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江州豪族发现民用铁器泛滥,京畿百姓也溢满家私后,大徵这一场浩荡的民用铁器纷争被摆在了明面。
百姓人家该不该用铁器,能不能用铁器,给不给用铁器,成了朝议七日不休的话题。
石锅石铲石锤等物,与铁锅铁铲铁锤一起被搬到了朝堂,于宣仪殿广场前,让人试用,结果显而易见,而视铁具为私有物,禁行物的皇帝,还意图挣扎,收缩民用铁物的范畴,却被连同好好阁老段高彦在内的四位阁老,言辞反对,特别是在野的阚衡,以个人经历慷慨激昂讲述了百姓缺乏铁器,于生产生活上的不便利,试泪替万民恳请陛下,让民用铁器合法化。
这一场引起朝中争议的铁器私流问题,最终以文殊阁七票中四票通过为最终结果,盖定了大徵百姓从此与石器告别的时代。
武大帅是朝议结束后的第三日,将并州市工司的两名僚属给了凌湙。
无他,因为捅了凌湙私下贩卖铁器,敛获大量财务,聚兵收民之举的,正是这两名声称对帅府忠心耿耿的僚属。
他们看到了凉州的发展,震惊于凌湙的手段,在帅府权柄有可能的动摇猜测里,想用朝堂大手,一举除掉凌湙。
至此,凌湙方才意识到,自己的强力发展,让帅府跟随者们不安了,他们在屡次上请大帅而不得后,只能以形同背叛的方式,联合各人手中人脉,将凌湙给爆了出去。
武大帅当年身体已然不好,许多事务都交由武景同历练。
武景同偏又是个弟控,谁往他跟前告凌湙的刁状,他就轰谁,再资历老的僚属,都不能改变他对凌湙的态度,更别提激起他对凌湙的警惕,如此二三后,许多事务便都不从他手中过了,处事老练的僚属自己就给处理了,偏他一直未发现自己有被架空的嫌弃。
武大帅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包括对于流民的安置问题,都让他用来考验武景同的理事能力,然而,到底是失望了,武景同挟制不住服务了帅府几十年的老辣僚属们。
反而是武景瑟,一点点收集到了那些人的违制操作,并在铁器民用合法合规的公示出来后,一举将领头的两个人给提到了武大帅面前。
凌湙在朝中的布局,至此展露在了武大帅眼前。
民用铁器的空白档,确实是收敛财富的利器,不止他在做,江州豪族当然也不可能放弃这块肥肉,都在私底下偷偷摸摸的做。
可他们与凌湙的不同在于,凌湙贩卖,不告不究,且价钱尽可能的让,百姓人家能承担得起,而江州豪族派出的豪奴,掌握着这门私下生意,却是前脚卖后脚究,时不时的派令官署严查没收一批,再尔回收利用,复挣两头钱。
这就很令人不耻了。
凌湙的铁器注入市场,只用三年不到的光景,就让江州豪族生意受阻,昂贵的铁器无人再问,等到朝中有人过问,京中来人调查,当然一窝蜂的想要将锅往凌湙头上栽。
可他们约莫没料到,凌湙朝中有人,有足以颠覆朝纲的能人。
哪怕他在京中那样折腾一番,事后却仍不得不捏着鼻子,有志一同的湮没了凌湙宁氏子的真相,没有人敢把这个横霸边城,已然成了一方眼中钉的人的真实身份,透露给皇帝。
宁氏柱国公的后人,皇帝知道了是要疯的,好不容易得来的平静,怕会早早打破,于他们现在的形势会非常不利,他们需要让陛下沉浸在自己握有主动权的遐思里。
