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送来了凳子,她便坐下来,开始弹奏。
楚九辩也曾见过很多童星,对有才华的孩子都是不陌生。
只是知晓她们表演就是为了从现在就开始择婿,他就有些无奈。
才十三四岁的孩子,就要开始议亲,而后到了十六七岁便要定亲,要是疼爱女儿的人家,还会把女儿多留两年。
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十五六岁就定要成亲过日子了。
甚至当年或者第二年就要怀孕生子,自己还是个孩子,就又要养孩子,这对身体的伤害不可谓不大。
也不怪眼下的人都活不长久,营养物质单一是其次,重要的还是劳累和身体上的伤害。
可楚九辩也不能脑子一拍,就说不允许年轻人在十八岁之前成婚,只能慢慢来,先把国学弄起来再说。
萧家姑娘表演结束,满堂喝彩。
而后便是一个接一个的姑娘们上前表演,琴棋书画,除了“棋”不能表演,其他的都有人演了。
所有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也确实都很精彩。
不多时,楚九辩就见着了一位较为眼熟的姑娘走上前。
他记着对方,是户部尚书苏盛的女儿苏喜儿。
此前在拍卖会上,被吏部侍郎赵谦和家的三小姐赵熙骗出去绑架,秦朝阳一路跟着才把人救回来。
那位赵三小姐在事发第二日便自缢了,此后楚九辩就没再听到过苏喜儿的消息。
直到前几日京中送上来报名参加科举的名单,他才又重新见着这个名字。
苏盛身后必然有依靠的势力,且很大概率是七位藩王中的一位,所以楚九辩本也不想叫苏家人科举。
可明面上他就是纯臣,非属世家,且他家来报名的只有这一个女儿。
女子来报名的本就少,多一位,就能把女子今后要走的路拓宽一步,所以楚九辩就让秦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限制对方报名。
苏喜儿表演的是一曲长袖舞,伴奏是她侍女吹奏的横笛。
笛声悠扬,苏喜儿长袖一甩,翩然起舞。
她长发半扎半披,发髻上缀着白玉发饰,金簪下摇晃着珍珠,身着白色与蓝色相间的长裙,身上主体都是白色,袖子与裙摆则是藏蓝色。
裙摆层层叠叠,随着她的舞动起落,好似摇曳的重瓣花朵。
笛声时急时缓,直至最后缓缓收音。
苏喜儿亦同时完成整曲舞蹈。
“好!”
“太美了。”
“不愧是名动京城的才女,果真名不虚传!”
大宁没有鼓掌赞赏的习惯,因而众人都是张口赞叹夸赞,喝彩连连。
苏喜儿方才吃多了还怕自己跳起来会身子沉些,却不想吃了东西有了力气,跳起来更游刃有余了。
她微垂着眼,向前走了几步,对着上位的贵人们微微一福身,口称“小女献丑了”。
苏盛爱重小女,眼下自是欣慰又骄傲。
周围的大人们平日里虽剑拔弩张,但很多时候还是会保持表面的和谐,因而一时间众人便都在夸赞苏喜儿有才。
苏盛也连连自谦说女儿还小,比不上其他家的姑娘云云。
而后他便想叫女儿回去坐着,可太皇太后萧若菡却忽然开口道:“诸位大人说的是,这姑娘瞧着甚和哀家的眼缘,瞧着便叫人欢喜。”
她慈爱地笑着,将手中一水头极好的翡翠手镯褪下来给了身侧的嬷嬷:“给孩子拿去玩罢。”
嬷嬷接过手镯后一路向下行至苏喜儿面前,双手将手镯捧给她。
长者赐不可辞,且这般场合,也不能不给太皇太后的面子。
于是苏喜儿便只能接下来,有些惶恐地道了谢。
“好孩子。”萧若菡笑道:“哀家知你还未议亲,正巧哀家这有一门好亲事。”
她看向苏盛的方向,好似没瞧见对方沉下去的脸,道:“剑南王年岁也不小了,他生母早逝,哀家这做祖母的只能替他做主......”
“臣惶恐!”苏盛不顾礼仪直接打断她的话,起身行至中央躬身一揖,“小女顽劣,能得太皇太后喜欢已是高攀,万不能肖想其他。”
台下,苏喜儿也明了太皇太后的意思,脸色瞬间就白了,攥着玉镯的手也在微微颤抖,指节泛白。
苏盛拒绝的已经很明显了,几乎就是直接说“我不同意”!
