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可未来男人了解月。经,难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可再一看姜叶对男人射。精一事也落落大方,不禁沉默。
难道真是他们古人观念不如后世人?
【归根结底,月。经一事是古代女人们失权表现的缩影之一,因为没有权利,哪怕是自己身体的解释权也在男人手里。
现代男人明知道月。经是女性子。宫内膜脱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依旧不妨碍他们对女人指指点点,其根源是古代数千年男权封建风气的残留。】
“女人们失权缩影,男权封建风气残留,未来女人重新掌权了吗?”武曌微怔。
权力巅峰的她深知,未来女人如果没有权利,其他女人绝不会如此自信,甚至公然批判男人。
“男权封建风气残留?未来朝堂让女人参与执政了?”男帝们挑眉,十分意外。
他们不明白后世男人为什么要给女人们分权?
【因为失权,大部分女子所使用。的月。事带自然也不是很好的材质和舒服,月。事带是两层长方形有系带的布条,其他部分缝合,只留一个缺口。
底层女子一般以草木灰和竹炭为主,来月。事了就从缺口处填充草木灰和竹炭,富贵人家的女子,往里面填充丝、棉。】
说完姜叶看向江雪,江雪了然接话。
【因为不停流血缘故,月。事带需要勤更换和清洗,且月。事期间不宜劳作和触碰凉水,多吃红色补血和有营养的食物,如果期间腹痛难忍,得尽快去医院检查身体。】
诸朝男人脸色麻木,只觉得知识以一种卑鄙的方式进入脑海,他们并不想知道女子们来月。事该注意哪些问题,他们不关心这个!
还有后世男人,果然如女主持人说的,对月。经一事并不陌生。
女人们则神色惆怅,叹道:“说的简单,却根本做不到啊。”
月。事带勤更换和清洗倒还可以,可是不劳作和不碰凉水,哪个夫家会惯着她们?
还有吃红色补血和有营养的东西,好东西根本轮不到她们;至于腹痛去找医师,就更不可能了,男人、孩子病了都不一定找医师,更何况她们。
只有少数女子才有这个优渥条件,再加上男人有心的,数量更凤毛麟角。
【其实月。事带和三角裤很搭配,可是古代女人没有三角裤,而我们虽然有三角裤,所用卫生。巾尺寸却不合身。
因为卫生。巾大都是男人做的,可以说是外行指导内行,衷心希望未来更多女性进入卫生行业,让卫生。巾变得更好。】姜叶十分诚恳。
“噗!”之前姜叶说射。精都没破防的古代男人们这次真的撑不住。
“她刚才说未来女子的贴身月。事巾大都是男人做的?是她说错了,还是我听错了?”古代男人们不敢置信。
“后世男人怎能低贱于此?还有后世女人怎么能用外男做出来的贴身月。事巾,这已经不是不知羞耻能形容的了。”诸朝古代男人们不理解,不乏破防谩骂的人。
天幕检测到,取消他们的观看资格。
可是这次,男人们没有后悔,而是冷笑:“此等违反伦理纲常的天幕,不看也罢!”
女人们也很震惊,“后世女子们用男人做的月。事巾不会感到别扭吗?还有她身侧的男人居然没生气。”
她们察觉到姜叶和江雪关系匪浅,可越是这样,她们越疑惑,难道对方并不介意这点?
“说不定那个男人只是面上平静,暗地里说不定会打她。”就像她们夫君一样,表面装好人,背后苦果只有她们自己知道。
得亏江雪不知道自己被定义为家。暴男,要不然表情绝对维持不住。
关心完姜叶,诸朝女人注意力放在三角裤上,开始试着把三角裤做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古代女子亵。衣不光有肚。兜,还有令人窒息的裹。胸。布,宋朝开始的(又是你,大怂)。我想加进去,却跟后面剧情有点冲突,想了一下,把这段补充到后面的裹。足里。】

“后世三角裤的裤腰没有系带。”诸朝正在动手做三角裤的女人们道。
“好像不止三角裤,其他衣服也没系带。”有心细的人发现。
疑惑的人多了,就化作评论。
姜叶看到后点头。
【古代衣裤没有松紧性,所以大都用系带束缚,这也是我们现代衣服和古代衣服不同的地方。】
【大家知不知道咱们古代衣服的正确穿法,比如衣襟的方向,知道的观众们可以回答。】
姜叶语气轻快,问题却让诸朝古人们面面相觑。
“这还有不知道衣襟方向的?”
