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是爱八卦的,小吴这消息把办公室里看上去情绪不高的人都炸了起来,一个个凑过来追问这消息从哪听说的,还有人念叨着陈姐真是深藏不露,这么大的事儿竟没露一点口风……刚刚还气氛沉闷的办公室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
好在,不多会儿部门主任拿着一沓文件回来了,先是传达上级精神,然后分发登记表,让大家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居住地址以及需要带回家用的办公器材。登记好之后是大扫除。
汤子苓手脚麻利,也不想无意义地在办公室耗着,干完活就抱着他需要带回家用的电脑主机回家了。
到巷口时还不到十点半,进了大门见院子里有灯亮着,汤子苓喊了一声:“元松?”
“诶,咋这个点儿回来了?”元松小跑过来,接过汤子苓手中的主机,边往里走边跟他说,“装太阳能发电设备呢,第一次有点儿手生,弄了半个多小时还没好。”
汤子苓也跟他说了单位要长期居家办公的事儿。
“挺好,省的来回跑了。”
说着,两人到了客厅,大门进去后,发现里面有好几个年轻人正围着长桌商讨什么。
看到汤子苓,他们似乎并不觉得意外,不等元松开口介绍,就先一步打了招呼:“汤哥好!”
汤子苓笑着回应了,经元松介绍后,总算把这几天元松时不时提起的名字跟人对上了号。
“你去书房办公吧,免得受干扰。”元松将主机搬到书房,蹲下就要拆自己的电脑。
汤子苓连忙拦住他,“之前宠物店收银台不是还有个闲置的显示屏吗?我用那个,配置足够了,你的电脑放着,说不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还需要你帮忙呢。”
“那行。”
东屋的小书房只有十平米左右,但四面都是厚实的实墙,隔音效果很好。里面原本只放着一面墙的书架、一张实木长桌和一把旋转椅,后来东屋小客厅空出些地方当厨房用,就把一组长沙发搬了过来,汤子苓闲暇时喜欢在沙发上看书。
小小的空间填得满满的,看着虽有些拥挤,但如今的气温,狭小些反而暖和。
元松被汤子苓“赶”出去忙活了,他自个儿找到放在柜子里的显示屏装好,终于准备好要开始工作时,都快十一点了。
特地订好了闹钟十二点出去准备午夜饭,却没想到闹钟还没响,就听到了敲门声。
汤子苓起身开门,见是剃着小平头但其实是个小姑娘的郑飞。还没等他开口,小姑娘就问了:“汤哥,元哥让我问你,今儿煮红薯饭吃好不好。”
“我都行,你们想吃啥?”汤子苓回去拿了放在桌上的手机,揣在兜里随身带着,免得错过了单位的重要通知。随即跟郑飞边走边聊,商量着午夜饭的事儿。
进了东厢的厨房,发现原本放橱柜空出来的地方多了个看上去像是新砌的土灶,灶边还放着不少干树枝。
元松还在忙活着安装太阳能设备,厨房里只有他和郑飞俩人,汤子苓就向她问道:“这是刚砌出来的吗?”
“嗯,树枝是我在巷子里捡的。”郑飞看上去不大爱说话,但人不难相处,干活也利索,不多会儿就削好了红薯,切成均匀的小块儿淘洗后跟大米掺和在一起,放在大铁锅里。
“你看着加水吧,我不太能控制这个量。”汤子苓做面食还可以,炒菜也行,就是蒸米饭时,总是拿捏不好放水的量,不是太干就是煮成了粥。
郑飞很快就加好了水,完全不似汤子苓煮饭时一样纠结,看样子经验十分丰富。盖上了锅盖,她也不闲着,又去削土豆皮。偷偷瞅了一眼正烧火的汤子苓,见他一开始引火看上去是有些生疏,但很快就引燃了,然后利落地把干树枝掰成长短合适的棍棍放进灶膛——怎么看,都不像是头一次烧火。
汤子苓早发现小姑娘偷偷瞄他了,等生好了火,他笑着跟小姑娘搭话:“你们是在靠着巷子的那栋楼住吗?”
“嗯,院长租下了那一整栋,好些没找到合适地方住的哥哥姐姐都搬过来了。”
这个元松在家说过,因着福利院那位终身未婚未育的郑院长为人厚道,待孩子们视若亲子,好些成年后离开福利院的孩子都还跟郑院长保持着联系,有余力的还会尽自己所能回馈福利院。如今世道变了,想必本就浮萍一般无根无靠的孤儿更是无所适从,绝望之下重回福利院也不是没可能,不管怎么说,这世道报团取暖总比单打独斗要强。
“地方够住吗?”
