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远处街巷里发出的一阵二鼓之声隐隐地传入屋中,外面鹤儿与婢女们发出的轻微的步足与各种窸窣杂声也已彻底消失。
再过片刻,裴世瑜睁眼,咬牙缓缓地支臂,从枕上撑起自己,盘膝坐了一会儿,待方才牵出的一阵皮肉之痛缓和了些,便无声无息地穿靴,下榻套上衣裳,衣带不好系,随意掩了衣襟,松松散散的,又胡乱在外添件氅衣遮挡,随即抄起马鞭卷起塞入靴筒。
准备好后,照例是熟门熟路,他从窗户翻了出去,看一眼左右,庭院内外静悄悄皆是无人,便悄然转到马厩,牵出龙子,从近畔的一扇角门里走了出去,再咬牙翻上马背,立刻便往城门赶去。
他今日受的鞭刑,实在不轻,寻常人不至少躺个三五天,怕是不能动弹。他虽从小顽皮,隔三差五,身上不是这里青一块就是那里紫一片,习武后,摔打更是如家常便饭,但也不是真的钢筋铁骨,刚上马背,龙子不知主人伤势,如往常那样撒腿便跑,颠得他眼前一阵发黑,险些没痛晕过去,急忙勒停,自己俯在了马背上,又闭目缓了一阵,待痛楚过去,举袖擦了擦额上的冷汗,方再次小心驱马前行。
来自皮肉的疼痛,终还是抵不过他心里翻腾得正一阵紧过一阵的波澜。念头如火苗一样,正在烧他,又有如化作了一根根的毫刺,在他的皮肤下不停地扎刺着全身。只要两条腿还在,尚走得动路,他便不可能忍得下。
他必须立刻就见到她面,将话问个清楚。
咬牙骑了一段路后,伤背上的痛感仿佛变得麻木起来,他加快速度,很快抵达城门,借口有事,叫开了门,正要出去,一条镔铁禅杖从后伸来,挡在马头之前。
裴世瑜转头。竟是韩枯松,见他皱眉望着自己,便若无其事道:“韩叔怎在这里?我有事,出去便回,韩叔自去歇息!”说罢,催马待走。
韩枯松因了白天之事,烦恶未消,入夜睡不着觉,想着城内暂也无事,不如连夜去红叶寺里清净几天,便出来了,恰好在此遇到世瑜,怎肯放他出去,命立刻回去休息。
裴世瑜又恳求几句,见他油盐不进,登时沉面,一言不发抬起靴,一脚踹开了挡在前的禅杖,丢下大和尚,策马便冲出了城门。
韩枯松气得不轻,冲他背影怒吼几声,又有何用,他早已疾驰而去。
韩枯松怎放心如此放他一个人出城,少不得立刻驱马也追了上去。本是要将他强行拦回的,然而追出一段路,发现此路好似通往汾水行宫,难免便有所联想,又想到他白天在祖堂里当众为那女子辩解的一幕,忽然,仿佛领悟到了几分如裴忠恕那样的恨铁不成钢的恼怒。
然而大和尚还是没有强行再拦了,只于后紧紧跟着,随他去往他要去的那个地方。
天一黑,汾水行宫的内外,便变得极是寂静。
李霓裳休息了一个白天,先后来了两个郎中,她吃了药,前半夜昏昏沉沉地睡着,出了身汗,醒来后,擦身换了身干爽的衣裳,人终于感到舒服了些。
子夜已过,万籁俱寂,但离天亮还早。
月光从雕窗后透入,如一片清水,洒落在了牙床前的那张梳妆几上。
李霓裳枕着一条露在外的雪臂,侧身向外蜷卧,目光透过朦胧的帐,久久地凝落在梳妆几上。
几面之上,静静架着一面镜的影。
只是,早已不是此前的那面日光镜了。
那被劈作两爿的残镜早已不见,想必早被此处的婢女们收拾掉,丢弃了。
她闭目,又过了许久,实在了无睡意,爬了起来呆坐,又出起神。
那个名叫永安的小孩,午后跟着郎中一道来了行宫,李霓裳写字让他帮自己向裴世瑜留在此的虎贲打听瑟瑟,被告知,昨夜在找到她后,少主立刻撤走,没再继续搜人了。
李霓裳推测瑟瑟此刻应当已离开裴家祖宅了,却不知她人往哪里去了,是否已与崔重晏碰面。
她满腹心事。并且,不止这一件。
记得裴世瑜离去前,曾说他若是能回,便赶回来看她。
此刻已是下半夜了,他自然不可能来。
她倒不是对此失望,或是希望他来,而是感觉仿佛出了什么事。
