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清定bythxtea
thxtea  发于:2024年12月13日

关灯
护眼

明盐看他顶着一头羊毛卷很骄傲的样子,实在被少年朝气可爱到了。嘴上还要犯贱:“你们部门的年终奖,也是论功行赏。你才干了几个月,做了多少书,有多少码洋?”
谢元顿时被拉回现实。是啊,一本事倍功半的《黎明河》(他还只是做其中一道而已),一套已经卖了几十年、内容早就过时的言情,能有多少利润,又能有多少提成给到部门、多少分给他?
明盐看他发懵,也想到了新人恐怕没机会做到什么好书。别人他也不会管,但谢元怎么说都是他的粉丝。他起身去把已经出餐的驴火和凉菜端过来。“先吃。吃完给我讲讲你最近在做什么稿子。”
谢元就一五一十地给明盐讲,反正除了明盐自己那本MOOK,二部也没有什么保密项目。“乐乐姐做引进版、剑卿姐做经典文学,最重要的年度大书和重量级作家都在静言姐那里,老大给她搭把手。我们人少,每个人手里都压着好几本稿子,其他边边角角的就给我做。”怕明老师觉得他有怨言,谢元还解释道:“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先做一本译文,再做通俗文学畅销书,各种都接触学习一下。”
“《黎明河》?”明盐在脑内检索。“这书我看过台版,挺意识流的。”
“不是意识流!”谢元冤叫起来,“是台版译者漏译!”他给明盐控诉,自己过去一个月干的都是什么活,光补译已经补了快两万字了。还有那些译者插进去的二创,都是什么啊!神经!
明盐笑得捶桌。“这么差的稿子,你们没找人重新译吗?”
“来不及找了,版权期只剩一年。乐乐姐说我们紧赶慢赶也就来得及印一版吧,反正也不是能再版的卖相。”谢元已经接受了现实,“我现在天天加班,过完节应该就能脱手了。”去做言情。
明盐若有所思。天天加班,也叫过节?“听起来还是挺累的。你要是做着不开心,我可以跟学姐讲一下,或者给你找个别的工作。”
听他轻描淡写说出这样的话,谢元有点不知所措。“我……挺愿意做编辑的,没有什么不开心。老大和大家对我都很好。”虽然主编时常冷脸,但教导帮助他也不遗余力。反而是,“明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关照我啊?”
明盐失笑。“你不是喜欢我吗?”自己的读者自己宠。谢元工作认真负责,是沈一念认可的人,又是自己的粉丝,明盐对他自然有一份信任。至于老是怼得他想上手,在手感好的条件下也可以原谅了。
明盐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听了几秒钟,“阿姨,你把手机给晏晏。”
谢元整理桌上吃剩的篮子盘子。凉菜还剩着点,但是他不好意思从书包里拿出饭盒来打包,只好往嘴里塞。
“明清宴,我马上就回去了。给我老实点听到没?再矫情等爸爸回来揍你。”
听起来明老师得回家带女儿了。谢元收拾好餐盘,用剩的粗劣纸巾把桌子抹干净。
明盐挂断电话,看着干净的桌子和谢元去退餐盘的背影想:明清宴的教育哪里出了问题,才几岁就这么折腾人。有机会的话他要拆解一下自理自律的乖孩子是怎么养出来的。
这会儿他又不嫌谢元落他面子了。
第009章 言情
想想还是加上“职业文”的标签,因为??和??的交集在工作上,势必会写很多关于行业的篇幅(工作细节枯燥,等元上手后就不会有这些了),这个tag当作排雷吧。
文案改了一圈,蒋静言抱臂站在他身后,语气有点烦躁:“哎,还是用最开始这个吧,越改越远。”
谢元像个鹌鹑一动不动,内心尴尬搓手。董乐隔着屏风挡板探过来安慰他:“不怪你,这书自己没卖点,本来就不好写。”
蒋静言看了董乐一眼:“稿子看完了?营销资料做完了?这么闲?”
