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by大世界
大世界  发于:2024年04月20日

关灯
护眼

不一定是铁锅和剪刀砍刀,车上有其他的生活用品,脸盆、保温瓶、碗筷……就连指甲剪都有。
原先听着一句白赊的铁锅不要钱,只是凑热闹的,上前一瞅,嘿,自己能用上的东西还真不少!
关键东西真不错,价钱也比店里的实惠。
买刀具和铁锅的也有,但不多,毕竟,铁锅和刀具这东西耐放,不容易坏,就是有想买的,听到赊一字,犹豫了一番,还是决定自己花钱买。
“不敢赊哩,欠着人东西,总觉得心里怪难受的。”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用起来都不得劲儿。”
都是淳朴的人,胆子还小,一个赊字,想到的便是欠,便是人家说了,要猪过千,牛过万,红薯卖到一斤一块钱了,人家才回来要债。
到时,要真能这样,一百四的钱也不算贵。
可大家胆子小呀,只想着,自己这是欠了一百四?心里搁着事儿,夜里都睡不好呢!
家里真要换锅的,咬了咬牙,不要赊,在江家兄弟的摊子前买了。
“别说,这质量还真不差店里卖的,还便宜了两块钱……走走,回去叫我大嫂子也来瞧瞧,前儿啊,我还听她在那儿念叨,说是家里缺一把好剪子。”
人群中,大家挑着东西,都颇为高兴,还热络地交谈准备将妯娌邻居也喊来。
钱花出去了,东西却买回来了,家里添个家什,到底是件让人高兴的事儿。
“我算是瞧出来了,”潘三金也有一肚子的生意经,“这兄弟俩啊,说的是赊,其实就是个引子,这就跟那卖狗皮膏药的一样,卖膏药之前表演个节目,将人都引来了,这才好做生意。”
“是这个理儿,还是爸爸聪明,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了其中的关键。”
潘垚瞧着那一处,也跟着点头附和。
老话都说了,山主人丁水主财,这财炁呀,它就像是流水一样,汇聚在一起时,水势就大。
这不,这个人买了,那个人买了,原先没想买,只想瞅瞅热闹的人,瞧了心中也颇为意动,不知不觉地,他也跟着挑了起来。
三轮车那一处氤氲着如水的财炁。
潘三金都颇为意动,不过,他是个嘴硬又小气的。
“不去不去,说啥赊啊,我都瞧出来了,这是哄着我上去买东西呢。”
他都瞧出窍门了,再上去,那不是显得有些蠢蠢的?瞅着大家热热闹闹买东西,潘三金心动,却还得咽了最后一口瓜,嘟囔着别过头。
潘垚好笑,“爸,想去瞧就去呗,刚刚我瞧了,东西确实不错,赊刀赊锅虽然是个引子,但做生意嘛,为的就是赚钱,都是奔着过好日子去的,只要不犯法,怎样都不寒碜。”
潘三金:“那咱们瞧瞧去?”
在摊子上挑了一番后,潘三金挑了个新的保温瓶,潘垚一眼就瞧中了摊子上的碗。
“爸,买这个买这个,我喜欢这个。”
潘垚瞅着陶瓷碗上绘着的大公鸡图案,笑眯了那双杏儿眼。
她呀,准备买了搁在家里,年节祭拜的时候,尤其是给玉镜府君捎好吃的时候,就用这个。
公鸡仙人用鸡公碗,多应景儿呀。
潘三金:……
他侧头瞧了瞧脆生生和老板喊着,来五对儿的闺女儿,呵呵笑着摇头。
“你呀,促狭。”
小丫头这是记着玉镜府君这几日的卖关子呢。
俗话说好事成双,买碗筷的时候,潘垚都挑着一对儿一对儿的买,在潘三金付钱的时候,终于有人喊了一声,说他要赊口锅。
潘垚看了过去,喊这话的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
喊了一声后,见大家都在看他,他犹豫了下,目光落在大江小江兄弟身上,皱着眉问道。
“赊吗?”
“赊!”大江小江对视一眼,紧着便拿出一个本子,要去记来人的信息。
“大哥,你叫什么名字?住的又是哪里?你说说,我给记上,等猪过千,牛过万,番薯一斤过一块了,我再去寻你拿锅钱。”
来人迟疑了下,想着家里的破锅,想着可以省一十多块钱,白得一口锅,虽然说以后可能付一百四,不过,这也只是可能,微乎其微的可能。
他咬了咬牙,说了地址名字,又沾了红泥,按了手印。
在手印按下的一刻,人群中捧着一碟子鸡公碗的潘垚似是感知到了什么。
她倏忽地瞪大了眼睛,转头朝两方看去。
契,两人之间竟然定契了?
