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王爷站起来了by笑佳人
笑佳人  发于:2025年02月06日

关灯
护眼

康王眼眶都红了:“儿臣愚笨,只能在这种力气活儿上为父皇分忧,儿臣不累,不需要休假。”
永昌帝笑道:“你不休老三就不敢休,不怕他抱怨你?”
康王这才领命。
出宫之前,他先去给周皇后、贤妃请安。
贤妃与柔妃同样住在西宫,离得近,有些动静就能察觉,尤其是郑元贞母子在柔妃宫里待了一整个白天这种大事。
贤妃照旧先问永昌帝与儿子的对话,得知永昌帝还在为庆王夫妻的异样做遮掩,她便默默配合,笑着让儿子好好休息。
康王高高兴兴地跟母妃告退,出宫路上想到一个月没见到二弟了,康王又特意绕路到工部,单纯地跟二弟叙叙旧。
“这日子过得真快,筠儿模样又长开了一些吧?”
“嗯,大哥想他的话,过几日休沐,可以带敦哥儿来我们这边坐坐。”
康王:“好啊,就这么定了。”
再分别提提灵山的黄精、兵器坊的重火药进展,兄弟俩便分开了。
康王没怎么提庆王,惠王爷自然也无从知晓住在城东的庆王出了什么事,朝会上不见庆王,只当庆王跟康王一样都被父皇给了假。
四月二十八,黄昏惠王爷回到王府,刚在前院换好常服,出来就见王妃竟坐在堂屋里等着了,一副有话要跟他说的模样。
赵璲推着轮椅靠近,问:“出了何事?”
轮椅停在了王妃的圈椅一侧。
姚黄握住惠王爷放在膝盖上的手,道:“上午我娘过来看我,提起长公主、济宁侯都病了,这几日大门一直关着,谢绝见客,连我娘都能知道,可见外面传这事的人更多。”
自家老爹还是那个正六品的百户,但架不住有些官夫人会因为姚家出了位王妃以及镇国公府的女婿而主动来巴结母亲,无需送礼,平时一起打打牌赏赏花喝喝茶多添几分面子情也是好的,其中就包括很怕被她打压报复的李廷望之母王氏。
王氏做了二十多年的千户夫人,在官夫人中结交的人脉比母亲广多了,这次就是王氏认识的一位夫人跟济宁侯住在一条巷子,察觉济宁侯府的反常于是跟其他夫人透了气,透着透着又得知福成长公主府是一样的情况。
最终这事七拐八拐地传到了王氏耳中,王氏便跑去告知了母亲,有用就当送个人情,没用就当个闲话聊。
“王爷知道这事吗?”姚黄问,真病假病的,这事都透着蹊跷。
赵璲不知,济宁侯空有爵位官职不高,没有资格参加朝会,平时很难见到面的人,惠王爷如何留意?长公主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赵璲也意识到其中大概藏了隐情。
他对王妃道:“真是需要探望的恶疾,长公主府会报给父皇母后,母后会提醒我们前去探望,母后没说,我们只当不知。”
姚黄点头,皇亲国戚的事惠王爷比她懂,反正她已经把事情说了,该做什么惠王爷会安排。
好奇归好奇,长公主的事很难牵扯到自家,姚黄倒不会太过担心。
隔了一日便是休沐,康王、陈萤夫妻俩带着小世子敦哥儿过来了。
陈萤如今是五个月的身孕,显怀又不会太影响行动,康王抱过筠儿后,陈萤便跟着姚黄去了后院说话。
女眷走了,康王的脸色才沉重下来,皱着眉头问二弟:“姑母闭门谢客的事你知道吗?”
昨日是顾侧妃母亲的小生辰,顾侧妃过去祝寿,然后就给他带回了个大消息。
所以,他在灵山的那个月京城这边肯定出了什么事。
赵璲面露意外:“闭门谢客?”
