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穿越)——紫舞玥鸢
紫舞玥鸢  发于:2023年05月31日

关灯
护眼

  “啊?不卖摆出来干什么?”
  “故意让人眼馋吗?”
  原来这么多好东西,只能看不能买,商左顿时大失所望,忍不住加入了小声骂骂咧咧的行列。
  总管太监也不生气,反而笑眯眯道:“大家不要急,这些东西暂时只打了样,只有极少数成品供给宫中用度。不过,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投入量产了。”
  “如果诸位贵客有兴趣大量购买,可以先下订单,签署采购契约,并支付定金,订单会送到相应的工厂,等出了货,会派人通知各位来取货。”
  商人们立刻大声议论起来,这先付定金再取货的流程,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不过东西还没拿到手,就要先大出血,别看这些“样品”无比精美,万一最后的成品到处都是瑕疵,上哪儿说理去?
  总管太监气定神闲地喝口茶,现在启国的商品有多畅销,是个人都知道,完全是卖方市场,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工厂太少,产能不足,日日供不应求。
  果不其然,没思考多久,就有一个商人率先要求订货,此人正是渤海国的商人商左。
  他上次走私文兴县出品的钢针,虽然吃了个大亏,但是启国的商品质量他是知道的,眼下展出的东西,全是紧俏货,关键是价格还便宜,无论卖到哪里,都是十倍的赚。
  至于启国查商税极为严格,在这么高的利润面前,反而不重要了。
  有了商左带头,其他大商团们纷纷跟进,生怕晚了一步,就被竞争对手抢了先。
  没过多久,内务府总管就抱着一大堆订单契约,美滋滋地离开,他身后跟着的侍从们,拖着一大排装满金银的箱子,沉得抬都抬不动。
  总管看着那些花了许多钱,连一根毛都没得到,还兴高采烈仿佛大赚特赚的商人们,不仅摇头叹息,直呼陛下这手高明。
  玻璃工厂现在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建造,更别说投产,那些“样品”都是官窑里烧出来,成色最好的一批成品,仅仅只有这么些而已。
  如今倒好,直接空手套白狼,在这些外国商人们手里集资,建造生产工厂,再招募工匠,最后生产出的产品再卖给他们。
  全程甚至不需要朝廷投入多少成本,就能得到几个工厂,摇钱树一样源源不断给朝廷赚钱。
  ※※※
  此时此刻,正带着一众臣子们在城郊的工业园视察的萧青冥,突然收到新鲜出炉的系统提示:
  【一年一度的朝贺大典圆满落幕,你在外国使团面前充分彰显国威,同时收回被渤海国霸占的津交盐场,极大提升了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和震慑力,系统赠送抽奖机会一次。】
  【系统奖励京州、宁州、雍州百姓幸福度各5%,朝政秩序度5%】
  【目前京州幸福度50%,宁州幸福度41%,朝政秩序度57%。】
  【提示:当前京州百姓幸福度已超过50%,评价提级为:欣欣向荣。该评价状态下,生产力水平额外增加10%。】
  【当幸福度超过60%将进入下一阶段,下阶段评价为:安居乐业。】
  萧青冥顿时一阵惊喜,生产力水平提升一成,相当于整个京州的农业、工业都能增加一成产出,这就是躺在家里天上掉馅饼的感觉吗?
  【你已触发津交盐场隐藏支线任务,请在限时三个月内完成,支线任务奖励丰厚,任务失败将扣除你的声望。】
  萧青冥陷入沉思,系统的隐藏支线任务毫无规律可言,完全是随机的,不过总能误打误撞碰上一些。
  系统任务提示再次响起:
  【新的一年,开启第三阶段税收任务:累计收获粮食一千万石,累计获得白银一千万两,累计获得商税一百万两,本任务无时间限制,花费时间越短,奖励越多。】
  萧青冥看着这几个数字,嘴角一阵抽搐,果然被他言中,税收任务越往后越难,光凭自己手里三州,想快速完成已经不可能了。
  还是尽快把南三州搞定,大力整顿农业和商贸才行。
  没想到,系统又给出了三条提示:
  【恭喜你获得渤海国声望一千点,开启渤海国声望栏。】
  同时开启的,还有羌奴国和南交国声望栏,声望同为一千点。
  萧青冥有些诧异,又有些好笑,召开一次大朝贺竟然有这么多隐藏的好处,他分明把那些国家都恐吓了一通,半点利益没给,反而提高了自己的声望?