不是书面的契约,是以灵炁而定下的契。
缥缈虚无,却又存在。
他赊一口锅,留一道箴言,借一道运。
下一刻,似是灵性不足,亦或是借的运道无处去,两人定下的那道契又断了开,只留白纸黑字。

契断开了, 像丝絮一般,轻盈又脆弱。
不消片刻,这契约就不见踪迹, 快得让潘垚觉得,方才那道契只是她的错觉。
白纸上的赊条一式两份,红印按下了, 小江哥连忙收了红泥, 动作利索。
大江吹了吹白纸,拿了其中一份给来人, 笑着道。
“喏, 你一份我一份,这锅啊, 你就拿回去用吧。”
“给我用?”来人接过白纸,另一手接过锅,犹难以置信模样,吭哧了两下, 脸有些红。
“真、真给我用了?”
真白给一口锅?按个手印就成?
这可是一口锅啊,值三张大团结的大黑锅。
普通人,那也得用大半月的工资去买的!
提着锅柄,来人觉得,他今儿好像是走大运了, 简直是白捡几张钱。
“对对。”大江笑得爽快,“我们生意人可不吹大牛, 一口唾沫一口钉, 说给你就是给你。”
“喏,拿着吧!”
“放心,我这也不是白给, 等猪过千,牛过万,地瓜一斤一块了,我就带着这赊条寻来,到时,大哥你可得给我一百四,白纸黑字,可不兴赖账啊。”
一百四这个词,大江加重语气,咬了咬重音。
买东西的人听了,都不禁咋舌。
一百四呢!
好贵好贵!
“成成,到时保准还你。”来人也肉痛了下。
不过,到底眼下困难,想着还债还不知道是多久后的事情,他又放松了些。
“大哥,还要买些别的吗?”大江热情,招呼来人挑东西,“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江氏兄弟的东西好着嘞,便宜又实用,东西还齐全,您瞧瞧,您瞧瞧,有需要的就带两个?”
“还给赊?”来人瞪大了眼睛。
“哈哈,”大江笑得豪爽,“那不能够,我们兄弟也得吃饭的,对不?”
他微微侧了个身,将挑东西的位置让出来。
“就砍刀剪子和大锅可以赊,别的都是卖的。”
“我就说嘛!”听到这话,来人松了口气。
要都是赊的,他心里还莫名犯嘀咕,操心别人怎么赚钱,有些不安心。
视线一转,看着三轮车上挂着的东西,来人颇为心动。
大东西买不起,零散的小东西买一买,花个几毛一块的,他倒是能承受。
像那头花就不错,红艳艳的,边沿再有些碎金色,他家丫头戴了,一准儿好看!
三轮车这处热热闹闹,财炁如水势,越涌越多。
不过,潘垚瞧了,赊锅赊剪子的人还是少。
“不敢哩。”
“就是,人老祖宗都说了,天上不掉馅饼,掉下来的都是陷阱,我胆子小,咱们还是自己花点钱,心里也舒坦。”
“对,有多大碗就吃多少饭,别跟老刘头一样,还去赊,不踏实!”
