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的遗腹子自带口粮by将月去
将月去  发于:2025年10月01日

关灯
护眼

于婶儿听完人都惊呆了,“我说有回李翠花来摊子这儿找我,原来在这儿等着呐!”
她也不咋回村,得知李翠花萧伟还被仗刑不禁想她图啥,不过早先十几年李翠花就看不惯孙氏,这回好了,不仅被打了,还要卖地凑钱。
因果好轮回,卖的地还被萧家买了。
人被打了,估计得养好些日子,家里要凑的钱太多了,依李翠花那个偏心劲儿,不把家里闹得不可开交才怪。
县衙这几日一直有人来跟着说案情的进程,昧下的五两银已经还上了,但是还有罚的钱,钱什么时候交上什么时候走人。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估计家里也不想在牢狱待着,不然也不会急得卖地。如今萧寻有官职,以后是能彻底放心了。
老宅那边搬家的时候就闹掰了,就算回来也没啥牵扯,
于婶儿:“你说她图啥!”
孙氏也是才知道,状告官员、昧下银子都得罚钱,她道:“我听县衙的人说,官府收上去的钱会给他们一部分做奖赏,还有嘉奖,好处挺多的。”
要是真成事了,萧家的铺子怕是没了,李翠花一家能得不少钱呢。
也难怪,不然谁愿意费力不讨好呢,萧伟把五两银子花了个干净,估计想着告了萧家,有大把赏钱,不缺银子花。
于婶儿长舒一口气,“还好萧寻争气,秋然也机灵。”
孙氏点点头,“就是萧寻回来了,这边不太够住,家里也打算再换个宅子。”
于婶儿并没有打听食肆赚多少钱,只是赞同地点点头,“萧寻回来人是多了,等孩子生下更住不下了。”
就要是在村里,成亲可以多领宅基地,能自己建。而且村里屋子大,屋子一分为二住也行,县城就不行了。于婶儿突然想起今儿是来干啥,她不就是为了问宅子的事儿嘛!
她俩儿子一个闺女,眼下大虎还想娶媳妇,租宅子姑娘不乐意嫁,买太小的还不成。
她跟孙氏打听,“你家现在宅子多少钱?”
孙氏说:“家里住的这个?当初花了三十七两,什么都算上得三十九两了。”
买大一点的,位置更好一点了,价钱肯定更贵。于婶儿道:“那还得再等等,没事儿,男人先立业后成家。”
家里存的还不够,得再攒攒。
孙氏听出来于婶儿钱不够,她和于婶儿关系不错,可钱都在林秋然那儿,要是借十几两,家里也不好拿出来,遂没开那个口,只告诉她去找赵广才,这人不错。
于婶儿就更不会开口了,刚教了热汤的做法,再借钱,还是算了吧。萧家人好,那也得过自己的日子,救急不救穷,李家买宅子差一半去了,要是差个三五两于婶儿也就开口了,差得多不如慢慢赚。真借了钱,自己心里也憋闷,总惦记这事儿。
把于婶儿送走,孙氏还给她装了些馒头和红烧肉,萧寻说了,那日出门给了三斤酱饼。
都是看着长大的,孙氏也希望桃子他们多吃点。
礼尚往来,才是相处之道。
送走于婶儿,孙氏就去忙了,明日两张席面,今儿晚上可得准备不少东西。

第五十五章 看新家
两桌席面相当于多做两桌菜, 而且菜数多,不仅两桌没什么重样的,跟食肆一楼的菜也没重的, 也就是说每道菜都得费心。
备菜就是功夫活儿, 好在现在食肆厨具齐全, 这边以前就做酒楼, 厨房也大,不然还不一定忙活得开。
