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者说byszda.何
szda.何  发于:2025年02月10日

关灯
护眼
疫情爆发,城市封锁,还好我已经囤了足够多的物资!
在招募安安和陈林之后,我们组成了末日生存小队。一边研究丧尸,一边对抗其他幸存者。
即便我们已十分小心谨慎,但还是遭遇了重重危机。
小区里的清道夫、超市的武装集团、还有不断变异的丧尸.....
我们始终没有放弃,一路搜集到的碎片线索,也在最后拼出了真正的答案。
标签:悬疑、脑洞、大女主、丧尸、热血、现代

两旁建筑如同废旧的垃圾桶一般,被随意倒扣在路边。
我猛地掀开蒙在脸上的被子,坐起来愣了好一会儿神。
大约在两个月前,我开始反复做同一个梦。
总是能梦见满地的尸体和散落的残肢。
梦见自己满是血污的脸倒映在商店的玻璃橱窗中。
梦里的我嘴巴一张一合,却不能听清自己发出的声音。
床头的电子钟「滴」地响了一声。
七点整。
我叹了口气,走进卫生间。
镜子里的女生脸色苍白。
已经记不清多少次,我像这样挣扎着从噩梦中醒来。
自从失业之后,就没有睡过几次好觉。睡眠逐渐成了让我精疲力竭的东西。
也许,我确实应该找个心理医生看看了……
用清水洗了把脸,我准备出门。
家里的垃圾已经攒了一周。
今天起得早,正好可以赶上垃圾分类的投放时间。
电梯里人不多,只有一个送孩子上学的女人。
她额角青紫,脸上也带着伤。
见我进来,女人扯了扯口罩,将头撇开了。
忽地想起昨晚楼上传来的打骂声,我不留痕迹地移开目光,希望这能让她更自在一些。
从电梯出来,投放点就在楼下。
分拣阿姨正和几个晨练的老头老太聊天。
看他们频频摇头的样子,不知又在讲哪家业主的八卦了。
我把这几天攒的外卖包装一股脑丢进了干垃圾桶。
正收拾着快递纸盒,人群中突然传来一声低呼。
「喔唷!真的假的,不会吧!」
「真的呀,我们家囡囡本来今早要回来的。结果飞机一落地就被拉到医院隔离了,说是要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检查什么?」
「血常规、CT、B超……能做的全做了,不知道什么情况。」
安全检查?体检?
不知为什么,我的心脏突然跳得很快。
一时间,脑海中竟又闪现出梦里的场景。
蜷曲的路面、凌乱倒地的路障、鲜红的夕阳……
见我愣在原地,阿姨上前一步接过我手上的垃圾:「哎哟妹妹啊,看上去收拾得清清爽爽的,怎么垃圾要攒个四五天才舍得倒啊?」
顾不上理会她的调侃,我掏出手机。
微博上干干净净,照例是一些明星八卦和社会热点。
奇怪……
是疫情反扑吗?
我皱着眉头加快回家的脚步。
双十一才过去没几天,家里的日用品刚刚补充过。
我坐在电脑前浏览着商品页面。
几年前,一场疫情席卷了全世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日益温和。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与人类共存的局面。
作为和病毒缠斗已久的普通市民来说,一定区域内的爆发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我找出下单历史记录,随意选购了一些零食泡面火腿肠。
「滴滴滴」,淘宝客服很快弹出消息。
「亲,不好意思哦,目前所有到达和途径春申市的快递都停发了呢。」
我愕然,正想继续追问,客服已经把各大快递公司的公告贴了上来。
上面明确写着从11月 16日,也就是昨天起,所有发往春申市的快递业务均被暂停。
怎么回事?
这是要封城了吗?
我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
即便是疫情卷土重来,事态也总是一步步发展的。
没有任何相关的信息,也没有听闻有关不明病毒的新闻报道……
怎么可能直接将一个城市围起来呢?
