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辰暂时还没有想到更好的改进办法。
腊月十三,宋家收到一份特殊的请帖,用的是双面打蜡,细薄光润的金澄纸,号称纸中之王。
请柬是和安郡王府的下人给送来的, 邀请宋景辰参加赵敬渊的生辰宴。
和安郡王府同宋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能有什么交集,不用说, 这封请柬是按照赵敬渊的意思送来的。
宋三郎猜测赵敬渊应该是在家中极为受宠, 他想要干什么, 家里能满足的都会满足。再就是赵敬渊应该很看重同辰哥儿的关系。
不过, 小孩就是小孩,想法很单纯,却不知道他的生辰宴上来来往往差不多都是皇亲国戚, 辰哥儿的身份太过尴尬,也太过乍眼。去了该往哪坐?
似这等宴席, 座次都是按身份地位提前安排好了的,辰哥儿跟其中任何人坐一桌都不合适,只能给找个不起眼的位置单列一桌,或许还会有人好奇他们是打哪儿冒出来的。
毕竟京城的圈子就那么大, 宴会上众人都是熟识。
再者, 明天就是赵敬渊的生辰宴, 辰哥儿今日收到请帖,可见郡王府是迫于小孩的任性, 不得不敷衍一下。
宋三郎不反对儿子在书院里同赵敬渊做朋友,但自家与和安郡王府地位太过悬殊, 出了书院还是各回各家的好。
宋三郎隐晦地同儿子解释了自家去参加赵敬渊生辰宴不太合适的原因, 宋景辰很聪明,他听得懂, 点了点头,道:
“爹爹,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和赵敬渊是朋友,可他只是一个小孩,他的生日宴他自己做不了主,都是他爹娘安排,在他爹娘的安排里原本没有辰哥儿的事,辰哥儿去了会给人家添麻烦的。”
宋三郎摸了摸儿子的头,“这样吧,爹爹可以陪你去选个生辰礼,等到了书院你再补送给他,好不好?”
宋景辰点头。
宋三郎南城的马球场预计明年开春能建个差不多,处理荒地里面的野草,修整土地,这些都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银子到位,工期甚至还可以缩得更短。
比较难办的是买马。
打马球之所以只能在贵族中流行,实在是因为这是一项花费巨大的真、贵族运动。
马匹在马球场上的短距离冲击速度可以达到十五公里以上,马儿要在如此快速的奔跑中做出各种躲避,掉头,急刹的高风险动作,速度,耐力,灵活性缺一不可。
即便具备了以上三点,其在比赛场上的损耗亦不可避免,因此,参加一场马球比赛,马主人一般需要备足三到四匹的宝马良驹做补充,赛完一小节换一匹马避免马儿过度劳累,最大限度地减少马儿的损耗。
而大夏朝一匹普通马儿大约值二十贯左右,战马则八十贯起步,一匹好的马球驹起码要三百贯起步,因为马球驹不仅本身出色,还要经过一系列严苛的训练使其适应激烈的比赛,其训练难度远比训练战马的难度高得多。
以上这些还只是买马、训马的费用,不包括养马。
养一匹马球驹可不比养一匹拉车运货的马,你不能喂点儿干草料就凑和了,你还得加入大麦、豆粕、菜饼,盐巴等等来保证马匹的健壮。
不说别的,只说这其中的盐巴,一匹马一天的喂养量大概在一到二两左右,换算成钱的话,一匹马球驹的一天的喂养费大约在三百文左右。
这完全就不是普通人能玩儿得起的游戏,别说普通人,就算是一般的小贵族都玩不起。
试想一个人带着三四辆跑车出来玩游戏,一场游戏下来,有可能三四辆跑车全报废,烧钱不烧钱?
