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此刻,傅良夜却走到梅娘尸体旁侧,恭恭敬敬地拜上了一拜。
手中的茶盏微斜,茶水从杯沿洒下,在地面上聚成一小股水流,如同女子脸上的泪痕。
“梅姐姐,就这样死了么?”傅良夜失魂落魄,喃喃道。
梅香啊,是一个整日把笑容挂在脸上的姑娘。
虽然她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她卧房的窗台,无论春夏秋冬,都会摆上一瓶花儿。
春有梨花灿白,夏有桃花灼灼,秋有黄花曳曳,冬有梅花零零。
四季盛开在她卧房的窗子里。
从小就被卖给青楼的小姑娘没有姓名,她尤爱梅花,于是她给自己起名——叫做“梅香”。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可未等到京城的冬季来临,梅树就枯了。
傅良夜指尖一松,伴随着一声脆响,杯盏于地面上摔得四分五裂。
谢阿蛮被声音惊得打了个冷颤,慌乱抬眸,吃惊地瞧见了傅良夜僵直的背脊,隐隐察觉傅良夜的情绪似乎有些反常。
“梅娘也是自己命薄,也怪不了谁的。小月牙儿,你也不必……”
谢阿蛮揣摩着傅良夜的心绪,虽不知傅良夜此举因何,可也只能是习惯性地顺着人的意安慰几句。
傅良夜再没说一句话,只是独自踱到门前,靠在柱子前望天。
烛影摇摇,寒风过堂。
谢阿蛮褪了身上的披风,罩上了傅良夜的肩膀:
“跟个呆头鹅似的,大半夜的偏要站风口这儿,明日该头疼了!”
“真是……命该如此?”傅良夜瞳眸微颤,抬眼看着身侧的阿蛮。
他生在皇家,而她们被卖到青楼;他锦衣玉食,而她们终日惶惶,受人轻贱;
世上本就有些人无法选择,她们的苦难被人嘲笑轻贱,她们的命不是命。
难道真是命么?
不是的!他本可以,本可以救梅娘的!
是啊,如果当时他能反应快一些,再快一些,梅香就不会死了。
又或者,当时他没有躲开,那箭更不会扎在她身上。
命该如此,命该如此……傅良夜在心里一遍遍默念着,忽然想到,这句话皇兄似乎也对他说过。
这样说有什么用呢?不过是为自己开脱罢了。他的罪,是洗不清的。
又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害人丧命。
他静静地蹲下,坐在了门槛上,垂眸盯着自己的脚尖儿。
脚底被刺扎伤的口子里渗出的血已经把泥土染成了淡淡的褐色。
血和泥混在一起,早就像浆糊一样把伤口糊住了。表面上看只是脏兮兮的,看不出有什么伤痕,可实际上钻心的疼。
疼,真疼啊。
“你就这么随便坐下了,都把我的罗裙弄脏了。罢了罢了,不跟你计较好吧。”
谢阿蛮不满地埋怨了一句,可看着傅良夜失魂落魄的模样,她也只好敛了裙子,在门口的台阶上陪傅良夜坐着。
谢阿蛮虽因梅香之死伤怀了一阵儿,可身对于她们这种人来说,悲伤竟也同欲望一般消逝得飞快,她更懂得珍惜眼前。
“唉,小月牙儿,你总是这样,心里憋了事儿又不跟别人说,留着自己个儿遭罪!有些事儿跟你八竿子都打不着,你却上赶着把错往自己身上揽,没人会怪你。唉!你说你,平日里说话跟倒豆子似的,现在装什么闷葫芦,怎么不憋屈死你呢!”