“当然是左衽!”
就在大多数迟疑,忽必烈等人肯定回答。
朱元璋等人气的想吐血。
“放屁,华夏衣襟自古都是右衽,左衽是给死人穿的!”
“左衽的蛮夷!”诸朝衣襟右衽的人多得多,忽必烈等人抢先一句,很快就被巨大声势压下去。
【恭喜回答右衽的观众们,华夏自古以来的衣襟都是右衽,左衽一般是去世之人和少数民族穿戴的。】①
【所谓右衽,就是左边衣服压右边衣服上,和人面对面看,对方衣领会呈‘y’字型。】②
诸朝古人们觉得姜叶这话离谱,“这种问题还需要特意解释吗?”
在他们看来,这种知识点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都是常识。
【关于右衽和左衽的区别,除却对汉文化有研究和喜爱的人外,大多数人都是不怎么了解的,因为古代服饰文化距离我们很远,我们现在的衣襟不是合口,就是在中间。】
说着,姜叶放出古代衣服和现代衣服的对比图。
原本还好奇中间怎么系带的古人诧异,“他们衣襟中间的东西是什么?”
是纽扣和拉链。
前面朝代还能看个热闹,清朝康雍乾三个帝王则沉下了脸。
为什么?因为后世人的装扮,和西方人的衣服款式相像。
“不应该啊,就算大清亡了,下一任王朝也不可能让其他人这么穿。”康雍乾三人呢喃。
在他们心里,最坏打算不过汉人重新夺回江山。
可真要是汉人政权,怎么会让后世人穿西方款式的衣服。
至于下一任王朝还是少数民族的猜测,他们对各少数民族服饰还是了解的。
其他朝代虽然不像清朝和西方有所接触,但看着后世衣服,总感觉怪怪的。
毕竟他们已经喜欢和习惯右衽数千年,看中间衣襟,难免别扭。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一直习以为常的东西突然失去,有。种难以言喻的酸。胀。
【之前【衣服材质】篇不是有人疑惑合口的衣服怎么穿吗,这个就是合口衣服的穿法。】姜叶把之前的坑填上。
古代衣服是从后往前/从前往后穿,现代衣服则是从下往上/从下往上穿。
诸朝古人们心情复杂,终于体会到姜叶之前问衣服怎么穿的诧异。
合口衣服的穿法并不难摸索,之前已经有人摸索出正确穿法,不过那时候他们并没意识到,后世衣服已经不再用系带。
“后世的穿衣速度好快。”看到演示,古人们恍惚,相比起后世,他们的衣服穿戴绝对称得上繁琐。
“而且他们的衣服不像我们衣服容易掉,省却随时系系带。”
古代衣服并不是一系就能了事的,因为系带时不时会松开,这时候就得重系。
大多数人意识不到后世服装大变样意味什么,只兴致勃勃的讨论表面。
“那个拉链咱们做不到,纽扣却没问题。”这个她们一看就会。
帝王中也不是每个都心思敏锐,再除去并不关心国事的昏君,剩下的明君数量更少。
嬴政身为第。一个大一统帝王,从看到后世服饰的瞬间眉头就紧皱。
他不了解后世,但他了解当权者,就算改朝换代改变服装颜色和款式,也绝对没后世来的离谱。
“难道那是未来异族政权的衣服?”嬴政琢磨。
刘彻脸色紧绷,看着后世衣服神色不善,“朕不喜欢那种款式的衣服,并不好看。”
“可是陛下,它们方便,比胡服还方便。”卫青从将军的角度出发。
“朕知道。”所以刘彻看不顺眼归看不顺眼,该用还是会用。
“真是奇怪,看后面朝代的衣服,尽管款式不同,可也算一脉相承,缘故突然大变样。”李世民想不明白。
可惜唐朝距离后世太远,唐朝后面还有宋元明清呢。
【除了服装,好看的配饰和发型也是加分项,在提起这些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反面例子。】
【古代男女都留长发,不像我们现在,头发长短可以自由决定。】姜叶引申话题。
“噗,我想起来了,后世人都是短发,我就觉得哪哪怪怪的,原来他们不光衣服款式大变,还没了头发。”准确来说是短发。
之前诸朝古人看到后世图片,也有看到后世人的短发,可那时注意力都在衣服上,难免一叶障目。
现在反应过来,他们只觉得受不了。
因为在他们心里,头发是比衣服还重要的东西。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世人怎可轻易损毁!”诸朝古人们意识到这点,十分崩溃。③
因为他们不光是这么说,还真是这么做的。
