
使其瞻前顾后,束手束脚。
第二,一开始就先示弱,调动大梁使臣情绪,使其出现轻视、**的心理。
第三,用“选择权操控”锁死使臣的伤害路径。
规则中“对方指定下一轮选择权”是关键,林知清需通过前几轮的选择,让使臣意识到:想伤害大盛方,必须先让自己人承担风险。
第四,用“体面台阶”给使臣放弃伤害的理由。
使臣的核心诉求是“赢面子”而非“真伤人”。
只要林知清在压力给足以后,给予他一个“不伤人也能收场”的借口,那么碍于自身利益,使臣必定会停手。
事情到了最后一步,又进入了林知清先前所了解的博弈论中的斗鸡博弈。
俘虏换细作,没有任何一点损失。
这当然是最优选择。
只不过大梁使臣为了那一点面子,又为了为难林家,非要弄一个生死博弈游戏出来。
好在此事完美落幕,林知清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她看向林青山,只瞧见林青山远远地朝她晃了晃酒杯。
这个动作代表着感谢。
林知清微微一笑,抬起酒杯抿了一口。
救下秦虎等人,是林家必须要做的事。
就是不知道……林知清看向秦虎三人,太子会怎么安排这三人呢?
林知清想得肯定要多一些。
事实上,对于秦虎三人来说,如今他们的处境也有些尴尬。
在敌国作为俘虏活了这么久,必然是有人要怀疑他们的忠心的。
林知清也会怀疑。
大梁的人手段凶残,若是抓到俘虏,定然会不择手段地从俘虏口中套取大盛的机密消息。
这种情况有些复杂,但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所以,大盛的人肯定会怀疑秦虎三人背弃了大盛,所以才能活到现在。
林知清的父亲林从戎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初他逃出大梁回到盛京城以后,也饱受质疑。
所以,江云鹤用不入流的手段算计林家,才会那么容易得手。
想到这些,林知清轻轻叹了一口气。
秦虎他们三人能不能接受回家以后扑面而来的恶意与猜忌呢?
林知清正在思索,殊不知,对面的大梁使臣放松了一会儿以后,用一种忌惮的眼神看了她一眼。
事端平息,大殿之内又响起了琴声,仿佛方才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大梁使臣喝了好几杯烈酒,将心中的惧意和紧张压了下去。
他拿出了一个玉盒,眼睛一转,稳步走到大殿中央。
“太子殿下!”他声音洪亮,咬字清晰:
“臣奉我王旨意,千里迢迢而来,一来是祝贺大盛国泰民安。”
“二来,也是带着大梁诚挚的心意,想为我王求娶端庄大方,蕙质兰心的女子。”
“我大梁愿与大盛永结秦晋之好!”
和亲!?
林知清瞳孔一缩,捏着酒杯的手迅速收紧。
刚才还气势汹汹地想给大盛一个下马威,如今却又放低姿态,请求和亲。
他们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林知清思考之时,大殿内也安静了下来。
大梁使臣抬眼望向御座,语气愈发恳切:“我大梁愿以边关五城为聘,求娶大盛之女。”
“此后,大梁与大盛便是姻亲,刀兵入库,马放南山,边境百姓再无流离之苦。”
“臣知此事关乎重大,然为两国百年安稳,斗胆恳请太子殿下应允。”
他的话音落下,殿内一时寂静,唯有乐师指尖的琴弦还在微微震颤。
陆淮同林十安对视一眼,二人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疑惑。
先前朝觐之时,大梁使臣并未提出关于和亲的事情。
而且方才大梁使臣的态度高高在上,与现在截然相反。
这很能表明一些问题。
陆淮非常敏锐,他第一时间看向林知清。
这一抬头,他才发现林知清已看了他许久。
二人心中皆是有些不好的预感。
皇帝子嗣凋零,加上太子也不过只有五位皇嗣。
其中,三位皇子,两位公主。
***早已去往大盛靠西边的西域和亲了。
而另一位小公主乃是宫女所出,体弱多病,不受宠爱,早些年嫁于清河崔氏不久后就病逝了。
如今大盛并无适龄公主可嫁于大梁。
按照规矩,往下数的话便是王侯子嗣。
首当其冲的便是京中唯一一位郡主——平宁郡主。
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荣嫔和安平侯。
这二人一人为平宁郡主的姐姐,一人为平民郡主的父亲,脸色一下子便僵住了。
大盛同大梁缠缠绵绵争斗了数百年,说是死敌也不为过。
两国之间还没有和亲的先例,但对于天生的仇敌,谁都是厌恶的。
况且大梁民风开放,常有互换妻妾侧室之举。
大盛重礼体,哪个姑娘能接受这般野蛮的大梁人呢?
