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 by十八木听风
十八木听风  发于:2024年05月27日

关灯
护眼

她说的,是陈文琪,元妮阴差阳错救了陈文琪的儿子,不过,人家也感谢过了。
所以这次元妮上门,不知道陈文琪还会不会给面子?

第13章 老物件
“你净操心些没用的事,她不肯帮忙,我们再想别的办法。”元妮咬着牙推车,乡村小道坑坑洼洼,实在是不好走。
看见大闺女出力,自己啥忙也帮不上,元妮娘羞愧的闭了嘴。
她突然发现,自己还不如个孩子,关键时候不顶事。
到了供销社,元妮让娘在门口看着车,自己进去找陈文琪。
这还是她第一次来供销社。
一大清早,供销社没什么顾客,三个售货员,有两个坐在柜台后边打毛衣。
只有副食品柜台的售货员在擦柜台。
元妮走过去问她,“同志,陈文琪是不是在这里上班?”
“你找陈主任干啥?”
元妮没想到,陈文琪竟然不是普通工作人员,而是供销社主任。
“老家亲戚托我带点东西,我得给她送过去。”元妮说着,给售货员看了看手里的包袱。
这里边装的是豆包,是姥姥昨晚上做的,说是求人办事不能空着手。
“陈主任办公室在后边,你从这儿进。”
一听元妮是陈文琪的亲戚,售货员就打开柜台上的盖板,让她抄近道。
供销社前边卖货,后边是库房和办公室。
元妮很快就找到了主任办公室,正好,陈文琪一个人在里边,正泡茶呢。
一杯茶一张报,这可是农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呦,元妮,你咋来了?昨天我还去向阳大队了,本想看看你,没想到,你搬去红旗大队了,快坐下,跟我说说,有啥需要我帮忙的没?”
陈文琪一抬头,刚好看见元妮,就热情的拉着她坐。
元妮没想到,陈文琪还跑去看她,说明,这个人很长情,知道感恩。
既然对方已经去过队里,那就说明,她多少听说了元家的事,这样一来,倒是方便元妮开口了。
“是这样,我跟娘回姥爷家之后……”
元妮一五一十说了起来,把回家后的经历,还有小舅舅的反应都说了一遍,末了,又提了她的赚钱计划。
陈文琪到底年龄大一些,所有人的反应,都在她的意料之中,“现在,你想买点针头线脑啥的,去村里换鸡蛋,然后,再卖给供销社,对不对?”
“是的,陈姐,我这么做,不违反规定吧?”更主要的是,能得到陈文琪的支持吗?
“以物换物,这不违反规定,而且,我们供销社也有收购鸡蛋的任务,你这个想法非常好。”
陈文琪一番话,一下子打消了元妮的顾虑,并且,她还给出了鸡蛋的收购价格,“我们供销社,鸡蛋的零售价是一斤八毛钱,收购价,则是一个八分。
你要是拿着东西去村里换鸡蛋,这中间是有利润空间的,不过,这个活很辛苦。”
元妮不怕辛苦,再苦再累,也得挣来属于自己的房子,否则,她们娘几个就没地方去了。
陈文琪点头,表示理解,“这样吧,仓库还有一批瑕疵品,你跟我去看看,要是有合适的,就都给你拿上。”
万事开头难,陈文琪原本就对元妮有好感,听了她新奇的想法之后,更愿意给元妮提供便利了。
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元妮心地善良又聪明,必定不是池中物。
瑕疵品,多少都有点毛病,价格也便宜。
“你看这块布,就是条纹没对齐,所以便宜一半,不过,这种东西不适合你,要换鸡蛋,得拿小件。”
陈文琪指着那些针头线脑,尼龙袜子,劳保线手套,肥皂,洗衣粉,碗碟,还有锥子,铁钉之类的东西,让元妮挑选。
作为供销社的主任,陈文琪实在是太有经验了,她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农村人最喜欢淘换的物件。
元妮很快就挑好了一堆。
陈文琪直接把会计叫过来算账,因为是瑕疵品,所以价格便宜,一大堆小玩意,只收了五块八毛钱。
“谢谢你,陈姐,你可帮大忙了,”元妮指了指包袱,“没啥给您带的,自己家做的豆包,你尝尝。”
陈文琪痛快收下,“收好鸡蛋就来找我,除了星期天,一般我都在。”
元妮娘看到元妮淘换了一大堆东西,被吓了一跳,“这得多少钱?”
