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娘娘悠闲日常—— by瀛洲玉羽
瀛洲玉羽  发于:2023年11月13日

关灯
护眼

她进去时,玄烨正在系腰带:“朕这边有点急事着急回去,你带着孩子用膳吧。”
沈菡一听就知道他这是打算不用膳了,直接去办正事。
可是这一忙起来又不知道什么才能吃饭,这么空着肚子回去,灌一肚子冷风再忙活一天?
正好膳盒到了,沈菡把小东子叫进来,挨个膳盒打开看了看,拣出两个豆沙包:“你趁这会儿塞两口垫垫,这个不费事。”
把豆沙包塞给他,沈菡见里面的南瓜粥也温度正好,不烫口了,端出来给他:“这个直接喝就行了。”
堂堂万岁,左手两个豆沙包,右手被塞了碗南瓜粥,顾问行在一旁见了还犹豫了一下:他该不该先替万岁拿一下那碗粥呢?
沈菡见他没动弹,还催他:“赶紧吃啊!”
趁着这会儿还在整理配饰,抓紧塞两口算完。
玄烨一笑,老实地就着豆沙包把粥喝了,肚子里有了东西确实舒服。
穿戴完毕,临走前玄烨把人撵出去想单独和她说几句话:“朕要开始忙了,可能要好些日子回不来……”
沈菡心里突然一空,虽然之前他就说过接下来会特别忙,但只是这么提前说着,沈菡并没什么感觉。
这些日子他又一直黏着她,没想到这么突然,说走就走,还好久不能回来……
玄烨看出来了,搂着她给她保证:“朕中午只要有时间就来陪你用膳。晚上可能要忙到很晚,早上又要早走,朕不回来是怕吵着你休息。”
沈菡下意识接了句:“吵不着……”
说完两人都一愣。
沈菡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又不是第一次了,闹得好像自己离不开男人似的。
玄烨笑了:“那朕抽空回来住两天。”
沈菡倒是反应过来了,摇头道:“不用了,你回来一趟怪折腾的,本来忙起来你就休息不好,再来回换地方该更累了,身体要紧。”
她拿过帽子给他系上:“那你忙起来不要又不好好吃饭,我让膳房炖好汤给你送过去,你要记得喝,晚上也不要太晚睡……”
玄烨听着她的殷殷嘱咐,心里暖暖的,见她还是有些低落,想了想,悄悄告诉她:“刚才是云南的捷报到了,打赢了。”
沈菡眼睛一亮:“赢了?真的?!打完了吗?是都打完了吗?那咱们这次就是彻底赢了是吗?!”
玄烨见她眼睛瞪得老大,笑得开心极了,自己也忍不住跟着笑了:“是,赢了,这次是彻底赢了!”
沈菡高兴地蹦起来搂住他:“太好了!”
她太知道这几年玄烨为这场仗付出过多少心血了!
宵衣旰食,夙兴夜寐,朝乾夕惕。
沈菡记得好像是十七年的时候吧,有段时间他天天愁眉不展,夜里也翻来覆去的。
她当时虽然不敢问,但想想也知道能让他焦虑这么长时间的事,也只有前线的战事了。
之前总说是要赢了要赢了,但没真正收到捷报,就好像老有只靴子没落地似的,现在可真是太好了!
“这下你再也不用担心了!”
玄烨刚才收到捷报后其实一直有种虚幻的感觉,并没觉得心里多高兴,现在看到她的情绪这么激动,才终于开始有了些真实感。
是啊……
真的赢了!
他再也不用担心害怕了……
作者有话说:

玄烨走后, 沈菡的心情仍是久久不能平静。
她虽然面上只表现出了高兴,但其实心里的感受是有些五味杂陈的。
怎么说呢?
