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已经算的上好的了,宋真宗就不提了,无为而治的宋仁宗是真的无为。
算起来,宋神宗算的上好的,只是的确没什么功绩。
何为半个呀?
众人听神迹所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大夸圣上英明,不行,不声不语的,好似也不行…
这该如何啊…神迹真是给他们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宋神宗看殿下之臣满脸纠结,仿佛吃了屎,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的。
“马屁拍不出来就别拍,朕也不想听。”宋神宗语气乏累。
众臣听之立马磕头大呼,“臣惶恐…”
“行了行了,都闭嘴。”宋真宗皱起眉头,“朕让你们闭嘴,你们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么!”
宋真宗的一声怒吼,总算上呜呼哀哉的众臣闭上了嘴。
“苏轼,你过来。”宋神宗摆手让苏轼过来,“你开导开导朕,朕想不开了。”
再次被点名的苏轼,要说苏轼这心态真是很可以了,让别的臣子早就颤颤巍巍不知所为,苏轼和个没事人一样。
“官家,您这样想,起码还有半个。”苏轼道。
人往往就爱钻牛角尖,比如当你饿的时候手上只有半个馒头,爱钻牛角尖的人就会想怎么只有半个馒头,但是豁达的人会想,哎呀,还有半个呢。
“苏辙,你这哥哥还挺会安慰人。”宋神宗这次没讽刺苏轼,的确有被安慰到。
“官家谬赞。”苏辙小小的谦虚一下,但是心里可是想到自豪,那可是,论豁达,他哥可是顶尖。
【元丰四年,西夏内乱,西夏皇帝遭夺权,无奈之下想求助宋朝,并愿意以河南之地为代价。
如此条件,宋神宗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此次西征也是验证他自亲政以来一直坚持的变法到底对不对,此时的宋神宗极其需要一场可以证明自己没错的功绩。
不然他忙碌一生就是一场笑话】
“苏轼,你觉的朕成功了么?”宋神宗累了,直接坐在大殿台阶。
“臣觉的没有。”苏轼回的相当直接。
“你呀…”宋神宗笑着摇摇头,要是之前他定被苏轼气的跳脚,如今却很淡然,其实宋神宗自己心里也有数,真要成功了,自己还能是半个好皇帝么。
【此次进军西夏,宋神宗一共派出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
战事开始,宋军一路破竹,看来宋神宗多年来花费在军队上的心血没有白费。
宋军连连战胜,直打西夏重地!九战九胜!】
听到这,宋神宗站了起来,目光中有了神采,难道这次战役,胜了么!
【就在北宋大将刘昌祚即将拿下西夏之事,主帅高遵裕却让撤军。】
听到这,宋神宗仿佛一块骨头卡在嗓子眼,憋的脸通红。
高遵裕,当朝皇太后高涛涛的伯父。
“又来又来神操作了。”赵匡美无奈叹气,好不容易听到一场还算过的去的战役,又如此。
这高什么玩意的微操难不成是得了驴神的真传了?
赵匡胤重重的吐了一口气,不生气,他不生气,那两个畜生他都处死了,国运已改,都改了。
“皇兄,你碎碎念什么呢?”赵匡美看他家皇兄上嘴皮下嘴皮的动,但是不出声。
“狗精神,好好看神迹。”赵匡胤瞪了赵匡美一眼,这碎嘴子。
【虽然刘昌祚不想退兵,如今宋军正是士气大振的时候,无奈官大一级压死人,宋朝特别讲究这个,刘昌祚只能退军…
高遵裕让刘昌祚退军的原因特别简单,他想要这个军功,要知道能在大宋得到军功是多难得的事。
可战机不等人呀,忽然的撤军一下让北宋失了原来的优势,加上士气衰落…
明明之前九站九胜,如今却因为高遵裕的私心,最后一站竟是输了。】
“高遵裕呀。”宋神宗摸着自己下巴,看来他得来个大义灭亲。
【西征虽然失败,但是宋军还是有收获的,起码攻占了西夏的一些领地,扩大了北宋的版图。
随后宋神宗听建议在边境筑城,一点点攻占西夏领地。
此处,宋神宗又采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文臣徐禧,因北宋重文轻武,徐禧的权利大于武官。
他不听劝,在无水源的永乐镇筑城,就和朱叫门在土木堡驻扎一样。
结果可想而已。
西夏军围困永乐城,城中无水,徐禧还拒绝突围,士兵和百姓活活的渴死,甚至喝…
就在这时,西夏发力,开始攻城,永乐城二十万人,亡。
宋神宗得知此事,在朝堂上大哭,他将所有的责任都归于自己身上,不久后郁结于心,年三十八岁,驾崩…】
听到此处,宋神宗紧紧握着拳头,眼眶通红,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一次次的选中庸臣!让百姓和士兵白白送死!!!