然而萧若菡却笑容都没变一下,就好像听不懂他的话般继续道:“苏尚书莫要自谦,哀家瞧着你家女儿温婉贤淑,当得起剑南王妃。”
话落,整个殿内死一般地静。
第56章 细盐分红
萧家因为洪涝一事失了河西郡的管理权,丢了一个工部侍郎的位置,剑南王也被禁足,再加上贵州知府范则也死在了牢里。
一个接着一个,说是元气大伤算不上,但也已经是势弱的明显,他们眼下迫切地需要扩大在朝中的话语权。
有长老提议将萧家初初长成的几个女儿,选几位三品以上的官员府邸嫁过去。
这些世家的嫡系一脉,都是与自己家族或者门生通婚,或者直接嫁娶皇室中人,但却没有限制家中旁支小辈之间的联姻。
这样的关系能让几家抱团,在利益一致的时候能站到一处,也能在朝中立得更稳。
在利益冲突的时候,旁支的关系便也不怕舍弃掉。
只是如今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员中,几乎全都与四大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长老提出联姻,却并不能解决萧家眼下的困局。
毕竟这些大员们早就有了偏向,怎么可能因为娶了萧家姑娘就放弃之前依靠的势力,去转而投靠萧氏?
所以萧家想要话语权,就只能把目标放在那些“纯臣”身上。
朝中纯臣少之又少,思来想去,还是家主萧曜开口,提议让剑南王娶了苏盛的小女儿。
苏盛对这个小女儿有多爱重,整个京城无人不知。
他定也希望自家女儿能嫁的好,所以此前京中传苏喜儿与安无疾的婚事时,大家也都不意外。
只是有了拍卖会那日的事之后,苏喜儿与安无疾的婚事就彻底作废。
眼下苏喜儿已经二八年华,到了该议亲的年岁,若是剑南王能将她娶为王妃,那无论是王爷本人还是萧家,都能拥有苏盛这个强有力的帮手,萧家便会比此前更加势大。
当然,若是放在以前,萧曜不会冒险做出这个决定。
但现在京中已经乱了,他便是手段激进些也无妨。
太皇太后得到他传进来的消息后,心中其实是不喜的。
如今京中局势动荡,苏盛身为纯臣,与皇帝有着天然的关联,便是苏喜儿与剑南王成婚,对方也必不会全心全意帮扶。
但方才瞧见百里海瞧着楚九辩的眼神之后,萧若菡就坐不住了。
比起百里海被楚九辩诓骗引诱,娶了苏喜儿简直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中秋宫宴,又是太皇太后当众赐婚,除了皇帝之外无人有资格阻拦。
自然便是皇帝,也不能张口就直接拒绝,若是传出皇室内部不和的消息,且还是皇帝和太皇太后不对付,那对百里鸿这个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事。
萧若菡笑容慈爱地看向大殿中垂眸而立的苏喜儿。
倒也是个标致的姑娘,性情和才德也都不错,这京中闺秀能与她一般优秀的倒也没几个。
因而萧若菡是越看越觉着满意,又不由朝身侧坐席上的百里海瞧了眼。
少年面容温和,听到要被赐婚有过一瞬的诧异,不过很快就收敛神情乖巧坐着,并未表现出不喜和排斥。
萧若菡笑意更深。
而被无数道眼睛盯着的苏喜儿,却已然面色惨白。
怎么会这样?
她不过是同其他姑娘一般表演了一曲才艺,如何就被赐婚了?
她从未见过剑南王,但也听说过因他的无能导致河西郡洪涝,死了好多百姓。
且对方与萧家同为一体,她若是嫁过去,岂不就是逼着父亲站队?
