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不知道的是,所谓的新式装帧很快就不新了。
他们家皇帝陛下李昂现在也拿到了许多可以推而广之的新项目,正琢磨着找谁来负责呢,就听霍善他们讨论起刚走马上任的将作少监。
这人闲得要命(都有空写书了),还恰好刚被调到将作监去,不给他多找点活干怎么成?
于是李肇既被元稹多看了许多眼以后,又被他们家年轻的皇帝陛下多看了许多眼。
看得李肇心突突直跳。
他心里那种不祥的预感很快得到了验证。
散朝后皇帝召他留下聊了聊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旁边的尚书左丞元稹不知出于什么心理,竟也对他夸赞有加。
说是合该让他多干点活。
这下连旁边那些笑面虎一样的宦官都向他投来了打量的目光。
难道这是皇帝选定的棋子?
他们这些能左右皇帝废立的人,最忌讳皇帝不听话,皇帝要是想重用点什么真正有能耐的人,他们心里是不乐意的。
那些人心里有自己的清高,有自己的坚持,瞧不起他们这些宦官,一口一个阉竖。
呵,这些家伙再怎么瞧不上他们,还不是得走他们这些天子近侍的路子谋求幸进。
谁又能高贵过谁!
霍善对朝中这些人的心思一无所知,他给苏轼备了车马和酒钱,送他出发去洛阳浪。
其实霍善建议苏轼再等等,他也六十多了,长安离洛阳虽近,往来也得花个两三天,一路上走着多辛苦。还不如等回头他或者李时珍他们刷出洛阳地图来再过去。
不过苏轼不听,人就在眼前了,他怎么能继续空等。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他,立刻,马上,要去洛阳找白居易!
霍善见他这般坚定,也就不再多劝,只是给苏轼递个小招牌,让他过去找个医馆挂靠过去。
免得他们几个五六十岁的人聚在一起喝出点毛病来他赶不过去。
苏轼连连应下,表示事情包在他身上。
那神色、那态度,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霍善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就变唠叨了,肯定是他们这些整天不遵医嘱的大人给害的。
他送走苏轼,又迎来了带着美食来投喂自己的李凑,这厮昨天看苏轼搜罗到美食带过来,今天也有样学样开始打包吃的喝的过来。
比如今天他就去把他哥李炎的早饭全打包了。
没办法,他哥比较会吃,他自己没有好厨子。
霍善:?????
你们老李家可真是祖传的兄友弟恭啊。
霍善没和李凑假客气,与他一起瓜分了本应属于李炎的丰盛早膳。
吃饱喝足,霍善才和李凑说起自己今晚要离开的事。他已经在这里待满三天了,再不回去师父他们就该担心了!
李凑问道:“你师父是什么人?他医术是不是比你还厉害?”
霍善道:“我师父可厉害了,但他最厉害的不是医术,他什么都能给我做!”
没错,他师父就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墨家传人!
李凑听得心潮澎湃,恨不能也去坐坐霍善说的火车。
“你能不能带我一起回去?”
李凑积极询问。
霍善无情拒绝:“不能。”
李凑现在还活蹦乱跳的,也没有什么是他们那边非常需要的特别技能,没什么必要浪费一张邀请卡。
邀请卡的掉率实在不算高,连已经跟他学医挺久的李丽质都没跟他回去过来着。
李凑也知道自己现在这个处境根本不可能远行,听霍善这么说也没太失望。
他很快揭过这个话题,问霍善最喜欢哪样早点,等下次霍善过来他再去他哥那边顺点!
李炎气势汹汹找过来一看,见自家弟弟正跟在霍善屁股后面转悠,只得唉声叹气地离开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了朋友以后家里人都靠边站了!
李炎没有去打扰,兀自带上王氏到坊间玩耍去。
霍善白天仍是带着李凑和医馆中的坐馆大夫一起义诊、用大量患者作为活的医案传授他们医理,只偶尔看看苏轼给他发送的沿途见闻。
苏轼说白居易自称每次到了驿亭就要下马绕几圈,看看有没有元稹写的诗,所以他这一路上也要停下来找找,于是给霍善发了一堆他看不太懂的诗人真迹。
看来这古往今来的文化人,都挺爱到处留下自己的诗文。
虽然不是很懂这是什么爱好,但是霍善觉得下次他也可以在上面留首《汤头歌》之类的玩意,这不看着也挺有文化的吗?