“朕,朕该死,朕该死呀!!!”
“朕不配活着,朕现在就去死!”宋神宗转身就要撞柱子,当真是行动派。
幸好苏辙眼疾手快抱住了宋神宗。
“官家,三思呀。”众臣又跪下。
苏轼无语,“都这时候了,你们让官家三思什么,三思怎么死么?”
关键时候,一个个就会动嘴,看看他弟弟,直接动手救驾!
众臣脸色骤变,苏轼!!!你不要乱说呀!!!
【宋神宗驾崩,代表着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政彻底失败。
宋神宗幼子赵熙称帝,年十岁。
因为年幼,朝政由太后高滔滔垂帘听政,司马光再度为相。】
宋神宗还处在精神崩溃要自杀状态中。
“官家,您要是死了,下一任官家该怎么办!”苏轼道,算算,如今的宋哲宗还没出生呢。
想想孩子呀!
宋神宗一听,顿住了,忽然不打算死了。
宋神宗把眼泪擦干,转头看向苏轼,“行呀,苏轼,朕之前怎么没发现你这么会劝人的?”
苏轼笑了笑,“臣也才发现。”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唠唠旧党把持朝堂下的大宋。】
听到神迹开始预知当朝国运天命,众臣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对于新帝,众臣实在是摸不透他的性子,正好通过神迹来忖度新帝心意。
如今大宋, 新旧党派分明, 旧党上任打击新党, 已经到你死我活, 非黑即白的地步。
到底哪个党派可占得上风,全凭皇权支持新政还是旧法。
因此皇家的态度尤为重要, 站队也很重要,站对了就平步青云!
除了臣子,太后以及众位亲王也都在场。
毕竟神迹降临,乃为祥瑞。
端王赵佶也在,本来听闻神迹降临, 他以为是什么仙人下凡, 如今一看竟然是那日把自己吓昏过去的妖怪。
大家都不怕么?
端王赵佶往后站, 他可不可以走, 他不想听什么神迹,还不如美酒美人在侧更让他欢心。
端王赵佶想着想着开始出神……
【旧党如何又上台了, 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北宋太皇太后, 高滔滔, 也是旧党派最硬的后台。
宋神宗驾崩后, 因宋哲宗赵煦年幼,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八年之久。
她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的太皇太后。】
宋神宗, 宋殿。
听到自家母后垂帘听政,宋神宗倒不惊讶, 但是让他惊讶的是自家母后竟然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可比自己这个“神”皇帝要强的多。
宋神宗摸着下巴。
对自家母后的人品,宋神宗不容置疑,他母后为人及其的自律,绝对不会生出什么扶持外戚的事来,当年自家父皇要提携他母后娘家人,她母后都不同意。
但是女中尧舜……宋神宗不认为他母后能有多厉害的政治手腕。
顶多是把自己的新法都废了,维持原状。
【在宋神宗在位时,北宋太皇太后高滔滔一直反对新法,如此也让宋神宗精神压力很大,在新旧之政中左右摇摆,中间还因为压力罢黜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
这点,宋神宗的确没遗传高太后的坚定。
要反对就反对到底,要坚持就坚持到底,不下不下,谁都不好过。】
听神迹点名批评自己,宋神宗叹气,“朕是帝王,朕也是人呀,你说对不对,苏轼?”