感觉既高兴,又……复杂。
沈菡身处清朝的后宫, 而后宫妃嫔,是这个世界上离战争最远的一批人, 但她们的切身利益又确实与这场战争的结果息息相关。
所以哪怕只是偶尔传入内廷的零星消息, 也很容易引起后妃们的紧张。
特别是战争刚开始, 朝廷接连失利, 各地纷纷响应叛军,大片国土被攻陷的时候,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很恐惧, 只是谁都不敢说出来。
沈菡虽然知道历史上清廷打赢了这场仗,但这里不是历史书, 这是她的现实。
而她距离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权力中心又是这么近, 所以她也很难摆脱这种紧张的情绪。
现在仗终于打赢了,悬在众人头顶的这把铡刀也终于移开了。
沈菡内心当然很高兴, 但同时,身为一个穿越者,一个……汉人,她的心底还有一些更为复杂的感受, 难以言说。
之前玄烨难得的一番内心剖白,沈菡虽然不能完全理解, 但有一点她听出来了——这场战争让玄烨对满汉关系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了。
他意识到了满汉之间存在的巨大裂痕,双方的矛盾不是用表面的政策就能缓和的,需要更加怀柔的手段和国策。
但同时……他也对汉官、汉人更加警惕了。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以前沈菡对这个没什么太大的感觉, 红旗下倡导的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就算她穿越成了满人,这种满汉之间的差异给她的感觉也好像隔着一层纱,朦朦胧胧的。
无非就是吃喝习惯,穿衣打扮,语言风俗有些不一样。
她身处内廷,能接触到的也就是这几样,宫中汉女虽然地位低下,但她自己不会去歧视她们,接触又少,感觉也不太鲜明。
但上次玄烨的话,和战争胜利带给她的现实感觉,却一下子把她心里这层自欺欺人的纱彻底捅破了。
——她现在的身份是满人,是嫔妃,是皇室,是这个国家最大的获利者之一,也是……汉人最大的敌对方。
她的血统、出身、位置、立场,全都变了。
纵使她的心里再如何不愿接受,这也是她必须面对的现实。
胤禛见额娘的面色不太好,关心道:“额娘,怎么了?是出什么事了吗?”
沈菡摇头:“没事儿,快吃吧。”
她递了个饽饽给他:“你现在的课多了,光吃馄饨不顶饿,就着粥再吃个饽饽。”
胤禛听话地接过来吃。
满洲食俗,每餐必有饽饽。
满族饽饽并不是汉族北方人常指代的馒头,通常是对所有点心类食物或非正餐类小餐的统称。
满洲饽饽品种繁多,花样各异。
民间流传比较广的,有水煮饽饽,也就是汉人的饺子、扁食。
打糕搓条饽饽,类似打糕。
豆面饽饽,也就是后来民间流传甚广的驴打滚。
其他的还有像酸枣糕、淋浆糕、五花糕、铜盆糕等等。
宫里各位主子和大小筵宴、祭品供献用的饽饽,主要是由内务府‘掌关防处’,也就是平日所说的关防衙门下的内饽饽房和外饽饽房供应制作,送往各处的。
除了民间这些比较常见的种类,还有很多做法更精致的饽饽品种。
有的沈菡在现代也见过吃过,原以为是他们汉族的传统食品,没想到竟然是满洲饽饽流传下来的。
其中最传统、最常见、最受欢迎的就是萨其马了。
沈菡初次在宫里吃到这个的时候还挺惊讶,她一直以为这是个现代点心,原来这么早就有了吗?
宫里的萨其马是用冰糖、奶油和面,制成形如糯米粒似的小颗粒,用木灰木炉烤熟,外裹蜂蜜切成方块,因为是纯天然食材,纯手工现烤出来的,味道更醇香一点。
不像民间饽饽多是只由米面制成,宫里的饽饽大多都是带馅心的。
因为比起物资匮乏的普通旗民,宫里各种食材应有尽有,满人又喜甜,主子们当然更爱甜甜蜜蜜的饽饽,普通饽饽多是下人们吃的。
饽饽的馅心种类很多,有糖馅、澄沙馅、椒盐馅、果料馅、甜酱馅、枣泥馅等等。
其中每一种品类还分成无数种小品类,单是果料馅就有蜜南枣、蜜瓜条、蜜山楂、蜜桂花、桃脯、苹果、桂圆、橘饼、青梅、花生仁、松子仁、榛子仁等十多种南北特产配制而成。
这里面有一些是宫中原就有的做法,有的是满人入关后,受到汉俗侵袭,兼容并包了汉家传统点心的做法,然后又影响了汉家点心。
就像豆沙包,原本在沈菡的印象里,这是汉人的传统小吃,结果最早竟然是源自于澄沙馅的满洲饽饽吗?