11月 17日,下午12:37分。
我开始对未来感到更沉重的担忧:政府不像在执行一般的防疫政策,必须尽快做些准备。
筛选了发货地为同城的店铺,我开始仔细挑选。
自热米饭。
袋装泡面。
还有压缩饼干。
单兵自热食品比我想象得要丰富,而且味道似乎也不错。
每包两份,每箱十二包,我一共囤了十箱。
将所有订单都备注好顺丰到付,我从抽屉里翻出口罩,准备出门。
最近的超市距离我家1 公里左右。
我打算去采购点蔬果生鲜。
11月的天气已经转凉。
街上悬铃木的落叶没有扫尽,被行人踩得索索作响。
远远就看见一家农夫山泉水站被围得水泄不通。
店员们正忙着往排成长龙的私家车上运水。
「怎么回事啊?」有人问站在一边的店主。
「q区停水,现在全靠饮用水过渡。那边的水站储量哪够。」
「停水了?没听说呀。」
老板耸肩:「不只要停水,听说过几天还要停电。我朋友做太阳能生意的,最近订单都翻了几倍了。」
我心下一沉。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听老板的口气,q区停水似乎有一段时间了。
水电是最基础的民生保障。
允许这么大范围的停水停电本身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这也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吗……
说不通啊……
看来春申市真的要有大麻烦了。
我当下改了主意。
没有直接去超市,而是绕路去了附近的一家菜场。
今天是工作日,这个点菜场门庭冷落。
我拿出刚刚整理在手机上的清单,上面写着十来种耐储的蔬菜。
有土豆、玉米,还有花椰菜、大白菜等十字花科类的蔬菜。
按照网上的说法,这些蔬菜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放好几个月。
逛了几个摊位后,我采购了两麻袋的土豆,一麻袋玉米。
还有几筐花椰菜、包菜和大白菜。
在手机上下单了一辆拉货的中型面包车,估计一会儿才能到。
正巧马路对面就是一家五金店,我进去转了转。
买了3 个带盖子和出水龙头的一人高的蓄水桶。
一根PVC软管。
三卷胶带。
4根ABS实心管。
两块透明的防雨布。
一把热熔胶枪和几箱胶棒。
又买了一个家用的工具箱。
在五金店里转悠的时候,师傅的车已经到了。
东西不少,我们来回搬了几趟。
坐上车,我们直奔超市而去。
天色逐渐变暗,此时正值晚高峰。
由于我不住在中心城区,所以路况并不糟糕。
超市不乏有专门的桶装水售卖。
想了很久,我最终咬牙买了50桶。
干湿纸巾、消毒液又另外买了几箱。
零食饮料买了一些,暖壶买了3 个。
另外还买了一台真空塑封机和几箱真空包装袋。
我留了自己的电话和地址,工作人员承诺会在明天送货上门。
正往外走,却发现商场入口人满为患。
刚刚还空荡荡的街边已经停满了车辆。
混乱之中似乎有冲突爆发。
在一片尖叫声中,我看见两个男人扭打在一起。
拳拳到肉,毫不手软。
挤出人群,跳上货车。
「快走。」
我一边系上安全带一边催促道。
手机在口袋中不停地震动着。
打开一看,微信各个群组的消息都在疯狂刷新。
我点开其中一条链接。
画面跳转至微博。
「春申市」赫然挂在热搜第一。
我猜得没错。
疫情似乎又一次局部爆发了。
我往下翻着评论。
人们纷纷爆料疫情的发生地。
学校、酒店、小区甚至还有监狱。
总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1月 17号,晚上19:17分。
真的来了…………
到小区后我又加了点钱,拜托师傅把东西搬运上楼。
奔波了一天终于坐在桌前吃上晚饭,我却并不觉得松了一口气。
政府的措施比我想的还要强硬。
我一边吃一边在豆瓣乱逛,几个帖子很快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个发布于昨天下午,是关于q区停水的讨论。
经过了两三轮的大面积停水,这件事情终于在网络发酵。
有人贴出了q区供水厂封锁的照片。
画面不太清晰,但仍能辨认出黄黑相间的警戒线和穿着白色防护服的值守人员。
还有不少用天干地支算命的神棍帖。
「鼠为疫,牛为水,虎为争,兔为饥。兔年历来都是大饥之年,今年会有很多人死于粮食短缺…………」
在春申市宣布封城之后这些怪力乱神的帖子都被顶上热门。
毫无疑问,立刻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我将帖子反复看了几遍才关掉页面。
「方向不对。」
我重新审视起今天的采购清单。
如果水电都不能得到保证,燃气和粮食估计也够呛。
冬天马上就会来临。
天气会更冷,夜晚也会更长。
怕自己乱了头绪,我索性找了一张营养表对照着看。
买了些大米和挂面,又买了几大包麦片作为谷类食品的补充。
蛋白质摄入主要依靠罐头和保质期较长的冷冻肉。
美加臣罐头、山屋罐头、梅林罐头……看上去个个分量十足。
买完罐头之后还捎带买了点培根火腿。
鱼虾海鲜一律作罢。
鸡蛋只有个把月的保质期,不能长期储存。
牛奶和酸奶倒是可以买几箱。
至于其他油盐调味品家里还有,我补了一些货,又买了点补充维生素的膳食片。
药品只选了些常用的,还有碘伏和消毒酒精。
饮用水加购了50桶。
理论上每人每天的饮水量大约为2L。
但再加上必要的洗漱和清洁后,这些水到底能用多久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电力和燃气问题相比起来要棘手得多、
我硬着头皮选了一台6000w的太阳能发电机。
全套系统,包括蓄电池、逆变器和控制器,可以接220v的家电,也可以直接连USB。
又买了两个卡式炉。
配套的丁烷燃气罐不贵,我买了几箱,听说比酒精炉好用。
户外用品也多少准备了一些:两个容量可观的登山包、3个太阳能手电筒、若干电池、一捆绳索以及两副手套。
想了想,我又买了些蔬菜种子。
生菜、小白菜、黄豆、豌豆、菠菜、小叶茼蒿、辣椒、姜蒜。
这些生长周期基本都在一个月内。
配套的园艺工具、培养土、化肥和种植箱也都一起下单。
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我还买了不少用来储物的架子和箱子。
在此期间,我不止一次想要停下这荒唐的举动。
然而每当这时,有道声音就会冷不丁地冒出来。
「你知道的,」它说,「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放手去做吧……趁还来得及……」
我……真的知道吗?