康王便明白二弟也被蒙在鼓里,快速解释了一遍。
赵璲思索片刻,摇头:“我一直在忙兵器坊试方子的事,不曾留意其它。”
康王并不怀疑,因为二弟确实是这种对与己无关的事都不上心的性子。
他继续说自己的猜测:“这次我跟三弟一起办的差,按理说父皇会召见我们二人一同问话才是,可那日我往返御书房的路上都没撞见三弟,莫非三弟也跟姑母闭门的事有关?”
姑母那人,有个头疼脑热都要第一时间请御医,好让父皇知道她病了赶紧关心一下,没病的话,那就只有父皇才能强迫姑母出不得门。
姑母又能犯下什么大错让父皇如此生气?
康王百思不得其解。
赵璲提点道:“马上端午了,姑母、三弟若无事,会赴宴的。”
不赴宴就是有事,父皇不提,他们也不该多问。
尽管如此,两位王爷还是照旧给福成长公主府送了端午节礼,长公主管事露面收的,按例请了送礼的下人喝茶,多余的一句都没提,送礼的下人止步于第一进院,也没察觉什么明显的异常。
转眼就到了五月初五。
惠王府安排了两辆马车,姚黄、惠王爷坐在前面,乳母抱着筠儿坐在后面,进宫后让永昌帝稀罕稀罕小皇孙,乳母就可以带着小皇孙去偏殿休息了,毕竟才两个多月大的孩子,既看不懂射柳马球,也吃不了皇家席面。
马车停在宫门前,姚黄配合青霭推着惠王爷下了车,到了乾元殿,就见康王一家、庆王一家都在。
离得近了,姚黄暗暗心惊。
她见过庆王、郑元贞高傲的样子,见过他们遇挫郁郁寡欢的样子,可今日的夫妻俩,面上竟然是如出一辙的死气,再多的强颜欢笑都遮掩不住。

不算刚回京那晚,庆王已经被禁足九天了。
被父皇审问时,庆王真以为凉州的渠毁了,还是外祖父沈世彦派人做的,所以父皇才要骂他审他踹他,当他在宫门前看到失魂落魄且脸上带着指痕的郑元贞,庆王还想着表妹是受了他的连累先他一步挨了父皇的耳光。
上了马车,郑元贞跪在一旁求他看在三郎的份上多替姑母求求情,庆王才惊觉他竟然因为先入为主自己跳进了父皇话里的坑,自己把他的歹毒心思招出来了,其实这里根本没有他与外祖父的任何事,是福成长公主那个自以为是的毒妇害他被父皇连踢两脚,害他彻底失了圣心,而郑元贞的耳光是母妃打的!
那一刻,庆王同样被怒火席卷,同样扬起了手想对着郑元贞打下去。
后面乳母坐的马车里忽然传来了三郎的哭声。
再看着郑元贞泪水涟涟的脸,庆王就打不下去了,颓然地倒在车榻上。
打了又如何,能让父皇不迁怒他吗?
如果只是长公主干了掘渠的事,他还能把自己摘出来,可他也动过掘渠的心,还被父皇知道了。
所以啊,他完了,储君不用想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亲王爵位都不一定。
如果打了表妹都挽回这一切,庆王肯定会打,可挽回不了啊,那他打表妹又有何用?
回到王府,庆王自己在前院闷着,谁都不见,想了一堆却全是徒劳。
直到昨日下午父皇派了公公来,让他带着王妃、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端午宫宴,别的事一概不许提。
庆王跪在地上涕泪横流,父皇还念着他,念着他啊!
跟往年一样,龙舟赛、射柳在宫宴之前举行。
姚黄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如坐针毡。
因为她还是坐在陈萤与郑元贞中间,左手边的陈萤怀着身孕是有喜,右手边的郑元贞却一身死气。
死气这东西姚黄太熟悉了,刚成亲时的惠王爷就是这样的,但惠王爷是她的夫君,她愿意哄就去哄哄,不愿意就自己一个人逛园子,哄不哄的没外人知道。如今郑元贞就坐在她旁边,她真若无其事地自与陈萤说笑,郑元贞会怎么想她,坐在中间的帝后会怎么想她?
