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姜叶只是随意一句,却直接戳到他们肺管子。
以唐朝、武周那段时期为分界线,唐朝及之前朝代的人注意力很多放在龙袍和江雪身上,武周之后,越来越多人视线放在姜叶身上,不乏厌恶和批判。
还有受不了的老学究直接对着天幕破口大骂,天幕要真是神迹,他们哪怕愤怒厌恶也不会表现出来,可既然是后世之人,他们自然不怕。
【嘀,检测到部分用户观看体验过低,现给予屏蔽处理。】
一条不是很起眼的小字夹杂在直播间弹幕中,没引起双方注意。
至于那些谩骂姜叶和江雪的话,更没传到前台影响姜叶和江雪心情。
诸朝,主要是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正在破口大骂的古人们眼前突然一暗,让他们的脏话直接卡壳在嘴里。
他们却顾不得,激动地嘴唇哆嗦,“天幕消失了,天幕消失了!”
等反应过来,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心里滋味,不知是喜悦还是遗憾。
可没等他们激动多久,身旁传来疑惑声音,“天幕没有消失啊,不还好好的在那么。”
他们的话让还能看到天幕的人不解。
被屏蔽的人们愣住,宛若一桶凉水从头顶浇下,让他们透心凉。
天幕并没有消失,只是他们看不见了而已,这个认知让他们脸色霎时雪白。
“父皇,不好,有人骂了天幕后就看不见天幕了。”朱标收到消息,急色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朕知道了,不骂还不行吗。”虽然他特别想骂。
刚开始他没反应过来,后来被人提醒,发现后世女子有参政可能,整个人别提多不好。
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就算急也没有,毕竟他没办法跨越时空管到后世,说到底这是后世的事,后世未必还是他明朝执政。
要不是明朝执政,他岂不是多管闲事。
与此同时,各朝也或多或少察觉到天幕屏蔽的事,对天幕不善的人再也看不到天幕,这让他们心神一凛。
有些还没来得及骂的人话憋在肚子里,感到憋屈,“我们身为老祖宗,还不能说他们两句了?”
他们十分自觉代入祖先角色,对于天幕所作所为十分不满,觉得姜叶和江雪这是不孝。
“呸,他们可未必是你们后代,说不定是我们后代呢!”有疼爱孩子护崽的家长们不服道。
“就是,我们这些祖先都没说什么,哪容你们指手画脚。”
“你,你们不怕他们说更多离经叛道的话?”被人反对,本就不满天幕的人越发生气。
“不怕,因为不喜欢天幕的你们又看不到。”有人直接道。
“噗!”一句话绝杀,个别小心眼还当场气吐了血。
姜叶和江雪可不知道仅仅一句龙袍诸朝就出了那么多幺蛾子,继续话题。
【大家有没有听过绫罗绸缎几个字?】姜叶笑着问道。
“听过,就是没见过。”布衣百姓们隔空回答。
“他们是不是也想穿绫罗绸缎,我们要是能给他们送一些就好了。”长孙皇后想道。
“可惜我们不知道怎么送。”李世民有些遗憾。
等听到姜叶和江雪后面的话,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才知他们误会了。
原来姜叶之所以问这个,是想跟大家解释绫罗绸缎的不同。
【先前我对绫罗绸缎不了解的时候,以为它们是不同材质,了解以后才发现它们原材料都是蚕丝,之所以叫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织的手法不同,比如绫的织法以斜纹组织为主,罗的织法……】
随着姜叶声音,身后大屏幕出现绫罗绸缎的详细织法,哪怕是眼花的人也能看的清楚。