永安到后,便在李霓裳的面前不时露脸,进出了好几趟,东拉西扯,说了好些关于君侯府里的闲杂之事。李霓裳觉他好像还有什么话要和自己说,眼看他张口,好似就要讲了,忽然却又自己捂紧嘴,含含糊糊嚷说,伯父不许他多嘴,叫公主好好休息。
李霓裳当时莫名不已。
她是个是事可可的人,便是对自己的死活,也不如何关心,随波逐流活到哪日算哪日,何况是对与自己无干的人与事,更不会放在心上。
然而永安举动实在古怪,她的直觉也告诉她,事或与裴世瑜有关,且不是什么好事。但裴曾既不许永安讲给她听,李霓裳自然不会勉强,也就作罢,只在她的心里,确实就此落下几分不宁。
便如此,正当李霓裳思绪满怀,忽然,耳中依稀传来些微动静之声,仿佛外面有人来了。
她侧耳细听,却又断了声响,四下依然静悄一片。
李霓裳以为自己幻听,吐出一口气,也醒神了过来,慢慢地躺了回去,闭目,正强令自己勿再无谓多思,快些再睡,此时,耳中又传入一道咳嗽之声。
这回她听得清清楚楚,咳声发在寂夜当中,极是响亮,且声音粗厚,听着像是个上了些年纪的人所发。
她不知来人到底是谁,这个辰点,怎会闯来她这里,难道外面无人看守?她扶枕,慢慢又坐起来,再次凝神细听,心里正在迟疑,要不要出去察看,此时,那咳嗽之人再次发声,这一次,却听他粗声粗气地道:“少主你且慢慢站吧!我去外头等!实在撑不住要晕,那就叫我一声!”
李霓裳一颗心骤然急跳,一把抬臂掀帐,扭身便下得榻。因屋中昏暗,一时套不准鞋,只趿起一只,另脚光着也顾不上,飞快往门那里奔去,奔出几步,又想起自己衣裳不整,慌忙扯来外衣,胡乱裹上了身。终于,她来到门后,稍稍开出一道门缝,藏在后面,屏息悄悄望了出去。
庭中月光如洗。
一段廊阶之下,果然立了一道她渐熟悉的影。而方才发话的人,好像是个大和尚,已经转身,迈步往外走去了。
分明他是今早走的,然而,此刻在霓裳的感觉里,竟好似已过去了许久。
他怎会在这个时辰到来?来了,为何又不入内,只止步于阶?
还有,这大和尚最后说的那话,到底何意?
脑中各种思绪一时纷至沓来,她不及细思,抑下砰砰涌跃的心跳,定了定神,终于,慢慢打开门,显身而出。
她一露面,他便迈步走上了廊阶,停在她的对面,和她中间隔着扇门。
“你好了些没?”
沉默过后,她听到他发声,第一句是问这个。
她点了点头。
“你好些了就好。”
他喃喃地道,寒暄完毕,再次陷入沉默。
李霓裳便和他相对无言立着。她察觉他仿佛心神不宁,迟疑了下,正待返身入内,先点起灯,忽然,听到他再次开口。
“我今夜来,是有事想问你。”
她停了步,望着门外那个年轻的郎君。
“你我行婚礼的那夜,宇文纵的人马是怎的一回事?还有,我听说,雁门天门两关,在讫丹偷袭到来之前,曾收到过讯息。”
“这两件事,是不是你安排下去的?”
他缓缓地,一字一句地问道。
霓裳的心因了他这突然的问话而再次咚地猛然一跳。
她没想到,怎会叫他猜了和自己有关。这是她之前从未想过的。
她不愿再想汾水河边帐篷里的那个夜晚,她也不打算叫任何人知道此事出自她手。包括对面的这位裴家郎。
她下意识地摇头,然而,下一刻,当觉察到昏暗中他的两道目光正在紧紧盯着自己,不由地心口又起了一阵狂跳。她顿住了。
“真的是你!”
他仿佛一下便从她的反应里有所领悟,蓦然提高声量,嘶哑着嗓,道了一声。
李霓裳知是无法遮掩过去了。
她垂目,安静了下去。
然而,门外的裴郎君却仿佛一时还是无法完全消解掉这件他此前应当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闭目,长长呼吸几口气,忽然,李霓裳感到自己的一只手一紧,被他一把攥在了掌里。
“我就知道是你!阿兄和我说这两件事时,我当场就想到了你!可是公主,事后你为何不和我说?倘若我知道了,昨日在祖居那里,我也不会那样对你!我……我可真是该死啊,怎就那样对你!”
