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天,这裴家儿还被传得沸沸扬扬,或在受着牢狱之灾,一夜过去,恩幸加倍。
宁王还没揣摩明白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又获悉皇帝召见自己,赶忙更衣应召。他匆匆来到紫云宫,远远看到一名老宦官领着二宫监,立在宫门之外,似在等待自己,到了近前,等看清人,不由惊讶,竟是从前被皇帝驱出宫的宦官赵中芳。
赵中芳资历深厚,早年在变乱里不知遭遇何事残了一条腿,过后总算侥幸归来。但好景不长,不知何故,后来又被皇帝驱逐出宫,至于去处,宁王隐隐也是知晓的,没有想到,如今他竟也回了。
已有十数年未见,赵中芳看去苍老无比,但精神瞧着还好,满面笑容,慢慢地走了过来,迎接见礼。
此地不宜说话,宦官来去,也涉及皇帝隐秘,宁王怎敢多问,也不叫赵中芳下拜,上去托承住他,略略寒暄两句,得知皇帝正在等着自己,赶忙入内。一走进殿室,又是吃了一惊。
三年前西蕃战事结束过后,皇帝因旧疾难忍,渐渐不举朝会,召见臣子多在此殿,内中向来光线昏暗,白日也燃巨烛照明。然而此一刻,宁王看到往日用来遮光的重重帐幔皆是束起,明光亮堂,清风拂殿,皇帝独自靠在坐床之上,闭目似在小憩。
他心中越发惊诧,环顾四周,一时愣住,直到皇帝睁眼,缓缓翻身坐直身体,这才醒神,急忙上去拜见,发现皇帝神情也是少见得平和,甚至带着笑意,唤他坐到近前说话。
宁王压下满腹疑虑,坐到设在皇帝身畔的一张侧榻上,开口先问皇帝近日起居,说自己很是记挂,前两日请求觐见,今天便得以面圣,很是欢喜。
皇帝点头,应说,早也想单独召他叙话,只今日方得空闲。接着便问他孙儿孙女的情况。
宁王忙半起身作揖回话:“诲儿无事,近日都在家中读书。我那孙女当日虽受了些惊,好在也无大碍,休养几天,已是痊愈。多谢陛下关爱。”
皇帝示意他坐回去,接着颔首说道:“无事就好。说起来,还是要多谢那小画师的。若非她当日施救,婉婉还有文君,怕是要惊吓更甚。”
皇帝这话讲得颇是委婉。谁不知道,那天若非小画师施救,别说两个郡主,十个也早没了。只是此事牵涉康王。褒扬小画师,难免就有贬低康王之嫌。故宁王虽对小画师很是感激,面上也不敢张扬过甚。毕竟,凡事还是要顾及皇帝脸面的。
他没想到皇帝此刻竟会主动谈及小画师的功劳,语气里还满是赞誉,意外之余,当即附和:“陛下所言极是!那画师年纪轻轻,却大智大勇,救下婉婉与文君。更难得的是,过后臣派人登门致谢,他毫不居功,金玉之质,若琼枝玉树,世间罕有。他出身应当孤寒,但人有来处,追溯祖脉,想必也是高洁贤达之士。”
皇帝听着宁王的话,面带几分掩不住的怡然之色,道:“你所言极是。对这小画师,如何褒奖都是不够的。听闻她如今暂居裴宅,朕便送了几人过去,供她使唤差遣,算是朕对她勇救二郡主的奖赏。”
宁王立刻称颂皇帝圣明。皇帝抚了抚须,再度开口:“裴萧元此人,你如何看待?”