跑车报废顶多损失点钱,问题是打马球是真正的速度与激情,不光损耗马,还损耗人,激烈的比赛中,人与马受伤是常有的事儿,死个把人也不稀罕,皇子皇孙摔死摔残的也不是没有。
即便如此高危,依然挡不住贵族们对马球的狂热喜爱,就问组织一场这样充满速度与激情的比赛,会吸引多少人前来观看?
倘若再引入赌注呢?
宋三郎自己前世便是打马球高手,他搞这个马球场三分为赚钱,三分为兴趣,剩下的便是他心底深藏的东西了。
大夏朝不产马,好的马匹大多产自北方游牧民族,尤其以阗国的良驹最为出众。
只是马匹作为战略资源,阗国非但严加管制向大夏朝售卖马匹的数量,种马的品质上更是加以控制,不肯把最好的马儿卖给大夏。
这就如同大夏朝买游牧民族的马却不肯用铜钱交易,而是茶马交易,以茶换马一个样 ,因为铜铁也是战略资源,可以铸造兵器。
所以搞定好马是个问题,光有银子解决不了。
于同光自告奋勇,要跑一趟阗国买马,宋三郎帮他联系了大茶商,同时雇了镖局护送。
除此之外,宋三郎还需要搞定大夏朝私人拥有马匹数量管制的问题。
银子如流水般花出去,宋三郎担心郭大有吃不住,与郭大有言明:若担心风险太大,他可以找人进来替郭大有分担一部分。
自然,分担风险的同时亦有分担分红。
因为棉花的事,郭大有狠赚一笔,越发体会到朝廷有人,尤其户部衙门有人的巨大好处,随便透露出点消息来,就可能让你先人一步。
这马球场可是还有户部侍郎张大人的参与,郭大有决定赌一把,他就赌宋三郎同张璟这样的人做事最是谨慎。
郭大有和于同光都比想象中更给力,倒叫宋三郎省了不少心。
距离明年二月份的童生试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考秀才的考生们开始最后的冲刺,当然也包括宋三郎与宋景茂。
宋三郎心态比较放松,考上就考,考不上影响也不大,反正他也没打算往上爬,推张璟爬上去,他在树底下乘凉就挺好。
宋景茂与三郎相反,之前考不中说是没有名师指导,如今拜在陈宴安的名下,再考不中就真的无颜面对家里人,也无颜面对自己,因此宋景茂发了狠的读书。
不就是考试紧张吗,那就把书温习到即便紧张也能倒背如流,无论如何,他这次必须要考上。
此时,各家书铺里关于考前指导的各类秘籍应季而生,一眼看过去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难辩深浅。
不少人都花大价钱买历届头名秀才们写的经验总结。
宋景茂却觉得这些头名秀才的经验其实最是无用,因为能考到头名状元无一不是天赋极佳之辈,他们的经验对一般人来说未必有多大用。
真正有价值的经验,反倒有可能是那些水平处于中上游水平的考生。
宋景茂只买了一本头名秀才的书籍做参考,又买了三四本水平中上的秀才所作,还买了一本将将考上秀才之人写的书,宋景茂看中他书上开头写的有一句话:
大概意思是我张某人天性愚钝,曾以为能考上秀才全凭勤奋二字,然真的考中了秀才,才明白勤奋之外,亦需要一些运气,然而这运气也并非偶然,并非从天而降……
此话戳中了宋景茂,是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把自己该做的做好,你总要把一些东西交给老天,他之前就总是妄图万无一失,为了万里那个“一”,各种患得患失。
想开了,这个“一”就是所谓的天意,既是天意索性就交给老天操心好了。
入夜,宋家几房全都亮着灯。
大房茂哥儿在读书,竹姐儿在为家人们绣制过年礼物,家里几个男娃都有了出息,小姑娘也不想太落后,在刺绣一道上很是努力,师傅楚娘子夸她擅长表现花卉藤蔓,其形舒展柔美,绣面灵动有余韵。
有了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年初小姑娘被退婚的阴影对她的影响越来越淡,竹姐儿想,有刺绣陪伴着自己,其实嫁给谁,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是谁,不是自己是谁的谁,不是吗。
至于是否能有个如意郎君,得之我幸,不得亦没什么了不起,她可以像师傅一样,把自己的感情交给最喜欢的刺绣。
隔壁屋,王氏跟宋大郎絮叨竹姐儿的婚事,进入到腊月以后,来家里为竹姐儿提亲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条件很不错的,王氏有些心动,选了几家自己满意的,正一家家讲给宋大郎听。
当娘的是过来人,最能明白这嫁人不光是嫁给喜欢的男人这么简单的事,你得和他们一大家子朝夕相处,甚至与她们相处的时间不比与你男人在一起的时间少。
出了上次被退婚的事,王氏是彻底涨了教训,别的先不说,先看对方在外面的风评和名声,名声不好,再有本事也不嫁!