而七席文殊阁的布局,也确实于皇帝有利,他的话语权确实增加了,可投票权仍然能够操控,凌湙用一成铁器铺的干股,说服了袁芨,买通了段高彦,又联合齐渲,以保川府盐井收成为名,让黄铭焦临阵倒戈,最后是阚衡,他不爱钱,且他本来就是来襄助凌湙的,凌湙就给他名,罗列了诸多民用铁器普及后的便民好处,并告诉他,只要他能办成此事,他在民间的威望,将盖过文殊阁任一人。
阚衡撒在朝堂中的那汪眼泪,随着民用铁器合法便民的告示一起,传颂至大徵各角各落,凌湙让虎牙发动丐团众人,歌功颂德般的,将他为民请命的事迹传扬了出去。
各大欢喜。
武大帅也因此事,重新肃整了帅府僚属,武景同这才恍然明白,那些人原来一直在打着离间他和小五的目地,当时就气的撂了挑子,不干了。
武帅府的日常理事工作,被武景瑟接手。
而凌湙,则将铁器铺子光明正大的搬到了明面,凉州各工坊也将分号开进了并州,并且将一半收益给了帅府,除开凉州能做到自负盈亏,随州是需要并州财务支撑的,这一点凌湙并未与周延朝攀比。
如此几年,并随二州也在大量纲入流民的助力下,兵力翻倍提升,而凉州的发展则更加让人望而生慕,整个城防线拉到了月牙湖,圈进了斑秃山和鬼雾碑林,这时,所有人才知道,那源源不断的生铁是哪来的。
十年布局,长线发展,帅府僚属在凌湙手上吃的亏,让他们已经生不出除而后快的心,于是,他们集体联合上书,请武大帅联姻。
这一次,武大帅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凌湙再来帅府,那些僚属望见他,便跟见帅府姑爷般,给予了极热情的招待,大把公务意图往他面前推,想叫他提前适应接受帅府事务的日常。
能做僚属,必然有眼力见,更显见的消息灵通,不止武大帅窥析了凌湙在朝中的人脉,他们更知道一件事,凌湙非凌湙,乃是并州天崇阁内供奉的宁公后人。
天生贵胄!
怪道人人觉得他长相眼熟,却偏偏叫不出像谁,却原来像的是,长年锁在天崇阁内的那张画像。
无人再敢与其夺锋,默默的跟着这位贵人后头发财,三州百姓肉眼可见的身强体壮,面润颜开,此时再回头来看,如无凌湙上京一趟,这十年的安稳,就不可能会有,更不可能会得到这许多的好处。
好处一二三不细数,单只一样来讲,就足令北境兵将钦佩。
雁翎刀,凌湙将雁翎刀配备给了三州兵将,回收掉那些劣制军武,将打造的新武毫不保留的,供给了另两州的兵将们,便是斩马刀,他也未私藏,只要有人能提得动,舞得开,也可去边城定制,交些许银钱,一律不扣斤两的现制一把。
兵将以武为命,凌湙此举,彻底让那些揣测他,意图侵夺帅府权柄的人闭了嘴,消了声。
帅府大堂,凌湙从外而入,巡视一圈,带着满意的面容回来,便直接被人截进了堂内,顶着一地眼珠子,与倚靠着的大帅对视,攸尔一笑,与武景瑟眼神划过,“你说了?这是都知道了?”
武大帅招手,“过来坐。”声音低哑,略带咳腔。
凌湙上前,坐到了唯一空出的左首位,眼神巡睃了一圈帅府将领和僚属,个个目光如炬的望着他,个个欲言又止的盯着他,“呃……诸位大人怎地这般看着我?”还是早前的针锋相对叫人舒适。
武景瑟亲自给他递了盏茶,声音清浅,“是我将你的计划告诉了诸位叔伯,他们等在这里半日了。”
凌湙出门巡视,也未说何时归,这些人一边消化武景瑟带来的消息,一边等着凌湙回府,也没人敢去催促他快回府议事的话。
数次明里暗里的交锋,这些人早懂了眉高眼低,一边敬他,一边又怕他,各为立场,左右矛盾,如能两处归一,自是千好万好。
可貌似,这眼前的公子,更有主张,且魄力更大。
他若是大帅亲生的就好了。
众人叹息!
