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看的仔细,没有注意到眼前的韩维坐的姿势有些拘谨,一只手搂着暖炉一只手一直放在压着衣襟的位置,眉宇间有些犹豫,似乎有什么事儿举棋不定。
李崇做了这么多年的审计,薪酬审计不知道做过多少次,薪酬审计的重点主要就是放在有没有虚假发放,隐形回扣,违规返点上。
昨天他算薪酬不对,就是因为发下去的俸禄远多于按照衙门部门算出的大体数额,但是今日他一看到这个名册便立刻明白了一半,光是一品衔的太师太傅他数来数去竟然有二十多人。
他就是再没有常识,也知道太师太傅太保位列三卿,已经是位极人臣,很多太师太傅都是死后哀荣,但是很显然一堆还在领俸禄的三卿都活的好好的,这大梁光是三公就有二十多个?这正常吗?
目光再向下扫,吏部尚书那一列,竟然有五个人名,但是上一次宋离给他讲吏部的时候只说了吏部尚书是魏忠啊,那这其他四个尚书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拧着眉看着这上面的一行一行冗杂的人名,将六部扫了一遍之后发现,每一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户部尚书四人,最离谱的是礼部尚书竟然有八人...
他撂下了折子,看向了韩维:
“这折子上怎么如此多的三公,朕平时上朝怎么没看到这里多人。”
他记得上朝绝对没有这么多的人,光说是那正一品的三公二十多人,都要有小学一个班那么多了,这要是上朝,六部都得给挤到大门外面去。
韩维脸上有些苦笑:
“陛下,这些大多是些老臣,不少都年事已高,如今虽未致仕不过也少有上朝。”
这话说的倒是十分的隐晦,不过李崇并不是那个不通人情的小皇帝,他低头看着这一大串的人命微微挑眉,老臣,资格老熬到三公的?
“那这六部中如此多的尚书又是怎么回事儿?”
“光帝五年的时候,王阁老担任首辅,曾上书光帝为一些老臣颁布恩典,这些老臣在官场沉浮多年,按着官场职位恐怕无法晋升,所以特赐些虚衔,位列一品,二品,不过并不在六部当值。”
韩维虽然脾气撅了点儿,但是毕竟也在官场磨了这么多年,王和保的心思他如何不明白?他位列首辅柄国执政第一件事儿便为这些晋升无望的老臣谋了切实的实惠,京城官员各个对他感恩戴德。
但是他却打心眼里看不上此举,尤其是每月看着国库为这些虚衔中人大笔大笔地拨出去银子,他对王和保的鄙夷和怨念就会更上一层楼,在他看来,王和保此举和宋离等宦官收银子卖官并不不同。
区别只在于一个图银子一个图权罢了,天下的乌鸦一般黑而已。
就在他犹豫是不是要和小皇帝点名一些的时候,就见这位陛下拿起了身边的墨块儿?然后便在桌案的纸上列了一串他认不出的东西来,忙活了半天,才见这位陛下抬起头来,随手撂下墨块儿,抖了抖桌子上的纸,似笑非笑地出声:
“王首辅就是王首辅,懂得体恤老臣啊,看,这一年光是三公和六部的虚衔尚书的年俸,户部就要多拨出去近十万两。”
韩维署理户部多年,这些人一年发多少的俸禄没人比他更清楚了,他盯着那张纸愣了一下,这,陛下竟然如此快的时间便算的清楚了?看着少年皇帝看不清眼底的眸光,他定了心神,站起身,直接便跪了下去:
“陛下,有些话老臣不得不说,还请陛下恕臣不敬之语。”
李崇也起身握着他的手臂将人拉起来:
“韩大人有话直说就好,在这里卿可畅所欲言。”
有些话韩维憋了快十年了,原以为或许没有机会说出来了,但是如今他愿意对这位羽翼还并未丰满的皇帝吐露心声:
“陛下,臣有一民谣要说与陛下听。”
李崇重新坐回桌案后面,微微抬手:
“大人请讲。”
“这民谣传与光帝年间,到如今算起来也有快十年的时间了。
一部五尚书,
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猪。
陛下,您如今看到的三公,尚书不过是冗杂官吏中的冰山一角,六部九卿上上下下,这样位为虚衔的人不知凡几。
有些人臣是连见都没见过,但是到了发俸的时候,在人就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啊。”
这话说的实在是再实在都没有了,李崇干了多年的审计,自然知道只领工资不干活的人到哪都少不了。
不过现代他审计的是公司,公司养的起,愿意养他也没有话说,不过此刻那些光吃饭不干活的人,很显然已经快拖垮大梁原本就要耗竭的财政了。
“此事有多久了?是从王和保开始的?”
