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by近日光
近日光  发于:2025年02月27日

关灯
护眼

宋神宗软如打了鸡血一般, 谁敢拦着他呀呀呀呀!!!
本来太皇太后高滔滔、向皇后都是旧党的一边的, 如今看宋神宗这个状态, 谁也不敢劝。
特别已经被神迹点名的太皇太后高滔滔, 方听自己被誉为“女中尧舜”,本来还很高兴。
但听到后面她和司马光一起割地, 太皇太后高滔滔整个人都不好了。
明明什么还没干,一个后宫干政的帽子扣了下来…
太皇太后委屈, 为了避嫌,高滔滔外人一律不见。
任何有关变法的事情她别说参与,连听都不听。
向皇后也不敢多言了,看宋神宗那个疯样,她怕自己多说一句话,宋神宗便能废了她的后位。
现在的宋神宗还真能干的出来,上次还亲自带着王安石去抄了不交银子又反对变法的大臣的家。
抄出来的银子可是不少,宋神宗算是体会了一把劫富济贫的感觉。
真快速致富。
至于王安石,为了变法,他是连名声都不要了,彻底被开除了文人籍。
但是王安石无所谓,只要大宋富强,他要名声有何用!
苏轼也没闲着,天天写诗怼人,口无遮拦的畅快呀!哈哈哈哈哈!!
写,写,写!怼死你们!
苏辙担心他哥这样放飞,日后被秋后算账该如何,但是他拦不住呀…
他哥一边写,官家就站在一侧,“苏轼!写的好,就这样的诗,再来两首,抄个几百份给那些老东西看看!气死他们!”
“好咧,官家。”苏轼笔下生风。
苏辙 ,唉……
若是之前宋神宗这么疯,怕是被扣上疯皇帝的帽子,可如今神迹降临,仙人指点。
特别之前还出现天幕,让百姓都知道变法,老天的旨意,谁敢不执行?!想逆天命么!?
但是宋神宗和王安石也没昏了头脑,切勿冒进变法。
之前神迹说了,新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冒进。
于是宋神宗先找几个重点城池实施新政,根据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漏洞,再修改新政。
且因地制宜,虽然大方向一样,但是每个地方又和每个地方不一样。
同时加强官员监督,基层干的好的官员升职加薪,摸鱼不作为的官员卷铺盖卷走人。
如此基层的官员们个个奋发图强,都想做出业绩。
在用人方面,王安石等人又制定了考察之策,王安石自认为自己看人眼光的确不怎么样,如此,那便众人一起考察。
重用不分新旧党派,即便之前不支持变法也没关系。
只要干的出业绩,且政治上无污点,便可重用。
一系列的大刀阔斧之策,大宋的国库充盈!且百姓也安居乐业,高呼官家英明!神迹千秋!
如此养精蓄锐,到了元丰十年,到了神迹所述的西征西夏之年。
果真如神迹所述一样,西夏内乱,夏王找大宋求助。
这一天,宋神宗等了整整十年,十年呀。
终于可一雪前耻!
宋神宗要告诉周边蛮夷,如今的大宋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宋!
大战前夕,大殿之上。
宋神宗焚香祭祖,
“太祖!赵顼定不会让您失望!大宋定不会让您失望!此战必定收复国土!完成您未完成的大业!”
宋神宗激动的声音颤抖。
“收复国土,完成太祖遗愿!”
殿下将士同样激动的红了眼圈,报效大宋,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他们不但要收复西夏,还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把辽军打的溃不成军!
这一次,再没羸弱的大宋。
这一次,也没自私昏庸抢功的主帅。
这一次,再没了十战一败的遗憾!
宋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黄巢,活捉了西夏皇室。
这一次,再无妥协安抚之策。
夏州,乃为大宋国土!夏民,皆为大宋子民!
元丰十一年,宋神宗收复西夏。
辽国欲以西夏抱不平之名讨伐宋朝,大败,十万辽军有来无回!
【大家好呀,今晚咱们接着唠北宋的短暂高光时刻,宋哲宗!】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宋神宗进入直播间】
【宋哲宗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连线中……】
乐瑶一看,昨晚的老粉丝基本都在,她喝了口水,准备开始唠嗑。
事隔十一年,十一年呀!宋神宗终于又见神迹,他整个人激动的不行!
