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打江山by麻辣香橙
麻辣香橙  发于:2025年03月04日

关灯
护眼

老王氏这会儿反应过来,原来谢让是要釜底抽薪,断她的后路啊。
老王氏勃然作色,拍着桌子,指着谢让骂道:“混账东西,你又生的什么幺蛾子?这回可由不得你,王家的亲事,我已经答应了,回头定个亲,写下婚书,开春就让宁丫头嫁过去!”
“祖母,孙儿也已经跟您说过了的。”谢让起身离座,恭恭敬敬,从容说道,“凤宁和我的表弟周元明年貌相当,青梅竹马,两家又是至近的姑表亲戚,亲上加亲,早年外祖父就曾说过想让他们两个做亲的意思,这事我母亲在世时曾提过的,我父亲也未反对。这两日祖母一再关心凤宁的婚事,我也跟您说了王家的事情不成。所以今日我特意跟外祖父禀明,外祖父便请了媒人,正经将这事定下了。”
他说着又转向王家几人,客气有礼地笑道:“王家表兄自然很好,只是凤宁早有婚约,没这个福分,对不住了。”
“胡说,荒唐!”老王氏气得直拍胸口,劈手砸过来一个茶杯,骂道,“他周家算个什么东西,外家就是外家,你可别忘了你是姓谢的,纵然是你外祖,他姓周的凭什么做主我谢家女儿的婚事!”
“外祖自然能做周家的主,至于凤宁这边……”谢让顿了顿,一字一句道,“父母不在,我这个兄长,自然也是能做主的。”
老王氏怒骂:“我不答应,还轮不到你做主!”又向谢仲说道,“周家的事情不作数,我没答应。凤宁我已经许给王家了,这门婚事就这么定了,叫他周家快滚!”
谢仲一头雾水地听了半天,这会儿才约莫明白过来。
怪不得谢让一大早跑去找他保媒,只说周谢两家要亲上作亲,别的也没提,愣是把他也绕进去了。
谢仲看了看旁边窝窝囊囊的王继宗,不禁面露嫌弃,也难怪,他要是谢让兄妹,他也不选这么个玩意儿。
索性他已经被谢让拉进了这趟浑水,木已成舟,谢仲作为小叔子,自然也瞧不上老王氏这些年拼命向着娘家的做派。
谢让瞧着谢仲面上神色,心中有数,从容一笑道:“只怕要让祖母失望了,周谢两家的亲事,已经定下了,上午刚写好的订婚文书,此事名正言顺,再无更改余地。”
“胡说!”老王氏破口大骂,“你个孽障,这事我不答应!”
谢仲开口道:“大嫂,让哥儿说的不假,这桩婚事如今已是正正经经地定下了,两家外祖和兄长做的主,男方遣卞秀才求的亲,女家是我保的媒,媒妁齐全,婚书具备,定亲文书都是卞秀才亲手写下的。你这会子再说什么王家,他便是告到衙门,衙门也得断给周家,只能是他王家没理。”
“大嫂若不信,等我把两份庚帖拿给你看。”谢仲停了停,长叹一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宁姐儿也是你的亲孙女,大嫂这又是何苦来哉呢。大嫂也别忘了,这家是姓谢的。”
老王氏的妹夫是个酸人,大约也读过几卷书的,居然在旁边摇头晃脑说道:“堂堂谢家,竟是这般规矩礼教乎,可真叫人开了眼界,家中尚有祖母尊长在,姑娘订亲都能自作主张,不经过祖母同意的。”
“混账东西,你忤逆长辈,忤逆不孝,谢家没有你这样的不肖子孙!”老王氏哭天抢地骂。
谢仲脸色一黑,谢让却已经从容下跪,恭敬说道:“谢家的规矩有祖母教导,自然是极好的,我妹妹奉我这个兄长做主定的亲,她并无任何错处。祖母非说不知情,那只能怪我行事不周,没能跟祖母解释清楚。是孙儿的错,请祖母责罚就是。”
“混账东西,混账!”老王氏指着他骂,一忽儿气得直拍胸口,喘不过气来,抖着手叫谢寄,“把他给我轰出去,逐出家门,逐出家门,不孝的东西,写下切结文书,我要跟他断绝关系,我谢家没有这种不肖子孙。”
“大嫂!”谢仲断喝一声,沉着脸站起身,正色道,“大嫂慎言,谢家这都什么样子了,大嫂还要折腾!家道败落如此,儿孙统共能有几个成人的,我大哥泉下有知,大嫂难不成还要作得谢家子孙凋零么?”