总之就是不提还好,一提古人们就无法接受。
“他们,真是我们的后人吗?”有人忍不住质疑。
实在是后世衣服款式变了,头发也没了,让他们这些祖先陌生到不敢认。
“后世人该不会都是异族血脉吧?”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可能,别忘了明朝后面就是异族政权。
所谓的后世子孙,完全有可能是异族人的后代。
想到这个可能,朱元璋别提多暴躁。
朱标赶紧上前,“父皇,您先别急,冷静。”
“标儿,你后世子孙无能啊,居然让异族夺了华夏江山。”朱标不来还好,一来朱元璋就忍不住迁怒。
已知朱标是他的太。子,大明下任江山继承人,由此可以得出大明的亡国之君也是朱标血脉,这不是朱标血脉无能是什么。
可朱标到底是自己好大儿,且身体最近有些不好。
想了一下,朱元璋一巴掌拍在一旁年幼朱棣肩上。
朱元璋手劲不大,却疼的朱棣呲牙咧嘴,“大哥,我可是代你受过了啊,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待我!”
此时年幼朱棣和满脸愧疚的朱标并没有想到,朱棣并没有替朱标受过,反而是朱标替朱棣背锅。
“阿嚏,谁念叨朕。”已经登基为帝的朱棣狠狠打了个喷嚏。
不过他并没有往年幼自己和老爷子身上想。
顾不得多想,朱棣正色起来,因为姜叶介绍的,正是两大异族皇朝。
元朝,排在大明前面;清朝,排在大明后面。
但凡有点骨气和血性的大明帝王,哪个受得了。
【华夏大部分时期发型都是长发,可也有时期是例外,比如元朝和清朝,这两个皇朝是少数民族政权。】
【可以说对方和华夏方方面面都不同,服饰方面就不用说了,咱们来看看彼此最大不同,那就是发型。】
说着,姜叶放出元、清两朝的发型。
“啊,我的眼睛,好丑!”其他朝代人大受刺。激。
因为元朝和清朝的发型,完全不符合华夏人的审美。
【元朝头顶没有头发,只有四周几绺留长,华夏古代虽然人均长发,但头发长也免不了脱发困扰,有许多人年老时,头顶头发会脱落,这种发型被称为地中海发型。】
【只是不同的是,古人地中海是被迫的,元朝地中海发型却是主动修剪成。】
“地中海怎么了!”元朝人不服。
他们算是诸朝少数觉得这种发型好看的人。
【清朝发型最初是脑袋后面细细的一根,被称为‘鼠尾’,我们所熟知的清朝影视造型,基本都是清朝中后期的样式。】姜叶放出清朝男人发型的演变。④
“看过清前期的鼠尾,我居然觉得中后期的发型还行。”
虽然中后期的发型,也只有一半不到,但比老鼠尾。巴似的一根好。
“糟糕,天幕要说不该说的了。”从姜叶提起清朝发型,康雍乾等清朝帝王就脸色大变。
他们怕的自然不是发型,而是大清当初因为百姓不愿剃发易服下的屠杀令。⑤
大清入主中原几代,硬茬子已经收拾的差不多,现在要是被天幕重提,朝野一定会再次动荡。
“可恶,为什么阻止不了!”清朝帝王们尽管对天幕没有办法,和恨得牙痒痒,却不敢轻举妄动。
失去天幕观看资格,他们处境会更被动。
【元朝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曾颁布剃发令,不同的是元朝没太过强制,清朝则是强制剃发,详细点就是元朝底层百姓发型没多大改变,而清朝哪怕是底层百姓,也必须更改发型,不愿意剃发就掉头。】⑥
“不愿意剃发就掉头。”从一句话里,诸朝古人仿佛闻到扑面而来的血。腥味。
听到姜叶声音,清朝帝王们忍不住闭上眼睛。
可是姜叶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闭眼而终止。
【明末清初之际,百姓们对身为异族的清兵是十分欢迎的,因为那时天下百姓苦明朝久矣。】⑦
“不——!”谁也没想到,说起清朝,最先破防的人是朱元璋。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明朝百姓怎么可能会欢迎异族,朕不相信!”朱元璋双眼猩红。
他自己就是农民起义,可他就对异族恨之入骨。
“朕把大明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官员和百姓们都能各司其职,他们凭什么背叛朝廷!”①
“说不定是百姓们是被忽悠了?”
