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我不是与阿兄商议过么,天下才分十三州太少,州牧权利太大,应当分裂之,免强干弱枝之弊。”荀柔将手指在案上重重一叩。
荀彧轻轻一抿唇,终未言语。
州府分裂,七军部就不得辖制,当初商量时,他就提出过,现在堂弟仍要如此,定是已有打算,也不容他置喙了。
八月,罢镇南将军黄祖,以建义将军高顺为镇南将军。
分凉州金城、天水、陇西、武都四郡为雍州,迁荆州牧杜袭为雍州刺史。
分武陵、零陵、长沙、桂林四郡,为湘州,以天水太守袁涣领湘州,以南郡太守桓阶为荆州牧,二人继续未完成的计量田口。
共和八年,春正月,建京师武学,自州郡、军区及各边地校尉部,千人择一,选英武强健之士入学,教授阵列、兵法、军规、兵械、军需等科。
以军师总祭酒贾诩为武学祭酒,将军荀襄副之。
时年六月,孙坚以疾薨,书至长安,朝廷还未商量出结果,破虏将军孙策又传来军报,称南匈奴呼厨泉部袭扰。
“有孕?这是好事!”荀柔一笑,“恭喜!”
方才相府会议,荀襄请了病假没来。
当时他并未多想,会后张绣却留下来,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说明荀襄请假内情。
“同喜、同喜…”张绣顿时涨红了脸连声道。
荀柔暗暗一叹,也有些担心,“既然身体不适,便好好让她休息,武学中事务,我另找人承担。”
既然商讨战事的会议都不能来,侄女家的态度便可知,再问怀孕期间还能不能再担工作,未免显得他既不识趣,又不体谅了。
“是。”张绣恢复了正常颜色,恭敬道,“凤卿十分惭愧,直道怀孕不是时候,辜负叔父信重,不敢来见。”
“并无此事,”虽然原本是想让荀襄带兵,此时却不能这样说,“此战需以孙破虏为帅,我原意选一品阶不高的宿将为辅,以免相互冲突听闻妇女有孕,会多虑多思,你要多陪伴宽慰她。”
“是。”张绣嘴角一抿,抿出一个笑来。
“回去吧,”荀柔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张绣从期望至失望,他不是没看见,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张绣都必须是,也只能做凤卿的副手。
而若凤卿不再为将为官,那张绣就只能是个富贵闲人。
凤卿执掌的兵马,是朝廷的兵马,就是凤卿自己也没有权利转让,绝不会因为婚姻关系,就让张绣沾染。
希望他能自己明白。
荀柔轻轻叹了口气。
否则……
六月中,骑兵校尉黄忠领兵三千驰援并州。
七月中,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于西河郡美稷,呼厨泉请降,被押送长安,其所帅三部,壮勇入上党、太原铁官采矿、冶炼,其余迁至上郡、西河二郡,录其户口,分以田地,教以耕种,以充实人口。
共和九年,春正月,朝廷诏令州郡置义仓,以备水旱之灾。每岁,民以上中下三等纳之。郡计吏每岁上计,需增报仓中粟、谷如数。
秋九月,各地计吏入京,皆上报郡内增置义仓并纳入粮食之数,虽因地域不同,数目有差,但第一年能如此,也算成功。
共和十年春,荀柔东巡至雒阳,察审刑狱,考察县令以上官吏德行、廉洁、勤政、奉公、实绩,罢黜为政不善者数人。
共和十一年,鲜卑各部遣使奉献,朝廷一视同仁,皆封为归义王,许通市。
“端、昭,你们以为如何?”在议会后,荀柔考校身边正整理文书的子弟。
阿义,如今获名刘端,眨了眨眼,看向年长的荀昭,搁下笔端正坐好。
“阿薇,你先说。”荀柔点名。
荀昭于今年初,嫁与陆议为妻,已从太学退学。
荀柔心里对这桩婚事其实有些疑虑,一则觉得荀昭年纪太小,二则陆议跟随他多年,不是养子也差不多,又想娶尚书令女儿,让他不免多想,三则陆议性格严肃,不像能作个亲切体贴的丈夫的样子。
但堂兄也自有选婿标准,两个少年男女似乎也是两情相悦,他一个恋爱都没谈过的人,也实在没有底气发言人家对着他一脸严肃,但对着心上人说不定就可不正经呢。
陆议正备考明年岁试,想取个好成绩,选官能好些。
荀柔没告诉他,其实已经决定送他去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敦煌,地方都找好了,就是邻近阳关的龙勒县,他岳父大人也同意了。
正因如此,才做新妇的荀昭送来他身边,接受政治教育。
荀柔以前公私分明了一阵,不让族中子弟来“服侍”,但那年毒酒事件后,和族里商量好,允许还未入仕的优秀子弟到丞相府来作书吏、接引,接受政治熏陶。
只是一要嘴严,二是熏陶完,还得科考,还得远去千里地。
“朝廷宽仁,北虏必感此德化,归心臣服。”荀昭垂头恭敬道。
荀柔品咂片刻。
放在年轻的时候,他肯定觉得不满意,但现在看,武官掌武事,文官对少数民族态度宽仁柔和些,也不是坏事。
“阿义,你以为如何?”
