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青冥笑道:“你既然如此舍不得朕,不如随朕回京,在朕身边某个一官半职,报效朝廷,如何?”
萧青冥再次对“周行”抛出橄榄枝,可周行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抿了抿嘴,幽幽道:“多谢陛下抬爱,草民受之有愧。”
萧青冥微微翘起嘴角,看着对方如同埋在酸菜罐里的眼神,心中越发好笑。
也不知为何,若是换了旁人,敢如此隐瞒身份,神出鬼没地监视自己,早就赏他一颗子弹送去见阎王了。
但只要一想到这人面具下,喻行舟那张端方的脸露出酸溜溜的表情,萧青冥便觉得十分有趣,忍不住多逗一逗才好。
这么想着,他状似不经意问:“外面天寒地冻,不下来一起泡泡吗?”
果不其然,周行如同被烫到般缩回手,又忍不住确认:“陛下在邀请谁?”
萧青冥故作讶异地眨眨眼:“这里不是只有你周行吗?”
周行无奈,咬牙道:“多谢陛下厚爱,时候不早,陛下还是早些休息吧。”
说罢,他不等对方说话就飞快离开了院子,转眼消失在茫茫夜色里。
萧青冥趴在温泉池边,笑得前合后仰,下巴枕在手臂上,露出几分玩味的小得意。
喻行舟啊喻行舟,你非要装,朕陪你玩玩儿又如何?
看你忍到几时。
※※※
萧青冥回京当天,换回了摄政官服的喻行舟和瑾亲王,领着一众文武百官,离开京城十里,在寒冬腊月的早晨等待着迎接圣驾。
直到一条长长的马车队伍由远而近,明黄色的皇字龙旗随风招展。
喻行舟夸下马背,同瑾亲王等官员一道,齐齐跪下,“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山呼远远传开。
萧青冥身披一间黑金绒大氅,站在马车上,抬手笑道:“众卿不必多礼,这些日子以来,辛苦诸位在京中主持大局了。”
喻行舟悄然抬头,正好撞上一双幽邃的目光,隐含着某种微妙的深意。
待他仔细看去,那人已经重新钻回马车里,下令:“回宫吧。”
※※※
一回到京城,过去几个月积累下来的政务,瞬间就把萧青冥淹没了。
又是忙着督促国道和铁轨的修筑进展,又是忙着筹建京州棉毛纺织厂,连续好几天,他都忙得脚不沾地。
直到京城下了第一场大雪,一条新的系统提示,在萧青冥脑海中响起:
【特殊支线任务:严酷的寒冬即将来临,请确保京城供暖,受冻引发的死亡越少,奖励越高。】
萧青冥精神一振,这个系统任务简直是白送的,就算没有提示,他也已经在准备御寒问题了。
京州雍州位置偏北,每年到了深冬时节,冻死的街头流民和穷人不计其数。
达官贵人依靠朝廷拨发的冬炭供暖,一般的普通官吏甚至需要自己花钱买碳,普通平民烧不起碳,就只能自己上山砍柴,身上穿的也是缝缝补补的旧袄子。
今年,情况自然大不相同。
自从工程局把水泥修筑的国道,连通雍、京、宁三州后,萧青冥就要求在国道上加铸铁轨。
文兴铁矿用的运输轨道,经过方远航和皇家技术学院学子的反复研究,已经找到了更加廉价的枕木材料,铁厂打造铁轨的技术也越发熟练。
最优先铺设的,就是从煤矿场到京城的铁轨。铁轨通车当天,萧青冥披着厚实的披风,站在月台上。
身后一众文武大臣们好奇又惊讶地看着地上两条窄窄的“铁线”,一路延伸到道路的尽头。
铁轨下枕木形状完全一致,距离相等,每一段轨道都有铁钉牢牢钉入地面。下面铺满了层层沙土和碎石。
月台前,一架足有五节铁铸大车厢的煤矿货运车,用铁锁勾连在一起,车头设有“驾驶席”,前方共由十匹马分成左右两列,每匹马身上都有长度一致的牵绳牢牢控制。
瑾亲王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马车,好奇地问:“这么重的货车,这些马拉得动吗?万一乱跑怎么办?”