今儿晚上要把该泡的食材给泡了, 菜干、糯米、鲍鱼、干贝……后两样是晚上萧大石出去买的,他还买了冻虾回来, 不算新鲜, 但是在这个时代,新不新鲜不是特别要紧的事儿。
最多就是几天前,不可能是好几年前的。
卤味每晚都是先卤好, 天冷之后卤汤也成了老汤, 往日卖猪肝、猪耳朵、猪头肉的卤味拼盘,现在席面菜单也有,但多了粉肠,明儿上午林秋然再做。
所以猪小肠也得买来, 这道菜从前在王主簿家做过, 但是比较费事儿,可味道好,所以二楼菜单林秋然就给加上了。
而且做一次能顶好久, 若是烟熏风味更加,还能久存,所以林秋然打算明日多做些。
猪肉小肠已经买来了,由孙氏林夏清洗, 今儿晚上准备得差不多,人也累了,关了铺门,一家人就回家了。
有时食肆关门早,有时候关门晚,全看客人什么时候吃完。今儿就晚,但五个人一块儿也热闹,林秋然坐着驴车,怀里抱着汤婆子。
路上偶尔看见这会儿回家的行人,但今天不多,都行色匆匆急着回家。街边还有尚未化干净的积雪,林冬沉稳,一直在扶着车。林夏蹦蹦跳跳的,说在食肆前堂的趣事儿。
到了家,萧大石卸栓车喂驴,林夏高高兴兴去捡鸡蛋了。
一天没回来,家里黑漆漆的,显得有些冷清。林冬抱着柴火去厨房烧水,还把两间屋子的炉子都生上,林秋然屋里多点了个炭盆。
家里如今只做早饭,柴火用得比铺子慢多了。林秋然歇了会儿,等水烧开舒舒服服泡了脚,这才上床睡下。
被子柔软,脚下还有汤婆子,就是肚子大不容易翻身,不过她睡姿好,一夜无梦。
次日是个晴天,不过如今就算天晴也是冷风呼啸寒风阵阵,只有中午会暖和点儿,但阴面也是极其寒冷的。
吃过早饭到了食肆,一群人就开始忙活了,今儿婉娘来得也早,切菜炖菜,发面蒸饭。上午不仅要做中午的,还要为晚上两桌宴席做准备。
这期间的活儿林秋然觉得还是比较治愈的,该准备的菜比较好,一个盘子一个盘子装着,放在一旁的架子上,一个盆里装着一样颜色的菜,像摆放整齐的菜摊水果摊。
看了就很舒心。
现在用得多的有大葱大蒜,该切末的切末,该切段的切段,蒜粒还有切片的,每日做的菜多,葱姜蒜往往都是上午先准备好了,放在罐子里,用的时候直接用勺子舀就是。
一次备差不多一日的量,到晚上用完。
林秋然这会儿在做粉肠,就要用到蒜末,还有生粉和肉,肉馅儿调好后用竹筒和漏斗灌进去,差不多灌到手掌长就打结,然后扎一些孔上锅蒸熟就行了。
晚上估计就用一根,剩下的林秋然打算蒸熟之后烟熏一下,日后再来客人就可以直接蒸熟切片,家里也可以吃的。
蒸好的林秋然给厨房的尝了尝,婉娘眼睛一亮,使劲点点头,林秋然笑了下,这说明做得不错。
做好这个,林秋然就开始准备用来做剁椒鱼头的剁椒酱。这个时节只有干辣椒,为了要鲜红色,林秋然泡水之后再切,连着泡椒一切剁碎,做好之后调味儿,红绿一片,闻着香香辣辣,要是爱吃辣的,直接用这个也能下饭。
泡椒酱林秋然也多做了,省着再有人点这道菜还得现做。能省事就省事,冬日这些东西的保质期也延长了。
做好的酱料林秋然都是分门别类放好,厨房有两个大架子,一个放备好的菜,另一个就放瓶瓶罐罐的调料,方便她驱用,调料都是放在上面,有葱油、香料油这些。
米面都是在下面,如今米饭婉娘能做,馒头孙氏可以,这两样东西用不着她。
晚上才用,林秋然做好后随手放架子上了,然后取来泡好的鲍鱼,清理内脏。
提前腌制的也要弄好,林秋然主厨,这个别人帮不上忙。一直忙到中午来客人,她才把这些事放下。
