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很怀疑这两个人是秦桧派来监视自己的,但随即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这两个人根本对萧山毫无兴趣,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秦重和王美娘的身上。
对于秦桧的这个做法,萧山便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必要的时候,秦桧一定会用父母的性命,逼迫自己做些什么。
萧山从小死了亲爹,母亲带着自己改嫁后,又生了一个弟弟,从此母亲和后爹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对萧山管的很少,他自小也明白这些,对于亲情的渴望完全压抑在心底,从未有过任何奢望。
但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秦重和王美娘却对他很好,关怀备至,在不知不觉间,萧山也将他们当成了自己真正的亲人,一想到他们可能有危险,萧山决不能够坐视不理。
萧山看着那两个秦桧送来的仆从,貌似殷勤的跑前跑后,帮王美娘倒茶,给秦重捶肩,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但是萧山心中很清楚,这两个人,在必要的时刻,肯定会化身为恶魔杀手,绝不会留情。
这是两个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萧山也无法排除他们,只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说要焚香祭奠好友,在房中偷偷的将先前买回来的一些带有河蟹内容的书和自己做的笔记烧掉。
处理完这些之后,萧山又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自己所有的事物,发现再无任何不妥之后,才准备前去赵眘府上报道了。
第三天早晨的时候,萧山一家都早早的起来,萧山换上王美娘新做的一套淡青色的袍子,梳洗整齐,用过早点之后,便等来了赵瑗府上的人。
早在三个月前,赵构就已经命人给赵瑗建立府邸,并且封其为普安郡王。府邸已经在一个月前建好,丫鬟,太监都入住其中,赵瑗本人却是择了个黄道吉日,才搬入府中。
作为皇帝亲口应下的赵瑗的伴读,萧山也要同一日到府上报道,讨个吉利。头一天就有王府的太监前来,交代给萧山一应礼仪。
来接萧山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太监,名叫李化德,是赵构新指派去照管王府的。萧山在他的引路之下,先抵达临安皇宫的大门边等候。
此刻天才刚朦朦亮,皇宫门前的菜市刚收,有的宫女还提着篮子往回走,太监们则手持竹扫帚在清理路面,周围并没有什么人。
萧山和李化德等了一会儿之后,就又有人陆陆续续的来了,萧山跟李化德低声交谈了一阵后,才只道,原来赵瑗的老师也不止史浩一个,还有枢密院编修官赵卫,和大理寺直钱周材。
萧山和这三位老师见过礼后,便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史浩和萧山打了个招呼,随便说了两句话后,便和自己的另外两位同僚闲聊,谈天的内容自然是不涉及秦桧和朝政的,主要围绕普安郡王殿下的功课安排和天气以及早餐午餐晚餐。谈话之间,宫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官员,大多数是来上早朝的,也都互相问好闲聊。
萧山见除了这些官员之外,便没有了旁人,心中有些奇怪,便悄悄的问领自己来的太监李化德:“李押班,怎么陪同殿下一同入府的,只有我们几个吗?”
宋代的太监不称呼其为公公,都是称呼他们的官职,李化德是押班,在太监系统中,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
李化德对萧山解释了一通,萧山这才只道,原来因为自己和几位老师是外臣,不得入宫,所以才等在外面。至于其他的侍卫,太监,仆从等,早已经在王府住了个把月了。
直到所有官员都去上朝了以后,萧山才等到了赵瑗的出现。
赵瑗今天穿的十分普通,一套淡褐色的袍子,腰间束着玉带,头上戴着鎏金小冠,行走之间,气度雍容。他身后跟着一队侍卫,也各个身穿铠甲,要悬长剑,颇有气势。
赵瑗身边走着一个宫妃模样的女子,长得俊秀,眉目之间透露出一股英气,正拉着赵瑗的手在说些什么。
萧山心中微感诧异,那宫妃看起来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赵瑗今年已经十六,她在大庭广众之下拉着一个皇子的手,不怕被人传闲话吗?