可是让她干坐着什么也不干,姚黄就浑身都不舒服。
谨慎起见,姚黄选择了一个人走神。
那么多皇亲国戚都来了,唯独福成长公主没有露面,再加上庆王夫妻的死气、后妃对福成长公主的绝口不提,福成长公主两口子是做了什么触怒永昌帝了,称病谢客只是他们遮掩被永昌帝冷落的幌子?
福成长公主是永昌帝的亲妹妹,就像她是哥哥的亲妹妹一样。
亲是够亲的,但姚黄听说过一句话:天家无父子。
皇家的父子都能自相残杀,更何况是兄弟兄妹?
根据姚黄从茶楼听来的或是自己在话本子上看到的路数,福成长公主是欺压百姓了,还是勾结官员贪污受贿了?
造反应该不至于,福成长公主与济宁侯手里都没有兵,而且造反怎么可能是简简单单地禁足。
能把庆王夫妻俩吓成这样的脸色,事情应该不小,但永昌帝还愿意让庆王夫妻参加宫宴,应该也不会太严重?
东想西想的,龙舟赛结束了,一共五支龙舟,分别是四大京营与御前军派出来的擅划精兵,只有夺魁的那支龙舟队可以来御前领赏。
今年夺魁的是北营,一共二十二人,全都是健硕挺拔的身形。
终于找到点乐子的姚黄不由地探头去看,正看着,目光一错,竟对上了离永昌帝不远的惠王爷。
二十二个北营精兵绕着护城河划了一圈累成了红脸膛,坐在惠王爷左右的康王、庆王在灵山跑了一个月晒成了麦黄皮,要么红要么黑的,一下子就把惠王爷衬得更白更俊了。
姚黄悄悄朝惠王爷眨了下眼睛。
惠王爷默默垂下眼帘,不看她了。
姚黄笑笑,继续打量那二十二张英武的面孔,再看着汪公公将一托盘的金元宝交给为首的舵首。
赐了赏,接下来该是射柳了。
永昌帝忽然看向四个儿子:“今年你们都去试试?”
四皇子已经十五岁了,去年在北苑都参加狩猎来着。
康王立即带头站了起来,表示愿意在父皇面前献丑。
永昌帝笑着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出发了。
康王转身握住二弟的轮椅推手,高台两侧的台阶路中间都在前年修出了一条足够轮椅通行的坡道,二弟如今坐着的紫檀轮椅也很轻便。
稳妥起见,当轮椅来到坡道顶部,康王还是朝庆王使个眼色,让他走在前面,防着轮椅脱手滚飞出去。
庆王行尸走肉般站到了前面,四皇子瞅瞅他,聪明地站在了坡道另一侧的台阶上。
二哥废了,三哥眼瞧着也废了,大哥那么笨,或许他还能捡到一点机会?
以前四皇子没惦记过这些,现在老天爷好像要主动把那个位置塞到他手里,四皇子当然要争取一下。
很快,四兄弟并排站在了护城河岸边。
姚黄偷偷地看向永昌帝。
永昌帝逮到了老二媳妇的这个偷窥,笑了笑,瞅着两位公主道:“想看就都去前面看吧。”
皇帝都发话了,姚黄便扶着陈萤站了起来,因为郑元贞从来不凑这样的热闹,她也无需多嘴邀请,只管跟陈萤、两位公主来到护栏前,居高临下地观赛。
二公主起哄道:“肯定又是二哥夺魁,等会儿二哥领了赏,二嫂分我一个金元宝?”