当天傍晚,霍善别过李凑,夜里自己就回去了,留苏轼和李世民在那边各自活动。
他们的一个复诊疗程还有七天才结束,足够苏轼溜达到洛阳浪上几天的。
到时候说不准还能把霍善也捎过去玩耍。
霍善结束了这次的上门出诊,瞅了眼诊金结算页面,赫然发现这次商城里多了样新商品:牛乳四吃!
霍善:?
霍善打开介绍一看,才知道唐代人非常喜欢吃牛乳,后世常见的几种都已经非常流行。当时的人认为牛乳比肉还好,孝顺老人的孩子都该想办法为家中父母长期提供这东西!
这四种吃法是酪、酥、醍醐以及乳腐!
在李肇所写的《唐国史补》中,曾经用这四种滋味来比喻某家人的四个孩子(都已经功成名就):说是大哥俗而有格,像酪;二哥美而多入,像酥;三哥言粹而少用,像醍醐;最小的弟弟呢,平庸顽固得像乳腐。
可见这牛乳四吃,在大唐已经非常流行,说出去大家都懂。
酪、酥、醍醐的制作流程大差不差,属于不同精炼程度的产物;乳腐则是另一种做法了,一般像是点豆腐一样把它凝结成乳饼备用。
现在购买【牛乳四吃】,即可尽享大唐牛乳吃法!
霍善:?????
你个李肇,怎么点评个人物还能用吃的来形容啊!
有空得去你家看看你是不是特别会吃!
最好捎上元稹他们一起去,问问他们这些元和体领头羊分别是什么口味。
第312章
霍善把自己的想法讲给苏轼听, 正在路上将就一晚的苏轼听得在梦中哈哈大笑,叫人左右房间里没睡着的旅客都疑心隔壁是不是住了个疯子。
突然拥有了乳制品供应商,霍善还是挺满意的。
他又倒过去看这次大唐之行有没有给奖池增加什么新技能。
这一看,又看到个叫人摸不着头脑的一次性技能道具:【榜子百余】。
霍善认真研读过道具介绍, 才发现这玩意居然和杜牧有关。可能是他给杜牧家里人治了病才收获了它!
不过这东西, 大抵也是没什么用处的……
所谓的榜子,指的是下属给上官写的非正式公文, 有些东西不好写在明面上, 就只能私底下报上去了。
这里讲的是杜牧在扬州到处浪, 一到晚上就夜宿妓馆。杜牧名气大,出身又高, 且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 负责夜间巡查的虞侯根本不敢管他, 只能私底下给当时镇守淮南的牛僧孺递榜子告状。
牛僧孺收到榜子后没有立刻对杜牧进行思想教育, 而是私下把这些榜子给留下来。
过了一年,牛僧孺才在一次月初例会里当着所有幕僚的面对杜牧谆谆教诲:“小杜啊, 你都在外面都找过那么多相好了,要是有喜欢的就带回家养着吧, 别再自己一个人跑出去夜间独游了。大晚上到处黑灯瞎火的, 万一你走夜路出什么事多不好?”
看看人家这话说的,一看就是当领导的!
杜牧是个好面子的,哪里能承认,立刻表示没有的事, 我怎么可能经常大晚上出去浪?
牛僧孺见杜牧死鸭子嘴硬, 当即叫人抬出满满一箩筐文书来, 里头全都是厢司那边递上来的关于杜牧夜游的榜子。
杜牧只能羞惭地认错。
据说也是在牛僧孺这位前辈的点拨之下,杜牧才幡然悔悟地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这么一首诗反省过往的荒唐。
所以,只要用了这个【榜子百余】,即使你被告状一百次也不会有事!
霍善:?????
好家伙,还有这种好东西啊。
不过霍善感觉自己不太能用上,毕竟一般人告他的状就算告个千八百次也不一定能成功。
他,霍小善,从小就是爹和师父他们的心头宝!!!
只不过这杜牧,怎么能做到一年里头被人告状一百多次的?他这大晚上出去浪的概率到底得多高啊!
