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擅长悄无声息的攻心啊……”方方面面,无论是对陛下,还是对他们这些臣子。
天幕这一期的视频也终于到了结尾,这一期的视频比之前的都长,内容也更多,更刺激,同样,后续要收尾的也多。
尤其是安王府二公子,晋王,和邓国公主,相互之间的斗争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们不顾元泰帝的死活,但凡元泰帝真病了,保不准就真气死了,这怕是元泰帝哽在喉咙最深的一根刺了。
天幕结束,宫宴也顿时冷清了下来,元泰帝与太子北辰殿议事,两位公主没有选择立马出宫,而是去了邓国公主宫殿,宗亲该回家回家,老十带着两个弟弟去了文思殿,晋王楚王带着其余兄弟出宫去了安王府,一时之间,暗潮汹涌。
第21章 此乃殿下之大德!
在元泰帝看来,姜襄这个孙子如何安排,看老二是个什么章程,至于晋王,既然有为将之才,那就扬长避短,总归如今天命归九,老四看样子也不会再争,扔给小九自己头疼去。
最后便是闺女,时君的心性,全然出乎了他的意料,最后想了半天,还是再次选择扔给了姜衡,你看着办吧,天幕中你能放出时君让她折腾番邦国家,如今时君还没彻底定性,就交给你来管了!
将一切都扔给太子后,元泰帝格外轻松地靠在了靠背上,神情舒展,“好了,小九你去忙吧,朕还要忙着处理政务呢。”
姜衡:……
六百六十六,您现在是演都不演了是吧?您的雄心壮志呢?您的集权呢?ooc了啊!
翌日下午,东宫:
“殿下,琅琊王家下任家主王克求见。”陆永将一封拜帖递给了姜衡,并给姜衡说明情况,“之前的王家人投过荐文,殿下说中看不中用,都筛出去了,这王克,是昨日下午才赶到皇城的。”
其实不止王家,过大的世家子弟,他挑选的都更为严格,被拒绝后,也不是没有托关系来找过东宫,但没用。
这王家,不是第一个再次主动上门的,却是态度最诚恳的一个了,直接下任家主都来了,这就不得不见一见了。
“请进来吧,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
这个世界唐亡得早,某黄姓考生也就并未出现,但前朝太宗是个狠人,乾纲独断,岂能忍受世家在卧榻酣睡,试图分羹?
当上位者举起屠刀,世家的私兵护卫,能抵个什么?也就是启太宗已经是皇帝,要顾及平稳,不能一下子杀得太太太狠,这才让部分世家苟延残喘了下来,但也自此一蹶不振,至少这样的仇恨在,百年以内,皇家是不敢信任世家的。
到启后期,百姓再度揭竿起义,世家没少搅风弄雨,只是梁这边,谋士心腹,并未有世家占据主导,至梁立国,才开始浅浅的,小规模用着世家,但大部分都是外派到非族地的偏远地区。
诶,你们世家不都是有钱有能力吗?那就让朕看看你们的能力,先把贫困区域拉起来再说吧,这叫一个物尽其用,还不能说没给你们机会。
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世家子弟能坚持下来?真能坚持下来又拿自家钱财扶贫的,给升官朝廷也不亏嘛!不得不说,元泰帝真是个大机灵鬼。
这也是看到天幕称赞姜衡为圣天子,世家自觉机会来了的原因,圣天子垂拱而治,这才是他们想要的天子。
结果往后一看,这圣天子和他们想象中不一样。但来都来了,他们也的确在元泰帝手下没太多机会,试试,总不会吃亏,毕竟现在的圣天子还三无,正适合雪中送炭呢。
但他们显然又晚了一步,元泰帝直接立太子了,好在有一封求贤令在,他们自认学富五车,还能比不过寒门,比不过底层?
