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进去,就见着苏轼大剌剌躺在床上看书。
二郎腿一翘。
小零嘴一吃。
小日子别提多惬意了。
苏轼瞧见苏辙进来,面色有几分惊慌,磕磕巴巴道:“八郎,你……你怎么来了?”
“怎么,六哥,我是不能来吗?”苏辙不仅进来,更还在床边坐了下来:“六哥,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在朝中为官,意见相悖本就是常事。”
“可你骂人家王安石王大人是搅屎棍子做什么?他所作所为难道不是为了老百姓?”
其实当初话一出口,苏轼就察觉到了这话不妥。
但事已成定局,也无转圜的余地:“我知道了。”
说着,他的声音低了些,道:“八郎,如今你来找我,该不会是想要押着我前去给王安石赔礼道歉吧?”
“我要你去,你就会去吗?”苏辙只觉得头疼,道:“你这性子比牛还犟,要你给王大人道歉,只怕比杀了你还难。”
苏轼笑了起来:“懂我者,八郎也。”
苏辙只能苦笑。
苏轼见他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索性蹬鼻子上脸道:‘八郎,且不提变法一事,你当真觉得成立三司条例司是好事吗?’
“在三司条例司成立之前,各个机构互相制衡,行政事务全部受中书省统领,使用台谏去制衡中书省,现在冒出个新机构,与中书省互不隶属,各自为政,这不就是乱了法度吗?”
“先前御史中丞吕海吕大人率先发难,不过列举王安石几大罪状,就被贬为邓州知州。”
“如今朝堂似是王安石一个人的天地,顺他者昌,逆他者亡,连欧阳修欧阳大人都不能奈他何,若有朝一日真叫王安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觉得朝中还会有我们这些人说话的份儿吗?”
他面上是少有的严肃之色,看着苏辙的眼睛道:“八郎,你比我聪明,应该也知道以目前来说,变法是弊大于利的。”
“我当然知道。”苏辙面上也满是郑重之色,道:“可计划是可以变的,一步步往下走,其中若有哪里不对,再进行改良。”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朝中有许多聪明人,我想,若是众人齐心协力,别说变法,什么事情应该都能成功吧!”
说着,他又道:“不说别的,我觉得变法中的改革学校制度这一点就很好,因材施教,设立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这样我朝来说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若这世上有许多像孙翁翁一样厉害的医者,孙翁翁就不会一次次长途跋涉从眉州到汴京了。”
苏辙这话是很有道理。
苏辙又道:“像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输法等变法对老百姓是有利的,鼓励老百姓开垦荒田,兴修水利, 政府核实每户土地的数量与质量, 每家税收不一样,虽说其中漏洞很大,但严惩贪官污吏, 也不是不可行。”
“倒是市易法, 我觉得不大可能,虽说出发点是好的,官府收购滞销货物, 等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可朝廷与寻常老百姓抢生意,岂不是将老百姓逼得一点活路都没有呢?叫我看,不如物件滞销时官府给予适当补贴,等着市场回暖后, 再加大物件税收,如此一来, 朝廷不至于亏本太多,老百姓的日子也不至于捉襟见肘……”
苏轼再次没有接话。
好一会, 他才道:“若是如此变法,我也不是不能接受。”
说着,他长长叹了口气, 道:“兴,百姓苦, 亡, 百姓苦,说来说去, 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而已,如今老百姓们听说朝廷意欲变法,一个个是惶恐不安,无心劳作。”
“即便变法想的再周全,再完美,可落实到每个百姓头上,也多的是人受苦受难。”
苏辙一针见血道:“难道不变法,老百姓们就没有受苦受难了吗?”
苏轼无言以对。
苏辙看着他,笑了笑:“六哥,这几日你安心在家中休息,莫要四处走动了。”
王安石可不是什么善茬儿,可不会任由着旁人给自己泼脏水而不反击的。
朝中反对变法之人虽占大多数,却也不是没有人支持变法的。
很快,就有谏官弹劾欧阳修等人。
苏轼也是遭弹劾的一个。
甚至还有人将脏水泼到苏辙头上,说变法之所以迟迟未大规模推行,皆因苏辙的缘故。
苏辙看似不偏不倚,实则却是欧阳修那一派的,一直拦着不叫官家推行变法。
苏辙:???