虽然每个人有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霍善还是觉得这个杜牧有点浪过头了。
也难怪他从出仕那天起就被人指指点点说“不拘细行”,仔细一看还真是相当不拘。
这么浪荡的结果可能就是欣赏他们这种“风流才子”的牛僧孺政治立场与他截然相反,而能实现他理想抱负的世交前辈李德裕却很不喜欢他们这种人。
李德裕是出了名的不好酒色,这也是他不用白居易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虽然不至于和杜牧那样流连秦楼楚馆,但也是个爱美酒爱美人的,著名的杨柳腰、樱桃嘴就是出自他写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至于苏轼后来写诗都表示“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
李德裕最看不惯这种整天正事不干、光顾着寻欢作乐的家伙。
据传有次刘禹锡极力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还把白居易的诗集递到了李德裕手里,让李德裕有空一定要看看。
结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动静,刘禹锡忍不住再次登门问问李德裕是怎么个想法,结果发现自己上次送来的那卷白居易诗集已经落满灰尘,显然是从来没被翻开过。
李德裕见老朋友发现自己没动过它的事,只能解释说:“虽然白居易很有才华,但是我不喜欢他的为人,所以不想看他的诗文,怕我自己改变心意。”
很明显,李德裕不想用那些花团锦簇的诗文来取人,他还是更看重能力以及品行。
文人的嘴,骗人的鬼!
谁信谁出事!
对白居易是这样,对杜牧也是这样。
李德裕当宰相时收到杜牧献的兵策,很爽快地拿去实施了,但是对杜牧这个人他并没有重用,大抵就是觉得杜牧为人过于轻浮、难担重责。
杜牧因为仕途失意,又忍不住……变本加厉地沉迷酒色。
这种境况之下,出现【榜子百余】的情况就不算稀奇了。
苏轼看着这大唐党争情况,横看竖看都觉得很熟悉,尤其是杜牧既与这边交好、又更看好另一边的政见的矛盾态度……
这不就是他苏轼本人?!
两边都靠那么一点,等于两边都不靠,这是苏轼用半辈子贬谪生涯得出的经验。
“唉,我们正在做的所有事,过去都曾经发生过啊。”
苏轼忍不住惆怅感慨。
霍善点头:“对啊,牛僧孺也曾把李德裕辛辛苦苦打回来的维州送回给吐蕃。”
还把人家投降大唐的降将一并送了回去,投降的人被送回本国能有什么好下场?那肯定是被吐蕃那边残忍杀害。
这样一来,李德裕这位西川节度使的威望荡然无存。
向你投降你都护不住我们,还让你们的朝廷把我们送回吐蕃去,以后谁还敢降?那肯定是死战到底!
牛僧孺为了排挤李德裕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来,连当时的许多有志之士都颇为不齿。
没想到过了几百年,大宋搞起党争来也还是这么玩:你们把这种破地方打下来有什么用?还得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去治理,太亏了,还不如还回去算咯!
苏轼:。
此时一个来自大宋的苏某人暂时退出了群聊。
霍善也退出了群聊。
他本想去找他师父,过了一会才想起他师父没跟来上林苑,只能转道去找霍去病聊聊自己这几天的丰富见闻。
比如杜牧提供的【榜子百余】技能道具。
比如苏轼提到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真是生活好多姿多彩的一群人啊!
霍去病:“……”
有的人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整天流连那些个秦楼楚馆,着实不像样!
怎么才能悄无声息把苏轼和杜牧都给剁了,还不让自家娃知道?
急,在线等。
霍善跟他爹分享了一通,心满意足地掏出一瓮乳腐跑庖屋问人家会不会做,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分享,这种乳饼还可以切块油炸着吃,滋味很是不错。
炸牛乳!
霍善还没吃过!
这个必须得尝尝看!
霍善算是贵人里头和庖人们最熟的了,不说他的身份摆在那儿,光凭他自己过来吱一声自然就有人积极帮他做吃的了。
他很快吃上了具有大唐特色的炸牛乳。
这东西味道居然还不错,就是不能吃太多,需要来点茶下下火。
霍善端去给刘彻他们尝了尝,大伙都还挺喜欢,就是感觉大夏天的吃这种东西未免有些不相宜。
人本来就热得喷火了,谁还乐意吃油炸的东西?
怎么都得去泡着池子凉快着吃!
于是众人找刘彻议事的时候,又得跟泡在池水里的刘彻汇报工作。
急需汲黯来管管他们这位愈发放飞自我的陛下!