带着不安,我匆匆收拾了碗筷,准备重新规划家里的使用面积,为即将到来的物资腾出足够的空间。
我并不是本市人。
失业后我从靠近市中心的A区搬到了现在房子所处的J区。
J区其实是老城区,生活配套设施并不差。
但随着春申市的经济中心北移,J区已经算得上是半个郊区了。
目前租住的房子有一百多平米。
两室两厅,带有一厨一卫和两个阳台。
主卧和较大的阳台均朝南,次卧和小阳台则是北向。
我在各个房间转了一圈,决定将家具分批清理出去。
就在我第四次拖着电视柜出现在大堂时,在一旁观察良久的保洁终于忍不住开口问我:「大晚上是要搬家吗?」
我点头:「是的。这些我都不要了,放在这里会影响到大家吗?」
她连忙摆手:「不要紧的,阿姨帮你处理。你还有什么家具不要的伐?」
我想了想:「还有两张床和一套沙发,还有些柜子桌子。」
保洁阿姨连忙拍胸脯保证包在她身上了。
可能这些东西也值不少钱,阿姨生怕我变卦,没多久就带着几个小伙子将所有的家具搬运一空。
往日略显拥挤的家顿时变得空空荡荡。
打扫完一遍后,我又用酒精做了日常消毒。
「以后,这就是我的阵地了。」
钻进热乎乎的被窝里,我如是想到。
这一回,我没有再做噩梦。
恍惚间,好像有人坐在我的床头。
她手中翻着书,正慢条斯理地给我讲故事:「大雁开始南飞,叶子也开始一点一点变黄,但是太阳还是一如既往地暖和。」
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是直觉她一定像我外婆一样慈祥。
「如果你开始因为温暖而感到高兴,这正说明天气在一点点变冷。」
她捻着书页,整个人笼罩在昏黄的灯光里。
「森林里的猎手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嗅觉,不然就会错过很多来自大自然的提示。」
「等到大雪封门,就来不及了。」
11月 18号,上午7:53分。
封城第14个小时。
我正躺在床上发呆,就接到了超市的电话。
对面询问今天什么时候方便签收。
住在居民楼里,想要不留痕迹地运进这么多物资可能性很小。
我也曾有过分批自提的念头。
但是鉴于这次疫情势头太过迅猛,万一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些东西就全白买了。
有时候,过分追求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反而会坏事。
「十点吧。」我说。
现在这个点上班上学的不少,能避开一些是一些。
点开物流信息,订单基本上都在派送中。
只有昨晚另买的桶装水还没有揽件。
接下来的一整天,源源不断的包裹被送货上门。
我逐一用酒精消过毒后才搬进家门。
超市送来的50桶矿泉水我全部放在次卧。
一排十桶,纵高三桶,如此摆了两排。
背靠水桶我又放了两排2 米长的货架。
客厅和主卧也是如法炮制,靠着两面墙各摆上一排货架。
次卧朝北,温度比较低。
这个房间专门用来储存保质期没那么长的食品。
至于罐头、方便面、压缩干粮这些我就放在主卧和客厅了。
等我终于将全部物资分门别类地归置到储物箱里,已经到了下午五点。
太阳能发电板比我想象的要小一些,长一米多,宽半米左右,给我发了8 块。
同样还有4 块250ah的电池,大约能存12度电。
我尝试了一下,阳台的伸缩晾衣杆上只够并排摆上5 块。
如果天气好,一天大约能发7 度电。
我捣鼓了一下把电线接好。
至于剩下的三块电池板,回头再研究怎么把它们都装上去。
次日,小区就实行了严格的封控。
可以说,我几乎是踩着封锁的倒计时,囤好了生存的必备物资。
对此我是后怕多于庆幸。
从前几日还算温和的政策到今天的全面封锁,只过去了不到72个小时。
全市所有的饮用水都被紧急征用,成为了战略防疫物资。
我的网购订单也被取消了。
停水问题没有得到缓解,J区受到影响只是时间问题。
我把蓄水桶取出来清洗干净。
每个桶大约有1.5m高。
用水管灌满后,其中两个我放在南阳台,剩下一个放在北阳台。
又检查了一下控制器。
到目前为止,太阳能板一共发了不到2 度电。
今天没出太阳,看来对功率影响不小。
春申市秋冬以多云天气为主,晴天少,降水更少。
水电很可能会成为我现阶段最大的难题。
昨天晚上和爸妈通了电话。
我再三叮嘱他们往家里多囤点吃的,近期不要出门,也不要和亲戚走动。
虽然燕都市离这儿很远,但还是小心为上。
打起精神,我决定尽快处理阳台和厨房的农产品。
两麻袋土豆估摸得有100斤。
我将土豆洗净、削皮、再用淡盐水浸泡,最后将它们真空包装。
客厅开着电视。
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滚动报道春申市的疫情。
严厉的政策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奏效,市内又出现了多处爆发。
这一次,在疫情爆发的小区,有人拍到了零星的画面。影像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
画面中,两个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站在小区大门的检测卡点。
