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家子的科举路—— by小桂花婆婆
小桂花婆婆  发于:2023年09月02日

关灯
护眼

最最重要的是,他一个才五岁的娃,待会该怎么解释这些东西的由来。
柿子还能说是掉到地上自己捡来的,可那些柿饼呢,这东西不经过加工可成不了这个样子。
总不能从树上“吧唧”一下,就摔成了饼样吧。
林远秋的脑细胞是转了又转,他得赶快想出个应对的法子才行。
唉,林三柱啊林三柱,你可真是个坑娃的爹啊,你家儿子给你好吃的,那是孝敬你呢,哪知你却把儿子给卖了。
果然,没过多久,光着脚丫的林三柱又异常兴奋的跑回来了,只见他三两下把布鞋套上后,就一把抱起发着呆的林远秋,而后又迫不及待的往正房去了。
林远秋还抱着一丝幻想,“爹,我的柿子呢?”
“都给你爷奶了啊!”
林三柱回答的理所当然。
林远秋磨牙,他和两个妹妹也只尝过一个呢,这就全充公了?
看来以后他得记牢,遇事千万别得意忘形,这次要不是自己还夹杂着丁点想显摆的心思,也就不会被一锅端了。
正房屋里,林大柱和林二柱趿拉着鞋,两人刚准备洗脚上炕,就被老林头给叫了过来。
这会儿兄弟俩见老娘手里拿了块像饼子的东西,且还一副十分宝贝的样子,林大柱和林二柱有些好奇,“娘,您手里拿的是啥?”
怎么从来没见过啊。
吴氏但笑不语,拿起笸箩里的剪子,对着柿饼咔嚓咔嚓几下,很快就把圆圆的小柿饼分成了好几块,然后往两个儿子面前一推,“你俩快吃吃看!”
吴氏脸上满是压不住的喜色,刚才她和老头子已经尝过一个了,甜糯软口,实在好吃。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没犹豫,各自捡了一块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后,眼睛就亮了起来。
“娘,这糕点哪儿来的,吃着挺好吃的。”林大柱忍不住问道。
这饼子甜甜糯糯的,实在太好吃了。
一旁的林二柱跟着点头,十分认同他哥的说法,他吃着也觉得香甜软糯,确实挺不错的。
“这哪是糕点啊,老三说这叫柿饼,就用咱家后院那些柿子做的,哈哈,娘还是头一回听说柿子能做成饼的,且还这么好吃。”
吴氏边说边又揭开炕上的罐子,把剩余的十来块柿饼全拿了出来,“罐子里头还有好些柿子呢,都是狗子存起来的,听老三说,这些柿饼也是狗子摆弄出来的。”
“也不知狗子是咋想到的。”老林头刚刚已经激动过一回了,这会儿再看到这么多柿饼,忍不住又拿起一块,对着油灯仔细瞧了起来。
橙红色的柿饼在油灯的光照下,格外晶莹剔透,饼身上还挂了层薄薄的糖霜,老林头可以肯定,要不是柿子蒂还长在上头,保证没人会想到,这绵软香甜的饼子,是用柿子做成的。
看到老大老二满脸的吃惊,老林头一点也不意外,先前老三把罐子抱过来时,他也挺惊讶的。
谁会想到,才一个五岁的小娃儿,竟能想到把柿子做成柿饼吃,这脑袋瓜也不知咋长的。
老林头自动忽略了林远秋偷藏柿子的事,毕竟眼下这个叫柿饼的吃食才是最吸引人的。
他已经想到了用柿饼挣银子的法子。
很显然,林大柱和林二柱也想到这上头了。
这么稀罕的吃食,想来喜欢的人肯定不少。
没让老林头几个等多久,抱着儿子的林三柱很快跟个猴似的冲了进来,而后把林远秋往炕上一放,“狗子,你快跟爷奶他们说说,陶罐里的柿饼是怎么弄的。”
怎么弄的,就这样弄的呗。
林远秋只差朝自家爹翻白眼了,没见过坑儿子坑的这么彻底的。
再看屋内如三堂会审般的架势,林远秋心想,要不自己干脆来个闭眼开嚎,这样他们应该拿他没辙吧。
不然待会说不定要挨揍,毕竟四堂哥偷柿子吃被揍的屁股红肿的事,还刚刚发生在前不久呢。
且四堂哥当时也只偷吃了一个,比起自己这满坛子的柿子,罪名可要轻多了。
纠结着柿子的林远秋,压根不知道屋里人的关注度都在那几个柿饼上,这也难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他肯定想不到,在前世司空见惯的柿饼,在大景朝却没有这种吃法。
是以等老林头再次提起柿子时,林远秋也没往这边想,只把自己早已想好的应对说了出来。
“是大风把柿子吹下来的。”林远秋满脸的认真,“孙儿吃着有些涩口,就想着装到罐子里捂一捂,炕上暖烘烘的,柿子就熟了。”