而嬴政那却淡定许多,离着上次神迹出现不过十日。
不知是不是平行空间有时间差,每个时空似乎都过着不一样的时间。
【话说宋哲宗八岁登基,太皇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
可谓是被架空的傀儡皇帝,但是宋哲宗没有自暴自弃,小小年纪就知道隐忍。
爱好学习,熟读兵法。
他在等,等自己亲政的那一天,完成自己父亲的遗愿!把被高太后和司马光割让出去的土地夺回来!】
“我的好儿子!父皇抱一个!”宋神宗乐的把刚三岁的赵佣举高高。
未来的宋哲宗咯咯笑,虽然他不知道为啥他父皇那么高兴,反正他很高兴,最爱举高高!!
“这叫什么,这就叫做虎父无犬子。”宋神宗哈哈大笑,虽然这辈子他已经收复了西夏,但听到神迹所说,若按照历史轨迹他儿子有如此志愿,宋神宗不怕后继无人了。
“好像听着不像是昏君?”赵匡美不确定道。
“三叔,莫下定论,说不定长大了是个败家子。”赵德芳道。
赵匡美摸着下巴,“也是,说不定中途再承受不了压力,自个缢什么的。”
赵德昭……
赵匡胤不说话,昨个晚上他偷偷喝了一大碗降火汤药。

高兴的宋神宗似乎忘了, 十一年前,神迹说的宋朝迎来的是短暂的高光。
“官家。”朱妃紧张盯着被举高高的赵佣。
“你瞧你紧张的,朕小心着,绝不会摔了这小子。”宋神宗把赵佣放下来。
“父皇, 要玩!”赵佣高兴的小脸红扑扑的, 朱妃过来给他擦汗, 她这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 朱妃平日特别注意。
【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高氏驾崩, 皇权终于交接到宋哲宗的手上,宋哲宗亲政后,实行元封新法。
宋哲宗将旧党派全部贬官,像是因和旧党政建不和的已经请命外调的苏轼,仍旧被打成了旧党。
苏轼再次被贬官惠州。】
“哈哈哈哈, 苏轼呀苏轼, 你瞧瞧你又被贬了。”宋神宗已经把调侃苏轼当做乐子。
“正常正常。”已经位居副宰相的苏轼很淡定, “官家, 您看臣前几日申请的调令?”
十年了,十年都没走出都城朝堂, 苏轼这一颗想要尽情于山水的心呀。
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十年前的大宋, 文臣武将倍出, 人才济济。
苏轼觉的自己该让位给年轻人, 给他们机会。
“调什么令, 你若是走了,朕上哪找美食去。”宋神宗又想起前两天去苏府吃的东坡肉, 味道着实不错。
“官家,您宫里的厨子还不上臣这三把刀么?”苏轼摊手。
“不, 朕就爱你吃做的,还有后院种的果树,长果子没有?”宋神宗问。
“官家,合着是臣家里的东西都好呗,您这典型的吃别人家饭香。”苏轼吐槽宋神宗。
宋神宗也不气,“那地是朕赏你的。”
“那税还是臣自己个出的。”苏轼想着自己后山的那一大片地呀。
既然出不来都城,苏轼就种地消遣,他还给自己取了个别名,苏东坡。
【宋哲宗提拔新法旨党章惇为相,继续自家父皇先前的变法事业。】
【宋神宗】:变法就变法,别搞什么新旧党派,祸国之乱。
又听到新旧党派,宋神宗觉的刺耳。
宋哲宗,宋殿。
“父皇,是父皇么?”宋哲宗耳边忽然响起宋神宗说话之声。
一向沉稳的宋哲宗全无往日淡定,他一生最崇拜的人除了太祖就是敢于革新的父皇。
殿下众臣只能看见神迹,听神迹之声,至于直播间粉丝对话他们是听不到的。
宋神宗就吐槽了一句便没在说话,他不知直播间的那头是令一个平行世界自己的儿子。
若是知道,宋神宗定会好好传授于他治国之道。
果断!为君之道!
“党派之争。”宋哲宗喃喃重复道,自他记事以来,宋朝新政和旧政的党派之争便没有断过。
他的父皇支持新党,而太皇太后支持旧党,自己则支持新党,而向太后支持旧党。
只不过自己绝对不会犯父亲之前优柔寡断之错,他会不遗余力的打击旧党,不让他们有翻身之地!