董乐脖子一缩,躲过主编的空袭。《黎明河》的稿子已经从谢元处完全转移到她这里,她正在昏天暗地呢。
过完十一,就要备战双十一了。各大电商都要做活动,能印的书要抓紧赶出来,来不及做的也要上预售,旧书还要改改文案、搭配套装和主题再卖一波。市场和营销的同事不可能对每本书都了解,说到底许多事还是要编辑们自己做。
谢元这本“没卖点”的《黎明河》,就属于搭不上双十一的车了,但可以趁现在学习一下做营销资料。
文案也是有潮流的。比如谢元上初中的时候,腰封上流行XX最XX的XX,感动X亿人,X亿人哭了!后来“最”“第一”这种描述被禁止了。又有一段时间,每行字前面都带一个星标,乍看好像有亮点有逻辑,细一读都是车轱辘话。更经久不衰的还有金句型文案,似乎整本书都这样金灿灿、作者已通透到脱凡入圣;翻开才知道,文案这几句话就是全书巅峰,正文都是水。
这种套路,理智派读者谢元不仅不吃,还从来买了书就第一时间拆掉腰封进垃圾桶。但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绞尽脑汁去出产垃圾了。
他把废掉的文案都删了,拿着蒋静言最后敲定的那一版去填表。每家电商都有excel表,编辑们录入各种基础信息、营销信息乃至试读的文本。表格的形式常常变动,但内容万变不离其宗,用来给平台批量导入销售系统。
他在公司服务器打开市场部的目录,先去观摩学习了其他书已经填好的表格,尤其是市场部同事高亮推荐的优秀样本,还有一个Tips.。总的来说就是要把关键词技巧性地重复,让读者在搜相关词汇时,搜索引擎容易抓取到自己的书。比如图书的介绍栏里,头一百字至少要把书名重复五遍,绝不允许出现什么“本书”“该书”之类浪费重复机会的失误。
谢元一边做着,一边嘀咕:到底谁会为这些tips买单啊?大家看书不都是冲着内容、有号召力的作家或者被书评吸引才来精准搜索吗?
槽归槽,这事他前两天已经被沈一念教育过了。
“谢元做什么书?”董乐带他找楼下出版社的同事玉萍去蹭公家食堂,介绍认识后对方问。
董乐替他说:“江小姐那套的再版,给他做了。”
这套书在出版社的流程就是玉萍手里做的。版权登记和取得书号,在许多国家都是对个人开放、自助甚至免费的。但中国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像淳意这样的企业只能经过出版社、交一笔钱,给自己的书冠上出版社和出版社编辑的名字,才能印刷出版。
玉萍就是给二部出版的书冠名责编的人。对,将来就算谢元成长到独当一面、明老师指定把自己的稿子给他做,但他没有考编,就不能署名——至少不能署在有编制的编辑前头。各家出版社的规定各不相同,变来变去,但多少都有类似限制。
玉萍虽然不用做书、只管给他们办手续,但几年前的上一版也是从她手里过的,多少看过一遍。“怎么让男生做言情啊?你们蒋静言咋想的。”
谢元礼貌道:“我才上班几个月,太难的我也不会做,静言姐照顾我。”
玉萍才想起来四下环顾,没看到淳意的熟人。她改口安慰道:“言情销量好、码洋高,做这个总比剑卿的那些有钱途。”
话是这么说,谢元刚开始看这套言情的稿子,已经意识到了在二部内部对它的歧视。
蒋静言说:“老大,江小姐这套书要不然出个套装好了,省点书号费。”
这是什么意思?谢元在小窗里悄悄地问最好说话的董乐。屏风对面的工位顿时传来啪啦啪啦的键盘敲击声,是董乐自己带的青轴。
【董乐:一个书号,对应一个商品条码。打个比方,楼下一个书号卖一万五,淳意有批发价,今年头一百个算一万三一个。】
【董乐:静言是觉得这套书估计也没人买,每本一个书号都是浪费钱,出个套装就只需要一个套号。你算算你有多少本,能省多少钱。】
谢元当真心算了一下……里外里可以差出他一年工资了。
但这个压缩成本的提案被沈一念否决了。“还是不要在这种事上抠门。太让江小姐没面子,对我们也没好处。上次她嫌封面的草图不精致,打给老王哭了半个小时,你忘了?老王哄完她还不是回头给我们找事。”老王就是淳意的老板。江小姐是淳意发家阶段彼此成就的作家,过去卖得好自然相见欢,现在淳意是上市公司了,而江小姐旧书过时了、新书写不出来,架子还端得高,看在公司眼里就日渐尴尬。
对蒋静言这样经历过上一版的编辑来说,江小姐的书不是鸡肋,是烫手山芋。她甚至暗搓搓想把江小姐气走算了。但老板有头有脸,还得做人。
这些信息,谢元听了看了,默默放进肚子里。憋不住了,还是担忧地问一嘴:“老大……那,文案和营销资料还用写新的吗?会有人买吗?”
