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凤宁越说越生气,哼了一声,恨恨地把手中的针插在布上,拿了火钳去拨弄盆中的火炭。
晚些时候谢让从外边回来,先进来说了一声,叫两个女孩儿回避一下,谢凤宁和叶云岫便起身回自己房里。
谢让带着两个村汉模样的帮手,搬了一张卧榻进来,三人把卧榻先放在堂屋门口,接着又合力搬进来两口大缸。
两人搬好了东西离开,过了会儿,谢让自己又背着一大捆劈好的木柴进来。
叶云岫坐在屋里,便只见他来来回回,跟个骆驼似的一趟趟往院里搬东西,一连背了四五趟木柴才作罢,整理了一下衣裳,走进屋里,拎起她旁边桌上的茶壶自己倒茶喝。
“你在忙什么呀?”叶云岫好奇地仰头问他。
“我还能忙什么,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我这人呀,就是个胸无大志的。”谢让几口喝光杯中的茶水,又倒了一杯,笑道,“刚才我在街上买了一斤板油,家里还有外公给我的干菜,晚上包猪油干菜包子吃。”
叶云岫哪知道板油是什么,反正是猪身上的吧,心中无比怀念昨晚那两块红烧肉,仰着小脸问道:“就是猪肉吗?”
“板油……不是猪肉,”谢让笑,看着她孩童一样稚气的神情,解释道,“板油都是肥的,用来熬猪油,干菜包子得用猪油才好吃。”
叶云岫点点头,真心夸了一句:“你懂的真多。”
“这算什么,这就懂得多了?”谢让失笑。想来江南大户人家的女孩儿,怕是连猪都没见过的,再说她如今病着呢,懵懵懂懂,着实可爱。
想了想他解释道:“原本想买点肉的,你这两日没吃药,可以吃些肉食,只是祖母那边刚传出病重,街上人多嘴杂,我又不想招摇。郎中说你身子虚弱,得慢慢调补,改日我再想想办法。”
“那你搬大缸干什么,厨房不是有水缸吗?”叶云岫问。
“矮一点那个,给你们两个女孩儿家洗澡用,不然冬天洗澡能冻死你。”谢让指着院里的两口缸说,“只能先放在厨房了,别的也没地方,厨房里烧饭还暖和。另一口,我打算烧点木炭,马上腊月了,咱们得多烧些木炭备着。”
怪不得他搬那么多木头,叶云岫说:“你还会烧木炭?”
“这有什么难的,北方的农家百姓,有几个不会烧的。”谢让叮嘱道,“你跟凤宁别说出去,悄默声的,不然这宅子里所有的炭都得等着我烧了。”
他喝完茶,就去隔壁堂屋门口,一个人费劲地把卧榻拖进来。
叶云岫自觉没力气帮忙,便站起来让开地方,问道:“你刚才怎么不让人一起搬进来呀?”
谢让挑起一边眉毛,斜斜地瞟了她一眼,没回答。
新婚第二天往婚房里搬卧榻,他不要面子的么?
“对了,你先告诉我,”谢让反问,“你今早上到底是因为什么生气?”
“……”叶云岫。
起床气没见过吗真是的!
第11章 银子
叶云岫对他要用缸烧炭充满了好奇,她还特意去看了,确实就是个土陶缸,跟厨房的水缸没什么两样。
可谢让却不急着烧炭,悠哉悠哉烧起了铁锅熬猪油。
谢凤宁在她屋里缝衣裳,叶云岫便无聊地跟去厨房,坐着小板凳看稀奇。等锅里的热油吱吱冒泡,满屋都是馋死人的香味儿。
锅里一边熬猪油,谢让就一边把泡好的干菜切碎,放葱丝姜末,舀起一大勺滚烫的猪油泼在干菜上,“刺啦”一声,热气混着油香菜香腾腾升起,便用两根筷子沿着一个方向均匀地搅拌,调制馅料。
他看看坐在灶边烤火的叶云岫,灶膛里火焰燃烧,她漆黑的瞳仁里浮光碎金,安静地望着火苗出神。
“你不去床上躺着?”
