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家,科举为上by唐轻寒
唐轻寒  发于:2025年02月15日

关灯
护眼

李耀明走到她的身后,见她正在拔地上一棵长得像开花一样的草,认出是牛筋草。
赶忙让李莲华先起来,自己拔出来。拔出来后,在院子里四下望了一望。好家伙,可以入药的还不少,这些年都把这些草当杂草给扔了。
李耀明叫来李栓子和李莲华道:“你们看,这是牛筋草,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作用。莲华和栓子都要将这个给记住,等有空闲的时候,我们采集一些,晒干了,可以拿去卖的。”
李栓子点点头,李莲华却笑着说:“大哥你其他杂草认识不?要不我们把这些杂草都拔了,然后一样的放一起,把他们都晒干了,这样万一有大哥你不认识的,我们拿去药店,他们也收的话,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钱了!”
说着,李莲华就蹲下开始拔,迫不及待,好像马上就能有钱了一样。
李耀明无奈,但也觉得李莲华说的可以试一试。
见他们两个都低头拔草,李栓子也不敢去凑这个热闹。
他将他们拔的草,抱远一些,然后一点点区分,放好。还别说,有几样李栓子前世刷短视频的时候是真看到过。
他们三个忙得热火朝天,王氏和李梁都进来看过,见他们没有跑出去,李栓子也只是乖乖地玩草,就没有在意,又 忙自己的去了。
日上中天,在吃午饭的时候。李莲华说了自己打算采野草来晒,到时候万一有药材,就可以卖钱了。
两个大人,见这也不是什么玩泥巴之类的,就答应了,只是喊不要去山上。
李莲华点头,觉得搬出来的日子简直是太美好了。
一个月后,茅草屋房顶的茅草,已经被换了新的。坏的窗户、屋门也换成了结实的。
院子里有一块地上,晒了十几个竹筐的草。这是李莲华和李栓子一整个月的心血。
这一个月以来,李栓子似乎是好点了,能跟着李莲华到处走走。
然后他们就投入了赚钱的热情中,天天拔草......
王氏无奈,却还是会记得给他们晒着的草翻面。
晚上,一家人吃了饭。坐在院子里聊天,说着明天的安排。
“明天我去县城看看,有什么短工可以做,趁着还有几个月才秋收,我们要弄些钱,以防冬日没有粮食。”李梁叹了一口气道。
“阿爹,不是秋收后就有粮食了吗?怎么冬天会没有吃的呢?”李莲华问道
“哎呀,我们虽然是分出来了,但是还要把粮食分一些给你们阿奶他们,这是我们家该给的孝敬。”王氏说了一半的理由,还有一半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冬至那天的佛光寺之行。
虽然王大夫说这是义诊,但到底药钱还是要自己准备的。王氏和李梁从来不说冬至那天的事情,也要求李莲华和李耀明不准和李栓子说,怕加大李栓子的心里压力。
“那明天我要和爹爹一起去县城,我要去卖我和栓子采的草药!”李莲华哗地跳起来,转身就冲进屋,根本不给王氏拒绝的机会。
李栓子只得劝道:“阿娘,就让莲华姐姐去吧,她还没有去过县城呢。那些杂草,我和她采了那么久,她应该去看看成果。”
王氏犹豫了一会儿道:“那好吧,明天一早,耀明记得喊弟弟妹妹们起床,我们早点出发,不能耽搁你们爹找活干。”
李耀明只得答了声:“好。”
夜晚临睡觉前,王氏坐在炕上道:“明天我们带了栓子一起去县城,将就让王大夫帮忙看看,今天早上我听着栓子有点轻微的咳嗽。”
李梁“嗯”了一声,就睡过去了,入睡时间之快。
王氏有点心疼,这一个月以来,当家的成天忙活。莲华想要竹筐,明明自己不会,愣是在看见栓子玩就要跟着学,栓子编了个小的,他自己琢磨这编了好些大的。
闺女拿着竹筐就跑,说什么挣钱了就给买肉吃。一张小嘴儿,成天叭叭,害得她都馋肉了。
王氏也带着期待,进入了梦乡。

这是李栓子头一回,在清醒的状态下去县城。
他被王氏抱着,李梁挑了两个大竹筐,竹筐里都是李莲华和李栓子拿麻袋分类装好的草。
刚开始出来的时候,李莲华还十分兴奋, 一个人走在队伍前面,蹦蹦跳跳的。结果没一会儿,小姑娘就走不动了。
为了能让自己能走到县城,她让李耀明拉着自己,走在李梁后面,紧紧盯着竹筐,以此获得动力。