“哎呦我不活了,你们欺我一个老迈可怜的寡妇人家,让我随你大哥去了吧……”
老王氏开始寻死觅活地哭嚎。
谢仲嘴角抽搐,脸色十分难看,正要发作,那边谢让已经转过身来,对着他俯首深深扣拜下去。
“堂祖父,祖母既然恼了我,那便是我为人子孙的不对,孙儿忤逆长辈,罪无可恕,自知对不起祖父在天之灵、也对不起堂祖父的呵护之意,就请堂祖父作证,祖母发落,孙儿自请放逐,这就上山给祖父守墓,闭门思过。”
他说完,起身整理衣裳,恭恭敬敬地对着老王氏一揖到底:“孙儿祈祝祖母福寿安康,永享天伦。孙儿拜别祖母,望祖母多多保重。”
说完便转身出门,昂然而去。
老王氏气个仰倒。谢仲气急败坏地一摔袖子,赶紧追了出去。

谢仲只以为谢让是伤心赌气,殊不知谢让巴不得脱离出去,离得越远越好。
逐出家门这种事情,老王氏骂上一千遍,却也做不得主,这话要是谢信在世说的也就罢了,老王氏说,宗祠那边首先就不会答应。若是一个无知的深宅老妇随口一句,就能把他们谢氏子孙逐出家门,那成什么了。
除非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更何况在谢仲看来,如今整个谢家大宅,就靠着那点族田坐吃山空,平常也都是谢让打理田产,打理外头的琐碎诸事,还不知指望的谁呢。
谢让自然也明白这一点,索性抢先自请放逐了。
谢让再次跟谢仲赔了罪,怎么说都是他为达目的,把谢仲蒙在鼓里,可他若是一开始就跟谢仲坦白实情,以谢仲迂腐的脾性,大约不会轻易保这个媒。一旦稍加拖延,让老王氏和王家抢先写下订婚文书,就什么都晚了。
对此谢仲虽有微词,却也能够理解原宥。
“你当真要上山给你祖父守墓?”谢仲不赞成道,“先不说山上清苦,你走了,谢家这偌大一摊子,怎么办?”
“堂祖父,我心愿如此。”谢让一笑,坦然道,“堂祖父,谢宅不是我一个人的,谢家更不是。”
他说:“我自请放逐思过,一来我作为兄长,该有什么错处都有我担了,也免得有人非难凤宁。二来,我也是真的想去给祖父守墓,好好沉淀一下,过几天清静日子。”
他话说到这样,谢仲也不好再阻拦了,顿足道:“可是你这刚成婚……”
“无事,堂祖父不必担心。”
谢让轻笑,他相信,家里那个小新妇,大约比他还巴不得脱离出去。
果然谢让回去一说,叶云岫首先就是高兴,可以搬出去住了,上山去住?那可太好了。要是一直这么在这大宅子里关下去,她都要生霉了。但是——
“凤宁和周元明?”叶云岫睁大眼睛,想了想,这个时代表兄妹结婚也很平常,便问道,“他俩定亲?他俩……彼此有意吗?”
“我和外祖父商量出来的法子。他们从小亲如兄妹,年纪又小,依我看哪有什么男女之情,这也是无奈之举。”谢让轻叹,顿了顿说道,“就当是权宜之计吧,如今他们也才十五岁,我和外公说了并不急于让他们成亲。”
又是权宜之计。叶云岫玩味着这个词,问道:“那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个意思?”