“这里暖和。”叶云岫说。
这兄妹俩似乎总认为她病得很重,弱不禁风,吹口气都要化了似的。原主究竟病得怎样叶云岫不知道,她这几天感受下来,与其说是“病”,不如说是“弱”,小细胳膊小细腿,身上没有四两力气,真真是多走几步都喘。
叶云岫自己琢磨着,郎中口中的“羸弱之症”,很可能就是贫血和营养不良,要慢慢调理补养,光补不行,吃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是得靠她自己好好吃饭,活动锻炼。
“敢不敢尝尝猪油渣?我估计你没这么吃过。”谢让捏了两块猪油渣放在小碟里,撒点碾碎的盐递给她。
叶云岫可太敢了,细细白白的手指摸一下,不烫了,捏起一块送入口中,焦香酥脆地一口咬下去,呜……好吃!
结果一抬头,谢让把剩下一块捏起来往嘴里一丢,说:“你还是别吃了吧,这么吃怕伤脾胃,尝一尝就算了。”
叶云岫:……!
谢让弯腰把灶膛灰扒拉几下,塞了两根柴:“能不能帮我看着火?你在这看着,别让它掉出来就行了,我去弄几个萝卜,配上猪油渣,再包一锅萝卜粉丝馅儿的。”
叶云岫点头,烧锅不一定行,可这么看着柴火她还是有信心的。
谢让犹不放心地把柴往里塞了一把,去院子角落的地窖里刨出几个用细沙保存的萝卜,洗干净了,先切成丝,再细细剁碎。
一下午就这么悠然地忙碌过去,天色傍晚,一锅猪油干菜、一锅萝卜粉丝的包子出了锅,蒸第二锅包子的时候,顺便在锅里放一把小米,包子出锅,小米粥也好了。
叶云岫守着灶门烤了一下午的火,偶尔还敢往里头添个柴,烤得浑身热乎乎,脸蛋都红扑扑了。然后她便看着谢让从灶膛里抽出几根烧得正旺的粗柴,径直拿出去,放进了院子角落的那口缸里。
叶云岫见他要烧木炭了,饶有兴致跟过去,谢让却摆手叫她离远一些。只见他把一捆劈成粗细均匀、长短也差不多的木柴放进缸里,很快就引着了火。谢让看着火候,等烧得差不多了,便拿了一个木条箅子盖在上头,并迅速用厚厚的黄泥把整个缸口封上了。
他不打算一次烧太多,就这么顺带着烧,烧一缸足够用个几天了,也不引人注意。
“好了,不用管了。吃饭。”谢让回到厨房洗了手,把包子和小米粥端去堂屋。
叶云岫绕着那口缸转了一圈,赶紧跟进屋吃饭。新出锅的大包子闻着都香,她早就等不及了。
天越发的冷了,饭后洗漱收拾,叶云岫又回床上窝着。她已经习惯抱着汤婆子睡了,抱着汤婆子窝在床上,瞧着谢让在外间铺卧榻,他好像没用过汤婆子。叶云岫多少有点心虚,看看自己床上厚实暖和的被褥,她是不是有点鸠占鹊巢的嫌疑?
于是她小声问道:“谢让,你冷不冷?”
外面的人动作顿了顿,谢让走进来,不赞同的表情睇着她:“叫谁谢让呢!以后不许这么叫了啊。”
叶云岫无辜脸,为什么呀,名字不是让人叫的吗?
谢让自觉看懂她那个表情,手指隔空点点她,笑道:“你出去问问,谁家妇人直呼丈夫姓名的。”
别说直呼其名,便是同辈兄弟友人,也是称呼字,以示礼数和尊重。只是他尚未弱冠,未行冠礼,还没取字。
他顿了顿说:“以后记住了,人前得叫夫君。”
叶云岫点点头,不懂,那就先听他的。
然而她现在可并不觉得他们真是“夫妻”关系,慧黠的眼神问道:“那人后呢?”