中午人不算多,忙完之后林秋然只睡了半个时辰,就起来继续忙碌。
直到天色暗下来,史掌柜过来厨房说一声,“林娘子,浣溪沙的客人来了,可以走菜了。”
浣溪沙是包间的名字,不然总叫第一间第二间,也分不清。
林秋然点点头,她道:“先上凉菜。”
准备充足就不会手忙脚乱,有林秋然在,其他人也安心,各忙各的了。厨房烟气、热气交织在一块儿,林秋然在这么寒冷的季节也出了点汗。
她拿起干净的汗巾擦了擦额头,又继续盯着锅里的肉。大锅里飘着八角花椒,还有不少浮沫,都被林秋然一点点撇净。
等肉煮好,她给捞了出来,煮五花肉时还撒了米酒和烧酒,煮完的肉不见腥味儿,煮好之后在外面冻一会儿更好切,林秋然刀工好,切出来的肉薄如蝉翼,肥肉都能透光。
切好之后摆盘,有几片被林秋然卷成了花,连着调好的蒜泥汁一齐端了上去。
先凉后热,炖菜中间插着上。
萧大石几人专管上面,不能上了菜就走,还能留下倒个茶水的,包间吃饭许自备酒水,因为食肆的酒最贵的七十五文一壶,差不多一斤,再贵的就没有,来这里宴请的自然有人嫌酒水不够档次。
其实一楼吃饭也可以带,但是嫌麻烦,这边酒味道也不错,价钱还算实惠,多是直接打酒喝,简单省事儿,但是宴请客人嘛,不仅菜好,酒也得好。
等凉菜菜上去,另一边相见欢的客人也来了,也是先上凉菜,热菜按先后上,由林秋然下厨。
婉娘这会儿就清闲多了,不用切菜,就看林秋然炒完把锅刷刷。
偶尔她看在旁边看,觉得那铲子虎虎生威,还觉得林秋然厉害极了。
林冬只能做土豆丝和手撕白菜,其他的还得林秋然自己来,不过她马上就能学会做酸菜鱼了,刀工进益了些,但还不及婉娘,对火候掌握也不太行,不过刚来不久,能学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
林秋然这边做了回锅肉、干锅土豆、红烧狮子头……做好之后就由萧大石他们端上去。
冬日上菜麻烦,客人吃得慢,要想保持温热口感就得准备小的炭炉子。
二楼菜上得差不多了,还有一楼的要忙,林秋然歇了片刻,趁来上菜的时候她问了一嘴。
她记得其中一桌时间宴请,菜里用的材料也比较贵,自然一张桌价钱也贵。
鲍鱼红烧肉已经端上去了,锅里的是干贝鸡蛋羹,这道菜林秋然还做了两份,最考验火候,一旦蒸老了口感就大打折扣,做的时候还要把里面气泡都震掉,上面浮沫弄干净,不然卖相不好。
林秋然是用火折子把上面的浮沫都烧掉了,这道菜做得很是成功。
另一桌史掌柜说昨天就来了,既不办事也不宴请,纯为自己解馋,点了一桌香辣下饭的菜,还把林秋然配的白切鸡换成了小鸡炖蘑菇。
这道是用菌菇干泡过炖的,其中有榛蘑有南方来的菌子,炖出来汤汁收得干,浓油赤色,闻着就很香。
二楼那桌米饭要了一半,剩下的换了馒头。
作为厨子,林秋然很关心顾客的口味,如果是吃得不满意,菜品还能再改进。来这里之后,很多菜的口味林秋然都做了改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厨子的不能说口味不同吃不惯正常,只能尽量满足。
如果是史掌柜,还能说出把酒言欢四个字,不过萧大石,只是道:“我看吃得还挺高兴的。”
没挑菜的毛病,宴请友人那间已经喝上酒了,另一间就从铺子要了两壶烧酒,也不怎么说话,光吃菜了。
喊过两次,是让他换盘子的位置,因为有人够不到。