他的情绪显是十分激动,说到最后,语气又充满懊恼。
李霓裳咬了咬唇,心中掠过一缕极为难过的感觉。
她是真的,宁愿他永远也不用知道此事和她有关。
她从他的掌里悄悄抽回自己的手,转身,想去点起烛火。他却跨上一步,再次抬臂追她。
李霓裳刻意避了一下,他的手便拽了个空,随即,仿佛牵出什么极大的痛楚,身形突然顿住,接着,人慢慢地歪靠在了侧旁的门上。
李霓裳察觉他异样,转头便见他似要歪倒,慌忙用力撑扶住他。这时她又想起方才那大和尚的话,顿时起疑,睁大眼睛,仰面望他。
他仿佛还没缓过来,继续僵硬地斜倚在门上,微耷着脑袋,人一动不动。
月光从廊檐下漏了些进来,黯淡的夜影里,显出了一张紧闭双目的苍白俊面。
他看起来极是虚弱,正承受着莫大的苦痛。
就在李霓裳急得不行,想奔出去唤人时,忽然,一只手微微抬起,将她的手再次轻轻握住,制止了她的这个举动。
“公主,你还不知道吧?”
耳边响起他的声音。
“我今日,吃了整整五十皮鞭!”
李霓裳吃惊抬头。
他已睁眼,微微歪过那张苍白的面,双目望她,唇边显着一缕微笑,慢吞吞地低声说道。
就在李霓裳骇异不已时,隔墙又响起了方才那和尚的大嗓门:“公主!我家小郎君今日自跪祖堂请罚,揽了一切罪责,还说公主你什么也不晓得!他裴家那个老叔祖,也是个没眼色的,竟真罚他如此重!他伤得不轻,还不听话,非要过来,我拦也拦不住!我是没法子了,先把人交给你,有劳公主了!我先去喝酒了!”
话音落下,脚步声踢踏远去,消失不闻。
李霓裳醒神转回面,看见裴世瑜已是面露恼色,咬牙似待追出去,慌忙将他拦了,扯他进来。很快,他便顺从地依着她的牵引,走了进去。
扶他登上坐床,李霓裳立刻点亮灯火,接着,第一件事便是照他后背。当看见他后心衣上竟也渗出了些血,眼睛登时红了,拿起一柄烛台,慌慌张张转身便要出去叫人。
他从她的身后探臂过来,将她拦了,再从她手里拿走烛台,放在一旁的梳妆几上,接着,轻轻一拽,她便跌坐到他的身边。
“不用怕。看起来吓人而已,其实只是皮肉伤,筋都没伤到!”他说道。
“再说了,昨天是我要你吹冷风,你才生了病的。不能叫你一个人难受。我今日吃些痛,咱们才能扯平。”
他的面容血色明显不足,还泛着苍白之色,衬托得一双点漆般的睛瞳愈发明亮。
李霓裳怔怔望着面前的这张面容,抑制不住,眼眶里慢慢含泪。
“怎么了?”
他望着她,“你还很难受吗?”
李霓裳摇头,却令一颗眼泪跌落而下。
他抬起手,摸了摸她额头的体温,又摸了下自己,舒出口气:“那你哭甚?”话说完,他仿佛自己已是领悟过来,顿了一顿,看着她,微微挑眉,眼里浮出了抑制不住的淡淡的愉悦。
“别哭了。我真的没事!”他悄悄将他的脸靠向些她,附耳,柔声地安慰她。
李霓裳也不知,她为何竟会如此难过。他越是这样,她便越觉难过。一时间,眼泪如断线的珠子,纷纷地落。他看得呆住了。
再片刻,他伸臂,将她搂了过来。
“我说!你别哭了!”
