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近日光  发于:2025年02月27日

关灯
护眼

“三叔,喝茶喝茶。”一旁的赵德芳赶紧递茶,没看他父皇刚喝了两大碗的药,再给气吐了呀。
【朱棣】:要如此说,宋太宗也算明君。
【赵匡胤】:????
【嬴政】:宋到底是如何的朝代。
“皇爷爷,那驴神怎么算明君呀,他都跑了呀!”朱瞻基不理解。
“一窝不如一窝。”朱棣解释的很直白。
朱瞻基想想也是哈,这大宋车神起码没割地赔款什么的。
【不过,大怂也不是一直那么怂,中间突然改良了一下,一个坏消息,宋仁宗绝后了,但一个好消息,宋仁宗绝后了】
【好了,咱们明天接着唠,熬夜容易猝死,大家早早睡觉呀!】
乐瑶下播了。
“皇叔,你听见了么!绝后,他绝后了!”赵恒激动的!自己的儿子绝后了,大宋改运,那自己是不是就能不死了!!
“他绝后,关你何事!”赵德昭吼道,“你该死死去!”
赵匡胤站起身来,前面已经有隋文帝的先例在先,当初他若听神迹所言直接诛了杨广,隋朝也不会连二世没有便没了。
如今神迹将近大宋,赵匡胤绝对不会重蹈覆辙!!
乐瑶虽然只下播了一天,但是直播间那边却又过去了几个月。
这几个月,众帝王和他们的臣子总算把觉给补全了,因为神迹一句话,熬夜容易猝死呀。
公子扶苏、公子高、公子将闾秦始皇最小的儿子胡亥都来了。
“父皇又折腾什么…唉”公子高叹气。
“二哥谨言慎行。”公子将闾道。
公子高无奈,“喏喏喏,我当哑巴还不成。”
公子扶苏一直没说话,他是长子,自然要沉稳,以身作则。
论品德,公子扶苏乃是皇子之首。
胡亥跟在后面,满脸不愿意,但到了大殿见到秦始皇的一刹那,瞬间变成笑脸。
他身边的宦官赵高和他说,见父皇得笑,如此才能得好处。
“父皇!”胡亥冲在前面,“儿子昨日猎了一头兔子,我今他们送来给父皇!”
胡亥话音刚落,消失了两个月之久的神迹出现了!
【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宋神宗赵项进入直播间】
【宋哲宗赵熙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唐玄宗李隆基进入直播间】
突突突的一大堆新的粉丝进了直播间,乐瑶想问,大家的高血压药准备好了么?

【上次咱们唠到宋仁宗绝后,生一个儿子夭折一个…
迫于压力…宋仁宗只能过继同族的濮王赵允让之子为嗣,濮王父子二人可谓备胎二人组,不过宋英宗转正了!】
【嬴政】:何为备胎?
【赵匡胤】:赵允是否为孽障?!
【宋神宗】:!!!
【宋哲宗】:???
【李世民】:天音神迹?#屏蔽#
【李隆基】:祥瑞!!难道天意让朕去泰山封禅!
直播间一串弹幕出现,乐瑶感受到了粉丝的热情,心里美滋滋的,今天又多了很多新的粉丝呀。
看着粉丝的问题,乐瑶一个个回复。
【宋英宗在位四年,还疯了一年,还有一年在为他爹正名,缺德事倒没干什么。】
【再说说为何说宋英宗和其父赵允让为备胎。
宋真宗共有六子,前五个儿子都夭折了,没办法就把其弟的儿子赵允让过继过来为储君,直到仁宗出生,赵允让又被送了回去…与皇位有缘无分。
到了宋仁宗这一辈,又子嗣单薄,于是宋仁宗又把赵允让的儿子接过来了。
也不知怎么,宋真宗父子就看好赵允让一家人了,或许是觉得赵允让的血脉能招儿子?】
开宝六年,宋殿
听赵允让没干什么缺德事,赵匡胤决定放过赵家这一脉。
短短三个月,宋朝却发生了很多惊天大事,先是皇帝赵匡胤身体不适。
随后刚被册封不久的晋王赵光义和其子赵恒深夜造反,幸宋太祖赵匡胤身手不凡,直接降服反贼赵光义。
之后又在赵光义府上搜出金匮之盟,盟约皇帝之位由兄传弟。
赵光义父子因造反之罪被判斩立决,贬为庶民,不入皇陵。
随后皇帝赵匡胤又重新重用将领,且改革科举,既有文举又有武举,文能报效宋朝武亦能报效。
统一大宋山河,再现汉唐之风!
