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by十八木听风
十八木听风  发于:2024年05月27日

关灯
护眼

葫芦里头肯定住过蝈蝈,这个蝈蝈就叫无敌大将军。”
元妮又指着葫芦上刻的一行小字儿说道,这小字正是无敌大将军。
四舅舅的声音都结巴了,“我知道,只要跟皇帝亲王粘上边,这东西就值钱了。”
他手里可是刚出了一件陀罗经被,薄布片子一点点,就卖了三千块。
四舅舅还记得买家给钱时的情形,那叫一个快,就好像三千块是一包纸似的。
元妮笑着点头,“你说的对,这东西应该值钱。”
这两个蝈蝈葫芦的价值,要远超过收购价。
八一激动道,“妮儿,这下子坏事变好事了。”
陈家人忠厚,八一没想那么多,不管这蝈蝈葫芦有没有他的份儿,总归是家里人发财就行。
蝈蝈葫芦到手,几个人也不觉得累了,元妮招呼两人去餐车吃了一顿饭,就差不多到了下车时间。
几人刚一出站,就看见顾超大步流星走过来,“你们真的在车站呀?这是干什么耽搁了?”
元妮笑着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遇上碰瓷的了,多跑了几百里地。”
“好家伙,现在问题都解决了吗?”
“解决了,而且还赚了点。”八一很高兴。
四舅舅用肩膀把八一挤到了一边,“小顾,你怎么过来了?”
“你们不是送站吗?结果送半天还没回家,家里人都等急了,我就过来看看。”
原来如此,一想起路上耽误的时间,家里人肯定挺焦心的。
顾超带了车过来,他扭头问几人,“饿了吧,咱们先去吃饭?”
“我们在车上吃过了,不过我还能再喝碗面茶。”八一揉了揉肚子,笑呵呵的说道。
四舅舅把他拽了过来,“八一,你不能再吃了,咱俩先回去报信,小顾和妮儿肯定有事,让他俩忙去。”
八一愕然,他是个大小伙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别说是一天吃三顿,吃五顿都没问题,再喝碗面茶怎么了?
“可是……”
“别可是了,咱俩先回去报信儿。”
四舅舅坚持说自己吃得很饱,八一也吃得特别饱,饱的连一粒米都塞不下去了,所以他俩要先回家去报信,让顾超领着元妮去吃饭。
顾超给小车司机交代了几句,后者就拉着四舅舅和八一离开了。
看见八一一脸懵的样子,元妮就想笑,这孩子也太实诚了。
“笑什么?他年纪小,还没有开窍。”顾超抓起元妮的手,然后装进了自己的军大衣口袋里。
他表情严肃,浑身都散发着冷气,看起来岂止是没有开窍,简直是生人勿近,然而他的口袋,却是那么的暖和……
元妮手上戴着毛线手套,不过天儿太冷了,毛线手套早就被吹透了,一股暖意袭来,她舒服的眯眯眼睛,“你吃了吗?”
“还没有。”
距离车站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家八珍面茶馆,两人说说笑笑朝着面茶馆走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气慢慢变得开放起来,以前几乎见不到青年男女手拉手,现在不仅有拉手的,还有挎着胳膊的,两人亲密的互动,一点也不打眼。
面茶馆人不多,顾超要了两碗面茶,又点了半斤麻花。
倒好了面茶,师傅给面茶上撒了一把芝麻花生碎,顿时一股浓香四溢。
元妮用汤匙慢慢搅动着面茶,糖和芝麻花生融进面茶,形成有规律的纹路。
顾超笑道,“说说看,今天都遇上什么事儿了?”
元妮笑笑,“也是赶巧,遇上了一个碰瓷儿的老太太,从她手里收了两个蝈蝈葫芦。”
“啥叫蝈蝈葫芦?”
不能说顾超见识少,这代人早都不玩蝈蝈了,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蝈蝈葫芦。
茶馆里没几个人,都闷头喝着自己的面茶,周围一片吸溜吸溜的声音。
蝈蝈葫芦不像名人字画那么显眼,倒也不必防贼似的防着大家,元妮就大大方方说起了经历。
这下子,不仅吃客们,就连倒面茶的服务员都听进去了,他把大茶壶搁旁边桌上,听的很专心,还时不时催一下。
人多眼杂,元妮就模糊了蝈蝈葫芦本身的价值,也没提这两个葫芦最终被自己收入囊中,只捡热闹的说。
“哎哟,真没想到有人用这玩意骗人。”
“现在啥人都有,这老太太还好,只是骗人而已,你们没听说吗?最近出来个流氓,专用刀片划大姑娘的脸。”倒油茶的服务员说道。
“还真没听说过,这是什么仇什么恨呢?您倒是给讲讲?”