细细碎碎的声音响起。
老刘头,说的便是赊了锅的汉子,他是头一个赊锅,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个赊锅的客人。
这会儿,老刘头拿着锅和一张赊条,带着给孩子买的一朵头花,往家的方向走去了。
见人不在了,大家伙儿便说了老刘头两句。
都是踏实过日子的,老刘头这样,在大家眼里,他就像是借了利子钱一样。不单单是利子钱,它还像赌!赌以后会不会猪过千,牛过万,地瓜一斤一块钱。
“唉,他家也不容易。”有知情的乡亲帮着说了一句。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婆娘还是个脚跛的,一家生计都在他身上,顾着现在的日子都不容易了,还考虑以后作甚?眼下能省一点就是一点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话一出,潘垚瞧到,买东西的人叹了口气,不再说老刘头,只埋头挑自己要买的东西。
小江一直站在长条凳上,除了招揽客人,站得高,看得也清,他得瞧着有没有别人浑水摸鱼。
大江在收钱拿货,时不时还得拍拍手掌,支着脚抖一抖,添一份招揽客人的热闹。
因为人多,榕树下,潘三金的西瓜生意都被带得好卖,毕竟这天儿是真的热,大汗淋漓时候,吃上一口沁凉又甜爽的瓜,绝对是快活赛神仙。
日头一点点往上爬,晒得地面都飘起了浮土。
市集的人少了,摊主也准备回去。
江家兄弟收拾着摊子,油门踩了踩,车子突突突的响起,这是准备走了。
“盘盘,咱们也得家去喽。”潘三金招呼了一声,将东西整了整,尤其是潘垚新买的鸡公碗,这东西脆得很,得装好,不然,路上的路不平,多磕绊几下,非得把碗磕成几瓣不可。
没听到应声,潘三金抬起头,就见潘垚还坐在树干上。
顺着她的视线看去,正好瞧到柴油三轮车颠簸了下,沿着路开远。
“怎么了?”潘三金问,“刚刚就看你一直看江家兄弟那边,想买啥呀,下次市集,爸爸再带你来这儿买。”
“不买啥呢,家里都有。”潘垚摇了摇头。
“爸,我帮你呀。”她跳下树枝,跟着潘三金一起,将摊子收拾妥了,推着板车往偏僻的胡同里走去。
再出来时,轻车简行。
路上,潘垚和潘三金说起了赊锅时,两方定了契的事。
潘三金惊了惊,“借运?那刚刚那个老大哥——”
“没事,也不知道是不是那大江哥修行不行,契才立下就断了,被借走的运寻不到落处,又还回去了。”
要不是这样,刚刚这大江哥小江哥哪里有这么好做生意,摊子都得被潘垚闹翻了。
“那就好,那就好。”潘三金庆幸。
会去赊锅,除了贪便宜的,还有的便是日子实在难过。
这种时候要是再被借运,那就是雪上添霜,屋漏偏逢连夜雨了。
潘三金方才瞧了好一会儿热闹,知道赊锅的不多,就一个老大哥。
“看来,老祖宗实在明智,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贪小便宜就是容易吃大亏!”
“是呀,还好咱们刚才都没有贪便宜。”
日光晒得江面一片银灿灿的,客船行驶在江面,船行破水,发出突突的声音,潘垚拿着爸爸给的零花钱,买了两瓶橘子味的汽水,喝上一口,被汽泡激得眯了眯眼睛。
回头时候,她得再去瞅瞅。
赊刀、赊锅做生意可以,借运可不成!
夏日天气疏朗,夜空都格外的明亮,漫天的繁星点缀,天幕幽蓝,一轮明月高挂树梢头。
忠关街的一处老宅子后门处,一辆三轮车停在门口,上头的货物都被拿到了院子里。
小江是个勤快的小伙子,这会儿拿着笔和本子,蹲在地上清点剩下的货物。
末了,再比对今日营收的钱票。
“唔——咱们被赊了一口锅,钱一下子就少了二十八块五,这么多,要卖多少东西才能填回这窟窿啊。”
小江咬了咬笔,薅了薅一头乱糟糟的发,有些焦灼,又有些肉痛。
石榴树下,大江坐在摇椅上,一边摇蒲扇,一边翘着二郎腿。
他晃悠晃悠,直把摇椅晃得吱吱响。
那悠闲模样别提多舒坦了。
听到弟弟这话,大江瞥了一眼过去,蒲扇一指人,脚踩石榴树的枝干,刹住了摇晃的躺椅。
“打住打住!可没二十八块五,咱们进货就二十三,这得算成本价。”
“二十三也多!”小江还是心疼。
潘垚似一阵风吹来,绕了两圈,最后落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摇得石榴树沙沙作响。
她瞧了瞧这江家兄弟,心中也是诧异。
原来,被赊锅了,这兄弟俩也是会肉痛的呀。
岂止是肉痛,想着被赊走的那口锅,小江心痛得今晚都没吃晚饭了。
“哥,要我说,咱们下次就别喊赊锅,赊刀了。咱又不做老家那门生意,喊这做啥?真被人赊了,我这心里啊——”
小江捧了捧心口,想了想,末了铿锵落声。
“贼不得劲儿!”
天知道,听到有人问一句赊不赊时,他一颗心提得多紧,多想替大哥响亮地应一句,不赊!
末了,却只能听着大哥豪气地应,赊!
他在一旁咬了咬牙关子,憋着一股气,打肿脸充胖子,笑得爽朗大气,好像赊出一口锅,只是赊出了一根火柴,洒洒水的事儿。
“怕啥,这钱收得回来。”大江不已为意,“我们签欠条的时候,上头写的是什么?”