阿蛮心绪复杂地盯着一声不吭的傅良夜,咬牙恨铁不成钢般忿忿道。
傅良夜索性把头埋进了臂弯里,对阿蛮的话置若罔闻。
阿蛮摇摇头叹出一口气,算是拿人没招儿了。
她不放心把傅良夜自己留在这儿,又实在是闲着无聊,只好随手捡了片梧桐,用涂了蔻丹的指甲在叶片上戳来戳去,几乎是不知不觉中,在叶子上镂空刻出了一个“沈”字。
“沈,沈郎啊沈郎~”
阿蛮拿捏着戏腔,小小声地唤着。
她欣喜地对着月亮瞧了又瞧,看着月光透过缝隙透过叶片,字迹被镀上一片皎洁,唇畔漫出笑意,而后如获珍宝般将叶片藏进了袖子里,心情好了不少。
若是有一日,她也如梅娘那般无声无息的死去,总会有人记得她曾经活在这人间。
一个是沈郎,一个便是——身旁的小王爷了罢。
这样,她就很满足了。
待到谢阿蛮的目光再次落在傅良夜身上时,她看见眼前的人抬着头,唇瓣翕动,正伸着手指朝着夜空指来指去,像是在数星星。
“一颗、两颗、三颗、四颗……”
京都的夜幕铺满了数以万计的星星,傅良夜就一个一个不厌其烦地数。
传言说,死去的亲人会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辰,护佑自己最重要的人。
傅良夜缓缓抬手,托起了漆黑夜幕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旧恨依前在,休说当时。
梧桐又落,满袖猩猩血又垂。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有话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大泱日日都有新鲜事儿听。
“听说前几天晏小将军凯旋,天家大摆庆功宴,别说宴席上的山珍海味,就说与客的各位官人,那都是一顶一的权贵,这晏将军可真是得皇帝盛宠啊。”
茶馆小二肩上披着条白抹布,同卖葱花饼的刘婶嚼舌根。这秋日炎炎似火烧,能把人烤化了,小二拿起抹布一边揩汗,一边嘟囔着啐了一口今儿这热得见鬼的天气。
“晏家世代忠良,晏将军更是军功赫赫,这是人家该有的排场。更别说皇帝当年登基,可就是靠了晏家。”
刘婶被葱花辣得直抹眼泪,在锅面摊开一张饼,扬上绿油油如翡翠的葱花,伴随着油炸开的刺啦一声,把空气烤得愈发灼热。
“那婶儿你晓得几年前东宫那场大火不?那烧得,哎呦,整府都没剩下几个活人啦!”
小二说得讳莫如深,声音便低了些,刚想接着说,余光却瞥见了身后凭空出现的小郎君。
店角的小桌边上不知何时来了一个头戴幂篱的白衣郎君。小二正愁近日无客,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位全身上下散发着贵气的郎君,即刻带着笑凑过去。
“这天儿也是够热的,郎君不如吃些清淡的。小店的卤面可是一绝,郎君要不要尝尝?”
小二堆着笑脸打量着这位客人,猜度这幂篱下究竟是倾国倾城还是丑如无盐。
只见人宽肩窄腰,端地是一副好身板儿,应是个妙人。
不过这妙人腰间竟是带了剑,看起来不太好惹的模样。
幂篱下漏出一声轻笑,只见小郎君向袖子里一探,便摸出几两银子丢到自己手里,随后难得张了口,声音带着一股养尊处优惯了的懒散语气。
“你们这儿最好的酒,挑好的拿一坛上来,剩下的银子就归你了。”
小二手脚麻利的取来上好的桃花酿,给人斟了一海碗,而后识相地溜了,重新回到刘婶儿身后,接着刚才的话头闲扯。
“啥?你刚才说啥,说得那么小声?”刘婶听着身后的动静,疑惑地问了句。
“我说,东宫那场大火,有人说,那位还活……”
店小二一惊一乍,刚想接着往下说,便被刘婶沾满葱花的大手捂了嘴。
“嘘……小崽种,脑袋想搬家了是不?管不住你那张烂嘴,该说的不该说的心里有点儿数。”
小二恹恹地闭了嘴。
刘婶是这条街上出了名的“百事儿通”。
她此刻正眯着眼睛流着泪,刀下剁着细碎的葱花。
菜板子和菜刀碰撞发出沉闷的“咄咄”声,教训完李小二,嘴上还不得闲:
“你方才提到晏家小将军,我倒是听见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刘婶说着在围裙上擦了擦手,说到这儿便没再顾忌,一张巧嘴讲得吐沫星子飞溅。
“我听别人讲啊,那晏小将军刚回京,便去了趟挽月楼,当场掷千金买红颜一笑,诶呦呦,你猜怎么着?”