元妮和顾超也没有听过,因此也顾不上喝面茶了,专心听服务员讲热闹。
“你们都听过东方厂吧?”
“听过,这厂子福利不错,就是位置偏了点。”
“东方厂有个年轻女工,下夜班的时候,被人用刀片把脸给划了。”
这可真是惊悚。
“为什么呀?”
“是什么人下的手?坏人抓住了没有?”
“当然没抓住,要说这事儿也蹊跷,这女工吧,下夜班的时候骑了自行车。
经过解放路的时候,有个人跟走面对面,她也没留神,结果就在两人错身的时候,对方抬了一下手,过后,这女工才觉得脸疼。”
这段话可把大家伙给吓坏了,“坏人是不是把刀片夹在了手指头缝里,故意划人脸的?”

第402章 民俗博览会
“女工一开始还不知道,走着觉得脸疼,伸手一摸满脸血,可把她给吓坏了。
去了医院,医生分析跟你们说的一样,伤口就是刀片划的,又深又整齐,足足缝了十三针。”
面茶师傅用白毛巾擦了擦手,慢条斯理的说道。
“这是什么人下的手啊?这实在太黑了,专往女同志脸上划,这不是要人命吗?”
“不要命也得毁容啊。”
“怪不得最近东方厂的人都结伴下班了。”
“你们听我说完啊?这只是其中一起,就在前几天,前进机械厂的一位女工,脸也被划了。还是同样的手法。”
作案人骑着自行车,故意与受害女工擦肩而过,在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扬起手里夹的刀片,冲着对方的脸猛划一下,然后蹬车子就跑。
这样一来,造成的伤口是大是小是深是浅,全看运气了。
大家目瞪口呆,如此恶劣,如此胆大包天,专捡年轻姑娘下手,这是恨女人?
面茶师傅看见大家的神情,得意一笑,紧接着又讲了第三起,这回受害者是纺织厂的女工。
“这都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事了,现在女工下班都不敢一个人走,得等家里人去接,或者是结伴走。
厂里领导也很头痛,正大张旗鼓的调班呢,但有些人班可以调,有些人班调不了,比方说纺织厂,里边的工人全是女的。”
这的确是令人头疼,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有这么个暗戳戳的刀片杀手在暗处藏着,大姑娘小媳妇儿都不敢走夜路了。
“我听说,海城那边有个双桥老流氓,猖獗了十几年都没被人抓住,这个用刀片的家伙,啥时才能落网呀?”
“不好说呀。”
此人专挑夜深人静的时候下手,实在是防不胜防。
顾超看了元妮一眼,在她耳边小声说道,“等开学以后,晚上我去接你。”
大学没有自习,不过晚上会安排课程或者是讲座。
热闹讲完了,听众们意犹未尽。
面茶师傅则拎起茶壶收工,这大茶壶清洗起来可费劲了,等洗好,也就到下班时间了。
听了一阵子热闹,面茶早就凉透,两人凑合着喝了几口,就准备回家。
年前是犯罪高发期,骗子小偷流氓都有,碰上一个可就不划算了。
两人说走就走,出了面茶馆没走几步,就听到身后传来哐啷哐啷的声音。
顾超顿时浑身肌肉紧绷,“拎刀片的?”
“应该不是吧,他不是专挑偏僻的工厂作案吗?”
什么东方厂前进机械厂,都是位于市郊的工厂,他们现在可是在市里。
谁知道呢?小心没大错,本着这种想法,顾超警惕的把元妮护在了身后。
从他们身后骑来了一辆自行车,骑自行车的是个中年人,他呵斥带喘的把车停下,笑着说道,“我这车链子有点问题,吓着你们了,对不住啊。”
主要是刚听了刀片杀手的故事,所以对骑自行车的很警惕。
再加上这个人的自行车有毛病,咣啷咣啷的响,确实有点吓人。
元妮探了探脑袋,发现这人是面茶馆的食客之一。
“你有事吗?”