  有意思。
  【初次开启外国声望栏,系统奖励声望道具卡一张。】
  萧青冥精神一振,来了,无穷妙用的声望卡。
  他赶紧翻开物品栏,竟然又是一张比金色SSR更高级的橙金色卡牌!
  【君王光环卡,您是声威赫赫的真龙天子,是国民与将士誓死效忠的一国之君,您的子民将为您顶礼膜拜,您的军队将为您战斗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在您的命令下,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本卡使用机会为两次,开启后,您的追随者将陷入狂热状态,完全执行您的任何命令,忘却一切恐惧、牺牲和痛苦,不计得失,视死如归,不断奋战直至死亡!】
  萧青冥眯了眯眼,光是看着这张君王卡的卡面说明,一股强烈的肃杀热血之气便扑面而来,短短几句话,都能叫人为之动容。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张压箱底的绝杀卡,不到万不得的危急关头,已决不能轻易动用。
  查看系统提示和奖励时,萧青冥一直处于双眼放空的发呆状态,直到耳边传来白术的一声惊呼:“陛下,这是什么?”
  萧青冥回过神,侧过头瞥一眼,白术正弯腰朝桌子伏低,桌边放着一架固定在铁架上的镜筒,它由两片不同的镜片重叠在一起,可以调整镜片的位置和距离。
  当移动到某个合适距离时,铁架置物处安放的物什,会瞬间放大许多倍。
  萧青冥有些惊异,他只把玻璃制成凹凸透镜的几种基础用途,告诉了方远航等人,没想到皇家技术学院那群人,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
  他淡淡笑道:“这是显微镜。”
  还是最原始的那种,相当于多了几倍的放大镜,大约可以看见一些肉眼难以分辨的小爬虫的程度。
  旁边的方远航和几个技术学院学子,正摩拳擦掌准备好生炫耀一番这架天才的发明,没想到还没等他们开口,陛下反而一口就说出了它的用途,甚至连名字都给起好了。
  “显微镜……好贴切的名字。”白术长长哦了一声,十分感兴趣地摆弄它。
  它的旁边还摆着一支木质的长筒,同样可以收缩镜片距离,用来望远。
  见萧青冥拿着“望远镜”试用,方远航笑道:“陛下,现在镜片的做工还非常粗糙,目前只靠工匠手工磨出了这两架,看的距离也不太远。”
  “不过我已经让学院专门成立了玻璃透镜研发小组,将来定能派上实际用场!”
  萧青冥满意地点点头:“能想到这一步,你们已经很厉害了,朕打算等春闱科举后,把皇家技术学院继续扩建,扩大招生,另外在雍州和宁州各自开设分校,广收学子。”
  方远航一阵惊喜,想到自己将来能“压榨”的学子更多了,不由眉飞色舞:“陛下英明,学院就那么点人,哪儿哪儿都不够用,早就该扩建了。”
  “如今皇家技术学院名声在外,人人都知道学院的重要性,不知道多少读书人挤破头想进来,还过不了基础考试那关呢,根本不怕招不到人才。”

  他身后的李长莫和穆棱等学子,顿时露出庆幸的表情,幸好他们入学的早,那时候门槛低,现在可说不准了。
  萧青冥看了他们一眼,笑而不语。
  为期一年的【休养生息】增益状态即将到期,马上将迎来新一年春耕,去年风调雨顺,加上从宁州回收了大量金银财税,国库难得的丰盈。
  春闱在即,新春大礼包又送了【抡才大典】增益,等今年科举收拢一批人才,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在三州新建各种新式蒙学学堂,和技术学院,为后备役人才培养打基础了。
  他想了想,仿佛忽而想起什么,道:“马上就到科举春闱了,你们是否打算备考会试,博一个进士出身,将来也好名正言顺进入朝堂为官。”
  自他身后,一众卡牌们,包括李长莫等技术学院学子在内,都是双眼发光。
  进士,三甲,状元,御街簪花打马游街,光宗耀祖,试问天下间有哪个读书人能抗拒科举的吸引力?