名声虽好,家里小妾多的也不能嫁,这东西是门风问题。
宋大郎与王氏不同,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他想不了那么多,他就一点要求——最好门当户对。
不过他的意思还是一切等茂哥儿童生试的结果出来以后再说,现在可以先不用给人把话说死,留点儿余地,以防茂哥儿考不上。
王氏气得翻他一眼,骂他乌鸦嘴,孩子眼瞅着就要考试,说这种晦气的话。
宋大郎自知失言,想了想,道:“不若年前去趟大相国寺,替茂哥儿乞个福。”
王氏道:“ 你现在才想起来,早都晚了,大相国寺上香的名额到了年底早就抢不到了,哪里能轮得到咱们去拜。”
宋大郎闻言苦笑:“这拜神也能分个三六九等了。”
王氏道:“那可不,这大相国寺的灵验是出了名的,人人都想拜,人家根本不缺香客,我看不如这样吧,找个时间咱们去京郊文昌仙君庙拜拜,我听人说那里的也比较灵验,好多都去。”
宋大郎莞尔,好嘛一下子从和尚庙跑到道观里去了,不过管他是那里,也就是求个心安而已,哪里都一样。
若世上真有鬼神,那最灵验的应该是宋家的祖宗们,这些人才是切身利益相关的。
宋家二房屋里,宋二郎也在与姜氏说着明年秀才考试,家里三郎和茂哥儿要下考场的事。
姜氏道:“茂哥儿这次可真是发了狠,比那头悬梁锥刺骨也差不了多少了,前天夜里,我半夜醒过来,都什么时辰了,茂哥儿屋里的灯竟然还亮着呢,咱家睿哥儿要是有他这个劲头我也就不发愁了。”
宋二郎叹了口气,“哎,这读书一道,多少还是要讲点天分讲点命,想当年你夫君我也一样,同茂哥儿一样没日没夜的读书,就想争口气,却比不上我爹当年随便考考,听我娘说我爹那人压根不知道勤奋为何物。”
第81章
今冬, 一家人都挖上了火道,宋三郎把钱交到老太太手上,再由老太太统一叫人挖的,老太太的钱哪里来的?一家人自然心里有数。
虽说一家人心知肚明, 宋三郎还是愿意“多此一举”。
大夏朝每年阴历十月到次年正月都会给官吏们发炭火, 宋大郎同宋二郎能领到十秤, 三郎则能领到三十秤。
不过对宋三郎来讲三十秤只是明面上的朝廷俸禄, 要知道户部三库主事乃是典型的官小油水大,从八品的小官却可以掐各路地方大员的脖子。
他又是新上任的主事,收到的各种名义的孝敬多不胜数, 本身张璟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为了给他油水捞。
这就是张璟的为官之道, 给手下足够好处,让手下死心塌地的为他办事儿,是以,宋三郎要做的就是一个把握分寸, 不要招上面张璟反感, 亦不让孝敬他的人握住他把柄, 中庸就行。
即便宋三郎已经算是很低调,入秋以后收到的各种孝敬也已经让秀娘胆战心惊, 秀娘不敢用,劝宋三郎把东西给人家还回去, 拿人手短, 吃人嘴短,自家现在又不缺钱, 干嘛要三郎冒这个风险。
宋三郎叫她放心用。
有些事情不是他想如何就如何,现实远比秀娘想象中复杂太多, 就如现在,即便他不缺那些孝敬,他也不得不收,如此,上面张璟才能放心,孝敬他的那些人也才能安心。
他这个官才能继续做下去。
