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俗务,我已无可牵挂之人,亦无可思念之事。
不若此刻一跃,干净利落。
风声静止。
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骤然凝滞。
没有竹影婆娑的沙沙声,没有鸟翼振翅,枝叶摇曳的细响,甚至连我自己的呼吸,也被这片刻的寂静吞没。
我抬脚,一只脚踏空。
便在此时——
“……喵。”
是一声极轻的猫鸣,柔软细的毛发蹭在我腿边。
“啊!”我失声惊呼,脚下一滑,从井边跌了下来。
霎那间,万籁齐鸣,世界重新涌回耳畔,仿佛被重重推了一把,天地皆醒。
耳中嗡鸣不止,脑中空白一片。
我抬起头,只见月色泼洒满院,如同泼墨浸染的银沙,院中一切皆静,却又美得摄人心魄。
密薄汗湿透衣衫,紧贴着肌肤,一层冷意自背脊升起,叫我彻底清醒。
那井口依旧幽深无声,而我却连再看它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猫又不知何时溜走了。
院子里静得出奇,忽然之间,那股濒死时的勇气,竟一丝不剩。
我忍不住发怵。
转身,踉踉跄跄地跑了出去。
仆役房在明亮的夜色中,透出几分宁静安然。
我轻轻推门而入,翻身上炕。
室内黑影斜横,几人呼吸沉稳,皆已入梦,无人察觉我的异样。
我以为自己会迟迟无法入睡。
当身体贴上炕沿,将被衾紧紧裹住的那一刻,我的魂魄仿佛都一并被收束了起来。
眼帘一阖,竟瞬间沉入梦境。
梦中亦不得安宁。
耳畔锣鼓喧天,隐隐夹杂哭嚎人声,胳膊上传来一阵阵仿若真实的撕痛,将我从噩梦中惊醒。
天光尚未破晓,屋外昏暗如墨。
不过睡了两三个时辰。
我缓缓坐起,头重如铅,伸手摸索着,将鞋提上。
刚走到院中,就听得一阵慌乱脚步。
是两名值夜的同屋,脸色惨白,仿若见鬼,眼神空洞涣散,连话都说不清。
我心头一跳,迎上前:“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两人剧烈喘息数口,才有一人颤声道:“小山,完了……要没命了……”
犹如一记大锤敲打在胸口,我踉跄退后,声音发颤:“是二公子叫你们来通知我吗?”
另一人猛然一拍大腿,几欲哭出来:“还什么二公子!他都成了阶下囚了!”
我整个人仿佛还困在梦魇中,不敢相信二公子连一天的时间都不愿给我。
昨日赴死的勇气早已耗尽,魂魄飘散,胸膛如漏了风的旧鼓。
我此刻只剩惶惶。
正言语间,院外忽传来铁靴踏地之声,节奏沉稳,震得屋梁微颤。
一人吓得瘫坐地上,我连忙去扶,唤另一个来帮忙,那人却浑身打颤,早吓得魂飞魄散。
不等反应,一声巨响,院门被猛然踹开!
数名披甲执戈的步兵鱼贯而入,火把如龙,烈焰翻腾,映得甲光如雪。
领头之人目光如刃,冷声喝问:“此处可有官眷?”
我尚未回神,已被一脚踹中膝弯,跪倒在地。
“搜!”
“是!”
亲兵高声应诺,如风掠入屋内,兵刃铿然。
不多时,奴役房中数十人尽数被驱赶至院中,跪伏成一片,密密匝匝。
我亦在其中,额头贴地,心跳如鼓。
我听到一人走上前,低声禀报:“全是下人,无一官眷。后门锁死了,无人擅逃。”
我悄悄抬眼,只见为首那人神色冷峻,甲胄在火光中泛出逼人寒意。
他抬手示意,朗声宣道:“今奉皇帝旨意,荣庆侯府图谋逆乱,意在倾覆朝纲,即刻抄斩满门。男丁押送刑部审讯问斩,女眷降籍为奴,待后裁决。”
言罢,四下死寂。
紧接着,又道:“圣上宽仁,念下等奴仆皆无谋逆之能,暂不问斩。命即刻跪候清查,若无牵连,自可离府。”
话音落地,只听“啊”的一声惊呼,有人当场昏厥,被亲兵架走,不知是送医还是就地问讯。
我呆若木鸡,怀疑自己还未从梦魇中醒来。
不过几个时辰前,侯府仍张灯结彩,宾客如云,红绸高挂,金盏玉樽不断。
太子亲至,亲口称赞二公子“幼有令誉”,礼坛香火尚未散尽,香烟应绕梁三日不绝。
怎会,怎会转瞬间,天翻地覆。
怎会还不过几个时辰,就要满门抄斩了。
我喉头发紧,脑中一片空白,四肢僵冷,不敢相信。
而身侧之人早已惊惧过度,软倒伏地,眼瞅着就快要不中用了。
只见亲兵二话不说,拖拽而去,身后留下一道道被磨出的血痕与泥尘。
我忍不住轻颤,牙关打战,却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不知不觉,太阳已高悬空中。
我被人从人群中拖起,跪至最前,亲兵手中执笔,冷声问道:“姓名?”