“路上再跟你说,趁着天早,先去红庙坡收鸡蛋。”
元妮推起架子车就走,要回红旗大队,就得经过红庙坡,所以元妮把那里定为第一站,就是想试验一下换鸡蛋的想法,能不能行得通。
“对,先去换点鸡蛋,要不然,我这心里不踏实。”
听说元妮换的都是瑕疵品,便宜,元妮娘一脸笑容,“说起来这都是命,谁能想到,住个院,还能认识个贵人呢?”
两人赶到红庙坡的时候,正好是晌午,大队的人都从地里往家走。
元妮把针头线脑一件件摆出来,开始吆喝,“换鸡蛋,一苗针换一个鸡蛋。”
这个价格,跟集市上差不多,不过,元妮是跑上门来换的,自然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
她身边立刻围了一大群人。
“有没有线手套,怎么换?”
“还有肥皂?太好了,我这就拿鸡蛋去。”
在路上的时候,元妮早就算好了账,什么物件换几个鸡蛋,她心里有数。
至于元妮娘,她脑子慢,管不了帐,不过,挑鸡蛋是一把好手,就在一旁帮着收鸡蛋。
然后,把换到的鸡蛋,整齐的码进筐子里边。
元妮给的价格公道,大家伙都把家里的存货拿出来交换。
其中,有好几个想换咸盐的。
元妮只能抱歉地说,没有备货,下次一定带上。
除了咸盐,还有好几个老太太,想给宝贝孙子换糖块。
元妮把这些需求都记在心里。
忙活了一中午,事先准备的两个竹筐,都装满了,带来的瑕疵品,也少了一半。
眼瞅着没什么人了,母女俩擦把汗,席地而坐,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干粮,准备垫吧一口。
就在这时候,一个老太太拉着个小女孩走过来,她们看中了一个小搪瓷盆。
这个搪瓷盆有点掉漆,供销社要价五毛,元妮准备用它换十五个鸡蛋。
如果去供销社买新的,最少两块,还得要一张工业票。
所以买卖双方,都觉得交换最划算。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老太太没有那么多鸡蛋,“我只有九个鸡蛋,剩下的用这个顶,行不行?”
元妮娘看了一眼,只见老太太手里拿着个大老碗,就一口拒绝,“不行,我们这新碗才换三个鸡蛋,你这个是旧碗,还掉碴了,咋能顶六个鸡蛋?”
老太太很失望,“这不是普通碗,你看这上边的花,这是个老物件……”

第14章 有眼不识金镶玉
“给我看看。”眼瞅着老太太要走,元妮急忙拦住她,从她手中接过了大瓷碗。
就在右手碰到碗的一瞬间,一股犹如火炭般的感觉袭来,烫的元妮差点松开手,这是怎么回事?
她定了定神,换成左手拿碗,火烧般的痛感消失。
元妮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土得掉渣的粗瓷大碗,还真是个老玩意儿。
只不过大碗布满了污垢,看不清楚原貌,一时间不好断代。
“顶三个鸡蛋,再多就不换了。”当着老太太的面,元妮不好看碗底。
古玩市场就是这样,你越是重视,卖家就越是拿乔。
要是被老太太发现,粗瓷大碗真是个老玩意,她肯定会漫天要价。
元妮娘皱起了眉头,她不想换,“这个破碗有啥用?还换三个鸡蛋?元妮……”
她想让闺女慎重考虑,别做这赔本买卖。
老太太立刻就急了,“再给你一毛钱,这搪瓷盆我拿走,行不?”
元妮绷着脸,看起来有点犹豫。
一看闺女真动心了,元妮娘又急了,“换啥换?”
她话音刚落,老太太已经飞速扔下九个鸡蛋和一毛钱,然后拿起搪瓷盆就跑。
“你这个老太太,咋还抢啊?你给我回来。”元妮娘拔腿就要追,结果被元妮给拉住了。
“别追了,咱不吃亏,这个大碗真是好东西。”
“你咋知道?好东西能白给你?”
元妮娘和老太太,其实是一路人,那就是典型的不识货,好东西放眼前,她们也认不出来。
元妮不想多做解释,因为娘眼窝子浅,要是被她知道瓷碗的真正价值,不定怎么藏着掖着,没准还会偷偷给大舅做传家宝。
“换鸡蛋的生意是我想出来的,有些事你就得听我的。”元妮也学着娘,干脆来个不讲理。
元妮娘坐下生闷气,连干粮都不肯吃了,闺女能挣钱,翅膀硬了,连她这个当娘的话,都不听了。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闺女,她的确是没用。
到了下午,来换鸡蛋的人越来越少,元妮瞅瞅,又收了半筐鸡蛋,就叫娘回家。
“元妮,娘问你一句话,那破碗真是好东西?”
