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清定bythxtea
thxtea  发于:2024年12月13日

关灯
护眼

董乐凑热闹:“我也要坐明老师的车!”
沈一念把她拉回去:“你够了,青云的事还没消停,上这种热搜对销量没帮助。”
第005章 心气
明盐的车是一辆朴素的旧款凌志。谢元回头看了眼后排,装着一个粉红色的儿童安全座椅,旁边还丢着几个小孩的玩具。明盐扣上安全带,随手从头顶摸出一张拍立得照片给他看:“给你看晏晏。可爱吧?”
谢元就着灯光看那张小照,是在生日会上拍的,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穿着浅粉色的蓬蓬裙,戴着金灿灿的纸皇冠,圆脸粉雕玉琢,眉眼深浓,像是混血。“鼻子和嘴像你。”鼻梁细直,薄唇,有清晰的唇线。
“对。”明盐打上转向灯把车开出来,“她挺像我的。最近刚从小动物进化成小人类,可好玩了。你住哪?”
“小黄庄,和平西桥。跟同学合租的。”
“那挺近的。”明盐驱车拐上二环往东走。“我们跟着前面那辆车。”
“为什么?”
“你看这种比较老的好车,一般车主素质都比较高,开得稳。”
谢元想了想,“你是说你自己么。”
明盐哈哈大笑。“是!”
谢元其实并不太懂车,只是觉得坐着比网约车舒服而已。这位高素质车主确实开得也稳。
一顿饭的时间,谢元在他身边已经没那么紧张了。他好奇地问:“明老师,你跟我们老大这么熟,为什么一开始不在淳意出书啊?”
明盐直言不讳:“青云给的钱多呗。你们老板那么抠。”
谢元哭笑不得:“太直接了吧……”
红灯转绿,明盐一脚油门出去。“还有什么想问的随便问,都自己人。”
谢元确实有疑问,放在心里很久了。既然明盐自己都知道新书写得烂,可见他也没有被流量哄昏头。“明老师,你为什么去参加文学奖,后来又不写那一路了。”
明盐浑不在意。“扬名立万,先扬名懂吧,文学奖是用来做人设的。青云用来提身价。身价上来了才有话语权,现在在你们老板这儿,我不就想出什么出什么了。对吧。”
这套逻辑给谢元的冲击太大了。“但是青云给你弄得……”
“很low是吧。”明盐笑起来。“上上本最low。他们想要一本青春文学好做影视改编啊,写之前就让我见过主演了。无所谓,青云其他的书更垃圾。我就是大发慈悲去挽救青云读者的品味的,写深了他们还看不懂呢。”
谢元又被他噎得半晌说不出话。这是什么理由啊……“那文学奖那种作品,以后还写吗?”
“你喜欢那种?写那个就是为了参赛,看着评委名单、冲着他们的口味写的。拿奖很容易,应试技巧而已,能拿奖不等于就是好的。”明盐补充道,“当时我想跟同学去以色列玩,我爸妈不给钱,那个新人奖有一万、头奖有三万块。”
谢元完全震惊了。他最喜欢的、惊为天人的作品,对身边这个人而言只是玩弄技巧之作,可能连心血都不曾倾注过。吃蛋真的不用认识鸡,认识了可能发现下蛋的甚至都不是鸡!明盐是什么凡尔赛怪物啊!
明盐瞥了他一眼。“谢老师,你好严肃啊。你居然句句不离作品,都不关心我本人的。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我啊?”