听林远秋一说,几人才想起,对啊,未熟的柿子被风吹下来后,可不正是又硬又涩没法入嘴的吗,可他们这会儿再看罐里的柿子,早已变成橘红色,且摸着也软软的了。
这么说来,柿子不一定非得等熟了软了才能摘下来。
林大柱有些激动,他好像知道柿子催熟的法子了。
老林头也想到了,心里更是明白,如果催熟法子有用的话,那往后自家的柿子,就可以比别家早好多天上市。
这样的好处就是,多少一斤可以由自家说了算,再不会柿子成堆的卖不起价格了。
老林头强按下心头的激动,准备到明年柿子长出来时,就试试催熟的法子。
对于柿饼的做法,林远秋也有了应对。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学着五岁小孩的语气,道,“孙儿看到有些柿子摔破了皮,就学着奶晒蒲瓜干的样子,也把柿子去了皮,再把它们晒到柴铺上,等孙儿记起来再去看时,柿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在做柿饼上,林远秋还真没有乱说,其实这些柿饼的由来,也算是无心插柳吧。
当时掉落下来的柿子,的确有好些摔破了皮的,想到就这样丢了实在可惜,于是林远秋学着前世姥姥做柿饼的样子,把破柿子的外皮撕了,然后晾在后院的柴堆上。
因着柴堆那儿有不少的木柴,加上位置比较偏僻,几个柿饼晒在上头根本不起眼,所以之后的几天,林远秋已把这事给忘光光了。
而家里也没人留意到那块地方,所以,等林远秋再想起时,发现柿饼已经晾晒成功了。
而后林远秋又学着姥姥的手法,把它们一个个轻轻压扁,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在林远秋的连比带划下,老林头和吴氏,还有林三柱他们,算是听明白了柿饼的做法,也下意识地认为,这些柿饼完全是狗子歪打正着,凑巧做出来的。
这样的理解正是林远秋想要的,不然他一个小毛孩,突然做出这个,实在不合常理。
“狗子,做柿饼的法子你可不要与旁人说,晓得了吗?”
老林头摸了摸小孙子的脑袋,语气十分认真。
“是啊,狗子。”林三柱也跟着说道,“今晚你和爷奶,还有大伯二伯说的话,再也不要告诉别的人,知道吗?”
林大柱和林二柱也跟着叮嘱:“狗子,你爹说的对,做柿饼的法子,咱们可不能对外说。”
到了这会儿,林远秋总算回过味来了,合着自己这个柿饼,在大景朝算是头一份啊。
这也能理解为何不让自己往外说了,想来是打着日后做柿饼卖的主意吧。
对,一定是这样的。
想明白原由后,林远秋心中不免有些惊喜,要真能做柿饼挣银子,那对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来说,肯定是件大好事。
所以,这样的挣钱好法子,傻子才会往外说呢,林远秋摇摇头,朝老林头无比认真道:“孙儿不说,孙儿肯定不说。”
打死他都不说。
老林头很是欣慰,自家小孙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既然问清楚了话,接下来就没林远秋什么事了,老林头让林三柱先送狗子回房,虽做柿饼的事要到明年才能开始,可父子几人这会儿兴致正浓,想提前规划一番。
林三柱脱下袄子给林远秋包上,从正屋到三房可有一节路要走,大晚上的,别把自家儿子给冻着了。
“爹爹,我的柿子。”
林远秋想最后争取一下,能拿回几个是几个。
对哦,这些柿子可是自己狗子一个一个攒起来的。
林三柱有些后知后觉,这才想起柿子被自己一锅端的事。
“爹,这些柿子可是狗子攒下的。”
林三柱的言下之意,他儿子好不容易攒下的,他得搬回房里去。
吴氏一把摁住罐子,里头的柿子少说也有三十来个呢,先前自己不知道也就罢了,现在她肯定不能让老三全拿了去。
最后,老林头一锤定音,所有东西按人头均分,三十五个柿子,每人分两个,余下的一个,老林头直接给了林远秋。而柿饼,一人一块肯定不够分,于是吴氏拿出剪刀,一顿咔嚓咔嚓,几个柿饼转眼就剪成了十七八块,这下每人都能分上一嘴了,倒是不会吃亏了谁。
林远秋觉得,吴氏一定是分白面馒头分出经验来了。
临近腊月,天越发冷了起来。
半夜时分,林远秋隐约听到窗外头响起了沙沙声,这是下雪了吧?