“……小山,徐小山。”
“哪里人?”
我愣了愣,摇头:“不知。”
“家生子?多大入府?”
一个一个问题,细细盘问。在回答中,我慢慢沉静了下来。
那些被唤起的旧事,仿佛浸在尘封的册页中,随声翻出。被遗忘的,未曾遗忘的,皆在那一刻鲜明如昨。
“你是林彦诺院里伺候花草的奴仆,为何住在奴役房?”
我解释道:“小的原在花圃,非二公子亲用,只是他院中花事分派予我,平日打理。”
一旁,一人上前附耳低语几句,那主问者眉头倏地皱起,质问道:“你说不是他院中近侍,可为何他走到哪儿,都将你带着?”
我顿时慌了神,摇头辩解:“不是,只是偶尔差遣……”
他不听,冷哼一声:“前些日子,你还随他去过国公府赴宴!”
呵斥声如刀割耳,我仓皇不知如何自辩,只能卷起袖子,青紫虽褪,却仍余青黄痕迹。
我颤抖着低低应道:“二公子喜怒无常……常以小的取乐。”
一时四下沉寂。
“啧。”
我抬头,却撞见怜悯目光掠过,又有两三人藏笑不语,眼中满是不屑。
我不愿再看,低下头去。
“好了,你退下。”
我应声退下,回到刚才一直跪着的地方,重新跪在那里。
水米未进,一日蹉跎,很多人已经熬不住了,前仆后倒。我也几度摇晃,强自咬牙支撑。
眼皮沉重如铅,脑中空空一片。身外种种声响,恍若隔水听钟。
就在我几欲昏沉之际,忽听上方一声:“都收拾收拾,限半个时辰,离府。”
那声落下,如大风过谷,众人皆震,低声议论声此起彼伏。
而我怔怔抬头,脑海中却空无一物,只觉这一夜,恍若隔世。
手撑着地面,我踉跄起身,踱回屋内,将一直搁在炕头的包裹取来,系紧系牢。
未作停留,我径直穿过角门,疾步而行。
府门前,百名亲兵列阵如林,长戟齐举,将整座侯府围得水泄不通。
远处有百姓抻着脖子张望,但都不敢走进。
我下意识缩了缩脖颈,望着这百年府邸,犹如将倾巨厦,风中颤摇,只待一声坍塌。
心里却仍挂念着白桃,我不愿走远,便在角门处徘徊良久。
忽见二公子院中那名年长的丫鬟走来,见我愣了一瞬。
我急忙拦住她,低声问:“白桃呢?可安好?”
她略一怔,便答:“她娘来接了人,已走了些时辰。”
我这才稍稍安了心。
复又问起二公子,她眼圈顿红,强忍泪意,摇了摇头,不愿多言。
我也不再追问。
天光璀璨。
这些年来,我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侯府。
可这一天真的到来后,我却感到无所适从。
我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如果小娘也能来接我就好了。
我迈步向前,竟下意识往府门而去,只想再看一眼门上那块御赐的金字牌匾。
不是舍不得。
而是要确认。
确认我真的能离开了,再也不会在这侯府里,任人欺辱,日日如履薄冰。
“站住。”
前路忽有冷声传来。
迎面走来一人,藏青劲装,腰悬玉佩,眉目冷峻,正是那日前在角门口挡我去路的那位黄三爷侍卫。
不知他怎会在此,我立时停步。
他走到我面前,上下审视了我一番,冷冷地开口:“怎么,你还不走?”
我诺诺不知如何回答。
他眼神更冷,语气不善:“舍不得了?”
