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by小桂花婆婆
小桂花婆婆  发于:2023年09月02日

关灯
护眼
本书简介:
林远秋穿成小高山村的一名五岁孩童,爹爹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娘亲每天东家长西家短,忙得连洗碗刷锅的时间都没有。
爷奶叔伯们的白眼简直翻出了天际,连带着他和两个花花妹妹也不被待见了起来。
他奶说:“歹竹哪里出得了好笋哇。”
大伯娘又说:“龙生龙,凤生凤,懒汉夫妻生的自然就是一窝小懒汉了。”
林远秋:啊呸!
内容标签:穿越时空种田文 市井生活科举
搜索关键字:主角:林远秋┃配角:┃其它:
一句话简介:林远秋的古代生活
立意:心中有光,便能灿烂
vip强推奖章
前世意外猝死后,林远秋穿到大景朝一个五岁小男孩身上。爹不着调,娘爱八卦,且家里还穷得响叮当,面对这样的家,心里岂是一一个哇凉了得。好在现代人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精神,于是挣银子、考科举,林远秋终于收获美满人生。
本文行文流畅,风格轻松诙谐,剧情环环相扣,每个篇幅都能让人心潮澎湃,犹如亲眼目睹男主每个成长一般。本文立意积极向上,实为一篇精彩绝伦的好文。

才十月的天,迎面而来的风,却已有了冬日的味道,直吹得人凉嗖嗖的。
这几日,碧空中时不时能瞧见成群结队的徒雁,它们时而排成“一”字,时而又排成了“人”字,常引得人们驻足观看。
大雁是最能感知天气冷暖变化的,是以都赶在寒冬来临之前,纷纷往南方飞去。
十月也是果子飘香的季节,特别是柿果子,仲月之后,一只只柿子沉甸甸挂在枝头,犹如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小高山村几乎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柿子树种着,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安排家中小辈守着,免得被鸟儿偷食了。
林老头有三个儿子,孙子孙女更是一大堆,所以这看柿子的活计,自然是不愁人去做的。
不过从早到晚守着柿子树实在太过无聊,为了公平起见,林老头特地给家里人分了工。
林远秋也是才知道因由,原来这里的人并不知道硬邦邦的柿子摘下来后,是可以用法子捂软捂甜的,所以每次都要等到柿子红透了,发软了,才会把它们从树上摘下来,不然这又硬又涩难以入口的果子,挑到镇上指定没人要。
这样的做法就使得老有鸟儿飞来啄柿子吃,林老头的安排就是,家中几房孩子轮流驱赶鸟雀,保护好柿子,避免它们被鸟儿给嚯嚯了。
这可是近一两银子的进项呢,不守好了,过年的肉菜准要少上几道。
一听不守好柿子,年三十晚上的大鸡腿就没了,几个皮孩子哪怕再不情愿,也只能拿着竹竿老老实实在后院待着,话说,他们一年盼到头,也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吃上鸡腿,要是没得吃了,那还不伤心死。
今日驱赶鸟雀的活儿轮到了三房,林远秋没有亲哥也没亲弟,于是,吃过早饭,他就拿着板凳和竹杆子往后院来了。
而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大房的林远槐和二房的林远柏,两人,一个七岁,一个六岁。
林远秋今年五岁,算是堂兄弟中岁数最小的一个。
一到后院,林远槐和林远柏,就迫不及待仰起头,寻找起“漏网之鱼”来。
农家孩子,平常能吃到嘴的零食并不多,树上的柿子早就让他们嘴馋好久了。
只是大人都指望着卖柿子的银钱,好添办家中所需,哪里会舍得给孩子们多吃啊,且就算要给,也只能是被鸟儿啄破了皮的那种,至于品相好的这些,定是要留着卖银子的。
所以,娃儿们想敞开肚皮吃个爽的想法,就基本泡了汤。
于是每回家里大人挑担子出门后,小娃儿们就会围在自家柿子树底下,来回绕上几圈,想找找还有没有漏下的熟果子。
“狗子,狗子,你看那颗柿子是不是红了!”
林远槐指着树上的一颗红柿子,兴奋地嚷道。
一旁的林远柏听了,赶忙跑了过来,等看清果真是又大又红的一颗后,立马乐不可支地朝不远处的林远秋喊道:“狗子,快快快,快把竹杆拿过来,咱们这就把它弄下来吃!”