林秋然想,那应该不错,等吃完再看看吃成什么样。
因为冬日客人少,所以加了两桌席面之后,跟原来干的活也差不了太多,毕竟有些菜林冬能做,就不用林秋然操心了。
等那两桌吃完,一楼还很热闹。
陆凡能应付,史掌柜就去二楼结账帮忙打包,还贴心地把客人送了出去。回头客是铺子经济来源的大头,尽量将每个客人都变成回头客,就不愁铺子生意不好了。
晚上有人问能不能去二楼吃,他要宴请,史掌柜给拒绝了,说这得提前定,因为有些菜不好弄,时间太短备不齐。
那人退步说换菜成不,史掌柜摇摇头,好言好语把人劝走了。
换菜说来简单,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把食肆的菜单弄上去,估计还觉得二楼要价贵。别的再换,也有来不及准备的。
史掌柜看二楼的客人兴致不错,估计满意,其余剩菜就装泔水桶里,他和萧大石把碗筷收了,里面由林夏和孙氏收拾打扫。
碗可以留着刘大娘洗,但别的活不能都等刘大娘来做,当初说好洗碗,不能看人老实就欺负人。
等客人差不多都走了,刘大娘才过来,她收拾的时候林秋然他们就吃饭,铺子也要打烊了,等他们吃完再帮帮忙,就差不多。
铺子今日晚饭不错,有干贝鸡蛋羹、蒜泥白肉、剩的半只姜母鸭,林冬炒了土豆丝和白菜,份量都不小,说实话,跟下馆子差不多。
林冬林夏尚不明显,但是陆凡和史掌柜,已经胖了一圈儿。
史掌柜看起来更和善了,食肆都是品性不错的人,也都信得过一边吃饭史掌柜就一边说晚上生意,他舀了勺鸡蛋羹拌饭,又来了片蒜泥白肉,这个是真好吃,按理说白水煮出来又硬又腥,但林秋然刀功好,逆着纹路切,吃起来不硬,也不腥,反而很脆弹。
蘸碟味道好,蒜香味儿十足,香辣也不盖肉香。
他道:“二楼吃饭比一楼慢,差不多得半个时辰才能吃完,喝酒要更慢点,估计一回最多接四桌。林娘子,咱们可以备贵一点的酒。”
一楼客人走了别人能坐下,二楼吃得慢,在包间说话,可能坐半个多时辰,谁等得起。
酒必须准备,万一有的客人不拿酒,食肆有不就赚了吗。
史掌柜:“对,还有茶,咱们食肆茶水不行。”
虽然旁边就是茶楼,来这儿也不是为了喝茶,但是茶太差就不像样。而且可以问是要好一点的茶还是要次一点或是白水就行,但不能没有。
能来二楼吃饭的也不介意一点小钱,倘若宴请客人,自然不会要次的茶下自己面子。
林秋然点点头,觉得史掌柜说得有理,“那好,明日让我爹去买。”
史掌柜又来了片蒜泥白肉,道:“人暂且够用,一楼这边不忙,我和陆凡也能上去帮忙。而且今儿就没人定二楼了,这边不是日日有生意,先不用招人。”
冬日是吃食生意的淡季,毕竟好多人不赚钱,不赚钱自然就不会出来花钱。清闲点也好,林秋然这还有一个多月就临盆了,也算正好的时候。
食肆十月十六开业,开业一个多月,二楼也用上,可见他们生意还是不错的。
林秋然点点头,一开始史掌柜也只是尽职尽责,多的话不说,如今能出不少主意。现在他是真心把自己当食肆的人,这样的人林秋然不能亏待。
食肆每月月初发工钱,林秋然打算下个月月初,提涨工钱的事。多劳多得,史掌柜做事最多,原来一两月钱,给涨到一两五钱,本来想只涨两钱,可二楼还有酒水这些,都是史掌柜经验所得。
陆凡每日工钱十二文,林秋然想给涨到一月半两银子,每月四天假。婉娘以前每日十五文,涨到六钱,这也才一个多月,涨这么多不少了。