他紧了紧被子,一转身,很快又进入了梦乡。

第11章 晨课
老林头和吴氏依旧临近卯时就醒了过来,等看到屋外白茫茫一片后,夫妻俩心里的第一想法就是,狗子今日肯定不会去上学了。
于是老林头又重新上了炕头,拿过荞麦枕头往后背一垫,就拿剪子剪起了烟丝。
吴氏见了,忍不住开口,“这会儿屋里头还暗着呢,哪里剪的出细烟丝来。”
老林头不以为意,这活自己都做了几十年了,如今不说屋里亮不亮堂,就是闭着眼,他都能把这几张烟叶给料理明白了。至于烟丝剪得细不细的,怕啥,都是往烟袋锅里点着烧的东西,谁还在意这些啊。
对于老头子的不听劝,吴氏也无法,反正两人成亲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听过自己一回。
就一属犟驴的,有啥办法。
吴氏搓了搓手,这天可真是冷,对了,她得找找,看家里还有没有可用的棉花,老三的新袄子卖了,她总要想法子,往他那件破棉袄里加点棉花才行,不然大冷的天,哪吃得消啊。
想到这里,吴氏忙起身下了炕,打开衣箱后,就翻找了起来。
几十年的夫妻,不用多问,老林头就猜到吴氏想做啥,他想了想开口道,“你把我那件细棉袄子改改给老三穿吧。”
吴氏一听,炸毛,“这咋行,这可是大妮二妮特地给你做五十大寿的。”
前年老林头五十岁整,两个闺女给爹娘各做了身袄子,用的细棉布做的面料,絮了六两棉芯,穿在身上可暖和了。
这也是老林头和吴氏唯一的好衣裳。
是以,两夫妻平时都不怎么舍得穿。
吴氏还好,每年除夕正月,都会拿出来套一套,而老林头的这件,一直就在箱子里头放着了。
用他的话说,自己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地里,且到哪都有烟袋锅子跟着,这要是一不小心把新袄子给烫个洞,那还不得心疼死。
于是,老林头的新袄子,就基本没穿过。
吴氏肯定不会依老头子的意思把棉袄改给林三柱穿,自己和老伴就这身拿的出手的衣裳,说句不忌讳的话,等将来入土时,当成寿衣穿进棺材,不也能给孩子长一长体面。
老林头自是不知老伴已把两人的身后事都考虑上了,他把挂在烟杆子上的小布袋打开,再把剪好的烟丝统统装到了袋子里。
而这边,吴氏已把整只木箱翻找完了,结果不出所料,啥有用的棉花都没找到。
把箱盖合上,吴氏正准备打开另一只,就听到屋外头有开门闩的声音传来。
总不会是狗子起来了吧。
两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赶紧推开窗户往院子里瞧。
只见院门那里,有一张木凳子摆着,凳子的上头,是一个小小的身影,正踮起脚尖拨着二门闩。
这人不是狗子还会是谁。
这下老林头也不摆弄他的烟袋锅子了,忙穿衣下炕,打开屋门就快步到了院子里。
听到动静的林远秋转过身,木凳子晃了晃,老林头赶忙上前扶住,再见小孙子头上已落了不少的雪,他忍不住开口道,“远秋,今日还要去上学吗?”
“要去的啊,学堂还未放旬假哩!”