武大帅面容枯瘦苍白,难得精神头好些,倚着靠背慈和的望着凌湙,“一人势孤,二人力强,小五,便是收失地,带上帅府兵众,也能省力些,将兵之命亦当珍惜。”
旁边座椅上人跟着点头,七嘴八舌的劝谏,“是极是极,三州兵力合归一处,亦人心所归矣!”
凌湙笑着摇头,逛了半日的嗓子被茶水润开,清隽容颜带着十足的自信,“一州兵力足矣,诸位当知陛下意图,便是我境如今兵强马壮,可大义在朝,但有松懈,境内不稳,百姓又岂能安生?小子怎能为一己之私,挟兵以图权?你们是不是放心的太早了?”
这么巴望着我与武景瑟的婚事能成,却也不问问当事男女同不同意,也太自说自话了。
武景瑟虽掌帅府常事,可到底是个女儿家,在面对满府将领僚属时,仍有面容薄细之感,不太能豁得出去。
凌湙决定帮她一把,“景瑟,你入我刀营集训大半年,又受名满天下的大儒指导,无论才学,或武力,当不输此间任何人,你出来,可敢当着众人,独挑将领斗武,僚属比文?”
武景瑟在父亲的目光里,众人质疑的眼神下,咬唇出列,立于堂间,“我敢!”
声音一时有些弱,继而迎上了凌湙鼓舞的目光,又大声抬头喊道,“我敢!”
“好,不愧是我妹妹,为兄支持你。”
武景同撩袍而入,站定在堂前门口,灼灼目光与凌湙对视,尔后望向武景瑟投过来的眼神,面上凛然骄傲,“为兄永远支持你。”
尔后,他一步步走至堂中间,与武大帅对上目光,拱手相拜,“父亲,儿叫您失望了,但是,景瑟不会叫您失望的,她有长姐之慧,武功又受过小五指点,您当年能允许长姐出入军中,如今为何不能给她一个机会?父亲,我愿意交付帅府权柄,无论是景瑟,还是小五,我为愿此二人的马前卒,终生无悔。”
武景同快马加鞭,堪堪赶入城中,连梳洗都未曾梳洗,于大堂阶台前,听见了内里父亲与僚属众将的谈话。
武景瑟红了眼眶,望着兄长,回头与父帅对视,尔后巡睃一圈,咬牙双膝叩地,并指发誓,“我,武景瑟,发誓此生不婚,终身为帅府考量,为武氏扛鼎,并倾其所能培养武涛,匡助他为我武氏合格的宗族长。”
凌湙上前,一步步的站到了武景瑟身前,望着沉默不语的众人,抵上武景瑟的肩胛,拍了拍道,“既然他们不欲与你动手,那我来,由我试一试你的武力,我想,当无人能质疑我吧?”
武景瑟含泪抬头,哽咽道,“那我……打不过你。”
比毛线,那大半年的刀营集训,她差点没被凌湙虐死。
凌湙挑眉,抬手盖了她的眼睛,“哭没有用,武景瑟,我说过,军人的眼泪不是这么流的,你想要统兵,首要一条就是忘记性别,在没人肯定你的时候,忘记自己柔弱女子的身份,等你站到高处,红绸衣绿罗锦,便是天天上身,也无人再敢小瞧你,懂了么?”