狗子你个头!
林远秋气闷的瞪了两人一眼。
自己又不是没有大名,非得狗子狗子的叫,太特么难听了。
见小堂弟朝他们翻着白眼,就知道又在为叫他小名的事生气了。
可这会儿林远柏和林远槐哪顾得了这么多,此时两人一门心思都在头顶的那颗红柿子上呢。
这不,林远槐捡起杆子就往树上探,而紧跟在后的林远柏,则飞快提起了衣摆,准备随时接住堂哥打落下来的柿子。
细竹杆约有两丈来长,林远槐双手举着,再踮起脚尖,堪堪能够到那颗红柿子。
天大地大,美食最大。
想到甜甜的柿子,林远秋觉得那被叫狗子的事可以暂时放到一边。
他看了看林远柏的站位,觉得这货待会儿接住柿子的可能性不大,正想上前帮忙,结果还未走近,就听到“吧唧”一声,一只红彤彤的柿子,擦过树枝直接落到了泥地上。
跟着一起发出的,还有林远柏的“哎呀”一声心疼。
“你咋没接住哩!”林远槐急得丢了竹杆,立马朝柿子奔去。
等捡起来一看,幸好幸好,只裂了一道口子,还能吃还能吃。
于是,连皮带肉,一掰三份,堂兄弟三人,见者有份,很快就把柿子给干光光了。
香甜的柿子,入嘴柔嫩爽滑,可真好吃啊。
林远秋情不自禁地舔了舔嘴角。
唉,穿到古代,不但人变小了,连嘴也变得馋了。
可这能怪他吗,天知道,这几日他的嘴巴都快淡出鸟来了。
林远秋好想前世的美味佳肴,烤鸡烤鸭、卤猪蹄,还有美味腊肠等等等等,他统统都想吃啊啊啊啊。
可惜啥啥都没有,在这里,能吃饱肚子就已经很不错了,还做啥美食梦呢。
他正想得出神,就听院墙外传来村里其他孩童的叫喊声,“远槐远柏,咱们快些捉虫儿玩去!”
一听这话,林远槐和林远柏也不再继续寻找“漏网之鱼”了,急匆匆朝林远秋丢下一句,“小弟你乖乖在这儿看果子,哥哥待会儿再过来陪你玩哈。”
说罢,两人就迈着小短腿准备往外冲去。
林远秋一手握着竹杆,一手朝两人挥了挥,去吧去吧。
看到小堂弟一副完全不在意的模样,林远柏和林远槐都有些纳闷,这看柿子的活儿多没趣啊,前两天轮到他们时,他俩都恨不得能躲开才好,怎么到了小堂弟这里,居然还一副做得挺开心的样子。
真让人想不明白。
林远秋并没在意两位堂哥看傻子般的眼神,此时的他,正盼着眼前这两个小屁孩,能快些出门去玩呢。
免得耽误自己做“私事儿”。
他林远秋又不是真正的五岁孩童,对于这赶鸟儿的活计并不排斥,相反,他正求之不得呢。
这不,等听到两人的脚步声远去后,林远秋来回在柿子树下走了几圈,而后举起手中的竹杆,朝早已相中的那几个大果子打了过去。
很快,五、六个硬邦邦的柿子就从树上落下来掉到了松软的泥地上。
来不及细看有没有摔裂开,林远秋把它们一个个捡起来塞进怀里,再查看地上无有遗漏后,就捂着衣襟,快步往他们三房跑去。
经过这几日有意无意的打探,林远秋终于知道,自己穿来的这个地方叫大景朝,一个历史书上从没有过的朝代。
至于当今姓甚名谁,他就没再继续打听了,他一个小老百姓,朝堂上的事离他太过遥远,他没有必要了解这些。
还有,就算自己问了,身边的这些小屁孩们也肯定不知道。
林远秋发现,这大景朝虽从未听说过,可眼前的一应事物却都不陌生,就比如众人的发型,男人梳着髻,妇人盘着发,女孩子双丫髻,小男孩两总角。
他记得历史上宋朝、明朝的发型,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在服饰上,平民百姓穿的大多都是麻布短褐、襦裙,而稍微有些地位的,比如前几日自己看到的里正,穿的就是青衫直裰,这与历史上的古代社会都差不离。
不过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就比如树上的柿子,林远秋发现,这里的人并不知道柿子的催熟方法,村里人都是等柿子自然熟了,才会把它们从树上摘下来。
而那些还未红透的,仍旧被留在树上,只等着熟了之后,再接着采摘。
所以,明明可以很简单的事情,如今却变得复杂了许多,不然像这种担心鸟儿偷吃果子,每日需派人守着的事,就根本没有必要。