“外祖父是这么跟元明说的,眼下只有让他跟凤宁订婚,才能护住凤宁。”
“表兄妹,其实也是血脉相关的至亲。”叶云岫道。
生在末世,叶云岫有一些伦理观念,然而伦理观念却也没有多么强。毕竟在末世,能生存下来就已经很难了,当弱肉强食成为法则,哪还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仁义道德。
她想了想,解释道,“都知道同姓不婚,可其实,表兄妹的血脉也很近,要不你看看你三叔三婶,你三叔家的大儿子,虽然看着正常,但一大家子数他最丑,小儿子都两三岁了,却还不会说话走路。我听凤宁说,你三婶还夭折过一个孩子。”
“三岁夭折。”谢让道,想起小王氏夭折的那个孩子,生下来就先天不足。
老王氏以前喜欢给别的儿媳房里塞人,但对小王氏这个亲侄女却不会。然而小王氏跟谢寄婚后这些年,子嗣上头却不尽人意。
叶云岫说:“你要不信,你去留心一下那些表兄妹成亲的,生孩子更容易痴傻残疾。”
谢让十三岁就独自出门游历,如今打交道的更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阅历自然不浅。叶云岫这么一说,他甚至都不用仔细回想,心中已经觉得认同了几分。
“你居然还懂这些?”谢让惊奇。
“我父亲说的,他说……听郎中说的。”叶云岫随口找了个理由,停了停却又笑道,“不过这个好像也不是一定,他们若彼此相爱,大不了不生孩子就是了。”
这话有些惊世骇俗了。谢让无奈地嗔道:“你这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呢,别人面前可不许这般信口开河。”
叶云岫懒得回应。别人面前?所谓言多必失,她这样生来乍到,本身也不爱说话,别人面前她都懒得张嘴。
两人立刻就动手收拾东西,衣服被褥、吃穿住用,搬家一般,满满当当装了一驴车。
临走时谢询和谢燕真来了,两个都是一脸愁容,谢燕真甚至掉了眼泪。杨姨娘倒没露面,谢让心知这个关头,杨姨娘是不敢来的,肯定怕得罪老王氏,她在谢宅的日子就难过了。
人有亲疏远近,谢让自认为不是圣人,对这两个庶弟、庶妹虽说也会关照尽责,却仿佛隔着一层,总不像他和凤宁那样亲近。
“回去吧,不必送了,”谢让温声道,“询弟今年也十二了,自己学着立起来,照看好你姨娘和燕真。若有什么急事,你可以去找周元明,让他转告我。”
谢让赶着驴车,带着叶云岫坦然出门,迎着斜阳,径直离开了谢家大宅。
谢让因触怒祖母,大过年被“赶出谢家”的事情已经在小镇上传开了。但凡明眼人,一问缘由大约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谢让无非是为了护住妹妹,不让她所嫁非人。因而一路上有熟人跟谢让打招呼,或者替他不平几句,谢让便只是含笑应付过去。他又不蠢,自然不会在外头跟人讨论自家祖母的不是。
这个时候离开谢宅,要上山已经晚了,谢让无非就是故意的,故意要把姿态摆足了给人看。但是不上山,今晚还得先有个落脚处,他赶着驴车去了外祖家。
周家在镇北,是一处整洁幽静的二进小院。这是自成婚那日之后,叶云岫第一次见到外祖父,谢让先引她见了礼。
外祖父周旷年见他们来了十分高兴,却说道:“我以为你好歹能等到明日再走呢。”