“这事你就别管了,就当把碗给我了。”
“那咱们回村还收鸡蛋不?”
“不收,这个买卖来钱快,咱们先下手,不要被同村的人摸清楚路数。”
元妮娘连连点头,“说得对,我整点干草,把筐子盖上。”
元妮娘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太需要钱了,要是这个赚钱的法子被别人学了去,她拿啥盖房啊?
回到家里,舅舅舅妈上工还没回来,只有几个小表弟在院子里玩。
姥姥从厨房出来,“今天收获咋样?”
元妮娘笑容满面,“好着呢,我先把鸡蛋搬进去,再跟你说。”
两筐半鸡蛋没个数,可不能搁在院子里。
娘把鸡蛋搬进屋,洗了手,就赶紧跟姥姥聊起今天的收获。
元妮弄了点水,仔细擦洗着大瓷碗,把上边的污垢都洗掉了,瓷碗露出本来面貌,是悦目的天青绿色,看到这样的颜色,元妮的心剧烈跳动起来,这是青瓷啊。
唐宋最有名的,就是青白瓷。
无论是唐代,还是宋代,青瓷都具有极高价值。
头一天淘换鸡蛋,就能换到这样的稀世奇珍,简直是老天爷眷顾。
只不过,到底是唐瓷还是宋瓷呢?
元妮关上门,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查看碗底。
碗底是平的,在底部中央,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盈。
盈字款?
据元妮所知,唐代瓷器一般是没有底款的,要是有盈字,就说明这件器具出自百宝大盈库。
这个库可不一般,它是皇家私库,能进百宝大盈库的器具,那都是宝中宝。
怪不得右手火烧一般的痛,她万万想不到,在穷乡僻壤收到的粗瓷破碗,竟会是稀世奇珍。
盈字青瓷碗品相还不错,基本没有破损,元妮找了块布,把碗仔细包起来,周围又用棉花填充,然后塞进了床底下的纸箱子里。
要是她没有记错,这种有盈字款的瓷器,在拍卖行上的最终成交价格,就从来没有少于一个亿……
就在这时,房门突然吱呀一声。
元妮警惕抬头,发现是招娣之后,才松了口气。
“姐,你喝水。”
招娣知道姐姐挣钱去了,赶着给她倒了一碗水。
元妮摸了摸招娣的小脑袋,“等姐挣到钱,就送你上学去。”
“我不上学,我要跟你一起换鸡蛋。”
“换啥鸡蛋啊?不出半年,满村都是换鸡蛋的人,这活没前途。”
在积累第一桶金的时候,也要让手中的资金合法化,所以元妮才想出换鸡蛋的法子。
走街串巷又苦又累,她可不打算一直干下去,更别提拉着小妹妹一个干了。
元妮指了指床底,“看见那箱子没?你在家瞅着点,别给人摸去了。”
招娣郑重点头。
招娣不小了,这孩子有担当个,可以托付大事,在这一点上,招娣要比娘强得多。
两姐妹正说着私房话,就听到院子里吵吵起来。
原来是二舅母赵富花回家做饭来了,“娘,你得再给我点粮,家里多了四张嘴,只有半盆玉米面,搅出来的糊糊太稀了。”
元妮皱眉,怎么听,二舅母这话里都有话。
不过,已经嫁出去的闺女,带着三个拖油瓶回娘家吃白饭,搁哪都挺招人嫌弃的。
娘风风火火冲进屋,拎起装土豆干的袋子就往外跑,“这是我跟三丫头的口粮,今天的应该够了。”
“桂英,瞧你这是干啥呢?我可没那意思。”二舅母赶紧往外推。
可不管她有没有那意思,元妮娘都觉得不自在。
原本她还想跟大家伙显摆一下,今天淘换鸡蛋的战绩,现在也没了心思。
草草吃完饭,就带着孩子们早早上床休息了。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元妮娘身上,她一动不动,就在元妮快睡着的时候,她突然说,“妮啊,娘是不是特别没用?”