林远秋并没有把催熟法子告知众人的打算,自己一个外来人,在这种很容易掉马甲的事情上,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不过,这些并不妨碍他私下藏些柿子催熟,这样到了大冬天时,自己的两个双胞胎妹妹,就有柔嫩爽滑的甜柿子吃了。
前院静悄悄的,除了一大早就挑着柿子去镇上的林老大和林老二外,家里其他人,大多都跟着林老头去地里收萝卜去了,冬日马上就要来临,不把萝卜收回家,肯定会冻坏在地里。
林远秋靠着院墙直接绕到了他们三房的后窗。
方才吃中饭时,他特地把窗户支了条一掌宽的缝,为的就是此时能便宜行事。
只是以林远秋如今的个头,要想把柿子往缝细里塞进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垫起脚尖够了好几下,才把柿子一只只丢了进去。
屋里靠窗的位置是个大土炕,炕上铺着棉被,扔进去的柿子,正好都落到了被子上。
春燕和春草正在屋里午睡,为了不吵到她们,往里投柿子时,林远秋特地避开了炕头的位置,可饶是如此,柿子掉到炕上发出的咚咚声,依旧把两人给吵醒了。
姐妹俩看到被子上突然多出来的柿子和窗外头的动静,明白自家哥哥这是又摘柿子回来了,两人立马一骨碌爬起身,趴到窗台上,兴奋地嚷道,“哥哥哥哥,你又摘柿子回来啦!”
“嘘,轻点声。”
林远秋忙朝两人做了个禁声的动作。
反应过来后,两个小姑娘赶紧捂住了嘴,小眉眼儿笑得弯弯的。
既然双胞胎妹妹醒了,那接下来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林远秋朝两人轻声说道:“哥哥要马上回去后院,你俩快把柿子放到罐子里去。”
“哦哦,晓得了晓得了。”
“哥哥你快去忙吧。”
姐妹俩点着头,表示知晓了。
见两人关好了窗户,林远秋没再逗留,很快往后院跑去。
自己离开有一段时间了,说不定这会儿鸟儿已飞来偷食了。
果然,等林远秋刚跑回后院,就听到柿子树上传来鸟雀的叽叽喳喳声。
可不能让鸟儿把柿子给霍霍了。
林远秋忙抄起地上的细竹竿,用力往树枝上拍打过去。
于是,好不容易才逮着机会落到枝丫上的鸟鹊们,还没来得及下嘴,就被竹竿的敲打声,惊得拍翅乱窜。
不一会儿,就全都飞走了。
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2章 狗子狗子
见鸟儿被赶跑,林远秋举着杆子的手并没有放下,他在几棵柿子树底下,来回又搜寻了一番,等确认再没有偷食的鸟雀后,他才把竹竿平放到地上,好让自己嫩嫩的小胳膊歇上一歇。
可不就是嫩嫩的嘛,想他一个三十多岁的大老爷们,如今突然变成一个五岁的小毛孩儿,这简直都要嫩出水来了。
前世的林远秋一直是个无神论者,可如今这番机遇,让他不得不相信,科学的尽头果真是玄学。
一阵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林远秋紧了紧身上的粗麻布外套,尽量不让冷风往自己脖领子里灌,免得不小心着了凉。
要知道,这里可是医疗水平落后的古代,真要是得了风寒,先不说能不能治好,就是这家拿不拿的出给他请医问药的银子都两说,要不然这具身体的原主,也不至于因为一场高热,就送了性命,才让他这个二十一世纪的醉死男,有了穿到这副小身板上的机会。
说是小身板还真一点都没夸张,按理说原身如今周岁也有五岁,虚岁都六岁了,可瞧现下这小小的个头,哪里对得起这岁数,细胳膊细腿的,说是只有三岁,也绝对有人相信。
唉,林远秋感叹,这得多穷的人家,才能养出如此挡速不匹配的娃啊。
想起这几日的伙食,不是硬窝头加野菜汤,就是粗的难以下咽的黑面馒头加野菜汤,至于吃肉啥的,不好意思,穿到这里快半个月了,他压根就没闻到过肉味。
想到这里,林远秋不禁有些担心,担心若都照这种没营养的吃法,将来自己会长成什么模样,会不会直接给他来上一副辣眼睛的五短身材。
再想到,前世他一米九的玉树临风,林远秋下意识就往自己廋削的肩膀摸去,结果触手之处,是一片粗糙的补丁,吓得他赶紧收回了手,生怕一不注意,就把衣裳给挠破了。