  别说本就是进士出身的方远航、曾经的女探花林若,在国子监时就是热门状元人选的李长莫,就连秋朗、莫摧眉这几个江湖人,都忍不住露出羡慕的目光。
  尤其是莫摧眉,他的父亲曾是秀才,若非家道中落,家破人亡,他根本不会在江湖刀光血影里沉浮,他的妹妹也不至于流落青楼。
  说不定他就会走上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的道路,博取功名,入朝为官,和全家一起安稳幸福的过完一生。
  可惜命运的分叉路从来没有如果。莫摧眉有些遗憾地叹了口气。
  秋朗默默地握着他的剑,他从前从不稀罕当朝廷鹰犬,更恨那些贪官污吏,但如今追随萧青冥这么久,不知不觉也渐渐受到了影响。
  能被人尊称一声大人,手掌权利,震慑群伦,上斩贪官,下抚百姓……似乎,好像,也挺有成就感的。
  就在众人想着科举思绪翻飞之际,人群中忽然走出一个生面孔,朝着萧青冥躬身行礼。
  来人三十五六岁年纪,一身灰白色丝质长袍,外罩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罩衫,面容俊朗,文质彬彬,身量高大,胸膛衣襟被精韧的肌肉撑起,匀称而不失爆发力。
  他的眼神饱含着某种历经世事的沧桑,身上有种沉稳成熟的气质,嗓音十分温和,仿佛世上没有什么事能令他失态。
  此人甫一出现,众人的目光便微妙地警惕起来,他正是萧青冥在新一轮十连抽中新获得的SSR英灵人物——江明秋。
  曾担任过工部尚书和河道水师提督,系统唯一盖章肯定,文武双全的罕见人才。
  “陛下。”江明秋望着萧青冥,恭敬道,“臣有一个提议,关于今年春闱科举。”
  “哦?”萧青冥好奇地看着他,颔首道:“你说说看。”
  江明秋不疾不徐道:“臣知陛下扶持设立了皇家技术学院,将来也有推广普及的打算,在宁州还曾开设商科考试,特招吏员。”
  “可见陛下有意削弱儒家经义的地位,更加看重实务人才,以便充实衙门之基。”
  难得有个不反对他的儒生,萧青冥饶有兴致地注视他:“继续说。”
  江明秋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将六科一并纳入科举范围,若是担心士林反对,只要不给他们进士出身,换一个其他名头就是。”
  萧青冥险些笑出声,他确实有次打算,只是还在犹豫要不要这一次春闱就提出来,没想到,被江明秋一语道破了。
  既然已有臣子提议,他何不顺水推舟?
  他从善如流点点头:“此提议甚好,回去拟一个折子上来。”
  众人同时心中一动,六科也纳入科举范围,那他们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春闱了。
  除了暂时还在宁州主持商盟和海外贸易事宜的花渐遇,眼下环绕在萧青冥周围的一众属下们,不约而同起了新一轮竞争之心,开始为了春闱科举摩拳擦掌。
  谁不知道,官位越高,意味着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越重要。
  秋朗和莫摧眉还有方远航三人,同时暗暗向江明秋投去审视的目光,文武双全,很了不起吗?
