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为爽文女主的绿茶妹妹—— by谁家团子
谁家团子  发于:2024年05月24日

关灯
护眼

小沙弥认得顾桑,顿时笑道:“多谢女施主为它解困。”
见此状况,众人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原来都是熊孩子做的。
清澈见底的池底尚留着熊孩子捣蛋的工具——一根不知哪里找来的细长木棍,又有了妇人和小沙弥的话佐证,大家都知道顾桑是好心帮老乌龟翻身,方才附和杨靖儿讨伐顾桑的几名香客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佛祖面前,差点造了口业。如果做好事的小姑娘心里脆弱,一时想不通寻了短见,那可真是造孽了。
率先助纣为孽指责顾桑不懂分寸的中年男子,上前道:“小姑娘,对不住了,方才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你说出那番话,还请你莫要往心里去。”
其他几人也纷纷出来道歉,毕竟佛祖看着呢。
顾桑轻轻笑了笑:“不妨事的,我都习惯了。”
习惯什么了?
杨靖儿瞪大眼睛,凶巴巴地瞪着顾桑。
众人以为是顾家小姑娘习惯了被杨家小姑娘欺辱,一时气愤填膺,纷纷调转矛头为顾桑鸣不平。
“既然,事情已经明了,是你不了解事情真相就冤枉顾家的小姑娘,你该向人道歉。”
对顾桑道歉?绝无可能的事。
杨靖儿涨红着脸,脱口而出:“我才不要!”好不容易揪住顾桑的小辫子,为自己找补一回,结果还要给她道歉,门儿都没有。
这态度无疑犯了众怒。
“小姑娘,你怎么能这样,知错不改,家里长辈就是这样教你为人处事的么?”
“杨玄蔺老太爷那是多么高风亮节的一个人,为人谁不称道,怎么小辈都是这副德性,真是地里的韭菜一茬不如一茬。”
“看这样子,杨家的小姑娘没少欺负人,想来是跋扈任性惯了,面对寺里的佛祖菩萨都敢违心,也不怕被神明惩罚。”
来寺庙上香的三教九流之辈皆有,不同于权贵世家女,顾忌这顾忌那,不可能将人彻底开罪。即使杨靖儿与人发生争执,是她错在先,自有其他人过来打圆场,事情也就被糊弄过去了。
而今日这些人看似打抱不平,实则爱跟风,跟墙头草无异。前一刻,杨靖儿占了先机,他们便不明真相地针对顾桑。后来发现顾桑才是好的,便又转头讨伐杨靖儿。
虽然,杨靖儿在顾桑手里吃过几次亏,可她还从没道过歉。
让杨靖儿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错误,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滚开。”
杨靖儿气得脸色青红交加,怒视着人群,怒吼道。
人们没有滚开,反而更加言辞犀利地指责起杨靖儿。
“小小年纪怎么好赖不分,我们又没招惹你,你都是这副凶神恶煞的模样,以后嫁了婆家,婆母怕是要在你面前当孙子。”
“说那么远干什么,就说近的,这姑娘在家中怕也是称王称霸的存在,父母生养了她,肯定没少受她气。我家要是出了这种不孝女,乱棍给打死!”
大家太能扯了,都扯到杨靖儿不孝父母的伦常。
顾桑抬眼看了一眼快要气哭的杨靖儿,她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杨靖儿想利用旁人的言语打压她,她还给她而已。
她暗叹,这姑娘怎么就不长记性和脑子呢,明明就拿她没办法,每次都要主动撞上来。
这就是书中的无脑炮灰么。
“靖儿,跟顾三姑娘道歉。”
这时,一道温柔却不失威仪的声音突然响起。
众人闻声望去。
只见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立在人群外,芙蓉面,美人妆,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胚子。就连美人蹙眉,亦是别有风情。
有人认了出来,惊呼道:“是太子妃!”