诸朝女子们激动的两眼放光,“这可太好了,本来还想自己摸索蚕丝织法,现在天幕可真是打瞌睡就送来枕头啊。”
这下她们是彻底没后顾之忧了。
“天幕上好像还有其他布料织法,都记下来,等到时候传往民间。”长孙皇后喜悦道。
唐承隋制,隋炀帝时期,朝廷不再给女子田地,唐朝也继承这点,现在多了纺织这条路,希望民间女子能轻快些。
不同于长孙皇后给人做辅助,吕雉、邓绥、武则天、刘娥等人同样动作,做出的是自己政绩。
【好了,说完丝绸,我们接下来说说另一种划时代的衣服材料,大家可以猜猜是什么?】
【那就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
姜叶和江雪一唱一和调动节目情绪。
可另一边的古人却抓耳挠腮,“我们耳熟能详的什么?我们怎么不知道。”
“划时代,难不成是比丝绸更重要的存在?”刘彻挑眉,先前姜叶和江雪对丝绸也很推崇,却没用过划时代的字样。
当然,用来介绍丝绸的新旧石器时代更有历史厚重感。
【也是这件材料,引申出衣服最重要的用途,撇去人们后天赋予衣服的其他含义,可能这才是衣服的最初初衷。】姜叶和江雪正色道。
“衣服最初初衷不是‘礼’吗?”有人不解,衣服的出现代表人的羞耻心,也代表人开始出现不同阶层。
也有人恍然,“衣服最重要的用途,那不就是保暖。”
对于底层人而言,上层追捧的“礼”根本不算什么,毕竟以他们的条件,有心也无力,所以他们比上层人更快得出衣服本质。
“难道是棉!”朱元璋激动,他做过底层百姓,这方面并没被现今锦衣玉食和繁文缛节所迷惑。
更让朱元璋激动的是,他的话居然出现在天幕上,他说过不少话,终于上去一次。
【是的,答案确实是棉花。】姜叶和江雪笑容灿烂。
听到姜叶和江雪肯定,朱元璋心里越发舒坦。
姜叶和江雪后面的屏幕出现棉花相关视频,视频内容对于宋、明前的古人们很陌生,明朝之后的人就熟悉了,尤其是百姓。
“原来是棉,确实,也只能是棉!”种植过棉花的百姓们激动道,再没有比他们更深体会。
【棉花起源于印度、阿拉伯地区,并非我们本土产物。】①
“印度、阿拉伯,那是什么地方?”这两个地名让嬴政和刘彻陌生。
【南北朝时期,棉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可惜那时候棉花并未得到重视,只种植在边疆,直到宋末元初,棉花才传入内地,明朝时期得到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广,遂成为华夏重要产物之一。】②
嬴政:“南北朝、丝绸之路、宋末元初、明朝。”他一个都听不懂。
“都记下来,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嬴政吩咐,他有预感,这次后世人介绍的这个产物十分重要。
“丝绸之路,是西域那边吗。”刘彻看向丝绸之路的方向。
比起秦始皇来,他多少有点思绪,虽然也很多不懂。
越往后的朝代理解的越透彻。
“宋末元初,我大宋亡了?!”赵匡胤震惊,对他而言,不管是南北朝还是丝绸之路都没问题,让他震惊的是宋朝的改朝换代。
要知道他才刚建立大宋啊!
“哼,看在你们认可朕功绩份上,这次就不计较你们直呼朕名讳的事了。”朱元璋轻哼。
至于棉花,他果然没做错。
【作者有话要说】
【注:①②③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棉花在古代其实并不叫棉花,它在古代曾用名有吉贝、白叠、木棉或梧桐木,织出来的布被称为广幅布、白叠布等。】①
【还有‘棉’这个字,最初用的是‘绵’,后来才变成的木字旁的‘棉’。】姜叶把棉花在古代的其他称呼和知识点娓娓道来。
这给诸朝古人更多线索,让不少人恍然,“原来棉花就是吉贝/白叠/木棉/梧桐木!”