谁料,太子也不给他们面子,这能忍?真当他们是泥捏的?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又跑了大部分世家子弟。
这下王家下任家主赶来,若是成了还好说,若是不成,在世家这个圈层里,怕是被嘲讽了,所以这王家,倒是挺有勇气的。
当然,姜衡猜测,有山东刚来了一波大清洗的缘故,王家不得不来。
“草民王克,敬惟太子殿下,千岁金安。”
“请起。”
王克一举一动,都显得十分恭谨有度,便是起身,视线也是低垂,姿态放得很低,竟不似高傲的世家子弟,要不说人家是下任家主呢,能屈能伸,就这一点,就够前面那群人学的。
“给王公子上茶。”姜衡吩咐小太监备茶,又示意王克上坐,“久闻琅琊王氏远名,今日一见,方知何谓芝兰玉树森廷砌,谢庭兰玉载芳音,古人,诚不欺我啊。” ①
“殿下谬赞,子亨愧不敢当。”王克也是会顺杆爬的,见太子以礼相待,又邀他相坐,便顺势以字自称,以显亲近。
茶水自然是随时都有准备的,也就一个对话的功夫,小太监便已进来上茶,却不是平时饮用的茶饮。
姜衡笑着让王克试试,“王家乃名门之后,传承千年,寻常茶饮,恐让子亨见笑,子亨不若试试这果茶,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王克见过天幕中已经称帝的姜衡,彼时的姜衡不怒自威,挡在将军身前,是打工人渴盼的能扛起责任的上司,甚是耀眼。
而此刻的姜衡自见他起,便有礼贤下士之风,待人以和,令人格外亲切,但姜衡的话语再过谦和,也不禁让王克心中暗骂一句国粹,刚坐下就不得不忙下榻跪下道:“殿下折煞我王家,王家不过祖上略有余荫,早已担不起名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宫中所用,自当最佳,小小王家,如何能与天家相比!”
姜衡反倒一副安慰模样,亲自扶起王克,“子亨这是作甚,孤不过是随口一言,怎么就吓到了?这传出去多不好听?”
“子亨且快起来,这果茶,子亨还未尝过呢。”
王克心中再如何发电报,面上也是一片感动,“多谢殿下。”
这才一脸正色看向自己面前的果茶,说是果茶,其中却不是单纯的榨出来的果汁加茶,还有果肉与……羊奶还是牛奶?有点像古时的吃茶。
他们这些世家子,平时也爱研究一些吃食,王克见过了第一关,倒也颇为好奇地尝了起来,随即双眼一亮,奶香,花香,水果的清甜,最后方是一丝丝极淡,但不能忽视的绿茶作为中和,像是出自洞庭的碧螺春,鲜而醇,更难得的不是新鲜的水果与上品的贡茶,而是其比例的搭配,当真浑然天成。
王克立马赞叹道:“好生巧妙的构思,好生灵巧的手艺,能饮此等天家果饮,草民当真是三生有幸。也只有天家尊贵,方能精研出这等上好果茶。”
“不过小道尔,”姜衡不甚在意摆摆手,又装模作样叹了口气,“孤以前什么样,天下人也不是不知道,孤啊,就喜欢在吃喝上钻研。可这果饮再好,也非寻常人能吃得起的,父皇最见不得孤沉迷吃喝。”
这东宫的东西,没一口是能白吃的,王克心里骂骂咧咧,脸上仍旧挂着谦逊的笑容做着拍马屁的事情,“殿下此言差矣,衣食住行,乃民之大事,其中食之一道,更是重中之重,柴米油盐酱醋茶,均与其不可分割,殿下心忧万民,以身试道,研民之所忧,上行下效,百官定然更加重视民间躬耕及五谷等食粮,从上而下,既促进农业发展,又发扬茶道,促文明发展,此乃殿下之大德。”
姜衡想过对方或趁机劝谏,又或曲意逢迎的两种情形,但独独一点,他高估了对方的气节下限,又低估了人家的口才上限。
“王卿……当真是巧舌如簧……”是忠是奸,他自有分辨!
王克手上一颤,不是,殿下您到底会不会聊天?但……王卿诶!他还没有说明来意上供诶,就王卿了?!
听信谗言的圣天子,这对吗?当然对了!是否是圣天子,他王克还不知道吗?天王老子来了,太子殿下也是圣天子之象!
“殿下谬赞,臣愿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姜衡眼皮一抽,你还是别祸祸丞相的名言了。
“王卿言重了,不知王卿来东宫,有何要事啊?”
王克心中一动,殿下如今叫他王卿,是因为他说话好听,但与王家无关,王家要起复,筹码必定要足,且筹码越足,殿下对他也会越发看中,礼要再厚一些!他这是先升官带动后升官!
“殿下容禀,我王家虽在山东多年,却到底无有官身,许多事情,说不上话,然山东乱相,我王家作壁上观也是事实,臣实在惭愧。”
“臣谨代表王家,愿捐献王家三分之二藏书,既是赎罪,也是供殿下鉴正堂之用,供我大梁,弘扬文脉之用!”