可能是随着清朝入关日久,各种饽饽往后流传的时间久了,到了后世,慢慢地就演变成京津地区的传统小吃了吧。
不过,不管到底是汉影响了满,还是满影响了汉,如果站在满清历史的终点看,这个融合都无疑是成功的……
胤禛见额娘盯着他面前的豆沙包看,伸手拿了一个递给她:“额娘,给你。”
沈菡接过来咬一口,又甜又糯。
其实在现代,大家吃豆沙包的时候,哪有人会在意它是满族点心还是汉族点心呢?
好吃就行了呗。
可惜……她现在站在起点。
而真正的满汉融合也不能像饽饽和点心融合起来这么简单啊……
沈菡不过是有感而发,真正为此头疼万分的是前朝的玄烨。
不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在一时之功,现在的玄烨和朝廷且顾不上这个事,排在日程表前面的大事还多着呢!
云南大捷公布后,京城大喜!这次真称得上是举国欢庆,终于打完仗了啊!
亲王以下及文武官员齐聚乾清门庆贺行礼,玄烨高兴归高兴,但回顾这八年艰难的平叛历程,心中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①
胜利固然可喜,来之不易却也是真不易。
座下的群臣却不考虑这些,只管一味地歌功颂德。
这个说:“天下太平,皆赖皇上一人功德所致!”
那个说:“万岁真乃不世出的奇才英主!”
这种是只会无脑吹的,没意思。
但也有吹起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的。
比如明珠这等精明人,说话就好听多了:“今有如此之功,全赖万岁不辞辛苦,统揽全局……”
明珠先是道,万岁这几年每天要手批军报三四百封,夜以继日地召集大臣,颁布御令,实在是辛苦已极呐!
明珠:“万岁祁寒盛暑,不敢少闲,偶有违和,亦勉出听断,倘或中夜有机宜奏报,未尝不披衣而起……”
话里的情感十分丰沛,好像他亲眼见过一样,恨不能潸然泪下,道有如此勤奋之君,实乃我大清之福!
又道为什么说皇上是天纵英才呢?
因为皇上虽然未至前线,但只靠研读前线主帅绘制的敌我双方营垒形势图,就能‘发纵指示,洞的中窍’,决定作战方略。
明珠:“遵命者罔不摧敌,违机者罔不钝驽!”
皇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真是天才呀天才!
最后明珠又说,此次胜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朝圣主与旁人不同,于战时竟能克制己心,招抚得当。
赞颂玄烨战时,既能及时拉拢那些尚未公开表示支持吴三桂的汉族将官,又能用恰当的政策招抚叛将,把大部分背离朝廷的人重新拉回朝廷一方来。
明珠:“圣上能始终禀公心而不移,才是此次制胜之法宝啊!”
索额图心里翻了个大白眼:合着你同意的事儿就成法宝了,那当初不同意的人成什么了?
群臣:“……”
哎,话都让他一个人说完了,我们说点儿啥呢?
怪不得人家才是明‘相’呢!
剩下的人只能跟着附和明珠的话。
也有脑子机灵的,‘颂圣’比不过人家,那我直接上疏请加尊号吧!
玄烨:“……”
明珠的话听起来是舒服,有些话也不能算错,玄烨这几年确实辛苦。
但吹得太过了他心里就不爽了。
实在是三藩这场仗和以前那些小事不一样!
玄烨根本不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称为他的‘功绩’。
说句实话,最后弄成这样,玄烨……心里很懊悔当初年轻气盛,不会用更好的方法处理问题。
所以对于这些溢美颂圣的话,玄烨通通都给打了回去。
——他不想藏着掖着,用胜利的结果来掩饰这场战争的惨痛。
仗是打赢了,但那不代表朝廷和国家赢了,相反,他们付出了巨大且沉重的代价。
所以不管是朝廷还是他,都应该好好地审视反省。
玄烨直接明了地给这场战争定了性:“此次能够平定三藩,实是朝廷侥幸,若说成是摧枯拉朽得来的成功,辞过其实,以后都不必再提了!”
国家成了这副样子,满目疮痍,还在这儿歌功颂德,真是可笑!
