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不忍朝野肮脏,携我等清君侧、正朝堂!还望陛下交出逆臣武三思的情妇上官婕妤,交出一丘之貉的皇后韦氏、安乐公主,太子殿下定会保护陛下,即刻退回东宫!”
李多祚见状,也下马半跪于李重俊身边,对城楼之上高声喊话。
我极为惊诧,没有料到他们首先要的是上官婉儿,更没有料到他们竟真的只是“清君侧”。
古往今来,清君侧的下一步就是谋权篡位,两年之前的政变就是如此。李重俊和他的拥趸竟然没有想过去控制李显的人身自由吗?
即便他们真的成功,若不继续夺权,李显又会怎么对待这个杀死了自己妻女和盟友的儿子呢?
“陛下!”婉儿显然也被吓到,跪在李显身边哭道,“太子殿下此番动作,自然是计划先杀了婉儿、再杀了皇后殿下和公主,最后挥刀向陛下!陛下万不可将万乘之尊拿来冒险啊!”
李显脸色铁青,与阿姊对视一眼,便冲城门下的万骑将士吼道:“万骑将士,都是朕的亲卫,为何要受贼人蛊惑,犯上作乱?朕有言在此,凡斩杀李多祚、李千里者,今日之事绝不追究,封爵进官,永保富贵!”
李显的话刚说完,城门下的士兵就窃窃私语,李多祚回头一声怒喝,他的身后却突然窜出一骑,扬手就斩下了他的头颅。
速度之快,李重俊、李千里和城门上的我们,全都瞠目结舌。
李千里很快反应过来,挥刀向那个万骑士兵斩去,又被另一个万骑冲撞摔下了马,随机颈上也挨了一刀。
我见过李昭德和来俊臣被斩,这些鲜血淋漓的惨状,我并不惧怕,可心头还是迎来了一阵又一阵的冲击。
人命就如此轻贱吗?
双腿吓软的李重俊瘫倒在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两员大将死在身边,哆哆嗦嗦地不知在说些什么。
“留下李重俊的命!”李显突然高喊。
阿姊猛地转头,抓着李显,整个身子微微发抖。
正要上前的士兵听到李显的话,忽然住了手,从李重俊身边退了回去。
李重俊身边的亲卫眼疾手快地抓起李重俊,将他推到马上,扬手就是一鞭。
十几个人簇拥着李重俊逃离了玄武门,一场清君侧的宫变,就这样仓促地收了尾。
“三郎!”阿姊流着泪怒喝道。
李显看着身旁的阿姊,犹豫片刻才喊道:“来人!派赵思慎去追废太子!”
“陛……陛下,赵将军今日不在宫中当值。”内侍支支吾吾地说。
李显毫不耐烦地挥手,“那就去他的府上找!”
“李显!你到底在干什么?”
“香儿”,李显软了语气,看着阿姊道,“原谅我。”
“原谅你什么?原谅你放过这个要逼父弑母的逆子吗?”
“香儿,你、我、裹儿都平安,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又贬斥了一个儿子,我只想要留住他的命。”
“可他杀了崇训!这个贱人杀了我的丈夫!”一直害怕得流泪不止的裹儿终于尖叫着喊道。
李显蹲下身子,平视着坐在地上的裹儿,伸手想要抚摸她的头发,却被裹儿挥手打落。
“裹儿”,李显没有发怒,仍温和地说,“我会好好弥补你……和你的儿子的。”
“裹儿”,盛怒之后的阿姊突然镇静下来,俯身看着裹儿说,“起来,我们走。”
“阿姊!”
冰天雪地里,隽娘死前的样子铺天盖地地袭来,压抑许久的情绪突然爆发,我跪在她的身前,字字恳切地说:“阿姊既然都不忍心杀了李重福,为何不能留下李重俊一条命?圈禁一生,让他延续圣人的香火,不行吗?”
我见阿姊怒容犹在,继续说道:“何况,我朝历来太子谋反,若是兵败,只会废储流放,从没有过处死废太子的先例。阿姊为了圣人的名声着想,也要忍下一时之气啊!”