刘端紧张的舔舔上唇,这是他至今被问过最重大的题目。
“此次鲜卑诸部来朝,是因去岁南匈奴呼厨泉部被灭,鲜卑惧怕大人军威。”他悄悄觑着荀柔神色,自然什么都看不出。
荀柔不置可否,刘端随他居住,平常接触的消息自然也多。
“朝廷应对之策,你以为如何?”
“当今天下方安,百姓才得将息,大人许是不愿再启战端,更增赋役?听说雁门艰苦,土地荒芜,不能耕种,也几无汉民,实在是…”
“是什么?”荀柔寻根究底。
“是无益之地。”刘端小声道。
养父自小告诉他,天下十三州,皆为汉土,失地之罪,罪在千古。
但鲜卑久侵雁门五郡,在长城之内放牧牛羊,养父不令大军驱逐,却将他们分封为王,令他十分糊涂了。
“此事,你不能这样想,”荀柔知道他困惑什么,“日月照临,皆为汉土,厚土所养,即是汉民。还不明白?去找兰台令取秦《邦属律》读一读,你们一起看。”
阿义文辞还未学通,解读旧典不如阿薇,但朝廷政策方向上,却是阿义知道得多。
“唯。”
“领命。”
两个孩子对增加课后作业,端正接受的态度,令荀柔满意点头。
并州人口不丰,而随着天气变化,小冰河期到来,北面牧区减少,严寒增长,也促使鲜卑族为生存向南迁移。
冲突再所难免,但荀柔对历史上五胡乱华中最壮大的一支的态度,已不再同最初一般草木皆兵。
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他又为何不能化被动为主动。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他或许只能做个开头,但他相信如今已渐渐恢复生机的大汉,不会走上老路。
共和十一年秋七月,荀柔北巡并州,出长城至五原郡稒阳(即后世包头市)会见鲜卑诸王,以粮食和黄金购回被鲜卑掠去汉民三千户,并与相约,互市通商,互不侵犯。
第322章 番外三
共和十二年,春正月,有彗星乱入北斗。丞相西巡雍州四郡,视天水马场、棉田,至金城,由马腾为中,会见附近大小羌族部落首领百二十人,许以通市。
秋八月,武威太守张猛作乱,九月,即被征西将军马超,并西域长史张辽所平。
共和十三年,丞相荀柔再次西巡,这一次是到凉州,穿行河西走廊,即从武威、张掖、酒泉、一直抵达敦煌玉门关,沿路视察吏治、商路、棉田,并在敦煌会见西域小国使臣。
商路还算通畅便行,小国也还顺服,官吏有一二不佳,当时就处置了,只棉花推行并不顺利。
凉州人口稀疏,常受周边骚扰,习惯放牧,种植技术落后,尚未被驯服的棉,产量不高的棉,并不受当地百姓喜爱,况且原有的纺织技术、设备,也不适配。
长安城以轻盈、柔软、温暖著称,为高门青睐,为文人称颂,呼为云布、云被的东西,与他们几乎没有关系。
这是时机未至。
除了敦促太学农科博士改良品种,荀柔也再没有其他办法。
共和十四年,荀柔南巡益州至犍为郡,视益州步射军。
秋七月,西域鄯善、月支等五十国送质至长安。
共和十五年,春二月,荀柔再巡雁门。
冬十月,荆州地震,荀柔亲领太医院医药局百五十人,并兵士、粮草,前往慰问安抚。
共和十六年,春正月。
一道上书,打破正为春计忙碌的朝堂。
清河太守徐奕上告,本郡恤孤寺五女令挪取官恤,以公肥私,请朝廷下旨查办。
但当廷尉前往冀州细查后却发现,此事竟牵连出冀州内数郡十数名恤孤寺令使和官吏,有女令与男性官员勾结并私通,甚至有人生下奸生子。