武景瑟扶膝起立,像无数次朝凌湙敬礼一样,挺直了身形,昂首抬头,眼神坚毅,“我懂,刚刚不过是一时委屈,以后不会了。”
她执掌帅府常务已有三年,可论起权柄移交,却仍要在人前证明自己,左右堂上坐着的,都是与她共事过的,明明知道她的能力,却只因为她是个女子,便否定她,仍揣着怀疑要考量她,难免叫人委屈寒心。
凌湙转身,望向堂中央的武大帅,拱手,“大帅把圣旨给我吧!这荆北我去定了。”
武大帅掩唇咳嗽,就着身边服侍的人喝了口茶润嗓,眼神定定的望向凌湙,和他身边的武景瑟,“多好的一对璧人呢!怎么都这么轴呢!就不能……咳咳咳……就不能让我这个老头子……咳咳咳……能瞑目……”
武景同着急奔上前,小心的替武大帅顺气,凌湙则站的稳当当没动,腰间的手摩搓着刀柄,对武景瑟道,“咱们去院里比吧!这地方狭小,万一误伤了谁,可不大好弄,还有,大帅,我昨天刚给的药丸,是我师傅最新研制的润肺神丸,服了可止百日咳,您这演的过了点。”
武大帅瞬时止了喘,扶着武景同的手喊人,“回来,别比了,她哪次打过你了?每回从刀营回来,身上的伤一叠叠的青紫交加,你就算不懂的怜香惜玉,好歹也看着她是女子的份上,下手轻些,逆子,你这样是讨不到媳妇的,咳咳咳!”
凌湙扭头,毫不客气的吩咐立于武大帅身边的副将,“去把圣旨拿来,回头我就用这圣旨,替你们帅府把世子封赏要来。”
怎么要?
当然是提着人头去要。
江州细作,江州豪族,勾联外贼,想干嘛?
呵,想围魏救赵,逼陛下将五皇子放出府,真白日作梦。
闵仁遗孤长成,文采风流,受名士赞誉,闻关二人坐不住了。
东宫的安稳好日子,要没了。
凌湙搓着手中的圣旨,他必须利用这次机会,伐兵荆北,扩大自己的地盘。
机不可失!
边城的垂拱堂由殷子霁,与后入的薛维主理。
薛维就是殷子霁当年三封急信,一力相邀的那位挚友, 人来考察后, 便再没离开, 正式拜入凌湙旗下已有六年。
论其身份出生, 应是与胡济安一样,属麓山书院一脉的。
胡济安严格来算,也是垂拱堂的人, 只是凉州大将府无理庶务的主事,凌湙便将他借调给了纪立春,帮他协理日常。
明面上凉州大将府主理一切, 实则整个凉州都在垂拱堂的治理之下,军务归属由凌湙主理的随意府。
这里不得不提起另两人,陆仓与王越之,原兆县县令,和兆县县慰, 二人兜兜转转,时运不济之下, 一个被发配到了陇西, 一个被贬谪到了登城当典吏。
陆仓原就是个通民生, 晓农事的官,兆县灾后清算,他被贬谪到了荆北一个偏僻小县,当笔贴吏,结果因为替一民妇篡改认罪书,被以同伙抓捕判刑, 那民妇的死罪也未改成,他自己则受累,给发配到了陇西服苦役,尔后被蛇爷从一堆犯囚里给认了出来。
凌湙将他交给了殷子霁,两三年考核期后,边城民事生产方面的管理常务,便都归了他管。
人虽迂腐,偶尔还有些软弱,被殷胡二人嫌弃妇人之仁甚重,但撇开刑律不叫他染指,在治理民生庶务这块上,却很得百姓顺服,给他一个安稳空间,这种人也能发挥出十分功用,倒是能让人忽略他性格上的小瑕疵。
凌湙用他,也是看他在民生管理上的才能,本身亲和力比天资高,不接地气的才子文士们强,在与百姓沟通方面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别看人及其优柔寡断,但因为心肠软烂的原因,非常招农事好手们的青睐,整个开荒耕种自由田期,他帮了非常大的忙。
一颗悲悯的心,与感受过苦难,知百姓辛疾的人,只要律法严明,帮他打好框架,他就能不出错的严格执行,既不嫌官小,又肯吃苦的螺丝钉上哪找?