不少人已经盘算着这次东巡道淮阳郡的时候要找汲黯这位老前辈告状。
霍善不耐烦听别人谈正事,与他爹一起带着霍小王和霍小圆在上林苑中打猎玩。
他听苏轼他们分享过李贺写的诗,说是“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诗里的秦王是谁大伙众说纷纭,但是李贺把这位秦王骑虎领兵的画面写得威风凛凛!
看看这秦王,骑着老虎到处浪,士兵们手里的剑光把天空都给照亮了!
霍善回来后就找霍小王商量,问霍小王以后能不能也让他骑骑看。
霍小王嗷嗷两声作为回答,霍善也没听懂它在讲啥,反正他单方面和霍小王达成了约定。
迟早能骑虎!
霍小圆在旁边大咧咧地抬起腿舔自己的脚丫子,没有和霍小王争抢给霍善当坐骑的机会。
这家伙老沉了,蠢虎!
除非赶着逃命,否则它霍小圆绝不驮他!
过了两日,霍善就收到了苏轼的消息,说是他已经到洛阳和白居易喝上酒了。
作为大唐的东都,洛阳可比他们大宋那会儿繁华多了,昔日那些因战火而焚毁的名人故居也都还在。
今天他跟着白居易他们赏玩了王维画在别人墙壁上的真迹,只觉得这趟真是来得值了!
苏轼这一番炫耀在霍善面前约等于无效攻击。
霍善对他发出灵魂拷问:既然想看王维真迹,为什么不去杜甫那边认识王维本人?
苏轼:。
这不是怕自己和王维聊不太来吗?
虽然大家都信佛,大家都既会画画又会写诗,他还给过王维一个流传甚广的点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真正见了面还真不一定能倾盖如故。
要知道杜甫和王维也是曾经同朝为官的,不也没收获多深的友谊?记得有次杜甫去拜访辋川庄那边拜访朋友,顺便去王维的别业外瞅了眼,结果王维正好不在家,杜甫只能对着紧闭的门扉感慨“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可见有共同话题的人也不一定能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还是得看有没有那个缘分的!
苏轼觉得自己肯定和白居易更有缘分。
说起来杜甫和王维还曾跟着上司一起和过歌功颂德的马屁诗。
后世一堆人对着他们这次和诗来回点评,大都说这个老杜排在最末。
很显然,在官场里发挥不出老杜真实的水平,还是得经历过后头的颠沛流离才能让他的诗风变得沉郁顿挫!
突然被提及的杜甫:?
我难道还要为了写诗去颠沛流离一下?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入秋以后, 天气转凉,一行人开始东巡。
据史书记载,刘彻自从第一次东巡后,一直到六十多岁还时常往东边跑。
有的人说他是为了到山东出海寻仙, 有的人说他是为了定时巡视自己掌控下的庞大帝国。
但无可否认地, 刘彻是一个活得相当自由、相当肆意的帝王,在他有生之年他想要的基本都得到了, 他想做的事也有数不清的能人异士去替他实现。
即便偶尔会上点别人的当, 付出的代价大多也是对方的全家性命。
古往今来的帝王能像他这么畅快又放肆的还真不多。
饶是霍善小时候和刘彻这个皇帝姨公不是很对付, 总觉得皇帝姨公不要脸,连小孩子爱吃的东西都抢。
只不过相处得久了, 再加上见识别的不靠谱的皇帝多了, 霍善觉得客观而言刘彻还是个挺不错的帝王。
一行人往东而去, 沿途见识了许多陌生的风土人情。
霍善虽然历朝历代都跑过一遍, 却还是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极大的兴趣,是以一路走来并不觉得枯燥或疲惫, 还时常拿着自己找到的新鲜事物去给霍去病他们看。
有时候自己给亲爹捎的东西被刘彻给抢了去,他也还是会气鼓鼓的, 一点都没因为年岁渐长而收敛性情。
刘彻也不喜欢那些收敛的, 只觉像霍善这样就挺好,这孩子活得多自由自在。
到了泰山脚下的时候,各个衙署的随行人员马上开始忙碌起来。
霍善本来觉得泰山不太新鲜,不太想跟着一起上去的, 结果刘彻点名要他们几个陪着走山路, 他便也没有拒绝, 与跟着他爹、他舅公还有他皇帝姨公一起登泰山去。
这日风日晴好,天竟也不冷, 只有天风猎猎、拂人衣摆。霍善到了山顶极目远眺,感受着前人所说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到底是什么感觉。
刘彻自也满心欢欣,只觉千里山河尽在自己脚下。这样快活淋漓的登临乐事,他往后还要多多地来、多多地享受,泰山的春夏秋冬不都挺适合封禅的吗?