这更是问到宁王的心底里,又是一番溢美之词,最后提了一句,孙儿李诲景仰这位于西陲立下战功的郎君,心心念念,欲拜他为师。
皇帝颔首:“甚好。”他沉吟一下,再望向宁王:“你那孙儿朕也见过,记得颇是灵慧,往后可多带他入宫走动,少年郎怎能一直关在家中养?另外,过些时日,朕或去往苍山避暑,叫他也同去吧。”
苍山位于长安之东,山势迤逦,风景翠秀,周围更是遍布泉池,是极好的避暑胜地。
每年入夏,因长安城内溽暑煎熬,皇帝常会带着亲近或是有功的勋贵和官员迁去小住,时间月余或一二月,既为避暑,也算是对臣下的一种奖赏。这是此前多位皇帝的惯例,尤其老圣人在位之时,更是热衷此道,苍山狩猎、游宴,年年不落,甚至一住就是大半年,山中的行宫修得如同天宫,丝毫不逊长安宫殿。
然而当今圣人与老圣人脾气不同。他登基之初,国库匮乏,何来预算拿去消遣,后来国帑丰盈了些,皇帝也是绝口不提避暑,至今一二十载,不管长安入夏如何酷热难当,他一次也不曾出过京。朝廷里的官员渐渐也是习以为常了,从不指望能够跟着当今圣人再次亲历苍山避暑的盛况。
皇帝此刻称赞李诲也就罢了,宁王万万没有想到,他竟还说出如此一句话。
这是做着今夏迁往苍山避暑的打算?若当真,可就是破天荒的举动了。
宁王反应过来,赶忙再次起身,代李诲向皇帝谢恩,见皇帝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仿佛凝神思虑起了别的什么事,不敢贸然惊扰,屏息坐陪,片刻之后,皇帝转目望他,问道:“裴家儿应当尚未议婚吧?你可有听裴冀提过此事?”
宁王一怔,据实道:“据臣所知,应当是不曾议过婚的。”
皇帝点了点头:“以你看来,京中有无适合与他婚配的女娘?”
今日对于宁王而言,自步入紫云宫见到赵中芳的一刻开始,便是一个意外连着一个,接踵而至。
此刻更是如此。
他迟疑起来,应不出话。
“你有事?”皇帝问。
宁王犹豫。
他是想起了曲江宴出事那天偶见的一幕。裴家儿救回叶小画师,护他在自己的身前,二人同骑一马。
原本这也没什么,毕竟,当时那小画师极是虚弱,独自骑马,体力应当不支。但以宁王阅历,总感觉这二人当时同乘显出的那种氛围,并非兄弟那样简单。
“怎么了?”皇帝催问。
宁王知皇帝性急,但此事关乎裴家儿的隐私,在皇帝面前说这个,对他不利。偏偏皇帝不知何故,又非要问这种事,他期期艾艾:“臣对此事……所知不多……裴家儿初来京城,或许一心建功,对婚配一事,应当也未多想……”
皇帝皱眉:“朕是在问你人选!”
宁王不知皇帝为何突然关心起了裴萧元的终身事,但看样子,皇帝仿佛是想牵拉红线?他怎肯贸然提名,怕耽误别人家的女儿,眼看皇帝不悦,非要问出结果,又想到他二人如今同住一宅,万一自己猜疑是真,日后闹大再传到皇帝耳中,恐怕就是大事了。不如趁早,还没什么动静,先提醒一下皇帝,令那二人隔开,少些往来,说不定,慢慢也就过去了。
宁王想妥,站起身,吞吞吐吐地将那日自己的所见说了出来,说完,忙找补:“臣以为,他二人同是年少的美男子,可能确实只是兄弟情谊,是臣老眼昏花,看岔而已。”
皇帝听完,先是皱眉,仿佛对此很是不悦。就在宁王深感忐忑之时,见皇帝忽然似又哑然失笑了起来,竟转身过去,仿佛憋了一会儿,肩膀微微抽动几下,片刻后,才回过脸,正色道:“你多虑了!此事,朕知道得比你清楚。裴家儿非你所想之人,绝无那样的事!”
宁王莫名其妙,但皇帝言语斩钉截铁,这令他疑窦顿消,更为自己的多疑感到汗颜,慌忙告罪。
皇帝摆了摆手:“不知者不罪。你说说吧,可有人选?”