他一边低头,替怀里的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语调此时已带几分命令似的口吻。
她完全不听,依旧在哭。他仿佛终于忍无可忍了,如二人行婚礼那夜的一幕重现,他捧住了她的泪面,亲了上去。
这一次,不像那一夜,还带试探。
这一次,是毫不犹豫的亲面。
李霓裳呆住,终于忘记哭泣,一动不动,任他一颗颗亲去自己面上的泪痕。
忽然,她感到唇上一热,竟是他温热的口唇温柔地含住了她冰冷的唇瓣,仿佛蜂蝶吸吮甜美花蜜那般,轻轻吸吮起她。
刹那间,她彻底醒神,扭过脸,躲开了他的唇吻。
她的躲避,显令他一下也从方才的亲密中脱离了出来。
此时他虽依然如方才那样,将她环抱在臂中,然而他也静止了,正如她一样。
烛影一动不动。寝堂里,只闻轻微不定的两道喘息之声。
就在李霓裳深深垂首,整个人被惊慌、惶恐与不知所措攫住时,感到他微微动了一下,接着,那一双环她的臂膀缓缓地松开了。
她依然垂目,不敢抬头半分,更不敢看他此刻表情如何。
片刻后,他慢慢地吁出了胸中的一口气,接着,用仿佛带着几分试探的语气,困难地开口说道:“公主,不管你之前如何,咱们是行过礼仪,算作成了亲的……”
他猝然停了下来,仿佛在斟酌后面该说什么。
李霓裳终于鼓起勇气,悄悄看他一眼,见他双目投在侧旁案几的烛火之上,神情似含几分犹疑。
再过片刻,他仿佛终于下定决心,忽然转目,看向了她。
“明日起,你若愿意留下,那咱们就是夫妇了,谁也管不了!你不想待在府城见我族叔他们那些人,也是无妨,我可以先带你去河西住些时日。那里要比太原府清净,也没那么多人杂扰你。”
“这也是我今夜想来和你说的事。你意下如何?”最后,他如此慢慢地问,问完,俯首屏息望她。
李霓裳只觉全身血液都在因了他这几句话而倒流,轰轰地涌向她的胸口,激得她几乎无法呼吸。
她一动也不敢动,更不敢抬头。半晌,什么反应都无,便如完全没有听到方才那一番话似的。
烛火微微摇动,带得她的侧影也在轻晃,然而,她那始终深垂的鬓边,却连一根头发丝儿,亦是纹丝不动。
等了许久,等得这位裴家子似也猜觉到了她的心念,他的面容之上,终还是抑制不住,慢慢地开始显出几分僵滞之色。
“我明白了!”
他忽然说道,轻轻点了点头。
“放心吧。公主如此善心,经此一事,更也算是我裴家的恩人,你既无意,我自然不会勉强,更不会对你怎样。方才是我冒犯了,请公主恕罪。”
“只是,我还有一件不解之事,望你不吝赐教。”
李霓裳依然纹丝不动。
“请公主抬头,看着我!”
她不得已,吃力地抬起她早已硬得如石化的一段脖颈,看见他面容上曾短暂浮出的那层薄潮早已消失,又恢复作了苍白的颜色,那盯着她的幽凉眼目深处里,更是丝毫不见方才的温情,取而代之的,是烁动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几点暗光。
“我问你,崔重晏怎会无端端背叛青州,听从你的意愿,帮你去做了这些事?”
“你和他,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霓裳听到他用极其平静的语调,一字一字地问出了这最后的一句话。
他忽然仿佛醒悟。
“我竟忘了!你不能说话!那么我来一句句问你, 你只需点头, 或是摇头。如此,于你应当不算难事吧?”
说完,也不待她回应,他接道:“婚礼那日,我引着你, 将入行宫大门, 你却转面去望崔重晏!”
“你临入内,再去望他,是要与他确认他应了你的事,是不是?”
“我要你向我如实地说!不许有半点隐瞒!”问完, 他又如此道了一句,语气极是霸道。
李霓裳慢慢点了一下头。
他看她一眼。
“我如今才领悟,瑟瑟此人何等奸恶。那夜她来见我, 自然不会与我讲真话,但若全是假的, 自也不能引我上当。她真假半掺, 讲你的命是大长公主所救,又是她将你抚养长大。此话想必是真。如今你却违逆了她,不但屡次提醒我, 还使崔重晏替你做了那些事。为何?”
“你是不愿欠我人情, 意欲报答我将你从天生城救出的恩?”
他说话之时,李霓裳又垂了双眸,听到他发问完毕, 点了一下头,接着,又轻摇了一下。
他看一眼近旁,抬臂拖来摆在几上的那口妆奁匣,哗地开盖,从一堆粉黛面脂里寻出眉黛,塞在她的手里。
李霓裳迫不得已,几乎是在他逼视般的注目下,在近旁的几面之上凌乱写了句话。
他扫一眼,仿佛有些意外,目光在她面上停了一停,淡淡道:“总算李家还有一个能看见黎民黔首的人,我还以为,上下里外全都瞎了眼!”