这次封禅顺顺遂遂地办完了。
霍善又跟着刘彻出海玩去,他从小就喜欢坐大船,这会儿有那么多大船护航,他肯定是在海上疯玩。
甚至还和一大群海鸥交上了朋友。
霍小王这个出过海的老虎还是稚气未脱,对着海鸥直流口水,想把它们一爪子拍下来吃掉。
霍小圆倒是很自在地坐在甲板上享受着咸咸的海风和鲜嫩的竹子。
它是见过世面的熊,才不会随随便便被几只野鸟馋到!
等到出海归来,刘彻便直接领着随行的官员以及士兵直奔瓠子口。
勤勤恳恳的史书编写者司马迁很快听到了那句经典的话: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填决河。
司马迁:?
这事以后必须得写进书里去!
哪怕再怎么暗自嘀咕,司马迁还是得勤勤恳恳跟着上官们一起去堵瓠子口那个决堤了二十余年的决口。
霍善是个坐不住的,没有跟刘彻他们一起站在高处看着众人忙碌,而是屁颠屁颠地带着自己的一熊一虎过去帮忙。
文武百官跟霍善的两只大家伙相处了一路,倒也不会怕它们了,还趁着歇息的空隙问霍善怎么也跟着忙活。
这里头难免还带着点酸。
毕竟卫青他们可是跟在刘彻身边根本不动手的!
卫霍两家的尊荣还真是长久啊!
最初谁能想到这么两个出身寒微的人能这般荣显?
羡煞旁人,真是羡煞旁人!
霍善倒是不在意别人酸自己爹,他骄傲地说道:“快点解决这个决口,老潘和老汲他们也可以歇着了。”
老潘指的当然是潘季驯,他白天在大明那边忙活,晚上到大汉这边忙活,终于综合历代治河方案把最适合当前情况的解决办法给推演出来了。
为了能叫这次治河工程能顺利落地,潘季驯最近一直亲自盯着。
霍善觉得自己也加入的话,这次庞大的治河工程能结束得快一些!
至于他那小胳膊小腿能跑多少趟,那就不是他会考虑的了。
反正大伙就看到朝阳侯像小旋风一样跑过来,又像小旋风一样跑过去,扛的东西还不比大人少,弄得不少人都莫名地跟着加快了脚步。
连他们这些本来只需要做做样子的文武官员都这么积极了,后头那些本来满脸愁苦的军民突然也感觉不那么疲累了,所有人莫名都有些热血沸腾,竟都健步如飞地干着自己的活。
霍去病在高处看着自家娃小小的身影在那跑来跑去,俨然成了领头的,也有些待不住了。
他与刘彻和卫青说了一声,很快来到了霍善身边。
霍善见到他爹,脸上立刻洋溢起欢喜的笑容,招呼霍去病一起忙活。
还要跟霍去病比比看父子俩谁跑得快。
李时珍在道旁督促学徒们熬药,瞧见了这一情景,不由支起画架提笔下了出来。
准备等霍善忙活完以后问他这幅画要起名为《冠军侯负薪图》还是要起名《朝阳侯负薪图》。
光是想想这画要是能流传下去会有多少人反复观摩,李时珍就忍不住对着滔滔黄河水哈哈大笑起来,弄得周围的学徒都有些茫然。
到吃饭的时候,霍善吃上了李长生给他做的红烧黄河鲤鱼,这鲤鱼活的时候他还去看了两眼,赫然发现黄河鲤鱼的背脊果然是金黄的!
还很好吃。
难怪孔子收到别人送的鲤鱼后胃口大开,还把自己儿子也起名叫孔鲤!
