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by程惊堂
程惊堂  发于:2025年11月26日

关灯
护眼

只要有了人,至于是占领盐场控制盐运,还是慢慢控制地方,甚至延伸进六部,都可以慢慢做到。
但楚九辩没想插手售盐之事,沾了“盐”的事,便与国家根本有了联系。
他想着秦枭能让他负责科举就不错了,却是真没想到对方会搞这一出。
秦枭就不怕他掌控盐运,成为下一个“世家”吗?
“你不会是在试探我吧?”他狐疑地问秦枭。
秦枭抬眉:“试探你什么?”
“自然是看我胃口到底有多大。”
秦枭就笑:“你便是吞了这大宁,本王也认了。”
楚九辩:“......”
“放心。”秦枭正色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本王懂得。”
之前怀疑他的例子还历历在目呢。
楚九辩拿出一颗水果糖递到他面前:“你吃了它,我就......”
话没说完,秦枭已经拿过糖含进嘴里,品了品道:“这什么味?”
楚九辩也拿了一颗含进嘴里,含糊道:“葡萄味。”
“葡萄?”
“一种水果,现在应该种植在西域。”楚九辩侧头看他,“我很爱吃。”
秦枭点头:“那便把西域诸国打下来,好让太傅大人吃个够。”
楚九辩轻嗤一声:“用你国库里那仨瓜俩枣打吗?”
秦枭:“所以要请大人多费心了。”
屋外忽而响起宫人们的请安声,是百里鸿来了。
书房门本就开着,楚九辩和秦枭侧头看出去,便见着小朋友手里拿着一张纸,愁眉苦脸地走了进来。
洪公公跟在他身后,手里还拿着笔墨。
“咔嚓”一声,又一声。
楚九辩看向秦枭,就见对方快速将嘴里的糖嚼碎,全部咽了进去。
这是怕小孩看着。
楚九辩便也“咔嚓咔嚓”把糖吃完,顺手把盐罐也收了起来,待到明日早朝再赏给剑南王。
因为已经很熟了,所以私下里三人间也不再客套地行礼。
百里鸿一进来就迈着小短腿跑到两个大人中间,然后踮着脚把手里的纸铺在了秦枭和楚九辩座椅中间的茶几上。
两人移开茶盏,方便小孩把纸铺好。
“舅舅,朕算不出来这个。”百里鸿没发现两个大人背着自己吃糖,他两只小手扒着桌沿,眼巴巴地看着秦枭,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秦枭偏头去看,见纸上是一道算学题,还是很多学子都算不好的“古寺僧分馍”。
他看向洪福,对方笑眯眯地把笔墨放到桌上。
见着秦枭看自己,洪福笑容不变。
显然,这题是他给百里鸿出的。
楚九辩也侧头看题目。
很简单的一道题,就是说寺庙里有大和尚和小和尚共一百人,共有一百个馍,若是一个大和尚分三个馍,三个小和尚分一个馍,那寺庙里大小和尚各有几个人。
这不就是鸡兔同笼的变形题吗?
而且瞧着比鸡兔同笼还简单些。
只是这个时代的算数还停留在刚刚有“九九歌”,也就是乘法表的阶段,更多的变式还没发展出来。
这样的题对很多大人来说都需要执笔去算,何况百里鸿这么个小娃娃。
楚九辩也不由看向洪公公。
虽说他才是太傅,但平日里真正教导小皇帝学东西的,都是秦枭和洪福。
洪福的才华楚九辩是领教过的,并且之前系统抽出对方卡牌的时候,也说他是能文能武,总归在文学方面,应当是比楚九辩要强上不少。
眼下看来,对方在“鸡娃”方面也挺厉害。
百里鸿这么小的娃娃,能把大字写明白都不错了,可因为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已经把论语都背完了,所以洪福这两日已经开始教他论语的释义了。
这种进度,楚九辩听着就觉得离谱。
在他的认知里,三岁大的小朋友都还没去上幼儿园呢,能背两首古诗都是聪明宝宝。
今日看来,洪福这是打算连算学一起教了。
秦枭看了遍题目,问百里鸿:“你刚才自己是怎么算的?”
他一开口,便有一股甜味飘出来。
小朋友吸了吸鼻子:“什么味?”
秦枭便抬手轻掩住嘴,道:“怎么算的?”