她恍惚一瞬,好似回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拍卖会,回到了赵熙死去的那一日。
那张寥寥几句的遗书最后,写着:【被拉入局中,我无力反抗,只能被推着向前。】
苏喜儿曾经不理解,也一直怨怪赵熙的所作所为。
可直到此时此刻,她才终于感同身受,理解了对方当时的无奈和痛苦。
在这盘棋局之中,没有人能始终超脱于外,或早或晚,都要被这股疯狂的漩涡卷进来,无力挣脱。
【求你珍重,求你远离京城,切莫步我的后尘。】
这是赵熙遗书上最后的一句话。
苏念儿也曾说:“姐姐也希望你能离开京城。”
可苏喜儿没打算走,她只想与家人在一起,她甚至再不曾幻想过嫁给自己心仪的人,只想要科考,想进国子监,成为为国效力的女官。
但现在,她才终于意识到自己留在京中,或许并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她抬眼看向上位,见着了父亲高大挺拔的背影,如一座高山,始终屹立在她与家人身前,遮风挡雨。
这是她与赵熙不同的地方。
赵熙的父亲身为二品大员却护不住她,甚至还要利用她做局。
可苏盛不一样,他是一个顶好的父亲。
且他身为一品尚书,定能护住女儿。
苏喜儿心中安定下来,可又好像有什么东西烧了起来。
她不想躲在父亲身后,她想与父亲并肩,成为父亲的骄傲和臂膀!
高处,苏盛眸色深寒。
他维持着躬身作揖的姿势,额角青筋暴起。
萧家竟然将目光放在了他女儿身上,好恶毒的心思!
楚九辩微微眯眼,视线始终落在苏盛身上。
秦枭也注视着这位“纯臣”户部尚书。
他们没有第一时间叫百里鸿开口为苏喜儿做主,主要还是想看一看苏盛会如何作为。
他身后站着一位神秘的藩王,眼下这般情况下,若是皇帝不开口,那苏盛或许只能搬出身后的倚仗才能救下苏喜儿。
又或者,他会放弃这个女儿,继续隐瞒身后之人的存在。
这位闻名京城的苏大人,会如何选择呢?
而苏盛此刻不接话,也不反驳,其实是在等。
他在等秦枭和楚九辩的态度,他明面上始终都是维护皇帝统治的纯臣,在他遇到事情的时候,皇帝本就该替他出头。
否则,这朝中其余纯臣多少也会心寒。
为你做事,你却护不住我和我的家人,良禽择木而栖,我何不另寻枝干?
所以苏盛心中虽愤怒,但却并不慌乱。
眼下,瞧的就是谁更能沉得住气。
殿中实在静的可怕,百里鸿也早就停下了手里的筷子,没有再去吃桌上的小蛋糕。
他眼神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小小的脑袋里也在努力思考,却只是朦胧间有些想法,并不能归纳起来,也还分不清眼前这些事发生的意义,更不知道这些人心里都在想什么。
一息、两息......
不知过去多久,殿中终于又响起一道声音:“苏尚书莫不是高兴过头?怎的连谢恩都不会了?”
若有似无的视线当即全部朝声源处看去。
百里海从座位上起身,面上含笑,行至苏盛面前搀住他的手臂:“大人免礼,得娶令爱,实乃本王之幸。”
苏盛余光瞥见楚九辩与秦枭,那二人八风不动,好似完全没打算帮他拒了这婚事。
怎会如此?
莫非他们已经知道他身后有其他势力?
可这怎么可能?
他一向小心谨慎,自问从未露出过端倪。
但若非如此,这两人又为何“见死不救”?
苏盛心中一凉,面前好似忽然就只剩了两条路。
一条是护下女儿,但要暴露出自己身后之人,另一条路,便是舍弃女儿,护住身后之人,也护住整个苏家。
一个女儿与一整个苏家,好似完全没有选择的必要。
可......
苏盛呼吸沉重,眼眶酸涩。
他嘴唇轻颤,张口时声音却哑得不像话:“殿下言重了......”
正待继续说什么,主位之上却传来一道脆声声的小奶音,道:“剑南王莫开玩笑了。”
一瞬间,苏盛双腿一软好险没跪下去。
后背的衣服被冷汗浸透,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他心中既轻又重。
皇帝果然还是开口了。
可苏盛却知道,自己这是又欠了秦枭和楚九辩一个人情。
同时,他也确定这两人定是察觉到了他与其他势力有关系。
只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这才将计就计地试探他一下,只是这一次的试探,却不知他是通过了没有。
如此次这般的试探还会再有吗?