萧山低声问过李化德,便知道了这位宫妃,就是当年在赵构逃难海上时,白鱼跃上舢板事件的女主角,赵瑗的现任养母——吴贵妃。
吴贵妃将赵瑗一直送出宫门口,萧山等一行人都上去行礼:“臣等见过贵妃娘娘。”
吴贵妃的双眼在众人脸上一一划过,她虽是女流之辈,但因为武艺超群,数次在赵构遇险的时候救驾,非常的有威望。她这一眼望过去,几名文臣心中都不免有些发虚的感觉。
吴贵妃的目光最后落在了萧山的身上,问道:“你就是秦相公的义子,普安郡王殿下的伴读秦山?”
萧山忙躬身道:“正是小臣,不想贱命竟如娘娘贵耳,惶恐之极。”
萧山由于是去给皇子当伴读,也被秦桧随手封了个小官,现在是八品的承务郎,走的荫补的路子,不用科考。纯粹是个名称,听着好听一点,一无俸禄,二没职事,三无衙门,只有每年十斗米的补贴。
吴贵妃听见萧山这么说,也没多话,只是道:“你抬起头来,让我瞧瞧?”
萧山心说:这吴贵妃想干什么,在宫门口要看一个外臣长什么样子?
他心中虽然这样想,却还是依旧抬起头来,却不知道该把目光放哪里。
放对方脸上,显得不太尊重;放对方胸上,你显然想找死;放腰上,放腿上?赵构该跳出来砍人了。
萧山只得眼观鼻,鼻观心。
吴贵妃看了萧山一会儿,道:“长得倒是不错,我听陛下也称赞你学问好,以后陪殿下读书,要谨慎规矩。”
萧山忙答了声是,心想看起来这个吴贵妃似乎非常关心赵瑗的样子。
却听赵瑗道:“娘娘,已经抵达宫门,还请留步吧!”
吴贵妃点了点头,站在原地,赵瑗走出宫门跨上马,他的三个老师却只是见过礼后就离开了,并不和赵瑗同行。
因宋时注重礼法,决没有学生骑马老师跟在后面跑的道理,但也没有臣子骑马皇子跟在后面跑的道理,一同骑马固然是个好主意,但前后顺序也不好安排,并排走还要考虑周围侍卫的行走位置。三位老师干脆及时回避,免得扯不清。
萧山就不同了,他是伴读,只得跟在赵瑗马后吃灰,也幸好赵瑗体谅随行的侍卫们,马走的不快,御街早就清理干净,赵瑗身前有侍卫开道,身后有仪仗队随行,萧山就自觉的跟在赵瑗身边。
赵瑗在马背上,只是目视前方,并不和萧山交谈,萧山也不着急这一时,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新建的普安郡王府行去。
走了半日,终于抵达府邸,在临安城西边的一处幽静街巷上,让萧山有些吃惊的是,王府居然和秦桧的府邸隔得很近,走路十多分钟就能够到。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刻意的安排。
王府大门敞开,数十名太监早已恭候在门两侧,府中的侍卫也已经迎了出来,赵瑗下马,走入门内,众人都朝赵瑗行过礼,赵瑗将府中的仆从,太监,丫鬟以及管事的官员一一的见过之后,才轮到萧山前去拜见。
萧山已经被太监教导过礼仪,在门外等了很长时间之后,才跨入大厅。
只见大厅非常的宽阔,约莫有个两三百平米,厅中悬着一些书画,两旁摆着古玩和奇花,八名侍卫按剑分在在赵瑗两侧。
赵瑗则坐在椅子上,端着茶杯,一口一口的喝茶,动作优雅。
萧山朝赵瑗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小臣见过普安郡王殿下。”
赵瑗将茶杯放下,直视着萧山,语调平和:“不必多礼,以后你就是小王的伴读了,小王有不懂的地方,大家一起切磋研究吧。”
萧山答了声是,赵瑗又问道:“你家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你虽是小王的伴读,但小王也没有拘着你不放的道理。你是准备每日回家安歇,白天前来陪小王读书呢?还是在这里安歇早晚方便呢?”