姚黄笑道:“果真如此,我分你们姐妹一人一个,就当提前给你们添妆了。”
初九就要成亲的大公主顿时羞红了脸。
鼓声一响,射柳开始。
姚黄目光紧追惠王爷射出去的箭,就见那箭如前年一样将对岸绑在柳枝上的大半个葫芦射得粉碎。
雪白的鸽子振翅飞向高空。
姚黄翘起嘴角,大公主、二公主都笑,而陈萤瞧着康王成功射破的葫芦,瞧着那只虽然逃脱得慢但同样朝高空飞去的鸽子,也很替自家王爷高兴,因为惠王的箭法夺魁是正常的,自家王爷能射破葫芦已然是惊喜。
陈萤还知道,康王不会为箭法输给惠王而不快。
果然,康王已经去惠王身边贺喜了。
大公主调侃姚黄:“今年二嫂怎么不下去接二哥了?”
这样的陈年旧事被她拿出来说,姚黄面上微热,当年她激动是因为不知道坐着轮椅的惠王爷还能那么厉害,现在早清楚惠王爷的种种本事了,再跑下去算什么?
姑嫂四个回到席位上,没多久,康王四兄弟上来了,只有惠王拿了魁首的名次,第二名、第三名都是姚黄眼生的武官。
飞泉替惠王爷接过摆着二十个小金元宝的托盘。
就在人人都以为射柳结束圣驾要前往大殿开席时,永昌帝朝汪公公递了个眼色。
汪公公便站到高台之前,扬声道:“皇上有旨,召众臣到御前听宣!”
高台这边坐着的全是皇亲国戚,随着台上台下诸位公公的声音传开,坐在两侧地面席位上的文武官员迅速离席,很快就按照官职排好,井然有序地朝这边赶来,最后如上朝议事那般分成列队在高台之下。
永昌帝上前,扫视一圈下面的臣子,视线在站在最后一排的七品知县徐东阳脸上停顿片刻,他从旁边一个小太监抬着的托盘里拿起一条分成几节的黄褐色之物,伸出高台让下面的臣子们看:“这是黄精,又名鸡头参,可养阴补气、健脾润肺,既可以制成药材,也可以直接炖汤食用,三年的黄精在民间便可卖百文一斤,炮制好的干黄精一斤更是能卖五六钱银子……”
猜到永昌帝要夸谁的臣子们已经朝后面的徐东阳看去。
姚黄眼观鼻鼻观心,知道惠王爷不想出这个风头。
永昌帝放下黄精,俯视众臣:“我大齐地大物博,像这样的山珍数不胜数,有的只能长在深山老林无法种植,需要百姓冒着摔伤骨头的危险去采去挖,有的山珍却像这黄精一样,得有心之人用心查勘一番便可在民间推广。”
“徐东阳在灵山开荒种黄精的事你们应该都听说了,朕知道,你们有的人可能觉得朕过于看重他,往年有官员发现铁矿金矿也没见朕把人召进京城当面嘉奖,但那是因为矿山不常有,山珍、药材却常见,朕嘉奖徐东阳也不单是因为他这一番政绩,而是因为他的一腔爱民之心!”
“朕是皇上,万里江山是朕的,这万里江山上的子民也都是朕的子民。都说明君当爱民如子,朕确实有一颗爱民之心,可朕只有孑身一人,穷其一生也无法亲自照看每一地的子民,所以朕与历代君王都要从天下选有才之士为官,让他们做朕的眼睛朕的手脚,再替朕去各地照看黎民百姓。”
“有的官员一手领着朝廷发的俸禄,一手搜刮民脂民膏,把自己养得肥肠满脑,视百姓面黄肌瘦于不顾。”
“也有像徐东阳这样的父母官,因为看得见百姓采药摔伤之苦,看得见黄精入市之利,故不畏艰险攀登崎岖山路查验黄精生长之地,再耗费心血为百姓寻出一条脱贫之路。倘若天下官员都有徐东阳的爱民之心为民之心,朕何愁百姓不富、大齐不兴!”
此言一出,二相立即率领百官跪了下去,高声应道:“臣等定当谨遵皇上教诲,怀为民之心,为皇上分忧!”