既然只是一个误会,宁王心思顿时转动起来。
据他所知,如今京中看上裴家儿的人家,已有两户。一是那日太子领百官在神枢宫祭神后曾当众称赞过裴萧元的太常卿府,那家有一孙女待字闺中。另外一人,则是太子妃的兄长韦居仁,他有一女。很快便是韦家寿宴的日子,据说裴萧元便在受邀之列。昨日裴萧元突然入狱的传言,虽然可能会令那两家生出些疑虑来,但今日他既然无事归来了,还受到皇帝新的嘉奖,可见传言是假。
其实不止这两家,实话说,宁王也曾有过想法。后来因为那事,打消了念头。此刻情势变动,他自然又改想法。见皇帝看着自己,顿了一顿,说了出来。
“那臣便毛遂自荐。臣那孙女婉婉,年将十七,也该议婚。臣看他二人年貌相当,实属良配。”
皇帝听完,再次沉吟,也不知他在想甚,就在宁王努力揣测皇帝心思之时,听他说出了两个字。
“可以。”
宁王喜道:“陛下既也认可,那臣便去办。若是事成,臣斗胆,可否请陛下赐婚。”
皇帝目光微微闪烁,慢慢点了点头:“裴家儿郎若是应下婚事,朕自会赐婚。”
宁王闻言大喜,担心再慢一步,万一被另外两家抢先,一刻也是不想耽搁了,起身拜辞。
皇帝看着宁王,含笑道:“去吧,朕等消息。”
宁王匆匆出宫后不久,天也晚了,日近黄昏。
絮雨在西殿里,执笔添完最后一团云气,至此,整一幅壁画全部画完。
她坐在画中阿娘对面的地上休息了片刻,外面传入隐隐的暮鼓之声,赵中芳带着一名小宫监来了,提着一匣糕点。絮雨将赵中芳悄悄引到一旁,吩咐他,皇帝若又犯病,或不肯服太医的药,还吃那丹丸,叫他送消息给她。
赵中芳连连点头。
天也快黑,絮雨结束今日之事,出宫回往永宁宅。
青头拿到那一匣皇帝特赐他的糕点,兴奋得恨不得装裱起来上供,还有,顶顶重要的一件事,等到郎君今夜回来,一定要让他看清楚。
“陛下真说了,不能为难我?”
絮雨点头:“是。就算是你家裴郎君,也赶不走你了。”
青头抹了下眼睛,朝着皇宫方向下跪,重重地磕了个头:“陛下真是好人!往后千万不要再叫我入宫,打死我也不敢去了。”
絮雨忍俊不禁,见这小厮从地上一骨碌爬起来,让她去看今天刚给郎君挂好的那一幅帐子。
天才黑不久,离他回,应当还有些时候。絮雨再次走进隔墙那间卧室,果然,看见一顶淡绛紫的软罗纱帐已被挂起。屋内也熏起了香,窗扇开着,初夏的晚风透过绿窗纱入室,吹得帐幕如水波般轻轻荡动,令这间原本单调而硬朗的卧房多了几分轻软的旖旎之感。
“郎君还不知道小郎君你叫我买了这帐子,好看吧?等他今晚回来,给他一个惊喜!”小厮美滋滋地道。
絮雨面上没说什么,听小厮讲完,抿了抿嘴,自顾走了出去,然而心里或许也和青头这小厮一样,隐隐怀着一点淡淡的期待。
忽然她想到另外一件事,裴家白天突然多出来这么多人,甚至住下来一个宫监,他应当还不知道。等回来看到,会是如何反应?
以她对他只能算是浅显的几分了解来看,他似乎不会高兴。甚至,会不会觉得她给他带来了麻烦?
