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天幕说,谁会把导航和指南针联系到一起,虽然功能他们确实熟悉。
“导航功能包含指南针,却比指南针更复杂,如果后世人们都离不开导航,那作为导航起源的指南针确实挺重要的。”
“不过还是觉得怪怪的,要知道其他三大发明早就改变世界,指南针发明时间最早,却直到后世才发挥出巨大作用吗?”
【当然咱们现在的导航并不是指南针位于四大发明的主要原因。
指南针之所以位列四大发明,是因为它对航海时代起到的巨大作用。】
“就说指南针不可能发挥的那么晚,不过航海,司南在海上也能使用吗?”
“司南在海上怎么使用?要知道司南的使用得保证司南平稳,海上可不平稳。”
“航海作用。”诸朝执政者们眸光微凝,心中疑惑终于得到解答。
跟陆地比起来,海中确实更需要方向。
【最初的指南针,也就是司南,形状为勺型,模仿的是天上北斗七星。
勺柄的方向为南方,与之相对的是北方,司南勺下方是一个光滑罗盘,可以确保司南转动顺畅。】③
姜叶说着,身后视频出现北斗七星和古代司南的模样。
北斗七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勺子形状,古代司南则盛放在方形罗盘中,随着指尖拨弄,司南勺在罗盘里转动,等停止后,尾。巴方向就是南方。
“古代的司南,个头好大啊!”以拨弄司南勺人的手指为参照物,最早的司南个头并不小。
“越大越不方便,不像咱们现在的指南针小巧又方便。”
【最初的司南因为体积不好随身携带,且需要盛放平稳,不能晃动的原因,所以一般都被用做祭祀、礼仪等场合。
直到后来人们把司南个头变小,让它们越来越方便携带。】
“司南个头变小很容易,我们战国也能做到,倒是平稳有些难办,毕竟外界地形复杂多变。”
万一不平,会影响司南的使用效果。
【到宋朝,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鱼和指南龟。
指南鱼是把磁石放进木雕小鱼里,在水里,鱼嘴会自动调整方向指向南方。
这种方法是对司南罗盘的简化,但还是有局限性。】④
【指南龟则不需要水,同样由磁石塞进木雕龟里,但加了一根东西固定在磁针/磁石中间,平稳时,龟嘴会指向南方。
比起指南鱼,指南龟少了水的局限性。
且指南龟的中心点,已经有了后世指南针的雏形。】⑤
“指南鱼和指南龟吗,心思挺巧的。”
“一个还需要水,一个则不需要水,也就是说后世指南方面,都是对罗盘的简化。”
指南鱼用水代替了司南罗盘的作用,虽然还有局限性,可比司南罗盘更省材料。
指南龟就更不用说了,连水都不需要,中间的那根竹钉,则代替了司南罗盘的功能。
【历史上除了指南鱼和指南龟外,还有其他指南相关的发明。
比如指南车,又名司南车,无论车怎么转动,指南车上指示方向的小人依旧不变。】
“指南车比指南鱼、指南龟早的多。”
“而且,指南车是运用到战场上的东西。”
所以指南车体积非但不小,反而会更醒目。
【话题回归到航海指南上。
请问刚才介绍的几种指南物品,哪个能作用到航海指南上?】
“司南的话需要平稳,海上不平稳,根本无法使用。”
诸朝古人知道司南的局限性。
“指南鱼的话好像能用,海上虽然波澜起伏,但对指南鱼影响不大。”
因为指南鱼本来就是在水里使用。的,不怕颠簸。
“指南鱼不行的,还有指南龟,指南鱼和指南龟在陆地上用也就算了。
可是在海上,它们磁力会变弱,很容易受到大海影响。”
“那指南车总行了吧,个头大,磁力足。”
“指南车确实磁力足,但体积大,和太重。”
【总的来说,各种指南物品,各有优缺点,但都不是很适合航海。
直到后来指南针现世。
比起其他指南物品,指南针更加精准。
不过古代的指南针,跟咱们现在的指南针还是有区别的。】
说着姜叶用视频给古今指南针做对比。
差距明显的让人一眼就分辨出来。
“指南针中间支撑的东西,和指南龟原理是一样。”
“两个指南针看着差不多,不过一个没有盖子,一个则有透。明盖子,我知道了,有盖子的是后世指南针,可以防水!”