嬴政:“……”又是一个名字没听过。
他没多纠结,而是认真听下去。
要是棉花作用真的很大,哪怕再远他也会一试。
“陛下,臣好像听过广幅布的名字。”汉武帝刘彻时期,突然有臣子道。②
“当真?!”刘彻惊喜,他本来都做好广撒网的准备,没想到会有这样意外之喜。
“快速派人去找,棉花可是历史验证过的好东西。”刘彻当即下令。
【关于棉花有一则趣闻,那就是有段时间棉花在华夏担任的是花卉角色。】想到什么,江雪轻笑道。
尽管江雪笑容友善,把棉花当花卉观赏喜爱的达官显贵们脸上就是忍不住热意,“把棉花当花卉观赏怎么了?棉花洁白柔。软如云,很好看啊。”
当然,棉花就算再好看,以后他们也不会当成花卉。
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把韭菜当成兰花观赏,不是不能做,就是这样做,给人感觉怪怪的。
大众已经给韭菜和棉花做了定位,很少有人能不受环境影响。
可是对于不知道棉花踪迹的人来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思路。
【说起棉花的保暖,那在棉花入华夏之前,古人们又是如何保暖的,大家知不知道?】姜叶继续和观众们互动。
“用木棉!”有用木棉御寒的人们道,心里思索木棉和棉花的区别,都是棉,御寒效果区别大不大。
“往衣服夹层塞芦花、柳絮等也能暖和一点。”
“比起木棉、芦花、柳絮类,当然还是动物皮毛更保暖。”有用得起皮毛保暖的人道。
“汤婆子、炭炉烤火取暖。”这是不缺取暖工具的人。
【是的,在古人们用上棉花前,他们要么多穿几件,或在夹层里填充木棉、柳絮、芦花等御寒,柳絮和芦花就不用说了,保暖效果不佳,还有木棉,也不是棉花别称,而是另一物种,虽然也有保暖效果,但跟棉花比起来,就像麻布和蚕丝对比一样,之间有成本差距。】
【木棉花是树,需要多年才能生长起来,棉花则是庄稼,每年都能种植收获,无论是产量、种植时间还是保暖性,棉花都完胜木棉。】
【至于皮毛,在远古时期就和麻布一起出现,御寒效果确实远大于木棉等物,可还是那句话,皮毛获取难度大,不具棉花的普及性。】
皮毛能像棉花一样普及开来吗?不能。
【还有就是过度狩猎会一定程度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不提倡,有时还需要制止。】
【当然我们现在很少有真皮毛做的衣服了,毕竟我们现在不缺各种保暖衣物,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和违法犯罪红线做事。】姜叶随口道。
“未来人都不穿皮毛了?棉花真那么保暖吗?”不少人对棉花兴趣更大。
尤其是体会过皮毛温暖的帝王、贵族们,他们相信未来人不傻,其他衣服御寒效果要是不如皮毛,他们没必要舍弃皮毛。
这超出许多外出皮毛大氅,室内炭火贵族阶级的想象。
要知道冬天皮毛的地位和丝绸有的一拼,都是富贵象征。
穿不起皮毛的百姓则把注意力放在姜叶另一句话上,“乖乖,后世狩猎居然还犯法啊。”
至于什么破坏生态环境,他们没听懂。
倒是有些猎户听了若有所思,“这就跟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差不多意思吧。”
不过这样一来,未来岂不是没猎户了,古代猎户们惊呆了。
“未来打猎违法,我们这祖传饭碗怎么办?”猎户们急道。
他们以为自己这门手艺可以传生生世世,谁知道这路以后就行不通了。
“打不成猎,咱们可以去种地啊,不说种桑养蚕,就说这棉花,真要比皮毛保暖,不比咱们拿命换钱来的安稳。”有脑子转的快的猎户道。
其他猎户一想也是,皮毛获取可不容易,每次他们都需要冒很大风险,相比之下,种棉花不要太安稳。
至于他们转行种棉花技术行不行,那些专业老农也没种过棉花啊,大家都没经验。
想到这,猎户们把心放回肚子里。
【除却保暖衣物外,古人们冬天御寒方式还有各种工具,比如汤婆子,古代版的暖水壶;炭炉明火取暖等。】
【其中有的工具如汤婆子/暖水壶,我们现在都还使用,虽然款式有所不同,但基础功能不变。】
听到后世没像舍弃皮毛一样舍弃汤婆子,诸朝古人不少都会心一笑,而且比起大多数人用不起的皮毛,汤婆子属于大众民生产品,这让古人们更有亲切感。
【但是像炭火、明火取暖这种事,已经被我们淘汰和禁止,为什么呢,因为炭火会产生一氧化碳,如果不及时通风,会让人一氧化碳中毒。】
【而古人为了更好御寒,一般都把窗户弄的很小,通风不畅下,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不在少数,就是我们今天,依旧有这样的惨剧发生。】姜叶神色严肃道。
诸朝古人们惊呆了,“烧炭居然会中毒!”