他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躺着也中枪了!
可他也好,还是王安石等人也好,谁都没有将这等话放在心上,因为他们知道,嘴长在别人嘴上,怎么说是他们的自由,只要这等话官家不相信就好了。
但苏轼却是按耐不住,病中的他都强撑着起身上朝,与那些人争锋相对。
苏轼来汴京多日,也学聪明了,知道不能堂而皇之说“你说我弟弟坏话,所以我要针对你”之类的话,只揪着变法不放。
他率先攻击的就是均输法。
其弊端有三。
一是官府进行市场交易,不可能不侵占到老百姓的利益。
二是朝廷如今国库银钱本就不多,加大投入成本,风险太高。
三来是容易滋生腐败。
他更是以梁适为例,直说从前梁适饱读诗书,身居高位,都贪赃枉法,更别提寻常官员。
此话一出,欧阳修等人纷纷附和。
一时间,王安石在朝中的地位也受到影响。
每每早朝,大殿热闹的像菜市场似的,你来我往,针锋相对,可谓热闹非凡。
这一日,苏轼带病上朝,几个问题抛向王安石。
王安石只道:“……苏大人此言莫过于鸡蛋里挑石头,凡事皆有此等特殊情况的。”
苏轼却道:“下官觉得王大人这话说的没错,别说是少数情况,即便只有一两例,也得想好应对之策才是。”
“若是连朝臣都反对变法之策,又该要寻常老百姓信服?”
“更别说王大人不赞同如今的科举,觉得诗赋、墨义、帖径是华而不实,想要再科举上也进行改革,那下官请问您,您大力推举考试经义,那学子科举时可有标准答案?又该由谁来制定这份标准答案呢?下官再问您,那些寒窗苦读十几年,准备参加科举的学子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十几年的光阴?”
“他们肩不能提,手不能扛,若如此下去,他们该靠什么营生?王大人这不是将他们往死路上逼吗?”
“长久这样下去,天下定会大乱的!”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附和。
王安石被他哽的说不出话来。
一直到了下朝,王安石脸色都不大好看。
等着回府之后,谢景温就来了。
这人乃侍御史知杂谢景温,他不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忠实拥护者,说起来与王家也是姻亲,他的妹妹嫁给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
王安石对一直对他颇为照拂,他也一直依附王安石,时常替王安石出谋划策。
谢景温道:“……欧阳修,范镇等人年纪大了,淋了几场雨后身子大不如从前,不足为惧。”
“司马光一向谨慎,断然不会为了变法一事献出性命,唯独这个苏轼,是个不要命的,我觉着……是不是先将他除去?”
王安石沉默着没有说话。
若苏轼只是个寻常官员,他并不会在乎,可偏偏苏轼却是才高八斗,经常搞一些小动作,比如写些隐晦骂人的诗词流传出去,他虽一心只有变法,可身为臣子,若能流传千古,谁又愿意背负骂名?
谢景温低声道:“我听说苏轼休沐时时常陪着他母亲程氏前去城郊寺庙上香,我看不如趁着这个机会除掉他算了。”
“正好这些日子老百姓对变法一事有些怨言,到时候将这事推到躁动的老百姓头上去,定不会有人联想到大人的。”
王安石这才扫了他一眼:“你觉得你能将这件事做的人不知鬼不觉,还是觉得你能聪明过苏子由?”
身居高位者,他比谁都清楚做大事者该不拘小节的道理,若想要推行变法,必要时也是要牺牲一些人的,可却不能牺牲苏辙的家人:“我与苏子由这人有几分来往,你信不信,只要你敢动苏轼,他定会要你千百倍奉还的!”