对于大盛的女子来说,大梁肯定是一个魔窟。
想到这些,大部分女眷都低下了头,生怕引起大梁使臣的注意。
荣嫔脸都白了。
不过这种时候,没有人敢说话。
因为此事只有上头坐着的那位说得才算。
太子面色平静,仿佛没有什么事能激起他的情绪一样。
但沛国公等一众武将就不淡定了。
方才大梁使臣所给出的条件是边关五座城池!
要知道,大盛边境最强盛的那一段时间,望舒侯也不过只从大梁手中攻下了五座城池。
开疆扩土,乃是每一个武将的追求,更是上位者荣耀加身、青史留名的一种手段。
可以说,用一个女子来交换五座城池在武将眼中乃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
这种举动能挽救多少将士们的性命啊!
大殿之上,人心各异。
万众瞩目之下,太子终于开口了:
“若大梁有此诚意,想必父皇也是乐见其成的,但我大盛并没有公主可嫁于大梁。”
此言一出,林知清略微皱了皱眉头。
她听出了太子的意思,五座城池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和亲一事,太子应当是没有阻拦之意的。
可问题是,靠女子和亲达成的和平,真的能长久吗?
况且,无论是谁去和亲,都是被当作一件商品看待的。
大梁如今迫切地想同大盛交好,不惜让出五座城池,定然是大梁境内有问题出现。
林知清不相信太子想不到这一点,但……那是五座城池!
这么大的诱惑,到底还是让人心动的。
而且,那大梁使臣态度虽诚恳,但话里话外都是“两国安稳”的核心问题。
这其中其实暗含威胁之意,有一种你不同意,我就要同你没完的意思。
在这种时候,大盛不应该低头的!
倘若要战,怎么就不能战呢?
可以用一个女子的血肉灵魂去交换五座城池,却不能冲锋陷阵,用手中的刀剑去夺五座城池吗?
林知清本就不喜大盛漠视女子之权利的风气,听到这里,心中的不喜到了极致。
但她没有贸然表现出来。
方才太子已经说了,大盛并没有公主可以和亲。
大梁使臣似乎早有预料,只笑了笑:“听闻大盛有一句老话,娶妻娶贤,是不是公主又如何呢?”
“哦?”太子眼神深邃:“使臣的意思是?”
“此次宫宴,倒是让我见识了大盛女子之风采。”大梁使臣不紧不慢道:
“既无公主,王侯之女亦可。”
“咚!”
太子的手微微敲击着桌子,发出了不大不小的声音,仿佛下一刻,就能随机决定某个人的命运。
林知清低下了头,她总觉得今日之事很是奇怪,不想被注意到。
太子扫视一圈殿中众人,开口道:“此事事关重大,待我回禀父皇以后再作决定。”
“太子殿下,且慢。”大梁使臣勾了勾嘴角:
“此乃两国邦交之大事,大盛股肱之臣皆在此地,如若能在各位同僚的见证下定下此事,我同国君也有个交代。”
如此急不可耐?
周围的人纷纷议论了起来。
“没有公主,那平宁郡主岂不是……大梁那头都是些野蛮人,平民郡主身娇体弱,怎么能受得住呀!”
“大盛都多少年没出过和亲之事了,如今这种情况可怎么办呀!”