若是大胜,便如同今日的李显。
“团儿,你果然是则天皇后身边的人,句句切中要害。”阿姊哼出一记冷笑,伸手拽起裹儿,拉着她转身就走。
我看着阿姊和裹儿越来越远,又不得不跪着对李显说:“圣人,阿姊一时气恼,裹儿也是突然丧夫,实在是……”
“不必说了,是我对不起她们,你们回吧。”李显皱眉叹道,很快也就走了。
婉儿终于软下身子,整个人无力地靠在砖墙上,不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而是彻骨的悲凉。
我蹲在她的身边,拉着她的手,轻声唤道:“婉儿,没事了。”
“他死了。”她的睫毛轻轻眨动,落下两行泪来。
她说的是……武三思。
半辈子的互相利用、逢场作戏,怎么可能一点真情也无?
我扶着她的肩膀柔声道:“婉儿,我送你回家。”
她抹去了眼角的泪,抿了抿嘴唇说道:“你回相王府吧,团儿,我想自己待着。”
第一百二十七章 供状
失魂落魄地回到长乐坊,远远地就望见迎面而来的身影,像那日在太初宫广运门前一样,他似乎忘记了身后的一切,只是想要快一些到我的身边。
我没有犹豫,扑进他的怀里,用尽一切力气感受熟悉的力气和温度。
他在我耳边轻声吐息,“我都知道了,没事了,你回家了。”
“李重俊……能活下来吗?”
就算李显想要放他一条生路,可是他仅仅带着十几个亲卫,能逃去哪里呢?
沿途的官兵会不会杀了他讨赏?他们会不会找不到吃食?马匹会不会累倒在路上?
李旦的身子似乎僵了一下,又紧了紧力道说:“你和皇后、公主都没事,已是万幸了。”
“武三思和武崇训死了。”我又呆呆地说。
“我知道。”
“他们罪不至死,武崇训为人不错,他才当父亲不过几个月。”
“团儿,每一场宫变,都会死人的。只要你没事就好了。”
我躲在他的怀里,闷声点头,只觉得这一日怎么这样荒诞。
他轻轻松开我,又紧紧握住我的手,“我们回家。”
“对了”,我忽然想起方才玄武门的异样,问他道,“你这些日子对宫禁守卫不曾上心,那是谁在责管他们?”
他脚步一滞,清了一声嗓子才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今日李重俊带兵入宫,重玄门的守卫无一人阻拦,应当早就被他收买了。此事你也有推脱不掉的关系,恐怕会受到圣人斥责。”
他放松地叹了一声,“本就是我玩忽职守,他若要撤我的职,随他就是。”
“你……”我惊异道,“不要兵权了?”
他换了左手来牵我,右手顺势将我揽住,语气轻松地说:“兵权要收回皇帝手中,哪有那么容易。这些事你就别再操心了,好好歇息几天吧。”
我茫然地点头,随着他一起回到相王府。一整天的事情压着,我竟很快就睡了过去。
宫变过去了两日,我一直都没有再入宫,除了收到婉儿安好的口信,也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
可今日下朝时间还没过去多久,李旦就匆匆回府,一脸沉重地踏进了我的院子。
我忧心忡忡地问道:“圣人在朝会斥责你了?”
他摇了摇头,俯下身子,双手按在我的肩上,“团儿,李重俊死了。”
我腾地站起,抬头问他:“怎么死的?”
“他和十几个亲信一路逃到终南山下,原想着再绕路逃去突厥,可是他的亲信都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哪里会愿意孤身跟着他去突厥?趁着他睡着,就商量着砍了他的脑袋。”
我跌坐下来,全身无力。我想过李重俊会死,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方式。
“那……圣人怎么说?”
他蹲下来,将我揽进怀里,双手微微用力,“圣人他……他用李重俊的头颅,去祭奠武三思父子了。”
“什么?”我挣扎着推开他,又紧紧抓着他的手腕,心里全是震悚。
李显他在做什么?
他想要留住李重俊的命,如今李重俊死了,他就要这样作践他吗?
脑中穿过一击惊雷,我颤抖着问道:“他是为了阿姊和裹儿?”
眼前的人用力托着我,面含不忍地说;“不全是。一则为了皇后和公主不与他离心,二则也是利用此事震慑朝中反对京兆韦氏的人。如今武家群龙无首,皆是乌合之众,他能靠的只有韦家的人了。”
竟然是如此,果然是如此!