他说这话,显是想到了某些久远之前的旧事,神情里闪过一丝恨恶之色。
李霓裳自也明白他的所指,面红耳赤,含愧再次低下了头,如此情态,落入他眼,他仿佛也意识到自己方才在她面前的言语不妥,顿了一顿,道:“罢了,不说这个了。”
他沉默了下去。李霓裳继续等待,总觉他不会如此快便结束这一番的盘问,然而久等不见他开口,终于,忍不住悄悄抬眸偷看向他,不料,撞上了他投在她面上的两道目光。
原来方才他没说话,是一直在凝目望她。
李霓裳登时又起一阵面红。只这次却不似方才那样出于惭愧,而是偷看被人捉个正着的心慌,更不知他如此久久望她,若有所思,究竟是在想甚。
一时,她长睫扑垂,却掩不住一双美目残泪星皎,玉颜更是泛出红晕,犹如酡些,娇冶似一朵初绽的灼灼红药。
他面前的裴家郎终于醒神,知她已是察觉自己在望她,也不自然地从她那一张几叫他看得转不开睛的羞颜上移走目光,定心后,终于,他再一次地发问:“除去报恩与救民,你帮我,就再没有别的任何缘故了吗?”
他这一句问得,叫人摸不到头脑。连李霓裳也听出他话中隐含的犹疑,似连他自己也在犹豫,当不当如此发问。
她不禁迷惘地抬眼看他,摇了摇头。
他看见了,没说什么,也无任何别的表情,只再次沉默了下去。
然而,李霓裳的直觉却告诉她,他似乎因了她的这个回答,情绪又坏了。
从在华山第一次遇他到如今,总共也就不过几个月而已,二人处在一起的次数,更是寥寥可数,她与他自然不算很熟。但是,她多少也有些知道了,这位裴家的郎君,性情实在是阴晴不定,反复无常。好起来叫人如品醇醲,如尝饴露,如含蜜渍,坏起来,也足以叫她胆战心惊。
她顿时又暗暗紧张起来,正在心中暗中揣摩方才哪里应错了,又惹他不快,忽然,耳中传来了他新的问话之声。
“前次我听瑟瑟之言,在我之前,你那姑母,已将你暗许给他了,是不是?”
李霓裳一惊,心下登时如坠沉铅,人定住了。
他没提名字,但她怎会不知他所指何人。
她抬目,二人便再四目相交,只这回,他的目光无任何闪避,只幽幽地看着她。
她慢慢地点了一下头。
他仿佛深深呼出口气,接着,转了目,看着一旁的火烛。
“我再问你……”
他顿了一下,回转视线再次看着她,仿佛极是艰难,终于,低声地问出了一整句的话。
“他可是你的……情郎?”
“你二人可有……夫妻之实?”
裴世瑜知自己决不该如此向她追问这种事的。这实在太过唐突,亦极粗鲁无礼,他与禽兽无二了,竟敢臆测她这种阴私之事。
然而他控制不住自己,从猜到崔重晏肯为她做这种于他而言风险极大、却无眼前大利的事开始,他便有一种感觉,崔重晏和她的关系,恐怕绝不止爱慕如此简单。
心里像在遭着无数虫蚁啃噬,一想到她竟可能和除他之外的别的男子做那种亲密之事,他便恨不能提剑过去,将人夺来,叫她往后再不能分心,只属于他一个人才好。
才问完话,他便后悔了。因看到她的一张姣面顷刻间褪去血色。
她显是僵了,不动,没有回应。
然而如此,又岂不是最清楚的回答了?
裴世瑜心情纷乱,更是懊悔万分,恨自己愚蠢,令她陷入如此巨大的难堪里。
“罢了!我不该问你这些的。”他立刻又道。
“不管早前如何,如今是我先娶了你的。”
他暗暗地捏了下拳,松开,再捏紧,再松,反复数次,终于,忍下了方才已经遭过拒的羞耻,慢慢又道:“公主,我最后再问你一遍,你当真不愿留下?”
说完,他看着她。
许久,她非但没有反应,反慢慢将眼垂落,人又一动不动,仿佛化成玉像。
或是后背血渍暗渗,方才本已麻木的痛楚渐又转为清晰的缘故,他的面色渐渐也遭不住了,白里发青。
“所以,你是铁了心地要回?”