刘婶一脸神秘,堆满皱纹的脸憋着笑,皱成一朵菊花儿。
“怎么着?”小二好奇,贴着脸问。
“谁知道红颜竟是蓝颜,此阿蛮非彼阿蛮,那层衣服皮褪下,竟是带了把儿的!”
“哈?还有这事儿?”小二讶道。
“哎呦喂,还有更有意思的呢。这蓝颜祸水也不是别人,正是永宁王,天家唯一的亲弟弟!”
刘婶笑得直抹眼泪,葱花的辣子沾到眼睛上,边笑边流眼泪。
“呦,这事儿说稀奇也不稀奇,谁不知道永宁王风流,这回可真是玩出花来了!”
小二听得眼睛都瞪圆了,两人登时笑做一团,乐得直拍菜板子。
小二和刘婶笑得正欢,身后的白衣人却不知为何被酒呛得直咳。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这事儿就是昨晚的事儿,怎么才几个时辰就传得这么离谱了?
幂篱底下的一张俊脸被谣言气的五官乱飞,拳头猛地锤上桌案,却将那桃花酿碰洒了,哗啦一下将人衣衫浇了个透。
小二惊诧地回头,眯着眼睛打量傅良夜,压低声音问:
“那郎君干啥呐?怎么瞧着脑瓜子不太灵光”
“不晓得,准是你那酒太冲,上头了。”刘婶皱皱鼻子。
若是这二人知晓这玩笑话都叫正主听了去,怕是今儿个就连夜收拾摊子逃难去了。毕竟市井传闻中的永宁王,不仅是个流连红尘的风流鬼,更是个睚眦必报的阎罗王。
阎罗王愁容满面地挤进市井人群中,躲避着到处乱跑的小孩子,暗自决定以后次次出门都要随身带一本黄历。
一炷香过后,永宁王府——
傅良夜换了身月白长衫,吩咐下人备了马,顶着午后灼热的日头出了王府。
今日在街上传言中的“前太子”——王皇后之子傅良辰,早该在七年前就化成灰了,谁知道最近这几日竟死灰复燃,在商贩小卒口中从灰堆里起死回生。
傅良夜对坊间流传的类似皇室秘辛早已司空见惯,那些也无过是街头巷尾的闲谈,不必多心。
可最近这流言,却是让人不得不再重新关注起这七年前的旧事。
这流言最初是在谢阿蛮口中听到的,时间也不过是初夏。
那传说道,南户山有猎人射下一只大雁,从其腹中剖出素帛,日光一照,帛上竟然显现了一行血字:
天子不忠不孝
先太子含冤返魂
冀州疫病四起
这传言过于离奇,傅良夜只当是民间杜撰的玩笑话,并未深思。
后傅良夜进宫面圣,将流言随口一提。未料得皇帝听后,将案上正展开的一卷折子抛进他怀里。
永宁王平日素不参政事,不知近日朝中大事。
原来冀州知州李禀恒,千里迢迢给皇帝递折子,直言冀州生了怪事,且隐隐有泛滥之态。
具体什么怪事,这李禀恒在奏章里支支吾吾,又说不太清。可从字里行间猜出的意思,似乎是冀州生了尸变。
今年夏季酷暑,冀州大旱,滴水不落。冀州一带多山,与外界联系甚少,旱灾一来,粮食颗粒无收,朝廷赈济也只能解燃眉之急,饿死的百姓不在少数。
皇帝因冀州饥荒之事已经几月未得安眠,而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冀州又出了这等事,更是愁上加愁。
但联系到这流言,就算傅良夜再迟钝,也觉得冀州此时的异象有些过于蹊跷了。
这流言如谶语般,好似一个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引着人往套子里钻。