不是林远秋过分小心,实在是身上的这件衣服早已洗得发白,感觉稍稍一用力,就会破一般。
要知道,如今除了自己身上穿着的这件,唯二的外衫就是晾在院里竹杆上的那件了,真要是扯破的话,那他就没有可换洗的衣裳了。
再低头看看裤脚离地面足有小半尺高的裤子,饶是像他这样的小短腿,也穿出了七分裤的味道。
听说这身行头最早还是原身大堂哥的。
穷苦人家就是这样,孩子们的衣服基本都是轮着穿的,就像他们家,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再是老三穿,接着还有老四,等到了林远秋身上时,那一块连着一块的补丁,早已把衣裳原先的料色盖的差不多了。
其实对林远秋来说,衣服新旧与否,并不是他在意的,他真正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寒冬该怎么熬。
前几日他把装柿子的陶罐放到炕柜里时,顺带把里面的衣裳大致翻了一遍,结果悲催的发现,炕柜里头除了几件旧的发硬的棉袄,其他就没啥了。
由此可见,这家还真不是一般的穷啊。
要知道,北方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林远秋盯着自己裸~露在外的半截小腿肚瞧了又瞧,思量着冬日来临后自己的抗冻程度。
到时也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毕竟这样的日子,前世自己别说过了,就是想都没有想到过。
在穿到这具小身体上前,林远秋的小日子过得可不差,父母小有家资,而他,不但在三十岁之前挣钱为自己买了房,且银行账户上也有不下七位数的存款。
可惜啊,要不是光棍节那日被好友灌多了酒,一不小心醉死了,自己何至于一下子从米缸掉落到了米糠中啊。
最让林远秋揪心的,还是自己离世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怎样的伤心。
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己真是不孝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父母不止生了他一个孩子,想来弟弟一定会照顾好家里的。
至于自己名下的房产和存款,他一个还未来得及结婚成家的单身青年,遗产自然都归父母亲人所有了,这也算是给他心里的一丝慰藉吧。
临近酉时,地里干活的人都回来了。
林三柱挑着半担萝卜走在最前头,他的身后,则跟着林老头,以及吴氏几人,他们背上的大背篓里也都装着萝卜。
才跨进院门,老林头就听到,方才还在地里一个劲叫着腰酸腿疼的三儿子,此时已经嗓门如钟的大喊着“狗子狗子”了。
那中气十足的样子,哪里像一挖萝卜就喊着浑身无力的人啊。
唉,林老头叹气,老三算是长废了,三十多岁的人,一做起活来,就想着各种偷懒的法子,要不是自己两眼盯着,怕早就跑到哪儿溜达去了,好在老大老二不是这副样子,不然这家也不知会成啥样子。
想到这里,林老头忍不住转身朝身后的吴氏瞪了一眼,小儿子大孙子,老三就是被老太婆给惯坏的。
吴氏不服气,哪里是她惯的,明明是老三自己长歪了好吗。
对于老头子翻得白眼,吴氏只当没瞧见。
只是,老三都喊了半天狗子了,咋还没见小孙子出来应答一声啊。
莫非这娃儿今日并没在家看着柿子,而是偷跑到外头去玩了?
没等吴氏放下背篓去后院一探究竟,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疯跑了一下午,玩得汗流浃背的林远槐和林远柏,很快就上前解了惑:
“三叔,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都不准再喊他狗子了,要叫他的大名。”
“对对对,狗子弟弟说了,以后谁叫他狗子,他肯定不会应答的。”
说着,林远柏就学着林远秋的口气,把话学了一遍,“只有狗狗生的娃儿才叫狗子呢,我又不是狗生的,叫屁的狗子啊!”