当真是——好大的手笔!
如今虽有印刷术,但这些千年世家的藏书,是不会流传在市面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说弘扬文脉,绝非妄言!饶是姜衡,都不由一惊,他就说王卿是忠臣嘛!大大的忠臣!
“爱卿所言,果真?”
“臣,绝无妄言!”
“王家,堪为国之栋梁,世家之表率啊!”姜衡有饼他绝不白画,当下激动地起身,一把握住王克的手,带着人往外走,“爱卿,走!跟孤去见父皇!”
王克更是心中大呼此行不亏,本以为能得到太子的“抬手”,能在东宫有一席之地就够了,好歹混入了中央,等太子继位,怎么也能把家里扒拉起来些。
不曾想,太子如此大方!跟着这样的老板,才是能吃肉喝汤的,他王家这步棋,走对了!
太子与王克手牵手出了东宫,消息很快就四散开来,一个个的猜测这王子亨到底有何才能,待王家献书之举传出,一个个更是不顾形象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简直难以置信,这王家何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竟献书,还是三分之二!
“杨乐安,这王家……这……你怎么看?”
杨誉杨乐安,和杨春虽然都姓杨,但可不是一家的,“王家,这是不顾其余世家的死活啊。”
“其余世家不也能学着献书?”
杨誉摇头,脸上都还有些恍惚,“不一样,这么说吧,我弘农杨家也算大世家吧?”
众人颔首,杨誉继续道:“我杨家自西汉起家,琅琊王却是秦时起家,当年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宫,多少文献就此湮灭,谁知道他们这些后代手里,有多少先秦资料。”
一众文人面色一变,脸上不自觉就激动得红温了起来,这是有可能补足缺失的历史了?
“且哪怕没有先秦文献,以王家的底蕴,三分之二的藏书,也足以令旁的世家学不来。就算硬学,也不是第一个献书之人,何苦来哉?”王家这一手,太狠了,对自己狠,对同行更狠。
好在他们杨家,有个他被选进了东宫,不用和其他家族一般想方设法,面子上也过得去,他果真是家族顶梁!作为求贤令中少有被太子选中的世家子弟,王子亨再如何,也是后来的!
太子明说喜欢干实事的,他们这些世家子弟的履历纯粹就是花瓶,中看不中用,但他杨誉能进来,实属是属于他这个花瓶太好看了,让他进来写文章教导以后鉴正堂弟子的。
那王子亨献上的藏书,保不准还便宜了他呢!
直到宫里对王克的安排传来,王克任职正三品太常寺卿,太子宾客,待王家藏书真正入弘文馆后,可对王家子弟安排考核,依学识能力入国子监任教。
东宫少有的世家子弟聚在一起,发出灵魂的感慨,“王家就这样一举翻身,直入中央了,学不来啊……”
王家给的,太多了。
可陛下给的,也不少啊!无论是太常寺卿还是东宫宾客,都是三品,且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机构,王克一个进士都不是,才三十岁!他凭什么啊!
还有国子监任教资格,别看官位品级不高,但能入国子监教学的,都得经过严格的政审筛选,而现在陛下对于王家,算是放开了审核,这意义比王克这个下任家主当三品大官,更为重要。
可是学不来,真的学不来,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给殿下写文章吧,其他都是家里该操心的事儿!
“传信给家里吧,竞争大了,也该多给我们一些资源了。”
“有道理,我前阵子看中了一柄剑,还差些银子,正好让家里给补贴些钱。”
“什么剑你都买不起?给我说说?”
“不给你说,别到时候你给我截胡了。”
“嘿你这人,一点也不信任兄弟是吧?”
姜衡看到东宫这几个世家子弟的反应,摇了摇头,果真还是只适合写文章,发挥文学才能就够了。
而针对此次王家献书一事,最开心的,莫过于原本的太常寺卿,直接升进了礼部,其次就是翰林院编书的一群家伙了。
满朝对于突然空降的太常寺卿,没有一点点的不满,无他,人家给的真多,比不了,比不了,不是一个赛道的。
当消息传回王家,王家虽然惊讶怎么从一半藏书变成了三分之二,但看到陛下给的,什么话!一开始他们就定的三分之二!