“……人后随便你。”谢让道,“你若愿意,也可以叫哥哥。”
叶云岫点头。
谢让见她已经睡下了,帐子却没放下,一时不知该作何评价,真就这么当他是正人君子?她对自己的容貌也太放心了。他伸手帮她把帐子放下,自己转身也去睡了。
次日早晨,谢让开缸取了炭,木炭果然烧得很好,屋里生起火盆,红红火火的少有烟尘,也不呛人。
有了谢让蒸的两大锅包子,这几日早饭晚饭就吃包子,再简单煮个粥。兄妹两个每日早早起来去主院请安,等到他们回来,叶云岫差不多也醒了。
她是决计不肯承认自己严重起床气的。反正也无事可做,更无人催她,借着养病,便一直睡到不气了再起来。
谢让似乎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要忙。午饭他若是在家,大约就炒一两个菜,吃馒头或者面饼,若他不在家,谢凤宁做饭,谢凤宁喜欢做面条,配菜浇头变着花样,两个女孩儿一人一碗吃了热乎。
只有一点,一连三四天过去,谢让每天早上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得帮叶云岫挽髻。事实上他也只会梳那几样简单的,他也试着教过她,师傅不甚高明,徒弟手也笨,叶云岫怎么也学不会用一根光溜溜的簪子把头发盘起来。
她其实觉得头发散着挺好。可谢让看不下去,只好再来帮她。
新婚三日回门对他们来说就省略了。成婚后的第四日,谢让从镇上请了一位李郎中来,把脉之后还是说体弱,气血两虚,得喝药。
至于她说失忆忘了许多事情,郎中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沉吟半晌,捻断了几根胡须才说,也没有伤到头部,脉象无异常,应当就是惊吓所致,兴许过一段时日就自己好了。
补虚的药就不是一日之功,听郎中那意思,怕是要喝上三五个月,这次一下子就开了七副。七副药,想想都嘴里泛苦,谢让送走郎中,去街上抓了药,顺便就买了一包蜜饯。
补药都不便宜,他拎着药和蜜饯一路走回来,心里琢磨着家计民生。
他没钱了。
刚才郎中还说呢,若是这药里能有上好的人参,效果就要好上许多。可他现在别说上品人参,普通的几副补药都要掂量荷包。
谢家好歹还有田产,自给自足,饿不着人,平日里也少有花销。可是谢家本身这般落魄户,偏偏还四个房头搅和在一起,弄得谢让手里也没几个钱。成个婚没花什么钱,可去接叶云岫这一路的盘缠,加上请郎中抓药,他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银子可就光了。
别的先不急,吃药养病这事肯定不能耽误。
谢让一路盘算着,回去后先把药和医嘱交代给叶云岫。叶云岫对那一堆苦药倒没怕,看到蜜饯很是喜欢。
“这次也要忌口吗?”
叶云岫担心这个,再喝药忌口,那她是不是连猪油干菜包子也不能吃了?
谢让说:“要忌口,忌生冷辛辣,荤菜鱼肉都是可以吃的。”
叶云岫放心了,点点头。
“我有个事情想跟你商量。”谢让。
叶云岫抬眸,眼神询问。
谢让指着梳妆台上的三个红封,那天敬茶时得来的,叶云岫拿回来就往梳妆台上随手一放,就没再动过,他说:“这个,能不能先借给我一点儿?”
叶云岫皱了下小脸,不解地道:“这不就是你家给的吗?”