这下,谢景温可不敢随便接话了。
王安石扶额道:“不过苏轼这人的确是叫人头疼,我索性想个法子将他调走好了。”
没过几日。
朝中就传来苏轼的调令,将他调为杭州知府。
杭州是富庶之地,知府又是正四品的官儿,这差事不管怎么看都是美差,王安石觉得他很对得起苏轼了。
用他的话来说,苏轼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有苏辙这样个好弟弟,不然以苏轼的性子,只怕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等事儿,不管落在谁头上那都是一等一的好事。
一是这是升官,为官者,品级越高,想要擢升就越难。
二是如今汴京被激进派与保守派两派搅的是不可开交,若这时候能摘出去,等着风平浪静再回京,对谁来说都是好事一件。
苏辙听说这事儿后是微微一愣,继而就明白王安石的来意。
他对元宝吩咐道:“……你将我的库房打开,包几样好东西送去王家吧。”
元宝应声下去。
苏辙则起身去看望苏轼了。
他比谁都清楚苏轼那犟脾气,朝廷的任命下来是一回事,苏轼肯不肯老老实实上任,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果不其然,苏辙刚行至苏轼书房,就听到里头传来苏轼的咆哮声:“我才不去什么扬州了!就算官家怪罪,就算我死,我都不会去扬州的!”
“王安石这是做什么?使的是离间计吗?从前我就知道他不是什么好人,没想到却是个一肚子算计的小人……”
苏辙走进去时,正好见着苏轼正举着一方砚台要往地上砸。
也不知道是苏轼觉得乱砸东西不好,还是他觉得这方砚台太贵重的缘故,只见他高高举起砚台,竟迟迟舍不得摔下去。
一看到苏辙来了,他将砚台抱在怀里,没好气道:“八郎,你说王安石这根搅屎棍子到底要做什么?”
他只觉得自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如今一个个大臣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更有人偷偷问他:“苏大人,我听说你的胞弟与王安石王大人有几分交情,莫不是苏大人升职一事是你胞弟在其中帮忙?”
“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你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我虽相信你的人品,可旁人不一定相信,大概觉得你摇摆不定,两头吃了!”
苏轼连声直说自己冤枉。
他说这事儿与自己半点关系都没有。
可有人信吗?
没人相信!
“六哥,你向来聪明,难道会不知道王安石这是要做什么?”苏辙耐着性子与他分析,一字一顿:“如今我并未反对他变法,落在他眼里是支持他,如今有你这样一个刺头在,你说他是针对你还是不针对你?”
“他索性将你调的远远的,这样汴京是什么局势,与你再没关系。”
“从前我就与你说过他不是个有肚量的,正好经此一事叫你有苦说不出。”
“毕竟他可以选择想法子将你降职,或者平调,却叫你擢升,你猜猜看他有没有报仇的意思?”
顿了顿,他更是正色道:“六哥,我若是你,这时候乖乖去杭州当你的知府,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等着风平浪静再回来……”
苏轼神情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厉声道:“王安石他休想!”
因他知道, 他这六哥的脾气一向如此,他这时候说什么,苏轼都听不进去的。
他转身就走, 临走之前只道:“六哥, 这件事你先好好想一想,人生在世,不是自己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你就算不为爹娘想一想, 也该为六嫂与两个孩子想一想才是。”
“迈哥儿不过三两岁的年纪,迎姐儿尚在襁褓中,更不必提六嫂纵然得孙翁翁照看, 但当日孙翁翁说话时你也是在场上的,六嫂常年忧思忧虑,身子本就不好,若你再闹出什么事情来, 她哪里受的住?”
“至于六嫂为何会忧思忧虑,落下病根, 其中原因,我想你比谁都清楚的!”
这话说完, 他就走了。
苏轼哪里会不清楚王弗的病根从何而来?
想当初他刚去凤翔府时,被上峰宋显等人针对,那段时间, 别说他的日子不好过,就连王弗等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又出了对官家不敬一事, 他锒铛入狱, 王弗更是担心不已。
再后来,他与陈、希亮陈大人也是政见不合, 两人冰释前嫌已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他知道自己对不起王弗,所以别说苏辙时常在他耳畔敲打他不准他纳妾,他自己根本毫无这个想法,每每忙完公务就回来陪孩子陪妻子,以至于汴京上下许多人提起他们父子三人来皆夸赞不停。
但这时候的苏轼却无心思虑这些。
他很生气。
八郎为了区区一王安石竟这样对自己?