他们也不是眼皮子浅的,给都给了,那就要给个痛快,再说了,他们又不是没有副本,如今朝廷与王家双赢,多好不是?
王克没有立马上任,而是先与太子右位率昆石一起先回了琅琊搬书。
在此期间,春和戏社皇城负责人之一杨柳传来各地汇总的资料,其中有一项,与最近一期的天幕息息相关——因邓国公主与郭彤一事,连公主都要被驸马牵制,普通人家闺女还得了?家中独女无男嗣的家庭都陷入了恐慌之中,纷纷暂停了手中的选婿工作。
“你做得很好,这是很容易忽略的一项信息。”姜衡不吝啬对底下人的夸赞,得亏春和戏社中男女都有,若全是男性,这样的消息,很容易被忽略,到不了他手中。
但这不是小事,能被担心吃绝户的人家,串联起来的影响,不可小觑。
姜衡顺势将杨柳安排在了卫指挥使司担任镇府,名正言顺增加调查渠道及效率,又让人将三位公主给请到了东宫,这样的事情,正适合公主们集思广益嘛!
果不其然,听到太子向她们问策如何避免独女之家被吃绝户,三位公主一个比一个用心,这任务,她们接了!打包票让太子放心,交给她们!
杞国公主与郑国公主都是两位上过战场的姐姐,邓国公主才13,看两位姐姐一副上战场的架势,姜衡还真不太放心,但见她们兴致高昂,想了想,不好扫她们的兴致,干脆把自己如今的表弟,赵阳赵扶光给拉了出来,让两位姐姐顺便带带表弟,有小孩子在,她们应当会收敛一些,文明一些吧?应该?
倒是年纪小的赵阳看了一圈没忍住问道:“殿下,不用叫大理寺或刑部的官员来吗?”这才专业对口吧?
姜衡却扬了扬眉,“不急,你们先讨论出来后,再去找他们。”
三位公主立马领悟到了姜衡的意思,唯有才6岁的赵阳,还没反应过来,这是让他们先掀屋顶啊!
第22章 第四期视频
修缮律法条例不是脑袋一拍的事,今年年底之前,能将改好的条例全部拿出来,都已经算是迅速了,在此期间,姜衡不可能什么也不做。
天幕带来的影响,从来都是双向的。
整个东宫都很忙,姜衡这个太子反而是相对最轻松的一个,因为姜衡负责宏观调控就够了。
姜衡完全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踱着步往崇文馆去,大家正在辛勤地按他的要求编纂鉴正堂教材呢。
姜衡把万斐给拉了出来。
万斐,杨春同租的好友,南昌府人士,比杨春小了十岁,但两人在当地均是有名的“不务正业”。
一个进士之才不入仕,一个才思敏捷,偏爱看些杂书,写一些风花雪月。
结果天幕一出,两人竟然都往皇城赶了,还真的入仕了,可当真惊呆了两家人,杨春就算了,真才实学,万斐竟也进了,太子的眼光有点神奇啊。
“你最近不用帮杨从茂了,帮我写个剧本。”万斐写剧本的能力在孙展陆吴四人组之上,现在那四人要负责其他事情,忙得很,不如交给万斐一个人,还免得吵起来。
万斐一听就来精神了,“好啊好啊,殿下直接说要什么内容的。”
作为一个创作者,万斐平时是不喜欢定制类的,但看了姜衡主导的《谢瑶环》,他对姜衡的眼光审美还是很信任的,一个好的灵感,对创作者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女驸马。”
“女驸马?”驸马还能是女的?这比普通的女扮男装有意思!
“对!大致剧情就是女主角的父亲被诬陷入狱,兄长生死不明,为了将幕后黑手都引出来,冒兄长之名应试,结果意外高中状元,被招为驸马。
洞房花烛夜向公主坦白,公主一来怜其孝心,二来也想为父分忧,揪出朝堂中的蠹虫,最终救出父亲,将坏人绳之以法,兄长也被找到救治好,最后兄长成为驸马,皆大欢喜的故事。”
灵感来源自然是黄梅戏的女驸马,但是情节嘛就改了改,或者说改动挺大的。主要是为了舆论塑造。
“总之,要体现女主角的孝悌之心,公主的仁义之心,公主与兄长这个驸马阴差阳错的天定姻缘,朝廷肃清污吏的决心,你懂我的意思吗?”