对李显来说,李重俊活着,不过是他的后嗣;李重俊死了,不过是可以拿来随便利用的工具。
他从来就没有把他当成过自己的儿子。
李重俊这一生,除了在李重润那儿,何曾感受过半分温情呢?
温情……同他假意交好的李隆基……
我猛然清醒过来,抬头盯着面前的人,竟然第一次发觉,除了那一双漆黑的眼睛,李隆基长得有五六分像他。
是李隆基。
先与李重俊假意兄弟情深,挑拨李重俊的谋反之心,又从父亲李旦那里打听宫中禁卫的消息,买通了他们,好让李重俊一路无阻地入宫。
李旦曾抱怨过,郡王的薪俸都不够李隆基花的。他一个郡王府能有多大的开销?自然是拿着钱财去结交万骑将士、宫中禁卫了。
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是李重俊起兵的左膀右臂,也是安平简的故交,安平简如今又是临淄王府的人。
故意在麟德殿前当众摔断了腿,所以这两个月与李重俊往来不多,彻底撇清了自己的嫌疑。
多么清楚、多么聪明!
不到三年的时间,李隆基竟已学会了这么多。
“团儿,你怎么了?”
我定睛看向眼前的人,他半抱着我的身子,一脸关切地问我。
在我和他的儿子之间,他会偏向谁,我心中有数。
更何况,我对自己的身份再不以为然,终究还是姓韦,是皇后的妹妹,是李重俊谋反的敌人。
“我没事。”
喉间的声音冰冷刺人,我眨了眨眼睛,嘴角挤出一丝微笑。
“你去哪儿?”起身不过两步,就听他焦急地问道。
我回头一笑,“进宫看看我阿姊。”
“团儿,你要劝皇后厚葬李重俊吗?这种关头,不要跟他们作对。”
“你把我想得太好了,我真的只是想我阿姊了。”
伸出的手臂停在半空,他用极其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末了只是点了点头。
我特意在宫门就遣回了相王府的内使,阿鸾也被我派去了掖庭。
一个人走在去蓬莱殿的路上,我突然被自己的想法困住。我支开了的李旦的人、李成器的人,究竟想做什么呢?
把这一切告诉阿姊和李显,然后让李隆基跟着李重俊一起去死吗?
李显杀了李重润,我不能把李显怎么样。李隆基“杀”了李重俊,我就要借用李显的手杀死他吗?
因为我动不了权力更大的人,就要先挥刀砍向权力更小的人吗?
这样的我,和李隆基又有什么区别?
“侧妃怎么一个人在这儿?”
我抬头看去,才发觉自己已走到了蓬莱殿外,阿姊身边的贺娄尚宫正从殿内出来,拦着我笑问。
我低头笑笑,“正要进去呢,皇后殿下在吗?”
“在的,圣人也在,但是我看他们脸色不太好,你当心些。”
我点头致谢,虽有些犹豫和忐忑,还是踏进了蓬莱殿。
阿姊和李显并排坐在书案旁,看着手里的奏帖,脸色铁青。
听到脚步抬头望来,李显竟怒容满面,恶狠狠地瞪着我。
我一头雾水,询问地看向阿姊。
“你瞪着她做什么?这些事岂是她能知道的?”阿姊不悦道。
我不得不跪下道:“不知团儿做错了什么,惹得圣人和皇后气恼。”
李显咬牙切齿地说:“你起来吧,坐下说。”
“安国相王这几个月与宫中禁卫有多少联络,你可知道?”阿姊径直问道。
他们果然还是问到了此处,我只能摇摇头道:“这些事,他不大告诉我,我也不过问的。”
“那你看看这个。”阿姊面无表情地扔给我一份御史台递来的供状。
无数的字钻进我的眼睛,我却仿佛什么都没有看懂,只是摇头。
这不可能……
“这供状上的种种,你全都不知道么?”
我没有知觉地抬头,呆呆地看着一脸凝重的阿姊,“我……阿姊,他不会的。”
“侍御史冉组雍,为人刚直,不群不党。你以为,他是故意诬陷安国相王?”