就他了。
至于王越之,文人孤高,辗转多地,因为融不进当地官体,年年评等中下,最后落到了登城,被去登城办事的郑高达遇上了,后经过考核,凌湙便将他填进了凉州大将旗下,令他替纪立春管理后勤军需这块,关系上属于边城随意府。
齐葙与陈图领随意府刑堂赏罚之权,蛇爷彻底退了下来,闲居随意府养老,凌湙只要不回凉州城主府,都会宿在那边。
本来凌湙是不想另设城主府的,奈何殷子霁与胡济安他们都不同意,联合两府僚属跪地请求,非要设立府邸以凝聚人心,再有陈氏的到来,总不能让堂堂一侯夫人去边城那个四不朝六的地方,凉州虽也贫瘠,可相对比边城而言,到底大气好听些。
凌湙最后赖不过他们恳请,只得在凉州立了城主府,接了母亲陈氏入驻,但他本人却更喜眠宿于边城,早起练兵跑马,往返月牙湖斑秃山办事都很方便,如此,他便开始了两头跑的日子,一月里分上下旬,上旬在凉州城内处理日常事务,下旬回边城检阅兵阵马骑。
麓山书院荐来的人,凌湙并未照单全收,小十年来能够委以重任的,不过只胡、薛二人,余者三五人皆安排在各卫所,承接后勤杂事方面的繁琐工作,有决策性,能上桌与他讨论公务的,一直都限制在十人之内。
凌湙非常讨厌庸长的会议,为防被越来越多的僚属掣肘,造成帅府市工司那样繁杂的理事程序,他简化了许多公务上的重复环节,让他们以报表形式每月上交问题总和,分轻重缓急交由各责任人处理,如此,他便能空出大量时间来练兵,和排演军阵。
陈氏初时还担忧这样的配置,会导致凌湙与下属脱节,就是管理侯府,还有个总账核对监察房,凌湙却对垂拱堂给予了绝对的信任,并未另设监察科。
凌湙当时笑着安抚,继而耐心解释,若这是江州那豪富之地,他倒要担心手下人中饱私囊,浑噩度日,可偏偏这里是物资匮乏,产物不丰的贫瘠地,便是兜里有钱,也无纵情之所,才子佳人懒怠踏足之地,这些人肯汇聚于此,受恶劣气候侵蚀,忍三餐简朴,住宿之陋,图的就不可能是些身外之物。
文人的志向与抱负,足以令他们在业未成时,拼尽全力相帮,英雄起于微末,穷山恶水更添传奇,文人也一样,他们也想在史书当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笔墨,这个时候,不用他盯,所有满怀远大抱负的人,都会自觉的成为清除囊虫的自卫队,他们会比他更担心业途半路夭折的事,所有损害他利益的人,都会被排斥出去。
再者,疑人不用,用者不疑,一直是他招揽各方才能名士的口碑,他就从未担心有人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弄鬼的事,论谋筹策略,一趟京畿之行足以让现今这些人警醒,知晓他不是个好糊弄的主。
若无这点统筹上的把握和自信,那干脆解散队伍,各奔前程算了。
从京畿回边城的那个小年夜,凌湙就从胡济安那里知道了宁氏祖上,与当今祖上华氏的纠葛。
或者不能说是纠葛,应是一段显为人知的协定。
大徵开国君主乃诸侯出身,宁氏先祖却起于微末,二人一南一北,与前朝对抗到最后兵力相当,隔江而望相持不下,在野的当时分属两方,大半人都聚拢在宁氏先祖这边,小部分人与当时在朝的汇聚于先高祖身侧。