总的来说,要有严谨的政治姿态,轻松的传播模式,严肃又活泼嘛~
“可是殿下,这不符合逻辑啊。科举是要保举的,谁敢冒名?而且状元被招为驸马,这不结仇吗?”杨春顶着个黑眼圈出现在两人身后,发出灵魂一问。
万斐白眼一翻,“杨兄啊杨兄,都说了是戏剧,你懂不懂什么叫文学创作啊?”
杨春只觉得逻辑不太对,太子的目的他倒是能猜到,但一定要设定成女驸马吗?怪怪的,但没关系,没人听他一个外行的意见。
万斐的速度很快,当王克带着部分优秀家族子弟和一车又一车的竹简及书籍回京的时候,万斐已经交出了剧本,这速度,足以令现代无数作者自惭形愧,而且一次就过了审,简直是超人!
姜衡干脆让万斐全权负责《女驸马》相关事宜,万斐也乐呵呵地接了,他就喜欢这种有趣的新鲜事儿,全然没有编写教材的枯燥。
而这一次,直到《女驸马》都已经开唱了,天幕仍旧没有动静,别说,一众老臣最近心脏挺好的,不用受刺激。
倒是民间对此心痒痒,底层的娱乐活动本就少,一天天累得要死,天幕听个响,可打发时间了,跟追剧一样。
就这样到了冬月,天幕终于再次有了动静。
一连两个月下来,虽然天气渐寒,但朝官的精神面貌和幸福度却大大提升。
大梁朝臣当值一般是上五休一,上朝不同于当值,逢五才上朝,如今经过天幕后,丞相率先上奏,太子殿下补充建议,如今大梁上朝时间已经延迟到辰时五刻(八点)了!
这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多睡一个多时辰了,太早了,是真吃不进东西,如今这个时间段,对胃,对健康,都好了许多。
因为是冬日,天幕又在户外,民间大多只能在窗户那儿往外看,保持在屋内暖和,朝廷虽然喊着国库穷,但朝廷终究是朝廷,再穷,过的日子也比民间好多了,皮毛袄子,炭火,汤婆子,棚子遮风,总归日子难过不到哪儿去。
【宝子们,阿婆主回来了!有没有想念阿婆主啊?前段时间趁着天气凉快了,专门去看我推去了。】
大梁本土人士一时间没太理解我推是谁,姜衡本能用手挡住了嘴,我的天,要是让他们知道墓被旅游了,那还得了?
显而易见,阿婆主从不让观众失望,一张张知名人物的,布满鲜花水果卡牌等的墓碑照片,被放在了屏幕上。
“这是……长平侯,冠军侯,李斯,秦始皇……”这阿婆主也太会跑了,众人心想,诶?等等!
“墓地怎么这么多人?”
“这岂不是乱套了?!”
“嘶!那是不是老夫的名字?!”户部侍郎郑无疾颤抖着手臂指着天幕,“后世子孙在干什么!欺宗灭祖啊!”
不止郑侍郎一人破防,元泰帝,鲁王等一众上榜的“名人”更是心中憋着了一团火,古人视死如生,天幕中的后世还是太超前了。
姜衡左看右看,欲言又止,却还是安慰道:“好歹,好歹看着好好的,都被保护着,也名留青史了嘛……”可别都气出毛病了,朝廷可不能没人干活儿。
“至少你们没被曝光日记不是……”
口吐雅言的君臣们不约而同沉默了下来,随后正头发的正头发,捋袖子的捋袖子,理官帽的理官帽,显得十分忙碌,却同时视线都避开了早已社死毫无隐私的太子殿下。
姜衡就看着阿婆主用两分钟的时间歪题,来了个高效率扫墓旅游线路推荐,才终于想起了自己的本职。
【本来这一期是想做鹤仙的文治方面,但没想到一旅游就没忍住,跑远了些,时间不够了,文治和武功要细讲的话太多了,干脆分开来,等一个个视频都看完了,大家自己就会总结了。】
姜衡歪头,bur?你这个阿婆主,是不是太偷懒了?不想要粉丝了?几个数据啊这么任性?偷懒还说出来?
朝臣更是接连心梗,评价一个皇帝,不就是看文治武功吗?该讲的不讲,不重要的哐哐哐的来,后世人到底是谁教出来的啊,干活儿都偷懒!