谢让笑道:“为何要等到明日,我今晚就让人扫地出门了,无处可去才来投奔外祖父。”
周旷年指着院子说道:“你这会儿才来,我们祖孙三个,今日都辛辛苦苦收拾一天了,元明搬去东厢这间,把东耳房收拾出来给宁姐儿住,你们小夫妻来了,正好还空着两间西厢房,你也不是非得要上山。”
谢让摇头笑道:“外祖父不必担心,都说了,我这是放逐思过。”
周旷年的意思,自然想留他们就在周家住下。可周旷年自己也清楚,谢让背着放逐的名义从谢家搬出来,于情于理,都不可能长期住在外家的。
周旷年道:“你也就罢了,可你媳妇……”说着看了看叶云岫,这么个娇花一样的小新妇,娇娇滴滴,柔弱多病,也能一直住在山上吗。
谢让道:“这也是没法子,山上清苦,我多照顾她一些就是了。”
“那让凤宁留下吧,我都在外头说了凤宁来照看我养病,你家祖坟我知道的,去了怕也住不下。”周旷年环顾小院,慨叹道,“这宅子说大不大,平日里就只有我和元明祖孙两个,也实在冷清了。”
望着眼前须发斑白的老人,谢让心中一酸,点头答应了。先把凤宁留下也好,能陪陪外祖父,再说山上确实简陋,两个都去了他也怕照顾不过来。
因为他们的到来,外祖心情大好,张罗着做了晚饭,祖孙三个还喝了点自家酿的浊酒。
叶云岫和谢凤宁不被允许喝酒,只能努力多吃菜,吃饱了绕着院子消消食,谢让便让两人早点儿回房休息。
外祖父忙道:“凤宁,去西厢房帮你哥嫂铺床,元明你再去拿一床被子。”
“不必了,就住一晚上,哪用那么麻烦。”谢让笑着叫叶云岫,“你今晚去跟凤宁睡吧,我回头就跟元明挤挤。”
叶云岫自然不会多想,谢凤宁也很高兴,高高兴兴地拉着叶云岫回屋了。
过了会儿周元明也乏了,先跑去睡了,谢让摆上棋盘,陪着外祖父闲坐对弈。祖孙两个难得有这样悠闲清静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坐到了很晚。
夜深人静,烛火爆了一个灯花,谢让拿起剪刀剪去了。
“让儿,你……”外祖父迟疑一下,还是问道,“你和你媳妇,相处可好?”
“挺好。”谢让含笑道,“外祖父也瞧见了,她远道而来,年纪又小,总有几分不谙世事,心思纯净懵懂,却也蛮可爱的。”
外祖父顿了顿,面色稍有尴尬,却还是问道:“你们,不曾圆房?”
谢让神色丝毫未变,只是笑道:“外祖父,她尚未及笄。”
“你少跟我来这些。”周旷年微嗔道,“民间十三四岁成婚生子的多得是,要这么论,如今过完年你媳妇也已十五了。你本家堂嫂、谢仲的孙媳年前刚生了孩子,才十四呢,你能不知道?”
谢让捏着一粒黑子斟酌,最终随便下了一步,笑道:“外祖父,他们是他们,我是我。”
“行了,我看你待这位叶姑娘,跟凤宁也没什么两样!”
周旷年也无心下棋了,随意放下手中的几粒棋子,叹道,“你这孩子,从小主意就大,你这回到底是打的什么盘算?”
谢让顿了顿,慢条斯理地把棋子收回罐中,沉吟道:“外公,人生如蜉蝣,生在这般世道,我原本就不曾有过成家的念头。男儿上不能安邦济世,下不能庇佑妻儿,何苦要徒增牵挂、拖累妻儿老小呢。倒不如俯仰天地,独善其身,一个人反倒逍遥自在。”
“你说你……”外祖父指指他,无奈地摇头道,“少年人家,老气横秋,怎么就这般心性!”
谢让笑了下,却问道:“外公喜欢云岫?”