什么一氧化碳他们听不懂,可是他们知道中毒啊。
以前他们身边出过这样的事,那时候他们还奇怪,明明身体好好的,也不是被人所害,可人就是没了,现在想来,那些事事发时间可不就在冬天烧炭阶段。
“这,我们也没把炭吃嘴里,怎么还能中毒啊?”古人们不解。
在他们认知里,吃东西中毒正常,可是不吃东西居然也能中毒,这就不正常了。
刚巧这句话变成弹幕被姜叶看到。
【毒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食物,就像一氧化碳是气体,让人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只要它到达一定浓度,就可以让人中毒,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勤通风。】
【可是古人之所以把窗户弄的很小,就是为了避免更多热气散出去,一边烧炭一边通风,很多古人都不具备这个条件,事情很难两全。】江雪叹道。
古人们听了沉默,烧炭不通风会中毒,烧炭通风又会跑热气,他们只是普通百姓,哪有这个挥霍本钱。
而有实力烧炭,且不心疼这点物资的贵族们则松了一口气,“原来只需要勤通风就行,还以为以后都不能用炭炉呢。”
至于舍弃炭炉取暖,别闹,知道冬天多冷吗,他们只是贵族,不是不怕冻的铁人。
【还有明火也是同理,一个不慎可能会造成火灾,到时候真要起火,只会损失更重。】
【且林木资源需要时间生长,只砍不种会导致未来人无木可用,这也是我们现在不提倡明火的一大原因。】姜叶道。
“后世居然没木可用了。”诸朝古人们还是第一次知道后世资源匮乏。
在这之前,从后世人不缺衣物他们就能看出后世比他们富足,他们还以为后世各方面都会强于他们,却没想到并不是这样。
不过也是,他们是他们的后人,现在他们要是把树砍光,后世怎么可能还有树,到时候只怕现种都来不及。
“要不咱们以后少砍点树?”有人试着提议。
“不砍树咱们日子怎么过?咱们要做的应该是多种树,只有这样,咱们和后世人都能好。”又有人道。
“陛下,咱们朝廷要不要带头种树?”长孙无忌等贞观朝臣提议道。
天幕面向天下人,想必到时一定有少砍树和种树的人,可是民间力量和朝廷没法比。
“下令吧,以后尽量多种树,咱们现在的树比之秦汉时期就少了许多,可朕没想到后世居然到了没树可用的地步。”李世民叹息,后世林木情况越发严重。
所以就算后世不再是唐朝,他也想做点事情。
诸如李世民这类有责任心的明君,或多或少都下令,让人多种树。
嬴政和刘彻也发出政令,虽然他们不算大众意义上的明君,可他们知道自己身为帝王的责任,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知道肯定得做点什么。
相比之下,昏君有的根本没看到危机,如秦二世胡亥之流,“不是说后世才林木匮乏吗,我们林木现在又不匮乏,未来距离我们还远得很呢,操什么心。”
而有的就算知道问题严重性也没想改变,如隋末隋炀帝杨广冷笑,“未来江山易主,朕凭什么为后来人做嫁衣!”
下令多种树的嬴政和杨坚丝毫不知道自己儿子态度,他们还想着这样做,能让自己的大秦/大隋更稳固。
而诸朝百姓们对于朝廷这项政令接受良好,毕竟这能惠及他们古人。
至于没有这项政令的朝代,只能依靠民间力量。
【理完古人们如何保暖的,我们就能看出棉花的优点,比起木棉、芦花、柳絮来,棉花更厚实保暖;比起皮毛来,棉花更易获得和轻便;还有炭火等工具,棉花更便捷和安全。】
就像汤婆子、炭火、明火取暖等东西,不能随时移动,还有隐患风险,棉花就没这么多顾虑了。
听姜叶这么说,有人忍不住道:“难道棉花就全是优点,没有缺点吗?”
而这么好的东西,真的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能拥有的吗?
总之,棉花优点越多,普通百姓就越觉得自己离棉花越远,这让他们心慌不安。
江雪看到这条评论正色:【当然,棉花也是有缺点的,棉花最大缺点就是易燃,棉花不能和火源近距离接触,要不然会迅速着火,不慎会危及人的生命。】
“怕火正常,衣服要是不怕火才奇怪呢。”古人们对此接受良好。
【除了易燃问题外,棉花重要的还有生长环境和水源需求。】姜叶道。
【棉花喜热,温暖干燥的地方长势好,偏冷地方可能会产量不佳,还有水源,棉花生长需要很多水,对于缺水地区,并不适合种棉花。】
“原来如此,还以为棉花哪里都能随便种呢。”知道自己所在地区不适合种棉花,古人们心里失落。
而温暖干燥又有水源的地区古人则眼前一亮,“我们这里适合种棉花!”