来福见状,忍不住劝道:“少爷,八少爷对您的心意,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
“那是从前!”苏轼气的不行,没好气道:“人都是会变的。”
“从前我每次回来汴京,八郎都陪在我身边,如今他却是忙的脚不沾地,男子忙于事业,我也能理解,可来福你看看,方才他那叫什么眼神?”
“我是他的兄长,就算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该与我好好说说,上来就将我批评一通,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他儿子呢!”
“都怪王安石,也就是这人出现之后,八郎才像变了个人似的。”
来福的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就您这性子,就算八少爷这时候说什么您都听不进去啊,八少爷又何必浪费时间?
苏轼是越想越气。
但他再怎么气,也是将苏辙的话听进去了,不敢贸贸然冲到官家跟前说什么“我不愿意去当知府”之类的话。
这话一说,可就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苏轼听说汴京城内的老百姓已闹着游行反对变法,其中不乏官员,他是灵机一动,也冲了出去。
毕竟他这满腔怒气得找个地方宣泄一二才是。
但苏轼万万没想到,他刚冲出去,就被衙差给抓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苏辙耳朵里时,已是半日之后。
来福匆匆忙忙来寻苏辙,一开口就道:“……八少爷,您快回去看看吧,夫人她们急的不行。”
苏辙早有防备,他早知道他这哥哥不会这样安分守己的。
原本正落泪的程氏一看到苏辙顿时就有了主心骨,开口道:“八郎,这可怎么办啊!”
“方才你爹爹已差人去衙门打听过了,说是这次统共抓获了三百七十二人,其中有二十五人乃朝中官员,衙差说这些人妨碍交通,每人打十个板子。”
“像那些朝廷命官是明知故犯,一人要打二十个板子,其中就数六郎官位最大,要打三十个板子。”
“这……这寻常庄稼汉挨三十个板子都受不住,六郎从小养尊处优,只怕这三十个板子落下去,他就没命了啊!”
“娘,您别急。”苏辙安慰程氏婆媳两人,道:“你们也别哭,我来想想办法。”
“汴京城内的百姓已游行了好几日,偏偏六哥一出去,官府就开始抓人,我看这件事蹊跷得很。”
程氏与王弗一愣。
一旁皱眉的苏洵道:“你的意思是王安石这是冲着六郎去的?”
苏辙点了点头:“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杀人不见血,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厉害。”
王安石先游说官家升了苏辙的官,苏辙却恩将仇报,这就是不仁不义。
就算他厚着脸皮前去找王安石帮忙,都有些站不住脚。
苏洵虽在朝中无官无职,却因两儿一婿皆在朝中为官,对朝中大事小事都很上心,如今试探道:“八郎,你说的是,如今你虽未站在欧阳修欧阳大人那一派,但也没有说站在王安石那一派,一直保持着中立。”
“如今王安石虽官至副宰相,但你也是官家跟前大红人,即便到了他跟前也没有矮上一头,若因六郎一事去求他,那他正好可以趁机提出要求,要你为他所用。”
“一开始我们都想错了,以为王安石将六郎调离汴京是给你面子,殊不知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八郎,你是怎么想的?难不成真要如王安石那小人所愿?”
“爹,难道事到如今,我还有别的办法?”苏辙微微一笑,道:“事关六哥,是我太过着急,所以才叫王安石钻了空子。”
王弗眼泪再次落下:“八郎,都是我们一家子连累了你。”
“六嫂,你万万莫要说这等话。”苏辙面上半点不见紧张之色,云淡风轻道:“且不说一家人说这些话太过生分,就说就算没有六哥一事,也会有别的事,王安石可不会轻易放过我。”
“其实在我看来,变法不是不可行,我也的确有站在王安石这一派的意思……”
可不管他们怎么解释,这等话程氏等人都不太相信,更是十分担心。
苏辙一向是个不愿使用特权之人。
但为了苏轼,他还是去了牢狱一趟。
苏轼一瞧见苏辙,眼眶就红了:“八郎,都是我不好,我连累了你。”
虽说他是朝廷命官,单独关押在一间牢房。
但被关押几日,他是蓬头垢面、衣衫不整,更是吃不好睡不好。
“六哥,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苏辙微微叹了口气,道:“六哥,你没事儿吧?”