听到老林头这会儿又喊自己的大名,林远秋有些想笑。
再对比昨晚的一声声狗子,林远秋也算总结出经验来了,那就是,每回自己背着书袋上学时,老林头都会下意识地喊他的大名,除去这个时候,剩下的,就都是狗子了。
林远秋忍不住感慨,果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人诚不欺我也。
雪天路滑,担心一不小心会摔了人,林远秋没让老林头相送,挥手与之告别后,便独自一脚深一跤浅的往族学走去。
今日花在路上的时间比平常要多上一倍,林远秋心想,也幸亏路上的积雪不厚,不然他也只有在家待着的份了。
王夫子风雨无阻,和平时一样,早早就在班舍里坐着了。
“夫子早!”林远秋行了个标准的学生礼。
这是上学第一日,王夫子教给他们的,双手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身体略往前躬身,这样,一个标准的学生礼就行好了。
等林远秋起身走向座位时,才发现自己居然是第一个到的,看来今日的雪,让人有了赖被窝的理由啊。
没再多想,林远秋从书袋中拿出《三字经》,翻开,准备从头到尾念上一遍。
可转念,林远秋觉得,自己有必要把书已经买来的事与夫子说一说,还有笔墨纸张也都有了的事,免得脑门上老顶着一个苦娃娃的名头,实在没有必要。
咳咳,林远秋清了清嗓子,而后起身,“禀夫子,昨日学生父亲已给学生把三字经买来了。”
王夫子朝林远秋手上的《三字经》看了看,而后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
“夫子,我爹爹也给我把笔墨买来了。”
放下《三字经》,林远秋又把笔墨拿出来举给夫子看。
王夫子接着点头,嗯,不错不错。
林远秋嘴角忍不住上扬。
对了,他还有纸未说呢。
想到这里,林远秋再次起身,“禀夫子,学生家中还有一大卷白纸哩。”
小得意的表情加上小小的脸,把小娃儿的稚气,表现的淋漓尽致,林远秋并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有多幼稚,只觉得汇报过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起来。
看来,爱面子的事,无关年龄的大小,一直被同窗爹娘当成苦孩子的典型代表,他也很烦的好吗。
王夫子忍不住嘴角抽抽。
刚才林远秋进来时,他看到对方背着的书袋,不再似以往那般轻飘飘贴在身上,想着是不是书已经买来了,正想问上一句呢,哪知还没来得及开口,小家伙就巴巴巴的全都报给他听了。
王夫子强忍着笑,自己这个故作老成的学生,今日总算有了小孩子该有的模样。
约摸过了两盏茶功夫,又陆续来了十来名学生。
再之后,就没人过来了。
想来都被雪阻了吧。
看了看外头还未停的雪,王夫子觉得,该来的学生差不多都已经来了,遂让大家把手中书本合上,开始点名抽背了起来。
这可是先前从未有过的,当下便有学生恨不得把头埋进肚子里,免得被夫子点到。
只是,这不是想躲就能躲过去的。
第一个被点到名的是林云安。
王夫子道:“幼而学,壮而行。”
林云安挠了挠头,吞吞吐吐的接上,“上致君,下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裕裕裕……”
裕了半天,什么也没裕出来。
王夫子沉着脸,手拿戒尺走了过去,林云安只得老老实实伸出手,掌心朝上。
只听得“啪啪啪”,手心被戒尺打了三下,光听声音,就觉得疼的厉害。
这下,众人的脑袋已经快和桌面齐平了,早知道今日有这么一遭,还不如窝在炕上不来了呢。
“林文进!”王夫子走到最前头一排,“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林文进忙接了上去,“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
王夫子点头,让其坐下。
没挨戒尺,林文进十分得意,转头看向一旁的林远秋,期盼着下一个被夫子点到名的人就是他。
这样,自己就能看到林远秋被打戒尺的惨样了。
所以当王夫子叫到林远秋时,林文进的一对小眯眯眼,此时已乐成一条线了。
林远秋没留意到同桌幸灾乐祸的眼神,他这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很能静下心做一件事。
只要投入,基本就处于外物难扰的状态。
这也是前世他一直学习成绩优异的主要原因。
就像刚才,虽背诵之人不是他,可林远秋已边听边在心里做着释义了。
王夫子双手背在身后,戒尺就放在离林远秋不远的课桌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林远秋接上,“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王夫子未叫停,林远秋就一直背了下去,直至背诵到“戒之哉,宜勉力”才停了下来。
而此时,林文进吃惊的嘴巴已张得老大了。
他是怎么也没想到,林远秋居然把剩下的部分全给背了出来,要知道,这可是昨日才学的啊。
还有,他不是没书的吗?怎么能记住这些的?