谢元好想跟他说,你清醒一点!我虽然是新人,也有编辑的职业素养!……明盐是不是在青云就这么口无遮拦招蜂引蝶,闹出纠纷的?但不得不承认,正是对方这种自来熟又臭屁的个性,让他才得以松弛下来。
凌志开进小区,在昏黄的路灯下停了车。槐树的影子更添昏暗。明盐摸出手机:“来,加个微信。以后我罩你。”
谢元受宠若惊地从怀中书包里掏出手机:“谢谢你明老师。”
“好好工作,将来编我的书。等着你。”
谢元点点头,郑重回应:“也希望老师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我也等你。”
小绵羊说这话,居然有点顶峰相见的意思了。明盐乐不可支:“那好。晚安。”
谢元下了车,正要进楼门,明盐在后边喊:“元元,过来。”
他跑回去凑近车窗,“怎么啦明老师。”
明盐笑嘻嘻地揉揉他的头发:“啊,手感真好~好了,你回去吧。”
谢元上了楼。他脚下轻,都没唤醒楼道里的感应灯。在黑暗中一路上去,于无人处,渐渐平复了这奇遇一晚所压抑着的紧张和激动。
回到自己房间,他一头倒在床上。没发了几秒钟的呆,谢元就坐起身拧开灯:他得尽快成长了。如果明盐写了新书稿,他却没有资格去参与编辑,怎么行?他对赚钱没有那么迫切的欲望,但给喜欢的作家做书,对每一个编辑来说都是梦寐以求最荣誉的事。他已经太幸运,几乎一步登天;不能被托举到了这里却因为自己的惰怠掉链子。
他简陋的房间里,只有房东提供的一床一凳,桌子是毕业从另一间宿舍捡来的折叠桌。拿出刚进公司时蒋静言给他借来的《出版专业基础》和《出本专业实务》两本考编辑证的教材,翻开插着书签的地方读了起来。
这份新人的心气,在之后的一周就遭到了工作的现实冲击。
《黎明河》的台版译文做了繁简转换后,打印出A4纸稿摆在谢元的桌面上。调大了的行间距里,几乎每行都有增添改动,有些页甚至空白处写不下而贴上了便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
董乐和蒋静言站在谢元左右,脸上是复制粘贴的难以置信。蒋静言拿着台版书在翻:“太不靠谱了吧!早知道不买他们的译本了,我们自己发译算了!”
董乐安慰她:“当时也没有合适的译者有档期。小谢,你行吗?”
已经做了个开头,谢元不行也得行了:重新发译从试译到交稿又是几个月大半年,以他目前的进度看起来,一个半月总能做完。董乐给他讲过,这个项目是公司发配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二部手里时候五年版权期已经过半;以二部的工作量,几个编辑根本顾不上它,现在只剩一年了。如果他不做,这本书几乎就没有机会上市。
“做译稿就是这样的,一编的工作量相当于重译。”蒋静言安慰他,心里的天平秤了秤发译的成本和谢元的工资,看着谢元补进去的译文:“还是你做吧。”
《黎明河》简直给了刚工作的谢元一个下马威。他是作为日文编辑被招进来的,以前二部没有日编,编辑们都是先把译稿当作中文稿件编校完成、再拜托一部私下交好的日编帮她们对照原书核查错漏。但眼下没有优先的日文书,这个老大难项目就进了打杂工的手里。
本以为只需要改改大陆和台湾的用词差异,没想到细看下来有大段大段的漏译,甚至还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二创添加!谢元改稿改得天昏地暗,还要时不时被打岔:
“小谢,来帮我们部门换个水。”
“谢元,有空帮忙搬书吗?”
“这个发票你贴一下。”
“谢元,去帮你们老大拿一下快递。”
“小谢你过来,跟发行去书店送一趟展架。”
“这本书的清样插队先看一下,换换脑子。”
又过了一周,蒋主编核对他们的进度表。“小谢,《黎明河》的核原书还要做多久?我们又有两本译稿回来了。”
谢元头大,原以为一个半月能做完的稿子,做了两周之后,还剩两个月。稿子就像山压在头上,董乐还要说:“现在算好的,你是还没跟那些难搞的作者打交道。编辑的工作里最轻松的就是看稿子了。”
沈一念拆开快递。“吃点心。”
大家围过去。“哪来的?”