双方以荆川江为界,前朝残部组建的小朝庭聚江州而治,高祖陈兵江州对岸,宁氏先祖却背抵着荆北,包括北境五州在内的大半地图,远离江州不说,还要抵御当时趁乱扰边的凉羌部,平州与藓州战况最激烈时,高祖趁势过了江州,一举灭了前朝残余皇族,拿到了国玺。
随后高祖在京畿登基称帝,建立大徵,直下九道圣旨封宁氏先祖为大徵柱国公,并北境征讨大帅。
胡济安当时捏着麓山书院老师来的亲笔信,读后异常激动愤慨,直言高祖卑鄙,先定天下名分后,又以百姓为质,逼宁氏先祖称臣。
当时凉羌部举全族之力攻占北境荆北等地,宁氏先祖的兵力根本抽不出余力下江州,若放弃抵御外族,那荆川这条线上的百姓,怕要全遭外敌屠戮,高祖便是利用了这点,让宁氏先祖在长年硝烟,百姓不宁,与国定民安,重建家园之间,作了选择。
在野的当时大部分人都耻于这等以民为质之举,论计谋才智,他们不是输在了不如人上,而是输在了宁氏先祖的仁心上,老柱国公望着满目疮痍的国土百姓,以及北境痛失两州的哀嚎里,在第九道圣旨下来时,终是接了封赏。
高祖为了美化此等关系,便向天下昭告了宁氏先祖与其的私下盟约,将关系定性为上下从属性,称是为了迷惑前朝,故意分兵南北,以达到让前朝左右支拙的目地,于是世人便一直以为,宁氏祖先是从高祖起势时,就跟随在侧的老部属,完全淹没掉了他们曾有过分庭抗礼的时期。
老柱国公一直等到北境定鼎,驱凉羌于千百里外的草原,不再有侵蚀国土的实力后,才受召回朝,而高祖为了让老柱国公安心,给了铁劵,许了儿女婚事,并拥有荆北连同北境一地的铸币权。
只宁氏先祖非常清醒,留了前两样的恩典,将铸币权归还给了朝廷。
如此,开国之初的那场朝野文士的较量,让现今汇聚在他身边的在野文士,更怀揣了一股一雪前耻的胜负欲,无论如何都不会允许他身边出现拖后腿之人,两方拉扯之下,足以令凌湙放心目前的凉州布局,就算要担心有人独揽话语权,也得他有足够的地盘或势力让他们争夺才行。
而种种前因后果,也让凌湙明白了当今一直忌惮宁氏的原因,怪道打压如此,想来皇族秘史册里,当有宁氏先祖称臣的详细记载,纵算宁氏直系全无,旁枝鸠占鹊巢,也依然能令当今心生除而后快之心。
也不知是哪个太史酒后疯言,说宁氏王气未灭,仍有紫薇冲天之势,于是便造成了朝野党,在关注朝堂局势时,总要时不时的去探一探宁氏子的出息问题。
凌湙听后只当有人弄鬼离间,目地当然是可以一直有借口,将宁氏置于风口浪尖,达到最终消亡的结果。
倒是陈氏听了这一段往事,无端生出期盼之心,联系起祖辈留于地宫中的财富,愈发相信宁氏有登顶气运,小十年来已联合在京的宁琅,秘秘往凉州输送了不少财物,也因着有这番念想,近年来身体虽时不时小病一番,却因有一股心气撑着,倒也让她过了好几回鬼门关,再有左姬燐跟着调养,如今却是一副大好样。
凌湙身处类黄袍加身前的阶段,又岂不知身边人的想望?只不过他要借在野的有能之士帮他治理凉州,就得容忍这些人时不时的痴心妄念,只要不念到他耳边来,管他们背地里如何想,兵在他手上,他不动,便谁也别想压着他动。
争夺天下?