“是这样的,我是商业局的,年前我们要搞一次民俗博览会,博览会上需要展品,你们说的蝈蝈葫芦挺稀罕,很适合参展。
我就想问一声,蝈蝈葫芦在你们手上吗?”中年人笑眯眯的问道。
民俗博览会?
双方只是初次见面,元妮不打算透底,谨慎的说道,“不在,怎么,你想要蝈蝈葫芦?我可以帮你问问。”
“我不要,我就是觉得这东西稀罕,想让它占一个展位。
实不相瞒,我就是民俗博览会的筹办者之一,咱们国家的民俗特产其实特别多。
但毕竟是博览会,所以参展的最好是精品,蝈蝈葫芦就挺有代表性的,只摆那些草帽银头饰什么的,就没什么意思了。”
这回元妮听明白了,这个人是想让他们带着蝈蝈葫芦参展。
她含糊道,“这样啊,我可以问问,刚才你也听到了,蝈蝈葫芦不是我的,是一个老太太的。
不过我有个亲戚在火车上,等他到站了,我打个电话问问。”
中年人不疑有他,抬头盘算了一下日子,然后皱眉道,“还在火车上啊?时间上恐怕有点来不及,再说了,那老太太本是个骗子,她不一定愿意配合。”
民俗博览会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就是腊月二十九。
元妮笑笑,“是有点紧张,不过万一能问着呢?”
“那倒也是,这样吧,我给你们民俗博览会的地址,要是能赶上的话,你们到这个地方去找我。”
中年男人也是个实诚人,拿出纸笔就写下一行地址。
元妮看了一眼,竟然是过去的老城隍庙,还别说,老城隍庙逢年过节就是最热闹的地方。
而中年男人留下的姓名是戴长青,后面还画了个括弧,里边写着科长。
说完了事情,戴科长又骑着咣啷咣啷的老自行车走掉了。
顾超就笑道,“这位戴科长倒有点意思。”
“再打听打听,看看这民俗博览会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能自由交易展品的话,咱们也可以参加一下。”
“行,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顾超有他的路子,这种事情,从高层打听,更容易掌握细节。
现在是个特殊的时期,管控在慢慢放松,但又没完全放开。
人们心里都存着顾虑,像这种公家举办的博览会,自带展品参展的话,展品的归属权算谁的,到底能不能自由交易?
这些都得提前打听清楚了,才能决定去不去。
两人溜溜哒哒,到家时已经八点多了,堂屋开着电视机,家里人都在堂屋坐着。
一掀门帘子,一股暖意就扑面而来。
姥姥就等着元妮呢,一见到她就喜滋滋的说道,“可算回来了,你们在外头吃了点啥?没吃饱的话,我再给你们热点饭?”
“姥姥不用忙了,我们已经吃饱了。”
“那就好,就等着你们回来了,今天邮局来人了,把电话机给装上了。”
元妮眼尖,一眼就看见桌上多了部红色电话机。
她笑笑,“速度还挺快,我还以为要等年后呢。”
八一激动的搓手手,“我想试试电话机,又不知道给谁打电话合适,妮儿,你说这头一个电话打给谁呀?”
八一这么说了,猫蛋狗蛋也激动的举手,“我们也想打电话。”
家里有了电话,代表生活已发生了质的飞跃,然而亲朋好友还处在原来的层次,所以这电话打给谁呢?
元呢想了想,看了看大花,“打给大花他哥吧……”

姥姥一拍巴掌,“咋把花她哥给忘了呢?”
虽然秦鸿飞跟陈家的关系算不上亲密,但人家的妹妹在家里养着呢,经常通个话,交换个信息也是有必要的。
于是第一个电话就拨打了国际长途。
现在尚未实现程控电话,长途都由总机转接,转接颇费了一番功夫。
这次接电话的就是秦鸿飞本人,他不知这是元妮家里的号码,聊了几句之后,就主动说起周德明,
“我联系上郭先生了,得知周德明的所作所为之后,郭先生很生气,专门登报发了一则声明。
声称周德明在内地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他授意,跟他本人无关,他今后不会再雇佣周德明。”
竟然是登报声明?