苏盛终于站直了身,后背也重新挺直。
百里海转身看向百里鸿,笑容不变:“陛下,臣没有开玩笑。”
方才打断苏盛的话,是洪福接受到秦枭和楚九辩的示意,才悄悄教百里鸿说的。
教也只教了这一句,如今面对百里海,小朋友当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秦枭与楚九辩相视一眼,正打算接过话头,就听到小朋友再次开口了。
“先帝后新丧。”百里鸿一双大眼睛又圆又亮,干净得不染一丝杂质,“剑南王都还未及冠,怎么连三年孝期都等不了吗?”
小孩声音清脆稚嫩,问的真心实意。
他听舅舅讲过,父母去世之后,孩子是要守孝的。
守孝期间最好不要食荤腥,也不要大摆宴席,更不能谈婚论嫁。
除非父母或者其他长辈有“遗愿”,希望子女成家,那子女才能孝期成婚,还能成就“纯孝”的名声。
虽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且皇族情况特殊,各种重大宴席该办还是要办,百里鸿这样的小朋友也不能不吃荤腥,会营养不良,所以不忌口。
可剑南王身为先帝的亲子,先皇后在名义上也是他的嫡母,如今这两人薨逝不过三个月,他竟就想着成婚。
这不对。
百里鸿这话真是问到了关键之处,满殿寂静。
小朋友察觉到有些古怪的氛围,下意识看向秦枭和楚九辩。
见两人神态自若,他顿时挺起小胸脯,知道自己说的没错。
从萧若菡提出要赐婚,到眼下百里鸿问出这个问题,整个过程中众人只瞧见洪公公在百里鸿耳边短暂说过一次话。
那么短的时间,恐怕只来得及叫他开口打断苏盛的未尽之语。
所以,眼下百里鸿是真的在自由发挥。
离得近的大臣们哪个不是人精,自是全都发现了这一事实,当即心脏都沉了沉。
数十道视线落在百里鸿身上,又瞥向秦枭和楚九辩,还有那位始终侍奉在百里鸿侧后方的洪公公。
仅是这三个大人,就一个比一个难对付。
可现在他们却发现,便是这位小皇帝,也不像是个普通孩子。
不过转念一想众人便明了,百里鸿身上留着秦家人的血,有秦太尉的传承在,又由秦枭和楚九辩这些人教导,如何也不可能是个庸才。
一时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深重的压力。
压在他们头顶的山,好似越来越巍峨沉重。
百里海看着小朋友澄亮的双眼,依旧形容温和,解释道:“陛下,臣并非立刻成婚,只是定亲。”
百里鸿看向秦枭和楚九辩,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
这是求救呢,小朋友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楚九辩勾唇,垂眸抿了口酒。
秦枭则向后靠到凭几上,道:“成亲之事讲究你情我愿,三媒六聘。剑南王要守孝三年,却也要耽误人家姑娘三年不成?”
百里海侧头看他:“苏家姑娘不过二八年华,便是三年之后也还风华正茂,正是成婚的好年岁。”
“若是真有结亲之意,那便是不定亲,人家姑娘也能等你三年。”秦枭一点面子不给,“若是无意,王爷可就是强买强卖了。”
萧家本就是强买强卖,可知道是一回事,却也不会有人真的说出来。
可秦枭不仅说了,还要说的更清楚:“这般名声,莫叫人传出去,称我大宁皇室仗势欺人。”
苏盛一个人精,这会儿自是立刻打配合道:“宁王大人言重了,想来剑南王殿下和太皇太后都是好意,只是小女顽劣,实在当不得这般爱重。所以这赐婚之事,也确实不妥,可莫叫我那姑娘惹了笑话,连累了王爷的名声。”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萧家若是还要继续求娶,可就真是强买强卖了。
萧若菡与始终未发一眼的吏部尚书萧怀冠对视一眼,而后便笑道:“好了好了,不过是哀家瞧着苏家丫头好,才一时兴起,竟惹了这许多是非。”
“既如此,那这婚事哀家便也不多话了。”她道,“不过苏丫头的确是合了哀家的眼缘,改日得了空可进宫来陪哀家说说话。”
苏盛忙作揖应是。
始终在台下立着的苏喜儿也随着父亲一起行了一礼,姿态优美,虽脸色有些白,但瞧着却也镇定。
倒是个能沉得住气的。
众人想。
萧若菡都这么说了,百里海也不可能再缠着,好像他有多想成婚一般。
因而众人都各归各位,宴席继续,其余姑娘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起身表演。
可不知道是不是被方才的事吓着了,她们都表现平平。
苏喜儿坐在位置上,后知后觉自己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而在她前面坐席坐着的苏夫人,攥在一起的手都在不自然地颤抖,脸色比苏喜儿的还要难看。
显然,她已经被吓坏了。
苏喜儿瞧着有些心疼,但这般场合,她也不好安慰。
一场中秋宫宴,除了这小小插曲之后,便还算平顺。
待到宫宴结束回到家,苏夫人当即拉着女儿的手进了她的院子,然后就开始吩咐人收拾东西。
“母亲,这是做什么?”苏喜儿急道。
苏夫人紧紧握着她的手,眼眶通红,一开口声音也在哽咽:“把东西都拿上,天一亮你就去苏州外祖家。我写封信给你外祖母,你以后就待在那,莫要再回京!”