事一经传报,朝廷上下顿时哗然,清退女令呼声一片。
大朝上,恤孤寺卿荀光强顶压力与众官辩论,以外官贪贿自古有之,非只女子,何以独论,而私通之罪,当按婚姻律论,岂与贪贿相并。
但一些官吏以为,是恤孤寺用女官,才让其与男性官吏有交接,勾搭私通,若是男性官吏则无这等问题。
又有官吏说民间淫奔成风,年轻男女无避,通奸、私奔事越来越多,皆是因为女子不安于室,希望朝廷重处,以正风气。
荀光虽据理力争,然她先因失察跪地请罪,已低了一头,争辩起来,难免左右支拙,难以招架。
荀柔见状,示意刘晔等人出来搅合,差不多了便提出先搁置此议,改日再说。
事并不大,这几年朝廷内风平浪静,总要有人静极思动,恤孤寺用女官,自有他考量所在,不会因此就让人打破。
让他稍感意外是,荀光并未向他求助,而是去找了凤卿。
荀柔不由替妹妹叹一声。
他当然知道,她是想以凤卿为引援,相互在朝上扶持,但阿音如今儿女双全,已经推拒数次,眼看没有继续上进之心。
侄女前些年征战辛苦,走到这一步已经足够,就是他也不愿再逼她了。
“这次可看清了么?”
将军府内,荀光目光沉甸甸地落在荀襄身上。
“……是。”
她也熟读史籍,久历朝廷,如何不懂。
当时她若在朝上,绝不会有那么多官吏敢发声,逼到姑母当堂跪地请罪的地步。
“我疏忽,识人不明,我认!”荀光低声咬牙切齿,“可此事并这样不简单,他们是要侵夺女官官位!
“天下动乱,我们也有功于国,如今承平,却要将我们一脚踢开我绝不答应!凤卿,你你还不愿复出么?”
“我去职数年,恐怕”
“其实这次朝堂上,我是有意担下罪责。”荀光决定下猛药。
荀襄一愣。
“因为我知道,阿兄会出面保全我,就算降职,将来还会再升上来。但我若不出面,阿兄定会重处失察的冀州恤孤寺长史和清河郡女史,以绝朝堂议论。”
姑母算计叔父?
荀襄下意识皱眉。
“入恤孤寺女官,大多出身名门,却家道衰落,门户不支,哪怕是罢官归家,她们又将如何?”
“为官艰难,案牍劳形,朝夜奔驰,可她们也不想回家安享富贵,凤卿,你知道为何?”
荀襄不自然地抿抿唇。
……她当然知道。
“不是所有女子,都有阿兄这般父兄。”
“你之旧部,军中女将、校尉、文吏,这些年辞官归家,皆如你一般自愿么?剩下的人,你也想见她们自愿辞官么?”
“凤卿,阿芝也是女郎啊。阿兄可以关照你我,使我们进退从容,可阿芝呢?将来也能如此么?”
荀襄默默咬住唇。
“阿薇当年,真是自愿退学么?”荀光沉声问。
自愿,也不是自愿,情愿与否,其中深意,只有身为女子才能体会。
她都忘了,自己其实也曾羡慕过兄长。
荀襄终于重重一点头。
当姑侄二人联袂至丞相府时,荀柔正召见现任廷尉满宠。
等二人在一间单独安排的静室,喝了一盏花露,候了一刻钟,被引至正堂前,几乎与从里出来的满廷尉擦身而过。
荀柔端着一盏温汤润喉,见她们进来,不等行礼,便轻轻嗓子,让二人坐下。
“我已令满伯宁本月尽快结案,”他看向荀光,“抚恤之官,反侵夺百姓,身为表率,却亏于私德,涉案官吏皆罪加一等,重罚,传示天下,其余则不多牵连,以免影响春耕。”
荀光顿时双眸一亮,“阿兄”
“你既犯失察之罪,降阶三级,罚奉六个月,仍行恤孤寺卿职事,所统如旧。”荀柔掩袖咳了两声,对露出喜色的阿妹笑道,“如何,放心了?”