“我喜欢不喜欢又怎样。”外祖父道,“是要问你喜不喜欢。”
“我很喜欢。”谢让莞尔,带着几分顽皮笑道,“当个妹妹养着挺好的。我原本也没把婚约当回事,可阴错阳差,这桩婚姻与我和她而言,都有不得已。我把她接了来,她毕竟也帮了我,又这般柔弱无依,无论责任还是道义,我都不能不管她。但是她如今也只有十几岁,她生于绮罗,容貌太盛,又身体娇弱,我与她而言实非良配。”
他悠然地把棋子一粒粒收回,装好,盖上盖子,一边淡然说道,“我也无心功名利禄,我能给她什么样的生活,是否有能力护她一世,这般清贫平庸的日子,她又能跟我过多久?外祖父您曾教导我,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我不过是活得几分清醒罢了,自问也做不来什么痴情种子,何苦非要误她一生呢。”
“若是将来,她心智渐长,能遇到一个家世清白、人品端方的心仪男子,我自然就可以放心交托,也算是全了这阴错阳差的缘分吧。与我、与她,都好。”

谢让心知外祖父留下凤宁,怕也打的一番好主意。
试想啊,只让他带着叶云岫上山,二人正当青春年少,孤男寡女,朝夕相对,好歹就日久生情了呢。
二来怕也是寻思着凤宁和周元明定了亲的,有心促成一对小儿女。再说外祖父半生悲苦,跟前只有周元明一个孙子,大约也想趁机留凤宁承欢膝下,多享几日天伦亲情。
只是叶云岫那番“表兄妹血亲论”,却也叫谢让留了心思。
第二天一早,表兄弟二人抵足醒来,一同起床挑水扫地,早饭后谢让便带着叶云岫辞别外祖父,周元明跟着送他们上山。
一路上,谢让便相机跟周元明谈及他和凤宁的婚约。当然从他的立场而言,他一手制造的婚约,于情于理都不好再横加干涉,便只能适当提点几句,说二人眼下也是权宜之计,叫周元明不必背负太多,万事随缘就好。
至于凤宁那边,周元明那样的性情,对自家人素来坦诚率真,他是什么样的想法,很快就能传递到凤宁。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天意了。
北陵山绵延百里,谢氏祖坟处在其中一座名为青峰岭的山头上,背倚群峰,下临小河。这条河名为白马河,据说当初谢氏先祖懂一些阴阳之术,寻了很久,才寻到这么一块“骑龙跨马”的风水宝地,能保佑后世子孙有大造化。
百余年过去,谢氏子孙确实出了个大造化,也就是祖父谢信。寒门农户顿时变作耕读传家的望族,族中一时欢欣鼓舞,鸡犬升天。然而从谢信状元及第,到败落身死,也不过短短二三十年。大造化就这么昙花一现。
青峰岭山势陡峭,驴车是没法上去的,周元明在前头牵驴,谢让在后头推车,两人连拉带推,先把驴车拉到一处相对平缓的半山坡,便熟练地解下毛驴,改为让毛驴驮着东西上山。
“你先在这里等着……”谢让话说半句,改了主意,笑道,“算了,你一个人在这里等,出来个兔子都能吓你一跳,先把你弄上去吧。”
他说着背对她蹲下,示意她上来。叶云岫试了试自己的小细胳膊小细腿,觉得养了这么两个来月,其实是有点力气的,但转念一想,也没必要非跟大山过不去,便顺从地趴在他背上,
谢信显赫时,族中也花了不少力气在祖坟上,山下平缓处还能有路,从这里上山,山石小径也依稀可辨,陡峭处还开凿了一庹多宽的石阶。想来也是,总得保证棺椁能抬上去吧。
谢让背着叶云岫,周元明牵着驴,陡峭难行处还得帮驴搭把手,又爬了小半个时辰,瞧见一座三门的石牌楼,谢氏墓园便到了。
谢让能选中这里“自我放逐”,也不是没脑子的,他还带着个叶云岫呢,不会真的自讨苦吃。除了墓地这个因素,此处却也是个清静优美的好地方,并且过了石牌楼就有一处房屋,山石为基的木料搭建,一共三间,坐北朝南,带柱外廊,没有院子,跟山坡上星罗棋布的墓碑隔着几十丈相对,原是当初建起来,留作祭祀守墓、上坟休憩用的。
至于墓地……自家祖宗。
谢让一路把叶云岫背上来,大冬天额头冒着汗意,叫她自己先在廊下坐着,他跟周元明合力卸下毛驴驮着的东西,还得再下去驮。
“你就在这坐着晒太阳,不要乱动,屋里没打扫,到处都是灰。”
谢让谆谆交代完,才跟周元明折返。走出不远,周元明捂嘴笑道:“表哥,你对表嫂,怎么跟小孩似的。”
“她本来能有多大?”谢让则笑道,“你在我眼里也是毛头小孩子呢。”
“去你的,别忘了你就比我大三岁。”
“四岁。”
“三岁半!”