玄烨不希望朝堂臣属,包括他自己,被这场胜利冲昏头脑,所以他给出的态度明确且严肃:“吴三桂此次背叛圣恩,造反作乱,荼毒生灵,皆是朕德薄,不能绥抚之故。”
当初主张撤藩的是他,太皇太后和众多臣子也都曾劝他不能草率,是他年轻气盛,觉得‘撤亦反,不撤亦反’,力主撤藩。
所以现在造成这样的后果,他也没理由怨怪当初支持他撤藩的明珠等人,这个锅他自己扛了。
后世青史,自有评说。
至于群臣的颂圣,虽然是例行公事,但此风却不可涨。
玄烨直言道:“八年战乱,你我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言!以后加尊号一事,都不必再提!朕也不是在这儿与你们粉饰推脱,就是朕的实话,以后这等折子,都别再往御前递了!”
玄烨口气有些不妙,群臣噤若寒蝉。
把这股歪风邪气打下去后,剩下的就该办正事了。
首要的自然是重惩叛贼。
玄烨对于吴三桂可谓是恨之入骨,堪称他此生最恨的敌人之一。
玄烨下令将其剖棺戮尸,付之一炬,骨灰分发各地,以警告众人,其子孙也被斩杀殆尽。
吴世璠的首级到京后,交刑部悬挂于城门示众。
其余一干人等,要么被凌迟处死,要么被军前正法,无一逃脱。
早前率先投降,玄烨为了平叛没有追究的那批人,也全部被秋后算账,几乎都被革爵、赐死,耿精忠之子耿显祚更是将于百官之前凌迟处死。
玄烨:“早先有双亲及亲属曾为逆贼所害者,皆可参与此次执行。”
当初他招抚优待逆贼,有很多人内心不满,如今允许众人亲自操刀复仇,也算是一种宽慰了。
朝上显然有不少人亲属死于战乱,都对叛贼恨得咬牙切齿,纷纷赞颂:“圣上英明。”
倒是王辅臣,玄烨思量过后,放了其家人一马,没有再过多追究,只将其子撤职了事。
不过,图海因此事被冷落在家后,大约是心中太过畏惧玄烨上次那句‘一样人等’,加上久战在外,身体积劳成疾,实在无法再重回朝堂,便于十二月递上了乞休折子。
玄烨正好也不想再看到这等背叛圣心之人,就准了。
算他识相!
如此君臣也算好合好散了,等过段日子他气消了再说封赏的事吧。
谁知不过九天之后,玄烨突然收到消息,说是图海死在了家中,其家人对外的说辞一律是病故。
玄烨不明所以,怎么回事?
上次见图海,他虽说看着有些精力不济,但也不至于到大渐弥留的地步,难道是什么急症?
他让下面人去打探,结果……
玄烨拿着底下交上来的密奏,对着乾清宫空寂的大殿默然了许久。
他其实,不过是气急了才说了那么句话,何至于……
玄烨叹了口气,人已经去了,多说无益。他只好命大臣侍卫去图海府上祭奠茶酒,又赐了他家人三千两银子和蟒缎鞍马,以宽其心。
除了惩处反叛首恶,藩镇割据的隐患也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玄烨和内阁几经商议,最终决定举凡此次反叛之藩属的官兵家口,要么遣散,要么划入佐领包衣。
索额图:“应将其分散于各省,不令聚集成势。”
玄烨点头:“准。”
经此处理,割据多年的三藩势力终于烟消云散。
玄烨为防再有藩镇做大,决定嗣后朝廷不再以兵权、土地赐予任何臣下。凡是立有大功的亲王,以后也全部只能留守于京师,不再分封。
绵延中华大地上千年的‘分封制’,至此彻底灰飞烟灭。
——‘损益百王二千年之法,至是而大定。’
至于满汉关系的修复,则更是重中之重。
民族融合是个需要耗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情,也不是一条政策就能完成的。