“话虽如此,可官家您是帝王,不是一般人。”苏轼道。
“你个苏轼,你怎么不安慰朕了,又开始,你又开始了。”宋神宗皱起眉头,某人可爱不过三分钟。
“官家,下官是对事不对人。”苏轼道,作为君主,左右摇摆的确不行。
“那你觉的朕不坚定,对不对?”宋神宗的情绪又上来了。
苏轼刚想说,苏辙拦住,“兄长,官家方才之事,你可忘了。”
言下之意,不准再刺激皇帝,以免宋神宗再做傻事。
苏轼到嘴边的话活生生的咽了下去,他叹了一口气,“对对对,您说什么都对……”
眼看苏轼又摆烂,宋神宗又看向王安石和司马光,“你俩不是新旧党派代表么,你俩说说。”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这架势哪个臣子敢说,你敢说,朕就敢死给你看!哼!
【高太后垂帘听政后,坚定自己想法,推旧政,于是再次重用司马光。
在宋神宗时,高太后特别赏识司马光,不论从能力到私下的品德,如今更是器重,并给与司马光很大的权利,由他发挥。
被新政打压多年的司马光终于重得重用,他连上书几篇,对王安石变化全面否定,批判新政一无是处,舍是取非,民不聊生!!
史称元佑更化。】
“果真。”王安石道。
“果真什么,新政本就劳民伤财,为何要留。”司马光跟着道。
王安石不理会司马光,方才说了,他不再和司马光一般见识,徒惹自己生气。
见王安石不与自己争辩,司马光心里愈发的窝火 。
他走到王安石面前,然后王安石又转身,总之王安石一直用后背对着司马光。
这举动,看似幼稚,但的的确确又很气人。
苏轼在一旁偷着笑,他觉得耿直的王安石大人,很不错。
【但是祖宗留下的规矩,皇帝驾崩后,之前的政策三年不能变。
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怎可能再让新政执行三年。
既然子不能改父政,那就由太皇太后代替,由母改子政,如此名正言顺!
太皇太后高滔滔自然支持司马光,于是以母之权,废了宋神宗的新政。】
宋神宗叹了一口气。
这充分证明了一句话,你妈还是你妈呀,要想叛逆,首先得活过你妈。
“哪名正言顺了?!”赵匡美拍大腿,明明就是强行的名正言顺呀,“我就看不惯这样嘴脸的人,不要脸就不要脸,非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侄子,你说他是不是奸臣!”赵匡美道。
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奸臣算不上,毕竟没做什么叛国和蛊惑君主之事。
算是个老顽固吧。
说白了,朝堂之事,党派之争,真没法说谁对谁错。
【有了太皇太后的支持,司马光大刀阔斧立马推翻新政。
就如同之前王安石实行新政一般,没缓和余地,他罢黜新政也是一刀切。
司马光下令五日之内全部恢复。
之前说过了,只有墙头草的蔡京出色的完成任务。
而苏轼这样的人又觉得一刀切不好,毕竟实行了十多年的新政,有些政策还是不错,变革之路没想的那么顺利。】
“朕瞧你也是个不坚定的。”宋神宗看向苏轼。
“对对对,官家您说的对。”苏轼道。
“苏轼,你给朕好好说话!”宋神宗受不了苏轼这敷衍的对对对。
【李隆基】:那新政还是旧政好?
【虽然王安石的新政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并不代表旧政就是好的。
就像一个坏人抓了小偷,但不能代表原来的坏人是好人。
新政实行十年有余,如此变革,和当年的王安石又有和不同?】
【路人甲】:主播讲到司马光了吗?
【路人甲】:感觉这个时期的司马光已经开始偏执了,完完全全针对王安石。
【路人甲】:像是阿云之案和敕律之争,便体现了司马光的迂腐。
粉丝路人甲来了!好巧,乐瑶也打算说说阿云之案。
她发现自己和自己的粉丝特别合拍呀,哈哈哈。
【阿云之案啊,这个案子很能体现新旧党派之争
那咱们就把这个案子展开唠唠,从这个案子,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下新旧党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实案子本身很简单。
登州的少女阿云在守孝期间被他的叔父嫁给了一个老光棍,阿云宁死不从,于是谋划杀了那老光棍,但是谋杀并没有成功,只是伤了老光棍一个小指头。
阿云自首,知县以谋杀亲夫判死刑。
然后案子到了登州知府那,登州知府认为守孝不能成亲,婚姻无效,所以谋杀亲夫不成立,算是杀人未遂,不判死刑。
于是案子又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认为虽不是谋杀亲夫,但蓄意谋杀,按照大宋法律该死。
偏偏这时候宋神宗又下了诰,若在审理案子前自首,从轻发落。】
这个案子宋神宗知道,当初还闹的很大。
司马光和王安石吵的不可开交,不过这案子已经定了,还有什么疑问?