然而没过多久,其中一个身材略为高大的却突然猛地扑倒他的同事。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
不过,很快两个当事人就出镜道歉了,称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才导致产生矛盾和口角。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的新闻。
最近,春申市恶性暴力事件频发,已经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大家似乎都变得十分暴躁易怒。
继续浏览着评论区,一条医护人员的留言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院没有收治过任何感染不明肺炎的病人,」她说,「反倒是外科患者异常爆满。」
更吊诡的是,她就职的医院已经下发了停工通知。
按照最新规定,一定行政区域内只保留一间医院。
这对于已经到了火烧眉毛地步的春申市来说,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
「除非,」有人这样回复,「除非现有的医疗手段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心情愈发沉重
我放下手机,继续手头上的工作。
时间在这种重复劳动中很快过去。
傍晚,外面淅淅沥沥下起小雨。
透过窗户,小区里几乎看不见人走动,只有几个全副武装的大白在调度物资。
终于,在凌晨时分,所有的蔬果全部处理完毕,堆积如山地存放在次卧的货架上。
而我因为长久地保持同一个姿势,脖子近乎已经僵住了……
前几天做了太多的体力活,今天开始感觉到腰酸背痛。
太阳把被子晒得热乎乎的,人也忍不住开始犯懒。
直到日上三竿,我才舍得从床上爬起来。
我打开水龙头,却没有任何动静。
11月 19日,封城第三天。
准确地说,水是在今天凌晨停的。
早上五点,就有人在业主群里反映这个情况了。
物业表示正在和供水公司取得联系,可能是管道意外损坏需要进行抢修,希望大家理解。
J区停水完全在我的预料之内,只是这和现阶段的疫情是否有关我还不能确定。
我把洗漱用具都搬到了阳台,太阳能板正在稳定发电。
我靠着护栏向下俯瞰。
这个世界变得太快,人处其中,很难独善其身。
它会以一种深刻的方式改变你的行为、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维习惯。
我时常会生出一种陌生感。
在这一刻,我仿佛是一个冷眼旁观的陌生人。
偶尔,我也会感到孤独。
虽然大学毕业以后,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在这座城市生活。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经常地想念起我的家人和同窗时期的好友。
每晚我都雷打不动地和父母打上一通电话。
听说燕都市目前一切正常,情况应该比这里好上不少。
我也不再试图劝说他们囤货,而是把购物清单里的东西直接下单了一份,估计马上就要到了。
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总是超乎寻常地固执,更不要说极度信奉科学的他们。
要是被爸妈知道这么大动干戈只是因为一个梦,他们又该骂我了。
回到厨房,我继续为昨天的工作收尾。
相比于土豆,剩下的就容易处理得多。
玉米只需要直接把外皮剥去,就可以直接真空包装。
包菜和大白菜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
花椰菜不需要什么处理,给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蔬菜全部处理完毕后,阳台和厨房终于没有那么拥挤了。
接下来我又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怎么让太阳能板达到最大效率。
在淘宝上搜了一圈,发现所有的太阳能支架都带有一定的倾角。
然而我手头能用的工具和材料太少。想要把八块太阳能板成角度地装在阳台上,只用胶水可行不通。
虽然最大功率发电计划失败,但是不妨碍我做一些其他的整修。
我将太阳能板和晾晒杆接触的地方用热熔胶重新加固一遍,又将裸露着的电线用防水胶布保护好。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看了眼时间,应该是负责配送的志愿者。
「谢谢,放在门口就好。」我走过去。
铃声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从猫眼望出去,却见光线忽明忽暗。
正纳闷,一张由于放大而有些畸形的脸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正对着我的那只眼球已经完全被阴翳覆盖。瞳仁小得近乎看不见,虫蝇似的在眼眶里打转。
……他在往里看!