嬴政抿唇,“这样的地形朕有,所以棉花呢?”
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算是体会了。③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等标注来源于网络。②广幅布历史记载出现在汉武帝晚期,这里提前到中年。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宋代出现的词,秦朝时还未出现。】

“没想到陛下让我们种的棉花是好东西。。”明初,朱元璋治下的百姓们心态改观。
朱元璋大力推广棉花用。的少税、免税的利诱,以及和百姓耕地绑定的强制规定。
在天幕之前,百姓们执行归执行,积极性却没多高,因为他们不像朱元璋清楚棉花是个宝。
可是现在被天幕点出棉花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性一下提升上来。
元朝也有棉花踪迹,虽然元朝不是很懂华夏文化,但对棉花推广很重视,棉花也是从元朝开始扬名。
越往前的朝代棉花踪迹越难寻,比如秦朝和汉初,关于棉花的地名和古名嬴政一个都没听过,而刘邦和吕雉也差不多。
尤其是汉初,刘邦只能让人把天幕所言记下来,心里有些遗憾,“有些事只能看后来者了。”
以他和秦始皇相当的年纪,有心也无力。
吕雉执政时期,汉朝已经有点起色,吕雉思索过后,把寻棉任务交给自己女儿鲁元。
鲁元诧异,“母后,这事不交给弟弟吗?”
对此吕雉轻笑,“母后只信任你,不信任你弟弟。”
儿子可没女儿听话,在天幕出现之前,因为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刘盈跟她唱反调她只能忍下,可是现在,她想看看别的可能。
天幕到来对她是好是坏,就让她拭目以待。
汉武帝时期及之后朝代棉花踪迹会好找许多,这给予古代百姓们很大信心。
“有了棉花我们冬天就能暖和了。”百姓们憧憬道。
“可是棉花织成的布怎么保暖呢?”有经验丰富的绣娘们疑惑。
棉花织成棉布,顶多比麻布厚,保暖感觉还不够。
“把棉花塞进夹层里面啊。”后面朝代的百姓们要是得知古人疑惑,肯定会这样回答。
可惜他们之间不相通,没法互通有无。
【大家好不好奇棉花是怎么做成成品的?我们带大家看看好不好。】这时,姜叶和江雪笑着问道。
刚知道棉花,不知道该怎么用棉花的古人们惊喜,“好奇,我们当然好奇!”
“后世子孙可真是雪中送炭啊,之前养蚕缫丝也是。”
看到大家刷屏“好奇”,姜叶手向后一挥,操控身后屏幕播放棉花采摘视频。
同时江雪指挥幕后工作人员们把棉花系列工具搬到台上。
只见屏幕切换,镜头俯拍下,是一望无际、种植整齐,成熟的大片棉田。
成熟的棉花枝干呈褐黑色,雪白的棉花彻底绽放,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先前姜叶给观众们看棉花图片,只有一株,让人看清楚的同时也少了震撼。
现在这点被补上。
就在这时,棉花旁来了一个钢铁巨物,在镜头仰拍下堪称遮天蔽日。
只见钢铁巨物从棉田上方穿过,瞬间大片棉田的棉花变得光秃,只留少许白点尚挂枝头。
诸朝古人们吓了一大跳,“那东西是什么?它把棉花吃了吗?”
“那是,未来的机关术?!”嬴政震惊,然后看向在朝堂任职的墨家人。
墨家人却顾不上帝王,神色如痴如醉的看着屏幕内容,“如不出所料,这是后世用来收棉的机关术,可它究竟是怎么操控和动起来的?”
就在他们准备看的更仔细,深究原理之际,姜叶手滑,【抱歉,放了机器采棉的视频,我要给大家看的是这个,人工采摘棉花。】
视屏转换,依旧是大片成熟棉田,只是这次没了机器,而是换成很多女工有序走在棉田。
只见她们两指一掐,就把雪白的棉花花瓣摘下,放进她们随身袋子里,脚下随着采摘向前推进。
这一刻,诸朝墨家传人们心里别提多失落。
还有帝王们,虽然人工采摘棉花也好看,但还是没有机关术采棉让他们感兴趣。
“原来那真是采棉的机关术,后世得拥有什么样的武器,才能把那种庞然大物派去采棉?”