他连北境都懒得争,所图从来只是个安身立命之地,别说那个位置如冰锥刺骨,便是个香饽饽,也得看合不合他口味。
他不是别人可以裹挟着,去做某一件事的人,更何况是为了别人的理想,别人的目地。
便是现在的形势,都有点超出他以前的打算,若不是责任心使然,又有陈氏需要照顾,他怕在发现那些人的野心之前,就跑了。
大徵苛政连连,百姓虽苦,可再苦也抵不过战乱之苦,凌湙不希望让野心支配,或者被别人的野心支配,成为让百姓陷入水火的凶手或帮凶,那不是他来此世的目地,更非他一开始的心意。
可这矛盾心理并无人知,男子立于世,又有这大好形势,好似就该生出野心,去往那高处够一够,不然就有违于男子本质,这于本来无甚大目标的凌湙而言,甚至生出了许多负担之感,尤其当征荆北旨意到手后,更给人一种宿命归途感。
凌湙有些不大开心。
而齐聚于城主府的众人,则对征荆北之事生出激烈蓬勃的向往之情。
胡济安斟酌着开口,“主上,其实联姻也未尝不可,若征荆北有了结果,平州与藓州收复,那北境就恢复了五州鼎盛期,划荆川线而治,似江州那般自铸铜钱,那咱们……”便不会再受制于任何人了。
可大徵却真的会陷入三分天下之局。
当今自建了问天阁后,不再过问朝事,诸般事宜全权交付太子处置,他只常年驻扎在问天阁上,所需消耗,如一些珍贵药财,稀奇玩物,全由太子出面搜罗,在户部数次无力支撑此项支出后,太子连连颁了多条增加课税的旨意,闹的各地百姓都因负担不起而生了民乱。
此时江州提出以三百万两的税银,豁免五皇子罪责,放其出府的条件,被太子以胁迫朝廷为名拒绝,于是,江州那边又生一计,往荆北派细作,联络凉羌王族,企图以犯边的战事,消耗本就难以为继的户部银子,以达到让太子入不敷出,尔后妥协。
当今是不管这里面的计较的,他年岁已高,为了多活几年,早把这些纷争丢给了太子处理,哪怕民议沸腾,沸腾的也是太子不仁,但有一时供应不上他的,他就能以太子处理国事不力为由废了他,反正又不是没废过。
太子现在正处于进退两难当中,接受江州赠银,就得接受五皇子复位,自由出入宫门,面见君父的威胁,不接受江州银钱,问天阁日耗千两金的用度,便支撑不起,后果便是引来君父斥责,甚而动摇他的太子位。
太难了,此时他才深深理解了,太子不易做的说法。
凌湙敲着手里的奏本,“那江州细作我给带回来了,明日便派人将其送给太子,连同他的口供一起,胡先生,麻烦您与阚阁老通信时告诉他,一定要借此狠坑江州一笔钱,另用太子监国的权力,禁止五皇子离京。”
可以出府,可以在京中自由活动,但不能出京,不能给江州拥皇子勤王的借口。
虽目前并无证据证明江州有另立异心,可历史走向向来就那么几条,凌湙得防着他们那一手,而江州有如此独大之势,也要多亏高祖当年为了先一步拿到国玺,而对他们宽容收编的结果。
战事离乱,各地豪绅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牵连,家业缩水的,整族抢没的,独江州地界的豪绅,保留了全部实力,与新朝叫板,并得到了超高的安抚待遇,百年过去,更几乎裂成诸侯国,只不过朝廷的脸面一直摆在那,用世代联姻拴住了江州,这才一直维系到了现在的局面。
他们如此在乎五皇子,很大可能就是缺一个振臂高呼的旗子,太子于公于私,应当都不会放五皇子离京,怕就怕他笨的看不清形势。
胡济安点头,显然也想到了关键,“是极,江州无头,便似一盘散沙,谁也不服谁,五皇子若去江州,那朝廷就彻底遏制不住江州了。”
这对他们北境而言,也是个不好的局面,一对一,会变成一对二,届时,兄弟阋墙会由前变后,转成一致对外,北境会陷入二对一的背动。
但凌湙并非这般想,他只是在试图拖延皇子对立的时间,好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收复平州与藓州,别等他这边动兵,朝廷便失去监管力,让四方百姓遭受流离之苦,他却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以及足够的地盘收容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