刘大娘工钱涨到每日十二文,也多了。
生意好,其他人也有功劳,不能只管食肆赚钱。就拿刘大娘来说,接席面之后要刷的碗也多了,带花纹的还要精细些,就不能还给原来的钱。
每日多了四文,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多文,跟食肆的伙计比不多,可跟别的铺子干同样活的人相比,已经算不少的了。
倘若好好干,待遇肯定更好。不过洗碗工在余安上限不高,这边涨工钱影响市场,到不能涨价的时候,可以给些福利,比方说加一顿饭。
食肆的饭菜很好吃,算是员工福利。
晚饭吃完了,林夏和孙氏去刷碗,等这边都收拾好,萧大石落锁,一家人往家赶。
月升月落,夜里林冬起来添了回炭,林秋然早起没感觉冷,但一出门就感觉今儿冷得多,天气还阴沉沉的,估计这两日又要下雪。
孙氏一大早就收拾东西,这边的腊肉芥菜,都搬到食肆去,家里就留米面鸡蛋。
弄过去一是为了吃,中午晚上都在食肆,林秋然现在少食多餐,偶尔还加两顿。这些来年会坏,一直放家里就忘了,东西放坏岂不可惜。
二来林秋然找了赵广才,过些日子还要搬家。反正都是要吃的,省着搬家不好搬。
这会儿孙氏不禁怪起萧寻来,就是当官了,可也不常回来,不过家里有个人做官能减免赋税,而且还能撑腰,商户低贱,可当官的却能私下经营生意。
这世道,真是。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自然也有不做官日日陪着老婆孩子的,天底下咋能啥好事都轮着萧家,人能平安回来就好,不能要求太多,而且萧寻也往家里拿钱。
知道给秋然买驴车,再多的,孙氏也不好要求。
东西收拾好,先放上驴车。他们出门的时候,别的人家连炊烟都不见,天才亮起,巷子一片寂静,都在猫冬呢,但这对萧家来说可是没有的事儿。
上午赵广才就过来了,林秋然让他先带萧大石去看宅子,等萧大石看得差不多后,林秋然再去看。
萧大石现在做事很周到,不过要自己住,林秋然还是要去看看的。她要求不多,大,离食肆近点儿,邻居省心。
食肆才装潢过,如果晚上二楼有客人,一日利润能到三四两银子,肯定以生意为主。就是因为小才换的,邻里亲近住得舒服,哪怕一日大部分时间都在食肆,不过坐月子要在新家,短时间内林秋然不想再搬家了,所以这次要好好选选。
大约因为萧寻的缘故,赵广才这回更上心,一日下来该看的都看了。
萧大石先选了几个,等明日林秋然空了再去看看,估计明天就能定下来。买的都是现成宅子,不过这回不像当初搬来县城似的那么着急,看上后价钱可以慢慢谈。
看得多也算见了世面,以前萧大石觉得食肆每日都有进项,还月月有分成,萧家的日子在县城不说数一数二,也在前头。可看了一天宅子,城东城西城北转悠,大的好看的有得是,萧家这点家底压根不算什么。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下午萧大石才从外面回来,说看中三处,明儿让林秋然把关。
不过林秋然明日没空,因为今天有人订桌,中午一桌晚上两桌,一日都得忙着备菜,看宅子的事儿得拖到后日了。
赵广才很好说话,别说后日,大后天都行,依着林秋然这边,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来。