众人立时就要跪下行礼,太子妃杨清雅身边的张嬷嬷立即上前,制止道:“此地是静安寺,佛祖面前众生平等,大家不必叩拜。”
众人一听,立马觉得太子妃是个和善的人,身居高位却没有半点架子。
太子大婚之后,因着这桩盛大的皇家喜事,冲淡了烟火事故的不良影响,魏文帝对太子的态度恢复如昔,将修缮水库的事交由太子督导,结果没几天就发生堤坝坍塌压死人的事。而宫中也不甚太平,太子妃的陪嫁侍女投井自尽,据说是侍女知晓太子妃闺阁中的一些隐秘事,太子妃与传闻中的青梅竹马互通往来,才会被灭了口。
诸事不顺。
然后,就有流言传了出来。
太子和太子妃的这桩婚事不吉利,既冲撞了皇家气运,也冲撞了太子的福运。
太子妃深陷流言蜚语之中,心情郁郁。听说静安寺灵验,恰逢今日十五,便到寺中上头香,祈求佛祖保佑太子顺遂安康。一为上香拜佛,二为散心远离宫中的流言。
太子妃只想低调的上完头香,哪知杨靖儿同人起了争执,底下人一打听才知是顾家的姑娘。太子水库的事同康王脱不了干系,而她身上的流言却与宫里的华贵妃有关。
若是平时,太子妃必定第一时间就要站出来制止杨靖儿,她知道这个堂妹的品性。
杨清雅朝众人点点头,随即转向低头咬唇的杨靖儿,不怒自威:“我已大致了解事情经过,此事原是你误会了顾三姑娘,于情于理都该求得顾三姑娘谅解。”
杨靖儿红着眼睛,跺脚道:“堂姐,我不……”
杨清雅冷声道:“靖儿,道歉!”
张嬷嬷拼命地给杨靖儿使眼色,奈何人家就是看不见。
顾桑看了眼为她主持公道的太子妃,又看了眼拒不认错的杨靖儿,屈膝行了个万福礼:
“臣女顾桑见过太子妃。这件事原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误会澄清,便算了,五姑娘只是年轻气盛,太子妃就莫要为难五姑娘了。”
见好就收。
大家见顾桑宽仁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更是对她赞不绝口。
杨清雅见她模样生的清纯乖巧,礼仪周全,乍见心中是欢喜的,这样的小姑娘很会讨人欢心,不像杨靖儿只会让她头疼。
然而,那位样样出众的顾九卿即将嫁与康王,而她嫁作太子妃,注定了顾杨两家的姑娘只能对立。
太子妃对康王和华贵妃有怨气,但从小所受的教养让她做不出当众给无辜者难堪的事,而且也不宜对顾桑发难。
杨清雅将手腕上的手镯取下,说道:“这本就是靖儿的错,靖儿被家人娇惯坏了,这个手镯就当本宫替她赔礼了。”
顾桑哪儿受得起太子妃的赔礼,赶紧将手镯推回去:“太子妃,你这是折煞我了,我是万万不敢领受的。”
杨清雅却将手镯径直塞到她手上,声音柔和:“说是赔礼,其实更是奖赏与你的,你助老龟解困,被人误会也不恶语相向,足以说明你是个纯良的姑娘,三姑娘就莫要推辞。”
说罢,便又向杨靖儿斥道:“做错了事而不知悔改,我便罚你抄写佛经五十遍,可服?”
杨靖儿懊恼万分,好歹没有蠢到无可救药,至少知道不能当众跟太子妃唱反调。她跺跺脚,不情不愿地道:“堂姐,我服了。”
反正,让她对顾桑说对不起,那是不可能的。
她宁愿抄写佛经。
赏罚分明,又和善待人,不愧是储妃。太子妃这番处理,轻易就赢得了大家的好感。
同是清流杨家人,杨靖儿跟太子妃的气度简直没法比。
太子妃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清容温雅,让人如沐春风。
顾桑低头看了眼手里金镶玉的镯子,暗叹,太子妃当真是大手笔。
太子妃一行人住在远离顾九卿的东面寮房,杨靖儿跟着杨清雅回到歇榻处,正要委屈抱怨时,杨清雅忽的转身,一巴掌打在她脸上。
“为何不道歉?”杨清雅厉问。
杨靖儿彻底惊住了。
这是堂姐第一次打她,就为了顾桑?