好在玄烨是个很有耐心的君主,他开始从小及大,由大到小,一点一点地对朝廷的政策进行调整。
对内荡涤烦苛,维新庶政,整肃吏治,强调君臣之间必须‘益加修省’。
对外‘恤民养民’,与民休息,争取民心。
对那些一直不与朝廷合作,倡导‘大义’的前明遗民,玄烨更是力争消除他们‘漠视新朝之意’,不管是其本人还是子弟、学生,或令其入仕朝廷,或入馆编书,总之通通归属到朝廷管辖范围内。
——以遗民态度转变为契机,满清统治逐渐为广大汉族士大夫所接受,清王朝开始走向空前的巩固与统一。
‘自康熙二十年以后,海内始有起色。’
作者有话说:
①本章多处语言改写自史料,御诗,资料。
本卷没有完结,但下一章时间线小跳跃。
PS:满洲饽饽是我在看资料时觉得民族融合意味非常浓的一个食物品类。因为当看到这些详细的满洲饽饽名字时,直视感很强。
有很多我印象中就是生活中的很常见的普通点心,比如枣糕,萨其马,根本不会注意它们到底起源于哪一族。也没法确定到底是汉影响了满,还是满影响了汉,最后形成了现在大街小巷的京味儿点心。
但从今天看,这一点的融合无疑是成功的。

畅春园依山傍水,地广人稀,不似紫禁城那般宫苑重重, 墙高影深。
举目望去,一派天高地广, 不见边际。
好处是可以自由痛快地呼吸新鲜空气, 不用担心整天对着重重屋子得近视。
坏处是一旦来了冷空气, 刮起寒风来, 所有地方的人都难以幸免,冻得人透心凉。
清溪书屋里,沈菡正在榻上给雅利奇整理衣服, 紫芙从外面进来道:“主子,太皇太后那边传话来, 说是今天一天都方便, 您什么时候带公主过去都行。”
沈菡点点头:“我们这边也快收拾好了,让季纶准备车, 咱们这就走。”
雅利奇已经知道‘太皇太后’是什么意思了,高兴道:“额娘,我们是不是要去给乌库妈妈请安呀!”
沈菡给她戴上棉帽子,笑道:“是呀, 咱们去给乌库妈妈请安,雅利奇还要记得给皇玛嬷问好, 知道吗?”
雅利奇点点头,她笑起来脸颊也有两个小酒窝,甜甜的:“雅利奇喜欢乌库妈妈。”
沈菡给她系上杨妃缎地彩绣满地娇的夹棉小斗篷, 配上头顶桃粉色的可爱小帽子, 雅利奇整个人显得粉粉嫩嫩的, 漂亮又可爱。
“额娘也喜欢,乌库妈妈年纪大了,雅利奇见到乌库妈妈要多陪她说说话,逗她笑笑好吗?”
雅利奇点头:“好的,我记的,要多抱抱亲亲乌库妈妈。”
沈菡摸摸她的小脸:“宝贝真乖。”
她们这一路也不能全程坐车,二月还是挺冷的,畅春园又大,外头一起风不是闹着玩的。
沈菡生怕她下车后再冻着,让人拿了双小靴子来给她换上:“好好抱着你的小手炉,要是冷就钻到额娘的斗篷里。”
雅利奇乖乖点头:“好的。”
她摸摸额娘的斗篷,又摸摸自己的,一样颜色的呢,额娘的斗篷好大呀!
保姆见公主收拾好了,就要上前把她抱起来。
沈菡一摆手:“不用了,咱们坐车去,这一小段路让她自己走就行了,不要老抱着。”
她问女儿:“自己走可以吗?”
雅利奇拍胸口:“可以!”
车驾其实就停在门口,车前还站着一堆人,太监宫女乳母保姆,哪怕只是去请个安,这些人也都得跟去。
二月虽然已经开始升温,但冷一天热一天的,没个准儿。
母女俩坐在车里往外看,畅春园并没完工,四处都是还没有彻底建造完毕的景致。
不过框架和基础已经都搭建好了,观赏性还是有的。
雅利奇才三岁,孩子忘性大,就算是之前已经见过的景致,很快也就不记得了,所以天天看什么都新鲜。
雅利奇指窗外:“额娘,那里有个土坑坑!”