  作者有话说:
  白:来了新同僚不好吗?怎么气氛怪怪的?(左顾右盼.jpg)
 
 
第104章 人才丰收的科举
  年节后, 礼部开始紧锣密鼓筹备今年的春闱。
  朝会上,陛下在朝堂上突然宣布,要求礼部把六科也一并纳入会试。
  六科, 原本指的是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但被萧青冥硬生生改成了农科、算科、商科、医科、工科和理科。
  还有被废止上百年的武举, 也再次召开,一并纳入科考范围。上至将军将领,下至平头百姓, 只要身家清白不曾作奸犯科,身体素质优异,不论出身都可以参加。
  那些曾经被视作不入流的百工末流学科, 终于迎来了春天。
  这条公告一出, 立刻引起了京城读书人之间的轩然大波。
  以国子监学子为首的京城读书人圈子,纷纷聚集在皇榜之前抗议, 街头巷尾, 茶馆酒肆,到处都有他们抨击时政声音,暗讽皇帝不礼遇文人, 反而一再抬举末流的百工武人泥腿子。
  直到新的皇榜公告明确写出, 六科和武举不赐予进士出身,而是授予“科员”出身, 可以进入各基层衙门做吏员,或者进入皇家禁卫军预备营, 并且不占用进士名额。
  这才令汇聚在京城的各路应考学子大松了一口气, 勉强平息了京城读书人圈子的愤怒。
  那厢。萧青冥手下的卡牌们, 还有皇家技术学院的学子, 已经开始抓紧一切时间为即将到来的会试做准备。
  就连远在宁州的花渐遇, 听说了今年科考扩大应试范围的事,立刻放下手里的活,马不停蹄赶回京城。
  一时之间,一众卡牌们竞争心态爆棚,挑灯夜读是常态,头悬梁锥刺股的也不是夸张。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要是谁没考上,那乐子可就大了。
  花渐遇、方远航和林若这三个第二轮十连得到的英灵,不曾经历过萧青冥最初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却一来就被赐予“博士”官职。
  除了白术每天乐呵呵,见谁都能聊起来,秋朗和莫摧眉嘴上不说,心里一直不服气。
  对这三人而言,他们同样需要一次在文武百官面前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方远航这个目无下尘的狂生,除了陛下谁也看不上,这次更要卯足了劲向陛下证明自己独一无二“文理兼备”的价值。
  花渐遇前世因家族抛弃,未能好好读书科举做官,一直都是他心里的遗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个绝佳的机会,如何能错过?
  林若最为特殊,她身为女子,注定与科举做官无缘,命运却偏偏与她开了个玩笑,好不容易遇上陛下这位不介意她是男是女的主君,这是她两辈子唯一一次离理想最为接近的时候。
  萧青冥手下的人才中,花渐遇必定选择商科,白术是医科,方远航和林若,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的李长莫,都是冲着进士三甲去的。
  就连一向视功名利禄为粪土的秋朗,都不能免俗,除了值班时,萧青冥都找不到人,问了才知道,秋朗居然在准备算科会试。
  这下,萧青冥和莫摧眉等人都惊住了,好巧不巧,莫摧眉也打算报考算科。
  农科医科不谈,工科理科没有经过系统学习也是一知半解,他唯独对算科还算精通,毕竟经常需要带领红衣卫抄家,查贪官污吏的账本,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万万没想到,就连科考,他都得被迫和秋朗竞争,莫摧眉想起来就一阵牙疼。
  他眯着一双桃花眼,凑到秋朗面前,皮笑肉不笑地问:“你怎么不去考武举?得个武状元不是轻轻松松,干嘛非要来挤六科科员?”
  萧青冥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同样拿好奇的眼光瞄着秋朗。
  秋朗随意地道:“倘若我去参加武举,那别人岂不是没有出头的机会了?更何况我已经是禁卫军统领,不需要武状元的头衔。”
  萧青冥忍不住笑起来,很好,这个回答很秋朗。
  莫摧眉一脸无语,你咋不上天呢?
  他还是不死心地多问了一句:“那你为何偏要选择算科?”