萧山被赵瑗这种官面又客气的话弄得浑身不舒服,他还是比较喜欢赵瑗骂自己“无耻的家伙”。
他在心中飞快的盘算了一下,每天回家跑来跑去的麻烦不说,有什么突发事件自己也不能及时的参与。还是住在王府上对于改变自己在赵瑗心中的形象有利,便也客气的说:“既为伴读,不敢懈怠,殿下若早晚有吩咐,小臣当尽心竭力。”这意思也就是准备住在王府了。
赵瑗的脸上看不出任何颜色,也不知道他是希望萧山住在王府,还是滚回自己家里去,只是道:“小王也是这样想,李化德,你带萧大人前去他的住所吧。那里就在小王寝阁旁,一切都非常的方便。”
萧山听到赵瑗这样说,倒是一愣,住在皇子卧房旁?这待遇几乎都赶上好战友了。他也没多想,便跟着李化德出去,前往自己的住处了。
等到萧山走了之后,赵瑗便又见了史浩。
两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赵瑗叹了口气:“史师傅,被你猜中了。秦老贼果然让他住在我的府上,好随时监视我!”
史浩想了想,道:“既然如此,殿下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让他住在殿下寝阁旁边?”
赵瑗站起身,缓缓的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他既然来监视我,我也要给他有东西可以监视。我的衣食住行都不会刻意的避开他,甚至连将来娶王妃……”说道这里赵瑗心中涌起了一股愤怒,他已经可以想到,恐怕将来洞房花烛的时候,也要被萧山监视,这简直让人不能容忍。
赵瑗深深的吸了口气,语气平静但坚决:“但秦山绝对不会知道更多的东西!他迟早有一天,会后悔进入王府。不单单他会后悔,秦桧也会后悔!”
说到这里,赵瑗又沉思了一会儿,道:“肯定不止他一个!秦桧决不会只派萧山这个在明处的人来!暗中也会有别人,我要想想办法,将这些钉子都拔掉!”
21、试探
萧山跟着李化德一路朝内院走去,来到赵瑗为自己安排的住处。
住处安排在王府后半部的一个小院内,院中一株大大的女贞树,树冠盖住整个院子,看起来非常的清幽。此刻是三月底,女贞树已经开花,白色的小花一簇簇的开在绿叶间,带来淡淡的香味。
院内东西南三面是一溜的房间,皆是红木雕花门。萧山的房间安排在西边厢房,李化德将其引入房中,只见里面是内外两间房。
外间是书房,书案上笔墨纸砚都十分的整齐,书架上放着一本《太平广记》,隔案上是两盆葱翠的文竹。内间就在隔壁,翠色的帘子被铜挂钩挂起,看得见里面床铺整齐,床边还有一个红木盆架,架上置铜盆。
李化德道:“大人一路前来,定然累了,盆中都是按照殿下的吩咐打的清水,可用来洗手。”
萧山点了点头,他走出房外,朝着院中的坐北朝南的那间正房看去,问道:“李押班,那是谁住的?”
李化德神情恭敬:“那间是殿下的寝阁。”
萧山吃了一惊,赵瑗说让自己住在寝阁旁,但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么样的一个旁边。“他不是很讨厌我吗?怎么让我和他住一个院子?”萧山在心中默默的疑惑,“这好像不太符合规矩吧,他这样安排,是什么意思呢?”
李化德道:“萧大人,若是没有其它的吩咐,奴婢就先下去了。”
萧山点了点头,塞了一锭银子给李化德,算作引路费。秦重的油铺这些年赚了钱,特别是自从接了秦桧的大生意后,手头宽裕很多,知道萧山进入王府肯定是需要上下打点的,银钱什么的都有准备。
萧山将李化德送出门外之后,便回到自己的房中,坐在书案前,书架离书案很近,一伸手便可以摸到,看得出来布置房间的人花了一番心思的。萧山搞不清楚赵瑗到底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心中虽然满是疑惑,但还是将自己带来的衣物都放入内间的柜中,他眼睛一扫就见到自己床上的被子,是双层铺在床上的。萧山职业病发作,将被子从新叠成军中的标准被子——豆腐块。
将被子叠好后,他拍了拍手,满意的看着自己的杰作。房中布置虽然精美,但遮遮蔓蔓的太多,他并不是很喜欢,但第一天来也不好全部整改,只得以后再说。
萧山收拾完自己的东西后,便在小院中逛了一会儿,赵瑗还没有大婚,府中并无女眷,仅有一些丫鬟和太监,在赵瑗的房中进进出出。
萧山注意到东厢房住的是两位长得很水灵的妹子,看打扮也应该是在赵瑗身边伺候的人,估计是赵瑗身边有头有脸的宫女之类的角色。
不大一会儿,便见到赵瑗带着两个太监走了过来,萧山朝赵瑗行礼,赵瑗只是点头作答后,便朝着萧山的房间走去。
萧山也跟在赵瑗身后,赵瑗边走边道:“你在我府上,不用避讳什么,我命人给你安排的房间,可还住的惯……”
说着赵瑗已经跨入了萧山的房中,一入房中赵瑗的后半句话就没说出来,他的双眼落到了萧山的床铺上,显然,萧山的豆腐块被子把赵瑗震到了。
赵瑗过了一会儿,才道:“这个叠被子的仆人倒是手巧,竟能够弄成这样!”
