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诸朝古人们惊讶,“虽然知道后世生活条件好,但免学费,是不是太夸张了?”
“是很夸张,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两个孩子,而是所有的孩子。”
一两个孩子免学费,他们现在就能做到。
全民孩子免学费,对不起,打。扰了。
“后世官学门槛为什么定那么低?”
“按理来说,官学才需要门槛吧。”
“官学不降低门槛,难道指望私学降低收人门槛吗?也只能是官学来。”
【孩子们五六岁时入学,九年义务教育下来,人也十几岁,到了这一步,会进行文化阶层分流。
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家长不让孩子们上学是违。法行为,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更高的学历并不强求。】③
“五六岁,我们古代幼童也是这个年纪启蒙,这点古今倒是差不多。”
“后世不让孩子们上学居然违。法,就说不可能所有父母都是聪明人,这样一来就解释的通了。”
“十几岁的年纪,读的书也够用了,没必要继续上下去了。”
“就是,我看后世国家还真是多管闲事,凭什么规定孩子们必须上学,不上学还违。法,几岁大的孩子,都能帮家里干活了。”
虽然华夏整体环境都让人对学习向往和敬畏,但也不乏觉得读书没有用。的愚昧之人。
尤其是像他们说的,几岁大的孩子已经可以帮家里干活,孩子们去上学,家里的活怎么办?
他们不去考虑孩子们读书后可以改变命运的未来,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蝇头小利。
随着姜叶声音,身后视频换成学校。
放学铃。声响起,一大群萝卜头们整齐列队走出校门,门外是正接他们放学的长辈们。
看到那群朝气蓬勃,不分男女的班级队伍,诸朝人心头莫名不是滋味。
“要是我们的孩子也能上学就好了……”
“女孩子们上什么学,而且还没男女大防!”
执政者们则抿唇,想到更多,“后世的孩子们,都是国家的储备人才。”
他们不敢想象后世孩子们人人都有文化,所能为国家效力的情景。
比如嬴政,秦朝要是也有同样的学校,他还发愁什么人才问题。
可惜秦朝并没有这样的学校,看着后世学校和学生们,嬴政十分眼馋。
【不过随着重视学习,现在的孩子们也有点“偏科”。
就很像武弱的宋朝,现在学校也是注重文化水平,而忽略了身体素质,没办法文武并重。
好在现在生活条件好,孩子们除了欠缺一点体育,身体一般发育都很好。】
“倒也不必特意提起大宋,朕绝不会重文轻武的!”本来赵匡胤的确有重文轻武打算的。
可是看到后世对宋朝的评价,就打消念头。
就是后世所在时空宋朝情况已经注定,他的大宋,不是被嘲讽,就是被嘲讽的路上。
“后世孩子们,身体发育的未免太好了吧。”
随着出来的年纪越来越高,有的班级人身高开始出现很大差异。
最先出来的孩子们个头都很矮,年龄一看就差不多,诸朝古人们通过前面规律,已经知道走在一起的是一个班级。
可是同一个班级,有的人身体超出一半,都快赶上大人。体型。
“确定他们是同年级?”
“应该是,后世是看学生年纪分班的,不像咱们是按学习进度。”
这点规律不难发现,疑惑的人也不是真疑惑,而是震惊。
“咦,不是说后世有九年义务教育,怎么没看到十几岁的孩子?”
随着时间过去,放学队伍进入尾声,有人敏锐察觉到不对劲。
“不出意外,他们九年义务教育,上的并不是同一所学校。”有人很快想到。
但他们并不知道后世学校是怎么划分的,以至于连问都没法问。
【目前咱们规定是小学上六年,初中三年。
更高的高中三年,大学四年……
记得小时候上学年限有过改动,现在基本已经固定。】
“六年、三年、三年、四年,等大学上完,后世孩子们已经过二十岁了,更别说后面居然还有更高学历,后世孩子们是半辈子都在上学吗?”