沈一念像个大仙一样,盘坐在转椅上,掰着腿啃着枣。“稿子你也看过了。你自己的看法呢?”
“我不知道。”这就是谢元迷茫的地方,“说实话,我自己不会买这种书。我身边可能也没有这种书的受众。”
“这很正常,因为这种书也不是写给你看的。不是因为你是男生或者什么的。”沈一念老神在在,把枣核丢进垃圾桶。“江小姐每次都嫌我们给她做的营销案不高级,应该让她上什么时尚杂志封面、请文学教授给她的书开研讨会什么的。也不看看自己写的什么东西。”老编辑不明显地笑了一下。“她写白领,以为自己的读者群就是白领,就引领时尚。她根本没搞清楚,通俗读物是向下兼容的,她的读者是初中女生和厂妹。你看过了经典文学,不会再看这种读物很正常。”沈一念又补充道,“爱情可以写得很丰富,很有内涵,你看那些名家名着,谁敢说爱情不是永恒的主题?她只能写这种言情,是她的水平就到这儿了。”
谢元点点头,内心默默消化老大的教诲。
沈一念说:“你也不要担心没有人买。一茬初中生长大了,还有一茬新的。初中生比以前早熟了,就卖给小学生。找到现在的流行文化结合一下。营销的目标受众从来都不是既定的读者群,而是那些边缘的、圈外的人,等着我们去发展进来。”
又看了一天言情,被莫名其妙死去活来的主角们折磨颇深的小编辑良心发现,悄悄给自己骂过的作家发消息。
【○:明老师,其实《我也喜欢你》写得挺好的。】
【chiburi:嗯?你是谢元?被盗号了吧?】
【○:刚发现你的微信名字好中二。】
【chiburi:好吧,是你。】
【chiburi:你看得懂?】
【chiburi:哦对,你是学日语的。】
【chiburi:干嘛,今天突然良心发现了?】
【○:没事,我收回。】
【chiburi:喂?喂喂?】
谢元把手机一扣。就不该理他,一句话换来好多句,浪费时间。
而明盐在上海的酒店里,闻着桌案上配的香薰蜡烛。卷毛头如果喜欢那款洗发水,这个蜡烛也会喜欢吧。
第二天,谢元在工位上收到一个Diptyque礼盒,翻来覆去看,一头雾水。他问前台:“给我的?”
“就是给你的。”
第010章 成本
看言情的书稿本身毫无难度,再版按现在的审查要求排查用语就罢了。但封面设计对谢元来说完全是新领域,他和设计部的果小然面面相觑。
果小然说:“你去看看现在什么卖得好,给我具体样例。光看文字描述我不知道你要什么,而且每本书都差不多。好了你走吧。”
谢元只好回去了。他照着公司发的工作流程填了设计需求表,结果人家设计师除了把上面的书名文案复制粘贴,设计要求根本不看。也对,谁能从“清新甜美”、“优雅知性”之类的形容词就凭空做出一个封面来呢?
董乐去楼下开会了,他硬着头皮去请教蒋静言。以为打扰了主编、又是她不看好的书她会烦躁,没想到蒋静言公事公办,还是挺耐心的。
“你看稿子的时候有没有做笔记,比如说什么重要场景,关键道具之类的。”蒋静言从自己工位的小书架上拿了几本书摊放开给他看,“你有了元素,就去网上找图。能直接用的图让版权部去买,不能用的让小然参考着画。”
沈一念端着茶杯从会议室回来。“所以我叫你们每周至少去一个书店。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新的好的风格。设计类的书也要看,提高审美。书是看不完的。”
谢元一个被调剂去学外语的理科生,学生时代虽然也出于爱好看了不少书,但对封面设计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得好好学习了,果然书是读不完的。
沈一念打开自己的手机,给他看上周末自己在书店拍的照片。“你看这个配色怎么样?再看这张图。”
“很好看!”谢元点头,“风格也很合适。”
沈一念说:“你搜一下插画师是谁,找人问问价钱。”
谢元大为振奋,没想到这么轻松就搞定了!