  该不会为了故意和自己作对吧?
  秋朗看他表情就猜到他在想什么,冷冷哂笑一声:“你别多想,你还没让我针对的价值,只不过是因为其他科目我都不擅长而已。”
  莫摧眉不屑地一撇嘴,小声哔哔:“难道算科你就擅长了?我武功不如你,学问肯定比你强,好歹我也曾念过书……”
  秋朗淡淡道:“我也念过书,到十七岁。”
  莫摧眉愕然地瞪大眼睛:“你不是江湖莽汉吗?”
  秋朗居然读过书?
  萧青冥挑了挑眉,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没记错的话,秋朗的卡面曾写明秋家惨遭灭门,能读书读到十七岁,看来秋朗出身应该很好,绝对不是混迹江湖的草莽,说不定还是大族出身。
  萧青冥好奇地问:“秋朗,你究竟是什么家族的?”
  秋朗微微一顿,这次没有再选择隐瞒,默默道:“臣并非有意欺瞒陛下。”
  “秋家曾经是淮州将门,后来被人污蔑失地,当时的朝廷要株连我秋家全族,我父本欲上京告御状,不料被‘友人’出卖,在水井里下毒,仇家趁夜放火,我家满门全灭,只有我在外历练逃过一劫,那是我还小,后来流落江湖,幸好逢师门收留……”
  他说起这段过往时神色平静,声音低沉,唯有握着剑的手指指骨用力泛白。
  莫摧眉等人皆是一阵沉默。
  萧青冥看他许久,才点点头不再多问。
  难怪刚开始召唤出秋朗时,他百般不肯为自己效命,一直想着离开,话里话外非常痛恨朝廷,不愿做官更不愿当朝廷鹰犬,原来是因为有这么一段过往在。
  莫摧眉忍不住问:“那你后来报仇了吗?”
  秋朗眉头皱起,摇摇头道:“我还没能寻到仇家踪迹,就染上重疾身故,如今过去了几十年,仇家恐怕早就不在了。”
  莫摧眉颇为惋惜的摇摇头:“那真是可惜。”
  ※※※
  日子在紧张的备考中一天天过去,会试当日,参加考试的学子需要在贡院中整整待上两日。
  来自淮州的学子陈沛阳,是淮州大族陈氏的一支远房,说起来,跟陈太后还算本家。
  自从太后被皇帝强行“自愿青灯古佛”后,淮州陈家的地位便有所下降,皇帝打压世家大族的态度已显露端倪。
  若是他们这些家族再不抓紧机会,往朝廷输送自己人,培养高官做靠山,只怕衰落的势头就止不住了。
  陈家家主日日愁得慌,想尽一切办法四处搜罗家族读书人子弟,不惜成本的资助。希望依靠广撒网的方式,在今年科举中多收获几个进士,给家族撑面门。
  陈沛阳自信满满地背着书箱走进贡院,开始踏上他憧憬已久的仕途第一步。
  进士科考的题目,依然跟往年一样,主要为经义、经史、诗赋和策论。
  等待了整整三年的陈沛阳,一拿到考题便开始奋笔疾书,第一日下来,大家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直到第二日考时务策论时,不少学子就开始发懵了。
  第一道题:请辨析田亩改革的对错与利弊。
  陈沛阳一看这题目,眉头立刻夹了起来。
  古往今来的科举,考田亩相关的试题非常多,读书人按照套路把历朝历代的田亩政策引经据典分析一番,倒也不是难事。
  问题在于,去年京州刚刚由摄政喻行舟主持了清丈田亩,查出大量隐田,追缴粮税甚至抄家问斩了不少士绅官员和大地主,其他州虽然还没有实行,但风声越吹越厉害。
  这个年代,能供读书人十多年寒窗苦读的家庭,基本不会有贫农,最不济也是耕读传家,大部分都是家中有不少田产的地主。
  多数人心目中,科举做官就意味着升官发财,鸡犬升天,无数佃农带着土地来投献。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