“给你的,就是你的,只是……”谢让摊手笑了下,坦然笑道,“你哥缺钱了。”
叶云岫说:“那你拿去用啊,本来就是你的。”
“行,我就当是咱们家的。”
谢让笑着拿起来,当着叶云岫的面打开包裹的红纸,两包大的,沉甸甸颇有分量,打开来里面是红绳系着的一串铜钱,谢让耐心地数了,每包都是九十九文。他心里笑了下,大伯母和三叔三婶果然大方。
另一个红色荷包,打开来里面是一把小银锞子,数了数十六个,当是取四四如意之意。这东西谢家以前也常见,上面铸着各种吉祥的文字,官宦富贵人家用来表礼、赏人用的,这样的小银锞子一个七钱,这一包是七两银子。
想必大伯母和三婶两家是商量好的,四婶范氏向来唯我独尊,自己想给多少就多少,才不会跟谁商量。
“记住了,日后大堂兄、谢谊堂弟他们娶亲,我们也给九十九文。”谢让掂着手里的银锞子笑道。
叶云岫对这时代的货币没有概念,拿起一枚铜钱问道:“这个,我拿去街上能买什么?”
“两文钱能买一个素包子,肉的要三文。”谢让说,摊开手给她看手里的银子,“这是七两,一两银子折合一千文钱。”
叶云岫顿时看着他手中的银子眼睛发亮,这得买多少香喷喷的大肉包子啊!她由衷赞叹:“你四婶真有钱。”
这就有钱了?这点钱搁在以前,怕都不够尚书府一顿家宴。谢让微叹道:“他们其实也难,四叔眼下无所事事,一家子全靠着四婶娘家,终究不是长久法子。”
平民和世家权贵的差距宛如天堑。九十九文钱,在崔氏和小王氏看来兴许已经不少了,而范氏即便拮据,七两银子给婆家侄子做婚礼红封,大约还觉得寒酸至极。
“足够我们救救急了。”谢让笑,把两串铜钱和四块小银锞子拿走,剩下的银锞子重又放回荷包,仔细系好了,交给叶云岫道,“这个你收起来。”
收哪儿?叶云岫看了看,随手拉开梳妆台的一个小抽屉,把荷包放了进去。
谢让把铜钱和银子仔细装好,交代道:“我有事进一趟城,若是回来晚了,你和凤宁就先吃,不用等我。”
叶云岫看看天色:“你要不明天再去?”
“我一个人骑驴去,来得及。”
谢让走了没多会儿,谢凤鸣使唤谢燕娴来了,叫谢凤宁去主院给祖母做针线。
谢凤宁仔细问了一下,谢燕娴说堂姐妹几个都去了,祖母要一件福寿团花的绸缎袄子过年穿,姐妹几个怕是要绣上一阵子的。谢凤宁不好推脱,便跟叶云岫交代过后,跟着谢燕语出去。
谢凤宁一走,小院就只剩下叶云岫自己了。难得的一个晴朗天气,她便搬了把椅子,坐在门旁晒太阳。
正在昏昏欲睡,忽然听到有人拍门叫门的声音,叶云岫睁眼看了看,慢吞吞起身回屋去了。
谢让兄妹每次一起出去,都便会把门从外面挂上,不用敲门叫门的。叶云岫琢磨着,也不知有谁会来,没人应声就该走了吧。结果她刚回到床上躺下,外头的人自己打开门进来,一路说笑着进来了。
“让哥儿媳妇,可是好些了?”
来人不请自入,竟是大伯母崔氏和杨姨娘。
崔氏笑容殷勤,在门口问了一声,便径直走进屋里,站在外间看着里屋的床上笑道:“让哥儿媳妇,歇着呢,我这几日一直忙着给老太太侍疾,也没顾上来看看,今日特意邀了杨姨娘一并过来探望你。”
叶云岫哪里懒得应付她。让她一个至今分不清“表弟”“堂弟”有什么区别的人,废了好大劲儿才弄明白“大伯母”究竟为何物,这会子让她起身招待两个陌生人?
于是叶云岫半躺在床上也没起身,只倚着枕头侧过头去,微微点了一下头。
少女太过苍白瘦弱,里屋光线又暗,落在旁人眼里,床上的病美人当真是少气无力,病得不轻了。
崔氏顿了顿,一声叹息走过来,径自拉过椅子在床前坐下,一脸关切道:“怎么病成这样了,这可如何是好。让哥儿就没给你请个郎中?”