“那他们嫁娶该怎么办?”古人们震惊疑惑,没想到后世学业会那么长时间,这可不是一两个,而是所有孩子。
“也可能上学期间,也能婚嫁,成婚不影响学习。”也有人觉得不是事。
“学习时要是能嫁娶,女方可能会放弃学业,专门照顾男人,就算她不想,身边人也会劝说她们。”
“就算不放弃学业,要是怀有身孕,也没办法进行下去。”
诸朝女子们眸光晦涩,并不喜欢上学婚嫁这种话题,但她们却躲不过。
【如果说初中有条分界线,那么高中,就是另一道分水岭。
比如咱们的高考,可以看作古代的科举,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关于这点,大家觉得是后世高考难度大,还是古代科举难度大呢?】
姜叶借机和观众们互动。
“后世高考就是咱们的科举,可高中上面,不是还有大学吗?”
“虽然不是很懂,但知道后世高考的意义,堪比咱们的科举难度就行了。”
“我们承认后世的读书水平,但后世高考,还真没有我们科举难。”
“科举不仅难在水平,还难在年龄,你们高考年纪都不到二十岁,就算考过也难委以重任!”
“没错,后世同龄一块学习,有利有弊。”
“就是,不像咱们年龄差距大,阅历丰富。”
“什么阅历丰富,说白了不就是老。”
古代能参加科举的群体人数,可不像后世学生高考年龄整齐。
“你们快看,后世高考人数的数量,这还只是其中一所高中,全国总高考人数,直接过千万。”
这是什么概念,这些人数在古代已经可以建立国家。
而这,仅仅只是高考人数,是后世庞大人口基数的一小撮分支。④
“他们是每年都高考吗?”有人为后世庞大的高考人数所震惊。
“当然是每年都高考,不然下。面学生学成,他们高考人数会更多。”
“说,说的也是,后世人数那么多,参加高考的人数多,也说的过去。”
如果说底层人看到的是数量,那么诸朝有识之士们,看到的就是质量。
面对如此数字,就是嬴政都失态,“每年超过千万的人才,朕也想要!”
其他帝王/执政者:谁不想呢!!
“这种学习方式,后世聪明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漏网之鱼吧。”
他们感觉后世的学校就像一层层筛选的渔网,每层筛选,都能看到鱼儿们的学习天赋。
后世高考就是跃龙门,跃过去会更加耀眼,跃不过去,也不至于像鱼儿们拼的粉身碎骨。
“本以为咱们科举已经够激烈,没想到后世的学习环境,也不容小觑。”
“咱们科举人数,好像比后世少,是不是说后世高考比咱们科举更加难?”
“困难程度不是看人数这么算的,还需要考虑其他情况。”
【大家如果想好了,可以把答案以评论的方式发出来。
等大家评论完,我们就揭晓答案。】
“科举难,寒窗苦读数十载都考不上的人大有人在。”
“高考难,毕竟那么多人数呢,古代科举人再多,也没达到那个数啊。”
诸朝古人们纷纷回复评论,还给了相应理由。
【我们看到大家的答案了,在答案揭晓前,需要明确咱们现在的高考,跟古代的科举制比的是难度,而不是其他东西。
因为古代科举过后,考中的人可以为官,咱们的高考考完,会步入更高、更好的大学,虽然人都是人生的分水岭,但古代的科举更具含金量。
至于咱们要想考公,也就是古代的入仕,还得继续考下去。】⑤
“后世孩子们也不容易啊,原来他们高考过后,只会去更好的学校,而不是像咱们可以为官,他们未来的路,还有的走。”
不像他们,科举考中,就彻底解脱。
“仔细想想后世高考也不可能直接为官,每年超过千万的高考,最少也有几万人脱颖而出,后世哪来的那么多岗位安置他们。”
“也就是说后世高考虽然和咱们科举难度差不多,却又不像咱们科举,考中能彻底翻身。”
“他们要想入仕,还得继续考下去。”
“等等,入仕,后世女子们也能入仕吗?”有人心里猛地咯。噔。
“这不废话吗,后世女子们都能入学了,再加一个入仕怎么了。”
虽然他们也震惊、意外和想要排斥,却又不得不正视现实。
“后世女子们果然能入仕。”诸朝许多女人不自觉的欣喜。
尽管之前就猜到,还是忍不住高兴。
【好了,现在揭晓答案,现代高考、古代科举两者比较,是古代科举更难。
原因是古代科举人数少,但是考中的人,和其官职岗位也少。】
【而咱们后世高考人数虽然多,可考中的概率也更大,只要咱们后世不考砸,上大学基本没问题。
就算不拿高考比,而是拿咱们考公含金量比,依旧是咱们更简单,因为咱们现在的岗位比古代岗位更多,几率更大。】
“也就是说咱们科举人数少,官职也少,后世考公人数多,官职也多。”
“醒醒,咱们科举人数哪里少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真以为这话是说说的。”
“这不是跟后世每年千万的考生们比吗,别的不说,后世每年高考的考生们数量可真惊人。”
他们自认是见过科举竞争激烈的人,结果后世的高考人数之多,他们还真没见过。
【刚巧近期有批高考生,我们去采访他们,看看他们对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未来规划,是说考虑以后做什么吗?”