大江脚踩地,坐直了身子,椅子的末端高高翘起。
他一脸严肃,随着说话,蒲扇一下一下的点过半空。
“猪过千,牛过万,地瓜一斤卖过一块!”
“这是啥?别人不知道,小江你还能不知道?这是咱们赊刀一族最有天分的云舟叔公给出的箴言,准着呢!”
“放心放心,钱保准收得回来,迟早的事儿,那欠条给我留好喽,一张一百四呢,说啥咱也不亏!我就不信了,一百四的钱,十四张大团结,到时还能不值钱?”
大江重新又躺回了摇椅上,脚一蹬,摇椅又咯吱咯吱的摇晃了起来。
瞥了一眼铁盒子里的钱票子,大江摇着蒲扇,神情快活极了。
“干嘛不喊赊锅,多好的揽客由头,没瞧见咱们今日的生意多好嘛!啧…那客人就没停过,你哥我啊,那说得是嘴皮子都干了。”
小江嘀咕,“箴言,什么箴言,那都是迷信……还天才呢,你瞧叔公现在过得什么样了。”
“再说了,欠条哪里有真钱好使,真等箴言实现了,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他们赊刀赊锅,赊出去不心疼,那是因为有人找他们做生意,是人家出的钱。”
小江嘀嘀咕咕,大江被嘀咕烦了,一摆手,颇为不耐又妥协。
“成吧成吧,等生意打开了,咱们就不喊赊锅赊刀的由头了,咱们凭好货说话。”
石榴树上,潘垚听了着哥俩的话后,有些明白了今日那契为什么立起,又为什么断开。
明明着大小江兄弟身上并没有灵炁的波动。
契约立得起来,除了因为江氏兄弟赊刀一族的血脉,再有的便是那句箴言,那确确实实是一道箴言,还是极为准确的箴言,再过几年便会实现。
这是他们修行的方式,赊一口锅或一把刀,留一道箴言,借一道运。
至于转眼契又断开,则是因为在这场契约中,少了布施人,且那道箴言不是江家兄弟自己断言的。
赊刀一族收人钱财,与人消灾。
一些想要借运或消灾的人,他们会拿着钱财寻到赊刀人。
钱财拿去买了锅和刀,再由赊刀人赊出。
赊刀人留下一道箴言,旁人赊锅时,好似平白得了个好处,其实不然,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一道运被抵押了。
等到箴言真的实现时,布施人要是还在,赊刀人上门讨债,被抵押走的运也得还回去。
潘垚若有所思。
今日这契约没成,老刘头那道运没处去,这是布施人不存在。
看来,江家兄弟确实是生意人。
确定了这件事后,院子里又起了一阵风,风卷着潘垚往前,江家兄弟交谈的声音若有似无传来。
“……好啦,别苦着一张脸了,哥和你说了,这钱收得回来,你不信我,还能不信咱云舟叔公?一百四呢,到时能拿一百四回来,咱们稳赚不赔。”
“谁知道那时一百四能买多少东西?”
“……好了,别不开心了,走走,今儿赚钱了,哥请你吃宵夜去!”
出了这胡同,潘垚落地,身子慢慢凝实。
她回头瞅了瞅江家兄弟落脚的屋舍。
要她说呀,做生意人还得是小江老板有眼光,等箴言实现时,那一百四顶啥用呀?
啥都没用!
来回一趟,车费都不够呢!
盘盘算算,说不定就懒得上门收了。
潘垚摇了摇头,为大江哥今日做亏的这单生意惋惜了片刻,抬脚继续往前。
天上一轮明月,照得地上的泥土路一片月白,小路旁边屋舍的墙面上爬了一墙的三角梅。
枝叶繁茂,花团锦簇。
清风徐来,摇晃得三角梅像一个个小铃铛,月夜下有幽幽的美。
东街那处里飘来一阵肉汤的香气,顺着汤香飘来的方向,潘垚远远地便瞧到了马路牙子边支着的摊子。
只见几根粗竹竿支撑而起,上头铺一条红白蓝的防水塑料布,棚子下头有两口大锅,一左一右,锅里都搁着大骨头,汤汁熬得浓白鲜香。
只见炭火舔邸着锅底,有火星子撩出,锅里头,汤汁咕噜噜地冒着泡。
宁静的夜晚,听着这道声音,自有一股宁神的静谧。
摊子旁,朱阿婆围着围裙。
“汪汪!”后头传来两声犬吠。
潘垚侧头看去,顿时眼睛一亮,惊喜道。
“小汪,你怎么来了?”