我忙说:“不是。当然不是。”
他一挥手,似赶人:“那就快走。若非三爷念及你那日传信之情,你哪还有命。”
我怔住,愣愣地看他。
见我不语,他皱眉不耐:“三爷说了,若再遇见你,替他说一句谢。谢你那日替他送了东西。”
我低头作揖,连声称“不敢”。
心下却骤然泛起寒意。
此刻我才明白,那位黄三爷,地位远非常人所能揣测。
我不敢去想,那日送出的字条,究竟写了什么。
更不敢想,是否与今日满门抄斩……有关。
我立刻离开,疾步而行,只想越走越远。
行至街角,一股威压自颈后直逼而来。
我下意识抬头。
屋内窗沿,我看到了李昀深渊似海的目光。
“走走走,快走!再晚些就赶不上了!”
清晨时分,客栈前厅却早已坐满人。众人皆喝了几盏茶后便纷纷起身,嚷嚷着往外赶。
街巷间人流渐密,行人脚步匆匆,都朝着一个方向去。
——刑场。
我坐在客栈一角,一文钱换得一盏热水,捧在手心里,却未将手温热半分。
纠结半天,我最后还是放下茶盏,随着人潮一起而行。
临近,街道两旁已围满了人。
我低头挤入前排,夹在人群中左顾右盼,随他们一同推搡摇晃。
渐渐地,远处传来了沉沉的车辙声,咯吱咯吱,碾在人心头。
四周一瞬寂静。
下一息,便是潮水般的咒骂声,扑面而来。
我看到囚车里关着的侯爷,低着头,长发遮住了面容,沉重的枷锁将他的脊背压得弯曲如弓。
有人向囚车掷去鸡蛋与石块,不一会儿,侯爷的脸就变得血肉模糊。
寒意自我脚底升起,一路蔓延至指尖。
我抱紧了衣襟,牙关止不住地轻颤。
我感觉到特别的冷,冷得连唇齿都合不上,只剩牙齿咯咯的撞击之声。
紧接着,我看到另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身影。
是二公子。
他一样被押在囚车中,发丝披散,素白的囚衣被鲜血染红,自眼角一路淌至下颌,再沿着颈侧蜿蜒而下,沾湿衣襟。
我看不清他的神情,不知那双眼是闭着,还是睁着。
下意识地,我往前挤了几步。
拨开遮挡我的人群,伸长脖颈,将半个身子探出去。
他闭着眼。
那张素来精贵骄矜的面容,此刻狼狈至极。
我心中骤然升起一股快意,像是长久压抑后的破裂与轻狂,令我浑身颤抖。
喉间竟溢出一声微不可察的“啊”。
那声音甚至带着笑意。
我分明感受到自己的嘴角,缓缓翘起了。
就在那一瞬。
二公子猛然睁眼。
一双眼漆黑阴鸷,仿佛能剜人骨血,带着某种猎人般的直觉,直直地朝我这边望了过来。
我呼吸一滞,本能地吞了口唾沫,几乎后退。
他,他看到我了吗?
可只眨了个眼的功夫,他又缓缓闭上了眼帘。仿佛方才那一瞥,仅是我惊弓之鸟的臆想。
我嘲笑自己胆小如鼠,奴性刻入骨髓,一个眼神就能将我吓得半死。
囚车一辆接一辆驶过,望不见尽头般。
我看见太多熟悉的身影。
这些人或曾高高在上,或曾与我擦肩而过,如今皆低首垂目,等待赴死。
那些属于过往的名字与脸庞,今日将永远葬入尘土。
一直快到午时,所有囚犯方才尽数押入行刑场。
问斩仿若变成了戏台,将最引人瞩目的那一人,留作压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无关紧要之人,就是热场的首选。
我心中陡然升起一股狐死兔悲的悲凉之意,一些人连死,都注定是无人在意的。
浓重腥臭的血味飘散开来,浓烈刺鼻,仿佛能凝结成雾气。
这味道不停地刺激着我的胃,使我胸口翻涌,我用力压住胃部,竭力忍住恶心想吐的冲动。
人群中,不断有人高声呐喊:“杀了他!杀了他!”