李栓子还真是佩服他想要赚钱的小心心。
到了县城,只见城门写着“望远县”这三个繁体字。最近三字经上面的字都认完了,王氏那里外租王童生留下的书,没有历史相关的。王氏和李梁也只知道国家的名字叫大昭国,现在当今的名讳称号也是什么都不知道的。
但仅仅只是大昭国这三个字又无法判断,这个朝代是否是从哪个朝代那里有了断层,还是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城门前有四个牙差把守着,看见挑着箩筐的,都会检查一下才给进。
如果遇到拉着马车的,就会拉到一旁,检查货物,检查文书,还要到一旁的一个文书那里登记。
进县城的百姓是不收钱的,只收了商队的入城费。
轮到李栓子一行人时,也是打开袋子检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俗话说上行下效,看来他们望远县的知县,还是一个好的。
李耀明拉着李莲华,左拐右拐来到王大夫所在的望春堂。李耀明直接将栓子等人带到后院,叫来了王大夫。
李莲华连忙将袋子打开,有些忐忑地说:“王爷爷您看看这些草,能卖不?”
王大夫不想驳了小姑娘的面子,就上前一一查看。也想着万一真的有用得着的药草,买了他们的,也好给他们家添一笔进项。
嚯!这一看,还真是看到了好些处理好能入药的宝贝。
叫了李耀明去拿秤,将可以做药草的都划拉到一边,让李耀明称重。
李莲华见这些大多都能卖,立马高兴地看向李栓子。这些能卖的,有好些都是栓子让她采的呢!
李栓子也很高兴,不管这药草能卖多少钱,总之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也不是全然无用的。
最后算下来,给了一两银子。
王大夫蹲下,将一两银子交给李莲华道:“莲华真聪明,以后我们莲华会成为一个非常有钱的人。记得回家继续采药草给王爷爷拿过来哦,咱们莲华还小,记得不要去山上哦。”
李莲华双手接过钱,小小的一个人,捧着钱,给王大夫鞠了一个躬道:“谢谢王爷爷,莲华记住了,莲华会继续采药草的,王爷爷放心。”
然后转身就将银子给了王氏道:“阿娘给你,我们今天买肉回家吃哦。将栓子养得胖胖的,这样村里人一看,就不会说栓子养不大了。”
王氏鼻子瞬间就酸了,连忙压了压眼角,避免失态,笑着将银子收起来道:“好的,我们待会儿就买肉,晚上做了大家一起吃,让栓子多吃些。”
李莲华笑着蹦跳了一会儿,有点着急想要去集市了。
王大夫净了手,给栓子号了脉,听说早晨有些小咳嗽,就给开了一些药,用了一百来文。
出了医馆,王氏将李栓子抱起来,警告李莲华道:“待会儿拉紧你爹的衣服,不要走丢了,不然你就会被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知道吗?”
李莲华连忙点头,拉住了李梁的衣服,紧紧的,生怕被拍花子的抓了去。
王氏见了,抱着李栓子就开始购置东西。
家里的米面还有,针线快没了,要买。盐也见了底,这个要买。还要买些小鸡小鸭,等长大了好吃蛋,还要买猪肉和猪板油回去熬油。
王氏心里有章程,没一会儿就买齐全了。
李梁让娘三个在茶棚子里等他,他去县城看看有什么活计做。
他先去了码头,看看有没有扛包的活。找了自己相识的人,问了,结果还真没有。
“我说,李二哥。你干活利索,我巴不得你来,可是最近不景气啊。往常常常让我们卸货的楚家,不知道怎么了,最近鲜少来我们望远县。”码头那边,孙小高说道。
孙小高氏孙氏牙行里,转管介绍人员活计的。有人会来他那里登记信息,孙小高有活计,就会安排这些登记的人去做。孙氏牙行的口碑不错,往常李梁都是来孙氏牙行找短工做的。
孙小高又想了想道:“我听闻李二哥你家有些困难,又听闻你是个识字的。要不我带你去我哥那里,他最近在招中人。”
李梁也不管是做什么的中人,听了有活做,立马就答应了。

第15章 李中人
孙氏牙行内,孙游才送了客人走。见自家弟弟带了一个五官周正的汉子进来,上下打量一番,没看出有什么坏毛病。
孙小高对着他哥讨好一笑道:“哥,我给你带帮手来了!这李二哥做活勤快,还识字,这县城也是常来,有些了解。您这里做田地房屋租赁交给他,准没错!”