上报纸之后,周德明的前程基本上是完了。
元妮道了谢,又说了自己家装电话的事儿,让秦鸿飞想大花了,就可以拨打这个号码。
“装上电话了?你这日子过得可以啊。”
其实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大花不再是以前痴痴傻傻的模样,秦鸿飞也洗白了身份。
秦鸿飞跟大花聊了几句,记录下号码之后,又提醒了一句,“郭先生己动身前往内地去了,你手里有货可以备着。”
像是蝈蝈葫芦之类的小玩意,无伤大雅,不损国运,完全可以卖给郭先生。
元妮笑着答应了,随后挂断了电话。
第二个电话是拨给耿老太太的,虽然两家离得近,但有了电话更方便。
耿老太太很高兴,记录下电话号码,跟耿老爷子分别聊了几句,又提醒他们每月要交电话费。
这个时候,姥姥才意识到装上电话机并不是一劳永逸,这玩意儿跟电灯一样,还要一直付费啊?
“当然要给钱了,每月十三块。”
“不用也要交十三块?”
“哈哈哈,是这样的。”
姥姥立刻心情不好了,她还以为只有拨打电话才扣费呢,没想到不用也扣钱。
姥爷安慰她说,“是有点费钱,这不是方便吗?之前妮儿出远门,你总惦记着,但孩子就算想你,也没办法给你打电话,现在就方便多了。”
这倒也是,然而每月十几块呢……姥姥摩挲着胸口,突然没有了打电话的兴趣。
怪不得电话得不到普及,除了初装费以外,每月十几块的基础服务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接下来的几天里,四舅舅和四舅母请了人帮忙,紧锣密鼓的收拾起对面的房子。
需要维修的主卧室断了一根大梁,主要工作是换大梁,然后重新修整房顶,铺瓦片。
剩下的都是些小活,装玻璃,疏通烟道什么的。
四舅舅还买了石灰,用大白粉刷墙面。
元妮让他们不用这么忙。
四舅舅擦了把汗,笑道,“我们一家四口在你家,已经很出格了,怎么能让老丈人再住进来?这实在太不合适了。”
见四舅舅坚持,元妮只得罢了。
就这么忙碌着,眼瞅着到了过小年的日子。
小年这天包饺子,还要用糖瓜祭神。
前些年破除封建迷信,没人敢提祭灶神,但糖瓜还在吃。
糖瓜是用麦芽糖熬的,里边加上了葡萄干和杏仁,嚼着又香又甜,还特别粘牙。
这玩意也可以自己做,但自己做起来费劲,还费锅。
大舅母跟八一已经进了家具厂,虽然还没领工资,但过年的福利已经发到手了,是十斤带鱼和一捆粉条。
母子二人很高兴,带鱼刚好可以给大家添个菜,除此以外,他们又拿出钱来买了二斤糖瓜。
还没来得及给大家伙分呢,耿老太太就上门,她也是来送糖瓜的,
“我们俩岁数大了,牙口本身就不好,再吃糖的话,这几颗牙都得倒。”
看见猫蛋狗蛋小狗一样的眼神,耿老太太忍不住乐了,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瓜子,“不等你们奶奶发话了,我做主,这包糖瓜就你们几个小孩分。”
猫蛋狗蛋一声欢呼,直接分糖去了。
过完了小年,顾超就带过来消息,“我找商业部门的朋友打听过了,民俗博览会是真的,里边的商品可以自由买卖,主办方只收管理费。”
如果是这样,那民族博览会只是个名头,管理方式就跟自由市场一样。
顾超问元妮,“你参加吗?”