相比于今天一桌没有, 明日能有三桌客人,林秋然已经很惊喜了。
虽然人多会累,可是二楼装潢花了那么多银子, 她当然希望能把这个钱快点赚回来。
这次有两人是白天铺子没营业的时候找上门的, 还有一桌是晚上吃饭的时候顺便定了, 今日光定金就收了一两多银子。
找上门的两个史掌柜说脸生, 不像食肆熟客,衣着打扮也好, 也不知咋找到食肆的。
说来也巧,以前, 有些客人是看不上萧家食肆的。
地方小, 菜不精致,桌椅破旧,一群人挤在一块儿, 谈天说地, 还有喝酒的,说话嗓门大甚是吵闹。
一直听人说这家菜好吃,可再好吃也不愿来这儿。
第一天来的那个十个客人,全是家里有些钱还好吃一口的, 凑十个可不为分担钱, 而是觉得人多可以多点些菜,再说史掌柜说了人少二楼不能去。
总来这边,也不愿让史掌柜为难。呼朋引客, 人就凑齐了。
味道好只是其中一个长处,当日的剁椒鱼头和蒜泥白肉,真是好吃得不得了。鱼肉一点腥味都不见,佐以鲜剁椒, 鱼肉鲜辣入味,而且极嫩,以前谁想过鱼头能吃,那日也算长见识了。
而蒜泥白肉脆弹爽口,挑出来一片放进蘸碟,之后用筷子一卷,一口肉一口酒,美哉。还有一道水煮鱼,红彤彤一片,辣椒都是干香干香的。
也不知道这厨娘怎么把菜烧得那样好吃。
还有改的小鸡炖蘑菇,热热乎乎的,里面竟然还放了栗子仁儿,入口面,咸甜口,不过好吃的菜太多,这道最后让一人打包带走了。
当晚吃了半个时辰,酒足饭饱,这还只是味道上好。
二楼装潢更是不错,跟一楼可以说全然不同,像是两个地方。过道雕刻着日月山川,里面分明暗间,明间明亮宽敞,暗间静谧清幽。
当日去的名间,里面有雕刻着花纹的枣红木桌,萧大石孙氏还心疼桌子,特意找木工做了些隔热木垫,而且吃饭用的盘碗都是配套的,那菜放上去,好像不是拿来吃的。
以前色上还差点意思,如今是色香味俱全,菜肴在灯下和瓷器的花纹搭配,看起来就赏心悦目。
心情好了,自然能多吃两口。
菜的味道好,环境也好,自然念念不忘。跟友人碰面的时候也会谈起,虽然没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地步,可也有不少人知道食肆二楼装潢了。
以前听过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这回听人说装潢比得上县城最大的酒楼,便想过来看看。
恰巧赶上明日宴请客人,就直接来萧家食肆定下了明日中午的一桌。
倒也不怪别人,林秋然听萧家食肆和醉香楼,也会觉得醉香楼大酒楼的味道好更气派,不过她暂且不想改名字,因为老顾客都熟悉这个。
房契上写了自己名字,叫萧家食肆,也让孙氏和萧大石有点归属感。
不然辛辛苦苦,每日做的事都差不多,时间长了也厌烦。
中午的定了暗间,不便被人打扰,菜选的最贵的那桌,其他两桌晚上来的,一个选了口味清淡的菜,另一桌选了和前日晚上一样的香辣宴席。
明儿萧大石还得再买条鳙鱼,口味清淡的那桌要采买的东西就多了,那桌林秋然定的多是粤菜,鱼虾少不了,还有的忙呢。
但只要做完,进项就不少,回头客越来越多,名声也能打出去。
林秋然原以为接不到席面了,没想到峰回路,不仅接到了,还就在食肆忙活。
价钱贵了,活也轻松。
而且最高兴的是,林秋然能趁着客人点菜的时候,就喜欢什么,自己顺便做了吃。