“那可是五座城池!咱们大盛疆土扩充可是一件好事!”
“呸!什么好事!”林泱泱低声开口,不甚赞同:
“这好事若是落在她们身上便知道疼了,大梁国君已经到了知命之年,谁想嫁给一个老头啊?”
陆南月也忍不住皱眉:“一定得牺牲一名女子吗?”
林知清深吸一口气,她也回答不出这个问题。
就她自身而言肯定是不赞同的。
但如今的大盛,做主的是皇上,是太子。
太子有和亲之意,皇帝的态度呢?
皇帝会不会不同意?
想到这里,林知清抬头看向太子。
太子还在思考大梁使臣的话,他微微颔首:
“使臣言之有理,王公公。”
他只唤了一声王公公,王公公会意,往外走去,想必是去询问皇帝的意思。
第479章 以一女之嫁换天下太平!
“皇上应当不会同意吧,清妹妹?”林泱泱忍不住低声开口问。
陆南月也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她。
她们想从林知清口中听到“不会”二字,想以此来慰藉自己。
此时此刻,无论那即将被选中的女子是谁,她们都不想看着别人踏入深渊。
林知清沉默良久,没有开口。
或者说她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愿说出那残酷的答案。
几人还没能说上几句话,王公公便回来了。
“这么快!”林泱泱忍不住嘟囔了几句。
陆南月按住她的手,示意她不要开口。
随后,众人的目光都紧紧跟随着王公公的身影。
王公公站到太子身边,声音尖利:“传皇上口谕,允!”
说完以后,他凑到太子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大梁使臣闻言,嘴角上扬:“皇上圣明,太子殿下英明!”
大殿之内的人听到这话,反应各不相同。
荣嫔身体一紧,脸上毫无血色。
林知清闭了闭眼睛,果然,在大部分人心中,用一个女子换五座城池,是再划算不过的买卖。
她抬眸看向对面的朝臣。
林青山神情愤愤不平,向右踏出一步: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大盛如今的境况尚可,大丈夫顶天立地,万万不到利用女子换取和平之时。”
他这话中的火气极大,可在场的人心中都明白,林青山同林青寿兄弟俩皆有一子葬送边境。
和亲对林家人来说,或许是一种侮辱。
但这与其他人有何关系呢?
沛国公眯了眯眼睛,同样上前一步:
“太子殿下,和亲之事乃是维护大梁同大盛关系的一种手段,不管和亲之人是谁,到底是受了大梁百姓的供养。”
“大盛需要一位女子,一位懂规矩、识大体的女子。”
“待和亲事宜结束以后,微臣提议为那女子建一功德祠,以作纪念!”
功德祠!
林知清在心中冷笑一声,这功德祠同贞节牌坊有何区别?
不过是身居高位之人对女子的一种规训。
很多女子的一生都困在贞节牌坊之内,葬送了自己的后半生。
更可悲的是,根本没有几个人能反应过来这是一种对女子的围堵与掠夺。
“殿下,沛国公之言有失偏颇,微臣有话要说。”一道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林知清抬头朝着陆淮看了过去。
陆淮目视前方,身姿挺拔:“大盛与大梁的关系百年来始终如一,但大盛依旧屹立不倒。”
“这离不开将士们的抛头颅洒热血,也离不开百姓们的托举,但接受百姓托举的并不是某个女子,而是如今站在朝堂上的我们。”
“如此说来,将所有担子压在那女子身上,是否太过苛刻了?”
他这话说得委婉,但任谁都能听出其中的意思。
大盛同大梁比邻而居,百年来始终争端不断,硝烟不停。
若是一个女子就能换取和平,为何还会缠斗数百年呢?