“朱老师去旅游带回来的。”
“太幸福了吧,怎么感觉朱老师一年到头都在旅游。”董乐哀叹,“我什么时候能熬到当顾问啊。”
感觉星期一发这种班味内容要掉收,我写得都丧了……但是没办法,这就是我们元的成长之路。
第006章 鸡肋
沈一念单手叉腰,站在旁边看谢元的稿子,让坐着的人感到压力。“老大,你要不要坐下来。”
“不用,坐久了腰疼。”腰酸背痛颈椎病,编辑的职业病了,公司里口口流传着挂哪个骨科大夫的号、颈椎牵引哪家强。还有防痔疮的各色甜甜圈坐垫,多半工位上都有。
“这个书本来打算剑卿腾出手以后让她做,现在看起来要急一点了。”沈一念拍板,“乐乐,把小谢已经做完的部分拿去改字灌版,你先看起来。剑卿做二编,不做三编了,让校对老师过一遍就付印。”这项目不好再拖,速战速决。
就好像影视剧组里的“飞页”,有一页剧本拍一段戏。编辑工作赶时间的时候,也可以把流水线折叠起来,几个人接力同时看不同的章节。董乐带谢元去制作部门,那边的同事之前谢元帮忙核红时已经认得差不多了。
在无纸化办公的时代,传统图书行业依旧保留着使用纸稿的传统,一来保留历次修改痕迹,二来避免文件在各个电脑各个软件中来回倒腾出问题,最笨的始终最稳妥。
制作部的姚姚一看到谢元手里那沓纸上的笔迹和便笺,就大叫起来:“改这么多!”谢元顿时心里发憷,仿佛是自己给人添了麻烦。
董乐脸皮最厚,搂着姚姚喊“亲爱的,我知道你最好了”。姚姚被她晃来晃去,东倒西歪:“放着吧放着吧,我有空就做。”
往回走的路上,董乐提点新人:“你平时路过制作部就进来看一下刷个脸,提醒她们做我们的活。不要一天三次遭人反感,但是完全不催的话她们会拖着你,天天都有别人插队。”
谢元还不太好意思去催,这个稿子改得太多了。董乐说:“你想多了。她们拿工资干活,本来就是分内的事。”
等姚姚把谢元在纸上的改动都转移进电子文本,一个内线电话打过来,叫董乐过去看。董乐带着谢元去样书室,对着整墙书柜,从最新的那头抽同类型的书下来翻给他看。“你看看,觉得这本书适合哪个版式。如果没有特殊需要,选一个现成的模板灌进去就行了。”阅读习惯和大众审美是随时代不知不觉演进的,两年前的书就已经失去参考价值。
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上下左右页边距。就算谢元作为读者看过多少书,也说不清这每一个细节给人的观感差异。看他拿不定,董乐就带他回去姚姚那里,让他问专业人士意见。姚姚点着其中一本说:“就这个啊,这个挺好。”
“好,那先照这个灌。”他们俩站在姚姚身边,看着文本贴进版型。姚姚从第一页快速拉过去,手动把章卷分页,动作快得来不及看清。谢元想,好专业啊……
“在你们那边的打印机打出来了。”姚姚说。二部的方向传来一体机运转工作的声音。他们谢过同事,往回走,董乐说:“带你一次。下次自己来。”
谢元看着机器的出纸口一页一页飞出打印纸。左右各半的A4纸上,文字像摊开的书;只是排版的差异,给他视觉感受却从稿件往成书跨了一大步,振奋人心。他雀跃地拿回工位去,第一次给自己核红:对照前一份纸稿,核查是否所有改动都被正确誊到了新的版本里。
公司发的两个月饼,就算今天的晚饭了。
但这份新人的干劲,很快又被打击了:后半本译稿里发现了整章的漏译,少说一万字!
看谢元趴在桌上,连蒋静言都有些不忍:“要不让乐乐把这章拿出去找人译吧。”
谢元重新坐起来:“没关系,我可以。我带回去做。”翻译是需要上下文的,单译一章怎么译?现在对这本书最熟的译者就是他自己。他只能安慰自己:得看看这个译者是谁,以后看台版书可以拉黑了。
但第二天,沈一念说“岳老师的稿子来了,你们谁有空看”时,听见喜欢的作家名字,他又有点懊恼。MOOK的创刊号正在成型中,他却在赶别的活——虽然也轮不到他参与那些量级的稿件。
什么是新人配做的稿件?蒋主编把一摞言情放在他的桌面上:“小谢,《黎明河》做完做这套书的再版。稿子基本不用动,只要跑流程就行了。”
听起来像不费脑的体力活,后来谢元才体会到董乐曾经说过的“看稿子是编辑最轻松的工作”是什么意思:改稿才是编辑不费脑的体力活。