“还好,元哥帮忙联系了大货车,把我们院里的架子床都搬过来了,大家挤着住还安心一些。”聊起院里的事,小姑娘的话就多了,“院长说不能等着国家发补贴,得学会自力更生,准备带大家把后面的荒地开出来,种些顶饿的土豆、红薯……”
闲聊间红薯饭蒸好了,土灶另一个铁锅开始炒菜,一大盆土豆丝配一小块儿腊肉,肉虽少得可怜,但不知是烧柴的铁锅火候比较好,还是郑飞厨艺比较厉害,成品竟也十分美味。
第14章
一顿饭下来,汤子苓迅速跟大家熟悉了起来。
饭后,他跟郑飞刷锅洗碗收拾厨房的间隙,元松他们调试了下设备,不多会儿,就听到他们的欢呼声。
“估计是成功了。”洗完碗筷顺手擦料理台的汤子苓笑着对正刷锅的郑飞说,“这装起来还挺快的,等熟练了,估计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装一户。”
“元哥他们说二代的蓄电能力更强,能好几户共用一套设备,分摊下来能省不少钱呢。”郑飞虽是安装队的后勤人员,可没事儿的时候爱在边上围观,听得认真,看得也认真,她偷偷琢磨着,等哪天缺人了,她肯定要争取试试。
两人收拾好厨房出去,就见元松他们正在往一辆电动三轮车上装安装工具和没拆箱的设备,说要去隔壁王锵家安装。
“子苓,一块儿去吧,手机带上,有啥事儿再回来处理也不迟。”郑兵几个先一步走了,元松落在后面,喊汤子苓一起出去走走。
“行,你先过去,我去把门锁了。”
汤子苓锁好了客厅大门,厨房门也关好了,才带上钥匙,小跑着出了门。
他动作快,没出巷子就追上了元松。
还没走到王锵家大门口,借着路灯昏黄的灯光,远远就瞧见了在门口等着的王锵的爸爸,王三伯。
打过招呼后,汤子苓不着痕迹地观察着有些日子没过来的大院儿。改变还挺大的,原本充作围墙的铁栅栏换成了高高的砖墙,墙头上缠着密密麻麻的刺铁丝,看着安全又冷酷;大楼前的院子更是大变样,除了靠大门的地方留着停车的空地,剩下的大半个院子只留下通往楼栋大厅窄窄的一条路,两旁盖着好几个玻璃顶棚的温室……一眼看去,真的是所有能利用的地方都好好利用了上了。
王家的意思是一层共用一套设备,他们家总共有六层,一次性得买六套。虽然国家财政补贴了不少,可一套设备也不便宜,王家一口气能买这么多,可见其家底厚实。
大约闲着没啥事儿,元松带着人安装设备的时候,陆续过来不少人边看热闹边聊天。聊些家常闲话也就罢了,小伙子们就算对话题不感兴趣,时不时嗯啊着也能应付。这位四婶儿就不同了,真拿元松他们当在家里打零工的了,嘀咕着“后院那么一大片地方被几只畜生占着,真是越看越堵心。”之后竟让元松他们去后院赶狗!
元松对愣住的小伙子们使了个眼色,继续干手头上的活,权当啥都没听到,根本不接话茬。
“小汤,那后院离你们更近,那么多畜生在那儿呆着,多危险啊,你说是不是?”四婶儿见元松不搭理她,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汤子苓。
“我怕死,可不敢随便招惹动物。”汤子苓跟他们家可没啥情分,一句话给堵回去了。
四婶儿讨了个没趣,估计觉得没面子,面色不太好地回了屋,关门的声音震得整栋楼都能听到。
其他人见怪不怪,甚至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如今的动物确实不能惹,也不知道咋突然变得那么邪性,又记仇又难缠。”这位是丈夫随王锵到外地进货的家属,好不容易把家里不到一岁的孩子哄睡着,她趁机出来散散心,“我老公说在服务站碰到了路上撞死狗、吃了狗肉的一伙人,那几个人比他们提前走了十来分钟,后来又在半路上看见了,车子掀翻在了半路上,人被拖出来咬得不成样子。”
“都好些天没吃过新鲜的肉了,现在动物变得这么难缠,以后是不是吃口肉都难了?”
“还真有可能。我有个朋友回了农村老家,说他们自家养的鸡,有回孩子馋跑去摸鸡蛋,惹恼了母鸡被追着叨,胳膊腿上叨了好几个血窟窿。他们家老人心疼,拿着刀就去杀鸡,谁承想平日里看着蔫不拉几的鸡群跟发了疯似的,竟敢扑棱着翅膀攻击人,把她公公叨得满身血,还是家里其他人拿着锄头铁锨及时过去帮忙,才没酿成大祸。”
“后来呢,鸡杀了吗?”