小朋友被转回注意力,乖乖回答说:“朕先假设大和尚有十人,小和尚有十人,之后发现不对,就又假设他们都有二十人,还是不对。”
合着是蒙的。
楚九辩默默喝着茶,尽量将嘴里的味道冲淡。
“还会假设法,很好。”秦枭适当地鼓励了一句,见小朋友眼睛都有了神采,这才道,“不过你假设的方向错了,你可以先假设大和尚有一百人......”
他拿起毛笔,边讲边在纸上写下解题过程。
小朋友听得很认真,理解得也很快。
到了最后,他直接自己算出了结果:“所以大和尚有25人,小和尚有75人!”
“对。”
百里鸿懂了,可却还是皱着小脸道:“可是好麻烦啊舅舅,与其算出人数,为什么不直接把大小和尚都叫出来数一遍呢?”
屋里三个大人都被逗笑了。
秦枭解释道:“你如今算的这题上只有一百和尚,所以觉得数一数很容易,可若是有一千人,一万人,几百万人,那该怎么数?”
小朋友眨了眨眼,若有所思。
“陛下如今是皇帝,整个大宁朝千万百姓你都要装在心里。”秦枭望着小朋友稚嫩的小脸,嗓音温和,“此后陛下心里要算的账,便是关系着千万百姓,他们能不能吃到馍,能吃几个,都要陛下心里有数。”
“所以陛下要学会的不是这道题,而是解题的方法。”
楚九辩心里一动,不由看向秦枭。
百里鸿不解道:“可是朕有舅舅,有先生,有洪公公,还有好多好多人,大家都会帮朕算账的。”
秦枭不愿把小孩教的太过功利,便没说“谁都会骗你”这样的话,只道:“无论谁算了账,都可能会有错,这一个小小的错处,就可能断送无数百姓的命。所以陛下也要算,要做百姓最后的依靠。”
“可是舅舅,朕没见过那些百姓,为何要做他们的依靠?”百里鸿有些失落道,“而且朕现在小小的,还要依靠舅舅,依靠好多人......”
他觉得自己很没用。
所有人都说皇帝很厉害,可现在的他却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事都要别人帮忙。
秦枭道:“眼下你身边有这么多的人帮着你,护着你,可我们都会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到那时候,就该是陛下来护着我们了。”
百里鸿顿时瞪大了眼睛,惊喜道:“朕也能护着你们吗?”
“当然。”
“那朕一定要变得特别厉害!”小朋友握紧小拳头,“朕也要保护舅舅。”
而后他又看向楚九辩:“还要保护先生。”
他又转过身对洪福道:“也要保护洪公公。”
“还要保护嬷嬷......”说着,他就想往外走,似乎是想对所有自己在意的人说一遍。
楚九辩被萌到了。
秦枭拽住小孩的胳膊将人带回来,道:“不用一个个说,你只需心里记着就行。”
百里鸿这才乖乖点头。
“方才这题会了?”秦枭问。
小朋友重重点头:“会啦。”
“那我再给你出一道。”秦枭提笔,翻过纸,在背后写了一道新题。
这一题比刚才那个稍复杂一些,是真正的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头三十五,脚九十四,问鸡兔各几只。
小朋友皱着眉,按照秦枭教他的假设法算了好一会,越算越乱,刚才还信心满满的小脸肉眼可见地垮了下来。
“舅舅,朕不会了。”他水汪汪的大眼睛里蓄满了泪。
秦枭拿起他的袖子就给他擦,手法格外粗糙。
楚九辩看得自己脸都疼了,忙拦住他,然后自己用手帕轻轻给小朋友擦了脸,道:“先生也有一个解题办法,陛下想不想学?”
“想。”小朋友红着眼点头。
总归周围都是熟悉的人,楚九辩就直接将小孩抱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腿上。
洪公公一怔,见秦枭没什么反应,他便也安下心去听楚九辩的解题方法。
仙人的方法,与他们凡人不知有何不同。
“咱们假设兔子有甲只,那鸡就是三十五减甲只......”