“防水啊,咱们华夏古代又没有玻璃,没办法让指南针防水同时还不影响使用。”
“只是防水,琉璃也可以做到,不过像玻璃的透。明度就算了。”
“虽然航海时周围都是水,但指南针防水问题并不大。”
“因为船只安全的情况下,指南针不容易接触到水,而指南针要是接触到水了,船只也会遇到危险。”
真到那时候,该考虑的就不是指南针防水,而是保命问题了。
至于没出事的情况下,指南针意外出事,谁家出海航行只带一个指南针。
【除了这些外,指南针在海上航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稳定性。
海中波澜起伏,就算指南针磁力足够且精准,可依旧避免不了晃动,而在茫茫大海中,很容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想办法把指南针固定住,让它一直平稳不就行了。”
“有了,就像咱们玩的被中香炉/滚灯一样,无论外边怎么变,里面的东西始终不变。”
【万向支架原理,可以帮助指南针解决晃动问题。
而我们古代,也很早就有万向支架相关的物品,比如被中香炉和滚灯。】⑥
说着,姜叶身后出现被中香炉和滚灯的解析视频。
被中香炉是球形状的香薰炉,整体由几层同心圆环组成,每层圆环可自由转动,可无论怎么转动,中心的炉口总是朝上,这确保人使用时,无论被中香炉怎么翻滚,也不影响使用。
不过被中香炉材质大都为银制,在古代都是贵族们使用。
诸朝大部分古人还是第。一见被中香炉,不过被中香炉展现的原理他们并不陌生。
因为他们虽然没有被中香炉,却有原理一样的滚灯。
滚灯的材质是竹子,很贴切百姓们的生活,和被中香炉一样,滚灯也是如何滚动,都不影响最中心的烛光。
“原来咱们的被中香炉/滚灯用。的是万向支架原理。”
虽然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原理,但早就使用上相关的物品们。
正说着,天幕视频内,被中香炉和滚灯慢慢变成万向支架和指南针结合的航海指南导航。
只见船只在海中波澜起伏,可增加了万向支架的指南针却始终保持不变。
诸朝不少人看到这一幕,心头猛跳,“这样一来,哪怕是在海上,咱们也能辨别方向了!”
“只要有方向,航海安全会大大增加!”
所以这让他们如何不激动。
哪怕是很多终其一生都接触不到海洋的内陆人们,也为航海安全的提升感到由衷喜悦。
【说完航海导航工具,我们接下来说说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是指对海洋的开拓。
在指南针发明前,人们虽然也能扬帆出海,但对海洋探索却不多,直到指南针被运用到航海上,人们航海安全性增加,自然加大了对海洋的探索度。】
“等等,天幕好像说过,咱们华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可指南针明明是咱们华夏发明的……”
诸朝古人们反应过来,心里感觉到委屈。
因为指南针是他们的东西,且他们华夏的船只技术一开始领先于西方。
结果最后,西方参与进大航海时代,而东方却遗憾错过。
如果指南针是西方发明的,且东方船只技术不行,他们华夏错过大航海时代,人们也就不说什么了。
可偏偏他们从未落于人后,最后却遗憾和机遇擦肩而过,这让人心里怎么不难受。
【大航海时代位于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而此时华夏对应的朝代为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中期时代。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对郑和下西洋错过大航海时代而遗憾,因为此时间线上,我们实力强于西方,此后却因为西方在大航海时代的迅速扩张,华夏实力开始落后于西方。】⑦
“原本我们比敌人强,却因为错失机会,一步步弱于对方,这谁能不遗憾啊!”