“小陆大人言之有理,太子殿下三思!”御史中丞缓缓跪下,态度一目了然。
林知清抿唇,看向高台上的太子。
见太子神色丝毫未变,她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起身。
陆南月见状,一把拉住了林知清的手,将其拉回座位:
“小清儿,我知你心中不忿,但这种时候我们是不能说话的。”
“倘若太子动怒,后果不堪设想。”
林知清轻轻推开陆南月的手:
“南月,若今日我不出声,改日我心中必定难安。”
话罢,她的眼神十分坚定,再次起身。
“太子殿下,既然皇上已经应允,方才出声的几位大人可同抗旨没什么两样。”大梁使臣率先开口,截断了林知清的话。
他的目光在女眷席面上扫视一圈,落在了林知清的脸上,转头继续开口道:
“尤其是长宁侯,他镇守边关多年,比谁都清楚将士们的不容易。”
“和亲,本就可以保两国边境和平,有何不可?”
太子殿下看着底下的几个人,缓缓开口道:“父皇口谕既在,孤听父皇之令。”
御史中丞王渊抬起头来,毫不客气地开口:“太子殿下……”
“王大人,若有异议,你可同父皇再议。”太子打断了他的话。
林知清的身体顿了顿。
话已至此,她心中已经明了,和亲一事板上钉钉,任何人再劝都不可能有任何回转的余地。
五座城池,就这么轻易地便买下了一个女子的后半生。
林知清心中出现了一种名为“无力感”的情绪。
这在从前从未出现过。
她的呼吸略微有些急促。
“清妹妹,你还好吗?”林泱泱察觉不对,开口问。
林知清摇摇头,示意自己无事。
就在这个时候,方才出了殿外的平宁郡主也回来了。
她的脸同荣嫔一般,毫无血色。
但很快,大梁使臣的声音再度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太子殿下英明。”
太子的目光落在了阶下身着绯红官袍的老者身上:
“父皇思之再三,认为平宁郡主钟灵毓秀,才貌双全,若能为国和亲,实乃社稷之福。”
安平侯闻言,只觉脑中一阵轰鸣。
他猛地抬头,嘴唇翕动半晌,才勉强挤出声音:
“殿下,平宁自幼教养长大,恐,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平宁郡主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便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
太子轻轻敲击着桌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孤知你不舍,但边境百姓流离多年,边境战士血洒疆场,若能以一女之嫁换天下太平,这难道不是安平侯府的荣光?”
他顿了顿,放缓语气:
“孤亦知此去艰险,待郡主远嫁,父皇会封其为公主,厚赏嫁妆,保你安平侯府世代荣宠。”
殿内鸦雀无声,谁都明白,这看似商量的口吻,实则已是定旨。
和亲本就是平衡边境的利刃,只是这利刃今日落在了安平侯府头上。
“臣……遵旨!”短短三个字耗尽了安平侯全身的力气。
大梁使臣见此情形,觉得颇为有趣,再次开口:
“太子殿下,我大梁愿以牛羊千头,战马百匹为聘,再增二十年互不侵扰之盟……”他微微抬眼,目光落在林知清身上:
“但求大盛再添九名贵女同行。”
第480章 和亲为表,人质为里
“或为世家千金,或为宗室旁支,与平宁郡主共入大梁,如此,方能显大盛真心,让两族永结同好。”
此言一出,林知清紧皱眉头。
方才大梁使臣看了她一眼,她心中便知不妙。
若她没有猜错,那九位贵女当中,定然有她的名字!
可她万万没想到,大梁竟然真的敢这么大口气说话!
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方才还暗自庆幸祸事未及己身的高官以及官夫人们,此刻皆如坠冰窟。
“这哪里是求亲,分明是借着和亲之名,索要人质!”陆南月忍不住开口了。
大梁此举,既想以联姻巩固势力,又想将大盛贵女都拢在一处,以此牵制大盛不敢轻易动兵。
安平侯猛地抬头,身体微微颤抖。
如今大梁使臣竟要再添九人,自家女儿远在异乡本就孤立无援,这般安排岂不是要让她们互相掣肘,更难立足?
林青山再也忍不住了,直接开口道:
“使臣可知,我朝贵女皆是金枝玉叶,岂能如此随意指派?”