“回答我。”杨清雅冷眼看着震惊不已的杨靖儿,叱咤道,“我三番两次提醒你认错,为何不认?若真是那顾三姑娘的错,也就罢了,分明是你挑事在前。”
没本事善后,又要招惹别人。
还差点让她下不来台。
据她所知,顾桑只是顾家不受宠的小庶女,却能知进退,机敏又宽仁。而杨靖儿是杨家嫡出的姑娘,却是这般目中无人的模样,说话口无遮拦,做事全不计后果,也不管是否会给杨家埋下隐患祸端。
当年那个有鼻子有眼的‘青梅竹马’,最先就是从杨靖儿嘴里传出去。所谓的青梅竹马不过是二房杨靖儿的亲表哥,她是大房所出,跟二房倒底是隔了一层亲,念在同族同亲的份上,跟杨靖儿一道唤声表哥。那位表哥每回有何好吃的好玩的,给杨靖儿准备一份,定也要送她一份。
杨靖儿跟小伙伴玩耍时,便会炫耀兄长又送了什么什么,不忘带上她,落在旁人耳中就变了味儿。
当时年幼,不知厉害。
当母亲察觉不妥提醒她时,她便断了同那位表哥的一切往来。
杨靖儿本是无心之失,却没想到给她和太子的感情带来危机,更是成了华贵妃攻击她的利器。
杨靖儿呆若木鸡,望着杨清雅熟悉的脸庞,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见状,杨清雅放缓了声音:“靖儿,你可知我除了是你的堂姐,也是东宫的太子妃。算了,跟你说这些你也不懂,以后遇到顾桑躲远点。”
想了想,又补充了句:“顾家的姑娘都躲远点,你在她们手里讨不了好。”
以杨靖儿的脑子连顾桑都奈何不了,对上顾家那位大姑娘岂有半分胜算。
杨靖儿看着杨清雅脸上不加掩饰的疲惫,想到祖父说堂姐在东宫不比家中自在,看着风光无限实则步步危机,她忽然低下头:“对不起,堂姐。”
杨清雅苦笑:“你方才有这般痛快就好了。”她也不必损失一个手镯。
“去隔壁屋子抄写佛经,没写完前,不许离屋。”
“嗯。”杨靖儿点点头,老老实实地去抄写佛经,只要不向顾桑低头就好。
她就是讨厌顾桑,第一次见面就讨厌。
顾桑讨好奉承自己,实则句句都讽刺她脸大脸胖。
杨靖儿离开后,杨清雅抬手揉了揉眉心:“我记得顾九卿来静安寺已有些时日,不知她何时下山?”
张嬷嬷回禀道:“老奴已着人打探清楚,顾九卿到寺的第一日就感染了风寒,一直在屋里养病。估计等她病愈,才会下山,想来应该还要几天。”
杨清雅似想起了什么,眉头凝蹙,半晌才道:“备一份礼,去探探病吧。”

第59章
顾桑往插瓶里换上新鲜的花朵, 低头闻了闻清淡怡人的花香,她从窗户往外瞧去,天空高远洁净, 耳畔是山涧鸟鸣声,心情舒畅而惬意。
无关紧要的人带来的不愉快, 没有在她心底没有泛起半点波澜。
身后传来熟悉的幽香,她倏而回头,顾九卿正在她身后,她看着他明显好转的脸色,心情越发明媚, 顾桑弯唇笑道:“大姐姐,你回来了。”
顾九卿负手而立。
他看着顾桑,此情此景, 让他生出一种‘此刻的顾桑就像是等待夫君归来的妻子’的错觉。
见他只是盯着她看,也不说话,顾桑摸了摸自己的脸,揶揄道:“我脸上长花了吗?”