萧山在一旁笑道:“这是我叠的,从小习惯了,换个样子总觉得不顺眼,就给改了过来。”
赵瑗淡淡的“哦”了一声,又坐在萧山的外间房中,跟萧山随意说了两句话,无非是什么在府中不用拘束,想吃什么让下人去做等等之类的客套话。
萧山一一答应了,赵瑗便邀他一同吃饭,一起吃饭的还有三位老师。赵瑗和萧山给三位老师行礼,另两人也已经知道了萧山的身份,对他也非常的客气,但很显而易见的,客气之中,带着疏离。
这些都在萧山的意料之中,他并不介意。反而是赵瑗的日常生活,让他有些吃惊。
赵瑗平日作息并不避讳萧山,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早晨温书,上午三位老师便会来轮流讲经筳,等到用过午饭小憩片刻,下午就是习武,晚间也不懈怠,并没有萧山想象中的什么美女暖床笙歌艳舞,而是练字读史。
萧山本以为再怎么上进的皇子,好歹业余生活会非常的丰富,至少晚宴,美女,歌舞是不会少的,岂料萧山来了一个月了,别说美女歌舞了,就连音乐都没有听到过一回!吃的东西就更加不用说,和上次在秦桧府上看到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赵瑗每次吃饭,只五六个菜。不过在吃饭的时候也显示出皇族特权,赵瑗会先吃,等到吃完剩下的,才轮到萧山。萧山剩下的,才会赏给那些伺候在一旁太监。
太监们都是将饭菜端出去,供奉谢恩之后,才动筷子开吃。
萧山这一个月,可谓吃穿睡卧都和赵瑗在一起,将赵瑗的大致情况也摸了个大概。
赵瑗读书是强项,过目不忘,见解独到。他律己十分的严格,但对旁人却非常温和,他身边的太监宫女犯了错,也只是严肃的说上两句,从来没有拉出去打过。
不足的地方,在于赵瑗下午的习武骑射。赵瑗对于运动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天赋,府中的武师教他练剑,总是学了多遍也不会,至于骑射就更不用提了,王府后院有一块空地,上面按了靶子,专门用来练习射箭的,赵瑗十次里面有三次能中就不错了。
这些天赵瑗对萧山依旧不冷不热,在外人看来,赵瑗对萧山可谓非常的礼遇,每次吃饭,或者外出,必然叫上萧山,每日都会和萧山在府中花园闲逛至少半个时辰,说些闲话。但萧山心中很明白,赵瑗真正热情起来的时候,绝不是这样客气处处都周全,至少他肯定会来自己的房间坐一坐。
他暗自观察了一下赵瑗对其它人的态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视同仁,但认真琢磨,会发现赵瑗对三个人特别看重。
一个是他身边的一名叫做甘昪(bian,四声)的太监,因为天气渐热,蚊虫开始多了起来,赵瑗对于晚间用的蚊香不习惯,说了一句“香甚熏鼻,用之气浊,不用又苦蚊虫”,甘昪第二天便将赵瑗的门窗上都换上了白细纱,能够透光进来,又阻隔蚊虫。赵瑗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事后却将甘昪调到自己身边来用,理由不是其为主人着想,而是“聪慧有智”。这可以看得出来,赵瑗喜欢用聪明能办实事的人,而对于那些整天围在他身边拍马屁的并不怎么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