提到这案子,司马光心中郁结,单凭着这个案子就能看出王安石蛊惑官家,破坏祖宗规矩。
“官家,臣求重审此案,不能让罪人逍遥法外。”司马光跪下,他对此案仍心里不平,蓄意杀人,怎能不死!
若日后人人“蓄意”,国将大乱。
事关人命,王安石终于应声,“前因后果,登州女子且有自首,为何要死,以法之名,草菅人命。”
“行了行了,别争了,你们没吵够,朕听够了。”宋神宗烦死了。
上次也是这么吵,把宋神宗吵的烦死了,最后气恼的宋神宗下令,登州女子阿云免于死罪,后大赦天下,阿云还免了牢狱之灾。
【问题来了,是按照大宋法律还是按照皇帝诰命来。
王安石认为按照皇帝诰命来,司马光认为按照大宋法律来。
实际上这是旧法和皇权谁说了算的问题。
最后王安石赢,这次案件为日后的变法奠定了基础,证明了皇权是大于大宋法律,老祖宗的法律可以变。
次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变法。】
再次听到案件的结果,司马光心口发闷,若当时自己据理力争,以身家性命请命,是不是就断了官家变法的念头。
【没想到的是十七年后,司马光再次为相,除了否认王安石变法外,他还把该案子重新审判。
登州阿云蓄意杀人,有罪。
此案是司马光对新政的纠错,阿云之案奠定了变法,如今推翻也意味着变法彻底的失败。】
“司马大人这心胸,似乎比我家门口的河沟要窄一些。”苏轼感叹。
王安石叹气。
宋神宗冷笑,“司马大人,你到底是对谁不满,王大人还是朕?”
“此案本就有错,老臣更错,何错之有。”司马光仍旧觉的自己没错,大宋法律如此,任谁都不能改。
即便他遭受冷眼和不解,但是他也没错。
此时的司马光大有英雄末路,无人理解之痛,他为了谁,不都为了大宋江山吗?!
【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派下,宋神宗时期的新法被完全废除。
新政党派的官员全部被驱逐高堂,贬官南下。
宋朝又恢复到之前冗官冗政的状态,不出意外,宋朝的国库继续亏空。】
【此时西夏边境战乱不断,朝堂的开支日益增多。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宰相司马光提出一项良策,可解决西夏之忧。】
第36章
【为了宋朝早日恢复和平, 司马光提出,把之前宋神宗时期西征西夏的土地葭芦、浮图、米脂等地一数还给西夏。
没错,又割地,司马光不愧是宋仁宗时期标杆臣子, 深得宋仁宗真传, 积极主动的割地, 都是西夏的贵人。】
乐瑶放了一个小动画, 一臣子站在大山的顶端,头顶着道德二字, 然后端着手中的土地,“给!”
宋神宗!!!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你个老狗贼!割地!!”宋神宗指着司马光整个人气的颤抖。
听神迹所述大宋国运,唯有收复了西夏几地让宋神宗得意安慰。
用大宋男儿的血肉换来的国土,用司马光口中民脂民膏的换回来的国土!!!就让这个老狗贼给送出去!!
“司马光,我家门口的狗都知护骨头, 你畜生都不如!”苏轼没想到他一向敬重的司马大人会做出如此之事。
“原以为司马大人没有脊柱, 我错了, 你根本不是大宋子民!”王安石声音颤抖。
之前, 王安石只知司马光守旧的顽固思想,不敢做任何改变, 但起码私下的品德尚可, 算是个人, 软骨头的人。
王安石没有想到司马光能干出此等事来, “丧权辱国, 司马光,你将被后世唾弃!”
一向被人崇拜敬仰, 夸赞的司马光从未受过如此冷眼。
【如此割地,朝中大臣, 不论新党旧党皆有人出来反对。
但是司马光却有充分的理由来反驳众人。
首先浮图米脂等地本来就是西夏之土,先皇受奸佞蛊惑,在对方求助大宋的情况下竟然西征,如此行径与小人有何不同?