别说后世感到遗憾,就是诸朝古人们心里也十分遗憾。
“这次不会了,华夏不会再落后于西方,不就是大航海时代吗,就由我明朝来开启!”朱棣拍桌子道。
从没有哪一刻,他意识到自己对华夏历史的重要性。
如果连他知道了大航海时代,华夏错过的机会,都能无动于衷,那后面的明朝帝王,以及清朝帝王们就更不能指望了。
不仅如此,越往后,西方实力也越来越强,当然是趁有实力的时候变得更强,等到明朝后期,就算想变强都晚了。
“先祖们,这事就交给你们了,我们后期帝王们是指望不上了。”明末,崇祯叹息道。
有时候知道机遇,和能不能抓到机遇是两回事。
朱棣及之前时代的人,就是能抓住机遇的那些人。
而如崇祯等时期,就是知道也无法抓住机遇的存在。
“我们可以提前开启大航海时代。”明朝之前的帝王们可没指望后世帝王。
与其指望后人,他们更相信自己。
【咱们来看一下西方大航海时代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分别是经济、地理、殖民、宗教几方面。】
听姜叶这么说,诸朝古人们赶紧上心。
有条件的已经准备好笔墨,边听边记。
【经济方面,海洋开拓了更多经济贸易,之前咱们丝绸之路已经说过赚钱的原因,大航海时代就是丝绸之路的加强版本。
大航海时代,意味着更多的客人,和货品售卖的更好价格,对经济方面的发展别提多重要。】
诸朝商人们又是心动又是心酸,“为什么咱们华夏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咱们要是没错过,得能赚多少钱啊!”
“大航海时代比丝绸之路还赚钱,却不是属于咱们华夏的。”已经有人受不了捂心口。
那种感觉,就像钱从自己眼前流淌而过,他们却抓不住。
别说商人们,就是普通人也受不了这落差。
“比丝绸之路还挣钱,那大航海时代我们就更不能错过了。”
“指南针做的如何了?”
虽然恨不得马上参与进大航海时代,可海上导航的工具很重要。
“回陛下,指南针快做好了。”诸朝匠人们回道。
不像其他东西,需要从零开始,华夏很早就把司南制造出来,现在想要指南针,只需要在基础上加以改良,很快就能得到指南针。
“等指南针做好,咱们船队就能出发了。”
已经准备好航行船只的帝王们道。
船只还没准备好的朝代,则加快建造速度。
除了没条件,有条件的执政者们都不会错过。
【地理方面,有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拉开大航海时代序幕。
麦哲伦环球航行,验证地球是圆形的猜想。】⑧
“美洲大陆上有高产粮食!”
之前【饮食篇】提过美洲高产粮食,还有古人记得。
“靠航行验证地球是圆的猜想,这样也行?!”诸朝古人们震惊。
后世航天观看的时候,他们已经知道地球是圆的,可是后世靠科技证实地球是圆的,和靠船只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是两回事。
前者他们会惊叹和做不到。
可后者不一样,后者的行为,他们完全可以做到!
【殖民充满野蛮和血。腥,过程对土著人的文化和生。命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所以大航海时代也是血。腥的,是建立在诸多文明毁灭和灭绝的基础上。
比起华夏还有“以和为贵”的口号,和“出师有名”的做派,西方是实打实的野。兽做派。
那些土著可以算是不幸的华夏,因为一旦有机会,伪装衣冠楚楚的西方,一定会对华夏露。出獠牙和本来面目。】⑨
诸朝帝王们眸光猛凝,“找到了,后世军事实力的防范对象和……敌人。”
他们之前看华夏军事演习的时候,就猜测谁是敌人,现在他们终于知道。
“后世说的没错,那些土著是不幸的咱们,咱们要不是后来崛起,也绝对会遭遇不幸。”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们既然要灭了对方,那咱们就救对方。”
“先看看能不能和那些土著合作,要是能就以和为贵,咱们可不能像西方那样野蛮。”
“殖民虽然来钱快,但会遗臭万年,那些家伙就不在乎名声吗?”