而这样拍手的高喊,使被问斩的人开始剧烈地挣扎起来。如待宰羔羊般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声音穿透广场,令人心悸。
可那凄厉哀鸣尚未落下,便被刽子手一刀柄敲在太阳穴上,发出沉重浑浊的一声闷响。
他如破麻袋一般被提起,摁在血迹斑斑的刑台上。
刹那间。
鲜血如泉涌,一股脑地滋出来,映得刑台通红。
众人如沐胜景,爆发出雷动掌声,呼声震天,开始大喊着侯爷的名字。
于是,我望见那个总是威仪自持、风度不凡的荣庆侯,被亲兵五花大绑,拖至台上。
此刻他面色如灰,目光茫然,嘴里念念有词,仿佛在喊冤。
人群越发嘈杂,如疯魔般叫好。
我终于承受不住。
整个胃像被人狠狠拧了一把,猛然俯下身呕吐,吐出的秽物溅在旁人脚边。
我狼狈地抬起头,发现这点异味,与行刑场上的血腥味比起来,实在是微乎其微。
昏沉着脑袋,我挤开喧闹兴奋的人群。
我实在无法再看下去了,也忍受不到二公子被砍头的那刻。
我高估了自己的恨意,那不够滔天刻骨。也低估了斩首的震撼,足够残酷无情。
直到此刻,直到鲜血喷涌、尸首遍地,我才真正明白。
原来,一切都是真的。
回到客栈,我寻了间最简陋的歇脚房,连鞋都没脱,便一头倒在床榻上,昏沉睡去。
我仿佛仍未离开那行刑场,耳边依旧是欢呼呐喊的人潮声。
我望向刑台,只见被斩首之人换成了二公子。
他披发仰首,眉眼森冷,血从颈中喷涌而出,却未死透。
那双阴鸷的眼睛,始终不曾闭合,透过重重人群,锁定住了我。
我听到自己发出短促的尖叫声,像被铁钩钩住喉咙,下一瞬就被卡在喉咙里,呜呜咽咽。
“别怕,小山。”
忽然,好像有人在叫我。
声音温柔似风,一遍遍地安抚我,在我耳边低声絮语:“别怕,别怕。”
我心神恍惚,想要看清,梦境却如沉水一般缓慢流转。
浓烈的血腥味悄然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缕熟悉的脂粉香。
到底是谁?
有柔软的手掌轻轻抚上我的面颊,用帕子细细地替我拭去额角冷汗。
那样的温柔,似是隔世而来的旧梦。
可我额角的汗像流水,顺着鬓发一个劲地淌个不停,浸湿了枕席。
我被梦魇困住,层层叠叠的梦境裹挟着我,像是坠入无底深渊,挣不脱,逃不开。
我看到自己睁开了眼,手指死死攥着被褥,骨节发白,一动不能动。
而下一瞬,我又看到床榻边隐约坐着一个人影。
朦胧如烟,恍若雾中花、水中月,如何也看不清面貌。
我在梦中嘶声尖叫,心底如沸,可喉咙里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泪水从眼角滚落,和汗水融合在一起,滑过脸颊,流进发鬓,黏腻一片。
最后,泪水终于将视线洗净。
是一个女子。
她穿着一袭浅紫衣衫,鬓边插着一支白玉簪,簪尾垂着一朵半开的杏花,轻轻晃动。
我屏住呼吸,目光一寸寸向上抬起,终于,我看清了她的脸。
竟然……是小娘。
我鼻尖一酸,心里小声地叫:“娘。”
声音带着委屈与啜泣,我这才发现自己竟能说话了,梦中第一次能听见自己的声音。
原来,是个好梦。
我想,也许我也已经死了,才终于能在地底与她相见。
小娘的样子不再模糊,我看到她圆润安和的脸庞,并无我想象中因被卖而受苦的枯瘦蜡黄。
小娘的眼眶霎时红了,眉头轻蹙,眉眼间尽是爱护和疼惜。
我已记不清有多久未曾被如此注视过。
那种无条件的、掺着柔情与怜惜的目光,是我连梦里都不敢奢求的温暖。
她的怀抱是那么温暖,让我宛如回到孩童时,她将我抱在膝头,细语柔声,轻轻呼唤我的名字:“小山,我的儿。”
瞬间,我泪如雨下。
“娘?”
我埋在小娘的肩头,她的手掌一下一下地抚过我背脊,同样哽噎的声音。
“别怕,娘来接你了。”
【??作者有话说】
写到 “我的儿。” 有点想哭 ?_?