只要你身在局中,就不得不做出各种妥协,把该做的事做明白,守住你自己想守住的底线便好。
秀娘可不像宋三郎深谙官场之道,她胆子小,不管是她卖豆腐赚来的钱,还是做生意赚来的钱,都花得理直气壮,哪像眼前这些个东西,不能送回去,放在家里又占地方,看见就堵得慌。
两口子闲聊天,宋景辰听见了,给她娘出主意,“爹爹不喜欢收人家东西,娘亲也不喜欢,可人家非要送,那还不简单,就送给比我们家更有需要的人好啦。”
“娘亲就把这些东西捐赠给大相国寺好啦,大相国寺门口不是有施粥棚吗,那些连饭都吃不上的人就是最需要帮助的人。”
秀娘一听,眼睛唰一下就亮了,一拍脑门道:“哎呀!我怎么没想到,辰哥儿这个主意可太好啦!”
秀娘激动地拉着宋三郎道:“三郎,你想啊,咱们把东西都捐给大相国寺,每一笔捐赠可都是要被记下来的,这样的话,万一哪天有人要冤枉三郎,大相国寺就是咱们的证人,咱们可没用他们的东西!”
宋三郎忍不住就笑。
那好吧,儿子说得很对,就让大相国寺的方丈操心处理去吧。
俩口子一左一右,忍不住同时想把好大儿搂在怀里亲,两人的手掌在半空中相遇,宋三郎将秀娘和儿子同时搂在怀里……
暖黄的烛火映衬着男人平静满足的面容,外面寒风凛冽,室内地龙烧得正旺,如春般暖意融融。
此处无声胜有声,氛围好的让夫妻俩谁也不想出声破坏,被搂得快喘不过气的小孩嚷道:“爹,我要撒尿,快点,我憋不住啦!”
“呃……”
宋三郎认命地起床……
腊月二十,家里几个孩子俱都已经从书院放假,王氏心疼儿子日以继夜地读书,担心熬坏身子,可她劝几次都不管用,说多了茂哥儿还烦,虽说人家嘴上还客客气气:“娘不必担心” ,“让娘惦记了”,“儿子不累”。
可等你说了几次,再过去给人家送汤的时候,人把屋门儿悄悄从里面给你栓上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王氏便来三房,找秀娘借辰哥儿一用,若说茂哥儿拿谁最没有办法,大概就是辰哥儿小娃了。
秀娘听王氏诉完苦,憋不住捂着嘴儿笑道:“得,咱们这皮猴子还有这等用武之地呢。”
王氏闻言,目光微动,暗道:弟妹这书还真没白念,如今说话越发像是个读过书的人了,这用武之地用的巧妙。
弟妹一直羡慕读过书的女子,这都嫁人生娃二十来岁的人了,没想到还真就能读成,那么自己呢?
如今茂哥儿和竹姐儿都已经大了,不必事事都让她操心,她又该做些什么呢?
“大嫂?” 见王氏发呆,秀娘叫了她一声,“大嫂想什么呢?”
王氏笑笑,道:“没什么,待会儿辰哥儿回屋来,弟妹让辰哥儿去茂哥儿屋里转一圈儿,咱们当娘的就算再望子成龙,看见孩子这般拼命,心里也是不落忍。”
说着王氏忍不住擦了擦眼角的泪儿,知子莫若母,她大概能明白孩子为何这般拼命,但她却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秀娘也挺心疼茂哥儿的,让王氏放心。
晌午,一家人吃过午饭,宋景茂又要径直回屋温习功课,宋景辰有任务在身,一直盯着他哥呢,见哥哥要回屋,忙从凳子上出溜下来跑过去拉住他哥的衣角,不让走!