方远航欠了欠身,自信满满道:“回王爷,重量我们已经试过了,车轮会固定在轨道行驶,铁轨十分光滑,十匹马刚好足够能拉一趟,我们选择的马匹都是受过训练的军马。”
他又指了指沿途看守铁轨的执勤官兵:“京城到煤矿场的距离不算很远,国道上每隔一段距离有驿站,可以轮换马匹。”
“放在从前,从矿场靠矿工和挑夫,还有一车车的驴车运送煤炭,山路崎岖难行不说,一到下雨天,黄泥路道路泥泞,别说车辆没法行驶,人都很难走,更何况还要运煤。”
方远航摇摇头:“每年光在路上都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运的量还少。”
“不错。”内务府新上任的总管太监乐呵呵地搓了搓手,“之前试运行过几次,只要有马匹轮换,这条铁轨就可以不停运货,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天都不耽误。”
“以前十天半月才能运一趟,现在三天就能往返,今年送到京城的煤,足足是往年的二十倍之多。”
萧青冥在心中盘算一下,这么大批量的煤,足够蜂窝煤厂烧制出够全城使用的蜂窝煤了。
※※※
新落成的蜂窝煤厂,就在离京郊离铁轨出站口不远的地方。
这附近一带,原本荒无人烟,自从建城了铁轨运输线和好几个厂房后,已经形成一片小小的居民聚集区,集市来往的人流,甚至比一些小镇子还热闹。
萧青冥的视野里远远露出了高耸的烟囱。
一行人下马车,由管事引进厂房,核心区域,一架足有三米多高,宽两米的打煤机,瞬间占据了众官员的视线。
打煤机跟水泥厂的水力锻锤原理一致,是采用木质机身,用水利和脚踏双驱动,联动螺杆,带动铁锤起降,由工人手动装填煤粉。
只不过,铁锤从原本的锤状,变成了眼前密密麻麻熔铸着长短一致的打孔铁杵。
整个机身为木质结构,由水力驱动,压煤的承重台采用坚固耐用的花岗岩,铁锤每起落一次,就能敲出十六块蜂窝煤,只要原料供应及时,一个白天,就能轻松制出上千块。
萧青冥将敲出来的成品蜂窝煤拿在手里,这是一种蜂窝状的圆柱形煤块。经济、易燃、燃烧时间长,如果用机械大量生产,成本极其低廉,即便是贫民也用得起。
将来普通百姓家烧饭取暖,完全可以告别上山打柴的日子,木头烧得慢,砍柴还费功夫。
打煤机在轰鸣的流水声中正式投入使用,填煤、压锤、起降、出料,除渣,每道工序在明确的分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打煤工们穿着厚实的冬衣,戴着防尘麻布口罩,口中喊着吆喝的号子,专注而充实,甚至没有注意到皇帝和一众官员的到来。
萧青冥抬手制止管事叫大家来行礼的举动。
瑾亲王和几个文臣虽然看不懂这些机械的奥妙,但是一块块快速出炉的煤料,很可能就能挽救不少寒冬腊月冻死冻伤的平民。
工部尚书望着这些行云流水的机械,突然升起一股明悟,去年的时候,难怪陛下不惜力排众议,也要强行建立皇家技术学院。
不知不觉间,从这里学有所成的学子们,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遍及京州每一个角落,触角延伸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
如今回头看,才发现,竟然哪里都有他们的影子。
工部尚书赞叹地叹息一声,问:“陛下,今年的科考还是靠四书五经吗?”
这话一出,几乎所有在场官员都惊诧地看向他,等到春节之后,马上就是三年一度的春闱,陛下若是在这个时候突然改革考试内容,恐怕要出大乱子。
萧青冥摇摇头,失笑:“当然还是。”
工部尚书试探着问:“那些技术学院的学子们呢?”
萧青冥笑笑:“他们自然只能从吏员做起。”
不能众人松一口气,萧青冥接下来的一句话,有令官员们心头瞬间一紧。
萧青冥意味深长道:“不过在朕心中,吏员在某种程度上,比官员更重要,他们要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更熟悉庶务。”
“最重要的是,他们才是真正从基层做起的,熟知民情民心。”
吏部尚书厉秋雨心里顿时有种不详的预感:“陛下的意思是,将来莫非科举出来的官员,都要跟他们一样,从基层的吏员做起吗?”
那官和吏还有区别吗?
萧青冥微微一笑:“这都是厉尚书的猜测,朕可什么也没说。不过,厉尚书这个主意不错,朕会考虑的。”
喻行舟在他身侧,闻言无奈摇头一笑,心想陛下的小算盘响的,都快打上天了。
厉秋雨无奈至极,这话太赖皮了,传出去岂不是成了自己谏言皇帝让官员当吏员,他不被那些读书人口诛笔伐,戳着脊梁骨骂。
众官员中,唯独瑾亲王露出和蔼的神色,望着萧青冥笑道:“陛下实乃仁君,处处体恤民生,既然厉尚书有此想法,陛下也觉得是好事,不若厉尚书回头再详加考虑,拟奏章呈上来。”
厉秋雨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他真的没有这个意思啊!