臣子们跪着,站在永昌帝身后的康王、庆王、四皇子也都跪了下去。
后妃与台上的女眷们倒不用跪,但姚黄竟被永昌帝的一番话弄得心头热热的,忘了其他,直直地看向真正提出开荒之策的惠王爷。
赵璲独自坐在轮椅上,低垂着眼。
他旁边,庆王脸色更差了,终于明白父皇叫他进宫不是因为不气了,而是父皇故意要他亲耳听到这番话,让他为他的害民之心羞愧。
庆王很愧也很悔,只要父皇能够原谅他,他一定把外面的百姓当骨肉血亲!
漫长的沉寂后,永昌帝让众人免礼,再朝着远处道:“徐东阳上前,朕要赏你四个字。”
徐东阳低着头从最后一排走到了二相之前,撩起衣摆双膝跪地。
早已候在旁边的两个公公抬着一面匾额走了过来,汪公公替皇上揭开蒙在匾额上的红绸。
文武百官翘首张望,在那黑底的御赐匾额上看到了金光闪闪、气冲牛斗的四个大字:一心为民!

立碑能名传千古,御赐赞词的匾额亦可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光耀门楣。
高居庙堂如两位丞相都不曾得过这样的嘉奖,看着两个公公抬着匾额拾级而下,看着永昌帝亲笔的“一心为民”四个大字离他们越来越近,前排的几位高官都面露羡慕。
匾额停在了徐东阳面前。
徐东阳抬起头,因为连续两年奔波于山野而晒得比二王更黑的周正脸庞上挂着两行清泪,仰望台上的帝王,徐东阳放慢语速以掩饰哽咽之意:“皇上所言微臣没齿难忘,余生也将坚守一颗为民之心,皇上的嘉奖微臣却受之有愧、万不敢当。”
无人发现,在他说出这句话后,坐在轮椅上的惠王爷的眼帘垂得更低了。
永昌帝只是笑看徐东阳,道:“不必推辞,朕素来赏罚分明,今日你父母官当得好,朕便赏你,来日你松散懈怠致使满山黄精功亏一篑,辜负了朕给你的期许、朝廷发的银晌以及当地百姓的辛勤,朕也会收回今日所赐匾额,再重重地罚你。”
徐东阳叩首道:“微臣不敢,微臣必将鞠躬尽瘁保证那数千亩黄精能得丰收,然查验黄精生长条件、开四分地试种黄精且提议在整座灵山周边开荒种药的大才另有其人,微臣只是受其所托尽心推动此事,故皇上将所有功劳都归于微臣一人,微臣才愧不敢当。”
文武百官:“……”
这一幕怎么有些似曾相识?
高台之上,康王、庆王同时看向了坐在他们中间的惠王,前者满目震惊,后者又惊又恨,他就知道,这事又是二哥干的,可恨他都问到二哥面前了,二哥竟然还诓他!
女眷这边,姚黄的心跳突然加快,徐东阳要说出惠王爷了吗?
事到如今,姚黄反倒不敢去看惠王爷,只暗暗握紧了手。
百官嗡嗡地议论了一阵,再去看高台上的永昌帝,却见永昌帝一改之前的欢颜,一脸不悦:“是吗,又是哪位大才深藏不露,让朕夸错了人赐错了匾?”
从左相开始,永昌帝依次冷视起来。
看一个跪一个,就在徐东阳准备澄清之际,轮椅上的惠王羞惭地开了口:“儿臣有欺君之罪,请父皇责罚。”
永昌帝转身,见老二撑住轮椅扶手要给他跪下来的架势,冷声道:“行了,坐着说吧,怎么这次又是你?”
赵璲卸去手臂上的力道,父皇问话他当然要回,但这种自夸的事如何开口、从哪里开口也不是随口就能来的,尤其是父皇早就知情,此时只是要他配合作戏罢了。
惠王爷干不来自夸的事,垂眸静坐又被所有人盯着,弄得好像犯人一样,并不知道永昌帝只是佯怒的姚黄看不下去了,起身道:“父皇,儿媳知晓二殿下从想出这法子到他将此事托付给徐知县的始终,二殿下不擅言辞,父皇可要听听儿媳的?”