于是今日,借着谢阿蛮在挽月楼的便宜,傅良夜已经打探到许多小道消息,心里暗自有了数。
那个“含冤返魂”的废太子,想到这儿,傅良夜眉头微蹙。
当年王皇后被废,二皇子傅良轩借机巩固朝中地位,借晏家权势,步步紧逼,将东宫在皇宫内外的势力连根拔起。前太子在朝中岌岌可危,甚至先皇已经拟了圣旨,意欲废立太子,诏书降下只是时间问题。
可未等到那一天,东宫就烧起了一场大火。
那场火烧红了京都的半片天,将前太子被烧得连灰都没找见,也将时为二皇子的傅良轩推上不仁不孝的风口浪尖。
先皇大怒,不久便急火攻心,驾崩了。
二皇子傅良轩登基,改年号为盛元。
虽朝野上下流言纷纷,可谁也不敢触新帝逆鳞。所剩无几的几个先太子余党,忌惮那群藏在皇帝背后的“黑乌鸦”,只能夹起尾巴俯首称臣,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要说这东宫走水一事同皇兄有关,傅良夜是不信的。那先太子死的太不是时候,如果是皇兄,他会有更好的办法把他弄死,且不留任何把柄。
傅良夜骑在马上胡思乱想了好一阵儿,再一抬头,竟是已到了宫墙外。
他翻身下了马,晃了晃老哥亲赐的令牌,折扇一展,大摇大摆地进了宫。
猜度着皇兄此时或许在御书房批折子,于是傅良夜便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刚拐过回廊,迎面撞上老太监王德。
王德笑容满面地见了礼,说王爷来得不巧,陛下到栖梧宫赏枫去了。
皇兄倒是难得有这闲情逸致,傅良夜蹙眉暗道奇怪,便随意寒暄了几句,随即出宫策马前往凤岐山。
作者有话说:
小王爷:我老哥又丢下我独自享受去了?
陛下:非也,非也。
晏某人:(装作没听到)
第8章 鸳鸯浴(一)
凤岐山位于陪都盛乐与京都之间,先皇在凤栖山脚修了处行宫名为——栖梧宫。
这栖梧宫抱水环山,风水先生只说此地灵气鼎盛,是块宝地,养天地之灵气,适合修炼,久居于此山灵毓秀之地,定会延年益寿,甚至羽化成仙。
这话听着虽然离谱,可还是有人笃信。
凤岐山最初并不叫凤岐山,很早以前,它叫“红叶山”。
先帝晚年沉溺于求仙问药,祈求长生不老。无意间听闻盛京附近的“红叶山”上有处天然热泉,民间传言有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据说这山上的鸟兽若是受了伤,都会到这温泉里泡泡,只需一刻钟,伤口就能愈合。后来越传越神,以至于传到只要喝上这泉里的一口水,就能活死人,肉白骨。
老皇帝那时身子正不舒坦,听风就是雨,一听说这京都城外竟有如此宝地,大手一挥便将这处“神泉”改为御用之泉,赐名为“凤栖汤”,又在山脚下修了处行宫,把好好的“红叶山”改成了“凤岐山”。
守在山脚的凤阕禁卫眼瞧着不远处贴着地皮腾起一层尘土,纷纷提高了警戒。见来人竟是永宁王,连忙帮人栓了马,落戟放行。
山风吹得满树红枫簌簌作响,入目是纯粹的红。傅良夜踏着秋叶,将满山的艳红藏进眸中。
他沿着红叶铺满的小径向上走,弯腰将那些零落的红枫抱了满怀。红叶边走边落,傅良夜也不顾忌,边走边捡,就这样到了山顶,又有了满满一怀。
山崖下白色的雾气氤氲升腾,隐隐约约露出一个人的背影。