今日的事实在吓坏了她。
那剑南王虽贤名在外,但她却听苏盛说起过,这位殿下绝对不是表面上那般温和。
她不知道官场中那些弯弯绕绕,也不在意什么世家争斗,她只是不愿女儿嫁与剑南王那般虚伪的人。
也不愿女儿搅入京城这浑水中。
所以,送她离开才是最好的!
“母亲,女儿不走!”苏喜儿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我要留下来,我要和你们在一起!”
“乖孩子,你这次定要听娘的。”苏夫人语气坚定。
她知道那萧太后今后定会找机会叫喜儿进宫,那个女人没放弃继续算计她的女儿!
苏喜儿泪如雨下,扑进母亲怀里哽咽道:“我不走。娘我不走!”
苏盛出宫后与其他官员们寒暄了一阵才回来,一来便直奔女儿的院落。
瞧见忙碌收拾行李的下人,他微微一怔,然后行至内殿,便瞧见母女俩坐在一处,都在抹眼泪。
“父亲。”苏喜儿起身行礼。
苏盛忙摆手叫她起来,而后也行至她身侧坐下。
可他却也只是看着女儿,一直没能说出来话。
苏夫人哽咽着,忍了又忍,终是没忍住,瞪着他道:“苏盛!眼下你可满意了!”
她从未这般直呼过丈夫的名字,眼下可见是气急了。
苏喜儿吓了一跳,忙握住母亲的手。
苏盛也看向夫人,依旧无言。
“今日你为何犹豫?!”苏夫人牙齿都磕在一起,“若不是陛下开口,你是不是就要应下这门婚事了!”
苏盛的犹豫和痛苦隐藏的极好,但苏夫人与他少年夫妻,实在太了解他了。她知道他犹豫了。
自然,苏喜儿也知道。
若不是陛下打断了父亲的未尽之语,或许她已经......
但她不怪父亲,父亲对她的在意和疼爱不是假的,因而那般情况下,最煎熬的定也是父亲。
“你成日里为着这个为着那个,为着整个苏家,可咱们的女儿呢?”苏夫人眼泪汩汩而下,“你为了那些外人,为了你背后那位,宁愿牺牲咱们女儿的一辈子!”
“那个女人留下的孩子,就是比我生的更重要是不是!”苏夫人便是再愤怒,也还是极力压制着声音,不叫声音传出去。
苏盛凝眉,始终未发一言。
只最后深深看了苏喜儿一眼,便起身向外走去。
不过在踏出门前,他还是停下来,哑声说道:“待这边尘埃落定,为父再将你接回来。”
他没回头,说罢就大步迈出了门。
苏喜儿怔然瞧着门口的方向,心如擂鼓。
她缓缓转移视线,落在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母亲身上,强忍着哽咽轻声问道:“那个女人是谁?父亲他,他不是......”
不是纯臣。
他们苏家,原来根本不是所谓的清流!