只要可以,他当然愿意成全阿妹进取之心。
“谢阿兄成全。”荀光郑重一伏身,行了个大礼。
“以后要勤勉谨慎,事不可二。”荀柔笑着受了礼。
荀光知兄长公务繁忙,是插缝见她们,表示领受教诲后,立即向荀襄示意。
荀襄深吸一口气,双手触地,伏身下拜。
“阿叔,我想回武学任教。”
“我知道学督之职叔父已另有派遣,然襄自以为从军数载,小有心得,可传后辈,愿得兵法教授之职。”
曾经有争心、不甘心、好胜心、进取心,也有怯心、怠惰心、贪逸心、避世心,至此都化为沉甸甸的责任。
人之一生,总有一些事责无旁贷。
她已经明白自己的道了。
夏五月,丞相东巡冀州、荆州,考察县令以上实绩,罢不效者,更至诸乡县,会见三老,与之共座谈,赐年八十以上鸠杖、酒食。
共和十七年,夏四月,复巡湘州。
扬州牧曹操上书,称,扬州造大船出海数千里,见旧典所记之拘奴国、朱儒国、至裸国、黑齿国及倭国,皆倭种,但自相攻伐。
其中,倭国即当年光武授印绶者,今由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愿诣天子朝献请封。
直到咨询过曹孟德派来的使者,荀柔方知,自己居然出了大错。
他一直以为扶桑岛在海中,还未与汉朝交通,而实际上,早在光武年间,“倭国”使者就已经到过中原,并且还领了光武帝印绶,是大汉朝廷官方承认的方国。
不过,他也很快明白,这个错误印象如何形成。
他令鸿胪寺与兰台寺查询关于倭国记录,竟除了光武时,只找到一笔,在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也难为他们能在旮旯里,找出这条记录。
送的寒碜,连白鸡、白鹿都没有,朝廷没召见,献的人口也没下文,实在是让人想关注都难。
按使者说,此国粗鄙,有语言无文字,百姓穷困,衣不蔽体,贵族居土城,用器粗陋,不会缝纫,布匹直接披在身上,也没有特产,穷得一塌糊涂。
荀柔又向使者打听倭国矿业,他记得某岛上有金银矿,数量不少,然而并不出意料,使者表示根本没听说过,倭国只有一些粗糙的玉石矿,甚至都没有货币。
他还想再挣扎一下,但等听说倭国,其实是一大片海域,其中有二百多个小国,所谓倭人就是矮人种,是大汉命的名字,是其中一个被光武皇帝封了王,如今去过倭国的人,都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小国,有多少个岛之后,荀柔终于彻底放弃了提前开发的主意。
自倭女王国绵延向南,至会稽郡东千里,一路都是海岛,岛上居民大多近乎野人,都无文字,有的甚至没有语言。
如此纯朴,如此落后,荀柔觉得大汉不去传播先进文化,不带动落后,不张开怀抱将之纳入种花家温暖大家庭,简直都亏。
至于用处,那总会有用,人口、土地、矿产、作物,那怎么都会有用,反正也不费多少事。
卑弥呼的使者至长安,平均身高不足五尺,比起像像人更像猴子的使者,引起长安城的一阵好奇。
荀柔也亲自见了一面,满足好奇后就丢给鸿胪寺。
通驿,送质子,朝贡,三件套反正一个都不能少。
共和十八年,三韩入贡。
秋七月,洧水、颍水溢。朝廷使使者巡行,致医药,恤鳏寡孤独,贫不能自存者粟,免二水附近二十县税赋。
共和十九年,夏五月,冀州、豫州大雨水,免五郡税赋,使使者巡行河堤,恤鳏寡孤独,贫困不能自存者。
共和二十年,夏四月,河南旱,丞相荀柔亲至南阳、颍川、汝南、陈郡,视田、井、陂池、义仓,察县令以上救灾不利者,存恤鳏寡孤独并贫困之人。
冬十月,鲜卑劫掠并州,镇北将军孙策逐之。
共和二十一年,夏五月,南方有疫。
令太医署并军医署,前往诊治,赐民医药。
秋九月,军医师祭酒张机上《伤寒杂病论》十二卷。书成,朝廷即诏各军部军医师以上至京,习张氏伤寒治法,上方局刊印医书,传与天下。
共和二十二年,春,太医令华佗上《中藏经》三卷,请以为太医署所习正经。
“这是打起擂了?”荀柔执着上书不由一笑。
元华先生还如此有好胜心呢。
递交的尚书连忙陪了个笑。
“行吧。”荀柔拿笔一勾,疲倦的揉揉额角,“让华元华安心教授学徒,要多培养几个殇医派去军中传道,他不就赢了?”