“是临淄王。”没有思考,没有犹豫,我脱口而出。
原来是这样容易,我的一路纠结、一路惭愧,还是一股脑地缩了回去。
“什么?”李显眯着眼睛,重声问我。
“是临淄王”,我又重复了一遍,“结交万骑将士的是他,串通宫中禁卫的是他,与废太……与庶人李重俊频频往来的也是他。
“临淄王摔断了腿,相王每隔两三日就会去临淄王府。临淄王借着这个机会,收买相王的亲信,根本不是难事。”
“是他?”李显惊问。
阿姊面色平静地问:“这些……你都有证据么?”
我换成跪着的姿势,同样平静地回答:“没有。”
“那这一切都只是你的猜测?你又凭什么觉得李旦毫无瓜葛?”李显怒道,“李隆基是他的亲儿子,要做什么他岂能一无所知?”
腿边的裙裾被我死死揉捏,我抬头正色,“庶人李重俊也是圣人的亲儿子,他做什么难道圣人都 一清二楚吗?”
“你放肆!”李显抬起右手,作势要打我。
“不许动她!”阿姊吼道。
我迎着李显的目光,没有一丝闪躲。
这个人,让我感到深入骨髓的寒冷和厌恶。
“她心向相王,你看不出来吗?”
“她是我妹妹!只要她还没有把手里的刀挥向我,我就不准你动她!谋反的是你儿子,有嫌疑的是你弟弟,你现在欺负我妹妹,算什么本事?”
李显被阿姊说得愣在原地,脸色发白,整个人都在发抖,突然直直地栽了下去。
“三郎!”
“陛下!”
两声刺耳的惊呼,阿姊一把推开了我,急急地跑到李显的身边,对我怒喊道:“还不快传奉御来!他风疾又发作了!”
跌跌撞撞地跑出蓬莱殿,我对着殿外的内侍大喊,可是眼前反复交错的,是李显倒地不起的样子和两年前李旦缠绵病榻的样子。
我害怕。
不是害怕皇帝突然驾崩,而是害怕一个五十岁的李家人死在我的面前。
奉御医佐进进出出,阿姊沉着而娴熟地指使着他们,把李显抬到后殿的榻上。
在房州的十四年,她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有多少次,她以为自己就要失去他了?
她很快就从后殿回来,对我平心静气地说:“你先回府去吧,待在这里帮不上什么,他醒了反而又动气。”
“圣人……会没事吧?”
她轻叹了一口气,“不是第一次了,这次也不算严重,不要紧的。”
我想要上前安慰,却觉得很多余,只好行礼告退。
“慢着”,阿姊又突然喊住我,“正好你在,去拟诏吧。命御史台接着查李庶人谋反案,安国相王和五个郡王的近侍亲随,全部受审。”
我没有说话,站在她面前一动不动。
“矫诏的罪责,你承担不起。起草完就回去吧。”
她看了我一瞬,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转身又往后殿而去。
一个月的时间,御史台的案子就牵连出了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
白纸黑字的供状,一份送进了蓬莱殿,一份送到了安国相王府。
“怎么连公主都卷入了?”我搁下手中的杯盏,面色平静地问道。
他亦放下手中的供状,却只是稍蹙了蹙眉头,“御史台想要诬陷谁,轻而易举。主审这个案子的御史中丞周利用,是圣人的心腹。”
“如今的御史台,并非来俊臣当年的酷吏当道。侍御史冉祖雍审出第一份口供的时候,圣人也很惊讶。”
他呆呆地看着我,“团儿,你觉得……”
“我不知道”,我打断了他的话,“我相信太平公主是无辜的,她绝不会将婉儿置于险地。也许……你也真的是无辜的。”
他没有责怪,只是语气淡泊地说:“你相信阿月,却不相信我,是么?”
“牵连到你和公主,授意于李显的可能,的确更大。可万一真的是你儿子做的呢?相王,在他和李显之间、在他和道义之间,你会选择谁,我能不知道么?”
不同于广运门前的盛怒,他依然极为平静,仿佛我的猜忌和怀疑早就被他预知。
眼泪忽然滑落,他轻轻抽泣,“阿月不会将婉儿置于险地,我也绝不会将你置于险地。”
双手不自觉地替他拭泪,言不由衷地说:“我……信你。”
他很快止住了泪,搂住我的腰,将头埋在我的肩颈。
我叹了一口气,“那你打算怎么解决御史台的供状?”