叶云岫抬起一根手指,指了下桌案上的一堆药包,谢让刚才拿回来,系着的麻绳都还没解开呢。
崔氏念了一声佛:“阿弥陀佛,看了郎中就好,你也不要心急,总之是好好吃药,好好将养。”
杨姨娘陪着站在一旁,暗暗地打量屋内陈设,看到谢让的卧榻皱皱眉,再看看床上的病秧子,似乎也合理。
崔氏殷勤关切了一番,又提起谢让的母亲:“可惜你婆母命薄,早早地不在了,你如今嫁进来,也没有婆母教导帮衬,真真是让人心疼。你有什么用着的,只管跟大伯母说一声,真真是在我这个大伯母心里,就把让哥儿他们兄妹,当做自己亲生的一样疼……”
她声情并茂,奈何病美人一直恹恹地躺着,眼皮都没多抬一下。
崔氏倒也没多想,只当她病中倦乏。毕竟在崔氏看来,叶云岫这么个十几岁的黄毛丫头,养在深闺不谙世事,若没有谢让护着,还不是任她拿捏。眼见说了半天废话,崔氏清清嗓子,开始转入正题。
“让哥儿媳妇啊,大伯母也不怕你笑话,你看这家里如今,当真是日子艰难。我这阵子都就快愁死了,你们这边成婚,老太太那边看病,处处都得要钱……我寻思着,你们小夫妻刚成婚,你又是叶家的千金小姐,手里应当宽裕一些,能不能想法子帮一帮家里,你是个好孩子,总得先把老太太吃药的银子着落了,也是你在老太太跟前表表孝心的机会,你说是不是?”
叶云岫:……是不是什么呀?她只听见这人叽里呱啦,嘴皮子叭叭不停,谁知道她曲里拐弯的到底想说什么。
吵人耳朵。
崔氏说了半天,床上的人也没任何表态,再一看,病美人细细的眉毛蹙起,索性把眼睛也闭上了。
崔氏脸色变了变,翻翻眼皮:“要不这样,就当大伯母借的好了,家里以后想法子还你。”
叶云岫这回听明白一点了,她要借什么东西,借什么,借钱?
可真找对人了,她一分钱都没有。叶云岫睁开眼睛看看崔氏,木着脸摇摇头。
崔氏一怔,也没明白她这摇头是什么意思,顿了顿索性拉下脸色,硬邦邦斥道:“让哥儿媳妇,你倒是给句话呀,你可不能不懂事,你看如今老太太病重,你这新过门的孙媳妇也不能在跟前伺候,已经失了孝道了,你知道我背地里帮你说了多少好话!”
她今天好不容易瞅到谢让骑驴出去了,一时半会应当不会回来,又故意把谢凤宁支开,不达目的怎么可能罢休。
可没想到这个黄毛丫头也不好拿捏,她口干舌苦这半天,对方连一个字都没搭理她。
崔氏的嗓门不自觉地越发尖刻起来:“我就不信,你大老远从宣州逃到这里,金银细软能不多带一点,你们号称江南富庶的叶家,就没给你准备盘缠、嫁妆?”
见叶云岫又把眼睛闭上,索性扭头往里,不理人了,崔氏气得变了脸色。
“要不这样,你也别跟我装蒜了。”崔氏站起来说道,“当初谢家给你家的定亲信物,是一个赤金如意的金项圈,得有二三两重呢,你先借给我,我当几两银子给老太太买药,这总行了吧?那好歹是我们谢家给你的东西。”
啥玩意儿金项圈?她没见过啊。叶云岫想了想,慢吞吞坐起身来,正打算跟崔氏理论一下,房门咣当一声被推开,一个身影闯了进来。
“大伯母,你逼着我二嫂要什么?我二嫂病着呢。”
援兵来了!叶云岫原本刚要坐起来,一看谢凤宁进来,索性咣当往后边一倒,又躺下了。
她实在也是被吵得烦躁。可看在别人眼里,便是病重孱弱的少女挣扎着想要起身,却一下子力竭扑倒在床上。谢凤宁脸色骤变,顿时就急眼了。
“二嫂,二嫂你没事吧?”