“你这一张巧嘴,成天在外叭叭,还没够,对自家人还是这样,真不知弟妹是如何忍受你的。”孙游笑骂孙小高一句
接着又问李梁道:“你是哪里人?如果我招了你做中人,你能给我提供什么价值?”
李梁心里紧张,悄悄掐了自己大腿一下,让自己保持镇定道:“我是李家村的,我以前跟着孙小哥做活,这个县城还有周围的村落都跑过。我略微识得几个字,读写契书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孙游点了点头,让李梁当场写了一份地契,见他的字虽然写得不好看,但还算工整,便道:“我们这里十日一休,你如果有急事就告知我,我会给你安排。工钱是500文一月,另加抽成。就是经你手的买卖租赁,你会有部分抽成,多劳多得。你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没了,谢谢孙掌柜,谢谢孙小哥。”李梁憨厚一笑,整个人放松了下来。他一放松下来,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很容易让人相信的感觉。
孙游笑了笑,叫李梁明日上工,就自顾去忙了。
李梁又再次谢过孙小高,怕王氏和栓子他们久等,就急忙往茶棚去。
李栓子正喝白开水喝得有些心烦,李莲华就惊呼一声,跑了出去:“是爹爹!”
李梁抱住冲向自己的女儿,一脸的喜意。
见他这个表情,王氏就放下心来,连忙迎了过去。
“孩子他娘,我明日就上工了,是在孙氏牙行做中人。500文一月,还有抽成呢!”
李梁轻声在王氏耳边说,跟过来的李栓子,正好站在两人中间,听到了。
这种人,不就是中介嘛,是做的好就可以暴富,做不好就只能饿肚皮的。
看他爹一脸的憨厚样,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二天的早上,李梁就和李耀明一起去了县城。
现在父子俩早上约了一起走,在县城里分开,各自做活。
上午,李梁就和孙游到处跑,了解工作,下午就自己在牙行里熟悉契书那些。
快要收工回家的时候,有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就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
李梁给倒了一杯茶水,温度适宜。
中年男人喝完,顺了气。见给自己倒水的人长得憨厚,就问:“你是你们牙行的牙人吗?”
李梁点了点头,当即就被中年男人给拉走了。
其他人还没弄清楚,李梁和客人就不见了,只有一个空茶杯,还提现着刚刚出现的人,不是错觉。
中年男人将李梁拉出来后,走到兴源巷道:“你看看这里有没有两进的院落是挂出来出售的?”
李梁想了想道:“前面倒是有一个空着的两进院落,今天才挂出来的。钥匙就在牙行,您要看看吗?”
中年男人听了十分高兴,立马让李梁回去拿钥匙。
李梁动作飞快,心里想着,要是能成这一单,他的抽成一定非常可观。
回去拿了钥匙,做了登记,立马就跑。
刚回来的孙游看得目瞪口呆,如果没有看错,那应该是兴源巷的钥匙,他还给钥匙上挂了红绳呢!
怕出问题,孙游立马追出去。
李梁刚开了院门,孙游就赶到了,作为一个称职的中人,他愣是追上了不说。快到跟前了,立马就刹住了脚步,带着笑容给中年男人见礼。
“客官您好,我是孙氏牙行的掌柜,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座院子。”
“请问客官,怎么称呼?”
孙游将中年男人迎进院子,还边打听客户信息,悄悄给李梁使了个跟上的手势。
中年男人姓余,让称余管事,说是先他家少爷一步来置办住处的。
余管事也没有讲价,见了卖家就约定了明日一早在衙门过户。
见此事尘埃落地,李梁就十分开心地去接大儿子一起回家了。
回到家里,见小儿子在院子里跑步,小脸儿红扑扑的,立马将小儿子抱起来道:“多亏了我家栓子,告诉了我人来倒水,不然今天这好事肯定轮不着我。”
王氏从厨房出来,见李梁抱着李栓子又亲又抱的,立马不干了,将小儿子抢过来道:“你这身上那么脏,怎么还敢抱儿子!先洗洗去!”