顾九卿摇头,神情认真:“没有,只是觉得妹妹今日似乎比往日……好看。”
被人夸好看心情自然好,尤其是被女主夸奖。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挺好看。”顾桑飘飘然,不自觉翘起了尾巴, 但不忘带上顾九卿,“不过,比起大姐姐,还是稍逊一筹。”
顾九卿低声一笑, 狭长的凤眸溢出熠熠光芒。
不知为何,顾桑总觉得今日的顾九卿温柔的不可思议, 是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温润柔和,让她颇为受宠若惊。
她歪头问道:“大姐姐,你已经连泡七日,今晚还要去后山疗毒吗?”
顾九卿回:“暂时不必。”
寒毒已经暂时被压制。
若非出了一点意外,本不该如此严重。
只是暂时?
顾桑心口一紧,想到寒毒还会继续发作以及顾九卿备受折磨时的痛苦隐忍,胸口就跟堵了块大石头般难受,她忍不住抱怨道:“这劳什子的怪毒,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解毒法子么?”
顾九卿习惯了用谎言伪装自己,他的话向来真真假假以此混淆他人耳目,他下意识便要说此毒也许无解,可看着顾桑脸上毫不掩饰的忧愁,话到嘴边又改了:“能解,只是比较麻烦。”
一听并非无可救药,顾桑立马高兴起来:“太好了!”
下一刻,眸色略暗:“那大姐姐为何不彻底解此寒毒?你说比较麻烦,那应该是非常棘手了。”
顾九卿微微颔首。
解毒有凶险,他暂时还不想冒险。
他并不想深谈寒毒一事,顺势转移了话题:“听说杨家人找你麻烦了?”
“大姐姐知道的,杨靖儿跟我不对付。不过,我也没吃亏。”顾桑笑眯眯道。
顾九卿看她一眼,深表赞同:“你也不是那种会让自己吃亏的人。”
“太子妃也在静安寺,听说要小住几日。”顾桑晃了晃杨清雅送给她的手镯,委婉提醒道,“太子妃看起来是个温善的人,且不知她会不会为了太子迁怒到大姐姐身上?”
她记得原书中太子妃确实算计过几回顾九卿,但书中的顾九卿跟康王没有婚约并未绑在一起,即使康王和太子对立,女主跟太子妃并无多大的利益纷争,只是出于女子的嫉妒心理,妒忌女主才华样貌皆优于自己,才实施了一些打压,但都被女主机智的应对过去。
但现在,剧情跟原书已经大不相同,她就不确定太子妃对顾九卿是哪种心理了。
要知道太子妃到静安寺并非只是为了上香礼佛,而是为了躲避宫里四起的流言,而这些流言是康王的母妃华贵妃一手主导。
这都是从女主的情报网了解到的信息。
顾九卿长眸半眯:“等着且看,不就知道了。”
正说曹操,曹操就来了。
“大姑娘,太子妃知您身子不适,故来探望。”
门外,陌花的禀告声将将落下。然后,顾桑就看见方才还精神抖擞的顾九卿立马如‘弱柳扶风’般歪倒在床上,一把拉过被褥盖在身上。
探病探病,不病着如何探?