傅良夜脚步放轻,掀起长袍兜住怀里的枫叶,缓缓走到池中人身后,正欲给独自享受的皇兄当头降下一场红枫雨,可未等枫叶落下,脚踝便冷不丁被人扯住。
他身形不稳,“嘭”的一声被人毫不留情地按进池水中。
赤红的枫叶铺满了水面,映得水也变为灼灼的红。一柄纸扇可怜兮兮地飘在水里,扇面儿上的画的一树桃花被水浸泡得褪了色,花花绿绿的墨将扇面弄得一团糟。
从落水的那一刻开始,傅良夜四肢本能地僵硬,手下意识地乱抓着。
水,黑暗,随之而来熟悉的让人厌恶的窒息感,并不美好的回忆。
他在水底拼命挣扎着,觉得自己要淹死了。
皇兄居然都不拉他一把,好生气。
于是傅良夜闭上了眼睛,准备躺尸。
下一刻,他发现自己竟然在水底站起来了……
他试着向上窜了一窜,露出了鼻子;他又努力地向上游了游,终于扒着岸边的石头爬上了岸,像一条缺氧的鱼一般贪婪地喘息。
再说本来好端端在温泉里泡着的晏西楼。
他正悠哉悠哉地合目小憩呢,却听得身后传来踩踏枯叶的稀碎声响——是有人故意放轻脚步迫近。
那并不是皇帝和握瑾的脚步声,也不像是晏甄的动静。按理说这山下有凤阕把守,层层守卫下不该有外人闯入,可晏西楼仍旧习惯性地警觉起来,借着余光朝身后瞄了一眼。
只是一会儿功夫,那身影已走到近前,未等那人下一步动作。晏西楼猛地发力一扯,抓着来人的脚踝,将偷袭的刺客甩进水里。
“噗通”一声,荡开一大圈儿涟漪。
这刺客在水里扑腾个没完,晏西楼抱臂观察了片刻,发觉这废物好像不会水。
这是哪儿来的笨蛋刺客?在浅池子还能淹死?
小将军无奈地伸手打算把这旱鸭子捞上来,没想到一眨眼,小废物刺客扑腾一下自己站起来了,从水面钻出一颗圆圆的脑袋,挥动着胳膊狼狈地爬上了岸边的青石。
晏西楼盯着这颗圆脑袋看了半天,呆了片刻,顿觉大事不妙。
这这这,这小废物不是傅良夜还能是谁?!
眼睛被热水弄得疼得要命,傅良夜闭着眼睛,一边用手背揉,一边笑着埋怨:
“我错了我错了,皇兄又不是不知道我怕水,真是不留情面。这要是溺死在这浅池子里,你可就没有我这个宝贝弟弟了,有你后悔的。”
晏西楼面无表情地背过身,装作没事儿人似的往身上撩水。
谁是你皇兄?!
对面鸦雀无声,傅良夜疑惑地从岸上走过去,想看看皇兄的表情,怕不是生气了吧?
晏西楼一惊,慌乱地在水里转着圈躲着傅良夜的视线……傅良轩怎么还不回来?
傅良夜用手指头戳了戳“皇兄”的肩头,继续揉着疼得厉害的眼睛,勉强睁眼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只见“皇兄”缓缓转身,露出了那张他看一眼就少吃一碗饭的万——年——老——冰——山——脸。
“见鬼了!嘶哈~疼疼疼ten……”
傅良夜当时就骇得栽坐于地,被石头硌得龇牙咧嘴。
一时间气氛有些尴尬。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真是好巧啊,王爷。”
巧你个大头鬼啊!
作者有话说:
小剧场——
晏将军:我只是泡个温泉而已哇
永宁王:(翻白眼儿)你那是馋我身子!
“王爷是来寻陛下的?”
“废话,不然本王还能找谁?找你?早知道将军在这儿,本王就不来了。遇见晏将军你,本王可倒了八辈子霉!”