汉唐之后亦又华夏!!
“父皇,要不要让太医来?”赵德昭见神迹继续说他们大宋之事。
赵匡胤摇头,“祸害已除,如今再看神迹乃是吸取后世之训,朕怎会再动肝火。”
赵匡胤特别淡然,尽显明君之风,如今他的心态很平和。
“反正我来时喝了降肝火的汤药,还特意给皇兄带了一壶来。”赵匡美把药壶放在桌上,神迹还没讲到亡国之君,赵匡美这肝火已经旺的不行。
“出息。”赵匡胤看了一眼汤药壶,在昏庸能昏庸的过隋朝的杨广和秦朝的秦二世么。
【要说宋英宗虽得皇位,但是过程着实艰辛,只要宋仁宗后宫有子嗣,宋英宗立马被送回。
无奈宋仁宗生一个儿子夭折一个,到了晚年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再度封宋英宗为皇子。
宋英宗已经被折腾的身心俱疲,折腾二十多年了…再也不想当什么皇子,于是装病拒绝。
可臣子相逼,岂能是宋英宗装病就能躲过去的。】
“这宋英宗听起来怎么有点可怜,当了二十多年的备胎?”赵匡美活学活用,立马用上备胎二字。
【宋英宗走时对他妻子说,东西不用收拾,等宋仁宗又有儿子了他就回来。
没想到这次他再没回来,备胎转正终为帝王!】
熙宁年,宋殿。
朝堂之上。
“宋之冗政,必将变之!”宋神宗声音高亢。
“官家,请三思。”大臣司马光上前。
大臣王安石往前一步,和司马光平齐,“宋不变法,必将亡国!”
此话一出,其余臣子脸色骤变,心道不愧是他呀,什么话否敢说?
亡国?!大宋繁荣昌盛百年,不变法就亡国了?!
“朕已…”宋神宗话音未落,乐瑶的直播间出现了。
因在史书见过,司马光一眼认出神迹。
“神迹降临,陛下三思呀!”司马光跪下,上天都不让变法。
王安石嗤笑,“司马大人,神迹未有所说,官家三思做何?!”
“你们别吵,听神迹所言。”宋神宗虽已下定决心变法,但神迹乍现,宋神宗打算先听神迹所言再做决定。
“哎呦,神迹。”站在殿后的苏轼伸头往前看,和旁的官员满脸敬畏不同,苏轼就是纯粹的好奇,当真有神迹,他还以为是假的呢!
【宋英宗终于上位成功,不过上位未有多久就发了疯癫之争,原因不得而知…】
“赵顼求问神迹宋之变法!”宋神宗不想听他爹是怎么上位的,他就想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变法对不对,这急脾气。
可是直播间那边的乐瑶可听不见,直播间会屏蔽古人求问神迹之言。
【但是一年以后,宋英宗又好了】
宋真宗???
神迹为何不理朕???
元佑八年,宋内殿。
宋哲宗正在研究变法之事,自打他父亲宋神宗驾崩之后,新政被完全废除。
如今宋朝冗官冗军,外忧内患,变法迫在眉睫,宋哲宗认为变法迫在眉睫。
正在此时,神迹突然出现。
宋哲宗少年稳成,未有半点慌张,只见他放笔起身。
“请神迹解惑。”宋哲宗毕恭毕敬,完全没有君主的架子。
“皇,皇兄!”