“左右开弓,有备无患。”
不过数日,我明白了他说的“左右开弓”。
朝中以萧至忠为首的十几个重臣,上书陈说安国相王安恬好让、谦和友爱,将让位东宫、请辞皇太弟等事归功于相王品性和兄弟之情,并力劝皇帝李显勿被奸佞小人挑拨,对同胞兄妹屠戮殆尽。
“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
萧至忠的上书,一字一句,看似忠言逆耳,实则指责至深。
审出相王和太平公主的御史中丞周利用是李显的人,另一个御史中丞萧至忠是李旦的人。看似分庭抗礼,但其实周利用无论家世根基还是声望人脉,都远不及萧至忠。
与此同时,市井街坊开始流传着一首童谣,京中官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本是汉代的歌谣,讥讽汉文帝不容弟弟淮南王刘长,偏偏在这个时候唱遍了长安。
如此一来,只显得李显恩将仇报、戕害手足。
御史台匆匆结案,供出相王与太平公主的囚犯处死,其余玩忽职守的禁卫一律流刑。
依附阿姊的兵部尚书宗楚客等人屡次上书再请彻查,也一概被李显驳回。
神龙三年九月初五,阿姊的生辰当日,皇帝李显下诏改元景龙,大赦天下。
改元景龙的同时,皇帝李显上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皇后韦氏上尊号为“顺天翊圣皇后”,并称“二圣”。
几天之后,追封皇后亡父韦玄贞为亲王、立韦氏七代宗庙的旨意也昭告全国。
一举一动,莫不如当年的皇帝李治和皇后武氏。
唯一的区别是,当年的北门学士全为二圣所用,如今的北门学士多半已被李旦笼络。
李持盈生产过后的第二日薄暮,婉儿和太平公主带了不少奇珍异宝,在坊门快要关闭的时候才踏进相王府的府门。
应酬了一整天的芳媚实在疲累,婉儿和公主又是我的熟识,我便重新梳妆去招待她们。
公主笑着逗弄乳母怀中的婴孩,随口问道:“取了什么名字?”
旁边持盈的侍婢笑答:“公主,安国相王给他起名张倜。”
“姓张?”公主微微诧异。
“月娘,县主不愿让人知道孩子父亲是谁,你就别凭着张姓胡乱猜测了。”婉儿笑着推她。
我不禁感叹了一句,“我原以为,县主会让孩子跟着她姓李的。”
公主轻哂,“团儿真是胡闹,若是姓李,这同姓不婚,日后怎么避及?”
我掩过一丝失落,在旁边只能赔笑。
“今日府中实在事多,攸暨的病又重了些,这才不得不晚间过来。我再去看看阿兄,就回了。”公主拉着我说道。
我忙问公主:“驸马还没有大好?”
“我们这个年岁,不过是活一日赚一日罢了”,公主倒很豁达,又拉着婉儿道,“你也陪我一起去看相王吧,团儿就早些歇息吧。”
婉儿朱唇微启,欲言又止,还是点了点头。
联想到御史台的案子,我猜出了几分公主今日来此的意图,将她们送到李旦的书斋门前,便知趣地告退。
“侧妃留步!相王请侧妃一同进去。”齐郎在身后高喊。
眼前划过公主诧异的表情,婉儿抿起了然的微笑,拉着我和公主一同跨进了书斋。
“阿妹,婉儿,坐吧。”他笑着放下手中的卷宗,起身到熏炉旁坐下。
“阿兄,你……”
他淡淡一笑,“无妨,不用瞒着团儿。况且她自己也能猜到七八分。”
公主对我尴尬地一笑,就面含隐忧地说:“眼下的危机算是过去了,可日后如何,我实在心惊胆战。我这公主府虽有些人才,可并没有一兵一卒,哪里能像阿兄一样有力自保?”
“你我兄妹被圣人和皇后忌惮,无端卷进谋反案,是迟早的事。好在你今日终于来找我了,婉儿竟也来了。”
婉儿这才浅浅一笑,“来得晚了,还望相王不要见怪。”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在玄武门城楼上,庶人李重俊叫喊着要杀了我,圣人却有几分犹豫。从那一刻起,婉儿就明白该怎么做了。”婉儿接着道。
“是啊”,我不由得讥讽,“如今才知道,则天皇后是真的疼你,而韦皇后只是利用你而已。”
婉儿几分诧异、几分无奈,“团儿,相王既不瞒你,我也实话实说。我对皇后殿下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人。她对我固然是好,可她无心也无力保我一世周全。
“其实,你也知道。我人微言轻,皇后殿下那里的消息,我了解的与你相差无几。区别在于,无论谁胜,团儿,你都能安然度日,那我呢?”