昏黄的暮光透过窗棂投在地上,正是酉时。
我动了动身体,浑身酸痛,仿佛被人装进麻袋狠狠打了一通,骨头缝里都透着钝痛。
头昏脑涨,口中泛起一股苦涩味道。
我惊了一瞬,再仔细看,才发现房间已不是我回来的歇脚房。
窗前几案之上,小巧的香炉燃着香烟,烟气绕梁不绝。味道有点熟悉,像是惠安香,名贵温雅,往昔唯大夫人与二公子的寝处能闻得此香。
低头,是一床浅青云纹缎面锦被,盖在身上松软温暖,有淡淡的香气。
入目所见,器物皆华贵典雅。
窗帘绣着折枝牡丹,墙上挂着几轴墨宝,连角落放茶的几案也是楠木所制。
我心下一沉,头疼更甚,隐隐有些发热。
莫非是又被卖了?
可若是卖了我,谁家买奴竟舍得用这等上房待我?这等陈设,便是旧时荣庆侯府中,也只有最尊贵之人可居。
忽然,我心中一紧,浮起一个念头。
难不成……是被人卖入了风月之所?
正忐忑不安之际,房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
进来的是个陌生女子,穿一身藕色对襟小褂,肤色微黑,眼睛又大又亮,耳上挂着一只细圈银环。
看打扮,不似京中女子。
我刚要开口,她却先惊喜地唤了一声:“呀,少爷醒了。”
她语调欢快,眉眼间透着轻快的生气,随即转头对门外道:“快去通知姨娘,少爷醒了!”
姨娘是谁,少爷又是谁。
我心头大乱,从床上坐起,警惕地盯着她。
脑中忽然闪过梦中的画面,有人拭我额角汗水,低语安慰。
那人,会不会是她?
她走上前来,步履轻快,语声爽利,隐约带有一丝南方口音:“少爷别起得这般猛,当心头痛。你这病才退了些许,若再吓上一吓,恐怕又要烧起来。”
我一言不发,只紧紧盯着她,心中警惕不减。
她转身走到窗前,将窗沿推开一线,微风拂入室内,带来几分凉意。
她对我温声说道:“少爷,透透气吧?”
原来少爷是在叫我。
这更奇怪了。
门外忽地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知为何,我的心也随之一紧,那脚步声落在耳边,却仿佛踩在胸口。
一种莫名的热流自心口腾起,迅速流窜四肢百骸,如岩浆般灼烧内脏,连呼吸都带着滚烫。
“——小山!”
似曾相识的声音,惊得我下意识用床幔遮住了半张脸,缩在被褥之中。
可下一刻,一只保养得宜的素手轻轻掀开床幔。
那梦中千回百转的容颜,就这般鲜活地映入眼帘。
她立于榻前,衣袂微动,眼中泛着泪光与笑意交织的光:“儿子,你终于醒了。”
我呆呆地看着她,不敢相信。
她坐到榻沿,一只手覆上我额角,低声喃喃:“不烫了。”随即转头吩咐身后丫鬟,“去,吩咐厨房准备些清淡的粥羹来。”
“是。”丫鬟脆生生应道,快速退下。
霎时间,屋中几名丫鬟动了起来,或点上蜡烛,或重新将床幔挂至床头。
温柔的烛光将四下照得明亮,满室都浸在暖色光晕中。
眼前人的眉眼也随之清晰如画。
我这才从怔忪中缓过神来。
恍然知晓,这一切并非梦境,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
我不知此刻自己的神情如何,只看她神色焦急,眉心紧蹙,一边望着我,一边对一旁的丫鬟吩咐:“哥儿这是被吓住了,魂还没归呢。快去找雷霄,让他赶紧请大夫来。”
她语调焦急,似怕我下一瞬便要晕厥过去。
我心也跟着慌了,急忙伸手拽住她的衣角。
她一回头,目光落在我脸上,我却又像被什么堵住了喉头,张张嘴,话语却怎么都说不出来。
好半晌,我才听见自己轻得几不可闻的嗓音:“……小娘……娘……”
她眼眶一红,连声应了:“诶!”