潘垚张开手,小汪知意,四肢颠颠跑来,只见它从高高的围墙边缘跑过,一个飞扑,扑倒了潘垚的怀里。
“真乖真乖。”潘垚搂着小狗,揉了揉肚子,又捏了捏耳朵,突然想起什么,抓着四肢看了一下。
确定没事了,这才放下心来,小声地交代道。
“乖,下次别在围墙上跑,小心有玻璃渣。”
这时候防盗防贼的手段不高,怕小偷进门,围墙上都会埋一些碎玻璃片。
“汪汪!汪汪!”
小汪接连汪了几声,潘垚听了听,这才知道,小萤给她妈妈和姑婆说了地眼通的事。
这两日,毛水萍还想去寻潘垚问问,打听了一通,知道她家在芭蕉村。
芭蕉村偏僻,得坐车坐船,到了镇上还得再走一段路,毛水萍忙着做生意,又不放心毛老太一个老太太出门走这一遭,准备过两日食材用得差不多了,歇一天去寻潘垚。
小汪听了,趁着小萤睡下了,寻着气息就跑来了。
“嘘,眼睛的事不急了,我知道小萤的师父是哪个了。”潘垚捏了捏狗嘴巴,不让它汪得太大声。
“汪呜——”哪个哪个?
小汪激动,奈何被捏着嘴巴,只小小声地呜呜叫。
潘垚瞧得好笑,眼睛弯了弯。
“喏,瞧到那个阿婆了吗?”她也不卖关子,伸手指了指街角那处的摊棚,“小萤要是能拜她为师,跟着她修行,一定能修得功德。”
如此一来,毛小萤便能掌控自己的眼睛,不再是时而瞧到阴物,时而又瞧不到的情况。
更甚至,在功德修到一定程度时,眼虽未明,心却明,到时,灰蒙的地眼通也能和寻常人一样,生活无碍。
小汪看了过去,激动得不行。
“汪汪,汪汪!”拜师父,拜师父!
这一会儿,摊子上有客,朱阿婆正往左边的那个锅里烫面条和丸子,要烫的东西有些多,明明右边还有一口冒着咕噜噜烟气的锅,她却不用。
“不急不急。”潘垚顺了顺小汪的狗毛,眼睛落在这一左一右的两口锅上。
只见左边的锅簇新,显然是新买的。
右边的锅很旧了,边沿处还裂了道指长的口子,这让朱阿婆只能烧半锅的浓汤。
忙碌的时候,看着锅上的破痕,她无奈地叹了口气。
“哟,您这锅新买的,怎么不连着右边这口锅也一道买了?”
食客是个老客,怕朱阿婆不好端碗,还自己上手了。
这不,注意到朱阿婆的视线,随口问了句。
“买不得,这锅可不好买。”朱阿婆嘟囔,“得寻,用心地寻。”
可不得寻么。
潘垚也跟着看锅。
左为阳,右为阴,朱阿婆不是古怪,她不将右边这锅里的东西卖给人,那是因为,这锅的顾客,它就不是人!
这时,街上有雾气起,汤锅冒出的烟气混杂在其中,两者相互交错,徐徐漫开,街道氤氲着一片白色雾气。

白雾中有人影出现, 若隐若现,脚尖踮起,微微悬空。
“来啦。”朱阿婆看了过去, 神情平淡,半点没被惊着,神色如常地扔了几个馄饨到锅中。
只见她枯瘦的手在锅上拂过,末了做了个请的动作,来客手上便多了一碗的馄饨。
“多谢。”白雾之中传来鬼音幽幽。
一张纸钱飘忽而来, 突兀地出现在朱阿婆的钱盒子里。
朱阿婆撩了眼皮, 也不多说, 摇了摇钱盒子, 只片刻,零散的钞票便将那张黄色的纸钱盖了过去。
“汪呜——”小汪警惕白雾中的鬼影,小小声地叫了一声。
“不错。”潘垚点了点头, 和小汪解释, “这朱阿婆夜里还做阴间生意呢。”
潘垚抱着小汪走了过去。
摊子前, 朱阿婆听到了动静,抬起头就见抱着小狗的小姑娘, 小姑娘生得好,唇红齿白, 眼睛明亮,瞧着人时, 不笑似也带着分的笑意。
是个面生的客人。
朱阿婆:“小丫头,要点个什么?”