朱元璋想到一个可能,从底层上来的他,自然知道大多数百姓很容易被人煽动。
尽管这是个过得去的理由,朱元璋依旧生气。
他在想自己是不是百姓们太宽裕了,以至于他们未来会反对明朝,欢迎清廷。
朱元璋宁愿把百姓变坏想,也不愿意往自家根子上看。
【为什么说明末百姓们舍弃明朝,转而欢迎清朝,难道明末百姓们不知道清朝是异族?】
【事实上他们是知道的。】
“噗!”姜叶的补充,让朱元璋更想吐血。
不知道清朝异族身份,跟知道清朝异族身份彼此是有区别的。
其他帝王可没朱元璋对自己子嗣的滤镜,“能欢迎异族入主中原,可想那时的明朝有多不得民心。”
民心,嬴政和刘彻若有所思。
“民心,这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啊。”②
“最后三个朝代前后都是异族,中间的明朝天然就能获得民心,可偏偏最后,明朝失的也是民心。”李世民感慨。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明朝和清朝的对比图,从入主中原之初,清朝就没遮掩过自己跑马圈地的行为。】③
【所谓跑马圈地,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清朝马圈起来的地方,不管有主土地,还是无主土地,都归清廷所有。】
其他诸朝都惊呆了,“异族就是异族,他们都不带遮掩一下啊。”
“建朝初期百姓就没了土地,今后的百姓们可怎么活啊?”很多人担忧。
“对啊,其他朝代之初可都是分地,清朝怎么还反过来了?”其他朝代初期的百姓不明白。
他们懂得不多,但也知道土地实打实落自己手中的踏实,而后世建国之初就不给百姓们分地,居然还有百姓愿意跟着清朝干,真是太离谱了。
“明末问题只怕比我们想象中的严重。”经历过乱世的李世民深有感触。
【为什么清廷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依旧得到百姓的拥戴,原因有二,一是明末土地已经被贵族们强取豪夺的差不多,清廷那些土地,大部分都不是百姓们的。】
其他人恍然想起来“对啊,都王朝末年了,百姓们手里早就没地了。”
【就算严谨点,明末还有一些百姓有地,可是跟损失更重的贵族们比起来,他们那点地不算什么,就算反对清廷跑马圈地,也无法形成规模。】
因为明末百姓们大都没地了,对此感受不深,而感受深的群体,又是少数。
【二就是跟清廷的跑马圈地比起来,当时的明朝对百姓们压迫更深。】
【明末灭亡的原因有不少,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苛捐杂税、自然灾害,除却最后一个不可测,前三个基本都是各大王朝灭亡的标配。】④
标配,也就是说每个王朝末期都大同小异。
有脑子的君王和明君们沉默,他们倒是知道怎么让王朝变得更好,但问题他们无法执政到王朝末期。
哦,唯一有点可能的也就秦始皇嬴政。
嬴政:“……”
【除此之外,明朝最不得民心的一点,是明朝的宗室,明朝宗室从明初就不停作奸犯科,每次都得到帝王庇护,如果说明太。祖朱元璋知道儿子们滥杀无辜后还会斥责一两句,后面帝王就全是包庇、纵容。】
姜叶所说并没引起诸朝古人重视,底层百姓们就不说了,苦却说不出来,而中高层的贵族们,对于自己亲人作奸犯科一事早就视为常态。
“这有什么,哪家皇室宗亲里没有蛀虫。”刘彻不以为然,就像他老刘家,不同样有败类。
明朝,正对明末百姓们义愤填膺的朱元璋脸色僵住,他仰着脖子粗道:“他们做错事俺老朱不是说他们了吗,你还想让俺老朱怎样,杀了他们吗?”