她的睫毛轻轻扑簌,眼中愁云密布,我终于清醒,凑到她的身前,“婉儿,对不起。”
她只是想好好活下来而已。只是她若想活着,就不可能永远不背叛阿姊。
“团儿”,公主突然打断了我,皱眉问道,“你究竟希望谁赢呢?”
纷杂的思绪逐渐清晰,我希望谁、谁更应该、谁更可能,当这个三个问题变成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安国相王。”我平静地说。
垂在身侧的手被紧紧握住,他轻笑一声,“团儿要的,我会做到。”
公主带着些嘲讽地说:“韦家五郎出家为僧,以绝食相抗爵位官职,十三娘又心向安国相王。阿嫂这个皇后,当得可真是憋屈。”
“阿月!”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喊出,我压着心头泛起地酸楚,沉默地摇了摇头。
公主又满不在意地说:“团儿又不是听不得真话的人,你们两个倒有意思。”
“公主说得对。”我抬头冲她笑了一瞬。
她撇了撇嘴,转而又抱怨,“李重俊谋逆之后,安乐公主又是哭着要立她为皇太女,这件事还不知要闹多久呢?”
婉儿不以为然地笑笑,“圣人若真有这个意思,找来商议此事的宰相就不是魏元忠,而是宗楚客和韦巨源了。”
魏元忠一心忠于李显,而韦巨源和宗楚客,依附阿姊更多一些。
“阿月”,李旦突然开口,“回去之后,不要再与安乐公主发生任何龃龉。把这些争斗的心思,花费在旁的细枝末节上。”
“阿兄的意思,是让圣人以为我贪财虚荣,纠缠于蝇头小利?”
他点点头,“你自己掌握分寸,不要做得太过了。”
“那阿兄要做什么?”
“给圣人上个奏帖,请立温王为皇太子。”
我脱口而出:“不要!”
婉儿和公主皆疑惑地看着我,李旦蹙起眉心的剑纹,沉声说道:“我是爵位最高的宗室,我必须上这个奏帖。不过,你为何不愿让温王当太子?谯王李重福被贬出长安,连大赦天下时,都被格外排除,如今能做太子的只有温王李重茂。”
“我不是不想让温王当太子,我只是觉得太危险了,温王才十三岁。”
公主轻笑一声,“李重俊是自己作死,温王还是个孩子,只要不被人利用,就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是啊”,我轻声感慨,“只要不被人利用……”
婉儿看着我的样子,抬头说道:“相王,皇后殿下可能会寻个错处,将临淄王调离长安,相王还是早做准备的好。”
“临淄王?这次御史台,并没有牵扯到隆基。”
他忽然警醒,话音未落,目光仿佛要击穿我整个人。
等到她们离开,他终于问了出来,“三郎……是你么?”
我没有回避他的眼睛,坦然地回答:“是我。”
他只是微微叹气,又攥紧了我的手,“离开长安,对他来说也许是好事。”
我在心中暗叹,若是李隆基早一点离开长安,对李重俊来说也是好事。
皇帝李显不容置疑地拒绝了相王李旦的请立皇太子书。
一个月后,腿伤已好的临淄王李隆基,改任为潞州别驾,暂时离开长安。
本以为李重俊谋反案就此终结,却在临近年关的寒冬,又出了一件事。
那个曾经两次上表、请求则天皇后让位于太子李显的苏安恒,在听闻宫门市井有人传颂李庶人杀害武三思父子乃义举之后,扬言称此举出自他的建言。
喜欢沽名钓誉的苏安恒,很快就下狱,命丧刑场。但他的话,终于将我从最后一丝希望中拽了出来。
那些我未曾注意的事,和那些我有过猜测、却不愿相信的可能,终于一览无余地摊开在我的面前,将我与李旦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撕扯成碎片。
他踏着屋外的细雪,独自掀帘弯身,双手磨搓着进来,面含微笑地问道:“这么早就叫我过来,可是有什么好事要告诉我?”
“齐郎在外头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