一样的。
原来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苏喜儿轻笑一声,抬手擦去眼泪。
“走。”
“我走。”
什么科举,什么光耀门楣,什么为民做事,她便是真的入了官场,也不过是某个连她自己都不知道的势力的棋子。
从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变为一颗可有可无,毫不起眼但确实存在,且始终被控制着的“棋子”。
她不想被控制,不想违背本心。
离开,或许真的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日一早。
楚九辩穿好朝服到养心殿吃早饭,才得知苏喜儿已经准备离京的消息。
他其实并不意外。
短暂的两次接触,他便瞧着那姑娘是有心气的,否则她也不会报名科举。
只是这般有心气的姑娘,最在意的便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昨夜萧若菡和剑南王的做法,直接就否定了苏喜儿作为一个有才华、有干劲的“人”的价值,把她打回了闺阁。
他们用她的婚事作为筹码,利用她身后的势力,还要把她困在后宅。
几方势力交锋,所有人都在聊她的婚事,聊她的人生。
可自始至终,谁都没有问过她本人的意见。
她定然是发现即便自己成长起来,也远远达不到能为自己做主的程度。
毕竟连她的父亲,当朝一品尚书都有力不从心的时候,何况是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她想要为自己争个未来的想法,在这场荒唐的闹剧下,好似变成了一个笑话。
她做不到济世救民,甚至救不了她自己。
她就是这权势洪流中,名字都留不下一个的过客。
无人知道她是苏喜儿。
所以她的离开,其实是最适合的选择。
离开了京城,有更广阔的天地,或许她还能有机会找到重新出发的契机。
一位世家小姐的离开,只在各家后宅中引起了两、三日的讨论,之后便也无人在意了。
而宫宴结束的第三日傍晚,楚九辩也收到了细盐买卖的第一批分红。
他穿着一身轻便的长衫,斜斜倚在瑶台居的软榻上,长腿伸直占了整张榻。
地面放着三大箱子白花花的银子,闪着诱人的光。
宫人们送完东西便一股脑都退了出去,便是小祥子他们也并不在屋里伺候。
楚九辩抬眼,看向箱子旁站着的男人,眼波流转。
“什么意思?”他问。
秦枭走到他身边,直接挨着他的腿坐下来。
楚九辩瞥了他一眼,只稍稍朝里移了移腿,却没收回来。
“邱家方才送了一部分分利的银两过来,说是怕朝廷急用,等商队回来再把剩余的都送过来。”
楚九辩轻嗤一声:“这回倒是痛快。”
“亏了你那两壶好酒。”
“十壶。”楚九辩更正道。
秦枭就笑:“嗯,这些算是本王的买酒钱。”
“不够。”
“那先欠着。”秦枭侧头看他,笑问,“要不要本王立个字据?”
楚九辩没搭理他。
秦枭就又说:“细盐买卖本该给你更多分利,只是如今国库拿不出太多,待到日后,我定为你补上。”
细盐分红之事,此前他们其实没聊过。
楚九辩也默认得到的分红先全部放进国库,用来科举和搞建设。
属实没想到秦枭会给他送钱来。
不过没有人不喜欢钱,楚九辩瞧着这些银子自然开心。
这么多钱,足有千两了。
这些钱若是都给江朔野炼钢,进度应该能更快些。
只这些都是官银,用了就会有痕迹,秦枭也定能发现这些钱都用在了漠北,届时他与漠北有联系的事便藏不住了。
楚九辩单手撑着脸,偏头看向男人,眸中带有一丝探究。
秦枭是真的单纯想给他钱花,还是想看看他会把钱花到哪里呢?
秦枭后靠到软榻靠背之上,将楚九辩的腿拦在了后腰与靠背之间。
楚九辩瞥了眼自己的腿,又抬眼看向秦枭。
秦枭也正看着他,神态自若。
“邱家上一批运送细盐的商队还没回来,但他们执掌漕运,运货送货既快又便利,想来这个月也差不多能回来一批了。”秦枭若无其事般道。
楚九辩起身,把腿从他身后抽了回来,盘膝而坐。
“酒是陈的好,我眼下可没有那么多好酒。”他正对秦枭坐着,问道,“我一直想知道,为何漕运之事会落在邱家手中?”
大宁从太祖时期就开始修运河水道,加上前朝末期皇室劳民伤财,修建开通了许多水路交通。
所以到了如今,大宁的漕运条件不可谓不好。
运河四通八达,连通南北。
不仅能促进南北商运,还能在战时快速且多量地运送补给,运河的作用可见一斑。
这般重要的工程,以及能获得巨额利益的“生意”,朝廷为何会把大权下放到世家手里?
“这还要仰赖于邱家那位长老,邱洪阔。”秦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