联系上插画师的小红书(谢元为此注册了一个号),对方报价八千块一张。
老编辑们想也不想就否了,“成本太高。”蒋静言说:“让小然画。”
这个逻辑就像让文编做翻译的活,美编也得干插画师的活。谢元觉得自己懂了。
但果小然不是一般的设计师,淳意的销量她也有相当大一份功劳。王老板对她都得恭恭敬敬的,对她在外接私活还在上班时间做都得睁一眼闭一眼。她眉头一皱:“你让别人画吧,我没时间。”
皮球被踢回来了。谢元去找设计部坐在果小然背后的另一个设计师王珺,对方阴阳怪气:“是小然姐没空啊。”
谢元战战兢兢。
回来把这事一说,主编眉头就皱起来。“谢元,你这半天就把人得罪光了啊?”
谢元也咂摸出这事不妥了。一事不烦二主,沈一念这儿的书都在果小然那里做,是沈老大的面子。这不等于什么书果小然都看得上。而且他去设计部之前,也没在内部先请教一遍,想当然以为自己按流程办事就行;现在只能求老大帮他补救。
新人小编辑还不了解,像在制作部那儿,改多少字都是分内事,因为改字不是什么技术活。但对果小然这种业界有咖位的设计师来说,上班就是混个五险一金,她在外面接两个封面就比淳意给的工资高了。买插画师的图八千块一张?她对外收的设计费早就不是这个数了,别家的编辑还得提前至少半年预约、一口一个“小然老师”排着队等她的档期。
实力才是硬道理。
给碰壁的新人收拾烂摊子,对领导们来说都不是事,反而是敲打新人的机会。本来,她们也没指望谢元能一举做出什么东西来。沈一念看他心事重重、内疚不已的样子,自然施展管理艺术:“封面确实不好做。你看稿子吧,这事我来处理。”
谢元得到赦免,被管理得服服帖帖。
沈一念正在设计部跟果小然聊着,走廊上王老板来找,“一念,过来说两句。”
原来是双十一消耗大,王老板去楼下出版社商量加四十个书号。出版社于是坐地起价,说明年的书号要涨价30%,今年如果有超出合约的也要涨。
一部的头头潘老师说:“楼下的号今年还剩几个?要不一念你那边省着点用,刚才我看你在那做江小姐的封面?她的书你换一家出版社嘛。那个,刘老师那边的不是蛮便宜。”
沈一念面上不说什么,“我回去让静言算算成本。”老潘这个秃头!
【沈:所有人,放下手里的工作,把计划表里预计要在玉萍那边做的书的CIP和书号申请表都填了,现在马上。以后实际有出入再改,先把书号占下来。】
【文学二部-蒋静言:收到,马上安排。】
【文学二部-董乐:怎么了老大?出了什么情况?】
【沈:楼下要涨价了,之前批给淳意的还剩多少,静言你算一下,我们都占上。我现在下楼,今天就盯着玉萍全都提交。】
二部所有人放下稿子,一片噼里啪啦的敲键盘声,董乐的青轴卓尔不群。
事后沈一念说起:“老潘居然说江小姐的书拿去刘老师那边做,省钱。”
蒋静言和董乐骂骂咧咧。她们内部可以讨论如何压缩江小姐的成本,可容不得这些外人指指点点。谢元问:“刘老师是哪家?”
董乐说了一个小出版社的名字。作为读者,谢元在她们的七嘴八舌中很快就理解了。楼下是根正苗红的国有大社,手握国内最有分量的几位大佬的版权,用他们的名义出版看起来就有档次得多。如果江小姐的书改去小出版社出,那就是明摆着的虎落平阳,不说作家本人会如何发疯,沈一念的招牌也要砸。
沈一念小声说:“淳意这两年用了楼下太多书号,楼下自己的编辑部门都没出几本拿奖的书,张总编被领导敲打了,面子上挂不住。”
张总编每次在电梯里看见董乐,都爹味十足地催她减肥。董乐不爽道:“楼下自己不争气,每天九点上班、吃完中饭就午睡、下午打打羽毛球串串门,经常四点钟就找不到人了。他们不干活,怪我们干得多?”