随了这一句,他的神色也彻底地冷了下去。
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步足之声,那足声轻巧,听去应是女子所发。
“出去!”
步足声入了裴世瑜的耳,他道是此间婢女,蓦地转面,向外喝命一声。
那步足音停了一停,然而很快,非但没有如他所命的那样后退,反而,继续朝前行来,接着,人似停在了门外,轻轻叩动门户。
“没听见吗?出去!”
他怒吼一声,犹不解气,再将几上的梳妆盒一把抓起,向着步足声的方向掷了过去。
匣子从他手里飞起,重重地砸在了虚掩的门上。伴着巨大的叫人心惊的砰訇之声,木匣撞落在地,各种小瓶乒乓碎裂,兰膏、胭脂、香粉,漫撒在了空中,粉濛濛一片,如下起了一场香雾。
那门也被人推开,竟是白氏来了,立在那里。
裴世瑜一顿,却也依旧没有好脸色。
他也不再看李霓裳,只阴沉着面,自坐的地方霍然而起,踩着满地香脂腻粉,从白氏身边走了过去。
白氏见状,面上倒也不见多少惊讶之色,只望了眼他身后的李霓裳,在他经过她身旁时,又见到他后背的斑斑血渍,这才脸色微变。
“站住!”
“你怎样了?”
裴世瑜的脚步停了一下,低声道:“我没事,阿嫂不必担心。”说完,迈步继续前行。
白氏分明已看见他面容痛得扭曲,额上更有冷汗在渗,怎容他再走,追上命他停步,他却不听,继续要走,忽然,自己晃了一下,接着,砰一声,摔在地上,竟是痛得昏了过去。
白氏大惊,忙呼同行的童大娘去叫人。很快,裴曾与韩枯松等人奔入。韩枯松将裴世瑜背起,在白氏指挥下,匆匆走了出去。
李霓裳眼睁睁看着他发怒离去,片刻后,又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出去竟见他昏了过去。她下意识往那里奔去,只才几步,便又仓促地停了脚步。
许多人来了,围着他,焦急地唤他,又将他送走。方到的那位他口称阿嫂的美貌女子也匆匆跟着去了。
这间偌大的新堂之中,仿佛顷刻只剩了她一个人。
耳边再次恢复宁静。
她在廊中立了片刻,踩着满地狼藉,转入屋,静静地坐回在了那张坐床之上。
片刻后,几名婢女悄然行入,收拾了地上的残碎之物,又悄然退出。
春夜如此漫长,凉意渐渐侵衣。
她便独自坐着,守着窗前那片清水似的月光,直到它缓缓地后退,退到窗畔,最后,消失在了一片迷蒙的黯淡晓色里。
天色终于亮了。
身后仿佛来了一人,轻轻叩响门户。
她睁着她那一双干涩的眼,转头,见是昨夜的那位女子回来了。
她立在门口,微笑望着自己。
李霓裳知她姓白,也从永安那些零碎的叙述里,明白了她在裴家的地位。
她慢慢地站起身,看着她行到面前,仿佛二人已相识许久一样,自然又亲切地握了她的双手,带她坐了回去。
“世瑜没事了,他体格从小就好,只要看好他,静养些天,伤很快便会好。公主放心!”
白氏含笑说道。
李霓裳望着面前这位裴家的当家主母。
她年约二十五六, 雪肤花容,天香美人。容貌也就罢了,一眼直击李霓裳的, 是白氏的举止和风度。
在她的身上, 有着一种李霓裳此前从未在别的任何人那里见到过的别样的仪度。与她相对,若望明月,其光皎皎,映耀华堂,但她却又嬿婉而娴雅。她的光是明朗的, 令人不由会在心中生出想要与她靠近的倾慕之感。
不过一个照面, 听她开口道了一句话,竟叫李霓裳在心中暗自生出几分自惭之感,只觉自己从头到脚一无是处,更何况, 前几天因她惹出的大祸还未平复,如今又新添一件。
她害他承受鞭刑不说,又惹他大怒, 连人都晕厥了过去。
纵然白氏开口便是安慰,李霓裳又怎可能如此便放松下来?
仿佛觉察到了来自她的局促和不宁, 白氏没再接着说话, 只摸了摸她冷得如浸过水的手指,随即解下自己身上的一件织锦凤羽纹半袖短襦,披在李霓裳的肩上。
这短襦带着白氏身体余温, 上肩便令李霓裳身子感到了一阵暖意。她低头看一眼, 反应过来,下意识待脱下还她,臂已被她轻轻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