国庆假期,谢元就窝在他的小房间里跟稿子过了。二部的群里,时不常拉哌两句日常:沈一念带孩子出门旅游,蒋静言陪对象回了老家,董乐陪父母走亲戚,苏剑卿一如既往埋头看稿。上班以后最让谢元舒适的,是编辑们聊闲天也都用标点符号!这是他在其他任何群聊都没见过的。
【沈:小明这几天陪剧组在路演,他问我们要不要北京场的票。】
【文学二部-董乐:不要。他那本书原作就不怎么样,青云选的主演只会雪上加霜吧。】
谢元看着聊天框犹豫。他也觉得《我也喜欢你》俗套得不行——光听这名字!哪里还有文学性了!但路演能见到明老师,让电影票有了鸡肋的分量。
之前虽然加了微信,但迄今一句话没聊过;谢元本就不是很会交际的人,更不想让人家觉得他上赶着套近乎。他想要的是以编辑的身份和喜欢的作家们共同工作,而不是以粉丝的身份受人关照,仿佛低了一头。
【沈:小谢,是不是离你不远?你去走一趟吧,作为代表去关心一下我们的作家。】
摇摆不定中被人推了一把。
《我也喜欢你》是明盐在青云的上上本书,内容和书名一样直白,就是乏善可陈拉拉扯扯的青春爱情故事,一股工业糖精味儿。当时青云造势宣传,文坛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为青春文学注入生机!手握文学奖的明盐仿佛一把杀鸡的牛刀,名字在营销稿中锃亮。但最后买账的,还是青云那些看颜值入坑的初中生。
谢元被他诈骗过一次,誓必不愿意再被骗钱了。但为了工作出外勤,公费去看一眼明老师……可以。
写到最后自己LOL
工作日常会枯燥,但是也没法“斗转星移时光飞逝绵羊元就光速成长独当一面了”
第007章 社死
出门前,谢元还在书包里揣了书,但上了地铁后就被挤得没手也没心思拿出来看。国庆的北京地面上有多少游客,能窝在家的话谁想出门啊。老大倒是说了给他报销打车钱,但在路上堵着还不如挤一挤熬三十分钟算了。
出了地铁,往商场的地下通道里也没松快多少。他极少来这些消费场所,一个个品牌相见不相识,打在店头的促销价都令只拿几千块的打工人咋舌,也不知怎么会有那么多看起来只是和他同龄、却光鲜亮丽的女孩们消费得起。他低着头走路,怕潮人恐惧症都要犯了。卷在人潮中上了电扶梯,往下看了眼,杞人忧天电扶梯究竟能不能承这样的重;又觉得自己挺可笑的。
等到了顶层的影院外,谢元总算后知后觉这么多人都是哪来的。各种比他人都高的应援花篮、易拉宝一个接一个,“粉丝经济”的威力以一种具象且富有视觉冲击的形式推送到他眼前。灰朴朴的小编辑灰溜溜地贴着墙根,从应援物后头挤过去,乐观地想还好他瘦。挤到票房外面,他拉住一个穿影城工作服的小姐姐说明来意,对方带他去找经理拿了明盐寄存的给淳意工作人员的媒体票。
主角顶着没有深度的脸,台词的深度全靠配音来撑。摄影布光不遗余力地照在他们脸上,将没有辨识度的面孔照得连毛孔法令纹也无,层层滤镜在大荧幕上呈现出网剧的质感。
刚毕业就能独居一室一厅的主角离他的生活太遥远,邂逅就能心动对眼、边工作还有空恋爱约会也是塑料味的假糖。公共假期还每天加班六小时的打工人内心疑问,这种故事真能给人造梦?
片尾的音乐中主持人把主创团队请上台,观众席上的粉丝居然掏出灯牌。谢元回身望了半圈:连明盐都有一个。
再看在台上让来让去的主创们,失去了无死角的光照,浑身都是死角。最虐的就是清秀的男主演隔着相貌平平的导演和主持人,也明显比另一头的明盐矮了一截。搁在完全陌生的人眼里,这一排都看不出谁是真绿叶。第一次在现实里看到演艺明星,谢元有点理解了青云为什么要那样包装一个作家;人尽其用罢了。
终于站定,挨个讲套话,主持人带着两个主演和抽上台的幸运观众做小游戏,穿插媒体提问。都是安排好的。观众互动的最后,为了给面子,主持人示意给明盐递话筒:“明老师也抽一个观众吧。”
谢元的余光都能看到那边举着明盐灯牌的粉丝激动起来了。
明盐往这边一抬下巴,直视他:“那个卷毛。早就看见你看我了,是不是我的读者?”
谢元浑身僵硬,面试都没这么紧张过,因为面试也没有这样几百个人看他。他赶紧站起来,身后座椅的座面自动立起,书包滑漏下去,在身后砸出闷闷的一声。
工作人员把话筒传过来。谢元已经大脑整个宕机,生理存在全靠肾上腺素疯狂运作。“明老师你好,我是你的读者。”声音克制着,平缓得还听不出激动似的。“我从第一本书就开始喜欢你了,今天也是为你来的。我的问题是,你以后还写这种……呃,青春文学吗?”