※※※
科举之事暂还是后话。
为了最快速度完成系统发布的支线任务,确保不冻死一个百姓,跟寒潮的来临抢时间。
萧青冥以最快的速度,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从雍州运来了大量羊毛。
雍州地广人稀,适合耕种的土地不多,但水草丰沛,适合畜牧,雍州军的战马都是依靠雍州的马场繁育而来。
除了马匹,雍州还牧有大量的绵羊和山羊。
当地人同样用着羊毛织就的各种地毯、毛衣等织品,只是处理羊毛的工艺十分落后。
当地织就的羊毛衣不仅膻味重,毛又硬又扎,除了本地人,外州根本没人愿意穿,宁可更薄一些,但绵软的棉衣棉袄。
自从萧青冥在惠宁城改进新的织机,花渐遇组建纺织联合会,鼓励发明专利后,惠宁城的纺织技术,在短时间内迎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其中一项,就是纺羊毛的技术改进。
京州落成第一家新技术绵羊纺织厂后,皇家禁卫军的士兵们,成了第一批享受到“毛衣”的人群。
到了年底,几乎每个士兵手上都拎着军营分发的年货,有腊肠、毛衣、蜂窝煤,还有米和油,两只手几乎拎不下。
他们迎着左邻右舍羡慕的眼光,乐呵呵地回到家里,简直比从前打完仗后回家还要高兴。
毕竟那时连军饷都不曾按时发放过,能捡回一条小命活着与家人团聚都不容易,还要忍受邻居嘲讽和不待见的白眼。
冬日一天天过去,人家惊讶的发现,市面上售卖的冬衣越来越便宜,越来越暖和,到处都有小贩推着蜂窝煤的推车,挨家挨户上门兜售,一文钱可以买好几个,一个就能烧上一整天。
即便是无家可归的小乞儿和流浪汉,城里的城隍庙还有各种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蜂窝煤供应,提供取暖。
不知不觉里,去年刀光血影的战乱阴影彻底过去,日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更好,年关将至,整个京城洋溢在一片丰庆的喜悦中。
※※※
皇宫,御书房。
萧青冥手里是一叠年后即将上马的计划,等国道和铁轨将北三州彻底连通,他的军队就可以在这条铁轨修筑到的地方,快速来往。
扩军,发展钢铁工业,民用轻工业,扩大商路贸易……来年,北三州即将进入一段高速发展期。
至于南三州……
萧青冥手里的毛笔在地图上轻轻画下一笔,从哪里先开始呢?
突然,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恭喜你完成特殊支线任务,京城没有一例因受冻造成的百姓死亡,系统奖励抽奖机会1次。】
萧青冥一挑眉,又累积到九次抽奖了。
作者有话说:
萧:恋爱脑重启,恋爱脑进度+1+1……
喻:加载频率过快,宕机冒烟ing
第93章 系统新春大礼包
自萧青冥回宫, 好不容易将积压的政务处理干净,又马不停蹄督促御寒事宜,眼看新年将至, 朝廷进入春节休沐假日,早朝也暂停了。
无论是京州还是外州, 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此刻都在筹备过年这桩大事。
大启立国之初,曾有过数十年震慑周边小国的辉煌历史, 按照年节惯例,每逢新年,大启周边国家都会派遣使臣进京朝贡, 称为“大朝贺”。
这些使臣会携带他们国家特有的贡品献给大启天子, 表达臣服,大启每一任皇帝, 为了彰显泱泱大国风范, 宣扬国威,无论使臣进贡的贡品价值大小,都会赏赐下大量金银绫罗。
使臣团队往往还有大量外国商人, 带着他们的特产货物, 前往京城换取启国或者别国的商货。
渐渐的,大朝贺演变成民间一年一度的大型集市, 来自周边各个国家的特产,充斥京城大街小巷, 同时也是京州向外贸易最火爆的时期。
最近十几年来, 大启国力渐衰, 燕然崛起, 周围的小国早已不再臣服大启, 行事阳奉阴违,甚至还要趁着大启战乱,时不时袭扰边境,攫取好处。
每年的大朝贺,也变成了变相用价值低廉的土特产,向启国套取钱财的敛财方式。
自燕然南侵,这几年朝廷衰败,不再允许周边国家打着进贡名义,进京讨要赏赐。
直到今年,萧青冥亲自下令恢复大朝贺。
新年将至,随着其他州府的官员、商队、寻亲访友的百姓,以及周边国家的使臣团陆续进京,整个京城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
京州外的国道上,一辆来自渤海国的马车队稳稳地行驶在路上,中间最奢华的马车上刻有渤海国皇室的徽记。
宽敞的车厢内,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男子倚在软塌上,衣着华贵,面容昳丽,眉心竟还点了一颗朱砂痣,一个美貌侍女侍奉在侧,为他揉肩捶腿。
另一个商人打扮的男子,恭恭敬敬跪坐在下首,低着头,为对方斟酒,此人正是曾经在文兴县为萧青冥送上双胞胎礼物的走私商人,商左。
“你说,你上次来启国走私铁器去燕然,结果在边境被启国的红衣卫发现,非但扣押了上千匹燕然战马,还有上万两银子,也打了水漂?”