谢凤宁冲进来,一张手拦在床前,气急骂道:“大伯母,我二嫂要是有个什么好歹,我跟你拼命!”
崔氏也吓到了,她眼睁睁看着叶云岫倒在床上,双眼紧闭,气若游丝,仿佛下一刻就要死了一样,崔氏吓得急忙争辩:“我我……我也没怎么她呀……”
谢凤宁气得涨红了脸,怒道:“大伯母,我二嫂路上遭遇流寇,行李都被抢了,命都差点丢掉,哪来的金银填给你?这事情敬茶那天二哥也说过的,我二嫂受了惊吓就一直生病,你居然有脸来问她要钱,还把她欺负成这样,你还要不要脸了?”
“宁姐儿,你怎么跟长辈说话呢,我、我也不知道她病得这样重。”
“你眼睛看不见么?大伯母,我二嫂要是有个什么不好,你就等着吧!”
“她自己生病,又不能赖我……”崔氏一边说,转身出门赶紧溜了。
杨姨娘则一脸惊惶尴尬,跟着就想跑,谢凤宁一把揪住她,骂道:“姨娘好本事,亏你还是二房的人,你倒是当了大伯母的狗腿子,来害我二嫂来了。我二哥到底哪里对不住你?你还有良心没有!”
“宁姐儿,我真不是,都是她拉我来探病……”杨姨娘满脸臊红,情急道,“我给让哥儿媳妇赔罪了,让哥儿媳妇莫怪,我真不知道。”
谢凤宁也不听她啰嗦,一直撵着崔氏和杨姨娘轰出去,咣当一声关上大门,赶紧回去看叶云岫。
看她气呼呼的样子,叶云岫反倒要来安慰她,忙说自己没事。
“都是谢凤鸣诓我,我去了主院,才知道她们说要做袄子,布料都还没买来。谢凤鸣这个不要脸的,跟她那个娘一路货!”谢凤宁见叶云岫还好,才稍稍放下心来,气呼呼在椅子上坐下,骂道,“我真是烦透这一家子了。”
这话叶云岫深以为然。
她反正是无法理解,既然这么一大家子,曲里拐弯的各种关系,又不亲,怎么就非得硬要在一起过。
晚间谢让果然回来得比较晚,天都黑了一会儿了。叶云岫和谢凤宁正在吃饭,见他冻得搓着手进来,谢凤宁赶紧起身去给他盛饭,叶云岫则拎起桌上的茶壶,默默给他倒了杯热茶。
谢让因这一杯茶竟有些受宠若惊了,含笑接过来,暖呼呼捧在手里喝了几口,笑道:“我去洗个手,就来跟你们吃饭。”
谢凤宁端着饭碗进来,问道:“二哥,你今日进城是有什么事呀,走的时候都快午时了,下回可不能这么晚了,怪叫人担心的。”
“无碍。”谢让笑道,“是有些琐碎的事情,我心里有数,你们不要担心。”
他既然没说,谢凤宁也就没再追问下去。
晚饭是厚厚的麦仁粥,满满都是小麦的原香,配上自家腌制的小菜,吃着舒服。叶云岫认认真真干掉一大碗,便甩着两手,慢慢悠悠围着院子转悠几圈,散步消食。谢让和谢凤宁在厨房洗碗,隐约能听到谢凤宁嘀嘀咕咕的声音,显然是在为白天的事情告状。
谢让对崔氏能做出这种事情并不意外,气的是崔氏竟这般下作,趁他不在家的时候,还故意支开谢凤宁,合着吃柿子挑最软的捏,专门欺负一个温顺病弱的新妇。
他一时也没说什么,安抚了一下妹妹,收拾好各自回屋。
“白天没吓着你吧?”