思及此,絮雨心中顿时凭空添了几分之前从来不曾有过的担心。
她怕他不高兴。
更怕他不高兴,还不说。
就这样,这个夜晚,她听着不知是她这边还是他那边的某个院墙角落里的夏虫的咕咕声,等他回。月娘越爬越高,越过墙头,移到屋顶。
这个晚上,絮雨终于还是没能等到裴家二郎归来,三更时分,她倦极睡去。
此时,裴萧元独自一人,现身在了城西的延平门外。
他无声无息地行在宁静的月光之下,最后来到月光照不到的旷野深处,停步,令身影与周围那一片漆黑的荒陂地融为一体,静待人来。
伴着远处传来的几道野狗的吠声,在距他一箭之地外的一片乱石畔,忽然显出一点火折子的光。火折在烁灭数下之后,如暗夜的一点磷火,随风熄灭。
裴萧元向火而去,很快,对面的夜色下也走出来一人。那人身材健硕,步伐却极敏捷,迎到裴萧元的面前,行拜见之礼,被裴萧元阻住:“何叔不必多礼。”
此人正是此前回往甘凉的何晋。他将裴萧元引到石堆后,借着月光打量他一番,欣喜地道:“几个月不见,郎君越发精神了!”
“何叔你辛苦了。伯父近来怎样?”
何晋随裴冀转迁东都,这一趟是瞒着裴冀悄然潜来长安的,应:“裴公身体安好,郎君放心。郎君在这边也好吧?”
裴萧元说好,略略寒暄过后,也不迂转了,径直问:“你可有收获?”
何晋神色立刻转肃,环顾四周,随即压低声道:“上次和郎君分开,回去后,我便继续郎君先前的事,发动人寻遍可能的地方,然而一直没有那人下落,直到月前,终于叫我探听到一个消息,他可能根本没有回往西蕃,而是乔装身份,继续隐在长安保命。”
裴萧元沉吟。
当年陈思达受他父亲裴固嘱托,领军归京持护景升太子,半途却以遭遇大水为由停步不前,背叛主将投向定王,是显而易见的事。
不但如此,这么多年以来,裴萧元也一直在怀疑,背叛他父亲的,不止陈思达一人。
当日裴固接到景升太子之命离开北渊,行事是非常隐秘的。就连撤军也安排在夜间,分批悄然拔走,目的,就是为了不惊动西蕃人。若说过后被对方探子察觉,自是在所难免,然而怎会如此巧,就在他离开没两天,敌军竟大举来攻,迫他不得不将事交给陈思达,自己回来守城,从而酿成后来的一系列变故。
裴萧元不得不怀疑,是有人泄密,目的,就是为了阻止他的父亲归京。
三年前,在西陲之战过后,他获悉,当年曾主导攻打北渊的一名西蕃贵族战败投降,入圣朝为官。此人应当知晓当年的一些内情。然而,没等到裴萧元寻到机会接近对方,那人便迁居长安,不久,因争风吃醋,为将教坊里的一名貌美菩萨蛮收为小妾而与人结怨,被当街刺死。他有一个亲信,汉名叫做查达,大约是出于恐惧,连夜逃遁,之后不知所踪。
这三年来,裴萧元暗中一直在寻找查达。去年秋他离开甘凉,名义上是去承平那里游猎散心,实际也是为了寻人,无果而返后,恰好遇裴冀为他定亲,接着受召入京,计划中断,但何晋没有停止,继续代他与派入西蕃的探子保持联系。
就在几天前,裴萧元收到何晋的消息,知他也到了长安,便约在今夜这里见面。
“那人应当没有逃回西蕃,回去了,恐怕也是不容于族人的。他样貌又与咱们不同,出长安潜往别地,容易受人注目,不好落脚。倒是继续留在长安,京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乔装一番,反而容易藏身。”
裴萧元颔首:“倘若没有逃回西蕃,这个推测很有道理。我知道了,后面的事交给我,我会去找人。你未得授命,这里不能久留,快些回吧。”