小孩子对大人交给的任务有莫名的责任感,尤其你越看重他,他就越想表现给你看,证明他很行的。
宋景茂不明所以,低头看向幼弟——
宋景辰抬头看着他哥,眨巴眨巴眼道:“要哥哥带我去钓鱼。”
宋景茂莞尔,摸了摸弟弟的头道:“哥哥现在有点忙,改日再带你去,好不好?”
宋景辰不高兴,撅起嘴巴道:“不好,今天就要哥哥带我去,胖虎好几天都没有小鱼吃,胖虎喜欢吃哥哥钓的小鱼。”
睿哥儿知道大哥最近读书正是要紧的时候,哪有时间陪小屁孩儿耍,站起身来替大哥解围,他道:“大哥要读书呢,辰哥儿到二哥哥这里来,二哥哥陪你玩。”
宋景辰不配合,反而任性道:“要大哥二哥陪我一起去钓鱼!”
睿哥儿张口要说什么,被王氏悄悄拉了拉他衣角,睿哥儿回过头,见大伯娘冲他使眼色,虽不明就里,但明白大伯娘拉住他的意思,遂闭了口。
如王氏所料,宋景茂虽然不想去,但他很疼爱幼弟,不想让小孩不开心,答应带着出去钓鱼。
上次的鱼钩找不到了,宋景茂找来一根粗细合适的缝衣针,用钳子夹住,在烛火上炙烤,直到针体通红变软,将其弯折成鱼钩的样子,又冷却一会儿,一个简易版的鱼钩就算做成了。
几人又找来线绳拴住鱼钩,再配上一根长竹竿,齐活!
宋景茂做好三根鱼杆,带着俩弟弟先去自家菜园子里挖蚯蚓,作鱼饵用的,宋景辰建议哥哥在土地松软湿润的地方挖。
宋景茂问弟弟为什么,宋景辰道:“因为蚯蚓一晒就会死掉,它只能找潮湿的地方作窝,另外它的身体那么软,肯定不喜欢钻很硬的土,越松的土钻起来才不费劲。”
弟弟好像说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几人照着宋景辰所说,找土地又湿润又松软的地方开挖,果然很快就挖到!
宋景睿有点儿害怕,不敢用手拿,宋景辰倒是不害怕,不过他对蚯蚓这种又湿又滑还软软乎乎的虫子有些生理性不适,尤其看到它弯曲蠕动的样子,就更加不适,摸一下他会浑身起鸡皮疙瘩。
其实宋景茂也不想摸这种黏糊糊的虫子,不过再不喜欢,这种东西对鱼儿来说就是无法抵挡的诱惑,最好的诱饵无疑了。
所以尽管不喜欢,但为了达到目的,他能忍,面不改色捏起虫子放进小罐子里去。
几人抓了约莫十几条,这就差不多了,因为一条蚯蚓其实可以分成好几截用。
几个孩子要出门,因为钓鱼涉及到水边,秀娘不放心,把李把式叫过来,给了他一串铜钱,叫他看好辰哥儿。
李把式与宋家是雇佣关系,原则上他只管喂牲口,驾车这些,秀娘叫他帮忙照看小孩,不属于他应该干的活儿,因此秀娘给了额外的钱。
李把式收了钱,看孩子自然会更加上心。
寒冬腊月,昆玉河已经结冰了,不过冰钓有冰钓的乐趣。
宋景茂寻找下杆子的位置,因为真心喜欢钓鱼,喜欢鱼儿上钩的感觉,宋景茂对钓鱼还颇有点儿小心得。
首先,冬天冷,背风向阳的地方是鱼儿最喜欢待得地方,另外水草丰盛的地方通常也受鱼儿喜欢,因为除了隐蔽,水草丰茂的地方往往伴随着各种鱼儿喜欢吃的食物。
宋景茂先在岸边给划了一条线,严禁睿哥儿和辰哥儿过线,并提前警告,俩人谁若敢过线一步,他必然不会轻饶。
上次辰哥儿的事足够他吃教训,那次若非三叔把小孩都打哭了,他都想让弟弟吃点儿教训。
选好下杆子的地方后,宋景茂面不改色把一条蚯蚓分成三段,一段穿到一根鱼钩上,又把鱼杆下到水里,让弟弟们握住杆子耐心等待。
鱼钩虽然简陋,但蚯蚓这种活体诱饵对冬天处于饥饿状态的鱼儿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明知道有危险,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上钩。