蒋静言想得更尖锐些。“张老师是看淳意赚钱,眼红了吧。”
“老王也是这个意思。”沈一念手一摊,“总之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了。老王会去和其他出版社走动走动。明年不管在哪家出,成本都会涨,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谢元点了点头。天塌下来也远远不到他撑的时候。
“小谢。”
谢元一抬头,是楼上教辅部门的主编,算是认得,没说过话。“尧哥。你找我?”
冯尧撑在他的屏风上,摆了一个潇洒的造型。“周五晚上有空吗?要不要一起去吃饭?”
谢元完全茫然。“啊?”
“哥给你介绍女朋友。去不去?”
谢元摇头,“不去,都不认识。”
董乐在旁边笑得噗噗地。冯尧只好给他讲,这种饭局不是目的性强的那种相亲宴,算是单身男女联谊,女孩不用出钱,男生们AA。
谢元更不想去了:“哥,我A不起,没钱。”
冯尧就是想多拉一个人摊钱,劝他:“你刚毕业没钱很正常,努一努还是能谈的。万一处上个北京的,条件好的,有房有车,你还少奋斗十年,是不是?”
但谢元很坚定:“谢谢你,真的没钱。”他完全不想把钱和时间花在回报率未知的人和事上。
神出鬼没的沈一念不知从哪里出现,给他脑门弹了个栗子:“没钱?你不会说你要加班吗?少丢我的脸。”
明盐回了北京,约他出去玩,【帮你骗加班时长。】
谢元笑了。他跟明老师又没有直接的工作交集,可不是随便就有能填报销单的事由。【不用,AA好了。】
【奇了怪了,AA你居然能赏脸跟我出去玩?】
谢元又不想理他了。
感谢大家上章的夸夸,我又可以了?( "? )????为你们再肝一章,我好棒呀(摸摸自己的头)
第011章 副业
《黎明河》的稿子,在董乐和苏剑卿手里过了两编,送去制作部改完字,拿回来给谢元核红。让他做一来是他的时间没有前辈们值钱,二来也是让他看看他熟悉了的稿子应该怎么改,自己琢磨学习。
谢元一看董乐和苏剑卿两种颜色的笔迹在稿件上大刀阔斧地改、新的纸稿上有些段落几乎看不出自己译文的痕迹,简直心惊胆战。他的活干得这么差?
董乐很体贴,“不是你译得不好,是你补译的部分就像打补丁,我们要更通顺更统一。译文本来就改得多,不要拘泥原来的语序。你习惯就好。”
连沉默寡言的苏剑卿都转过来说:“谢元译得挺好的。基本上是做过一编的水平了。”
谢元受宠若惊。
蒋主编若有所思。“小谢上次说没钱谈恋爱?乐乐手上还有什么需要发译的稿子,不管日文英文,以后给小谢试试。质量好的话多开五块钱也可以。你能拿点外快,也能得到锻炼。”趁着还没谈恋爱,员工的下班时间也要用起来。找同事译书,沟通成本低、方便催稿,还能保证质量、给编辑步骤省事。哪怕千字多开五块,也是合算的。
谢元心怀感激;他被主编肯定了!
怀着这份快乐,晚饭他在小区楼下又吃了两个驴火。谢元和同学在这里住了才多久,驴火就涨过一轮价了,且吃且珍惜。原本旁边还有家门脸很小的包子铺,青菜包是他家乡的口味,但十一结束就没再开过门。再往前的美容院,先是沿街发得遍地“满1000减50”优惠券,后来直接动手往里拉人,他回家都要小心过街绕行。
两个合租室友在海淀上班,天天加班。谢元离得近,今天又是第一个到家的。但今天他们有点太晚了吧?
到了九点多,终于听见进门的动静,他出房间一看:张鸿搀着林芮,身上还挎着林芮的小包。谢元看着平时风风火火的他芮姐现在一副被照顾的样子:“鸿哥需要帮忙吗?姐怎么了?”
林芮施施然在沙发落座:“元啊,姐怀孕了。”
“啊,那你要躺着吗?我给你倒点温水。”
“没事,”林芮接过来喝了一口,“他就瞎紧张。我啥感觉都没有。”
张鸿把女朋友的外套挂起来。“这才两个月,你要是现在有感觉,就有问题了。”
谢元有点好奇。“你现在想吃酸的辣的吗?要不要吃什么营养剂?是不是不能加班了?”