谢元话一出口,就感到了窒息的社死感。旁边同拿媒体票的记者轻轻“噗”出声。离他比较远的位置,已经有人笑起来了,笑声夹杂着纷纷言语声。
明盐也笑,语气有点无奈。“这个啊,啊。我还年轻是吧,也就是这部作品主角的年纪,我的创作怎么不算青春文学是吧。我不敢说自己可以代表所有年轻人,但年轻人的生活和努力、年轻人的梦想和迷茫,始终都有我们表达的欲望和价值。我会继续写我的青春,也会写我的文学。谢谢你喜欢,谢谢你今天来看我。我也喜欢你。”
冠冕堂皇地敷衍过去,台上台下都捧场地笑成一片。明盐又把话筒拿过手里,隔空点了一下谢元:“你,小卷毛,我记住你了。放学别走。楼下喷泉等我,咱俩聊聊。”
台下笑得更大声了。谢元已经死了好几遍,恨自己不能像书包一样顺滑地躲到椅子底下去。只能双手合十举在额前,求求明老师不要跟他记仇。
散场随着人流被挤出去,谢元抱着书包,一层层电扶梯往楼下转。明老师说喷泉等他,是……真的要等吗?
电梯已经下到了一楼,他慢吞吞地挪动,手机攥在手里,犹豫着要不要上微信问一声。又怕人家只是舞台上开个玩笑,自己太当回事了。如果明老师本来没有这个打算,他去追问算怎么个事?见面其实也没什么好见的,他都没参与MOOK的工作,跟作者聊什么呢……
一个戴口罩的高个子突然从后面冲上来捞住他的肩,是换了件衣服的明盐:“喂,你好慢。”
谢元的心理活动独角戏全都被他吓没了。“明老师?你怎么这么快?”
“我从后面坐货梯下来的。”明盐随手一挥。“走了,带你去吃晚饭。没别的安排吧?”
“没有……”谢元被他勾肩搭背带着走,“你们工作结束了不聚餐吗?”
“你以为工作团队都是沈一念那种呢,下了班还吃饭一起玩。”明盐笑他天真,“那俩主演台上炒CP,下了台谁都不想多看谁一眼,还吃饭,谁想跟谁吃饭,没镜头了跑都来不及。”他把卷毛头扯到了商场平面图的大屏幕前头,点开餐饮分类列表。“看看,我们吃什么。”
谢元的思绪跟人一起被他牵着走,完全没疑问为什么他要找自己吃饭。“现在人太多了,在这里吃要等很久吧。”
明盐就揽着他往外走:“那换个地方吃,我车停对面了。你那边有什么餐馆,你平时吃什么?”
“我家那边有个天丰利……小商品市场,顶楼是大排档。”谢元今天反复社死,难道带版权收入能上富豪榜的作家去档口吃驴火和炒饼?他明知道公司招待客人连郭林都看不上……啊啊啊啊!
岂料明盐还饶有兴味:“好啊,天丰利是吧?哪几个字?我看看怎么停车。”他低头看了眼臂弯中自闭的卷毛头,“怎么了?怎么不说话。”
“明老师,”谢元努力克服羞耻心,“今天对不起。”人家让他来当托的,他居然一无所觉,不仅没提前准备发言内容,还公开发表拆台言论。
明盐却一点都不生气。“你说提问的事?是哦,我本来指望你能替我骂一骂台上全都是傻逼,你居然这么怂。网上骂我不是骂得挺来劲的?”
谢元完全没被安慰到,反而再度去世:“网上?你看什么了?”
“你的豆瓣书评啊。”明盐理所当然。
豆瓣账号这种东西,对编辑而言入了职就几乎不再属于自己,必须成为营销的喉舌。谢元双非本科学历的简历能在淳意这样硬指标只招研究生的上市公司进面,当初沈一念也直言了是看到他书评写得不错,人气很高。怎么老大这都给明老师看!
置之死地而后生。灵魂出窍的谢元感觉,自己仿佛是已经在明盐面前裸奔过了,什么都看开了,放下了,不怕了。
明盐还在快乐地玩他的头发:“谢老师对我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第008章 驴火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一见钟情根本不合理。”
明盐开着车。“怎么说。”
“以外貌决定感情的去向,是对精神共鸣的轻视。”
作家笑得轻松。“面试也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举个例子,有一个词叫‘理想型’。一见钟情不是对对方外貌的简单快速评估,而是从外貌、气质、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嵌进了理想型的那个立体的轮廓里。当然,精神共鸣也很有意义。你有没有想过,”他瞥了副驾一眼,“恋人和朋友有什么区别?”