那人冷冷嘲讽:“真是废物!本王赐你金银,让你弄来铁器,你就是这样回报本王的?你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
“诚郡王殿下,”商左擦了把汗,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真的不是小人无能,实在是启国人太卑鄙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跟我合作的打算。”
“亏我还给那个姓喻的大官送了大笔银钱,还有一对精心培育的双胞胎美人,全都打了水漂!”
“他们早就盯上我们了,故意安排在人在边境等着捉拿小人,要不然小人当机立断舍下货物,溜得快,又有郡王殿下您做保,哪还有命回到您身边啊……”
诚郡王正是今年渤海国前来大启京城给天子朝贺的使臣,他想了想,脸色稍霁,道:“罢了,要不是你说大启的铁器质量好又便宜,本王还不屑来这趟呢。”
“自从燕然把启国打得一败涂地,连幽州都丢了,咱们渤海国哪里还需要看启国的脸色?”
“是是是。”商左笑着逢迎道,“只要咱们与燕然结盟,说不定启国日后还要看我们渤海国的脸色呢。”
“我们与大启交界处那片津交盐场,大启竟然异想天开,还想收回去?”
“既然咱们占了,吃进嘴的肥肉,哪里还有吐出去的道理?这个亏,大启吃定了!”
诚郡王哈哈一笑,颇为自得道:“正是如此,算你聪明,那么大片盐场,凭什么一直被大启霸占,他占得,我们渤海国凭什么占不得?”
“北面有燕然,启国连幽州都收不回来,莫非还敢派兵来打咱们?”
他轻轻抿一口酒:“启国早就已经是日薄西山,不是被燕然打垮,就是内部分裂瓦解。”
“这次进京,咱们带来了不少好东西,先赚启国一笔,若是能套些情报,将来也好与燕然打交道。”
商左思忖片刻,皱眉道:“不过,小的听说,去年燕然围攻京城,似乎被大启天子打退了,而且,据臣上次来启国,发现他们打造铁器的技术十分先进。”
他想起当时走私的那批质量极佳的钢针,小心翼翼道:“殿下,您说,启国真的会被燕然打垮吗?会不会启国反而能崛起,反攻燕然呢?”
“启国?崛起?”诚郡王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个去年差点被人把国都都灭掉的国家,才过一年就突然实力暴涨,反守为攻,你信吗?”
“呃……”商左有些讪讪,“是小人想多了。”
诚郡王语重心长道:“你啊,还是眼界太窄了。或许启国炼铁的技术不错,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但是上有昏君祸国,权臣当道,中有藩王不听号令蠢蠢欲动,下有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诚郡王一摊手:“这些年,启国国运一年不如一年,前不久,听说宁州传来消息,大启天子跑去宁州开什么丝绸坊,与民争利,不但把当地许多大户的生意全部挤垮,还把得罪他的官员统统砍了头。”
他嗤笑一声:“你说,天底下哪有这样奇葩的皇帝?”
商左依然觉得似乎哪里不太对劲,诚郡王第一次来启国,从未亲眼见过这里人们的生存状态,两国之间信息来往不畅,印象还停留在前些年被燕然打得差点亡国的时期。
倘若果真如此,大启皇帝怎会突然下令恢复大朝贺呢?难道就那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商左不敢触他霉头,还好附和两句不再多言。
直到庞大的使团马车队进入京城,马车行驶的地面似乎越发平缓,完全不像渤海国的官道,马车颠簸得,哪怕垫上数层厚实的棉絮,都震得叫人想吐。
商左作为走私商,兼渤海国的情报探子,常年奔波于几个国家运送大宗货物,他对道路的路况尤为敏感。
如此平缓的道路,无论是商队还是行人,甚至军队疾行,都是极为方便的。
商左有些忧心忡忡地对诚郡王提了一嘴,换来对方一个不屑的白眼:“不过是启国皇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肆修路,哼,为了这条路,还不知道累死多少民夫。”
“这个皇帝就算还没被底下人造反,依本王看,也不远了。”
商左只好闭上了嘴巴。
除了渤海国使臣团,北漠的羌奴国,西南的南交夷族,东南海域的诸多海岛联盟,都派遣了不少使节,带着本国商队,进京参与大朝贺。
企图像往年那样,用少量廉价的土特产贡品,换取启国皇帝御赐的大量金银财帛。
其中甚至包括燕然使团。自去年燕然太子主动投降退兵,签署议和停战协议以来,燕然和启国大体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燕然虽有心厉兵秣马再次开战,偏巧燕然王意外离奇死亡,几个王子内部争斗不休,暂时无暇他顾,边境难得一直维持着平静。
除了外国使团,雍州、蜀州、宁州、荆州和淮州,都派了官员带着贺礼,进京向皇帝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