反正仲景兄肯定愿意。
这几年时岁不顺,水旱时作,难免有疫病,倒刺激了医学发展。
荀柔挥手让尚书离开,正要稍歇片刻,却见一身玄色公服的尚书令荀彧,由侍从引领慢慢进来。
“阿兄?”荀柔有些惊喜,振作起身。
荀彧在堂下肃然一礼,这才去履上来。
“怎么还如此多礼?”许多年来,荀柔见惯堂兄行事风格,依旧不免嗔怪两句。
“礼不可废。”荀彧就席案对面坐下,也依旧含笑回答。
“什么要事,竟要尚书令亲自前来?”荀柔随口调侃。
要是大事,得有相应官吏并尚书台诸部尚书一道,眼下又不像。
荀彧脸上笑意一敛,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本,双手递上前。
“大兄使我代呈辞表。”
荀柔一怔,取过奏表时手一抖,差点掉落。
他凑近灯台细读,果然是荀悦的辞表。
上面说,近来老病丛生,精力不足,不堪任事,请辞太学祭酒之职。
“大兄近来不好了?”荀柔回想上次见到荀悦,还是除夕家宴,当时看兄长似无不妥。
“大兄毕竟已近七旬。”荀彧低声道,“自八年前重病后,大兄身体已渐衰弱。”
荀柔匆匆一算,长兄荀悦竟已六十八……
……啊。
他仿佛在这一刻,突然才发现光阴流逝。
是什么时候,爽朗硕健的大兄,已经成印象中精深清癯的模样?乌发何时换了白头?
他竟回忆不起。
是几时秋去春来,流年暗换。
“……请大兄归家,好好修养。”荀柔最后只能如是道。
共和二十三年,春三月,丞相荀柔南巡益州,五月还京,不久病重。
阖眼再睁开,依旧漆黑一片。
到此为止么?
荀柔艰难地侧卧喘息。
“文若……公达……”
冰凉手被握紧,耳边回应之声,一轻、一沉。
“请,曹孟德回京,主持朝局……”
夏日炎炎,熏风灼灼,邻近渭水的私园,却还能享受到一丝奢侈的凉意。
荀柔和荀攸,以及相陪的刘端,坐在大树荫下,面前一汪从渭水引来的活水,一人一顶苇编小帽,一个马扎一根鱼竿,听着蝉鸣蛙唱,一边惬意垂钓。
一个仆从匆匆而来,“来了,来人了,是司马御史!”
“啊……”
“大人勿急。”
荀柔才轻呼一声,刘端已一跃而起。
在司马懿被侍从缓缓引入内院时,荀柔被搀进寝室榻上卧好。
荀攸慢腾腾起身,背着手挪进屋里,寻到位置坐好,现任监察御史司马懿正好跨步进门。
“司马懿见过丞相,见过御史。”司马懿一脸肃穆,在堂下就弯腰长揖。
目光却偷偷扫过老态龙钟,佝腰垂颈的荀攸,又轻瞟向卧榻。
竹榻上,前任丞相荀柔面向外间横卧,面容虽比前些年显出年纪,依旧秀美清隽,只是束发未冠,鬓发灰白,双颊苍白,眉目低垂,眼角延伸的细纹,显出一种苍老疲态。
时值酷暑,他身上还搭着一件衾被,轮廓纤瘦,伶仃支离。
面对如此面貌视人的前任丞相,司马懿却依旧难以放下心中警惕。
月掩在云中时,也晦暗难辨,一旦云开天霁,便要以清辉灼人。
从粮草官到军主簿,他在并州一路升迁,虽有自己努力,更离不开当初丞相荀含光为制衡孙氏的扶持。
他原本以为自己还要在并州待十年、二十年,直到鲜卑消解,孙氏回朝,没想到机遇突然降临,丞相荀柔病笃,扬州曹使君入京主持政局,他终借父亲与曹氏有旧,回到中枢。
但等他回来,荀含光病情已还转,他一脚踩入荀氏曹氏角力的漩涡中……
司马懿正心念电转,对面荀攸慢悠悠掀起眼皮,凝神看向他
“不咳咳咳”不及荀攸开口,床榻方向响起一串咳声。
刘端跪在榻边,一面替养父抚胸顺气,一面插空抬头向司马懿道,“大人之意,如今丞相是曹公,他已退职归家,请御史千万不要再如此称呼。”
“攸亦不再是御史中丞。”荀攸恰当接上一句。
不管司马懿心中怎么想,此时也按照“礼节”露出敬佩表情,再次行礼,“是懿不当,见过定国公、敬侯。”
刘端站起身,请司马懿上堂,再次代替养父发言,“不知御史今日来家中,所谓何事?”