元妮想了想,“话不能这样说,你可是把我们三姐妹,都从火坑带出来了。”
“嗯,我还要带你们过上好日子。”
仿佛是下定了决心,第二天元妮娘起的特别早,装了几块玉米面馍馍当干粮,她就准备跟元妮一起出门,没想到刚迈出门槛,就被二舅母给叫住了,
“桂英啊,今天你可不能走……”

“啥事啊?”因为昨天二舅母说了怪话,所以元妮娘口气很不好。
“桂英啊,今天轮到你做饭了,我就是提醒一下你,粮食在娘哪儿,你想做啥,就去找她要。”二舅母笑得云淡风轻,好像只是正常交接一下。
元妮娘的脸色沉了下来,她咋把这茬给忘了呢?
刚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节奏被打断,这感觉太憋屈了。
“我替我娘做饭,二舅母,你放心上工去吧。”就在这时候,招娣站了出来,她一边说,还一边挽袖子,已经准备干活了。
“你?你能做饭吗?别把厨房给点了?”二舅母一脸怀疑。
“招娣不成,还有我呢,”说话的功夫,姥姥阴着脸从院里走了出来,“我帮闺女做一天饭,能不能堵上你那张嘴?”
二舅母赶紧赔笑,“哪能呢?”她可不敢招惹婆婆,着急忙慌赶去上工了。
今天定的路线,是先去八里村大队,收完了鸡蛋,就直接去供销社交鸡蛋。
大约是受了刺激,元妮娘表现得比昨天积极多了,开始磕磕绊绊跟人砍价开玩笑了。
所以说,没有人天生会做买卖,都是被生活所迫,学出来的。
因为元妮想出来的方式很新鲜,又给村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来换鸡蛋的人很多。
刚到晌午,就把剩下的几个筐子都装满了。
之前买到的针头线脑,已经换光了。
即便如此,还有些没换到东西的村民不肯走,一个劲问元妮啥时候再来。
“我尽快吧,也就是这一两天。”
元妮说着,紧着在小本子上又记了几笔。
除了盐,白糖,鞋带,还有灯油和灯芯,都被列入进货清单了。
通电的大队不多,有些队里,即便是拉上了电线,大家也舍不得用,因为电费太贵。
所以晚上点油灯人还是挺多。
母女二人生怕去晚了,供销社的人怕耽误下班,不肯收鸡蛋,所以连干粮都没有吃,推上架子车就走。
娘俩赶到供销社的时候,售货员都趴在柜台上打瞌睡。
说是陈文琪下班回家了,得等到下午两点半才能来上班。
“你们坐门口等一会吧,就算是陈主任现在来了也没用,交鸡蛋,那得会计和出纳一起点数,慢着呢。”售货员提醒一声,打了个哈切,继续趴下睡觉。
元妮拽了娘一把,“急啥,先吃饭吧。”
她取出搪瓷缸子,跑去国营饭馆买了一碗面条,热面条汤配上玉米面馍馍,还挺好吃。
吃完了饭,陈文琪终于来了,她一眼就看见架子车上满满的鸡蛋筐,“元妮,你行啊,才两天,就收了这么多鸡蛋?”
“是啊,五大筐都收满了,今天能交鸡蛋吗?”
“可以啊,你跟我来。”
有了陈主任一句话,会计和出纳一起出来点数。
元妮跟娘也在一旁看着,嘴里默默的数着。
“五筐,一个都没碎,一共是一千一百二十八个。”
“行,王会计,你现在就把鸡蛋钱给结清了。”
供销社收鸡蛋,无论大小,都按照一个八分钱来收购。
元妮交了一千多个鸡蛋,一共给结算了九十块两毛四。
看到元妮手里的钱,元妮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是她没有记错,元妮买针头线脑,只花了五块多吧?
倒换鸡蛋,竟然如此赚钱?
元妮娘胡思乱想的功夫,元妮已经跟陈文琪商量着进货去了。
“这次没那么多瑕疵品了,你得按照批发价购买。”
“没问题,我就按批发价购买。”
第一次倒换鸡蛋,之所以赚钱,那是因为,陈文琪提供了大量瑕疵品。
现在备货,花的钱就比上次多多了,刚到手九十块,一下子就花出去二十多。
不过,备货的品种也多了。
元妮娘还没把账目算清楚,就听陈文琪说道,“这一千多个鸡蛋,够我们卖一阵子的,你一周后再来交鸡蛋吧,数量就定在一千五百个,你看怎么样?”