李梁也不恼,一边打了水洗手,一边回头和王氏道:“孩子他娘,我今天头一天,就卖出去一座二进的院子。你们是没有见到,那二进的院子有多气派。那房间又多又好,里面还有一个小池塘呢!”
“真的吗?我真想去看看呢!阿爹,你卖出去这二进院子,能挣多少钱呢?”李莲华将药草收进屋,回到院子里,听了他爹的话,立马就想到了抽成。
李梁说:“我也不知道,但500文应该是有的。”

第16章 秋收,赵氏上门
太阳高高挂在天上,稻谷已经成熟,因为抢收,农田里只要是能干活的都在地里。
李栓子跟在王氏的屁股后面捡着被掉落的稻穗,李莲华正抱着被捆好的稻子走向田埂。前面一点点,李梁和李耀明两个人正埋头割稻子。
一家五口整整齐齐都在地里。
看着被稻谷划出口子的手,李栓子无视了继续捡稻谷。他多捡一些,很有可能够一天的晚饭呢。
李梁和李耀明这几天都特意请了假,回来秋收。
自从李梁去了孙氏牙行,家里每月都能见着荤腥,家里养的鸡鸭都开始生蛋了。家里的蛋,王氏从来没有打算卖,换着花样给家里人补身体。
李莲华为了鸡鸭多生蛋,出去采草药的时候还会抓虫子回来。
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家里的每个人气色都好看了很多。
李栓子也长了些肉,看起来像个软糯的小糯米团子,惹得家里的人都喜欢揉捏他。
李梁直起腰身,看了看天色。
转身对王氏道:“孩子他娘,咱回去吃饭,午休一会儿,下午再来吧。”
王氏用袖子擦了擦汗答道:“唉,行!”
李栓子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回去休息一会儿了。
这天太热了!
将今天上午收的稻谷全部绑在自制板车上,李梁刚推了车要走,小吴氏提着老李家的饭菜就迎面走了过来。
“哟,二房的这是要回去?等粮食晒好了,别忘了给爹娘的孝敬!若是少了量,小心啊,爹娘去衙门告你们不孝!让你们挨板子~哈哈......”小吴氏眼里有些轻蔑看不起人,走近了就要戳人心窝子。
李莲华常听曹婶子说,大房四房六房住在一起,活都是四房的在做。
听说有一回,赵氏偷偷给自己女儿李槿华吃了一点鸡蛋,就被老吴氏追着出了院子,在院门口那里好一顿打。
还有他们手上分得的银子,也被老吴氏和高氏撺掇着拿出来给李耀祖买肉吃了。
你看,现在秋收。
四房的李荣和赵氏就像没出过这个田地一样,活脱脱像两个老黄牛。
老李头和老吴氏只在上午凉爽一些的时候出来收稻谷,大房的李栋和高氏则是下午凉快些的时候出来。六房就更不像话了,小吴氏天天送个饭,李为人都看不见。
大房、四房、六房和老李头的地都是四房在收割。
李栓子有些时候想,如果他是李荣,估计在二房分出来的时候,就会跟着搬出来,哪怕是租住村里的房子,然后建个茅草房也好。
但是李荣没有这么做,李栓子看见过,就因为老李头一句不要钱的夸赞而高兴一整天的李荣。
越没有爱的孩子,越渴望被爱,哪怕他已经为人父!
只是可怜了赵氏和李槿华,跟着受苦。
但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四房,那么二房在这几天就不可能安静。
以老李头一家得性子,如果没有人干活,一定会闹。老吴氏肯定会天天闹着让帮忙秋收,然后二房这边被孝道压着就只能干。
在这样的时代,清官难断家务事,去了衙门,那是一定讨不得好的。
李栓子迫切想要得到权力,虽然有王氏教导认字,但是王氏教的只能保证能读写 。里面的含义还有科举所需要教导的内容,那是一概不懂。
希望能得到转机。
下午,午休了刚起,院门被拍响。
王氏打开院门一看,居然是四房的赵氏!
只见她抱着李槿华,脸上还有些泪痕。
怀里的李槿华胳膊上有被掐的印记。
赵氏一见王氏,鼻子一酸,眼泪又出来了。
她哭道:“二嫂!您收留我家槿华几天吧,等秋收过了,我就来接她!”