“端王,还未通报官家,您不能进呀。”官宦追在后面。
端王赵佶却不管,“皇兄,我今日写了一副好字,你来看看。”
一身酒气的赵佶冲进内殿,宋哲宗一抬头,他面前的屏幕随着宋哲宗的视线变了角度,一下落在端王赵佶面前。
“啊啊啊啊啊,妖怪!”端王赵佶一声惊呼,随即晕死过去。
宋哲宗无奈摇头,“来人,将端王抬下去…”
已经见多神迹的嬴政最为淡定,这次他还是带着众子一同观看神迹,自神迹启发,秦始皇嬴政终于开始重视子嗣的教育问题。
开始布置并检查他们的功课,不考不知道,嬴政忽然发现,他的儿子们似乎比他想象中的愚笨的多。
听神迹说宋仁宗绝后,秦始皇嬴政看向他众子嗣,别的暂且不说,绝后这种事情定不会在他大秦出现。
同为淡定观看神迹乃为秦王李世民,这就是他阿姐当年所说的神迹。

【宋英宗短暂的皇帝生涯结束, 大宋的第六位皇帝赵顼宋神宗上位!】
鉴于宋英宗在位时间真的是太短了,没什么好说的,乐瑶就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完事。
重点在后面的雪乡二圣和完颜构上, 把宋朝彻底钉在耻辱柱上的卧龙凤雏, 能治好人低血压的几个败家子。
“宋神宗?神?神??哈哈哈哈!!”赵匡美笑的锤桌子。
上次他还吐槽宋真宗的庙号不该叫真宗,该叫神宗才是,没想到宋朝还真出了个宋神宗!!
“三叔,你别笑了。”赵德芳小声道, 看他三叔笑气都喘不过来的样子,他真怕他三叔笑到桌子底下去。
赵匡美这边笑的撒欢,但本主宋神宗赵顼这却笑不出来。
他方才求问半天神迹不理,急的赵顼出了一头汗,他本身性子就急,即便为帝后这急脾气也改不了。
没想到神迹话锋一转,直接开始告自己的天命,只是庙号为神?
【宋神宗赵顼 】:庙号为神?何意?
神奇皇帝?
【要说宋神宗赵顼是历史上第一个庙号为神的皇帝, 不过“神”字在古代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明褒实贬。
民间曰, 无能为神,通俗的说就是不知道怎么说你好就说你这个神人。
如此庙号也可见臣子对他的不满。】
“你们对朕当真如此不满?”宋真宗心凉, 看向司马光他们质问道。
站在最后面的苏轼点点头。
“苏轼,你点什么头!”宋真宗眼尖, 一眼看见探出一个头的苏轼。
“变法动宋之根本,坏祖宗之基业, 陛下三思。”司马光比方才更有底气。
司马光的发声转移了宋神宗的注意力。
古代的皇帝的死后的庙号是由新帝、丞相还有众官所定, 庙号为神,可见新法变革是失败。
元佑八年, 宋内殿
听到神迹所述他父皇的庙号,宋哲宗眼底一抹波动。
当年他年少继位,根本无权定父皇的庙号,这才让那些臣子定了一个荒唐的“神”。
“父皇,儿子保证定将你的变法实施到底,完成先祖遗愿!”宋哲宗的眼神变的坚定起来。
“官家,太后请官家去内殿。”来报的宦官不敢抬头,神迹在上岂是他能看的。
“传朕旨意,上朝。”宋哲宗没理会向太后传唤,当下神迹为先。
刚下朝回去的官员们还没进家门,又被来的圣旨叫了回去。
官家又要作甚呀?被叫回的官员心里惴惴不安,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谁都不知亲政的皇帝到底是何心思。
【宋神宗这个庙号的由来,说白了就是宋朝新政旧政党派斗争后的产物。
反正谁也不服气谁,最后的罪过自然是始作俑者的皇帝来承担。
宋朝的三冗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变,又多了党派之争。】
【赵匡胤】:党派之争?以谁为首?
赵匡胤自称帝以外,吸唐朝之教训,为避免党羽之争采取一系列政策,不想后世仍出现党派之争。
神迹乍现,众臣请命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之前众臣已经请命多次,李隆基心里虽有想法的但没有应。
封禅泰山不是儿戏,李隆基虽觉得自己功绩卓越,但唐太宗都未封禅…
如今祥瑞神迹出现,乃为上天对自己功绩的肯定!
李隆基的激动劲还没过去,乐瑶上来就开始讲宋神宗的事。
李隆基一愣,后世宋朝??
大唐如此繁盛,如何会灭?