【章惇的确是有能之臣,这样的人被列入宋朝的奸臣传着实太为不公。
咱们就顺着章惇的经历来看看宋哲宗时期的大宋。】
宋神宗,宋殿。
“不能吧,谁是奸臣,章大人也不会是。”苏轼第一个不同意。
一旁的章惇拍拍苏轼,“苏大人莫为我打抱不平,神迹不是说我被冤枉了么。”
【章惇为相后,重新主持新法,并且对旧党之派的官员展开极力的打压,其中就包括他曾经的好友、如今的死敌,苏轼。
也正因为如此打压旧党,日后章惇被写入了奸臣传里,提一下,除了王安石外,其余新党官员都入了大宋奸臣传。
由此可见党派之争在宋哲宗时期已经到了不可协调的地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苏轼???
章惇???
死敌??
这怎么可能!
“我和章兄怎可能死敌呀。”苏轼大为不解,“怎,难不成是章兄嫉妒我的才华么!”苏轼开玩笑的语气。
章惇摸摸下巴,“可能是我嫌弃你嘴太碎。”
两人对视,哈哈哈哈的大笑起来,神迹所述都是不可预计的未来之事,既然是未来之事,现在自不必烦忧。
【苏轼和章惇两人为同一届的举人,要说章惇也是很有个性的人。
当年科举,章惇中了进士,按理来说是大喜之事,但章惇的侄子中了状元,章惇觉的太丢人了,考不过侄子,不去了,再考。
两年后,第一甲第五名,行吧,章惇这次不纠结上任去了。】
“章兄,你当年怎么就不再考一次?”对于这点苏轼很好奇。
“对,朕也好奇,章大人怎么不再考一次?”宋神宗同样发问。
章惇实话实说,“回官家,岁数大了耽误不起。”
章惇倒是耿直,第一次是年少轻狂,性格执拗,等过两年,又急着报效朝堂便不纠结名次。
哈哈哈哈,苏轼和宋神宗一起大笑,不愧是章倔驴。
【既然说道这,就顺便提提苏轼和章惇的友谊。
两人为同窗,都是有才少年,自然成为挚友。
二人一同游玩山水之间,来到一出绝壁,章惇提议在绝壁上刻字留念,但是苏轼不敢。】
“哈哈哈哈,苏轼,还有你不敢的事?”宋神宗眉飞色舞的。
苏轼摸了摸鼻子,“官家,你可不知那悬崖多高呀。”
苏轼认怂,他就恐高,害怕。
乐瑶放出一个小动画,一座悬崖,一个小人蹦蹦跳跳的去刻字,一个小人蹲在地上,头上几个大字,“章兄,小心!”
“那地上的小人是我是我。”苏轼指着蹲在地上的小人,没半点不好意思。
【但是章惇不怕,他到淡定的到悬崖边上,写,章惇苏轼到此一游。
看着如此淡定的章惇,苏轼感叹章惇的胆子真大,章惇拍着自己的肚子问苏轼,你看我这肚子里是啥?
苏轼道,一身反骨呀!】
【在苏轼陷入乌台诗时,章惇是为数不多为苏轼求情之人,可见他的仗义。】
【但是章惇的确有他偏执的一面,比如上旨请求扒了司马光的坟,还上书请求废了高太后的谥号。】
苏轼看向章惇,“不愧是你呀。”
章惇点点头,“的确是我能干出的人。”
他这人,爱恨分明,非黑即白,有时候的确偏执。
宋哲宗,宋殿。
章惇听神迹提到那些陈年往事,心中五味杂谈,都过去了,再也回不到的过去。
如今他是大宋的宰相,变法的领头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人残忍。
【章惇如此性格,也让宋朝的党派之争到了顶峰,新党可居高位,旧党不管能力如何,一律被贬。
如此也为宋朝埋下隐患。】
听到此处,章惇的神情变了。
宋哲宗的神情也变了。
又是党派之争。
【待宋哲宗时期,章惇为相,可以说是铁血的帝王遇到了铁血的宰相。
二人的政治三观特别合,那就是收复失地,重振大宋山河!
这就有了两次让宋朝扬眉吐气的平夏之战!】
恢宏磅礴的音乐再次响起,音乐中还有哒哒的马蹄声,让人仿佛身临战场一般。
【第一次宋夏之战,宋军大胜,并把之前司马光割让给城池全部夺了回来。
宋哲宗在夺回的城池建防御堡垒,其中最大的称为平夏,平了西夏!】
“这次真是不是个昏君呀!”赵匡美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听神迹说了这么宋代的怂包皇帝,这次终于不怂了!