为了体现大宋的大国风范,就该还地。】
“去他娘的大国风范!”赵德昭大吼一声,随即,赵匡胤亦重重的拍向桌子,桌子又被拍裂。
宫人麻溜的过来,给他们官家换上新的桌子,自打神迹降临大宋,他们官家就特别废桌子。
“皇兄,要不要来一口?”赵匡美和个卖假药的一样,又端起他那个降火的汤药。
赵匡胤长舒一口气,“不用。”
【当然,这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此时的大宋国库空虚,兵力羸弱,根本无力应付边境的不断来犯。
与其兵败被夺,不如有体面的还回去,如此维持宋夏边境的和谐。
除了割地外,司马光还恢复了被废除许久的岁币,再次补贴银子给西夏。
只要两朝安好,便足以。
司马光最希望的是看到当年璮渊之盟的局面,让大宋再安稳百年。】
【但是司马光不曾想当年的璮渊之盟是宋朝大胜,宋朝兵力与辽旗鼓相当,方有百年的和平。
如今大宋国弱,对方岂能满足?
答案不言而喻。
西夏继续侵犯,大宋不得不继续防御,本想节约的银子一分没少,还让那些拼死将领的血白流…他们泉下有知…】
【嬴政】:便把这奸臣带走!
嬴政不管这个叫司马光的私下品德有多高尚,文学成就有多登峰造极,单凭他割地求和这一点,就是奸臣。
看的出嬴政被司马光气的不轻,果真是奸臣误国。
嬴政看向他殿下的臣子,好在他大秦没有如此软骨头的臣子。
“此人,该如何处置!”秦始皇再次提问他的儿子们。
看着秦始皇眼中的愤怒,答案该是呼之欲出的。
胡亥激动的站起来,这题,他会!
“父皇,杀了!这样的人该杀!把他全家,不对,是全族都灭了!”
嬴政点点头,而后又看向公子扶苏,按嬴政的反应,公子扶苏定是知道说什么会讨他父皇欢心。
可公子扶苏性子刚毅,并不想迎合他父王,如今的他脑子很乱,照着之前所学司马光虽庸,但是不至于死…
可是割地求和,这点,洗不了。
“儿子不知该如何。”扶苏道。
神迹对他的冲击让他没法应答。
嬴政没有在问,起码不知这个答案比之前那些迂腐的答案要好。
嬴政真真正正的开始关注每一个儿子。
【尽管朝中反对声连连,司马光和高太后仍旧坚持,不过稍微妥协,保留了重镇兰州。
清除了新党余孽,又了结了西夏大患,不过一年,司马光病逝。】
【因太皇太后高滔滔仍旧执权,旧法依旧实行。
维护着达官贵人地主阶级的旧法,让他们继续剥削手下的百姓,大宋仍旧看起来那么繁华,那么歌舞升平。
平头百姓埋头读书,想为官脱离阶级。
仍旧没人愿意当兵,大宋战力继续减弱。
岁币年年,国库空虚,太皇太后带众人勤俭度日,被后人称赞。】
【所有人都蒙住自己的眼睛,过着他们认为的太平盛世,司马光死后谥为文正,文正二字,是士大夫对他的最高评价!】
【毕竟,没司马光,就没现在的士大夫与太后共治天下。】
“好一个与太后共治天下,所以士大夫与谁共治天下并无所谓呀。”宋神宗大笑三声,“司马光,朕问你,你是真为了大宋江山,还是士大夫们!”
“自然…”司马光的回答当然是大宋江山。
“好,你既然为了江山,朕告诉你,国库现在没钱,你让不改政的士大夫们,为了大宋江山,把钱给朕。”宋神宗的语气可不像开玩笑。
“官家,您这和强盗有和区别?!”司马光大惊。
“你们一个个的不都为了大宋么,想要和平,朕也得有银子上供呀,不给大辽银子怎么办,不给西夏银子怎么办?他们哪个是咱们大送能惹的起的?!”