永昌帝冷笑,瞪着她道:“好啊,你们夫妻伙同徐东阳一起骗朕,看朕在这里出丑很好玩是不是?”
姚黄被骂得心头一哆嗦,总算明白什么叫伴君如伴虎了,以前这皇帝公爹给她各种赏赐的时候多大方多和蔼啊,这……
周皇后及时站了出来,安抚地握住姚黄的手,再朝永昌帝道:“皇上,惠王绝非故意欺君之人,不如先听王妃说清楚前因后果,若惠王真有过错,皇上再罚他也来得及,您说是不是?”
永昌帝哼了一声,回到龙椅上坐着,让儿媳妇讲。
姚黄确实被永昌帝的天威吓到了,但这事她一点都不心虚,感激地看眼周皇后,姚黄走到惠王爷的轮椅旁,大声从夫妻俩在灵山避暑时,有一天惠王爷突然一直盯着山上看讲起:“……我还以为二殿下想爬山呢,哪想到没几日二殿下就把府里的李德春郎中叫过来了,派他去山上观察黄精……”
“知道这事后,我又以为二殿下想自己买个山头种黄精卖钱,我还高兴府里要多个产业了,二殿下却说百姓们离山近,百姓种黄精更方便,种好了也能多笔进项。”
“二殿下要把功劳让给徐知县时,我有点替他委屈,因为法子是二殿下想出来的,我想让灵山百姓都夸二殿下的好,二殿下说这本就是当地知县的职责,他不能越权。我说,‘那你跟父皇求个钦差当当啊,父皇肯定会同意的’,二殿下就说这事要耗时五六载,他没这个精力……”
“二殿下还开导我,让我别光想着事成的好处,开荒需要徐知县费一番周折才能推行……二殿下说,他已经贵为亲王,不需要政绩锦上添花,不如通过此事历练一位知县,成了还能让朝廷多一个实干官员……”
在茶楼听多了说书先生讲故事的方式,姚黄说起此事来也惟妙惟肖的,将王妃的几次惊喜与失望、惠王爷的淡泊名利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底下的官员好像也都跟着王妃委屈了一遍,又跟着惠王爷淡泊了一遍。
甚至永昌帝都听老二讲过了,此时听儿媳妇讲依然听得津津有味,偏偏还得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
姚黄见了,小声道:“父皇生气二殿下的隐瞒是应该的,可二殿下也是按照父皇教的一心为民不求名利而行事,功过相抵,父皇您就看在那满山黄精的份上,别生气了?”
永昌帝淡淡道:“你倒是话多。”
姚黄便笑得像得了夸似的。
永昌帝用眼神示意儿媳妇坐回去,重新来到高台前,对着还跪在底下的徐东阳道:“惠王不需要这份功劳,而且他确实就是动了动嘴,事情都是你干的,那几千亩的山林也都是你一亩一亩划出来的,所以朕赐你这匾额也不算赐错,收下吧。”
徐东阳感激涕零:“微臣叩谢隆恩!”
吃过宫宴,看完下午的马球赛,王孙贵族以及文武官员便要出宫了。
臣子们走东华门,亲王、王妃们走西华门。
康王推着惠王爷走在最前面,姚黄挽着陈萤走在中间,全身依然笼罩着死气的庆王夫妻僵硬迈动脚步走在最后。因为从掘渠事发后夫妻俩就明白什么储君、中宫娘娘都与他们无缘了,所以今日惠王出没出风头于庆王都没有大关系,而郑元贞还在求她与母亲的自保,无暇多想惠王。
康王就不一样了,上次狄献修渠严纶将堪比伯乐的荐才之功推给二弟他确实没想太多,但今日徐东阳又将父皇大加称赞的为民之心推给二弟,父皇之前真的毫不知情吗?