很喜欢名声的华夏人表示不理解。
“所以才说他们是野。兽,虽然有穿衣服和学知识,可骨子里依旧野蛮。”
“不管他们有没有人性,都是敌人,既然是敌人,就绝不能留情。”
“能现在解决隐患,就不留给后世。”
【宗教的话,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西方的宗教可以类似咱们华夏的佛教、道教。
不过和咱们东方不同,帝王权力凌驾于宗教之上,在西方,宗教权力大过皇权,可以左右帝王人选和废立。】⑩
“道教?”战国诸子百家看向老。子、庄子几个道家代表人物。
“我们是道家,不是道教,不过道教是什么,我们倒是挺感兴趣的。”老。子几个道。
“佛教也是外来的,不是咱们华夏本土宗教,咱们华夏本土宗教是道教。”
“所以佛家在华夏之外,能左右帝王废立?”不少帝王直接看向佛教。
华夏佛教:“……”他们为了融入华夏,把自己变成什么忘了,普通百姓们不知道,帝王们还能不知道。
尽管心里吐槽,面上华夏佛教迅速和华夏外的宗教进行切割。
可佛教的臣服,并没打消帝王们的疑心。
别管那些帝王有没有本事,是明君还是昏君,他们共同的逆鳞都是皇位。
身为华夏帝王,他们不敢想象帝王们被宗教掌握废立的样子,这是他们绝不允许的情况。
“那些野心勃勃的宗教,也是敌人。”
“华夏绝不允许出现那样的情况!”
“相比之下,没有帝王都不算难以接受的事了。”西方宗教权力出现之前,诸朝帝王们最难忍受后世没有皇帝。
现在,西方宗教一跃成为他们的心腹大患。
比起帝王消失来,他们更难忍受皇权被人凌驾和左右。
【时至今日,航海领域越发兴盛,指南针等航海工具功不可没。
并且除了航海领域外,指南针在航天等其他领域也有巨大贡献。】
“那指南针也算改变世界了。”
“可不,之前我还觉得指南针不配四大发明,现在真是心服口服。”
总之,听完后,诸朝古人们对指南针彻底改观。
“谁能想到司南未来会起到那么大作用!”
战国时期的人们为司南感到骄傲和自豪。
同时,诸朝争相开启大航海时代。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直播还在继续。
【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了, 会让经济更加发达强盛,用。的不好, 很容易伤人伤己。
再次提一下明朝的大明宝钞, 就是经济中的反面例子。】
明朝帝王们:“……我们已经改了!”
主要是越到后面,大明宝钞的信誉值就越低。
本来嘛, 没有天幕, 大明宝钞还能撑下去, 可是天幕直接揭露大明宝钞骗局,百姓们不再买账。
除非明朝帝王们想要江山社稷动摇,继续硬着头皮使用大明宝钞。
而明朝, 就算有脑子不清楚,不懂经济的帝王们,也会有臣子们进行阻拦。
毕竟某种意义上臣子们和帝王们利益一致, 那就是能避免社稷动摇就尽量避免。
【不过我们这次的重点并不是大明宝钞,而是经济所能发挥的影响力。
经济, 也可以成为一种形式战争, 比起火。药那种明晃晃的暴力战争,经济战争可谓杀。人不见血。】
“经济战争?经济也能发动战争吗?”
诸朝许多古人还是第。一次知道经济战争的概念。
但也有些人神情微动。
“以经济制裁敌人和敌国, 历史上并不是没发生过。”
【其实咱们华夏的老祖宗,就玩过经济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有过一场纺织贸易战。
大概情况是齐国管仲对内和外把鲁国一种纺织品高高捧起, 在利益驱动下, 鲁国人减少耕种, 全都去纺织,齐国则努力耕种,积攒粮食。
后来,鲁国粮食变少,齐国开始禁止购买鲁国纺织品,并趁机向鲁国出售高价粮食,原本齐国花出去的钱全都赚了回来不说,还极大削弱鲁国的实力。
不知大家从这场经济战争里得到哪些感悟?】①
“真·杀。人不见血啊,本来天幕这么说经济战争,我还不以为然,直到看到结果,心直胆寒。”
“这就是战争,偏偏比真刀真枪的战争更难防范,让人防不胜防。”
“鲁国就看不破齐国为它准备的陷阱吗?”