他直接教了二元一次方程,对从未接触这类算式的人来说有些复杂,但一旦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比其他的假设法要更容易一些。
秦枭和洪福听着他的讲解,都是越听越震撼。
秦枭不由将这个方法用到了此前的大小僧问题上,果然也能快速解出来。
百里鸿之所以不会做,就是因为一开始假设之后,到了后面算各种差值的时候就跑偏,但楚九辩教的这个方法,却可以通用,都不用想该减什么,不该减什么。
“先生,朕好像会了!”小朋友开心地抱住楚九辩的手臂。
秦枭便道:“那我再给你出一道。”
“好!”
皇宫内正在上算学课,与此同时,皇城门外忽而冲进来一批官兵。
他们身着甲胄,腰挎佩刀,一路跑到最繁华的神武大街,大声警告两边的百姓和小摊贩们:“剑南王殿下回城,闲杂人等回避!”

第36章 达成默契
大宁朝虽重农抑商,但却不限制百姓做买卖,因此很多农户也会趁着不农忙的时候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
城里人就爱吃口新鲜的,因此农户们在家里攒一段时间的鸡蛋野菜,或者山上打来的野兔,河里捕的鱼,都会拿到城里卖。
不过京城中贵人多,越往城里去,便越富贵。
怕冲撞了这些贵人,所以农户们卖东西也都不敢往城里去,就只敢在靠近城门不远的地段摆摊。
统治者们也不在意,便没有人催赶。
城东的百姓们不如城西那般富贵,知道农户们手里的东西便宜,便总来这城门口碰运气。
于是久而久之,这临近城门的一段神武大街便热闹起来,每日里都有人来买卖东西。
成宗在位时,便有下官上奏,提议在这段大街两侧搭上棚子,专门支起小摊给农户们用,这样也算体恤百姓。
能博取名声的事,成宗自是允了。
到了如今,这段临近城门的神武大街已经成了百姓口中的“便民街”,每日从早上城门开启,到傍晚城门关闭之前,都是人头攒动。
此刻这些身着甲胄的官兵们忽然冲进来,沿街两侧的商户以及百姓都忙后退出去一段距离才跪下,头都不敢抬。
他们都习惯了。
这京城中权贵众多,时不时就会来这么一遭。
若是遇上心肠好些的,便是快速通过了事,若是碰上脾气不好的,那便慢悠悠走着,但凡有谁不长眼不小心冲撞了,那便少不了一场灾祸。
今日他们遇上的剑南王殿下,就是那慢悠悠的。
当那些官兵们站到大街两侧后不久,便有一队车马通过城门,踏上神武大街。
那一行车马缓缓行进,走在最前面的那辆马车端的是富贵华丽。
车窗帘子被一只手缓缓掀起,面容有些阴柔的少年偏头向外看去。
百姓们身着粗布麻衣跪于街旁,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守在路边的官兵们也差不离,垂着眼,无谁敢直视马车。
百里海冷眼瞧着便觉无趣,正打算放下车帘,却忽然见着一少年抬起头,一双澄澈明亮的大眼睛好奇地看向马车。
大宁朝男子二十岁加冠,便可束发,但在此之前披头散发的也不方便,于是少年们一般都会梳起高高的马尾,或如同姑娘们一般,梳个长长的辫子。
眼下这小少年便梳着马尾,虽皮肤较贵人少爷们黑一些,但年纪小,那点粗糙便平添了一股野趣,端的是一副鬼精灵怪的模样。
四目相对,那小少年登时脸色一白,忙低下头,好似受惊的小鹿。
百里海放下车帘。
下一刻,车内便传来一道小太监的声音:“停车。”
赶车的侍卫当即拉了缰绳,停下车马。
他下了车摆好小凳,反手掀起车帘。
一身着暗色宫装的小太监先下了车,而后便又转身朝车厢内递出手。
手腕被一骨节分明的手握住,太监眼角瞥见一抹金色的衣摆,手腕很快被松开,他垂着眼,跟着那衣摆的主人缓步向前,一路行至街边一小摊前才停下。
百里海伸手从摊案上拿起一朵手工绢花,是朵精致的红色海棠。
他的视线从绢花之上移开,看向摊案后跪在地上的两人。
一身着暗色裙装的女子,三十左右年纪,她身侧跪着的,便是方才那小少年,瞧着也就十岁上下。
百里海摩挲着绢花,几息后,便又转身上了马车。
小太监从腰间拿出荷包,取出一锭银子置于摊案上,便也跟着离开。
车马重新动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守在街上的那些侍卫才全部离开,跪的腿都麻了的百姓们这才慢慢动起来。
“方才那位便是剑南王殿下吧,果真气度非凡。”
“说的好像你瞧见了似的。”
“那殿下都下了车,我怎么就瞧不见了?”