元妮点头,“没问题。”
手里有了钱,元妮给姥姥买了包桃酥,又买了一大块猪肝,准备孝敬姥爷。
回去的路上,元妮娘不停扳着手指头盘算。
“娘,你干啥呢?”
“一个礼拜才交一回鸡蛋,这得少赚多少钱啊?”
元妮忍不住笑了,“你放心,咱们不少赚钱,这几天照常收鸡蛋。”
“还收?收完了,你卖给谁呀?鸡蛋可是会坏的。”
“你放心吧。”
当天晚上,陈家轰动了。
几个舅舅参观了元妮的存货,大家都是一脸震惊,“才两天时间,就淘换了这么多东西?”
二舅母看着成把子的灯芯,大包白糖……眼睛都要红了,如果这些东西都是她的,那该有多好?
幸亏姥爷咳嗽了一声,“都别想那些没用的,桂英不容易,她还打着石膏呢,就跑出去挣钱,不就是为了起一间房子?
你们要是有心,就该拿出大哥大嫂的样子,都来帮忙。”
大舅舅立刻答应,“没问题。”
其他几个舅舅和舅妈,也含糊着答应了。
当天晚上,元妮就拿出八十块钱,悄悄找到姥爷,让他买砖瓦。
元妮的意思是,淘换鸡蛋的买卖不能停,盖房的工作,只能委托姥爷帮忙,这样一来,挣钱盖房同步进行,两不耽误。
姥爷立刻就答应了,“你想的没错,淘换鸡蛋太挣钱了,保不准有人眼红,只要出现第二家收鸡蛋的,你们娘俩的买卖,就没这么赚钱了。”
听了姥爷的话,元妮娘顿时有了危机感,怪不得元妮说收鸡蛋不能停,感情这买卖还有人抢着做?
第二天,娘俩照旧起了大早,今天准备去西王大队收鸡蛋,这个大队远一点,足足走了半天才到地方。
元妮娘擦了把汗,正准备吆喝,就看见前边围着一群人,“这是干啥呢?”
母女两推车走过去,一看见那人做的事,差点气的头顶冒烟……

换鸡蛋这个主意,是元妮想出来的。
在这之前,大家伙只知道,去黑市上倒腾鸡蛋,是投机倒把,是犯法的。
可是以物换物,刚好可以完美避开相关规定。
元妮娘本以为,就算是照搬照抄,那也得些日子,可等她看清楚,被村民围在中间那个人之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被村民们围住的不是别人,正是元妮二舅母赵富花的娘家妈。
赵老太太身边放着个大筐子,里边装了浅浅一层鸡蛋,她还得意洋洋的吆喝呢,“换鸡蛋了,灶糖换鸡蛋……”
在赵老太太身边跟了个小伙子,那是赵富花的亲弟弟赵富强,他脚边放着小筐子,装满了灶糖。
赵家村人人都会做灶糖,每逢赶集的时候,他们都会拿着灶糖去集上换东西。
可拿着灶糖来村里收鸡蛋,这明显就是照抄元妮的主意。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二舅母赵富花通风报信,把这个主意传给了娘家人。
元妮娘气的脸都红了,她正要冲上去跟对方理论,却被元妮拉住了,
“别跟他们生气,咱们换咱们的,放心,咱们备的东西多,他们抢不过咱们。”
元妮早就看透了这门生意的本质,除了以物换物,最关键的点其实在供销社。
能以最便宜的价格,从供销社拿到针头线脑,然后再把收到的鸡蛋卖给供销社,才是赚钱的根本保证。
像赵老太太这样瞎折腾,就算是能赚,也不过是仨瓜两枣。
元妮娘看不透这一点,要是真的气呼呼冲上去跟人家理论,反而落了下乘。
这就跟去集上摆摊儿一样,你能摆摊,别人也可以摆摊,凭什么不让别人跟你卖一样的东西呢?
果然,等元妮这边把摊子摆起来,也吆喝着换鸡蛋之后,村民们呼啦一下子就围了过来。
元妮这边东西多,像白糖,咸盐,灯油,灯芯,这些居家过日子必须要用的东西都有。
“哎呀妈呀,换早了,早知道应该换些灯芯。”
“就是,不年不节的,换什么灶糖呀?真是害人,现在我家没鸡蛋了,怎么办?”