“只收管理费的话,那就去一下吧。”
之前元妮得到了两个蝈蝈葫芦,其中一个是坏的,耿老太太帮忙找了个手艺高明的金匠,用黄金把断掉的两节葫芦接到了一起,现在破葫芦成了金镶葫芦,反而更值钱了。
除了这两个金镶葫芦之外,元妮还准备了两个木制袖算,这个并不是老队长给她的抵押品,而是四舅母在收破烂的过程中,收上来的。
四舅母想起来收这东西,还是受到了老队长的启发,如果不是老队长先给抵押品,就算有人把袖算送到了她面前,她也不识货。
看到元妮准备的这几样东西,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个所谓的民俗博览会,其实就是个低门槛的商贸交流会。
大舅母几次欲言又止,元妮猜她手里有东西,就笑着问她要,“舅母,你手里有什么?给我碰碰运气吧。”
所料不错的话,戴科长至少会给她们留下一个展位,不多拿几样东西的话,连展位都摆不满。
大舅母有点不好意思,“绣花鞋垫算民俗吗?我有几双手绣的鞋垫,原本是想分给大家伙的,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我想先挣点钱。”
大舅母是地道的丹县人,当地妇女最擅长制作绣花鞋垫,虎头帽,还有花馍馍。
元妮点头,“糖画泥人这些都算是民俗,绣花鞋垫当然也算。”
于是大舅把自己做的鞋垫拿出来,数量还真不少,一共有二十多双,全部以蓝黑色布面为底,上面用彩色丝线绣出的图案。
而每一双鞋垫的图案都不一样,最多的是花鸟,其次就是属相生肖鞋垫。
四舅母忍不住赞道,“大嫂,你这手艺好。”
她也是会绣鞋垫的,但绣鞋垫的手艺没法跟大嫂比。
看到了鞋垫,姥姥受到了启发,“做虎头鞋来不及了,咱们蒸点花馍吧?”
花馍又叫馍花,以麦面为主,用可食用的染色剂染色,蒸出来的馍馍。
这馍馍是有套路的,蒸馍的人手有多巧,思路有多清奇,蒸出来的馍就有多么令人惊艳。
元妮盘算了一下展位的面积,“没问题,现在就蒸,蒸好晾一晾,明天刚好拿去卖。”
大家正盘算的时候,丁老太太来敲门了,她说话开门见山,“听小兵说,你们要参加民俗博览会?”
“是啊。”
“我这儿有件东西,你们帮我拿去卖吧。”丁老太太说着,打开了手里的小包袱,从里面拿出长长一串黑色珠子……

第404章 被自己人拦住
这珠子颜色乌黑油润,个个大如龙眼,材料非金非玉,落在桌上瑯珰有声,一看就非凡品。
四舅舅伸手摸了一下,“丁主任,这是什么材料?”
丁老太太刚要说话,姥爷就吱声了,“这是木料,应该是乌木。”
大舅舅在家具厂见多识广,其见识已经超过了老父亲,他掂了两下黑珠子,“这不是乌木,这是阴沉木。”
丁老太太冲大舅舅比了个大拇哥,“陈学工同志,你可真识货,这就是阴沉木。”
阴沉木和乌木都是漆黑的木料,在不识货的外人看来,乌木和阴沉木是一样的,其实这二者大不相同。
乌木是木头品种,天生就黑漆漆的。
而阴沉木的前身可以是楠木,黄花梨等等,只要是质地坚硬的木料,常年埋在地下,不腐不烂,经过自然碳化作用之后,就可以形成阴沉木。
所以埋地下是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所有埋在地下的好木料,都能形成阴沉木,大部分都烂掉了。
这就导致阴沉木存世量极少,而且珍贵。
民间有传说,千金易得,而阴沉木难求。
丁老太太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点钱全花在丁小兵身上了。
元妮万万没想到,对方手里竟然有如此珍贵的珠子,她拿起阴沉木珠子摩擦了一遍,手感发烫,“丁主任,这珠子不仅是阴沉木做的,而且还是件古董,最少是明代的。”
丁老太太大为惊讶,相交一场,她只知元妮是考古系的大学生,可没想到她鉴宝的本事竟然如此出神入化,“是明代的,可你怎么知道?”