这也是王夫子始料未及的,昨日自己才大致讲了一遍,没想到林远秋竟然全记了下来,可见是个记忆力惊人的。
只是,越有这样的认知,王夫子心里越是惋惜,历来科举考试,学识和钱银自是缺一不可的。
没有钱银的支撑,再好的学识也只能埋没。
唉,可惜啊!
林远秋自是不知此时王夫子的心里想法,晨课结束后,他便书袋一背,快步回家吃早饭去了。
其实也可以把书袋放在班舍里的,不过林远秋可不敢这么做,便宜爹好不容易才把书本笔墨给他凑齐呢,他还是全带在身上才放心些。
见小堂弟背着书袋回来,林远柏快步跑了过来,而后从鼓鼓的衣袋里,抓出几颗山楂,“狗子弟弟,给你吃!”
林远秋已无力吐槽被叫狗子的事了。
狗子就狗子吧,反正都说贱名好养活。
那就保佑自己在古代茁壮成长吧。
说来,当初之所以起了个狗子的小名,还真有贱名好养活的想法。
原本在林远秋上头,是有两个哥哥的,只可惜一个养到七岁时,出天花没了。
而另一个,还在襁褓时,就发热夭折了。
所以等到林远秋出生,吓破了胆的林三柱,立马给自己儿子起了个易养活的贱名,就叫狗子了。
“四哥,你去后山啦?”
林远秋看到林远柏的鞋尖全湿了,想来这些山楂就是去山上摘的。
下雪天,原本不起眼的山楂,在白雪的烘托下,立马显出了身形,所以,这个时候,好多皮孩子都会去山上摘果子。
“嘘!”林远柏忙做了个禁声的动作。
要是被他娘知道自己大雪天的居然跑去后山,肯定得挨揍。
林远秋接过红彤彤的山楂问向林远柏,“酸吗?”
他可是最怕酸的。
林远柏摇头,“一点都不酸!”
林远秋不太相信,“要不你先吃一个给我看看。”
吃就吃,林远柏很快往嘴里塞了一颗,接着大口大口嚼给林远秋看,果然脸上一点被酸到的表情都没有。
这下林远秋放了心,忙抓起一颗塞进嘴里。
结果,还没嚼上两下,小脸顿时酸成了包子。
哈哈哈哈,小计得逞的林远柏边笑边快速把嘴里的山楂吐了出来,哎哟,可真酸死他了。

第12章 没有砚台
雪下了一天就停了,气温又渐渐高了起来,原本挂在屋檐上的冰条,随着温度的回升,开始滴滴嗒嗒往下滴着水珠,而铺叠在瓦片上的白雪,也慢慢化成了水。
都说融雪天才是最冷的,林远秋觉得自己的手可比昨日僵多了。
好在王夫子给大家放了旬假,今明两天不用再去族学上课了。
于是暖烘烘的炕加上暖乎乎的被窝,让林远秋一觉睡醒时,就已到了辰时末。
原本以为自己已是这个家起床最迟的一个,可转头看去,发现同样还在炕上的便宜爹,依旧呼吸均匀,睡得正香呢。
林三柱难得下大力气做活,更别说去码头扛麻袋了,是以昨日缓过劲来后,就全身酸痛的厉害。
这也是吴氏没扛大扫把过来的原因,不然躺到这个时候还不见起床,挨扫把头都是轻的。
林远秋坐起身,快速把衣裤穿好,虽王夫子给了两天的旬假,可留下的作业也不少。
待会吃了早饭,他还有的忙呢。
这时,就听门“吱呀”一声开了,紧接着,一个小脑袋探了进来,是春燕。
小姑娘见爹爹还睡着,也没敢动静太大,只轻手轻脚走了进来,“哥哥,娘让我来喊你吃早饭。”
林远秋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响了,当下也没耽搁,下地套上棉鞋后,就牵着大妹的手往堂屋去。
今日早饭吃的是黑面馒头和碎米粥,吴氏还破天荒的打了两个鸡蛋到粥里,虽每人碗里只飘了几片薄薄的蛋花,可那种今日我吃了鸡蛋的喜悦之情,都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林远秋也一样,穿到这里已快满月,他还是头一次接触到鸡蛋,虽只有点点几片,可他已经很满足了。
加之肚子里的空城计不等人,于是,馒头和米粥很快下了肚。
摸了摸吃得饱饱的肚子,林远秋想起,便宜爹还没吃呢。
可他往桌上看去,除了桌子中间的一大碗腌萝卜,其他什么都没有了。
林远秋抬脚往厨房去,想着他爹的那份早饭,会不会还在锅里温着。
只是,等林远秋揭开锅盖,却见里头只有一大锅的水,该是温着准备待会儿洗碗的。
所以,他爹的早饭呢,总不会因为没有起床,就不给饭吃吧。
如今一天才吃两顿饭,要是错过了这顿,下一顿就得到酉时了,还有好几个时辰呢。
看到小孙子四处晃荡,吴氏站起身,正想走过去瞧瞧,结果,就见小家伙捧着个大陶碗哼哧哼哧的过来了,“奶,我爹的早食哩?”