“你提出此等无理要求,莫非是觉得大盛可欺?”
大梁使臣却丝毫不惧,躬身行了个一礼:
“殿下,战火重燃恐非皇上所愿,这九位贵女,不必是郡主之尊,只需是在册的官家小姐,家世清白即可。”
话罢,他顿了顿,添上一句,
“今日宫宴,长宁侯府林二小姐、户部尚书府陆小姐,还有工部侍郎府上的白小姐皆是令我大开眼界,颇为惊艳。”
这话如同惊雷劈在林知清、陆南月、白灵身上。
林泱泱第一个站了起来:“你竟然敢……”
林十安同林青山迅速站了出来,尤其是林青山,他的怒气几乎凝成了实质:
“殿下!知清是从戎留下的唯一骨血!”
陆淮握紧拳头,快速开口:
“太子殿下,大梁使臣此言并未将大盛放在眼里,他如今点选,分明是早有准备。”
“我大盛若因城池牛羊便同意此事,定会寒了忠臣之心,使得君臣离心,乃是大忌!”
“大梁想引得大盛内部分崩离析,实乃狼子野心,谁殿下三思!”
他这话说得十分直白,若是方才,定然会引得两国发生冲突。
但到了现在,谁都知道大梁已经蹬鼻子上脸了。
“太子殿下三思!”
许多人都跪倒在地,不曾起身。
林知清看向大梁使臣,眼神十分凌厉。
她从未想过,大梁使臣打的居然是牵制大盛的心思。
若是只有平宁郡主,其父安平侯手中并无兵权,自然不会对时局产生影响。
但若是加上林知清等人,倘若和亲之事定了下来,那么所有人都将成为大梁的人质。
碍于自己的女儿在大梁手上,大盛这头大部分人的心理定然会变成主和不主战。
长此以往,大盛的朝堂秩序定然是要崩坏的。
再者,林知清不相信那大梁使臣给出的名单没有夹带私货。
她,陆南月,白灵三人,关系较其他人相对来说更好一些。
大梁同镇远侯府有来往,必然对林知清十分了解。
大梁使臣只点了她们三人,意思是其他人是谁并不重要,但这三个人必须要!
这怎么可能没有提前了解过?
林知清绝对不可能同大梁和亲。
林家葬送在大梁的人不在少数,同仇人也无甚区别。
大梁的目的绝对不单纯!
想到这里,她快步上前,重重叩首:
“殿下请三思,臣女同大梁之间隔的是家国仇恨,其他小姐的父母兄弟虽未与大梁之人接触,但也是无辜的。”
“倘若我等远赴大梁,大梁出尔反尔,不愿讲和,那大盛因着我们也会束手束脚。”
“还请太子殿下三思!”
她没有像先前一样提出以死明志,是因为即便现在她死了,事情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与改变。
此事不是她林知清一人之事,乃是所有被点选的女子之事。
很快,陆南月也跪倒在了她身旁。
白灵同样上前,跪倒在地。
就连林泱泱都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可其他女眷颇为迟疑,不曾表态。
有些家中无女之人做出了事不关己的样子。
随着她们三人表态,沛国公皱了皱眉:“此乃朝堂之事,你们几人有何说话的资格,没规矩,还不退下!”
“沛国公好大的官威!”林知清忍不住抬头了:
“太子殿下尚且没让我们退下,沛国公越俎代庖,是何居心?”
“另外,方才沛国公振振有词,称和亲乃是我们女子的荣光。”
“我且问一句,既是我们女子之事,为何我们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此言一出,沛国公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居然敢有人同自己呛声。
“沛国公,你家中没有女儿,便可以这般逼迫我们吗?”陆南月怒目圆瞪。
“反了天了,反了天了!”沛国公怒极反笑:
“你们可知边境动荡,若是不应允,战火再起,百姓遭殃。”
“你们的牺牲换的是百姓的性命,有何不可?”
“倘若我有女儿,定然第一个将其送往大梁!”
他言之凿凿,不再看向林知清,反而面朝太子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