苏轼摇摇头:“我目前倒是没什么事。”
他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这一切是王安石的诡计:“这几天那些衙差对我不错,吃食方面并未苛责我,可日夜我都能听到那些百姓挨了板子之后的哀嚎声,王安石这是故意吓唬我了。”
“那些衙差也是的,每次送饭时都在我跟前说有些人受不住,屁股都被打烂了。”
“八郎,你可别上王安石那无耻小人的当……不过三十个板子而已,我,我受的住的!”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有些发颤。
那可是三十个板子啊,打下去他的小命就没了。
苏辙一眼就看出他也是害怕的,故意板着脸道:“六哥,难道你觉得如何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不管是我,还是爹娘六嫂他们,谁都不会眼睁睁看着你被打死的!”
“凡事吃一堑长一智,我只希望经过这件事你能长些记性!”
“好。”苏轼声音低低的。
苏辙今日过来不光是为了探望苏轼,还给苏轼带了些吃食,换洗的衣裳。
这就是王安石的高明之处,先礼后兵,明晃晃告诉苏辙——我就是看在苏轼是你哥的份上才对他不一样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苏辙知道。
若他再无反应,王安石大概先是会将苏辙与那等最顽劣的犯人关在一起,继而断了苏轼的好饭好菜,然后再开始打苏轼的板子了……
苏辙出了牢狱大门,就吩咐道:“元宝,去王府。”
小半个时辰后。
苏辙就坐在了王安石的书房内。
很快,王安石就带着儿子王雱走了进来,笑容满面道:“也不知今日吹的什么风,竟将子由你给吹来了。”
苏辙面上却无多少笑意:“王大人神机妙算,今日我过来,你应该不会感到意外吧?”
王安石不怒反笑,对着儿子王雱:“我平日时常说要你跟着子由多学学吧,你看看子由多聪明!”
说着,他这才看向苏辙,笑道:“其实我也是迫于无奈。”
“这些日子你不偏不倚,不肯帮欧阳修,也不肯帮我,你要我心里如何能够踏实?”
“欧阳修对你们父子三人有提携之恩,如今又病了,若你一时心慈手软,真的站在他那边,以你之才智,只怕我是夜不能寐啊!”
顿了顿,他面上的笑意渐渐淡去:“我知道这件事对有些老百姓不公平,可这世上何来公平一说?唯有杀鸡儆猴,那些老百姓才能消停一二。”
“子由,不知你可愿协助我一起共同变法?”
苏辙颇为无奈:“如今大人关押着我六哥,难道我还有选择的余地吗?”
若换成常人,只怕一冲进来就会骂王安石恩将仇报。
他确实沉稳得很。
毕竟这件事一开始就是在他的意料之中,若他主动上门,那就只能依附王安石。
可若王安石想方设法招揽他,他在王安石面前才能说得上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苏辙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那只待捕的螳螂。
苏家人高兴不已的同时, 又忍不住替苏辙担心起来。
也不知是苏轼自己心虚,还是苏洵等人押着苏轼不准他出来的缘故,苏轼一回来就老实得很, 整日呆在屋子里, 哪里都没去。
至于前去杭州上任一事,自然也暂且搁置下来。
毕竟苏轼身为朝廷命官,却与百姓一起上街游行, 这样的人, 哪里能当知府?
所以苏轼还没上任,这官帽都被摘了,降至原职不说, 还被罚了三个月的俸禄。
这些都不是大事儿。
苏辙唯恐苏轼又闹出什么乱子来,索性借口苏轼在狱中染了病,替他告假了一个月。
若换成从前,苏轼定吵着嚷着不答应。
但这一次听到消息的苏轼只低声道:“这等事, 八郎看着办就是了。”
又过了两三日。
苏辙与王安石为伍的消息已传遍了整个汴京城,这消息一传出来, 远比当初王安石要变法一事闹得更大。
毕竟从前苏辙保持中立,不少保守派将他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想着若他能从中周旋一二,兴许官家能改变主意。
可如今。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断了。
不少保守派的大臣看到苏辙连句话都不肯与他说,有的更是指桑骂槐。
至于故意辱骂苏辙或往苏家门口扔臭鸡蛋菜叶子一事, 却也是没人敢干的,万一被抓起来了怎么办?