表兄弟两个嬉闹起来,一路说笑着下山了。又拉着毛驴驮了两趟,才把带的东西都运上来。
然后两人大肆把房屋里外打扫一遍,需要修缮的地方就赶紧修缮,中午随意吃了些干粮,继续干活。等到太阳偏西,谢让便叫周元明下山。
“正好你把驴车赶回去,若是不想送回谢宅,就顺路到学堂去,交给谢询行了。”谢让道。
周元明问:“你不留着毛驴用?”
“我留它做什么,山上也没多少用处,我还得伺候它。”
谢让挥挥手,看着一人一驴下山去了,转身把三间屋子分配一下。两间东屋是通间,他便靠东墙铺了自己的床,半边留作堂屋,西屋给叶云岫住。
山居一切从简,叶云岫自己铺了床,放下箱笼,把屋里收拾规整一下,那边谢让刨土挖坑,很快用石块在屋外空地上支起了简易的锅灶,就地取材捡了些枯枝干柴,先烧了一大锅热水,留作擦洗清洁用,又灌了汤婆子。
斜阳满山,两人各自捧着一杯热茶,坐在廊下小憩。
“你在这里怕不怕?”
叶云岫摇头。怕什么?她有留意,附近没看到大的活物。
“确实不用怕。”谢让笑,清越平缓的声音笑道,“喏,有这么多自家祖宗护着呢,自家地盘,便是真有什么山魈鬼魅,祖宗也都帮我们赶跑了,不会让自家小辈吃亏。”
叶云岫点点头。这么一说还真是,谁还不是有靠山的了。
赶在落日前,谢让就用简易的地锅煮了两碗手擀面,就着带来的酱菜吃了晚饭。饭后去谢信墓前拜祭,又挨个祖宗打了招呼,烧纸祭拜一番。
谢让抽出锅底下通红的木柴,烧饭时特意烧去了浮烟,用一个铜盆生起火盆,放在屋里敞着门烤火。这才正月里,春寒料峭,山间夜晚会更加的冷,先给屋里烘暖和,也烘一烘屋里许久不住人的清冷气息。
“木柴到底不行,明天我得赶紧多烧点木炭。”
“可是,你有缸吗?”
“山上哪还用得着缸呀,正好支个土窑,一次还能多烧些出来。”
“你都哪里学的?”叶云岫好奇,荒野求生吗?