说着还给王氏跪下了,李槿华哇哇哭了起来。
王氏立马搀扶起了赵氏,将她拉进院子。
李栓子见状,给端了两碗水,一碗给了赵氏,一碗给他娘。
赵氏连忙端起了碗,自己试了下温度,发现温度刚好不冷不热,就哄了李槿华喝了些水。
赵氏将碗放下,一只手抱着李槿华,一只手擦了擦泪水,笑着感谢道:“谢谢栓子,咱栓子真是长大了。”
王氏听赵氏说栓子长大了,也很高兴,她最怕栓子长不大。
赵氏对王氏缓缓道来,将李槿华带来的原因 :“这几天,我和我家当家的。那是天不亮就出门,一整天都在地里头,我家槿华就托付给了小吴氏照顾。今天雪华那丫头突然跑来找我,说槿华被小吴氏那贱人给掐哭了。”
说着,赵氏眼泪就又蹦了出来,说话的声音更是带上了哭腔:“雪华说,前几天,小吴氏那贱人还只是不大理睬我家槿华,今日可能是槿华饿了,有些哭闹,她就敢直接上手掐啊!”
“你看看,这些掐痕!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这地里的活计,我估摸着还要干上十来天。槿华又太小,放地里头我不放心。我就想着,你家莲华是个能干的,能不能帮我看一下槿华,我每天晚上来接她。”
王氏是个心软的,想着地里的活也没有多少,就同意了。

第17章 中秋,回老李家
因为李槿华的事情,后面下地抢收就喊李莲华带着栓子和李槿华在家忙活其他事情了。
李莲华虽然才五岁,人还没有灶台高,但踩着凳子也能做饭了。
她干活麻利,李梁他们前脚出去,她后脚就将李槿华塞给李栓子,去了厨房。
她先是将灶火给烧起来,就淘米煮稀饭。
稀饭煮好了,就放到一边拿竹编的盖子给盖上,这样等王氏他们回来,就能直接喝稀饭。
李栓子透过窗户,看见李莲华在院子里东奔西走。
晒草药、喂鸡鸭、扫院子、洗衣服、晾衣服。
时不时还抽些时间,进屋看看李栓子和李槿华。
见李栓子有乖乖照顾李槿华,还给了一个赞赏的表情就又出去忙活了。
等太阳开始下山,李莲华就去鸡圈和鸭圈那里看看。李栓子看她用衣服兜着进了厨房,就知道收获颇丰。
没一会儿,厨房就传来了香葱煎蛋的味道。
李栓子看了看吞口水的李槿华,他很想去厨房给他弄点来。可惜不敢让李槿华离开他的视线,自己又抱不动李槿华,只能干巴巴看着他。
等了一小会儿,李莲华拿了一个勺子,和一碗蒸蛋进来。
她先是不由分说给自家弟弟喂了一口,然后就把碗塞给李栓子道:“栓子你把这鸡蛋羹喂给槿华吃,四伯他们对我们家不错,咱们也让槿华吃点好的。我再去弄个菜,爹娘他们也快回来了。”
李栓子“嗯”了一声。
李槿华见有吃的,立马爬了过来。
李栓子舀了一点,吹两下再喂给李槿华。
说实话,他刚刚被李莲华喂的鸡蛋羹给烫了一下。
这种给小孩子喂吃的,李栓子在还是王席的时候,经常做。
在孤儿院的时候,王院长会给大孩子分配一些小孩子,让他们照顾。
对于照顾小孩,他很是拿手。
王氏他们在太阳还有余晖的时候回来的,看了看天色应该不会下雨,就将收回来的稻谷晒到院子里。
李梁看见煮好的饭菜,对李莲华不吝夸奖。
听得李莲华小胸脯都抬高了好多。
王氏笑着说:“莲华你是不是将槿华丢给栓子了?你个鬼灵精的,知道咱栓子懂事。你换你李二奶奶家的金宝,你试试敢不敢丢手?”
众人一听,想着李金宝,今天早上还因为爬树被他奶奶追着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就笑了起来。
赵氏推了院门进来,就看见这样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自家女儿在王氏怀里也高兴地拍手。
心里那种难过就止不住地往外冒,勉强笑着道:“二嫂家正吃饭呢?我来接槿华了。”
王氏起身,将怀里的李槿华递给赵氏道:“今天下午的时候,莲华和栓子就给槿华喂了饭了,你回去喂饭的时候,注意些啊。”
赵氏听了,接过李槿华,低了头说:“谢谢二嫂了。”
然后又强打精神,笑着对李莲华和李栓子道了谢。
李栓子觉得赵氏的笑容,要多苦涩有多苦涩。
王氏将赵氏送出了院门,将院门关了,王氏轻轻叹了一口气。
赵氏抱着李槿华回到老李家,小吴氏正在打水,看见赵氏回来就道:“哟,这槿华在二房过得怎么样啊?有没有喝上一口肉汤啊?”