很快,就有人看中了正经需要的东西,然而家里的鸡蛋已经换了灶糖……
这几个村民也不客气,拿着灶糖,就跑去找赵老太太麻烦了,“不换了,把我的鸡蛋还回来。”
赵老太太刚才还得意洋洋,现在整张脸都青了,“咋?换出去的东西,还带反悔的?”
“灶糖除了甜嘴,没有一点用,居家过日子,谁成天换这些东西?我看你就是想骗人,赶紧退鸡蛋。”
村民压根就不跟赵老太太讲道理,这可是他们村的地盘。
赵老太太开始还嘴犟,后边也知道拗不过当地人,只能黑着脸,把换到手的鸡蛋又给人退回去了。
关键问题是,她不仅白忙活了一阵子,那些村民还回来的灶糖,也是缺斤少两的……
眼瞅着赵老太太的鼻子都要被气歪了,元妮娘终于笑了。
席王大队人多,元妮很快就把赵家人忘了,开始专心致志换东西,也不知赵家人啥时走的。
今天收获不小,据母女二人简单估算,最少换了八九百个鸡蛋。
回家的路上,元妮给娘出主意,“回家以后,你别跟二舅母吵,咱把这事告诉姥姥,让姥姥收拾她。
要是二舅母问咱们,为啥跟他家人抢生意,就说没看着赵家人。”
元妮娘奇怪的看了闺女一眼,“你现在咋比我还有主意?”
“你就说,我的主意对不对?”
娘不说话了,回家以后,就直接去找姥姥告状。
元妮说的没错,她跟赵富花对上,那是小姑子跟嫂子吵架,不占理。
而姥姥收拾赵富花,则是婆婆教训儿媳妇,天经地义。
姥姥听后,很生气,还把这事告诉姥爷了。
当天晚上,陈家大地震,姥爷直接拍桌子,把老二陈学农臭骂一顿,说他连媳妇都收拢不住,
“家里刚想出个赚钱的法子,你婆姨就回娘家报信,你咋不跟着一起去?以后你别说是我的儿子,你干脆给赵家当上门女婿得了。”
元妮大舅母一脸了然,她看着赵富花说道,“怪不得你半夜往娘家跑,原来是报信去了?”
陈学农不敢置信的看着赵富花,“昨天你说岳母不舒服,就回家看一眼,感情是挖桂英墙角去了?”
赵富花支支吾吾,“我没有,不就是用东西换鸡蛋吗?这又不是啥独门秘法?”
她话音刚落,就挨了一个大耳光子,嘴巴都被打歪了。
“桂英不容易,你咋能动这种歪心思?看我不打死你。”陈学农性如烈火,确定媳妇干了亏心事之后,抡起大拳头就往她身上捶。
元妮赶紧拉着盼娣躲开。
最后还是大舅舅陈学工出马,一把抱住了弟弟,才让赵富花得空跑了出去。
赵富花连屋都不敢进,哭嚎着说回娘家去了。
陈学农一拳砸在桌子上,“大哥,你拉我干啥?”
“干啥?你下手那么重,我不能看着你闯祸。”陈学工松开手,继续吃饭去了。
姥姥用筷子磕哒一下桌子,“吃饭,跑就跑了,让她回娘家好好寻思一下,老二,她不认错,就别接她回来。”
陈学农闷闷答应一声,这事就算是翻过片了。
第二天收鸡蛋,没有遇到赵家的人,也不知他们是得了教训,还是跑去别的村子里了。
往回走的路上,元妮娘还挺乐观,“估计你二舅母是被打怕了,赵家人肯定是不敢再来,妮儿,加上今天收的,又有一千多个鸡蛋了,你倒是说说,下一步咋打算?”
此刻全是平路,前方就要上坡,元妮停下脚步,准备歇口气再上坡,顺便回答娘的疑问。
说时迟那时快,她刚把架子车放下,就看见从坡上冲下来一辆自行车。
骑在车子上的人,赫然正是赵富花的亲弟弟。
“哎呀,快躲开,咱们的车上全是鸡蛋啊。”元妮娘惊慌大叫。
然而她身上还打着石膏,手上使不上力,只靠元妮一个人,根本不可能避开对方。
赵富强蹬着自行车,气势汹汹撞上来,他的目标,正是停放在路上的架子车。
凭啥元妮娘能收鸡蛋赚钱,他们赵家就不行?
赵富强今天就要让元妮母女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鸡飞蛋打。
眼瞅着自行车就要撞上去了……

元妮紧盯着自行车,紧张的盘算,能不能用巧劲儿掀翻这家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