河边比较冷,宋景茂先帮辰哥儿紧了紧斗篷脖颈处的风领,毛绒绒的深灰毛领拢住小脑瓜,可爱极了。
这样的斗篷兄弟三人一人做了一件,秀娘出的料子,妯娌三人找人给做的,斗篷下摆处的金线刺绣是竹姐儿给绣上去的,三人一块儿出门,谁看见都得要忍不住夸一句不愧是宋玉郎的孙子。
实际上宋玉郎与徐明珠都是好相貌,大郎、二郎,三郎三兄弟底子不可能差得了,但还有一种东西叫做气质。
宋玉郎内在的才情风度才是真正让他与众不同的东西,这种东西宋大郎没有,宋二郎没有,原来的宋三郎也没有,好看是好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灵魂,看过就忘。
几个孙子却不然,宋景茂身上有一种很难形容的娇弱,偏偏他的目光又极为坚定,强烈的反差却在他身上挺和谐,总而言之——宋景茂他有神秘感,会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他。
睿哥儿则给人很正的感觉,年龄虽小,却自带一股清风明月般的清清朗朗。
至于宋景辰小娃,一句话:看见他,你就想抱回家据为己有。
茂哥儿和睿哥儿都是很有耐性的人,坐在那里静待鱼儿上钩,宋景辰等得着急,老想把鱼竿从水里拽出来看鱼儿有没有上钩。
宋景茂忍不住笑,放下自己手中的鱼竿,来到弟弟身后,握住小孩的钓杆,教弟弟提着钓杆上下轻微动动,制造蚯蚓在动的假象引诱鱼儿上钩。
正教着呢,忽听得有人叫他的名字,“景茂兄。”
第82章
宋景茂直起身, 循着来人声音回头望去,河岸边走来一人,说话之人走在前面,十六七岁的年纪, 一袭窄袖湖蓝锦袍, 眉眼端正, 身材修长。
正是宋景茂在书院里的同窗, 东城兵马司副指挥之嫡次子杨文业,后面跟着的看打扮应当是他的仆从。
两家其实住得并不远,只不过宋家家道中落, 双方没有往来而已,现在因着在同一所书院读书, 倒是熟识起来。
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宋景茂感觉对方不论品貌性格还是家世背景都同妹妹竹姐儿颇为般配,最主要两家住得很近,竹姐儿想要回娘家不要太方便, 若是竹姐儿在对方家里受了欺负, 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宋景茂只是有这方面的念头, 具体还要看俩个人能不能互相看上。
在宋景茂看来自己被将军府羞辱也好,竹姐儿被人家退亲也好, 说到底都是宋家实力不够,宋家若是能起来, 竹姐儿嫁给谁都没有问题, 自家若是弱势,竹姐儿嫁给谁都可能会有各种不顺心。
说到底, 自己娘家的硬实力才是女人最大的安全感,而非什么如意郎君。
“文业兄” 宋景茂向前跨了两步, 微微一笑,向杨文业拱了拱手道:“今日天气还不错,便带着两个幼弟出来耍玩一番,不想文业兄也有此雅兴。”
杨文业手里拿着钓具,不过显然比宋家三兄弟手里的鱼竿要专业的多,乃是紫竹材质的轮杆,竹子韧性更强,线轮亦可以收放鱼线,可以把鱼钩抛得更远。
杨文业冲宋景茂摆摆手,苦笑道:“非也,愚兄对钓鱼兴趣一般,不过是为了合群不出丑而已。”
他说这话倒也没有错,大夏朝的文人士大夫圈子流行垂钓,甚至垂钓还被定为大夏朝的宫廷礼制,每年开春皇帝都会约群臣一起垂钓,而文人聚会之时亦喜欢互相约钓。