赵氏没有理小吴氏,只是闷不做声地将李槿华抱去了四房的屋子。
这天,中秋
稻谷已经晒好,脱了皮装袋了。
一大早王氏和李梁就忙着收拾给老李头和老吴氏的孝敬。
王氏将井里吊着的肉拿出来一坨,大概有两斤左右。
又拿了一个竹篮子,装了二十几个鸡蛋。
李梁将粮食放到板车上,就带着妻小去老李家了。

第18章 老李家的团圆饭
乡村小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带着东西。脸上带着些笑容,今天是个团圆的日子,是个令人期盼的日子。
才到老李家院门口,便听到里面老吴氏中气十足的声音:“老四家的,你是个蠢货吗?煮这么多白米饭做什么?咱家家徒四壁的,怎么会有你这么一个败家媳妇!”
“老四!你个偷懒的!柴火快没有了,赶快去给我劈一些!”
“哎哟,不知道老二家的今天来不来?这地里的粮食都收了,咱家老太爷和老太太的孝敬也该送过来了!”高氏的声音也很大,里面透着一股子坏水味儿。
“他敢不拿来!他不拿,我直接去衙门告他不孝!”老吴氏直接回了高氏这么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像是等孝敬,像是讨债的。
李梁和王氏对视一眼,王氏摇了摇头。
李耀明上前将老李家的院门全部打开,方便李梁将板车推进去。
厨房里的人,听到动静,除了赵氏都出来了。
小吴氏立马迎过来,翻看板车上的东西。:“这是带什么过来了,我可要好好看看,你们有没有将粗粮混到细粮里面!”
高氏也过来,笑着接了王氏手里的篮子:“哟,二弟妹这是拿了多少个蛋几斤肉回来啊?提着还挺沉的。看来二弟妹这分出去了,过得很是舒坦嘛!二房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大房,等以后咱耀祖当了举人大官,一定不会忘了他二伯的!”
老吴氏扫了二房拿来的东西,心里点了点头。
这些粮食明儿个拉去县城卖了,应该能得个三两银子。
明年耀祖去考一回童生,这些钱刚好可以拿去做盘缠。
王氏走到老吴氏身边,从袖子里掏出一两银子给老吴氏,是当初说好给的养老银。
老吴氏收了银子,哼了一声,就进了主屋。
中午吃饭的桌子被抬到了院子里,两张大圆桌挨着,男人们一桌,女人们一桌。
李耀明挨着李梁坐下,李栓子仍然被王氏和李莲华夹在中间,在女人们这一桌。
李栓子无可奈何,端碗扒饭。
“哟!咱这栓子,几个月不见,这般能吃了?”高氏看李栓子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种生来带病的,就是家里的拖油瓶。
李栓子无辜躺枪,整个人也很无语。自己这个大伯娘,每次说话前加了一个“哟”字,保准不是好话。她这调调偶尔还会被小吴氏学了去。
李栓子不好去反驳高氏,这个世界太看重礼教了,若是顶撞长辈被传了出去,那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讨不到好。
李栓子只能不作理会。
王氏可见不得自己儿子被欺负,立马笑着道:“我家栓子哪有你家耀祖能吃,天天都要吃一个鸡蛋,不给就嚎,那是巴不得什么不给别人留啊!”
小吴氏一听,自家耀辉怎么没有这个待遇,立马就嚷道:“哎呀!怎么大房的耀祖能每天吃个鸡蛋,娘啊,咱耀辉也要吃!”
老吴氏把筷子一拍,对着王氏骂道:“你个搅家精!一回来就四处挑拨!你是见不得我老李家好吗?”
她不骂起先挑头的高氏,也不骂小吴氏,就指着王氏骂。
亲疏远近,一看便知。
老李头那边还有正事,不想将事情闹僵就虎着脸对老吴氏道:“好了!今天难得老二家的回来!你发什么疯!”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