沈菡跟着瞧了瞧:“哦,那个是还没有建完的地方。”
畅春园是玄烨在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的“清华园”基础上重新修建的。
康熙十八年她怀六阿哥那会儿,就听他说想建个园子:“宫里实在太闭塞了,冬冷夏热的,住着难受。朕看你也更喜欢住园子,等以后仗打完了,朕修个好的,咱们搬过去住,现在只好先这么凑合着了。”
沈菡听了当然很高兴,心里期待了很久。
不过,显然修园子不是个容易事儿,皇家园林的修建需要耗费巨资,工程体量庞大,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都不是小数目。
玄烨自然明白,他也不想兴师动众,损耗太多。所以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在前朝已有的园林中挑一个差不多的改建,总比新修一个花费小。
清华园荒废多年,里面的枯枝败叶,废墟遗骸不少,想要重建,光是清理就需要花费不少时日。
玄烨之所以挑中它,是因为它里面残存的水脉山石布局上佳,若是新修一个园子,掘湖开河,搬山移石,花费太大。
如此只在清华园的水文基础上改建,不过是建房造景,所需工夫银两一下子就能省去大半。
其实这园子从十八年起就已经开始修了,不过那会儿还没打完仗,只是小修小补,清理遗址。
直到二十年战事结束,新园的修建才正式开始提上日程。
特别是去年玄烨首次南巡结束后,工程进度迅速加快。
因为他见识到了江南天工造物般的奇巧园林,当时回来后就高兴地对她道:“之前朕就一直犯愁,不知道到底该修个什么样的,这图纸总定不下来,工程就只能拖着。这次朕去走这一趟,可算是明白了。”
紧接着他就把畅春园的总设计师,也就是宫廷画师叶洮派去江南出差了,要求他好好研究学习,务必把这江南的山水风情给他带回来。
不过现在畅春园一期的工程都还没完工,只有最南边这一片儿大概齐有了个完整的样子,能住人了,北边那儿还只有个湖呢。
要不是玄烨见沈菡太期待,在宫里又总是不自在,太皇太后身体也不好,他是想修得尽善尽美后再住进来的。
因为现在园子里奇峰怪石都没搬进来,路边新移栽的花草树木有的也还没长起来。
土阜平坨,一派质朴之风,完全看不出江南水乡的感觉。
不过雅利奇不在乎这个,她只要出门就高兴:“额娘,那个花花是什么,好漂亮呀?”
沈菡:“那是梨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开得早,进了二月,花苞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缀满枝头,然后一眨眼就开得满园都是了。
玄烨还记得之前沈菡说喜欢梨花和海棠开得一大片一大片的样子,所以畅春园移栽了很多梨花树和海棠花树。
其实沈菡没好意思说,她不是光喜欢梨花和海棠,像什么桃花、梅花的,只要数量多,成规模,看起来爽的,她都喜欢——品味既土又俗。
母女两个一边欣赏着还未完工的园子,一边往西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住的闲邪存诚斋走。
因为从东路到西路,中间隔着玄烨办公用的九经三事殿和万树红霞,为了回避,她们的车只能绕路走,走了大半天才到。
雅利奇一下车就高兴地往里跑:“乌库妈妈!皇玛嬷!雅利奇来啦!”
她们车架快到的时候,就有人提前过来通传过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在屋里等着呢。
沈菡给两宫请安,雅利奇也乖乖跟着学:“雅利奇问乌库妈妈安,问皇玛嬷安。”
太皇太后和太后都高兴地应她,太皇太后招手:“快过来,让乌库妈妈看看。”
雅利奇跑过去就开始往太皇太后身上爬:“乌库妈妈,你想不想雅利奇?雅利奇好想你!”
太皇太后笑得开心极了,搂着雅利奇跟搂着心肝儿宝贝一样:“想!想!哎呀乌库妈妈两天没见雅利奇,可真是快想坏了哟!”
雅利奇也高兴,她说话已经很利索了,掰着指头跟太皇太后说这两天吃了什么,玩了什么,路上过来又看到了什么新鲜事。
“花花都开了,好漂亮!额娘说叫梨花,乌库妈妈一起去看看!”
“好好好,乌库妈妈去看看。”
雅利奇也没忘了旁边的太后,这边说两句,还转过去再和太后说几句。
太后以前虽然满语不太好,但这得分跟谁比,她好歹也进宫这么多年了,这几年太皇太后又自觉身体不好,想拉近一下太后和皇帝的关系,总是督促她好好学满语。
太后现在日常对话是没问题的。她虽然话少安静,但气质温缓平和,还是很招孩子喜欢的。
而且太后十几岁就嫁进了宫里,一辈子都没有亲生子,见着雅利奇这么天真可爱又亲近她的孙女,自然是格外喜欢的。
更何况……雅利奇现在名义上和五阿哥一样,也在太后的名下抚养。
沈菡自从生了四阿哥后,千防万防,就怕生个三男三女出来,但这种事,实在很难万无一失,中了就是中了。
二十一年,沈菡突然诊出喜脉,当时她心里恐慌极了。
实在是,她这个穿越牌的‘德妃’,竟然真的生下了‘四阿哥’和‘六阿哥’,而‘十四阿哥’还早着呢,那她肚子里这个……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