顾桑看了一眼床榻上的顾九卿,走过去将门打开,她朝杨清雅敛衽行礼,随即将杨清雅等人迎将进屋,顾桑见顾九卿完全没有要起床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只好替他描补道:
“大姐姐久病不愈,昨儿又吹了点冷风,导致病情有所加重,恐不便下床见礼,还请太子妃见谅。”
这时候,顾九卿倒是配合性地掩着唇咳了声,只是任谁都看得出那份敷衍。
张嬷嬷皱眉,正要说什么,却被杨清雅抬手制止:“这里不是宫里,没那么多繁琐规矩,且顾大姑娘尚病着,无须多礼。”
顾桑立马道:“多谢太子妃体恤大姐姐。”
说罢,便让陌花搬了张凳子,待太子妃落座后,又上了素茶点心。
杨清雅端茶轻抿了口,抬眸朝顾九卿看去。
即使见过他的容颜,此刻依旧被惊艳到。那是一种清冷出尘的气质,如雾霭白雪,如林间清风,世间无人可比拟。即便她如今有太子妃的身份作为加持,仍旧一眼就相形见绌。
她记得幼年的顾九卿似乎平平无奇,也不知从哪年开始,顾九卿长相越来越出众,才情也越来越好,燕京城的人就爱拿她和顾九卿作比,比才学比容貌比性子,原本她是燕京第一才女的存在,比着比着,她就退居第二,再后来,燕京城就只有顾九卿的传说。
诸如,顾九卿是九天神女转世,清冷不食人间烟火,无人可亵/渎之类的。
而大家后来议论她,多是太子的未婚妻、杨家嫡女。倒是忘了,现今又多了一桩青梅竹马的风月谈资。
杨清雅收敛思绪,语带关切地开口:“顾大姑娘病情加重,寺中又不太好请大夫,正好我带了一名御医上山,不如让他过来替顾大姑娘调治一番。”
顾桑心里登时咯噔一下。
女主肯定不愿让人察觉他中毒的事。
顾桑动了动唇,正要说些什么,顾九卿轻咳了一声,声音虚弱道:“也不是什么大病,都是些老毛病,原就是家妹夸大其词。何况,玄叶大师已为我瞧过病症,就不必劳烦御医走这一遭。”
语罢,顾九卿似乎为了印证自己的话,试着坐起身。
杨清雅见状,便道:“顾大姑娘病着,就这般躺着,快别折腾了。”
顾九卿又躺了回去。
顾桑:“……”
顾九卿话里话外没有将就太子妃的意思,杨清雅心中微恼,面上却不得不维持谦和端庄的态度。
场面一时有些冷场,气氛颇为尴尬。
顾桑也打不定太子妃当真只是来探病,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时,而顾九卿恍若看出太子妃的意图。
“不知太子妃所为何事?”
杨清雅愣了愣,随即笑了起来:“顾大姑娘既这般说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只是一点小事需顾大姑娘帮忙。”
丝毫不给顾九卿反对的机会,杨清雅继续道:“太后久居宫中,多年礼佛,对佛法佛经甚为喜爱。而顾大姑娘亦是喜爱礼佛,与佛法有缘,我曾听寺中僧人夸赞顾大姑娘一手佛经丝毫不逊色于名寺高僧,甚至远胜之,故而想请顾大姑娘亲手抄写一份佛经,容我送入宫中为太后祈福。”
这点小忙,乍一听,似乎没什么问题。
然而,当太子妃身后的侍女捧出一卷经书时,顾桑眼尖地发现顾九卿的眼神微变,只一瞬息的变化,依旧被她敏锐地捕捉到了。
杨清雅指了指侍女手中的经书,笑得温婉和丽:“太后近日喜读这则《百业经》,如果太后收到顾大姑娘的手抄经书,定会称心如意。”
顾九卿接过经书,问道:“太子妃当真确定?”
“自然。”杨清雅道。
顾九卿应承下来:“那便如太子妃所愿。”
看着顾九卿那双漆黑冷眸,但不知为何,杨清雅心底隐约不安。
应该是她想错了。
毕竟她要做的事……华贵妃母子加诸在她和太子身上的事,怎能不收回一点利息?
目的已经达到,杨清雅也就没有必要留下同顾九卿寒暄,让张嬷嬷将备好的礼留下后,又嘱托顾九卿养好病抄写也不迟,便转身离开。
顾桑凑过去看了一眼顾九卿手里的经书,她对佛经不甚熟悉,只知道百业经是小众佛经,不如《金刚经》、《莲华经》这些大成佛法出名,这则佛经通篇讲述的都是善恶因果报应。
太子妃只是单纯希望顾九卿抄写一份佛经送入宫里吗?如果太子妃没有被华贵妃针对的话,或许有这种可能。
不会是想在佛经上做手脚算计顾九卿,顾桑蹙眉问道:“大姐姐,这份百业经有何古怪?”