一些百姓的命也配换他儿子们的命,他们也配!
“父皇……”朱标看着这样的朱元璋微怔,想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自己父母死时连块地都没有时的委屈和愤怒。⑤
这一刻,称帝的朱元璋和儿时刻薄他的地主形象重叠到了一起,让朱标无端心慌。
【其实纵观历史朝代,你想找出一个完全干净,没有任何蛀虫的皇室宗亲是不可能的,明朝宗室有的问题,其他宗室也有。】
【明朝宗室最大的问题是他们的数量,朱元璋是明朝太。祖,给予自己儿子们十分优渥的经济、封地、律法等特权,希望他们及子孙后代世世代代永享富贵。】
【加上后面的永乐大帝朱棣是藩王夺位登基,担心再出另一个自己,更不敢推翻自己父皇给宗室制定的优渥待遇。】
换言之,朱棣对待其他藩王底气不足,要不然他能干的事,其他藩王也能干。
“永乐大帝。”朱标看着自己年幼的四弟沉默。
“藩王夺位登基,老四,你夺谁的位?”朱元璋都顾不得明末,直冲年幼朱棣怒吼,谁能想到未来的朱棣这么有本事。
他在位时朱棣肯定不敢夺位,那就只剩朱标了。
“混账,你大哥对你难道不好吗?还是你平时对你大哥的敬重都是假的!”朱元璋没办法接受。
“我,我也不知道啊。”年幼朱棣也懵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未来怎么想的。
见朱元璋想动手,朱标连忙拦住朱元璋,“父皇,还是听天幕继续说吧,四弟的事过后再说不迟。”
年幼朱棣的挨打暂时延后。
“说明末就说明末,干嘛扯我身上。”突然被点名的朱棣心里不爽。
虽然知道自己得到永乐大帝的称呼很开心,可他更担心另一个时空的年幼自己。
【可能有人疑惑我为什么提起朱棣,是因为他们和明朝宗室有直接关系,明太。祖为自己血脉从源头定下规矩,朱棣身为继任者因为自身原因,对宗室们多有纵容,他们以身作则,后面帝王哪怕意识到问题,可敢动宗室们吗?】⑥
自然是不敢的,谁敢谁就是不孝,底下皇位都坐不稳。
【就这样,从明初开始,宗室问题就只有更严重,没有最严重。】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明初的皇室宗亲只有几十人,而到明末的宗室数量已经约达百万,再挤挤水分,只看朱元璋血脉,最少也有几十万。】
听到姜叶报出来的数字,朱元璋第。一反应是欣喜,“这是多子多福啊。”
他给予子孙那么多待遇,不就是想看到这一幕吗。
可第二反应就是愤怒,“不对,宗室既然有那么多人,怎么还能被推翻?”
这岂不是说明明末几十万的皇室宗亲都是废物?!!
【明末宗室情况总结下来就是庞大的数量,和无法无天,因为明朝律法管不到他们头上。】
【等到明中和明末,朝廷财政已经养不起皇室宗亲,你们猜皇室宗亲们要想维持优渥生活,会从哪里掠夺?】
【是底层的百姓们,血缘关系疏远的宗室不如血缘近的宗室受宠,他们奈何不了上面的人,还奈何不了底层的百姓吗,和百姓们比起来,皇帝们自然包庇自己亲戚。】
听到姜叶最后一句话,明末的百姓们双眼猩红,难道他们不知道异族不会是好东西吗,实在是明末这边做的比异族都要过分。
他们就像立即死亡和慢慢死亡的区别,两害相权取其轻罢了。
“富养宗室却不给上枷锁,只能说明末亡的不冤。”刘彻想起推恩令,他知道推恩令一下,自己血脉未来同样会受制约。
可他依旧选择了推恩令。
“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宗室,明朝怎么敢的啊?”李世民咋舌,这个数量光是想想就让他头皮发麻。
而历朝历代的经济学家们从最初就敏锐到什么,直到明末宗室数量一出,简直噩梦成真。
“不是,明朝从上到下都不会算数吗?”