“还有,不要叫伯父知道你与我见过面。”他又叮嘱一声。
“郎君放心,我怎敢让裴公知道我来长安!后面若有事,郎君照老规矩给我发消息便可。”
他说完,再看一眼四周,手指压嘴,发出一道野狐似的短促鸣声,不远外的野地里,应声露出六七道暗影,皆是随何晋一起来的人。
“他们都是从前可信靠的旧人,如今都还在京中各卫任职。当年大将军出事之时,郎君还小,不知道他们,但他们知道郎君。感念崔娘子与郎君当年的高义,年初郎君入京,他们就想拜见,又怕各自职位低微,郎君用不上不说,万一给郎君带去不便。这回知道我来,全跟了过来,往后愿听郎君差遣,誓死效命。”
他口中的“旧人”,指的自然是神虎军的人。
当年神虎军的番号裁撤之后,原本的将官,如陈思达之辈,升官进爵,富贵逼人,如何晋这样的,多遭贬谪,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即便还活着,也只是在边陲做着手无兵权的杂将。
但剩下,还有一种,或当年在军中并未参与机要,或出身大族,得家族奔走庇佑,逃过清洗,后来陆续得以留在长安各卫任职。不过,因为身上带着“神虎军”的烙记,他们自然也是不能居高位的,如今多是些中下层的军官。这六七人便是如此。
何晋说话间,那些人已来到近前,围着裴萧元纷纷下跪,口称少主人,行军中之礼。
这六七人,裴萧元此前大多是见过面的,有领军卫下的,也有监门卫的,其中一人,更为金吾卫军官,竟是延平门的武候队正陈昭。
当初就是此人为他提供消息,这才找到高大娘的旅店,查到了叶絮雨的落脚地。
裴萧元忙叫众人起身,望向陈昭。
陈昭再次向他叩拜。
裴萧元上去,将他一把托起,他难掩激动之色,道:“卑职从前曾任神虎军昭武校尉,这条命,也是大将军救下的。那日见到郎君,我便想自告身份,又怕职务低微,非但帮不上郎君的忙,万一给郎君惹祸,反而是我罪过,故忍了下去。收到何将军来的消息,无论如何,是要来拜见一番了。还望郎君勿嫌我无用,有事只管吩咐!”
其余几人也是异口同声。说手下的人手虽然不多,但都是可靠之人,足能听用。
裴萧元向着众人逐一作揖,口称叔伯,郑重还礼。
短暂见过面,众人知此地不可久留,分头散去,最后剩下何晋。
他也待去,仿佛想起什么,又停了步:“对了郎君,我听裴公说,叶小娘子找到了,人居然也来了长安?”
裴萧元称是。
何晋面上忽然露出些促狭之色,冷不防凑上来低语:“裴公对叶小娘子很是记挂。既然她也在长安,郎君可要代裴公照顾好她!”
裴萧元觉他言语暧昧,仿佛另有所指,一顿,还没反应过来,何晋已冲他作了个揖,嘻嘻一笑,随即转身,快步离去。
裴萧元望着何晋的背影消失在黑暗里,彻底不见,又在旷野中立了片刻,返身回城。
今夜他是以巡城的借口出来的,这也是他的职责之一,入城后,他没回永宁宅。
在经过附近时,停了一停,随即继续骑马往城北去,回到了他此前住的那处公廨。
因事来得突然,他还没有吩咐人准备,此刻连门锁都不曾开。他趁着寂静无人的深夜,施展开蟊贼的手段,爬上一株长在街对面的大杨树,借着木枝的弹力,纵身横跃过街,落到墙头,翻墙入内,随后,自后院的井里打水上来,在井口胡乱洗漱了下,摸黑进到空无一物的寝屋。
床上的寝具早遭青头搬了个空,为防潮尘,在剩下的硬床板上铺了层原本用来垫马厩的稻草。