“杀个锤子,直接扑棱着翅膀飞走了……”
有关动物的传闻,真是越听越心惊,比新闻播出来警醒大家的要血腥很多。
汤子苓正听得入神,突然被郑飞拉了下袖子。他扭头问:“咋了?”
“院长这会儿估计正带着大家开荒地,我,我想去看看。”
汤子苓稍一想,就猜到郑飞大概听多了传闻,担心院长他们开荒地时遇着动物,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说:“好,我跟你一块儿去。”说罢,跟元松打了个招呼,就带着郑飞离开了。
福利院的孩子们住在跟王家一巷之隔的据说是好几个国家单位混住的家属院。这算是个中型社区,原本有二三十栋楼,几年前陆续拆迁,后面楼体建得差不多的施工现场就是最早一批拆出来的。如今只剩下七八栋楼,因着年代久远的缘故,看着有些破旧。
汤子苓跟着郑飞贴着墙根儿走,不多会儿,就看到了正带着一群孩子锄草翻地的郑院长。
郑院长似乎对汤子苓不陌生,一听郑飞说“这是汤哥”,原本还有些生疏的眼神立刻变得柔和起来,“是小汤啊,早听小松说起你……今儿咋没上班?”
汤子苓跟她解释了单位开始实行居家办公,随后跟她说起附近有不少流浪猫狗。
“小松提醒过,不过依我看,动物变得越来越通人性,咱不随便招惹它们,它们也不会主动攻击咱们。”院长一边干活,一边跟汤子苓说起了他们福利院收养的几只猫狗的趣事,之后感叹着,“也不知道都跑哪去了,咱们这乍一搬了家,估计再难见着了……”
汤子苓主动替换一个累得一头汗的男孩儿,听着郑院长不徐不缓地说着话,可看着及腰高丛生的杂草,还是忍不住精神紧绷,生怕突然从草丛中窜出来一条蛇。
第15章
干到后半夜,蛇没见着,到处乱窜撞到人身上齁疼的昆虫倒是不少。
汤子苓一开始见那么大个头的飞虫,还有些害怕来着,下意识抱头躲。反倒是孩子们,很有经验地拿着自制的网兜主动去捉。
“孩子们馋肉,逮了蚂蚱烤着吃,多少能解解馋。”郑院长累得满头是汗,歇口气补充水分的间隙,见汤子苓好奇地看着孩子们在草丛里扑腾,笑着解惑,“现在的蚂蚱比以前要肥大一些,还别说,味道是真不错。”
汤子苓在镇上长大,虽说条件不见得比农村好,但因着家中无田地的缘故,对乡村的了解也仅限于从课本上学到的,好些需要亲身经历过才知道的东西,通过影视剧或文学作品看到的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前些天我跟元松摸过几次知了猴,个头确实不小,味道也不错。”
聊起孩子们,汤子苓问了一句:“往年这个时候都开学了,现在学校是什么政策啊?”他倒是听办公室家里有孩子的同事聊过这个话题,只是,好像不是说延迟开学就是政策一变再变,还真不知道如今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提起这事儿,郑院长直叹气。“以前咱们院儿的孩子都借读在远郊那边的学校,如今搬到这边,估计得转学籍。只是如今到处缺人,又乱哄哄的,且顾不上咱们的孩子,估摸着下半年要耽误了。”
正要说几句宽慰的话安慰郑院长,就听不远处传来一声尖叫。汤子苓想也不想拎着锄头赶过去,嗷嗷叫的孩子倒是没事,只看到一个黑色的影子一闪而过。
“咋了咋了?”郑院长很快也赶过来了,一把拉过孩子四处查看着。
“有个老鼠,还有猫!”小姑娘吓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汤子苓倒是猜到了,“是不是被老鼠吓到了,然后一只猫窜出来叼走了老鼠?”
“对对!”小姑娘猛点头,“可大一只老鼠!”
郑院长这才松口气,拍拍小姑娘的肩膀,“别离大家太远。”
汤子苓望着猫离开的方向看了看,有些担忧地说:“这片荒地太大了,藏在草丛或是前面工地里的动物不知道有多少,还有这么多昆虫,种下去的东西估计还来不及长大就被祸害了。”他就算没在农村呆过,也知道作物最怕的就是虫害,而以目前的情况看,这片荒地被开发成农田的难度恐怕不小。
郑院长年轻时下过乡,但也是在有经验的农民的指导下参与劳动,还真没开过荒。以前福利院的院址地方偏,占地大,后院有一大片能栽花种菜的地方,她就想当然地觉着也能把这边的荒地开发成以前后院那样。如今仔细想想,小汤说的话不无道理,“确实,是我想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