“这孩子们能自由选择?不是他们父母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吗?”
这是阶级固化的朝代,比如元、明、清。⑥
“要是这样,那他们多年苦读,又算什么?”
继承父母衣钵,可没必要上那么多年学。
“肯定是入仕啊,要不然那么多年的书不白读了!”
没错,古代文人们读书的原因,就是这么直接。
很快镜头给到高考生们,有女有男。
面对记者和镜头,她们侃侃而谈。
【“不出意外的话,我以后会考公,然后回去家乡,为家乡做贡献。”一个衣着朴素,沉稳踏实的女孩子道。
伴随女孩话落,镜头来到一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便利的山村,这就是女孩长大的地方。】
“这是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啊。”诸朝古人们呢喃。
跟他们对比,女孩生活条件自然不差,可跟后世生活条件一比,女孩绝不算过得好。
“为什么入仕后,还想回到那个穷地方?”
“后世入仕的地方,还能随便挑吗?”
【下一个镜头移向女孩不远处的男孩,男孩刚才也听到女生的话。
见记者询问,他嘴角蕴含一丝苦涩,“原本我也计划以后考公,结果我爸醉驾出事,让我失去考公资格,现在已经换成农学,希望以后能为大家培养出更多好吃的粮食和水果。”⑦】
“他在说什么!他读了那么多年书,居然想去种地?什么农学,说的好听,不就是种地!”
“没听人家孩子说是因为亲爹醉驾,没有了考公资格吗,不过后世当爹的喝酒开车,居然还会影响孩子们入仕?!”
“我们当然知道,不过你们不觉得他前后选择,差别过大吗?一个是入仕,一个是种地啊,他怎么能那么坦然?”这才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你都不能入仕了,心里难道就没有巨大落差?
“读那么多年书,居然还愿意种地,心性倒是踏实,不过身板不太行啊,都没什么力气。”诸子百家,农家人笑道。
“别忘了后世种地,已经不再像咱们需要出力气,真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种地方式。”说到最后农家人有些忍俊不禁。
跟他们比起来,后世哪怕是种地,也不是苦事。
【第三个镜头是三个结伴的女孩子,她们面对镜头笑容灿烂,“我们几个准备一块学医。”
“不过我们所选择的细分方向不一样。”】
【“我会学法医,‘为生者权,为死者言’。”中间神情坚毅的女生道。
她说的是法医名言,带给诸朝古人们难以言喻的震撼。⑧】
“法医,是指死人的医生吗?死人还需要医生?”