【又看到上一期因为提到了邓国公主,就有宝子想让我讲讲弘德一朝女性权益的提高是怎么回事,这的确值得讲一讲,不过要延伸开来讲,要讲邓国公主,就不可避免提到弘德朝的对外政策,海贸政策,也不得不提到申国公主与纺织业的发展。】
大梁各处,无论是闺阁中的闺女,还是出嫁后的妇人,守寡的寡妇,本能地抬起了头,竖起了耳朵。
商人则是瞬间把握了海贸这个关键词。
元泰帝则是一喜,申国公主?他现在已经摆了,这个肯定不是小九女儿,那就是他又要有女儿了?
【先说申国公主,严格来说,是申国长公主,邓国长公主,不过为了方便,后面就统一以公主代称了。】
朝堂之人优雅点头,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看来皇家要添丁了。
【申国公主魏泱,成国公之女,宁王妃,鹤仙登基后顺理成章成了皇后,为天下女子之表率。】
一股大大的不妙浮现在了元泰帝心中,成国公更是心中一痛,他家闺女被废了!
【我们都知道,鹤仙虽然是皇帝,但却是一个坚定的修仙者,他的意志坚定到作为一个皇帝可以不近女色不要子嗣只为保持什么纯阳之体,这放在整个皇帝圈,整个历史界都是十分炸裂的。】
灵霞观,小道长询问师父,“师父,我们道家没有强制要求单身吧?”
老道长神色从容,“分门派,不过我们门派不讲究,怕你们强行不成婚,念头不通达。”
【说个冷知识,当初学术界甚至翻遍了整个元泰朝和弘德朝的太医院档案,就想证明鹤仙纯粹是不行,才给自己找的借口,因为太离谱了,家里是真有皇位要继承啊!】
姜衡脸黑了下来,尊重个人爱好懂不懂啊!你们这样大庭广众之下怀疑孤不行,是不是太伤人了点!
元泰帝等一众姜家人,则头一次希望天幕多说点,证明姜衡这个储君没有问题,这是姜家的脸面!
【可惜,都证明不了鹤仙身体有问题,而且这么说吧,若鹤仙身体真有问题,元泰帝再如何也不能立太子的,去世的时候,也不会留下遗言,让鹤仙赶紧生子了,显然鹤仙是有正常生育能力的,不然鹤仙总不能有本事,从小就收买一整个太医院吧?】
姜家所有人顿时松了口气,话又说回来,阿婆主还是懂事的。
【但是,在鹤仙实际掌权之后,就干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新闻,帝后离婚了!没错,帝后和离,和平离婚。
甚至担心魏泱婚姻受影响,将魏泱这个老爹安排的前妻收为义妹,封申国长公主,若下嫁,长公主府及一应嫁妆,由宫廷负责。
加之杞国公主与郑国公主早已出嫁,邓国公主在禁闭,申国公主魏泱照常负责着一些命妇的接待,同时处理一些桑蚕相关等工作。也就是职位变了,工作内容没变。】
“啊?帝后还真能和离的?”
“这弘德帝还挺有责任感的,没把过错推到女眷身上。”
“真的有人敢娶原皇后吗?”
成国公和世子倒是心情复杂,他们想过天幕中魏泱会是何种结局,但也顶多敢想殿下不会亏待了自家闺女,可殿下,倒是真把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一刻,他们共情了屠岛的武定侯。作为臣子,他们对君主的要求真的不高,政事上不要乱来,就很好了,而殿下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至于有没有人敢娶申国公主,笑话,就算没有封公主,成国公之女会缺男人?
天幕中的陛下可以有名义上的皇后,完全不影响他自己,但当他选择了和离,就证明给了魏泱自由,魏泱养多少男人都不关他的事。作为成国公,他有底气这样说,一个长公主,可比皇后自由多了。
元泰朝臣有些羡慕弘德朝臣了,管中窥豹,殿下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君父,自古以来,哪儿有帝后和离的?
再是帝王的责任又如何?要么废后,要么欲盖弥彰皇后自请下堂,而殿下却不一样,对待皇后如此,对待武定侯如此,对待其他朝臣,能差到哪儿去?
【上行下效,也是在这样的风气下,民间想离婚,敢提出离婚,并且二嫁的女子也多了起来。】
后宫,姚贵妃敏锐感知到了不同:“长公主负责桑蚕礼?那以后的皇后呢?”
有公主负责桑蚕礼的前例在,之后的公主若要争权,会不同皇后争吗?这可是天下女子的表率,是政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