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我认出来了……这是楼下的保安老杨……
他怎么会变成这副样子?
他……还是老杨吗?
然而昨天的我并不知道,这只是我们的第一次照面。
2022年 11月 20日。
今天是封城的第四天。它又来了……
「叮咚叮咚叮咚…………」
在确认了屋内有人后,它变得更加耐心,更加锲而不舍。
我退回客厅,环视了一圈。
家中没什么趁手的武器。
想起前几天买的工具箱里面似乎有把锤子,于是找出来握在手中。
我不知道老杨身上发生了什么。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状态的人员还能参与物资配送。
「你必须更小心、更敏锐……」那个声音又从心底冒出来,「你知道的……它们已经出现了……」
怎么回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我甩甩脑袋,让自己冷静下来。
自疫情爆发以来,这些声音就不停地在催促着我向前走。
同时,诡异的事也接连发生。
截至目前,不仅供水没有恢复,连手机信号都开始时有时无。
而那个困扰我近两个月的噩梦竟像完成了使命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深呼吸一口气,我强压下心头的不安。
在一声又一声的电铃中,小心翼翼地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工作。
下午翻阅了许多资料。
在离太阳落山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我终于进入到搭建基地的最后一个部分——培育种子。
我把种子从储藏室中取出,清点了一下。
有500g袋装的菠菜、小白菜、生菜、茼蒿和辣椒种子,以及1000g袋装的黄豆和豌豆种子。
我从5 袋菜种子中各拿了一些出来,用温水浸没。
据说这样处理后的种子出芽率更高。
泡好种子,我开始打量我的两个阳台:
南阳台在摆了两个水桶后,还剩下一大块的空地。
我用过道将其一分为二。
培养箱可以自由组装尺寸。
我按顺序搭好储水层和隔水网,又将压缩的培养土倒入箱中,翻松以后再加入化肥混合。
用了差不多6 包的培养土,园子才初具雏形。
北阳台本身面积就不大,除了水桶外还有一台立式洗衣机。
所以我只在靠近阳台外侧开辟了一个长条形苗圃。
所有的种子都先播种在这里。等度过了幼苗期长出真叶后,再移栽进南阳台的菜圃里。
关于雨水收集的装置,我买了两份材料,准备给两个阳台都装上。
但是说实话信心不大,只能尽力试试看。
两个阳台的搭建比我想象的还要费时,但却给了我很多的信心——这个家开始变得有那么一点生存基地的味道了。
不温馨、不漂亮,但是很有生命力。
有一种残酷的美感。
等再回到屋内,门铃声已经停下。
从猫眼看出去,老杨早就不知所踪,只剩一袋物资孤零零地放在门口。
我不准备开门去拿。
我很清楚,现在我能做的就是保持静默,保持观察。
接下来的几天,网络时好时坏。
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收集和整理信息上。
只有足够敏锐才能尽可能地生存。森林里的猎手与猎物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分别,放下枪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
捏着手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睡着了。
朦朦胧胧中先是听到一阵喧哗声,紧接着就听到大门被捶得咣咣作响。
我瞬间清醒过来。
客厅一片漆黑。我猫着腰靠近门边。
一边听着外面的动静,一边摸索着找到鞋柜上的工具锤。
门外大约有五六个人。
走廊的感应灯坏了。他们打着手电,轮流敲着三户人家的房门。
领头的中年男子交叉双臂,一言不发地站在中间。
身旁的夹克衫男子十分笃定:「我印象很深。你也看到了,对吧?」
他身后的妇女连连点头。
然而动静这么大,却没有一家开门回应他们。楼道里除了他们自己窃窃私语,再没有别的声音。
他们在找谁?
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我点进业主群。往前翻找着历史消息。
「这么多水,完全可以捐出一部分给大家使用。困难时期更应该互帮互助!」
又是一记拳头砸在门上,我被吓了一跳,差点没拿稳手机。
原来是为了这个,我顿时紧张起来。
饮用水我确实囤了不少。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