“什么是陷阱?在齐国收网前,齐国给的可是实打实的利益,别说鲁国,就是换了咱们现在,也不可能想那么多。”
“没错,齐国当时的计划对于鲁国很不利,可对于齐国人却是有利的,除非鲁国一开始就反应过来,要不然越往后越无法挣。扎。”
“要是鲁国人当时能居安思危一点,比如一边种粮食,一边纺织,能否躲过这场经济战争?”
“你以为齐国花那么多钱,是干什么吃的?为的就是引导鲁国大部分人走向他们希望的结果。”
“主要是钱和权,齐国管仲的经济战争之所以顺利,和他舍得花钱,有大量钱,还有他对内的约束力。
别忘了,利益让鲁国人弃耕织缟,齐国人知道后难免人心浮动,管仲这招,同样会影响自己人,后来齐国没有生乱,是管仲执政能力强。”
“齐国君王还真信任管仲,要知道前期为了迷惑鲁国,齐国可是哐哐砸了很多钱进去,没有君王信任,管仲第。一步就实施不了。”
“自己人这边信任和听话,敌国人趋利而没有力反击,可以说这场经济战争的结果是必然。”
诸朝古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只有一群人很沉默。
那就是当事国——鲁国。
任谁被当众揭短,也笑不起来。
不过天幕的言论,多少也让他们好受些。
因为他们抵抗不了的利诱,未来很多人同样抵抗不了。
【后来随着时代对商人们的限制越来越多,经济战争的例子也越来越少。
古代只看到了商人们不利的一面,却不知道商人们和商业思维用对地方,可以让己方实力大涨,和削弱敌国经济实力。】
“对啊,齐鲁两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距离咱们已经很远了。”
“确实,越往后,这种经济战争就越少,是朝廷对商人们限制所致。”
朝廷要是知道这话,肯定会呵呵冷笑,他们不就是知道经济战争的厉害,才那么防范和打压商人们吗。
“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伤人的同时可能伤己,但只要不使用它,就不会伤到自己。”
这就是诸朝执政者们的思维。
“没想到后世人还不如咱们呢。”齐国管仲不禁摇头。
谁能想到他的经济手段,后世会束之高阁,闻之色变。
【从以上经济战争例子可以看出,国家实力是由多方面组成的,短板塌陷,直接拉低国家整体实力。
除此之外,就是国家短板是可以人为制造的,这点对人来说也是同理。】
“国家短板。”诸朝执政者们不是第。一次听天幕说短板理论,可每次都让他们印象更深刻。
他们在心里思索自己国家的短板是哪方面,他们完全不想未来有天自己国家也被敌国从短板处攻破。
“对,经济战争最可怕的就是可以人为制造短板,没有弱点,就给你制造一个弱点出来。”
这让诸朝古人们对经济战争越发恐惧。
【经济战争的特点是物价上涨,而且是长期持续的上涨,所以从古代开始,朝廷就有意控制市面上东西的价格。
通过记录价格,可以有效看出不对劲,从而提前遏制经济战争的苗头。】②
“太好了,原来经济战争是可以预防的!”
诸朝古人们开心道,觉得总算不用再担惊受怕。
可还有一些人道:“这招很好破解,只需要给朝廷官员们送钱就能解决。”
没错,既然预防苗头的是官员,那只要把官员们收买了不就行了。
而准备打经济战争的,最不缺的就是钱。
“咱们赶紧去记市面各种物价,小心有人用这招对付咱们!”