“王和保之前每一任的首辅,总会惠及些官吏,不过从前多是为一些被贬谪的官员说话,挑些能干的入京,从王和保做首辅后才开始惠及那些资格老的朝臣。”
李崇明白这是王和保拉拢人心的招数罢了,用国库的银子做人情,美名都落在了他头上,日后他若是遇到什么,这些身处高位的三公六部又如何能不为他说话?这朝中王和保的势力确实非同小可。
李崇想起了什么开口:
“这些被王和保提携的老臣都为官如何?”
若是真的有为官清廉的干吏,迫于时局和运气未能高升他倒是不会说什么,若是那些庸庸碌碌,乃至官场的油条子,那便不要怪他了。
韩维终于从怀中拿出了藏了一路的折子:
“陛下,这是臣自己理的一些冗沉官吏的履历,还请陛下过目。”
李崇看了看他,接过了折子:
“韩大人这折子已经捂了多年了吧?”
韩维立刻拱手:
“陛下明鉴,臣确实捂了多年了,没想到这折子还有能得见天颜的时候。”
李崇翻开这本厚度不薄的折子,上面都是刚才那些熟悉的名字,内容让他舒畅了不少,详细到,此官员是哪年的进士,历任官职,在职期间的主要政绩或受到的贬谪,字句虽然不多,但是切中要害。
韩维应该是大梁中最想要裁撤这些官员的人了,所以这些履历也难免会夹杂一些他个人的主观意愿,李崇也并未全信,但是他也知道,按着韩维的为人,这上面的履历也至少有八分可信。
韩维看着李崇看折子的脸色越发沉,终究也怕这年轻的天子沉不住气,所以还是劝了一句:
“陛下,官吏冗杂一事已经历经三朝,冰深非一日之寒,朝中官吏大多连有姻亲,关系盘根错节,陛下毕竟年轻尚未亲政,这老臣不能轻动,还是要慢慢图之为好。”
今日他冒险进言本也不是指望这位年少的天子能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动作,只是天子终会长大,他看的出如今他眼前的天子,终有一日会哮鸣九天。
李崇抬起头,这些他自然心中有数:
“韩卿放心,顽疾缓治的道理朕懂。”
韩维心中慰为安慰:
“陛下,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筹措出银两来赈灾,灾民不安,则京畿难安,不过赈灾虽重,但是臣还是不赞同葛大人提议的先挪用工部的河工款。
工部为运河清淤的工程不能停,江南到北方的粮食,布匹等都要依靠运河,若是运河不通,后面的损失只会更大。
挪用工部工程款用于赈灾,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实在是目光短浅之举啊。”
李崇也知道当务之急是筹措银子,他心里倒是有了些想法:
“此事,朕会召工部再了解,银子不日会有的,韩卿此次回去朕有两件事交给你。”
“陛下请讲。”
“第一,给朕找出十个精于计算的人过来。
第二,给朕列出江南的富户米商。”
韩维出去的时候也没有弄清楚李崇第二个要求是为什么。
他刚出了华清宫,去宋府传旨的小太监便回来了,带了两份折子:
“陛下,这是宋督主命奴才送来的折子,宋督主命奴才每一个半时辰去取折子,说恐陛下熬夜看折子。”
小太监这话刚刚落下,李崇的目光便立刻一阵收紧,熬夜?他昨夜熬了一夜的事儿这才多久便传到了宋离的府上:
“朕这华清宫还真是四处透风啊,朕还是提醒你们记住,宋离能打罚你们,朕也可以。”
张冲的心底一个哆嗦,只垂着头道不敢。
李崇接过了折子还未看便拿出了一张纸,将韩维最后那份折子上的一些人名誊抄下来,交给了那个小太监:
“去将这信交给宋督主,着他查清这些官员的履历,在任期间的政绩过错,报于朕。”
他不会单方面只相信韩维一家之言,而和韩维并非一条队伍的宋离,自然也是一个消息的来源,那小太监立刻接了信重新出宫。
李崇这才翻开了宋离呈上来的折子,这第一个折子便是礼部为太后千秋节请拨两万两银子的折子,内阁拟票,详奏明细,宋离的批复,照准。
第二个折子是司粮属奏京城米价飞涨,从每一石一两涨到了一石二两半,向户部请粮款。
内阁拟票拨款两万两买粮。
宋离的批复为刁民撼市,不可助长其气焰,压为一万两。
这两个折子看的李崇一个比一个来气,尤其那个礼部,这TM还真是颐和园又搭天棚,老佛爷万寿无疆啊。
灾民食不果腹,礼部也要在这节骨眼上为太后用两万两过生日。
气的李崇险些直接扔了奏折,他深吸了一口气,打开了宋离的那封信,纵使他的心情很差也不得不感慨一句宋离确实是写的一手好字,锋芒内敛,只是笔锋处略有些虚浮,只是此时他只当是美玉微瑕,倒是并未深究。