“要是给朕一个采棉机关术多好,朕能把匈奴人头当地犁!”刘彻发出想要的呐喊。
至于机器是不是采棉的,这不重要,庞大体型摆在那,匈奴血肉之躯怎么抗衡。
“陛下,臣也想要!”霍去病激动,没有将军不喜欢战争利器,至于那个是不是武器,没关系,他有自己的使用方法。
“去病,别闹。”卫青声音沉稳。
“舅舅,我不相信你不心动!”霍去病相信自己舅舅跟自己心是一样的。
“身为将军,我当然见之心喜,可是我更清楚那不是属于我们时代的东西。。”卫青声音低沉,有一丝微不可闻的失落。
他喜欢钢铁巨兽吗,当然喜欢,可是他们能得到吗?卫青很清醒。
“没事,我们可以做出属于我们的钢铁巨兽,只是我们的钢铁巨兽可不是用来收棉花,当然,以后数量要是多了,收棉花也行。”
说完刘彻情绪激昂的看向墨家官员们。
墨家官员们欲哭无泪,“陛下,臣等不知原理,仿造不出来啊。”
“那是你们需要解决的事情,朕只看结果,当然朕也不为难你们,会给你们足够时间。”刘彻虽然任性,却也知道这不是一时半会弄出来的东西。。
“以前朕只把目光放在战马上,没想到行军打仗还能使用别的武器。”刘彻眯眸。
战马的培养时间需要时间,可是钢铁巨兽只要吃透原理,以大汉现在的矿产存储,完全可以量产。
“虽然那个机关兽只是用来收棉花,但哪怕让朕上,朕也不敢与之争锋。”李世民面色沉重。
他很自信自己的实力,可越是这样,越能看清彼此差距。
“陛下,让臣等来,臣等也不敢上啊。”贞观朝的武将们恍惚道。
他们也算身经百战的老将,以前自认什么阵仗没见过,结果这后世阵仗他们真没见过。
“来人,让工部官员们尽力钻研机关术。”李世民下旨。
“那是机关术,真的假的?!”朱元璋看到庞大的棉花收割机很不敢置信。
这是工业和机关术能达到的程度?
在这之前,朱元璋心里最为重视的莫过于农,在他心里吃饱穿暖是最要紧的事,其他都是次要。
工业不像农业受重视,却也不像商业被打压,在朱元璋心里地位一般。
可现在朱元璋不这样想了,未来工业一角让他感到巨大威胁。
“父皇!”朱标一看自己父皇脸色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连忙上前安抚。
“老大啊,你说这世间的人为什么就不能安安分分,非得越界呢?”朱元璋问朱标,他不希望大明有天也发展出那样的工业,要不然对江山社稷的危害可能尤甚商业。
这让掌控欲极强的朱元璋心里不喜,想要对目前工业进行打压。
“父皇,世间原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人和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啊。”朱标劝道。
“对啊父皇,不如我们也造出那样的大机关兽,我想把它们带去战场!”年幼朱棣两眼放光,摩拳擦掌表态。
“去去,这有你什么事,算了,还是先看天幕,朕想知道后世怎么把那大机关兽控制手里。”朱元璋思索过后,暂时没有打压工业。
明初工业者们不知道他们暂时躲过一劫。
除却帝王和墨家,大多数百姓更喜欢人工采摘棉花的视频,钢铁巨兽惊奇归惊奇,可离他们太远,反倒是人工采摘棉花,让他们感到踏实。
因为这样的人工采棉,他们现在就能做到。
【刚采摘下来的棉花还有一些水分,需要把棉花进行充分晾晒,直至把棉花晒干、晒透、晒轻。】
大片大片雪白棉花铺晒,看着就像天上的云朵落入凡间,尤其是棉花晒透变轻后轻柔蓬松,给人感觉更像。
【远看的话,可能觉得棉花完美,凑近后就会发现棉花上粘有碎叶杂质,需要专门挑拣出来。】镜头拉近,雪白的棉花上粘着零星碎屑,宛若白玉微瑕。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