“学什么?”谢让说,“支锅?土窑?农家百姓有几个不会的。”
都是底层百姓日常生存的技能罢了。他笑着聊起小时候,十一二岁,领着周元明逃了功课,一起在田间支锅烧灶,烧泥鳅、煮豆子吃。
叶云岫没吃过泥鳅,也没吃过鲜摘煮熟的青豌豆,听得津津有味,真想尝一尝。
谢让交代她:“我明天一早可能要去打柴,砍木头烧炭用,你若起来见不到我也别怕,我很快就回来了。”
叶云岫问:“你要走很远吗,一个人还是不要轻易深入,万一有什么大的活物。”
“没事,这附近我熟。”谢让笑道,“近山很少有伤人的野兽。兔子不吃窝边草,咱们不能光打周围近处的柴,不过你放心,我反正就在这座山头上,不会走远的。”
静夜安详,谢让怕她第一晚上山不习惯,就多陪了她一会儿,两人深夜才各自回屋去睡,叶云岫抱着汤婆子,一夜好眠。
醒来红日高照,习惯性发了会儿呆,打开门,鼻端都是山间草木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便让人心情格外地舒畅。叶云岫就在晨间明媚的阳光下练了一遍八段锦,又绕着墓园散步走动一圈,回到木屋前做一些拉伸活动。
谢让肩上扛着一根碗口粗的木头回来,背后还背着一捆,先去煮了一锅浓稠的麦仁粥,就着小菜,早饭就这么凑合了,然后他便忙着砍柴劈柴、挑水和泥,就在木屋旁边收拾出一块利索的地方,挖个坑,用石头和泥巴砌了一个简易的小土窑,把木柴齐整地摆放进去,开始烧制木炭。
叶云岫饶有兴致看着他忙,也跟前跟后,帮着搭把手、递个东西之类的。谢让这厮平日里看着不急不躁、慢条斯理的,不想竟是个急性子,一窑木柴烧好封窑,等着它碳化,另一边就马不停蹄地上山伐木,赶在天黑前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子当厨房。
总不能就在露天地里煮饭烧菜吧,下雨就没得吃了。
叶云岫围着厨房转了一圈,十分满意,四根柱子,一个木头和茅草的棚顶,新鲜砍来的木材还带着一股子木质清香。谢让说先凑合一下,等他有了工夫,再用原木把四面墙封起来,用茅草和黄泥打制泥浆涂上,棚顶也要用草泥浆覆一层,就正经是个遮风避雨的厨房了。
土窑里的木炭要等它八个时辰碳化,冷却以后才能有炭用,所以当晚又烧起了木柴篝火,天际一轮下弦月,星空如庐,两人坐在暖和的木屋里又吃了一顿手擀面,这次用的黄花木耳做的浇头。
“想想还有什么急缺的。”谢让吃着面思忖道,“眼下就是用水和洗澡不方便,天又冷,先凑合几日。山上是有山泉的,等我得闲,可以用竹子打通,把泉水引下来。”
“一样一样来,有吃有住,也没什么急缺了。”叶云岫抬起慧黠的黑眼睛笑他,“不然你什么时候能得闲啊,你比你家那头驴都忙。”
“……”谢让眯着眼睛乜她,手指点了点,作势要去敲她的脑门,叶云岫缩着脖子偷笑。
“这几日外祖父应当会使唤元明上山来送粮,菜眼下也要从山下弄,开了春天气转暖,我们就可以种菜了。对了,记得等元明来了,叫他下回帮我们买几只鸡带来,好给我们下蛋吃。”
“不买小鸡来养?”叶云岫问。
“小鸡要等到二三月间,才有孵蛋卖雏鸡的,或者自家也能孵。”谢让想了想,干脆叫周元明一同买只公鸡来吧,养着当鸡头,自家就好孵小鸡了。以前在谢宅没法养鸡,山上养鸡多方便啊,散在山上也不用管,不用喂粮食,索性就多养几只。
叶云岫对这个想法非常支持,连连点头:“对对,养一群鸡,鸡蛋好吃,公鸡还能杀了吃肉。”
谢让答应着,吃饱了放下碗,满足地摸着肚子慨叹:“山居简陋,却也逍遥得很。”
不用干活,不用管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每天就只操心两口人吃吃喝喝,想想都惬意。
“我觉着已经很好了。”叶云岫道,“等把你说的那些都弄好,就什么都不缺了。你这是打算要在山上长住了?”
谢让看着她,眸光微闪,笑道:“那要看你能在山上住多久了,等你什么时候不想住了,我就带你下山。”

第三天晚上,他们用上了木炭,吃上了自家蒸的热馒头。
隔天上午,周元明果然上山来了,送来一些粮食和菜蔬,还带了一块两三斤的猪肉,同时也带来了谢家的后续消息。谢让釜底抽薪后,老王氏气得又对外宣称病重,并重新决定把谢凤鸣嫁入王家,谢让他们上山的第二天定的亲。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