顾九卿凝着手上的经书,诡谲的凤眸满是渗人的寒意:“约莫是催命符。”
顾桑惊住。
“这佛经不抄了,我帮你还给太子妃。”她说着就要夺过经书,却被顾九卿扬手放在桌上,他无所谓地道,“死不了。”
见顾九卿这副模样,大概明白他必是有了对策,只是实在不明白一卷小小的佛经为何有如此大的杀伤力,她以为太子妃可能会在佛经上动手脚陷害顾九卿惹怒太后,但怎么都不至于要顾九卿的命。
却没想到太子妃一出手就是致命的杀招。
这是有多大恨有多怨,单看太子妃表面却是怎么都看不出来。
不过,顾九卿没有明说佛经为何会成为催命符,他只说:“太后和皇帝都不会希望看见《百业经》,尤其是我们这位皇帝。”
顾九卿面上并没多少情绪,但顾桑还是隐约堪破了一些什么。
没过几天,顾九卿抄完经书,交给太子妃后,便下山回京了。
杨清雅看着宣纸上的字迹,是时下女子惯常的簪花小楷,却又明显不同,字迹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不见温婉反而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通篇都是妙莲佛性。
如果是其它佛经,太后必定十分喜欢。

第60章
太子屡次在康王手底下吃了大亏, 储君声望受损严重,岂肯轻易揭过,太子对康王的反扑来得极快。
春闱放榜之日突然闹出科举舞弊的丑闻, 引得天下学子震怒,寒窗苦读数十年, 原以为最为公允的入仕之途竟不过是场笑话,学子们纷纷游街示威,要求朝廷给予说法。
三月春闱是由康王派系的礼部尚书主持,此人势微时曾深受康王母族华家的大恩,与康王同仇敌忾, 是康王最坚定的拥护者。
科举舞弊历来就是大案,最严重的后果会让读书人对大燕朝堂丧失希望,失去信念。
天下学子人心浮动, 朝堂人心不稳。
魏文帝异常震怒,下令彻查春闱舞弊案,结果查来查去,不只查出了科举舞弊,还查出了卖官鬻爵贪墨等诸事,读书当官这条路几乎被康王派系垄断,他们想让谁进入朝堂当官谁就可以当官,这无异于挑战了皇帝的权威, 戳了魏文帝的肺管子。
魏文帝肺都快气炸了,怒拍御案:“他们怎敢?怎敢?”
与科举舞弊案相关的官员全都下了诏狱,等候发落,以礼部尚书为首, 事涉十几名官员。
就在魏文帝为春闱舞弊案烦怒时,大监神色匆匆地疾步而来。
“陛下, 不好了,太后晕倒了。”
忠毅伯府,顾家。
顾显宗只觉自己陷入两难之境,他在朝中任职工部侍郎,工部负责大燕营造土木修建以及水利兴造等事,太子负责的水库堤坝,他自然参与其中,出事后太子便怀疑是他暗中动了手脚,属实是冤枉。
结果,这茬事尚未理清,康王这边又爆出科举舞弊案,他一个工部侍郎手伸不到科举上面去,可他的嫡女是康王未过门的妻子,也不知会不会被迁扯。
转瞬,想到顾明哲今年春闱榜上无名,原本心有郁郁,如今倒莫名松了口气。
顾显宗看着自己愁白的头发,富贵险中求,果然不是那么好求的。
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写个折子上表忠心。
可能无用,但聊胜于无。
就在顾显宗提笔斟酌词句时,管家白着脸匆忙跑进书房,气喘吁吁道:“老爷,大姑娘出事了。”
“什么!”顾显宗惊得手一抖,宣纸上顿时划出一道浓稠的墨迹,他急问,“究竟出了何事?”