林三柱:“……”
听着好有道理的样子。
等天快黑时,林大柱和林二柱挑着空筐子回家来了。
今日镇上卖柿子的人多了起来,最后小半框柿子,他俩走街转巷兜售了好一会儿才卖完。
“爹,这是今日卖柿子的银钱,共二百八十六文。”
林大柱边说边从胸口掏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递给了林老头,“今日卖得有些晚了,我和二弟是搭冬子的牛车回来的。”
除去坐牛车的两文钱,那就是二百八十四文。
林家没有分家,所有收入自然都归公中。
老林头把钱袋转递给刘氏,让她拿到房里收好,家中十个汤罐七个盖,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
眼见天马上就要冷下来了,老大老二还有老三他们的棉袄早已旧的不成样子,所以今年卖柿子的银钱,林老头准备拿出一部分,先给三个儿子每人做上一件新袄子。
其实家里人的棉袄都该做新的了,可哪有银子全给做上啊,也只能先紧着常出门的大老爷们了。
林老头吸了口旱烟,想了想开口对老大老二道:“明日你俩就歇上一天,我看咱家树上的柿子至多再卖个三四趟就能完事了。”
林大柱点头,明日他和二弟就在家帮着收萝卜好了。
这时,在灶间做好饭的妯娌三人,端着吃食进来了。
林远秋伸长脖子瞧了瞧,看到大伯娘二伯娘手里端的是窝头和黑面馒头,而他娘冯氏则捧着一大瓮野菜汤。
依旧是老三样!
林远秋欲哭无泪,前世美味佳肴的快乐没有了,他的烤鸡烤鸭还有烤肠什么的,通通一去不复返了。
唉,早知道会有穿越的一日,在前世时,他准得先吃个够。
和大多数村人一样,林家是分餐制,按林老头的意思,这样把吃食一样样分配好了,就不怕你一筷子我一瓢的抢着吃了。
林家共有十七口人,分别是林老头和吴氏两口子,然后是大房五口,林大柱和周氏以及两儿一女。
再是二房的林二柱和刘氏,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最后是林远秋所在的三房,三房也是五口人,他爹林三柱,他娘冯氏,以及他和一对双胞胎妹妹。
这么多人,一张桌子肯定坐不下,所以每到吃饭时,都是男的一桌,女的一桌。
吴氏负责分配饭菜,家中男人每人两个窝头,一个黑面馒头,再往碗里舀两勺菜汤。
女人这边则是每人一个窝头,一个黑面馒头,以及一勺菜汤。
而像林远秋他们几个小毛孩儿,就只有一个黑面馒头和一勺菜汤了。
孙辈里面,大孙子林远枫今年十四岁,二孙子林远松今年十三岁,他们两人已经能下地干不少活,也算是家中的主要劳力了,所以他俩分到的饭菜要比林远秋他们多上一个黑面馒头。
至于两个大些的孙女,吴氏拿起竹箩里最后一个黑面馒头,从中一分为二的掰开,往她俩碗里再各分上半个。
就这样,一顿晚饭就分配完毕了。
而刚刚还装的满满的两个笸箩,此刻已空空如也,就连陶瓮中的野菜汤也都刮的干干净净。
林远秋总算明白,为何每顿饭都要参着野菜和黑面吃了。
不然每天如此惊人的粮食消耗量,家中的粮食指定吃不到接趟的时候。
农家人吃饭没这么多讲究,那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乡下地方根本不适用。
林远秋边嚼馒头边竖着耳朵听大人们的谈话,这是目前他了解这个世界的最好途径。
只听一旁的林大柱,边嚼馒头边与林老头说起方才他在牛车上听到的事。
“爹,林冬说咱们族学的夫子已经请好了,是镇上的一个老童生,听说再过上十来天,就可以领着孩子去族学了。”

第3章 孙儿想去念书
听到林大柱的话,林远秋先是一愣,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后,心里顿时惊喜了起来。
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
自打穿越过来后,林远秋就一直在发愁往后的出路。
林远秋觉得,既然自己这辈子注定要在古代生根,那他肯定得找一个最舒适的活法,总不能随遇而安的当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吧。
前世林远秋也曾经在农村待过,小时候爸妈工作忙,没时间照顾他和弟弟,于是就把他俩拜托给姥姥姥爷带着了,可以说,林远秋的童年是在乡村中度过的,一直到开始读初中了,林远秋才回到父母身边。
姥姥姥爷家就在乡下,那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和许多淳朴的种田人,所以对于务农人的生活日常,林远秋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农民们在地里从年头忙到年尾,所得收入,也将将够维持一家人的最低开销,若是想要日子稍微过的好些,那就必须得想法子挣外块,否则啥都做不了。