“对啊,我记着方才那位殿下是去了那头刘氏的绢花摊子。”
“你们快看,是银子!”有人眼尖地瞥见绢花摊案上的银子,“殿下竟给了她银子!”
刘氏方才被吓坏了,如今直接腿软在地上,还要一旁的小儿子扶着才没晕死过去。
她脸色惨白地捂着心口,嘴里喃喃着:“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不是冲撞了贵人就好。
“娘。”扶着他的小少年瞧见了那银子,忙道:“娘你快看,是银子。”
刘氏这才稍稍缓过来,被一旁摊子上热心的大娘扶着起身。
她伸手从摊案上拿过银子,沉甸甸的重量,形如小舟,这少说也有五两,她们家一年到头也存不下这些钱。
她心中惊疑不定,忙打眼在案上一瞧,便见那仅剩的一只海棠绢花没了。
“是贵人买下了我的绢花!”刘氏几乎喜极而泣。
她忙拉着儿子跪下,朝着那车马远去的方向磕头:“多谢殿下赏,殿下心善!”
围观的摊贩和百姓们俱是羡慕酸涩,怎么他们就没这么好的运气?
不少人都注意着那刘氏揣进怀里的银锭子,可他们也不敢打那主意,贵人赏的银钱,他们就是有命偷抢,也没命花。
刘氏知道没人敢惦记,但这么多钱揣着心里也不安,便直接收了摊,领着儿子就出了城。
她们得快些回家,这钱还是交给公爹婆婆管着好些。
她男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上头有大哥,下头有小弟,他便成了最不受重视的那个,亏得刘氏自己有绢花手艺补贴家用,婆婆才对她有好颜色。
若是她今日将这银锭子拿回去,怕是今后在家里也能抬头挺胸。
小少年看着刘氏欢喜的样子,张了张嘴,到底是没敢说自己与那贵人对上视线的事。
应该没事吧?
大家都说那剑南王是好人,还帮着河西郡的百姓们修堤坝呢。
且今日他冒犯了对方,对方也没把他怎么样,反而还用这么多钱买了那绢花,瞧着确实是好人。
“小田,咱们快些回去,还能赶上热乎晚饭。”刘氏拉着他越走越快。
小田渐渐放下了心,脸上也多了笑。
此前他们回去晚了,家里阿奶都不给他们留饭,只剩些凉了的粥水,今日他们带着银锭子回去,阿奶定不敢再小瞧他们一家。
母子俩就住在京城几里外的京安县,县下有六个村,他们便住在距离京城最近的京南乡。
比起去县城,他们来京城倒是更近些,也能挣的更多,这才过几日便来京里一趟。
去往京南乡的方向有官道,但要绕路,百姓们便自己走出了一条小路。
小路更近,但要经过一片茂密的树林。
以往这条路母子俩走了很多次,不过是常与村里人一起,因为不少人都会去京城便民街买卖东西,来回一群人也能搭个伴。
但今日他们出城早,这路上便没了人。
不过这会儿太阳方才斜了一些,青天白日的倒是不怕。
“我今晚要是让阿奶给我煮个蛋,不知道她会不会同意。”小田舔了舔唇。
刘氏笑道:“她要是不同意,娘就不给她银锭子。今晚不只是你吃,你两个姐姐,还有爹娘,咱们一家五口都要吃!”
小田开心地直拍手:“我以后要天天吃鸡蛋。”
“那你阿奶怕是要心疼死。”
母子俩笑闹着走了一路,行至林间,小田忽而听到身后有什么声响,正待回头,就忽然被人从身后捂住嘴。
一股奇异的香味冲进鼻腔,他当即软软倒了下去。
刘氏眼瞧着一浑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黑衣人将儿子弄晕,当即尖叫着想要扑上去:“好汉饶命,求你放了我儿子!”