司马懿走到榻上五步,见两侧跪坐的侍从皆抬头瞩目,顿时停步不前,揖手恭敬道,“曹丞相听闻镇国公身体好转,十分欣慰,只是政务繁忙不能稍离,特命臣前来问候。”
传言荀丞相府中侍从皆是一可当百的精锐之士,他虽不能肯定,却看得出这些身量不高、其貌不扬的侍从,抬眉凝目间全是犀利如刀的杀气。
听说荀含光目盲,如此却难看真切了。
“咳咳咳咳咳”
“多谢曹丞相关心,”刘端也恭敬回道,“大人是比先前好些,一日但能食二升,清醒一二个时辰,只是不能离榻。听闻曹丞相曾来造访,不得相见,深感愧疚,只道他一衰朽之人,不当丞相百忙之中费心挂念,请丞相以国事为重,以万民为念。”
司马懿深深弯腰一揖,“臣必上复丞相。”
榻上镇国公点着头,喘息片刻,以手扶榻,低哑道,“也……咳咳……请曹丞相,保重咳、咳咳……”
“保重”二字,竟说得极为艰难,气喘声嘶。
“司马君请吧。”刘端又上前,客气又不容拒绝的伸手向外一引。
司马懿知道自己该告辞了。
可惜始终未得荀丞相一眼,否则,他定能分辨传闻真假。
怀着如此心情的司马懿,并未看到,在他被刘端引出门的一刻,荀柔抬起眼,充满审视的看着他的背影。
“小叔父?”腰板已挺直起来的荀攸,凑过来低声问询。
“嗯……”荀柔阖上眼,扶着榻沿使力,吃力翻身,一旁跪侍的侍从连忙上前将他扶持起来。
如今的病,虽有七分是假,却也还有三分真。
他无声指了指一旁的水壶,侍从立即倒了温水奉来。
温汤凉热合适,甘苦微涩,送进喉咙里倒也润泽,就是荀柔觉得,竟不记得清水是什么滋味了。
“公达以为,方才这位司马御史如何?”荀柔歇了一会儿缓过来,笑向荀攸问道。
荀攸也端了一盏浅啜,闻言,执盏思索片刻,缓缓放下盏道,“观其在并州所为,见机识变,任事展才,已寻常之辈,如今来看,其刚断果决,存志非小
“实有人杰之资。”
荀柔不由点头。
任何一个做到相位的人,必然能看出文武分权,对于自己、朝廷和国家的好处,曹操入朝,为诸曹夏侯氏开放的武转文的窗口期极短。
司马懿能迅速把握形势,做出选择,不可谓不果决,也不可谓不志存远大。
而往前回溯,但当时孙坚缺少兵将文武,他输入并州的人才不少,最后司马懿越众而出,平步青云,自是因其才华非凡。
没有才能空有野心,是狂徒,终自取灭亡,但若才与志相配呢?
除开忠诚孝子那一套,司马懿其人,也可谓是顶尖人才了。
荀柔将腿垂下榻沿,揉着膝盖又问,“那以公达之见,此人今日会如何报与曹丞相?”
荀攸想了想,摇头,“攸不识其为人,不敢妄断。”
荀柔一笑,其实无论司马懿怎么说,都没关系。
当初以为自己病重将死,请曹孟德回京主持朝政,结果尴尬得很,华佗与仲景兄医术太高明,他竟又缓过来,不止缓过来,让他下定决心的目盲,居然也渐渐好转。
他既活着,就有责任,不能眼睁睁看着曹某人改他好些年建立的优势局。
曹操要引诸曹夏侯入中枢控制朝堂,让他们由武转文,他忍了。
公达与宗实,退出御史台与兰台,将监察天下和朝廷注录的职位,主动让给曹操心腹。
青州位处于海上运输枢纽,连接高句丽与倭国,还有盐场,每年税收为河北之冠,曹操想要,他亲自致信兄长,兄长于是辞职,往东南依荀欷养老去。
荀柔觉得,自己已经够给曹某人面子。
可曹操要改他对北政策,想动幽州刘备,想死命打压鲜卑,让并、凉羁縻地的羌、氐内迁,他就忍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