裴萧元躺了上去,以臂为枕,闭了眼目。
此时已是下半夜,耳边万籁俱寂,他仍毫无睡意,在脑海里思索着今夜获知的消息,该如何追查那西蕃人的下落。思虑完毕,待休息了,难免又记起何晋临走前的那一声打趣,顿时毫无睡意。
她是公主。贵为天女,当今皇帝的女儿。
而皇帝不允他靠近她,对此极是排斥。
这一刻,他不由地又想起了第一次在甘凉见到她时的情景。
那是他第一回,也是唯一一回见到她作女郎装扮的样子。
虽然耻于承认,但若真的严拷自己,裴萧元知道,他第一眼看到她,便觉她颇合眼缘。甚至,连原本抗拒的那一桩由伯父安排的婚事,仿佛也不是不能接受的。更不用说,后来随着和她接触,对她了解越多,便越发做不到无视她的存在。
他承认,他对她是有几分好感的。
她是他这二十多年来唯一有过这种特殊感觉的女郎。
但,也仅此而已。
倘若一开始,他就知道她身份的话,哪怕她再如何合他眼缘,他也绝对不会靠近她半步。
如今这样更好。
日后她有属于她的公主该有的生活,而他,比起对一个女郎有好感这种随着时日推移便可淡去的无足轻重之事,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在等着他去做。
裴萧元在辗转许久之后,彻悟。
他再缓缓地吁出来一口郁结在胸中的闷气,催促自己勿再多思,尽快入睡,明日还要早起。
第二天大早,他在晨鼓声中睁开眼目。
他很年轻,体力正当旺盛,如悍猛的野马一般充沛,即便接连奔走一两个日夜,也是完全没有问题。从军的那几年,更是叫他学会了抓住一切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入眠,以便蓄回精气,哪怕身下是冰雪和泥泞,只要躺下,他也能够做到闭目便睡,一觉无梦。
然而昨夜,可能是不曾睡过一动便沙沙作响的稻草铺,他没有休息好,第一次觉得响在耳边的咚咚鼓声甚是烦人,吵得他额伤处隐隐地抽痛了起来,好似有锋利的锯线在伤里来回地拉擦。
收拾好出来,他去往金吾卫衙署,参加今早的例会。而且,因为前几天耽搁,有些事也需要向韩克让回报。然而见到面,韩克让的笑容却显得很不寻常。他挥了挥手,用亲切的语气叮嘱他回去,不必参加例会。裴萧元莫名回来,才辰时末,看到宁王府的大管家来了,说宁王请他过府叙话。
他只能放下事骑马过去。到得大门外,早有一众五六个王府的奴仆奔出来相迎,系马的系马,引路的引路,请他入内,礼节极是周到。
裴萧元步入王府,没到前堂,又见宁王亲自迎了出来。
无论从辈分、年纪还是地位来说,裴萧元怎敢受宁王如此的待遇,停步,远远地开始行礼。
宁王快步向他走来,口中叫他不必多礼,到得近前,笑呵呵道:“知你事忙,今日也非休沐,本不该叫你。快随我来,不要只顾站在这里与我客气了。”
裴萧元再次行礼致谢,口中说着他今日无甚要事的客气话,这时,闻得前方发出一阵靴步纷纷踏地发出的杂乱飒飒之声,循声抬眼,看见那仿佛叫做李婉婉的虞城郡主在一众十来个侍女和仆从的持护下,正自堂中朝外走出,她戴一顶幞头,穿着黑领的紫地斑斓色男袍,手里缠着一道马鞭,看去好似是要出门的样子。一行人浩浩荡荡走到近前,她的那些侍女和仆从看见宁王和裴萧元,面露惶色,忙慢下脚步,她却目不斜视,径直从二人身旁走了过去。
宁王迅速望一眼裴萧元,转向孙女,皱了皱眉:“婉婉!裴郎君今日登门做客,怎如此无礼?”