“既然惹不起,那就得赔钱,可是我没钱,不得和你们要!”宋神宗要钱要的理直气壮。
“官家,您要为大局考虑,如此和新政有何区别,您要官逼民反么?!”司马光当初不同意新政,怕就是这般。
“好一个官逼民反,司马大人,你是官还是民?!”王安石上前一步质问。
“你怕的是谁反!你又在维护谁!”王安石厉声问道。
司马光摇晃几下,瘫坐在地上,接连的质问,戳破了司马光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
之前他标榜他一切为了大宋,放眼满大宋王朝,谁和他一样两袖清风,谁又和他一样为大宋奉献一生,连子嗣都没有。
但实际上,他却代表的是有田有银又有权的士大夫们…
司马光不敢相信自己执着了一辈子的东西是错的,但是自己错了,那王安石就是对的么?
“即便旧法有错,但新政就是对的么?!”司马光陷入到了执念当中。
王安石上前一步,“新法是弊端,有弊端便改弊端,我愿意改!但司马光,你敢说一个改字?”
王安石说他愿意改,但是司马光却说不出改这个词,他的理念教育从未让他质疑过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即便有错,也不会是大错。
“不愿意改的,无所谓,给朕银子,朕派人亲自去拿,谁敢拿百姓的银子,朕当场弄死他。”宋神宗说罢,直接下诰命。
“没有银子的,也无所谓,去边境给朕驻守去,毕竟朕没有银子去养军队里的地痞无赖。”
“陛下,陛下三思呀。”众臣被宋神宗这个状态吓到了,他们相信宋神宗会说到做到,因为在他们在宋神宗的眼神中再也看不见半点犹豫。
宋神宗笑了,“三思个屁,王安石,朕令你监督实行,你他娘的这次带着眼睛给选人,别是个人都拿来用!”
“臣遵旨。”王安石领旨。
“你俩也别闲着,有钱给朕钱,没钱要不滚去边境,要不跟王安石一起。”宋神宗对苏轼兄弟道。
苏辙苏轼跪下,“臣愿意协助官家变法。”
苏辙本事守旧之派,但经过今日神迹启迪,变法迫在眉睫!
“朕可没说过变法,你们不要乱说。”宋神宗还不承认,去他妈的新旧党之争,他直接给断根。
“官家,您就不怕他们造反么!”司马光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宋神宗笑了,“一群没骨头的玩意,反个给朕瞧瞧,朕正好没银子,抄他全家!!”
“还是说,司马大人,想第一个反朕?”宋神宗的眼神变犀利起来。
“臣!臣…”司马光本想再劝谏。
“行了,朕知道司马大人两袖清风,如此便去边境看看,看看守卫的那些兵,他们的命是不是当真不值钱。”
宋神宗上前,亲自摘了司马光的官帽,也算给他最后的体面。
【这一切,大宋的第七位皇帝宋哲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绝不会当第二个宋仁宗!于是大宋迎来了第二次短暂的高光时刻!】
熟悉恢宏磅礴的音乐再次想起。
直播间的老粉丝嬴政和赵匡胤他们听了眉头皱起,特别是赵匡胤。
难不成又来一个败家子?!
在恢宏的音乐中, 乐瑶下播了。
一看时间,晚上九点了,只要一直播乐瑶就觉得时间过的特别快。
乐瑶拿出本本,看了看跟在宋哲宗后面的雪乡二圣上, 也不知她直播间宋朝粉丝赵匡胤那几位会不会被气死呀?
短暂的高光时刻呀…
赵匡胤的心一突突的, 按照神迹之前的述事方式, 怕不是又大有深意。
毕竟, 大明战神…大宋车神…
别是第二个隋炀帝吧?!
“皇兄,你当真不喝点降火的汤药?”赵匡美给自己倒了一碗。
“都是后世之事, 朕怎会气恼。”赵匡胤还嘴硬,实际上心里已经动摇了,大业未成,他不能被气死。
赵匡胤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此时的他特别羡慕秦朝和唐朝。
怎么就那么多明君, 虽然最后也出了灭国的败家帝王, 但是中间半点不憋屈, 怎么到了他大宋……
宋神宗, 宋殿。
自打神迹出现后,宋神宗下定决心, 此次变法他绝对不会优柔寡断!!
他不要当半个好皇帝!他要当一个完完整整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