可她一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如何能是那人的对手。
那人直接一手劈在女人后颈将其敲晕,而后便从怀里拿出一纸身契,又将朱砂抹在女人指尖,按下指印。
男人收好身契,随手扛起小田,不多时就消失在林间。
剑南王回城的消息不多时就已经传遍京城。
京中众人自是各有盘算,只等明日早朝。
夜里,楚九辩又在神域中见了司途昭翎,给了她新一批粮食。
南疆有这两批粮食,加上那些寨子们贡献出来的一半粮食,已经不怕没东西吃了。
而且朝廷派的都水司官员,前几日也到了南疆,已经选了几处地方开始打井,届时大家便也不再缺水喝。
“七月十五开始小雨,会持续十四日左右。”楚九辩坐于神位,轻飘飘一句话就将下方的司途昭翎镇住了。
大祭司这是在预测天象吗?!
司途昭翎内心震撼,却丝毫没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太好了,终于要有雨了!
有了雨,一切事情就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她欣喜万分,不过很快便强自镇定下来,端端正正朝楚九辩行了个南疆部族的礼,道:“属下替南疆百姓谢过大祭司。”
“还有我弟弟。”她仰头看着神明虚影,眸光澄亮,“他让我替他谢谢您赠与他的水车图纸,他已经做出龙骨水车了,正在做筒车。想必等这场雨过后,这些水车就能派上大用场......”
司途昭翎一句接一句,把自己准备了好几日的话都说给神明听。
包括家里人有多感激大祭司,南疆百姓们吃到正常的饭有多开心,那些准备两倍价格售粮的寨主们怕粮食砸手里,只能降价销售,如今是怎么焦头烂额等等。
等说了快一刻钟后,她才猛然觉得自己话太密了。
大祭司不会嫌她聒噪吧?
说实话,楚九辩觉得她的话确实有些多,但挺好玩的。
这个年纪的小孩,活泼开朗些也正常。
司途昭翎反应过来自己说了太多,便悄悄拍了下嘴让自己别再聒噪,眼底净是懊恼。
楚九辩把她的反应看在眼里,有些好笑。
看来她是没什么要继续说的了。
明日他还要上早朝,便道:“若是无事,便去吧。”
“是。”司途昭翎行礼,被系统送出了神域。
第二日又是个阴雨天,细细密密的小雨从夜里便一直下。
天还未彻底亮起,百官便已早早聚于宫门外。
他们撑着伞,三三俩俩寒暄交谈,面上一派祥和。
工部侍郎萧闻道与户部侍郎王朋义并肩而立。
萧闻道朝身侧看了眼,笑道:“王侍郎今日瞧着是换了身新官袍?”
“萧侍郎果真心细如发。”王朋义也带着笑。
萧闻道单手撑着伞,另一手探出伞面,感受着雨丝落在手上微凉的触感,道:“只是可惜今日是个阴雨天,王侍郎这崭新的官袍也污了些。”
王家子弟注重礼仪规矩,自然也注重穿着上的得体优雅。
今日新穿的衣服就脏了袍角,想必这王侍郎心里定不痛快,那萧闻道心里便痛快了。
“身外之物,污便污了。总归内里还是干净的。”王朋义笑望着他,“倒是外物再是干净,内里脏了乱了,早晚也要烂掉。”
这说的便不再是衣物,而是名声了。
如今剑南王名声大噪,昨日傍晚在城门口重金购买绢花之事也被百姓们传扬,都称赞其为人宽和,体恤百姓。
可大家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这位剑南王,对方是真的宽和,还是单纯作秀,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这人心里脏了乱了,名声再是好,也总会有跌下来的时候。
登高跌重,说不得这剑南王名气越大,后面遇上什么事,反噬便越厉害呢。
“倒是不知王侍郎还有透过外物看本质的能力。”萧闻道甩了甩手上的雨渍,几乎全甩在了王朋义身上,“不若您也瞧瞧我这内里如何?”