不过,李隆基纠结了一会便好了,朝代的更迭乃是不可避免的,秦二世就灭,还有大汉王朝最后不是也亡了么。
他自己也只能保证自己和下一代是明君,至于孙子辈的,若自己在还好,若已经驾鹤西去,如何管的了。
想开后的李隆基豁然一笑,继续看向神迹,总之,神迹降于大唐,乃是祥瑞,也是对他为君的肯定。
宋朝的党派之争呀,李隆基摸着自己的下巴,他大唐可没有如此内患。
乐瑶见粉丝问,她就大概说说宋朝的党派之争。
【以司马光、文彦博,韩维以及高太后高滔滔为首的旧党,维护宋朝的旧制度】
【以王安石、韩绛、杨畏、李清臣等人为首的改革新政党派。】
【当然还有特例独行的党派,比如独树一帜的苏轼。】
殿上的司马光、王安石被以依次点名。
“臣为大宋社稷,没有任何党派。”王安石听自己被定成党派纷争之首大为震惊,他坚持新政,下为百姓,上为大宋,绝无半点私心!
“若臣有私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王安石当即发誓,恨不得把所有的毒誓都加在自己身上。
“臣也为了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司马光跟上,谁还不是为了大宋江山呀,就你无私?就你高贵?老臭驴一头!
“你才是老迂腐,就堪比那茅坑里的石头,你是又臭又硬呀!”王安石听司马光骂他老臭驴,怒斥之。
朝堂的两位大员竟然对骂起来,宋神宗倒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没劝架的打算。
苏轼没想到神迹还单独把自己给提出来了,独树一帜,他十分好奇自己怎么独树一帜了?
【李隆基】:苏轼如何独树一帜!
看后世热闹的李隆基问,他觉得后世宋朝很是热闹。
【简单的说,就是在王安石实行新政的时候,苏轼反对新政,他觉得不能如此鲁莽的立马执行新政,王安石乃是纸上谈兵。】
乐瑶这一解释,焦点又转移到了苏轼身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也不吵了,二人一并看向苏轼。
宋神宗也看向苏轼。
苏轼因才学被欧阳修赏识,并大为称赞,在朝堂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听苏轼也反对变法,司马光投以赞赏的眼神,不愧是欧阳修赞赏的才子!
“官家,王安石新法就是纸上谈兵,动祖宗基础业,苏轼,你说对不对。”司马光把苏轼拉上。
“苏轼,你过来。”宋神宗让苏轼到殿前,隔着那么老远听他说话费劲。
“以臣所见,新法操之过急,并没从实际出发,正如神迹所言,三冗问题还没有得以解决……”
“新政就是解决三冗之政,你说我纸上谈兵,难道就放之任之,眼睁睁的看大宋国灭么!”王安石情绪激动,直接喷了苏轼一脸唾沫。
苏轼……
他也没说不管呀,没听他方才说的是操之过急过急么…
苏轼抬袖,把脸上的唾沫给擦去,未等开口,乐瑶接着讲。
【因苏轼反对新法,王安石颇为愤怒,于是让御史弹劾苏轼,苏轼不用他弹劾,自己请命,既然说不过,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苏轼点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他的性子,说不过就不说了,能非让瞎子聋子听你意见么,再把自己给气死了,去哪当官不是当呀。
“心胸如此狭隘!为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可笑,不过以新法为名,搞党派之争,动大宋根基,王安石,你个佞臣!”司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么就被这样一个人给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胸竟然如此狭隘,难不成真是朕看错了他?
宋神宗心里嘀咕的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
乐瑶对王安石的印象还是挺好的,虽然后世把宋朝之灭的原因归于王安石身上,对于这点乐瑶是不赞成的。
就大怂的德行,没有变法只能灭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强了一些,也不能说一些吧,拗相公,真是连神仙劝也听的性格,但是不狭隘。】
“犟驴呀。”宋神宗认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确如此,有时候连自己的话他都不听。
【咱们还用苏轼举例子。
苏轼得罪王安石离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给皇帝书信,表明自己定会好好为官。
官场的客套话,众官都写,苏轼也不能不写。
于是他给宋真宗上书《湖州谢上表》,在这表里,苏大居士嘴贱的毛病又犯了。】
苏轼讪讪一笑,他嘴贱?
【苏轼在表里说,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跟着宋神宗一起变法。
自己这样的,也就在小城小镇的当个小官。
苏轼这一表一下激怒了当时的新政党派,这是明目张胆的讽刺他们,骂他们呀!