“不会议和,给银子吧?”赵德昭有点担心,毕竟有宋神宗的前车之鉴。
这话一出,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被沉到谷底。
论破坏气氛,赵德昭向来是可以的。
听到此处,宋哲宗心里跟着澎湃起来,但是少年老成,他并没有表现出。
他心里道,“朕便知道,父皇的新政没错,朕会定会完成父皇的遗愿!!”
章惇亦跟着激动,他紧紧握着拳头,他认定的新政没错!!
【西夏不服,又发动了第二次战役,称为平夏之战,辽军派出三十万大军攻城,但是他们没想到如今的大宋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宋!
虽短短几年,但有宋神宗新法为基础,加上宋哲宗和章惇的强硬手腕,宋军已大为不同。
此次平夏之山,夏军大败,夏求辽国支援,于是辽国威胁大宋,大宋顶住压力绝不退让!
辽国最终被宋的决心震慑,不在管宋夏之事,后,西夏投降求和。
连着两次大战,熟读兵法的宋哲宗知道切勿好大喜功,要保存实力。
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小小的西夏,而是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
“好样的!”赵匡美大呵一声,心里从未有的痛快呀,这小子不错,这小子真的不错呀!!
他们大宋终于出了这么一个有能耐的。
“兄长,这小子还能出生吧?”赵匡美问,赵匡胤只是处死了赵光义和赵祯的后代,宋哲宗这一脉该是留下来了。
【可惜,壮志未酬,宋哲宗短暂的一生就结束了,接下来赫赫有名的雪乡二圣之一的赵佶登上了历史舞台!】
乐瑶再次放起了那气势磅礴的音乐。
本来还满脸笑意的宋神宗的笑容僵在脸上,二十五岁?他最看中的小子,二十五岁就死了!!!
朱氏听此,直接晕了过去…
宋哲宗,宋殿。
听到自己英年早逝,宋哲宗只是微微一愣,心里没有波动是假,只是并没有影响他多久。
生死有命,强求不来,宋哲宗最关心的是大宋会如何。
赵佶,如何会是赵佶登基?
他最不成器的弟弟。
被神迹点名的赵佶亦是惊讶,皇帝?他?皇帝!!!
还有雪乡二圣是何意思,难不成是大唐时期那个唐太宗的“天可汗”的殊荣是一个意思?!

“一听到这种称号…我怎么有种不祥预感。”赵匡美心里惴惴不。
“皇兄, 你觉得的呢?其实宋神宗那小子也还行,他儿子更不用说,这一脉人,应该都不错吧…”赵匡美在疯狂的安慰自己。
“三叔不必担忧, 能得“雪乡二圣”之号, 想必是位圣贤君主。”赵德昭开口安慰赵匡美。
“让你如此安慰, 我这心里更不踏实了。”赵匡美一脸嫌弃。
赵德昭……
赵匡胤不语, 但同样有不好的预感,圣??听起来和那个车神的“神”差不多的褒义词……
再往下听听吧。
宋神宗, 宋殿。
“找太医,找全天下最好的太医!”宋神宗抱着赵佣,声音哽咽,他最疼爱的儿子他最看重的儿子呀。
“父皇,不哭。”赵佣用小手手给宋神宗擦干眼泪, 小孩子么, 看大人哭他也想跟着哭, 但是爹爹说过男子汉大丈夫, 不能随便哭。
于是小小的赵佣就忍住不哭,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转, 看着让人心疼。
赵佣越是懂事宋神宗就越是难受, “哪怕把爹的寿命匀称给你几年。”
“官家, 您的寿命也不多呀。”苏轼掐指一算, 官家也不过活到三十八岁, 如今宋朝收复西夏改变神迹预知之事,也不知他们官家的命格会不会也跟着改变。
苏辙…他哥这张嘴呀, 拦都拦不住……
“苏轼,你就想气死我!!滚滚滚, 你的调令朕批了,朕才不稀罕吃你家的饭,一点不好吃!”宋神宗说完就抱着自己崽哭。
苏轼抿唇,“要不臣把命匀给皇子?”
苏轼还真不知如何劝,若是真能匀称性命,他是愿意给皇子赵佣的,一代明君,值得!