如果父皇有那个意思,二弟又是怎么想的?
这三年,康王只把二弟当一个废了腿需要照顾的弟弟看,可是现在诸多事实却告诉他,除了腿脚不便需要他照顾,二弟依然还是那个各个方面都比他强的二弟。
父皇……
如果父皇真的早就知道了二弟在这两件事上的功劳,父皇为何还要派他去干那些验收之差,就为了让他领点微末之功,再在二弟的头等功前自惭形秽?
康王稍稍仰首,将慢慢转红的眼眶对准初夏晴朗的高空。
轮椅的速度与往日没有任何变化,但赵璲能感受到康王的过于沉默。
赵璲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种黄精的始终王妃讲得清清楚楚,他重提只是自夸,而父皇还不曾明言的事,他更不该说。
宫门到了。
康王笑着将二弟的轮椅推到惠王府的马车前,笑着逗了逗惠王府乳母抱着的筠儿,再笑着跟二弟夫妻道别。
好歹在官场浸淫了八年,装个笑脸康王还是能做到的。
道个别的功夫,姚黄不可能一直盯着康王,就没察觉康王的笑容有何异样,瞧着乳母稳稳当当地抱着筠儿上了后面的马车,姚黄也推着惠王爷上车了。
固定好轮椅,姚黄坐到惠王爷腿上,对着惠王爷的俊脸揶揄道:“明明做了好事还挨了父皇一通骂,这回王爷委屈没?”
赵璲当然没委屈,但他并不习惯那样的场合,不习惯宫宴上众臣投来的打量视线,也不习惯出宫路上康王的沉默。
可那些前后背负了大半日的种种不习惯,都在面前王妃明净的眼眸里化开了,迅速弥散不见。
他解释道:“父皇没有真的动怒。”
姚黄:“我知道啊,后来我就反应过来了,父皇盼着多得几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最后发现他身边就有个这样好的儿子,父皇心里不定多高兴多骄傲呢。”
赵璲:“……”
他将总是能换着花样夸他的王妃按进了怀里。
王妃的脸老老实实地贴着他的肩膀,右手却小蛇似的爬了上来,慢慢贴上他的脸:“王爷又不好意思了。”
赵璲抓住王妃的手,依次亲她的指尖。
王妃夸了他一箩筐,不知道父皇与那些大臣们能不能意识到,先有王妃带他去的灵山,先有王妃给他讲黄精之价,才有的他开荒种黄精之念。
没有王妃,今日的他应该还深居在王府后花园的寂静竹林。
惠王爷亲得入神,被亲的王妃身子越来越软,不过回到王府“歇晌”之前,姚黄还是先去了一趟书房,回来时双手放在后面,朝靠在床头的惠王爷笑:“父皇偏心,徐东阳得了赏,大殿下得了赏,就王爷什么也没有,那我来给王爷补个赏吧。”
赵璲的视线就落在了王妃的腰间。
姚黄展开她精心裁剪的长条宣纸,上面也有不够雄浑却足够大的“一心为民”四字。
此刻只想陪王妃“歇晌”的惠王爷:“……”

姚黄感受到了惠王爷对她那四个字“补赏”的喜欢。
上个月就有过几次了,但惠王爷一直都比较小心,仿佛他一个力道把握不好就会弄疼她,这回惠王爷终于放开了力道,只在她习惯地哭起来时才猛地又克制住,弄得姚黄一阵尴尬,不知是该夸他会体贴了,还是怨他为何要这么体贴。
狂风转春风,春风吹完了,惠王爷还是将她抱得紧紧的,下巴抵着她的脑顶。
姚黄的脚心贴着惠王爷比她清凉很多的腿,缓了好一会儿,她摸摸惠王爷的手背,想到一件事:“虽然父皇明面上把王爷训了一顿,但徐知县这么一宣扬,父皇与文武百官都知道王爷的为民之心与富民之才了,我自然替王爷高兴,大殿下那里会不会……”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