“有人会被杀死,这时候肯定需要知道死亡原因的,就是对方一个小姑娘,居然不怕跟尸。体打交道,胆子真大啊。”
南宋,法医鼻祖宋慈睁大眼睛,呢喃,“法和医的结合,是为法医吗。”
说完他笑起来,极为欣慰。
【“我想学牙医,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小时候吃糖太多,特别牙疼,所以我希望以后为其他人解决牙疼问题。”
“不过最近发生的事,让我有些害怕,我以前从没想过,当牙医,居然还有可能跟尸骨打交道的一天。”
比起想当法医的女生来,牙医女生胆子明显没那么大。】
“牙医为什么要跟尸骨打交道啊?”诸朝古人受困于牙疼的人不在少数,很快和牙医小姑娘心生共鸣。
就是牙医小姑娘说的话,他们不是很明白。
好在直播贴心,给出他们前因后果,意思大致是有火葬场和医生们勾结偷。尸,尸骨被磨成粉变成修复牙齿的一种材料。
“……没想到后世也有人偷尸啊,还以为这种事后世没有了呢。”⑨
“关键是变成补牙材料,那些补牙的人,知道材料是尸骨吗?知道后还吃得下饭吗?”
这样一想,直接有人吐起来,他们大都是牙有问题的人,可就算这样,也接受不了用尸骨镶牙。
“后世肯定不知道,咱们都接受不了的事,后世人只会更接受不了。”
“对,跟咱们雨打风吹比,他们更‘娇生惯养’。”这不是贬义词,只是形容双方区别之大。
【“没事,大部分牙医材料还是正常的。”主持人跟小姐妹安慰牙医女孩。
“我已经缓过来了,谢谢你们的关心。”牙医女孩轻笑。】
【然后轮到最后一个女孩。
“我想学兽医,以后为流浪动物们嘎蛋,它们生存不易,没必要再让悲剧延续下去。”】
刚开始诸朝古人还有些不明白嘎蛋的意思,直到看到嘎蛋视频,一时间不知多少男人无法承受。
“她比想学法医的女子更凶残!”
“好好的,为什么要阉了它们?”
“为了不再延续悲剧,它们都没有人养,生了崽子也是死,还不如从源头下手。”
诸朝古人们说完怔愣,有些想到自己。
他们也是不停的生,然后不停的死。
区别只在于不会有人嘎他们蛋。
只是,他们是人啊,不是那些不通情理的畜。生。
在这之前,他们从没想过这点。
当然这只是少数人思想,只有少数人,才会对生育问题考虑周全。
大多数人,都是混沌懵懂的随大流生孩子,过程流畅麻木的像流水线。
也有人注意到不同,“后世医学种类很多吗?都细分到牙医和兽医。”
诸朝如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下意识留心,心里对后世医学划分更加好奇。
【大家对后面的采访感不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我们就跳过了,毕竟高考的学生们数量很多,理想也五花八门。
这些需要时间观看,如果想继续,我们尽量不重复规划种类。】姜叶询问观众们意见。
“当然感兴趣!”诸朝古人们看的正上头,都想继续看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大家可以评论区规划,作者下章可以写进去~
目前已写考公、农学、医学,后面不会再重复。

姜叶让暂停的视频继续播放。
【“我的话,以后会学考古,因为我家是西安, 西安古名长安,是十三朝古都, 有着悠久历史, 地下也为后世留有丰厚的文化遗产。
离家近,加上考古周期时间长, 入行以后算是铁饭碗, 对我来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一个男生说道。】
“什么考古, 不就是挖坟吗!”