管家回道:“老奴也不清楚,来的是宫里的人,上来就将大姑娘抓走了。”
顾显宗惊道:“夫人呢?”
“同三姑娘在大门口。”
等顾显宗赶过去,早已没了宫里人的影子,只看见施氏和顾桑站在门外,施氏心急如焚满脸忧虑,顾桑则替她抚背顺气,轻声细语地劝着什么。
顾显宗上前问道:“夫人,宫里的人可有说什么?”
施氏狠狠地瞪了一眼顾显宗,心知不是同他置气之时,焦躁道:“什么都没说,带走九卿的是陛下身边的御林军,口风颇紧,拿银子贿赂都不好使。”
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才让人着急心慌。
顾桑大概知道缘由,可又不能说。
肯定跟那则百业经有关,顾九卿明知经书有问题,依旧将计就计,定是有他的打算。
顾显宗也毫无头绪,耐着性子安抚了施氏几句,便吩咐人套上马车:“我去向相熟的同僚打探一下消息,你也别闲着,派人跟熟识的官眷贵人们打探打探,也不知道是不是宫里发生了什么事?”
顾显宗寻思着,朝堂上的事应当不至于牵扯到顾九卿头上。
施氏没有反驳。
两人奔走大半日,总算有了一点眉目。
原来是宫里的太后出事了,昏迷不醒。
据说太后晕倒前,太子妃曾进献过一则佛经,而后没过多久,魏文帝便下令将顾九卿抓入天牢。虽不知佛经里有何门道,但太子妃去静安寺礼佛散心的事不是什么秘密,一查便知。
那几日,顾九卿也在静安寺。
施氏一回府就让人将顾桑叫了过来,仔细问她关于太子妃在静安寺的事。既然,顾显宗和施氏查到这里,她再隐瞒着就没甚意思,便如实说了。
顾桑状若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父亲,母亲,莫不是太子妃让大姐姐抄写的佛经有问题?”
一则《百业经》就让太后晕倒,可能吗?
顾桑一直没有想通这个问题。
顾显宗和施氏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慌之意,施氏强稳心神,对顾桑道:“桑桑,天色不早了,你也为你大姐姐担惊受怕了一天,回去歇着罢。”
“是。”顾桑垂了垂眸,乖巧应道,“大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必定会逢凶化吉。父亲和母亲,也要保重身体。”
顾桑出去后,施氏又将门外的下人全部打发到外院,方才转头看向顾显宗,心里憋的那股子焦虑、惊惧、愤怒倾泻而出,尽数撒在顾显宗身上:“如果女儿出了什么事,我就是做鬼也绝不饶过你!”
“少说这些有的没的,还是赶紧合计下女儿的事。”顾显宗得知太后晕倒跟佛经有关,心里更是忐忑不安,但愿不是他想的那样。
施氏勉强找回一些理智,白着脸问道:“太后何时开始礼佛?”
顾显宗想了想,猛地瞪大眼睛:“陛下登基后,也就是建原一年。”
曾经,太后尚不是太后,只是先帝的德妃时,宫里未曾传出任何德妃喜好佛法的风闻。当今陛下登基的那一年,德妃荣升为太后之后,才在慈宁宫开辟了出一处佛堂,开始笃信佛理,为大燕祈福,保佑大燕国运昌盛。与其说是为了大燕国开始信佛,不如说是为了当今陛下。
毕竟,当今陛下的登基之路过于血腥,这就涉及到十二年前那场皇权倾轧。魏文帝残杀手足,谋朝纂位,实行一言堂,铁血镇压反对他的人,史官都不知杀了几波,控制言论,让史官歪曲政变事实,魏文帝才是杀兄的乱臣贼子,却将那位光风霁月的怀仁先太子定在耻辱柱上,不许当世之人提及半句,连那人的名字都不能提及,否则大兴文字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