诸朝官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更怕不知不觉间中招。
【除了经济战争外,还有粮食战争,通过制造粮食缺口,从而被敌人赚取大量金钱,
还有文化战争,对敌人进行思想上的同化,让人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
总之,战争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也需要国家们方方面面的防范。】③
“怎么那么多形式的战争!”诸朝执政者们震惊。
最关键的是,只是稍微一想,就会发现这些战争的可行性真的很高。
“不过这些办法对付咱们自然不好,但要用来对付敌人,那威力越大越好。”
“比如海外,军事战争太费事,经济和文化战争就很不错。”
“你们听懂了吗?”朱元璋问儿子们。
“不,不是很懂。”朱元璋其中一个儿子道。
“虽然不是很懂,但知道经济很厉害,父皇,咱们老朱家不需要很懂经济,但咱们必须得有懂经济的人!”
眼看自己父皇脸色不好,不懂经济的朱元璋儿子连忙补充。
朱元璋脸色肉眼可见的好转。
“没错,咱们必须得有懂经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大明经济不行的情况。”
“父皇,科举制度……”朱标皱眉担忧。
明朝开始,科举制度越来越死板,也就是说按照明朝目前的科举制度,根本筛选不出来懂经济的人。
“只要能对大明有利,朕就能改,朕不缺这点魄力!”朱元璋语气豪迈。
虽然改变许多后的明朝,距离最开始的明朝差别越来越大。
“航海方面,国家利益如何最大化?”
诸朝航海队伍已经出发,可有些帝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眼看天幕讲完经济战争话题,他们连忙提问。
他们的评论被姜叶看见。
【航海方面,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办法莫过于港口,也就是收海关税。
以明朝郑和下西洋为例,郑和下西洋利润大吗?自然大。
可再大,能大过一整个明朝都航海带来的利润吗?自然比不过。】
听姜叶这么说,诸朝执政者们睁大眼睛,“原来如此,我们懂了!”
“好险,差点本末倒置。”有人忍不住擦汗。
“本来知道航海利润时,只打算靠朝廷的船队出海赚钱,没想到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倒不是他们朝代也禁止人们出海,而是船只技术,只有皇家和朝廷是顶尖的,百姓们船只技术去不了海外,自然没办法参与大航海时代。
【国家应该改进船只技术,和降低船只生产成本,扩大出海航行的群体。
只有数量上去,港口贸易才能挣更多钱。
如果只单靠顶尖的少数船队,挣到的钱数量会很有限。】
“主动降低更多人的出海成本吗。”诸朝执政者们若有所思。
尤其是那些有港口的朝代。
在这之前,他们从没管过自己海关税的人口来源,也不操心。
有多少人他们就收多少海关税,人要是少了他们就提高海关税,总之就是在有限的人身上下功。夫。
从没有主动过,也没想过可以通过降低船只成本,增加航海人数提升海关税。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买卖,朝廷得做。”诸朝执政者们道。
普通权贵们不关心社稷发展,也没那个心,这种事只能由朝廷来,也只有朝廷才有这个实力。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自己说完,诸朝观众们又忙碌起来。
【到这里,我们经济篇的内容就说的差不多,大家要是对经济感兴趣,我们节目组还准备了其他相关资。料,大家直播后可进行查看。】
“经济篇这就结束了?”诸朝古人们惊讶。
“虽然比火。药篇长,但也没长到哪去。”
“是不是因为咱们老祖宗们的经济发展不行,以至于后世都没什么好说的?”
“可不,就齐鲁两国的经济战,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了,咱们后世还不如古人呢。”
诸朝古人们忍不住感慨。
当然这是他们的错觉,事实上越往后的朝代,经济发展越厉害,只是比起经济战争来,更多经济发展是平稳而静谧的,不像经济战争那么惊心动魄。
“经济确实算历朝历代短板。”
朱元璋原本不舒服明朝经济拉胯,可是一想其他朝代也没几个以经济见长的。
结果他的话变成评论上了天幕。
不出意外直接被宋朝看到。
“经济可是我们宋朝的长板!
你们经济不好,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以为其他朝代也跟你们明朝一样!”
宋朝帝王们理直气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