王朋义暗暗磨了磨牙,转头望着前方缓缓打开的朱红宫门道:“萧侍郎胸有沟壑乾坤,自是装得下天下万民。”
“折煞我了。”萧闻道语气也淡了下来,“咱们陛下才是真的心怀万民,我一小小侍郎,心里也只装得下工部这一亩三分地。”
宫门大开,六部尚书为首,领着百官缓步行入宫道。
王朋义迈步,声音不轻不重,恰好能让走在前方的几位尚书听得见。
“怪不得简尚书瞧着年轻,原是有萧侍郎这般得力的下属,有什么事也烦不到简尚书头上,自是年轻了。”
这是说萧闻道借着萧家的势,以侍郎的身份架空简宏卓尚书的权利。
简宏卓身为与苏盛一般的纯臣,自是四大世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是他私生活也干净,每日里除了上值就是回家,别人就是想找到他的错处都没办法。
且这人除了府中那位明媒正娶的男妻之外,好像就没什么喜欢的东西,更没什么爱好,此前自是有很多人想要招揽他,将他带到自己阵营里。
甚至有人自作聪明送他几个漂亮的少年,却反而惹得对方厌恶,直接当朝狠狠参了一本。
自那之后,所有人都说这简宏卓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自是有人动过杀心,但简宏卓偏偏是功臣之后,且自身武力不俗,此前数年去了多少波杀手,都被他弄死了。
于是大家便渐渐歇了心思。
且简宏卓这人不贪恋权势,成日里在工部也就是画图,画桥梁、画宫殿楼阁,画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手下的事全都扔给了萧闻道这个侍郎去管。
萧闻道自是满意接下。
于是这么多年下来,众人在朝上都只把简宏卓当空气,工部有什么事都是萧闻道冲锋陷阵,他才是大家公认的工部主事人。
可即便事实如此,萧闻道也最忌讳被人说他贪功揽权。
如今听王朋义这番话,他自是不能应,反唇相讥道:“简尚书日理万机,我不过是个打杂的。可听着王侍郎这话,倒像是很想当家做主。”
王朋义这个户部侍郎,前头走着的便是尚书苏盛。
苏盛与简宏卓这样的甩手掌柜可不一样,对方可是最在意手中权势。
王朋义也不愿自己背上违逆上官的名头,正待要解释,前面的苏尚书便微微偏头道:“都少说两句,也瞧着些前面别栽了跟头。”
这是警告也是提醒。
两人安静下来,下意识抬眼朝前方看去。
这一看,便彻底静了下来。
只见前头奉天殿外的长阶之上,立着一道灿金色的身影。
那人身形削瘦纤长,身侧一内侍举着伞,垂眸静立。
不是别人,正是昨日才匆匆赶回来的剑南王百里海。
听到百官行来的声响,他转身,居高临下地朝下看去。
百官行至长阶下,吏部尚书萧怀冠撑着年迈的身体,率先收起伞,躬身作揖,口中念道:“臣等拜见剑南王殿下,殿下千岁。”
其他人自也收伞跟上,口呼“千岁”。
百里海垂眸望着众人。
绛紫色、绯红色、藏蓝色官袍的官员们延伸出不短的队伍,齐齐躬身。
这场景,当与此前百里鸿登基时看到的差不离吧。
丝丝细雨好似变大了一些,雨珠落在伞面上发出闷响。
百里海面上带出温和的笑来,道:“诸位大人请起。雨好似大了些,咱们快些进殿吧。”
众人道了谢,这才一步步爬上台阶。
百里海遣走内侍,走下几步台阶,伸手扶住走的有些费力的萧怀冠。
萧怀冠当即惶恐道谢,百里海笑容温和,好一副友善的场面。
王致远瞥了萧怀冠一眼。
老东西都快入土了,还硬霸着权力不放,真够可笑的。
王朋义倒是没在意萧家人演的戏,他只是不是瞧一眼王致远。
祖父年纪大了,每到下雨天膝盖便疼,今日想必也是疼的。
可身为王家子弟,王致远便是疼的腿都有些颤,面上却丝毫不显,一步步也走的笔直又稳当。
不知怎的,王朋义忽然想起了王其琛。
家里人都说这位少主不着调,但王朋义却觉得对方那般自在洒脱最好,比起做什么都死要面子,有什么说什么的坦荡才难得。
若是等未来,王其琛真的能接手王家,那王家定会是又一番光景。
只是......
算了,待到老夫人百年之后,便由他来护着对方吧。
少主之位丢了便丢了,至少命保住了就好。
胡思乱想间,众人终于是迈入了奉天殿。
今日阴天,殿内光线昏暗,便由宫人点了几盏油灯。
昏黄的光影中,殿内朱红、灿金、墨黑,各色摆件笔画等显出一股不可侵犯的味道,便是那朱红长柱上浮起的巨龙,都好似随着灯火在摇曳,栩栩如生。
百里海松开了扶着萧怀冠的手,抬手擦了擦脸上沾到的雨水。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