“朋友?”谢元没想过,“这没有可比性。”
“如果你想要和恋人有精神共鸣,说明她或者他首先,至少能是你的朋友,聊得来,乐意一起玩。”
卷毛头在旁边赞同地晃了晃。
“那么和朋友的区别在哪里?在于你对她或者她的外在也心动,你们彼此有生理吸引。生理吸引难道就不高级?”
但谢元的表情像吃到了一片坏掉的橘子。
明盐又看他:“嗯?说话。”
谢元转过来,一本正经地:“你现在说得一套一套的,但是某些‘青春文学’里根本都没有表现出来。”
明盐咬牙切齿,趁红灯狂揉一通卷毛。前方变绿,他一脚油门出去:他算是发现了,谢元看着老实,实则没大没小,拆台不遗余力。被粉丝接二连三地怼,明大作家也抛掉偶像包袱,现在车开得都不假模假式绅士款款了。“你给我等着啊,谢老师。”明盐找准时机从过街的人群中拐弯,“迟早写一本叫你心服口服的。”
谢元还是无波无澜,“哦。”你倒是写啊?写出来之前叫得大声有什么用。他反正是被明盐的书诈骗过好几遍了。
“你喜欢什么样的。”
“就第一本。”
第一本完全是冲着评委会那些大咖的口味写的,“你是老头吗。”
天丰利不愧是小商品市场,走近大门就听惊天动地的短视频神曲,拍写真的展架在门口招徕顾客,价格低廉到惊人。
“你平时就来这里买东西?”廉价音箱的动次大次声中,明盐低头问带路的卷毛,这儿得扯着嗓子喊。
那个“就”字令对文字敏感的编辑感到一些内耗。谢元不好意思告诉明盐,自己和合租的同学把这儿叫做宇宙中心。除了1688和拼多多,小商品市场就是他们刚毕业的北漂唯一能消费得起的商场了。“买过一些生活用品。”
两个人在排档外面一间间看过去。“明老师,还是我请你吃饭吧。”
明盐看他:“哦。现在想起来跟我道歉了?”
道歉是不可能的,谢元自觉没有犯错。“不是,我可以找张票回去报销招待费。而且如果请作者吃饭,跟你在一起的时间就能算加班了。”他看了眼手机上的时间,“我再跟你呆四十六分钟是最合算的。”老板抠门,节假日加班没有三倍工资,但可以调休。
明盐一口气没上来,这是什么假粉?谁家粉丝能跟偶像吃饭还算计着什么时候白白?
“驴火吧。这家驴火好吃。”第一次见到偶像还被摸了头、被老大通知可以转正的那天晚上,谢元就自己来吃了驴火庆祝。他认真地跟明盐说:“你可以把凉菜全都点一遍,因为有的我也没吃过,想尝尝。”
明盐哭笑不得,“帮你薅你们公司的羊毛是吧。”
“你薅我的毛也不是白薅的。”谢元嘟囔,“我早上才洗的头!”为了来见你。
明盐闻自己的手。“我手又不脏。诶,你用的洗发水不错啊。”他闻出来了,是一个法国牌子。之前他看谢元总是穿着同样的基本款,书包旧得边角起毛,就那一双帆布鞋也不知是哪一年的款式。明盐想过他是不是生活拮据,要不要自己跟学姐提一嘴。但现在看起来,小粉丝可能只是不在意吃穿而已。
谢元的洗发水是合租的同学之前薅回来的。同学在大厂,工资好看但累死累活;出差住的酒店挺高级,就拿喝空的纯净水瓶子把能装的都装了。虽然当时看见装回来的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省到了钱挺高兴的,但谢元不想跟明老师说这种事,说不上为什么,就是觉得抠搜得有点丢人。他想了想,“明老师,我下次请你吃好的……等我拿了年终奖。”
明盐又开心了,逗他:“好的是什么?”
谢元哪里知道好馆子,他连郭林都是偶尔董乐她们带着去才会吃的。上班的大部分时间他自己带饭,偶尔外食也就吃吃包子。出版大楼后面有一家包子店,女生们都嫌油大,咬完第一口要在路边把馅里的油倒出来,对面的绿化带里灌木都淹得半死不活。但对谢元来说,油滋滋的包子香得不得了,吃了能开心一天。这也是不能够和偶像分享的小确幸;他就算没见识过,也知道明盐的生活水平肯定比自己高级多了。“你挑,我买单。”他难得豪气,“听说我们部门的年终奖还不错!”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