于是新政之官员集体上书,告苏轼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讽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苏轼逮捕,入押京城,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砸吧砸吧嘴,叹了一口气。
“你叹气作甚?觉得朕冤枉你了?你是不是讽刺朕吧。”宋神宗问。
“对对对,官家您说什么都对。”苏轼不解释,反正解释没用,等他回去就请辞。
看苏辙这样子宋神宗就来气,“你不服气是吧,苏轼!”
“臣没有,臣不敢。”苏轼双重否定,双重否定代表肯定。
【当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上书为苏轼说情,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什么心胸狭窄之人。】
听王安石还为自己求情,在场的苏轼大为感动,“王大人。”
“祸自他出,如今又虚情假意求情。”司马光语气不屑,觉得王安石沽名钓誉,收揽人心。
【对了,中间还出了一段小插曲。】
乐瑶发了个小动画,一卡通小人被关在大牢里,抱着一条鱼大哭,头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吃鱼!”
“鱼多好吃呀?”苏轼不解,怎么能有人不喜吃鱼。
【原来苏轼和他的长子约定,送菜就代表没事,若是送鱼就代表他死定了。
一起苏轼长子有事,又让人代为送餐,那人一看,苏轼这伙食也太差了,于是就想着给苏轼改善一下伙食,就送了一条鱼。
苏轼见到鱼,以为自己死定了,于是在牢中挥泪写诗给他弟弟,让他弟弟照顾自己家人。】
苏轼……
“哎呦,苏大人,以后还吃鱼么?”有同僚官员打趣苏轼。
“吃,如何不吃,鱼多好吃。”苏轼道。
【这真是一场误会,但是宋神宗已经打算原谅苏轼了,还冲重启了他的案子,派人重新审问。
但是吃了鱼的苏轼误会了,都让我死了,还弄这些作甚,对对对,他有罪,有罪行了吧!】
苏轼又笑了,这真是自己能干出来的事!
【如此新政党派继续弹劾苏轼,好在苏轼大牢写的诗救了苏轼。
宋神宗看苏轼诗里情真意切的,又想他之前功绩,于是原谅了苏轼,但是苏轼又被贬了。】
朝中同僚看向苏轼,心道,苏大人,以后还敢不敢嘴贱了!
【话题又点偏,咱们继续说说苏轼怎么特立独行的。】
【后宋神宗在三十八岁驾崩,王安石变法没了最大的依靠。
新帝宋哲宗登基,当时宋哲宗只有九岁,朝堂由旧党司马光和高太后把持。
司马光再次为相,支持旧政的苏轼机会来了,节节高升至礼部贡举。】
宋神宗听自己三十八岁就驾崩了,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如此年轻就…唉,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呀。
司马光听到变法失败方才心安,王安石之变法动朝之根本,官家从一开始就不该取之。
【旧党上位后,自然要废除变法,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司马光,你这狭隘心肠。”王安石把刚才司马光说他的话又还了回去。
“你新法之荒谬,我自然全部废除。”司马光不以为然,觉得未来的自己做的一点没错。
【这时候,苏轼又不同意了,其实新法有些政策还挺好的,不该全部废除。
旧党如此激进,和之前的新党又有什么不一样,苏轼反对,于是他又被弹劾。
苏轼再度要求掉离京城,不干了不干了。】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
的确,很独树一帜。
苏轼,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我呀。
秦始皇嬴政那正携众臣自己皇子听神迹,秦始皇还让公子扶苏他们把自己听神迹时候的感想全部都记下来,回头他一个一个检查。
“新政旧政。”秦始皇嬴政又记重点花画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神迹态度,嬴政的儿子们各不相同。
公子扶苏认真记下来,晚上会找自己夫人仔细的讨论,听夫子的意见。
而公子将闾则认真的记下一字一句,不发表任何言论,不说不错。
公子高则能记就记,记不下来的地方就直白的写没听懂…
胡亥则什么不记,总之,父皇说什么都是对的,他听父皇的,父皇比神迹厉害!
这些都是赵高教他的,作业又不用做,还能得父皇喜爱,真好呀。
【当然,还有一类人,像是蔡京】

“蔡京是何人?”宋神宗又问王安石和司马光。
两人同声道, “不知。”随后两人又同时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不看对方。
如今是熙宁二年,蔡京还是个学生,未通过科举踏入仕途, 王安石和司马光自然不知道他是谁。
先不谈蔡京,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问苏轼,“你到底支持谁?!”