刚刚林远秋也把碗橱打开看过了,里面除了几个空碗,其他能吃的东西,一样都没有。
所以他就找吴氏来了。
看到小孙子一副你们别想饿死我爹的表情,吴氏真是又气又好笑,不过更多的是欣慰。
看来老三没白疼这个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心疼爹,可算是歹竹出好笋了。
再看老三媳妇,正一口米粥一筷子咸菜,吃得正欢呢,吴氏当下就一个大白眼翻了过去。
冯氏委屈,她这不是还没吃饱嘛,再说昨日相公的早饭,不就是她端过去的吗。
不过看到自家狗子这么懂事,冯氏觉得被婆婆白上几眼也没什么。
而一旁的周氏和刘氏,此时心里的想法正和婆婆一样,那就是歹竹长出好笋来了。
吴氏拿着大陶碗进了房,林远秋紧跟在后,只见他奶走到炕边,炕上有个大草箩,圆圆的,用稻草编成的那种,再看他奶把箩盖掀开,然后从里头拿出两个黑面馒头,接着是一小陶罐米粥,摸着还热乎乎的。
林远秋纳闷,不就馒头和粥吗,他奶也太小心了,居然藏到了房里,这是怕被人偷吃?
可等林远秋把早饭端到房里,再看到他爹熟门熟路从米粥底挖出两个去了壳的鸡蛋后,才明白吴氏为何要把粥放到自己屋里了,合着这是偷偷给三儿子弄好吃的,担心被人知道呢。
林三柱把两个鸡蛋舀了出来,准备一个给自家儿子,另一个给两个闺女一人半个。
“爹,您吃吧!”林远秋把鸡蛋重新放到米粥里。
春燕和春草有些不舍,两双眼睛盯着白胖胖的鸡蛋,没舍得挪开,可两个小姑娘还是把鸡蛋往爹爹面前一推,“给爹爹吃!”
最后林三柱把鸡蛋一分为二,跟几个孩子正好一人半个,这下都吃得乐滋滋的了。
吃完了鸡蛋,林三柱再三叮嘱:“可不能往外说,知道了吗?”
知道知道,春燕和春草乖乖点头,昨晚吃白面馒头的事,她们就没和外人说呢。
把碗筷送回到厨房时,林远秋看到只有大伯母和二伯母在,两人,一个洗碗,一个刷锅,而他娘冯氏,不用多猜,肯定又跑出去串门了。
林远秋不禁想起了吴氏对冯氏的评价,爱偷懒、馋嘴、还有爱与人闲话。
许是现代人的思维,林远秋并不觉得馋嘴有多大问题,何况冯氏也是因为小时候爹娘偏心,加之家境不好,所以才会对吃的特别执着。
至于爱偷懒,不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夫妻俩一起生活久了,自然全都跟着学了呗。
这不,自从他爹去码头扛了一次麻袋后,林远秋发现,他娘冯氏就开始张罗绣鞋垫的事了,说是不能让相公一个人这么辛苦,她也要想法子挣银钱给儿子念书。
相比起前头两样,林远秋觉得东家长西家短,爱与人闲话才是最要不得的,时间久了,邻里之间肯定会闹出矛盾来。
就像前几日,族里就有人因着说嘴吵起了架,而他娘冯氏也涉及其中,好在事不是很大,最后争吵了几句就散了。
自那日之后,林远秋就在心里想着,该怎样帮他娘把这个坏习惯给纠正过来。
对于冯氏偷懒的事,周氏和刘氏早习以为常,起先还有些怨言,可时间久了,也就无所谓了。
这不,接过林远秋手里的碗筷后,两人就让他快去和远槐远柏玩了。
林远秋哪有玩的时间啊,两天的旬假,除了每日熟读三字经外,还需写上大字三张。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