李婉婉脚步一顿,这才好像留意到裴萧元似的,提着身上那件男袍的衣摆,倒退着,噔噔噔走了过来,退停到裴萧元的面前,朝近旁一名持扇侍女伸出手。那侍女回神,慌忙递上扇子。她接过,背着她的祖父,看似循着时下女子见外客的礼,用扇面挡住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珠转般的大圆眼,接着微微蹲身,口里说着“见过裴郎君”,然而说完话,圆眼却冲着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随即放下扇子,继续朝外走去。
侍女和仆从也纷纷垂着头,跟着走了出去。
宁王虽没看到孙女方才向着裴萧元的表情,然而也已深觉失脸,若非相中的未来娇客就在眼前,简直就要吹胡子瞪眼了。此刻拿孙女更是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扬长而去,等人走了,怕裴萧元留下坏印象,干笑着解释:“我这孙女平常不是这样的,方才失礼,叫你见笑。”
裴萧元比之一早见到韩克让还要莫名其妙。
他怎看不出来,这位郡主对他极是不满,但他自问,好似没有得罪过她,也不知她为何厌恶他至此地步。
不过,对方一个黄毛丫头而已,又是她的侄女,便是看在她的脸面上,他也不会将这点事放在心上,当下笑道:“无事。郡主或是有事急着出门,没看到而已。”
宁王闻言,松了口气,心里对他愈发感到满意了,领他入内,坐定,命人去将新安王李诲叫来,自己转向裴萧元道:“不知司丞可否还记得前次应许下来的事?今日将司丞请来,便是想叫我那孙儿行过拜师之礼,往后诲儿,便交托给司丞了。”
当日既答应收徒了,裴萧元此刻怎会推脱不受,一口应下。
薛娘子亲自领着儿子李诲出来。王府里的长史、典军等众多家臣和门客也是到齐。
裴萧元照时下通行的礼仪,向宁王和薛娘子告了声罪,坐到预先设好的师位之上,受李诲的跪拜。
李诲今日穿着崭新的衣裳,人虽看去有些瘦弱,但眼睛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走到裴萧元的面前,郑重行拜师之礼,道:“徒儿李诲,拜见师傅!”
裴萧元起身到他面前,将他从地上托起,勉励一番。
他说一句,李诲便点头一次,掩不住满脸的崇拜之色。宁王在旁看得欣喜不已,周围之人更是赞不绝口。待师徒焚香祝祷完毕,宁王留裴萧元用饭。薛娘子亲自带着府中仆妇备席。宁王便先领着裴萧元来到书房,众人陪坐,一番闲谈下来,方知裴家子不但武功过人,学识也是不凡。从思无邪之诗经到明经典籍,再到《魏》《晋》之书,无不涉猎。甚至,宁王谈及他极是推崇的《颜氏家训》,面前这少年人亦可与他对谈修身齐家,为学治世,无半点停顿。
座上之人无不颔首,宁王不由也暗自感叹,果然不愧世家子弟之名,裴家子虽未参与科举,然学识和见识,丝毫不逊那些录名入了进士榜的士人,对他不禁更是高看几分。
按宁王原本的计划,是直接跳过裴家子,与裴冀商议婚事,因裴冀是裴家如今仅剩的尊长,裴冀那里点头,裴家子自然从命。但此刻,一个按捺不住,当众便直接试探了起来:“如今西陲安定,你也受命入京,年又成立,当有婚媾。司丞对此,可有思虑?”
他对这年轻人实在太过激赏,若非家臣门客都在,差一点就直接当面问自家的孙女了。
裴萧元目光微烁,望向宁王,顿了一顿。
宁王立刻意识到自己操之过急,忙掩饰地抚了下胡须,环顾众人,解释道:“近来我听闻京中有人家对你颇为器重,东床以待,但不知儿郎子对此如何做想?”
裴萧元略一沉吟,在众人的注目中,自座上起身,向着宁王郑重作揖,随即应道:“如今国虽无大事,然小子功名未立,业未就,凭何为家?也不知是京中的哪一家竟会误看上我,万分感激,更是惶恐。迄今我尚未得知有如此的事,恐怕是宁王误听。万一真有此事,我也是无论如何都不敢误人的。数年之内,小子对婚姻之事,无半点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