倒是一个个谏官纷纷上书, 指责苏辙不忠不义。
谏官可不怕被罚俸禄或被打板子。
没被罚过俸禄或被打过板子的谏官, 那都是不称职的。
一个个谏官不敢招惹小肚鸡肠的王安石,便冲着苏辙下手。
苏辙却像是浑然不知似的。
他坐的住。
可旁人却坐不住。
率先登门的是王巩, 这次王巩又是受岳丈张方平之命前来的:“子由,我岳丈给你送的信你可是没收到?他要我前来看看,说是给你送了十几封信,你却是连一封回信都没有。”
苏辙只能苦笑:“张大人的每一封信我都收到了,且都看了。”
“只是,我不知该如何给张大人回信。”
“张大人希望我能改变主意,可其实明眼人看得出来,王安石的意思也好,还是欧阳修欧阳大人的意思也好,都敌不过官家的意思。”
“变法一事,我看官家是心意欲绝,索性就没给张大人回信。”
“也免得张大人抱有希望,这等事情啊,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谁知王巩刚离开没多久,曾巩就来了。
说起来,比起苏辙这个半道冒出来的门生,曾巩可是欧阳修的得意弟子。
曾巩一来就道:“苏大人可知道欧阳大人病了?还病的很是严重?”
他瞧见苏辙点了点头,下意识皱皱眉:“虽说当日苏大人从眉州请来了孙神医,当初治好了欧阳大人的眼疾和病症,但养病这等事,唯有心情舒畅才能身子康健。”
“当初王安石大人回朝之后,欧阳大人就觉得身子有些不适,这些日子又是苏大人胞兄擢升又官降原职,又是城内游行百姓被抓,欧阳大人身体更是不好,昨夜竟已咳血。”
“虽说严格意义上来说欧阳大人并不算苏大人的师傅,却对苏大人有知遇之恩,能不能请苏大人看在此等情分上,高抬贵手……”
苏辙微微叹了口气:“别的事情我能帮忙,可这等事,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欧阳大人对我的恩情,我是没齿难忘。”
“这些日子,我又何尝没看出来欧阳大人脸色一日不如一日?可我与孙翁翁几次登门拜访,想要给欧阳大人号脉诊治,都吃了闭门羹。”
“我差人送去欧阳府的药材补品,全被退了回来。”
“我自诩自己已是问心无愧,实在不知还能再怎么做了。”
这是他明面上能与曾巩说的话。
其实私下,他与欧阳发一直来往不断,时常从欧阳发嘴里打听欧阳修的近况,更是要欧阳发多劝劝欧阳修,到了必要时,不管欧阳修同意或不同意,都要孙神医前去给欧阳修看病。
曾巩再三劝说,可到了最后,也只得怏怏离开。
早朝上。
保守派与激进派为了变法一事依旧吵的不可开交。
王安石年轻力壮,思维敏捷且身居高位,不说以一敌百,却也是能以一抵十的。
可问题就是朝中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可不止十个,一个个人直冲王安石而来,惹得王安石眼神频频落在苏辙面上,仿佛在说:傻站着做什么?快上啊!
这下苏辙就算想装傻都装不下去了,只能上前一步道:“官家,以微臣之见,可先试行变法之策。”
说着,他微微扬声道:“近日,早朝之上因变法一事吵嚷不停,已有数月之久,谁也不能说服谁。”
“既然如此,不如先试行一二。”
“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老百姓们,如今对部分变法并不排斥,像裁兵法、保马法等等,老百姓都是能够接受的。”
裁兵法是士兵在五十岁之后必须退役,测试禁军不合格者降为厢军,若再不合格则为民籍。
保马法是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保甲自愿养马,富户的马病死需全部赔偿,若是贫困户的马匹病死,则赔偿一半,养马的报酬和待遇能减免一定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