她顺着我拽住的力道重新坐下,将我冰冷的双手紧紧握住。
“我,我没事了。”我喃喃道,手指用力攥紧她的掌心,感受到她指尖的温热,“我……就是没反应过来。”
太久了,太久没有过这种安稳的温度。
满腹疑问堵在心口,翻涌欲出,却一时不知从何问起。
我抬眸,细细地打量她的容颜。
老天似乎格外眷顾她,眉眼如昔,未在她脸上刻下半分风霜痕迹。握着我的手细腻温润,衣着华贵,环佩轻响,身后伺候的丫鬟络绎不绝。
她过得很好。
我瞬间宽慰,好奇地问:“娘,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小娘方欲开口,门口便又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随即,一人半推半拽地将老大夫带进了屋。
老大夫衣襟被扯得皱巴巴,额角满是汗珠,原本仙风道骨的一把胡子此刻湿答答地黏在下颌,看起来颇为狼狈。
直到踏进屋内,揪着他的人才松了手。
小娘呵斥道:“雷霄,不得无礼。”
她说完,眉眼一变,温柔地对老大夫笑着道:“有劳老大夫又跑这一趟。哥儿受了惊,神魂未稳,恐再发热失神。还请劳烦再诊一诊,开两副妥帖的药。”
老大夫看起来被吓坏了,一边擦汗,一边连声应道:“好说,好说。”
说罢坐上圆凳,歇了几息,便为我搭上脉来。
趁这时间,我悄悄抬眼看向站在一旁叫雷霄的人。
一双虎目在烛光下泛着寒光,瞳仁黑亮得像嵌了两粒玻璃珠,灼人得很。他头发绑得紧实,有两撮被编成三股的小辫垂在左肩,左耳戴着一串赤红玛瑙耳环,银光隐现。
皮肤是那种晒得通透的铜色,身量虽不很高,却肩阔腰窄,一身劲装包裹下藏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这都是哪里的人呢?
连带着方才进门的那个丫鬟,也与他有些神似,五官轮廓偏南方,眼珠乌亮,说话自带腔调。
“恩……”老大夫捋了捋因汗湿而黏在一块的灰白胡须,闭着眼又“恩”了一声。
站在一旁那个皮肤黝黑的丫鬟急得直跺脚:“你这老头,倒是快说话啊!我们少爷怎么样了!”
话一出口,乡音便溢了出来,绵软滑溜,引得我一时没忍住,轻笑出声。
她见我笑了,羞红了脸,蜜色的面庞泛起一层薄霞,娇憨可爱。
“少爷别笑人家!”她瘪瘪嘴,有些羞恼地道,“要不是云烟姐姐不在,哪轮得着这老头瞎咂摸。”
小娘轻斥一声:“怎么一个两个都没个规矩。”
那丫鬟果然也不是真怕,只是乖乖垂头退了一步,却还不忘嘟囔:“奴婢这不是急嘛……”
老大夫捋顺了气,清清嗓子:“无碍,只是惊悸成疾,神思未定,需静养几日。我开几服养神安魂的汤药,调理调理便好。”
小娘这才眉头舒展开来,露出真切的笑意:“有劳老大夫。雨微,送老大夫去开药。”又看了雷霄一眼,道,“你出去守着。”
然后吩咐屋中两个伺候的丫头:“你们也退下,饭食好了再端进来。”
片刻之间,屋内静了下来,灯影温柔,只余我与小娘两人。
终于能单独说话,我也终于放下了心。
“娘,你这些年去哪了,怎么才来找我。”我垂下眼睫,指尖不由自主地攥紧了被褥,“我还以为你已经不在了。你不知道,我……我…我差点就要去陪你了……”
俗话说,孩儿见了娘,无病也要哭三场。
果然才一开口,我的眼泪便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湿了半边脸颊。
小娘眼圈瞬间红了,握紧我的胳膊:“娘来晚了……”她一遍遍呢喃,抱着我说,“对不起,对不起,娘来晚了。”
直到泪痕尽干,小娘才轻轻放开我,拭去眼角的余泪,低声同我道起她这些年的经历。
“我被卖入京中一家绣坊,主人家人口简单,日子虽清苦,却无太多苦难。未曾想不到一年,那家人举家南迁,我也只能随他们一同去了南方。”
“哪知南地水土湿重,那家的老太君与老爷相继病逝,只余下一位大娘子。她独自难以支撑门户,带着小儿另寻出路,临走前,将我又卖给了人牙子。”
我屏息静听,指尖微紧,小娘却说得极稳,仿佛只是旁人口述,与己无干。
“那时我手中略有积蓄,便咬牙从人牙子手中赎了自己的身契,得了一纸自由身。”
“可我身无长物,便只能靠做些粗活维生,缝缝补补、浆洗操持。几番辗转,勉强攒了点银子,又被歹人盯上,险些连命都没了。”
“幸而,遇上一位海上商贾,姓卫名启荣。他出手救我,还将我接回家中养伤。”
“他待我甚好,久而久之,将我纳为姨娘。卫家是南地第一大海商,如今皇上欲开海禁,推举皇商,卫家若能承揽漕运大权,便可真正掌一方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