正好苏轼被夹在两人中间,进退两难。
苏轼叹了一口气,要不,他还是请命出京做官吧。
【路人甲】:主播已经说到东坡居士苏轼了,哈哈哈,提到苏轼, 怎么能不说说他弟弟苏辙!
【路人甲】:我和我的冤种哥哥,哈哈哈哈!!
熟悉的粉丝路人甲出现了, 乐瑶笑了笑,既然说到苏轼, 那就顺便把苏辙也说说,正好他也是宋朝新旧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隆基】:苏轼的弟弟又怎么了?
李隆基赶紧问, 方才神迹说后朝大臣苏轼所为,让李隆基挺喜欢这个有个性的臣子。
“这苏轼不错。”赵匡美被苏轼的牢中趣事逗的哈哈大笑, 听神迹扒了他们老赵家这么长时间的老底, 除了丢人就是丢人,难得遇到这么一段让人开心的。
一旁的赵德芳点点头, “要说这心态真是不错,一次两次的被贬低,还能直言不讳,可为好官。”
“对!”赵德昭同意,“父皇,儿子为苏轼请命,让他为我大宋所用!”
“你伸出手来。”赵匡胤让赵德昭伸处手。
赵德昭???
虽然不知他爹让他伸手作甚,但是赵德昭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手伸出来了。
“你扒拉手指算算,现在苏轼多大。”赵匡胤道。
赵德昭手僵住,对呀,苏轼是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的臣子,现在应该还没出生…
“父皇,咱们可以找苏轼祖宗,苏轼如此,他祖宗也差不了。”赵德昭道。
赵匡美摇头,“此言差矣呀,驴神和封禅的那个玩意和你父皇不也是一个祖宗生的?”
赵匡胤瞪了赵匡美一眼,这嘴,神迹是给他开了光了么。
【赵匡胤】:苏轼弟弟如何。
【好吧,那咱们就先说说苏轼的冤种弟弟苏辙!】
听神迹提到自己弟弟,苏轼立马眼神放光彩,他弟弟怎么了,他弟弟可比自己要靠谱多了呀,看来苏轼很有自知之明。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看向苏轼,他弟弟又怎么了?
【要说苏辙当年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科举会试的时候,苏辙竟然在试卷中大骂宋仁宗老年昏庸。】
这事当时可是轰动一时。
苏轼想起他弟弟当年的事情,一脸自豪,不愧是他的弟弟呀,哈哈哈哈。
“你又笑什么?”宋神宗盯着苏轼看,对苏轼他真是又气又喜欢他的才学。
“官家,我觉的我弟弟真不错。”苏轼直言不讳,光明正大的夸弟弟。
“宣苏辙上殿。”宋神宗道,宋神宗要看看苏轼的弟弟怎么不错。
如今的苏辙不过是个修订书籍的小官,谁的让他当时大骂宋仁宗呢。
不让苏辙通过会试吧,显得宋仁宗不大度,让苏辙过吧,心里又不得劲,最后折中…给了个最低成绩,苏辙当了个小官。
“殿下宣我作甚?”苏辙问传唤的宦官。
“您快去吧,我可什么都不知道。”宦官不敢多说。
苏辙皱起眉头,第一反应不是他家哥哥出什么事吧?
到了殿中,苏辙连神迹都没看见,第一眼就看他家哥哥杵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中间,苏辙心里咯噔一下,他哥,不会是当着官家的面,把这两人都给骂了吧?
见自家弟弟来了,苏轼笑着介绍,“官家,这位便是下官的弟弟,苏辙。”
“嗯,过来。”宋神宗让苏辙过来。
苏辙遵旨走到殿前,众臣的目光都在上下打量苏辙,弄的苏辙心里发毛,这是作甚?
“神迹让提到你,朕便让你来了。”宋神宗上下打了苏辙,只觉的苏辙比苏轼多了一份稳重,好似苏辙才是兄长。
宋神宗提到神迹,苏辙这才发现神迹的存在,真是一门心思全操在他冤种哥哥身上。
【要说苏轼和苏辙二人真是兄友弟恭,绝对的亲兄弟,特别是苏辙,堪称好弟弟模范。
之前说过苏轼因为嘴欠入大牢,作为弟弟的苏辙急的不行,他上书请命,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无罪。】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