宋景茂买来书籍研究钓鱼之道也并非全因爱好,他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达到哪一步,他心里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可以说是目标明确,计划有步骤。
实际上到陈宴安的书院读书亦在他计划之内,只不过他去求三叔显得太功利,他不想让家人看到他不想让人知道的一面,最好永远都不要知道,他还是他们眼中从前的宋景茂。
所以,他只是话语间流露出一星半点儿对两个弟弟的羡慕,他娘就跑去跟他爹说了,不出所料,他爹去求了三叔。
他欠家里人的一定会还,他要让宋家崛起,他要让家族崛起,他要做那人上之人,任何人都不可以再把他踩在脚下,把宋家人踩在脚下。
——只有他踩别人的份儿。
宋景茂笑着把两个弟弟介绍给杨文业,宋景辰、宋景睿小哥俩过来同杨文业见礼,杨文业挺喜欢俩小孩,只身上没有带合适的礼物相赠,四下看去,见河岸上有卖糖葫芦的,便吩咐仆从去买来给俩小孩吃。
宋景茂见他喜欢俩个幼弟,嘴角的笑意深了几分。
俩人坐到一处闲聊,这一次宋景茂吸取中秋节那次的深刻教训,把弟弟放到身前揽着,防止自己一个不留神小孩又到处乱跑,这可是河边,小孩若调皮跑到冰面上,这河冰可是只有薄薄的一层。
宋景辰把手里的糖葫芦先举到宋景茂嘴边,给大哥吃,宋景茂不吃他的。
宋景辰又递给杨文业,杨文业亦呵呵笑着婉拒了,客套一番,小孩自己美美地咬起来。
杨文业同宋景茂谈起明年二月份童生试的事,问宋景茂准备的怎么样了。
大夏朝秀才的录取率,大约为一县之内,三年总共录取五六名秀才,洛京城人才济济,考取难度可想而知,这还只是一方面。
其次在考试中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个人发挥,考官喜好,考题是否是自己所熟悉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才华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还要有一点时运,或许只因为你的字写得对了主考官的心思,便能压其他人一头,当然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你的字不受主考官待见,从而被他人压一头。
宋景茂自然不敢说自己准备得好与不好,只笑道:“景茂愚钝,只能是全力以赴罢了。”
杨文业道:“宋兄可买了历年的考题?”
宋景茂道:“买了一些。”
“今年的押题可有买?”
“嗯。”
杨文业叹了口气道:“院政们的出题喜好各有不同,我等也只得广撒网,把各个院政的喜好研究一遍了,不求对了人家的心思,只求不要犯了忌讳。”
“杨兄所言甚是。”
俩人又聊了一会儿,杨文业问宋景茂要不要去参加后天的聚会,宋景茂说自己家中有事,怕是去不了。
考试前夕,宋景茂不想与任何人太多牵扯,更不想参加什么聚会,倘若聚会之人中有一人舞弊,便会殃及所有池鱼,即便是能证明清白,个人形象也会在主考官心中大打折扣。
杨文业若成为了自己妹夫,宋景茂自然会提醒他,现在不过是妹夫候选人,宋景茂不会多事,言多必失,指不定自己的话就被传了出去,不管有心还是无心,都对自己没什好处,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