这还是在现代社会,有杂交水稻,有化肥农药,一亩地能产上千斤稻谷的情况下。
而眼下,田不肥,地不壮,亩产量大概也就二百到三百斤之间,交了苛捐杂税后,剩下的粮食,恐怕连吃饱肚皮都难,更别谈能过上什么好日子了。
再则,古代社会,皇权至上,普通百姓有各种的身不由己,就比如时不时分派下来的徭役,挖沟渠,扛石块,垒城墙,届时自己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真是想想都可怕。
若是时局动荡,说不定还有兵役要服,战场上刀枪无眼,随时都有小命交代的可能。
所以,当今世道,他一个底层百姓,若不想温饱难济,不想被人摁扁搓圆,若想活的有尊严,恐怕也只有读书考功名这条路了,到时就算只中个秀才,也能让日子过得轻松许多。
前世林远秋虽是个学美术设计的,可论起读书的本事来,也是丁点不差的,毕竟要是文化课过不了关,他就算画工再好,也走不进国内一流美术学院的大门。
所以,在学习上,林远秋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他相信,只要自己肯花心思,肯努力,在举业上,一定会有建树的。
只是,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说每年要交给夫子的束脩,就是笔墨纸砚上,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更何况,在自己前头,还有四个堂哥呢,全都送去族学的话,家里肯定负担不起。
所以,他这个排在最末尾的小孙子,能轮得到吗。
林远秋忍不住朝桌上几个大人看去,结果,几人已经说起了明日下地收萝卜的事了。
看他们的表情,好像族学的事就是随口一说,具体家里要送谁去,该怎样报名,就没有下文了。
再看几个堂哥,捧碗的捧碗,喝汤的喝汤,一个个手里拿着馒头啃的正欢。
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果然是没错的。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因为林远秋突然发现,整个家里,好像只有他在意着族学开课的事。
这情形,怎么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呢。
难道已经商量好了?
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自己穿过来,到现在也就半个来月,家里可能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商量好了这件事也不一定。
林远秋翻了翻脑海里的记忆,半点要去上学堂的印象都没有,可见这个人一定不是他。
“四哥,你想去族学念书吗?”林远秋拍了拍一旁的林远柏。
“不想,念书有啥好玩的,我才不去呢。”
林远柏小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念书哪有捉虫子好玩啊。
“那大哥他们去不去啊?”
林远秋继续,他总要打听清楚才行,别到时把人家的念书机会给撬来了。
“不去啊,奶说咱家祖坟可没冒青烟,傻子才往里头搭银子哩。”
林远秋:“……”
感情自己在这里纠结了半天,家里压根就没有要送孩子去上学的打算。
这可不行,不念书不识字,那自己将来岂不只能在地里打转了。
不行不行,他一定得念书去!
林远秋朝便宜老爹看去。
话说娃儿想上学,自然要找当爹当娘的了。
可此时的林三柱正低着头,手里拿了根竹篾条子,正在认认真真剔着牙。
儿子投去的目光,他没瞧见。
林远秋纳闷,晚饭除了窝头就是馒头,又没猪肉塞牙,便宜老爹剔的哪门子的牙啊。
算了,他还是找便宜娘吧。
林远秋又转头看向冯氏,刚准备喊上一嘴,好嘛,只见坐在另外一桌的冯氏,正眉飞色舞,连比带划的和两个妯娌聊着村里的某某某呢。
真可谓吃饭八卦两不误。
得,靠人不如靠己,不然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至于能不能同意,总要问过才知道。
话说,不扔颗石子到水里,哪里会知道塘里有没有鱼呢。
拿定主意,林远秋也不犹豫,学着五岁孩童该有的说话口气,直接朝上首的林老头说道:“爷爷,孙儿想去念书!”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