年迈略带哑意的声音响起,许是因为小姑娘可爱,抱着湿漉漉眼睛小狗的小姑娘更惹人怜,朱阿婆的声音比平时多了几分温度, 话也比平时多了几分。
难得的,她介绍道。
“婆婆这里有馄饨,丸子,面条,细粉和粗粉……还能烫个菜,拌个夹骨肉。”
话才落,朱阿婆自己先皱了眉,拿着漏勺的手顿在了半空。
不对——
她又打量了几眼面前这小姑娘,越看,心中越是惊疑。
她竟然瞧不出来,她该做哪锅的生意。
左为阳,右为阴,她朱老婆子做了四十多年的阴阳生意了,哪里想到有一天,她竟然不知道客人是人是鬼。
说是人,却没有人炁。
说是鬼,却没有鬼炁,甚至可以说,那一身的炁息清冽干净极了。
钟灵毓秀!
这是——
朱阿婆瞧着潘垚,刹那间,老花眼里睁大,似有光华绽放出。
“老婆子我曾经听闻,人为炁舍,修为到一定程度时,性光和命光交融,元神出窍,佛子出游,如风似光,亦可有万般姿态,从此,人间自在逍遥。”
“想来,这位小友便是修得了这身外身吧。”
“婆婆好见识。”潘垚笑眯眯地夸了一声。
她也不多寒暄,手一拂,地上出现一口铁锅和大勺子,直接将毛小萤的情况说了说,最后道。
“阿婆可以去瞧瞧,小萤颇有天资,要是合眼缘,您怜她不容易,就收她做徒弟。便是不合眼缘,这锅也留给阿婆,我也不多言,就当做是牵一道缘了。”
朱阿婆看向地上的黑锅,神情有了动容。
“布施过饿鬼的锅啊,更难得的是,竟还渡化了饿死鬼,这阴气和功德……”
她抬头问道,“不止一个两个吧。”
潘垚回想了中元十五那日,解放路的盛况,点了点头,应道。
“一整条街呢,从街头排到了街尾,我熬了两大锅的粥才堪堪够吃,是挺多饿死鬼的。”
“好。”朱阿婆本没有收徒弟的打算,冲着这口好锅,她也得去瞧瞧。
毕竟这锅着实是难寻,这一口还格外的好,布施渡化了饿死鬼,阴气中混着金光,尤其适合她接引布施亡魂。
“那小姑娘叫什么来着?”
“毛小萤。”潘垚摸了摸小汪的脑袋,“喏,这是她家养的小狗,叫做小汪。”
“阿婆莫要担心,解放路就要拆迁了,到时,她们的新家被安排在坪山那一片,那地方离凤凰洲不远,婆婆要是收了她做弟子,也不用担心脚程。”
潘垚想了想,紧着又为毛小萤添一个被收为徒弟的筹码。
“对了,小萤妈妈也是做吃食生意的,卖的是早市,手艺也特别好。”
朱阿婆做啥的?说到底,这也是做吃食生意的。
小萤这叫做啥呀?
叫做家学渊源呢!
朱阿婆瞥了一眼,“你这丫头倒是积极。”
“没法子,谁让我和小汪小萤是好朋友呢。”潘垚又捏了捏小汪的耳朵。
“汪!”小汪也激动。
收了小主人,收了小主人!
以后呀,卖东西要烧的火它都包圆乎喽。
别瞧小汪只是只小奶狗,它可不傻。
都听主人念叨好几回了,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费钱,做吃食费煤炭,那黑炭块虽然不是很贵,可烧多了,一个月就得好些张钱票子。
开源节流,既要开源,又要节流,这才是发财的不二法门。
潘垚僵了僵。
她低头瞅这汪汪叫着包圆乎碳火的小狗,就见它那双湿漉漉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头的两口锅,锅下头烧的是煤,风吹来,里头有火星子撩出。
包圆乎?
用啥包圆乎?
它的屁屁神功吗?
鬼也是有鬼权的好吧!
小汪汪汪直叫,引得朱阿婆多瞧了几眼,潘垚抱着它的手紧了紧,不自觉地露出一道笑,带着几分尴尬。
正好一道火星子迸出,比较大的一颗,朝潘垚手中抱着的小汪的方向蹦去,朱阿婆还不待喊小心,就见这小狗嘴一张,直接将那黄豆大的火粒子吞了。
“这是——”朱阿婆惊讶。
“小汪是祸斗,不过性子特别好,前段时间解放路被黑心地产商纵火烧街,小汪就救过几次火。”
祸斗脾气多暴躁,自古以来出现便有祸端的说法,潘垚连忙为小汪说句公道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