这个算数问题也不算复杂啊!
还别说,朱元璋还真不懂算数。
直到臣子们给他算出明末皇室宗亲需要的财政支出,一年可抵几年国库税收,朱元璋才眼前一黑。
就算他心疼自己血脉,可从底层百姓上来的他自然清楚这样会压垮百姓们。
他之前之所以愤怒,是把明初还没被彻底压垮的百姓代入到了明末已经被压垮的百姓身上。
意识到这点,朱元璋对百姓愤怒的底气消失,还有点心虚。
“朱棣,要不是你小子,大明宗室哪会成为那么大的祸害!”
朱元璋终于意识皇室宗亲的危害,但不妨碍他迁怒一旁的年幼朱棣。
年幼朱棣拔腿就跑,“我是有错,可是爹你错更大啊!”
朱元璋才是源头。
“是啊,大明失去民心的根子是我亲手种下的。”朱元璋呢喃,失去追逐朱棣的力气。
【所以明末之初,明朝百姓们对明朝皇室宗亲的恨意是远大于清廷的。】
诸朝古人们沉默,就算他们觉得清廷是异族,此时也说不出指责明末百姓的话来。
【直到一件事的发生,彻底改变了明末百姓们对清廷的态度,那就是剃发令。】
【迎清廷入主中原的时候,百姓们可没有想到还要剃头发,也因此,他们对清廷的态度从迎合变为抵触,直至深恨。】⑦
“终于来了。”清朝皇帝们有。种头顶铡刀终于落下的松快。
与此同时,明末百姓们也认真听起自己的未来命运。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③④⑤⑥⑦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作者同类型完结文:
《位面餐厅从大秦开始》【可能雷点:有嬴政和吕雉cp。】
《诸天聊天群从西游开始》【可能雷点:有武松和潘金莲cp。】
作者预收文求收藏:
《国运直播从秦皇汉武开始》【和本文算同类型,主神、无限、历史直播、国运流。】
《诸朝直播带货指南》【同类型预收,历史和星际互相直播带货文】
《穿书女配和女主联手爆红》【娱乐圈文,三本两个换梗唯一幸存者。】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孝道信念。】①
【谁知传承了数千年的思想,到了异族这里根本不管用。】
【就像改朝换代会改正朔,易服色一样,清朝的剃头令也是一种政治彰显。】
【不过让清廷没想到的是,他们颁布的剃头令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反对。】
【清廷颁布剃头令之前,百姓们对于明朝灭亡是漠视和消极的,面对身为异族的清廷,他们夹道欢迎,剃发令后,他们对清廷极力反抗,并血战到死。】
【究其原因是最初清廷并没有触犯大多数百姓的利益,直到后来百姓们反抗,也不是为了苟且残喘的明朝,而是为了自己的头发和性。命。】
【扬州算是百姓们态度转变的一个代表,被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十日大致情况为百姓们抵抗清廷的剃发令和清廷死战,其十天内被清廷杀了数十万人。】②
【同一年,另一地区也发生了‘嘉定三屠’事件,嘉定三屠指的是嘉定这个地方,被清廷将军连续指定屠杀三次的事。】姜叶说的简单,内容却让人不寒而栗。③
扬州十天内没了数十万人,嘉定短期内被屠杀了三次,那两个地方还有活人吗?!
诸朝已经有扬州和嘉定名字地方的百姓们两眼一翻,就要晕过去,要知道这种悲惨遭遇的很有可能是他们的后人。
这一刻,哪怕他们和清廷无法接壤,心里也生出难以言喻的恨意。
而明末清初的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被天幕直接点名的扬州和嘉定两个地方的人已经完全傻眼,这样的遭遇,他们扬州/嘉定还不得空了啊!
他们该怎么办?他们能怎么办?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只是其中两件惨剧,却不是所有惨剧。】④
【隔着这样的血海深仇和无法融合的价值观,从此百姓们和清廷势不两立,后来随着清廷大势已成,百姓们不得不捏着鼻子和南明和解,共同抗清。】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