毕竟开食肆,做什么要依着客人口味,忙半天,也没闲工夫再做别的。往往不是客人吃什么他们吃什么,而是食肆剩什么他们吃什么。
只一楼的话,每日剩下的多是炖菜,总吃林秋然也吃腻了,这回有客人点,自然多做一点了。
粤菜蒸点,林秋然也喜欢吃。
不过在余安并不常见,有人点林秋然还挺意外。
次日落了雪,但影响不了食肆的生意。一家人早早出门,到了食肆有人清扫积雪烧热水,有人顶着风雪出门,把昨儿没来得及买的东西买回来。
还有人去了厨房,忙着备菜。
下着雪,中午的客人恐怕不多,林秋然就少做了些肉菜。
有了前日的准备,一些调料不用再做,活儿还是相较轻松的,上午很清闲,下午就忙了起来。
做茶点步骤繁琐,每道菜的样子都很精致,份量小菜数多,这意味要非常费心费事儿。
剥虾仁调馅料,排骨又是腌又是蒸,再有虎皮凤爪,在徐家做的时候东西多,为了取几只鸡爪杀几只鸡林秋然不心疼,可食肆不一样。
这是自己的东西,六只鸡爪就得杀三只鸡,好在现在天冷,能给冻起来,要是做鸡肉的菜还能用得到,不然菜单上都不一定有这道菜。
至于说只少了鸡爪,可以拿去做小鸡炖蘑菇,林秋然不打算这样做,遇上不计较的客人还好,若是计较的,端上去吃到最后少两只鸡爪,赔钱事小,影响食肆口碑事大。
用得精细就精细吧,反正这一桌菜不便宜。
剩下的肉还能做白切鸡,鸡翅可以腌一腌,裹上粉做鳞片状炸着吃,倒也不是全无用武之地。
这些活别人帮不上忙,只能林秋然自己来。
林冬和婉娘在一旁看着,只觉得眼花缭乱。林秋然手很巧,因为有孕和穿了冬衣,身形宽了些,却不显臃肿,很是灵巧。
漂亮的虾饺一笼三个,总共做了三笼,豆豉排骨、虎皮鸡爪,都是小而精致。
林秋然问过,这回虽定了桌,可就三四个客人,所以每份菜减少了份量,菜数多了。
原本一桌十几道,这一桌有二十几道菜,琳琅满目的。
客人来得早,来后孙氏他们就开始上菜,这桌菜会赠送茶水,还是萧大石买的好茶。
屋内四人,围着圆桌落座,窗子只留了缝,上菜时会先敲门。
体验感还是很好的,孙氏来给上的茶,配套的茶壶不错,相较于一楼,这边可以说是别有洞天。
白瓷茶杯,外面描了兰草,茶汤清亮,一闻茶香扑鼻,再尝回味绵密,茶韵悠长。
今儿这桌的主人是余安的大户,姓李,虽不及徐家有钱,可每日吃得也是珍馐美味,平日出入都是大酒楼。
今日宴客是有事相求,起初有人说萧家食肆环境清幽味道也不错,他还不信,怕掉了面子。可别的酒楼也都吃过,觉得腻味,正巧宾客口味清淡,管事说有相应的宴席,就定下来了。
从一楼经过时,看见有的桌子腿还是修的,凳子也有瘸腿的心都凉了,直到上了二楼,心才落回肚子了。
萧家食肆哪里不好,萧家食肆可太好了。
客人没来过,兴致勃勃地看着四处,神态轻松,俨然是满意这个地方。
李官人就放下了心,食肆安排得很是妥当,上的是好茶,之后上的茶点,每一道都精致,两边都有,都能吃到。
李老爷笑着道:“这是余安有名私房菜,尝尝合不合胃口。”
为了表现自己的看重,李老爷扯了个不轻不重的谎,“这边客人很多,看楼下就知道了,也不是不雅致,就是要这种市井烟火气,一直以来都是座无虚席。楼上还得提前预定,厨子手艺不错,绝对不虚此行。”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