“咱们爷俩的命怎么那么苦呀!!”宋神宗的情绪上来了,抱着赵佣嗷嗷哭。
眼见自家爹爹哭成这般,小小的赵佣终于崩不住了,跟着他爹一起哭。
哭的众臣心里难受,好不容易遇到如此明君,臣子们哪里舍得宋神宗英年早逝呀。
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难得有一位后世朝代的君主能入了秦始皇嬴政的眼,偏偏如此短命,才二十五岁。
想到这里,秦始皇嬴政的心底一沉,不知自己的天命又到几何。
百年之后,有谁能接下这大秦江山。
秦始皇嬴政看向自己的一数儿女,心愈发的沉了,之前他一直疏于管教,觉的大秦子弟皆有天分,骨子里的帝王。
大秦一连几代明君,若是没有先祖们打下的基础,光凭他自己也不可能一统江山。
如今和众儿子相处久了,竟没有一个能入秦始皇眼的。
公子扶苏仁善,但是对君王而已,仁善并不见得是好事。
公子高则为人耿直,为将还行,为君……
公子将则为人谨慎,做事蹑手蹑脚,也是为君大忌讳。
至于公子胡亥,根本不在秦始皇嬴政的考虑范围内,最小的老幺而已,天真无邪,秦始皇嬴政就由着他胡闹罢了。
在没选出合适的继承人前,自己绝对不能死,秦始皇嬴政默默握紧了拳头。
若天下有长生之术就好了。
宋哲宗,宋殿。
“你们惊慌作甚,朕还没有死。”宋哲宗看一众臣子的惶惶不安,开口道,一句话令殿上臣子不敢抬头。
宋哲宗看向自己最不争气的弟弟赵佶,上下打量。
赵佶一看他哥看他,脸色骤变,他哥这是什么意思,不会因为神迹所述自己日后是帝王就想弄死自己吧?
赵佶是宋哲宗同父异母的弟弟,宋哲宗还有同父同母的兄弟。
“皇兄,此乃神迹预知的天命,您可要逆天命么!”赵佶的胆子也大,仗着神迹说他是下一任的帝王,并且是雪乡二圣之一,整个人就有点飘飘然。
赵佶没想到自己在文学上那么有造诣就算了,在治国平天下这方面也如此厉害。
全才,自己真是全才呀。
赵佶越想越觉的自己浑身上下都是优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物。
怪不得赵熙到现在也没孩子,之前赵佶还以为是他太虚或者不行,如今神迹乍现,赵佶立马知道了,原来是上天要把皇位留给自己呀!!!
天命!这都是天命!!
他大着胆子跟宋哲宗对视,他身后有神迹护佑,这短命鬼敢对自己做甚!逆天命么!不怕当场暴毙!!!
“十一弟可想现在就上来坐坐这皇位。”宋哲宗不气不脑,就这么看着赵佶,但是周身帝王之气一下让赵佶怂了。
“臣弟不敢。”飘飘然的赵佶别开眼睛,不敢和赵熙对视。
反正神迹已经预知天命,赵佶觉的宋哲宗不敢把自己如何。
殿上的章惇皱着眉头,端王轻佻,如何能为帝王?!
感受到章惇质疑的眼神,赵佶瞪过去,心道你个老匹夫不服是吧!等着朕上位,立马把你贬官海南,让你死在路上!
【要说宋哲宗真是英年早逝,他爹宋神宗还活到三十八岁】
乐瑶想到大宋难得硬气的皇帝如此短命,不由的觉的可气,感觉大宋的国运从车神赵光义那就开始走下坡路。
庸君昏君就长命,到了明君就短命,就不能匀称匀称么。
【宋神宗】:我儿为何如此短命呀。
【宋神宗】:求神迹救救我儿吧!
乐瑶看到直播间飘出一条弹幕,“宋哲宗为何短命。”
【对于宋神宗和宋哲宗为何短命,有这么几种说法,最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宋朝皇宫有毒】
宋神宗!!!!
有毒!!!
宋哲宗眼底掀起波澜,有毒?莫不是旧党派命人暗中下毒?
【毒不是真的毒,而是古代为了宫殿华美,特别是宋朝,帝王喜欢大红之色,宫殿多用丹砂固色,还有铅汞之类的防蛀虫。
长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身体必然不好,大人还好说,尤其对小孩不好。
回顾宋朝帝王,子嗣一直都不多,宋仁宗和宋哲宗这两位还绝了后。】
宋神宗没有想到会是这个原因,看着大红的殿堂…
平复西夏后,他甚至还让工匠重新粉刷了宫殿…觉得红色吉利喜庆…
宋神宗赶紧捂住赵佣抽泣的小嘴,“赶紧,赶紧把皇子抱出去,心里有毒呀!!!”