元妮展开珠链,估算了一下长度,大概有一百多颗,不用问了,这是佛珠。
明代的佛珠,再加上阴沉木形成的年头,这玩意儿怎么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个值钱的物件。
“这是个有年代的老玩意了,拿到民俗博览会上卖不值当,而且还漏了家底儿。
您要是想出这件阴沉木珠子,我可以帮你私下打听买主,比拿到博览会上卖划算。”元妮说的十分诚恳。
民俗博览会,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货交流会,也像老式的庙会。
在民俗博览会上交流的物件,必定是有特色有意思的,但不一定特别值钱。
这主要是考虑到顾客群体,能去城隍庙逛悠看热闹的人,大多是普通人,买个花馍鞋垫还行,要买阴沉木珠子,就超出主体的消费能力了。
丁老太太瞬间就明白了元妮的意思,“那行,这事儿就拜托给你了,珠子我先收着。”
“你要有时间,可以跟着我姥姥一起蒸花馍,进项少点,但只要卖出去就有钱。”
丁老太太大大方方的点头,“蚊子再小也是肉,我不嫌少,我还能多找几个人一起蒸。”
姥姥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那你跟我一起去参加博览会吧,万一有人相中了花馍,让她们订货,咱们赶年前做出来。”
丁老太太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可我只会蒸大白馒头,不会花样子。”
“这简单,你和面,我来捏面人,然后咱们几家的灶一起上锅蒸。”
丁老太太答应了,她还发动群众,在巷子里借了不少笼屉。
“把大小一样的笼屉摞在一起,只要一眼灶就可以蒸透,但是要注意火。”
当天晚上,几个老太太一起折腾着,蒸出五十斤面粉。
第二天一大清早,元妮就带着展品,往城隍庙去了,顾超帮她推车子,耿老太太和丁老太太还有姥姥都跟着一起去了。
还没到城隍庙,就见人潮涌动,路边上满是小摊子,卖什么的都有,年画,对联,锅碗瓢盆辣椒面
“这是没有固定展位的商户,在外头借光的。”顾超说道。
摆摊的人多,逛街的人更多,两人只能顺着人流慢慢的走,到了城隍庙门口,有两个带红袖箍的人守着,“推车的挑担的,一律不准进。”
元妮报了戴科长的名号,才被放了进去。
里边一水的地震棚,棚里的东西要比外边精致,什么泥人,糖人,拨浪鼓都有。
顾超忍不住笑道,“还民俗博览会?这不就跟庙会一个性质吗?”
几老太太也觉得,这就是庙会。
城隍庙里头还有院中院,经过院中院的时候,也有带红袖章的人守着。
说来也巧,就在一行人的前头,刚好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背着手悠闲的走着。
这外国人跟小本子不同,一头金发实在是太扎眼了,跟小太阳似的,他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还买了一个糖人在手里拿着。
很快就到了院中院,几个带红袖章的人就自动让上到了一旁,还做出请的动作,让外国人进去。
外国人回头一看,身后跟着一个妙龄少女,还有好几个老太太,他立刻发挥Lady first的风度,请元妮一行人先走。
元妮儿笑眯眯的向对方表示的感谢,没想到外国人是让上了,把守院中院的红袖章却不让她们进去,“这院里都是精品,不对你们开放。”
金毛老外好像懂一点外语,但不是特别精通,看见元妮几人被拦住,他还十分惊讶,一个劲的耸着肩膀,似乎在问为什么。
耿老太太恨铁不成钢,她看着几个红袖章说道,“真没想到,在咱自己的国家,外国人都让了,倒让自己人给拦下了……”

第405章 奇怪的规矩
“要优待外宾啊,你们拿这么多东西,是准备进来摆摊吧?快走,里边不让摆。”红袖章问道。
现在就是这个风气,喜欢优待外宾,对自己人反而要求很严。
还不等元妮儿报出戴科长的名号,对方就已经看见他们,忙不迭地跑过来,“你们过来了?”
“是啊,还有展位吗?我看外面路两边都摆满了。”
“有,专门给你们留了一个。”
戴科长都这么说了,两个红袖箍互相看了看,都觉得没脸,两人不敢再拦着,而是让开了路。
戴科长不仅给元妮留了展位,而且展位的位置还不错,就在外院和院中院之间的地方。
元妮儿把蝈蝈葫芦,袖算算盘,还有花鞋垫和花馍馍依次拿出来摆好。
戴科长好奇的看着袖算,“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像算盘,为什么又是圆形的?”
袖算是木质的,元妮套在手臂上,现场给戴科长演示了一番,“跟算盘的功能是一样的。”
“不错不错,这东西很有特点。”戴科长满意点头,觉得给元妮留展位很值,毕竟是民俗博览会,而不是不同的庙会,总得有点特色。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告示板,放在了蝈蝈葫芦的边上,告示板上是早就写好的内容,专门介绍蝈蝈葫芦的来历传承。
“先把这块摆上,我再给袖算写一个内容介绍。”戴科长还挺认真。
戴科长刚走,元妮他们这个小摊位就挤满了人,有人看蝈蝈葫芦,更多的人是在看花馍馍,问能不能吃,什么价格?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