诸朝古人们有些胃疼,之前他们已经大致知道后世考古和盗墓的区别。
但不好意思,长久以来的身后事观念, 不管别人是粗鲁的盗墓也好,还是礼貌的考古,他们都不愿意接受。
【“除此之外, 还有就是情怀作祟吧。
比如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收天下书于咸阳, 然后把民间的书籍烧毁。
等到秦朝灭亡, 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把秦朝的诸多书籍付之一炬, 这也是我们现在对秦朝了解较少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秦朝建立时间短,真算起来秦朝及之前的秦国历史很长, 只是留存的资。料少。”】①
“项羽。”秦始皇听有人烧了咸阳,眸光别提多冰冷。
现在秦朝已经有造纸术, 以后书籍会推广到天下, 未来后世关于秦朝资。料, 不会那么少了。
“天幕终于说项羽的事了!”刘邦为首的汉朝帝王们很高兴。
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秦灭后的赢家,项羽的火很大程度也损毁他们的利益。
更别说项羽还和刘邦争过天下,双方本身就是敌人。
【“因为不了解,两千年来,秦始皇嬴政在历史上都是残。暴的代表,当然我们并不是想否认秦始皇嬴政的残。暴,而是要更客观的看待对方的功过。
而我们怎么了解古人们呢?考古就是一项重要手段。
比如之前考古出来的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人“喜”是秦朝一个基层官吏,他在秦简上记载的秦法,颠覆了以往人们对秦法严苛的认知。
虽然秦朝律法的确不算宽容,但也不是照本宣科的存在。”】②
秦朝,喜本人睁大眼睛,“我的秦律记载传到了后世?!”
“但我坟也没了。”
所以他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呢?
【“比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其中一个理由就是‘失期当斩’,但在云梦睡虎地秦简里,我们发现秦朝失期处罚并不死板,而是充分考虑到许多情况。
当然“喜”跟秦末之间有时间差距,也许秦二世胡亥登基后,让秦法变得更严苛也说不定,至于真正情况,我们需要更多资。料支撑。”】③
“首先秦朝‘喜’的记载肯定是真的,人家总不可能生前就考虑到几。千年后的考古,提前做假。”
“然后就是秦二世胡亥登基,的确可能让秦法变得更加严苛,从而让秦朝快速灭亡。”
【“秦朝资。料缺失在历史上并不是个例,甚至是常事,每逢战争,人口会大量凋零外,那些文化方面的物品也会受到冲击。
相比之下,埋藏进地下的资。料们,反而躲过一劫。”】
“就算你态度诚恳,我们也没办法接受坟被挖啊。”
“不过如果没有办法阻止后世盗墓和考古,那我们是不是也能为后世留下点什么,比如对咱们时代的一些记载。”
“可以记载,但是要避免用纸张,纸张虽然便捷,但保存时间不如竹简长。”
“话说竹简也没办法保存两千多年吧。”
“那后世怎么知道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要么保存的好,要么后世有恢复的手段。”
尽管已经知道考古的意义,可从小到大的观念教育,还是让诸朝古人们笑不出来。
不过他们的心态已经发生改变,那就是既然没有办法阻止,那不如给后世留下更多关于自己时代的资。料。
“我还看到后世考古到小儿涂鸦,还被专门收藏起来,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原本心里不是很自信的诸朝古人,看到后世考古出来的东西,沉默同时,信心大增。
涂鸦都能考古,他们的东西绝对更没问题!
【“我以后想去火葬场工作,别看这个工作不体面,实则是事业单位,并不好进。
至于为什么选择火葬场,可能和家里从事白事有很大关系,我从小和这些东西打交道,对于尸。体什么的,并不害怕。”一个女生侃侃而谈。】
诸朝古人们疑惑,“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居然还不好进。”
“不就是烧尸。体,咱们这边给钱都难招到人,后世居然抢破脑袋要进去,真是难懂。”
【“要论什么印象比较深刻,可能是土葬到火葬的习俗吧,小时候家乡人们实行的还是土葬,随着时间过去,火葬不知不觉取代土葬。
比起土葬来,火葬更加卫生环保,比如古代人们没有火葬习惯,许多人死了会直接扔乱葬岗,或者战场不收敛尸骨,任由尸。体曝荒,极有可能造成疫病,火葬则没这个隐患。