“明个就在庭院搭个草棚,凑合着上朝就行。”宋神宗自打放飞自我后,对这些事情都不讲究,只要大宋富强,重振华夏,他可什么都不在乎。
“苏轼,你,就你,赶紧带着工匠给朕去搭棚子去。”宋神宗用黄袍抹了一把鼻涕。
“官家,你刚刚不是准了臣的外调么?”苏轼虽然知道方才宋神宗说的气话,但这嘴就是不说不开心。
“朕反悔了,朕又不让你走,赶紧搭草棚去,不准漏雨!”宋神宗强调。
宋神宗这个提议虽然荒诞,但是没有大臣反对,毕竟面子什么的再重要也没有官家的命重要。
“臣请旨,和苏大人一起搭,搭临时大殿。”王安石请旨,他怕苏轼太放飞自我,再搭设个露天草棚什么的…
“臣请旨。”苏辙也请旨,他得看着他放荡不羁的哥哥。
苏轼哈哈大笑,他有那么不靠谱吗。
【再一种说法,是宋哲宗郁结于心,沉迷女色而死。
沉迷女色或许会身子亏空,难有子嗣,但能否造成短命就有待考究。
至于郁结于心,虽也无史册考究,但从几个事还是能看出少年宋哲宗的郁闷。】
【首先是少年登基,但是却架空成傀儡皇帝。
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想把宋哲宗培养成像宋仁宗那样的“明君”。
因此对宋哲宗要求很严苛,怕他近女色,就全找的大龄宫女伺候。
且要求宋哲宗必须在她榻前就寝。】
“我儿这么惨吗。”宋神宗心疼,虽然听起来他母后都是为了赵佣好,但是代入其中,压迫感立马来了。
【再者 ,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司马迁上台就“以母改子”,废除了宋神宗的新政。
作为一直以自家父亲为榜样的宋哲宗自然气愤郁闷。
所以宋哲宗上台之后才会如此打压旧党,旧党不是把新党赶尽杀绝吗,他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还有一点也宋哲宗母妃朱氏身份低下,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觉的她拿不上台,即便她的儿子为帝,也只封给朱氏为太妃。
还因为她受官员礼而苛责她不配。
眼见自家母后受气,却又无能为力,让少年的宋哲宗愈发抑郁。】
【最后一种说法,宋哲宗是多吃了丹砂而亡,至于为何会过量任谁都不得而已。
要说宋哲宗的身体一直不好,特别是肠胃不好,太医诊断为虚空,为了补阳,便吃了大量的丹砂。】
“丹砂那玩意不是有毒吗?”宋神宗瞪大眼睛,“到底是谁要害了我儿!”
听神迹所述种种,宋神宗越发觉的他儿子的死因蹊跷。
宋哲宗,宋殿。
宋哲宗看向殿下众臣,联想起之前神迹所说的党派之争,怕是有人不想让他活。
这就是从宋仁宗时期的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所以,他们需要的是个听话的天子,可他偏偏不是!
赵佶屏住呼吸,满脑子都是这殿里有毒呀!!!
他可不想死,他若是死了,天下就少了一位惊世的书法家,大宋就少了一位明君!他要活到九十九!
【至于宋哲宗到底如何死的,只能是个迷,不好意思,题外话说多了,咱们继续来说大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
要说宋哲宗虽然没有子嗣,但是他有亲弟弟呀,怎么就轮到赵佶做皇帝了?】
赵佶:那自然是因为本王无比的优秀啊!哈哈哈哈哈!!!

赵佶从未如此骄傲过, 原本他是没打算当皇帝的,事太多。
但上天都上赶子非让他当皇帝,他也就勉强当当,此时的赵佶已然想好了后世对自己的称赞。
史上最有文采的帝王!
史上最厉害的帝王书法家!
力挽狂澜的雪乡二圣!
虽然赵佶不知道这个雪乡二圣是什么意思, 但是“圣”呀, 圣人的圣呀, 定是他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功绩, 才得此殊荣。
【宋徽宗赵佶之所以能成为皇帝,还多亏了向太后的支持, 若是按照岁数或者德行根本轮不到赵佶。】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