才刚吃饱,霍善就收到了来自江夏郡的信,是他师妹夙小星给他写的,说是行宫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她与李诫前辈渡江去看上次选好的黄鹤楼址,于江上又看见了一群江豚出水嬉玩,想来是最近风起了,不知他这边的天气最近如何。
霍善看了眼近日来难得晴朗的天色,提笔给夙小星写起了进来的天气与见闻,最后还隆重介绍了自己刚吃上的金背鲤鱼,说是滋味极佳,日后有机会一定带她过来吃吃。
旁边的霍去病扫了霍善写的信一眼,不由露出一个极轻的笑。
有些时候细水长流的相处兴许比乍来乍去的爱意要好。
至少会很长久。
霍善察觉到霍去病投来的目光,转头看向他还很年轻的爹。
霍去病抬手摸摸他的脑袋,没有多说什么。
许是刘彻亲临瓠子决口鼓舞了士气,又或者是文武百官负薪起了带头作用,祸害了河东诸郡将近二十年的瓠子决口终于在数万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
至于更复杂的治河工程,还得由潘季驯和汲仁他们继续主持。
当晚刘彻赐酒群臣,众人欢饮达旦。
汲黯也拖着病躯前来谢恩,在御前酒一入喉就落下泪来。
河东诸郡等这天等太久了啊。
霍善是不喝酒的,别人逗他喝,他就拿出医家的职业素养给他们讲了讲小孩子喝酒伤脑壳的事。
你们家要是有小孩儿,可千万别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沾酒,要不然他们会变傻的!
瞧他那言之凿凿的模样,众人不由都开始思索起自己以前有没有哄骗小孩子吃酒。
自家孩子没有人家冠军侯家的娃儿聪明,难道是因为有人心思歹毒地给他们喝酒了?必然是这样没错了!
真是叫人羡慕嫉妒恨啊!
这一年大汉改年号为“元封”,举国该用新历法,以正月初一为岁首。
踏上回程后刘彻“顺路”去了趟江夏郡,看到新建好的行宫,当即决定……这地方归我了!
太子且在长安再多监国几个月。
本来盼着刘彻一行人早点归来、好换自己回江夏郡玩耍的刘据:?????
世上怎么会有刘彻这样的爹啊!
此后数年,霍善出任荆州刺史,负责巡查南阳、南郡、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诸郡。
据传这位朝阳侯不辞辛苦(事实上玩心很大),时常遍走各郡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地提出许多发展建议。那些能听进去的郡守,大多都把任地治理得有声有色,而那些不听劝的则很快便湮没无闻。
又数年,黄鹤楼成。
黄鹤楼建于黄鹤矶上,登楼可远眺大江,江上情况一览无遗。
此楼出自朝阳侯师妹夙小星之手,她虽才二八之龄,却已是闻名遐迩的大匠,专司营造之事,乃是这一代最出色的墨家传人。
听闻夙小星在营造方面师从几位江夏有名的建筑名师,如李诫、计成、宇文恺等,西陵许多著名的地标建筑便是出自他们几人之手。如今有了这么一位传人,他们便鲜少再出手,只围坐在一起打打马吊、尝尝美食。
楼成之日,也是霍善与师妹夙小星成婚之时。
当日各方人士皆来道贺,江南江北俱是人满为患。
不少文人墨客皆到楼中登临望远、挥翰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其后又有不少没能到场的名士遥遥相贺,遂有《黄鹤楼集》流传于世,最为脍炙人口的诗文出自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之手。
其后数年,还有位叫冯梦龙的小说写手来到此楼,痛憾自己错失了昔日盛会,遂在楼中作书近百万字,为在《黄鹤楼集》中留下过诗文的每一位名士编了段曲折离奇的生平故事。
冯梦龙笔力了得,人物生动,情节新奇,那些故事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以至于每次冯梦龙在聚会中露脸都得谨慎小心,生怕自己被套了麻袋。
此后朝阳侯霍善遍历凉州、益州、幽州、交趾诸刺史部,朝阳侯霍善所认识的那些奇人异士也时常随他前往各地,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与传说故事。
霍去病亦常同往,大汉遂北指匈奴王庭、西收羌人部族、东征韩倭、南摄南洋诸夷,过处无不顺服,时人常唱“父得地,子治之”之类的的歌谣。
太史公曰:霍善其人,一世无忧。
只不过这次他不是私修史书了, 而是官修史书。
太子刘据登基后,请年迈的司马迁出面主持修史工作,主要修的是孝武皇帝一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