傅良夜褪了被泡湿的外袍,对着池子拧水。
要不是你鬼鬼祟祟地过来找不痛快,谁会把你丢进水里啊,晏西楼暗想。
“话说,昨夜那刺客,像是冲着你来的。”
挽月楼一事来的蹊跷,傅良夜辗转反侧琢磨了一宿,眼底都带了些青色。此时见到清醒的晏西楼,他心中的疑惑再也忍不住,此刻甩了甩手上的水,状似无意般问道。
“嗯。”晏西楼回忆起昨日惊险,神色微凛。“今日臣来寻陛下,正因此事。这刺客…或许同西南王有些关联。
“何来此言?”
傅良夜想过许多种可能,此时听到“西南王”,倒是着实惊讶了一番。
“也只是猜测,并无确凿证据。”晏西楼缓缓摇头,“臣身上的毒,就是来自西南。”
傅良夜闻言,先入为主,以为晏西楼身上的毒是昨夜与刺客打斗时中的,此刻见人活蹦乱跳,瞧着并无大碍,心下石头也落了地,便也没再探听。
不过联系到近日坊间的传闻,傅良夜算是猜到了十之八九。
他瞥了眼晏西楼,一时间不知同人如何说起,他也懒得把一件事儿说两遍,索性就等着皇兄回来再细讲今儿在坊间听到的消息。
这厢傅良夜悠哉悠哉地在石头上翘起二郎腿,此刻心中疑惑已解,便又想起了作夜那场闹剧:
“昨夜晏将军在挽月楼玩得还好?没想到,晏将军这般正人君子,也会夺人所爱。”傅良夜面上露出抹坏笑,欲在此事上大作文章。
夺人所爱?原来真是心上人?
昨夜自己寒毒发作,那般严重。在他眼里竟如此不值一提,多问一句“怎么中的毒”,这都不肯么?
想到这儿,晏西楼莫名生出些恼意。
他心知傅良夜方才憋了口气,一逮到机会准会挖苦自己两句,于是,没等傅良夜接着说完,就先发制人:
“多谢王爷救命之恩。昨夜之事纯属误会,并非臣故意挑衅,臣也替子洵向王爷请罪。不过昨夜王爷…嗯,让臣刮目相看。”
傅良夜本来只是想借题调侃晏西楼一番,倒是未带敌意,谁知道这人不知哪儿来的火气,话里竟然带了刺,直接把话说到了头,反过来阴阳怪气?
“怎么了?碍你眼了?”傅良夜有些委屈。
“属实有些碍眼。”晏西楼面不改色,淡淡道。
“那你把眼睛蒙上,本王又没非要你看?你个白眼狼,没了本王,你昨个儿小命就玩儿完了。怎么着,就说了个多谢就算完了?阴阳怪气,想打架吗?”傅良夜撸起袖子。
“臣并未阴阳怪气,只是讲了实话罢了。既然王爷觉得这般赔礼不够,那怎样才算完呢?”晏西楼认真问道。
“那我告诉你,没完了!”
傅良夜在一旁咬牙切齿,在晏西楼看来,倒像一只气急了正张牙舞爪装老虎的小花猫。
“随便,臣奉陪到底。”
晏西楼平静地对上傅良夜的眸子,慢悠悠地吐出一句。
话不投机半句多,傅良夜此刻觉得说这话的古人可太他娘的有智慧了!