当然,前提是别遇到黑心火葬场。”】④
“尸。体会带来疫病,那相比之下,火葬虽然还没办法接受,可总比土葬省事。”听说曝尸荒野会引发疫病,诸朝古人们立马重视起来。
他们的确没有火葬习惯,可为了活人们的安危,他们可以有。
“那这么说,只要后世不倒霉的遇到黑心火葬场,和牙医倒卖尸骨弄成补牙材料,火葬可以避免土葬的各种劫难。”
“可不,火葬就是粉身碎骨的酷刑,最可怕的已经经历过,相比其他自然是次要。”
也有人依旧无法接受火葬,在他们看来,火葬就是粉身碎骨的酷刑。
“咱们能土葬自然要土葬,可以把乱葬岗和战场那些没有亲人收尸的尸骨们进行火葬,后世说的疫病也是他们引发的。”
正常土葬是不会引发疫病的,这点古人们也知道。
至于对乱葬岗和战场的尸。体进行火葬,没有人反对。
因为他们要是还有亲人和朋友,何至于会落得乱葬岗和战场曝尸的下场。
一边没人反对,一边有人有心,很快诸朝乱葬岗的尸。体们就被火葬成功。
火葬之后,尸骨们体积变小,有心为他们收敛的人,也不需要太多花费。
相比起土葬需要用到的棺材体积,火葬承装的骨灰盒要小很多。
别以为古代用棺材是常事,实际上古代多的是用不起棺材的人。
“没想到火葬还挺省材料,要是我死后也火葬,就不需要生前努力攒钱买棺材了。”
看到火葬优势,有些活人的观念发生改变,因为古代棺材价格并不低,要不然也不会有“棺材本”这个说法。
究竟是花费更多的土葬,还是更省材料的火葬,诸朝古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财力做出不同选择。
【“我以后想学法,法,国之根本。
更完善的法律,可以更好保证人民群众安全和生活,以及让社会秩序更加安稳。
不过世上并不存在最完美的律法,只有不断需要改进的律法,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这就是我们法学生未来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一个女孩子道。】
“这女娃居然是我法家苗子!没想到数千年后,我法家依旧兴盛。”
“法,国之根本,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对了!”诸朝,诸多法家人忍不住激动。
“但是后世法家,和咱们现在的法家,很不一样。”
“咱们现在的法家,是为了帝王和权贵们更好掌控权势,而后世的法,居然是为了保障普通人,希望他们过得更好。”
激动过后,意识到古今法学差别的诸朝法学家们眸光晦涩。
虽然古代也有许多保障百姓们利益的律法,但那都是为了维持江山社稷安稳,至于对百姓们的善意和仁慈,是没有多少的。
可是后世的律法,居然是以广大百姓们为准的,这让诸朝法家人感受到一种心灵震撼。
相比之下,帝王等权贵阶层则对后世的法学皱眉,因为底层百姓获得的利益多了,中上层阶级获利就会变少。
“也就后世没帝王了,要不然后世法学也不会变成那样。”有人忍不住嘀咕。
“后世的法居然保障底层百姓的安全和生活,要是咱们的律法也这样就好了。”
“不说了,只能说越比较越心寒。”诸朝百姓们发出哭腔。
“咳,是时候推出新律法了,要不然百姓们会更加不满。”诸朝有先见之明的帝王早就准备好新的律法。
他们觉得新版本的律法,已经够宽容,但跟后世以民为本的律法一比,就不够看了。
而他们能因为比不上后世律法,就不推出新的律法吗?
不能,因为不推出新律法,百姓们会更不满,及影响江山社稷安稳。
至于不那么聪明的帝王们,事到临头才让臣子们着手改善律法。
对比那些早就行动的帝王们,他们行动晚,颇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
而那些临时抱佛脚的帝王还好,居然有帝王对比后世法学后,反其道而行的。
那就是把本就严苛的律法,变得更加严苛。
他们也不是没有脑子,而是觉得这样,可以更好震慑底层百姓,让他们不要再幻想能够得到后世人那样的好日子。
有些人就是这样,饭喂到嘴边,他们都能给你吐了。
世道也会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给出相应的答案。
随着天幕降临,心中鼓起勇气,毫无反抗的诸朝人越来越多,有些执政者的行为,就是往本就紧张的官民关系上泼热油,局势不失控才怪。
【“虽然我以后会学法,但我也赞同法律并非万能,如果律法没有为受害者讨回公道,那么受害者可以用其他方式为自己讨回公道。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