张鸿赞同:“不能加班了,至少头三个月尽量别。”
林芮无奈地看着他:“加班也不是我愿意的。大家都加班,我一个人不加,没几个月我就边缘化了,要是别人再努把力,等休完产假我就回不去了。你一个人的收入能养我和孩子吗?你是不知道现在奶粉多贵,我同事家一岁的孩子上早教,纯玩儿的班,远得都快出北京了,一年还要两万多。”
他们刚毕业,同学里林芮是第一个怀孕的,女同事也不会跟谢元一个小年轻聊孩子的事。他对养孩子的家庭生活还没什么概念,因此有点诧异,“上学这么贵啊。”
林芮道:“也有便宜的。就天丰利后面那家‘能说会道’,里头都是菜场老板的小孩,一个月只要三千多。我的孩子要上那种,我宁可工作不要了,回天津去,回天津还能上公立。”
张鸿劝慰她:“你想太远了,这才怀了一个多月,先好好休息,不要胡思乱想。”
林芮可能是怀孕引发了激素水平波动,情绪瞬间就上来了:“要是你们男人对孩子能多上点心,我需要烦恼这些吗?我一个孕妇!我也想躺着什么都不用操心!”
张鸿差点给她跪下:“我错了我错了,你别激动。”
第二天午休,小于又来找董乐闲聊。她家里有孩子,谢元请教她:“小于姐,我合租的同学怀孕了,我想给她买点东西,不知道能买什么。”
董乐咯啦咯啦地嚼着谢元从林芮那儿拿的麻花:“你跟女孩子合租啊。”
谢元解释:“算二房东吧,他们是小两口。女生是我大学同学,所以次卧租给我了。”
董乐若有所思:“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
“啊?”
小于点点头,显然和董乐想的是一样的。在育龄女同事密集的公司里,这些事情她们都见得多了。她掰着手指给谢元算:“你看,她现在怀孕,预产期差不多明年五月六月。到时候家里来个长辈,或者请个月嫂照顾产妇孩子,你还能住吗?就算她回老家生,生完也要带着孩子回北京的,不能夫妻两地分居吧。更有可能他们为了孩子将来上学,现在就准备买房了。四五六月是学生毕业租房的旺季,到时候你再找地方住,估计不太容易。”
董乐还补充:“以我们公司发的工资。如果没有父母帮补,你才刚工作很难拿出押一付三加中介费的五个月租金来整租一套房子。但是从别人手里分租吧,女的还容易点,男的就……反正我没见过合租房招租不是要求单身女性的。”
谢元骤然接触到这么多信息,愣了愣:“车道山前必有路吧,总会有地方住的。”
他觉得林芮怀孕给自己的压力,至少比张鸿的小多了。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五个月房租不管要多少钱,买房首付都不是这个量级。
蒋静言在跟苏剑卿对进度,对完了抬头说:“你同学怀孕?那她也是应届生?刚上班?”
“对。”
蒋主编和小于对了一眼:“那她同事挺倒霉的。”
怀孕听在谢元这里,始终还是喜事。二部不也有一个编辑在休产假吗?不明白为什么蒋静言这么……他也说不上来。老规矩,私下找乐乐姐八卦。
【董乐:因为我们被坑过。】
【董乐:我们之前招了一个日编,名校刚毕业,面试的时候说得好好的,转正签完合同第二天就不来了,拿来一张医院要保胎的证明。】
【董乐:当时她怀孕刚一个月,说明她一找到工作就开始备孕了,纯纯故意的。公司月月给她交社保发基本工资,她在家待到出哺乳期,老大跟老板一起提着礼品上门去请都请不动,最后公司赔钱把她开了。】
谢元震惊。
【董乐:说起来也是体面人,她老公在检察院,还一家都是博士呢!】
【董乐:所以你想吧,公司里现在备孕怀孕都要打报告、各部门内部排期,就是这么来的。要都去休产假,活没人干了。】
所幸这些事都还离他远。出租屋的小窗下,谢元拧开台灯,把书包里带回家的样书掏出来。毕竟关照他,蒋静言分了一本刚出版的日文新书过来,是打算在MOOK的第二期上放两章试读的。如果能通过这个试译,意味着将来全书的翻译工作也很可能给他来做。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