人不气我我不气人,傅良夜低头看看自己一副水鬼的狼狈模样,被人气得快要鼻孔冒烟儿了,他在石头上翘着腿,琢磨着怎样把这股气撒出去。
想不出来啊,愁人……
他忽然灵机一动,开心地冲着晏西楼的方向踢了踢水,成功地把池水溅了晏西楼一脸。
晏西楼无奈地用手背擦了擦脸,往山崖处水深的地方靠了靠,躲开傅良夜的攻击,他暂时不想跟幼稚鬼计较。
奈何傅良夜似乎从中找到了乐趣,对水中的晏西楼开始一波穷追猛打。
晏西楼终是加入了这场战役。
两人乐此不疲地你来我往,直到傅良夜被冷风吹得打了个大喷嚏。
小王爷总算偃旗息鼓,乖乖地走到浅水里泡着,瞧着晏西楼干瞪眼。
晏西楼靠在山岩上,气都没喘一下,面上波澜不惊。
山上登时就安静了下来。
枫叶撞在一起的沙沙声,空山惊起的鸟鸣,泉水溪流的叮咚,温泉泉眼处咕咚咕咚冒泡泡的声音,还有身旁晏西楼的呼吸声一齐涌进傅良夜的耳朵。
傅良夜眯着眼睛靠在池边,活像只软骨头的猫。
晏西楼胸前那道狰狞的疤攫取了他的全部注意力。
疤痕从左肩纵横到小腹,像蜈蚣一般盘桓在胸前。这一刀恐怕再深一些,便要将人劈成两半。
带兵打仗的,对敌人狠,恨不得茹毛饮血;对自己更狠,他们把自己的命视为赌博的筹码,必要时可以孤注一掷。
世人皆言晏将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又有几人能看见他们甲胄下隐藏的伤口呢?
晏西楼究竟在鬼门关走了几遭,恐怕连阎王爷都记不清了!
作者有话说:
如果大家很喜欢这篇文,卑微求求海星星(如果有富余的话)、评论论和收藏藏,孩子馋哭了!哭得满地球打滚子呜~这对小透明作者尊滴很重要~
晏西楼年长傅良夜两岁。
在傅良夜的记忆中,晏西楼虽然这人打小就长了一张生人勿近的厌世脸,像谁都欠了他二五八万两银子似的,但笑起来却特别好看。
是的,那时候的晏西楼,轻狂肆意,也很爱笑。晏西楼作为皇兄的伴读入宫,傅良夜看见他时,有时是在朱红色宫墙的老槐树下,有时是在御花园的秋千上。
晏西楼用书卷遮着脸小憩,斑驳的树影落在他的身上,他好像变成了一个会发光的小神仙,快活又恣意。
这样的次数一多,傅良夜总觉得晏西楼是在偷懒,他气不过地朝皇兄告状,却被人当场撞见。
晏西楼倒是没当回事儿,只是捧着肚子笑得开怀:
“臣错了,错了!以后啊,绝对少偷懒!”
“你……你笑什么?想……想打架么?”
傅良夜看人这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火大得很,向前迈了一步,气鼓鼓道。
却没想到讲完这话,晏西楼竟笑得更大声了:
“小殿下,等你长到臣这么高再比!否则臣胜之不武。倒叫别人看了笑话,说臣欺负小孩儿。”
傅良夜不服气地逼视着晏西楼,绝望地发现,想要同他对视,竟然还要仰着头……
“你……你……欺人太甚!”小傅良夜抿着唇,紧紧攥着拳头,肩膀也气得抖了起来,像一只受了惊,正炸毛的小猫儿。“你同宫里那些人一样,惯会欺负人。”
晏西楼见势住了笑,俯身凑上前,手掌搭在傅良夜瘦瘦的肩膀上:
“好了好了,小殿下莫生气了。若是再受人欺负,可别悄悄躲起来哭鼻子了。日后有人胆敢冒犯小殿下,便来寻臣!臣帮小殿下打他!”
皇兄捧着书卷,眯着眼睛笑,又指了指在一旁站着打瞌睡的盛怀瑜:
“嗯,说得对,找哥哥们,我们仨帮你揍他。”
平日里的伤口被人揭开,小傅良夜突然觉得非常委屈。
年仅六岁的小皇子觉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下定决心卧薪尝胆,长得高高的,高到能把这个张狂的晏西楼打趴下,高到把所有欺负他的人揍扁,高到能保护母妃,把后宫那些欺负母妃的坏东西也一拳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