叶云岫摇头。
“明日我找她去,必定不能让你白白受这个委屈。”
叶云岫再摇头,乖顺地笑了下说:“反正我也没吃亏,凤宁就回来了。”
谢让进城买了二两人参,当然只是普通品级的参,那些上好的老山参他即便倾家荡产也买不起。二两人参刚好花掉一两银子,请药铺给细细地切了。谢让把一匣子切好的参片参须拿给叶云岫看,交代她每日早晨放上少许,冲一杯参茶喝。
叶云岫在吃食方面一向是很听话的,认真点头答应着。
谢让今日进城不止这一件事。他心中纠结,要不要把叶家的事情告诉她。
他今日进城,特意去府衙门口绕了一圈,官府告示缉拿她的嫡亲兄长和两个堂兄。所以叶家其余男子,应当已经落入朝廷手中,至于如今他们的生死,告示并未提及,家中女眷则全部充入教坊司。
乱世当头,府衙门前各种降罪、海捕的告示贴得满满当当,几乎都是与昭王叛军相关的,谢让来回看了两遍,确定海捕告示上并没有叶家女眷的名字。
他不知道这里边的原因,是官府信了叶云岫已外嫁,懒得再核实追捕一个弱女子,还是另有其他内情。他心中暗自庆幸,叶云岫总之是暂时安全了。
看着面前柔弱乖巧的少女,谢让心中一叹,罢了,有些事情忘了也好,其实不必知道。
“我有个东西给你。”谢让温和一笑,拿出一根发簪递过去。
叶云岫接过来,是一根木簪,簪身纤巧,簪头弯曲镂空成祥云纹样,红灰色,带着一种木质的清香。
叶云岫一眼喜欢,这个好,轻巧简约,日常戴可比每天戴一朵偌大的绢花好多了。她开心地拿在手里把玩,问道:“你今天给我买的?”
“不是买的,这个倒不必花钱。”谢让笑道,“我自己做的,用的是桃木,昨晚才打磨好,一早没顾上给你。”
“桃木?”叶云岫把木簪凑近鼻子嗅了嗅,笑道,“怪不得有点香。”
“嗯,我特意找的一棵老树的桃木芯材。”谢让说道,“桃木辟邪,驱邪祟、扶正气,你不是受了惊吓吗,以后就戴这个。”
叶云岫把桃木簪插在头上试了试,心里却忍不住嘀咕,她这个异世来的游魂,不会也算邪祟吧?
第13章 鸡汤
谢让第二天一早去主院请安,崔氏见了他,脸上掩不住的心虚,躲躲闪闪生怕谢让发难。
她当然知道谢让兄妹不好拿捏,只是金银财宝更诱人,崔氏原本打量着,趁着谢让兄妹不在,一个小小的叶云岫好对付,只要把钱弄到手,任他谢让兄妹两个能奈我何。
哪想到费了半天功夫,那黄毛丫头哑巴一样把人气个半死,还忽然病得要死了一样。
崔氏忐忑了一晚上,叶云岫病成那样,万一真有什么闪失,旁的不说,谢让张扬出去,告到宗祠,她这个长辈的名声可就完了。
冬夜漫长,晨昏定省的规矩由来如此,鸡鸣时分天不亮,丑时就要做好准备,卯时一到,就得候在长辈门口等着请安。
而事实上,祖母老人家也是很知道享福的,才不会那么早起,总得让人好好等上一阵子。
这阵子严寒天冷,加上老王氏生病,等的时间就尤其长。天色还没放亮,前厅点着灯,一群孝子贤孙坐在厅中,苦等着老太太起床。
谢让来了以后也没多说话,静静地坐在那儿,品着手里的热茶。
谢寄瞅了他两眼,哼哼道:“谢让,你们二房一个个的怎么都没规矩,你祖母病重,你那新妇说是染病,不来尽孝也就罢了,怎么宁姐儿今天也没来,杨姨娘也没来?”
“杨姨娘我不清楚,她是我父亲的妾室,我又不能整天盯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