“陛下,先帝提倡以孝治天下,不过值此灾荒之年,臣私以为,大庆千秋恐伤黎民之心,有损皇家威严,酌情稍减千秋之支,而辅以灾民,安流民之心,为大孝。”
先不论宋离这折子是真的为灾民着想,还是因为与太后王和保一党不和,这封信都算是写在了他的心上,这两万两银子他自然是不愿意给的。
不过他也深知这个时代将孝道看的异常重要,若是不拨太后的千秋款,这个事儿也不能从他的嘴里说出去。
而朝中的大臣,站在王和保那一派的便不用说了,而其他的朝臣碍于所学的那些礼仪教条,自然也不会上书驳斥这笔批款。
这也是内阁并没有拒绝拨款,而是叫礼部详细报来的原因,谁也不愿意为此事开罪太后。
想来下一次等礼部将详细的花费报上来,内阁拟票必然是照准。
这笔银子李崇真的是一毛都不想拔,不过不能他开口,他再三看宋离的信,虽然有些不太厚道,但是宋离确实是够资格反对为太后祝寿的最好的人选,他恐怕也不在意开罪太后,况且他的名声本来也不好,也不在乎多一条。
此刻宋府中,外面的天下已经黑了下来,屋内点了不少盏灯,宋离还是靠在床头听着小厮念折子,精神好些的时候会自己看。
宫内回话的人很快便回来了,带来了李崇手写的那张纸。
“督主,陛下着您查清这些官员的履历,在任期间的政绩和过错。”
他撑起些身子,接过了那张纸,在看到那上面名字的时候,便大概猜到了韩维下午和李崇说什么了,宋才再一次端了面进来:
“督主,多少吃一点儿吧,这鸡汤面不腻的,用了膳才好用药啊,您看,陛下这不是有事儿找您?您总得有力气做才是啊。”
宋离看了看那碗面,面色难得有些抗拒,不过犹豫片刻还是点了头。
宋才赶紧在床上放了一个小炕桌,将鸡汤面放了上去,还摆了两个爽口的小咸菜解腻,宋离其实并不是很喜欢一个人吃饭,看向了宋才:
“宋叔吃了?”
宋才看着他长大,也算是了解他的脾气,知道他这是病中不爱吃饭,要人陪,立刻冲门外的小厮招了招手。
一碗一样的鸡汤面被端了上来,他就势坐在了床边小桌案的对面,宋离难得神色松散了两分。
宋才看到了李崇纸上的名字,这么多年,他作为宋府的管家,对于朝中的局势,还有各部官员自然是了若指掌:
“这些人都是些闲职啊,陛下怎么忽然想起来查他们了?”
宋离病中其实并没有多少胃口,鸡汤面也是吃的慢条斯理:
“今日下午韩维入宫了。”
宋才自然是一点就通,他恍悟出声:
“韩维对户部的银子一贯是看的紧,平素他最是不喜这些王和保卖好提上来的闲职官员,今天下午必然是和陛下说了些什么。”
他顿了一下还是开口:
“督主,陛下同太后一贯亲近,您直接写那封信,恐怕陛下会不喜。”
宋离微微抬头:
“我们这位陛下不一样了,他想查的恐怕不只是这些官员,五大仓他一直盯着呢,如今不查只是差一个理由罢了。”
宋离吃的少,喝了些鸡汤便撂下了筷子不用了,宋才怕他胃脘不适也不敢多劝,只示意一旁的小厮伺候他漱口,用茶。
宋才这才开口:
“督主,五大仓那边您已经有主意了吧?”
宋离用了茶,实在是躺的身上不舒服,这才让人扶他起来在屋内走了走,想到五大仓他脸上便没有什么好脸色:
“五大仓若是按着府库上的存量存储,赈济灾民哪有这许多是非?焰亲王已经派人催了多次粮,那吴大用此刻怕是火都要上房了。”
“这焰亲王也应该心中清楚那五大仓中存粮不对吧?他为何不请旨直接开仓验粮?”
宋离扶着桌案缓缓坐下,叹了口气:
“焰亲王有他的难处,五大仓不光存粮,还存不少江南来的名贵货物,这府库中不少都是各大族塞进来的人,关系错综复杂。
焰亲王为异姓王,又尚了大长公主,这些年来除了驻守北境,为了避险都甚少插手京城诸事。”
宋离毒发时格外的畏寒怕冷,宋才为他披上了一件锦缎披风,这才开口:
“岩月礼推荐焰亲王主理赈灾一事,恐怕打的也是想要让焰亲王出这个头,去查五大仓吧?”
宋离拢了拢身上的披风,忽然他随手将一旁灯盏的罩子摘了下去,直视精致灯台上的火光,摇曳的火光映的他的脸色明明灭灭,他抬手随手拿了一旁的玉簪,用玉簪的一头去挑弄那烛火:
“岩月礼是先帝留给陛下的一把好刀,如今朝中能顶替王和保继任首辅辅佐陛下稳住河山的人也唯有他了。
既然如此那本座便送他和焰亲王一个清查的借口,你说若是五大仓其中的一仓走了水,督卫军赶到救火却发现粮仓中空空如也,这五大仓是不是要彻查啊?”
他只是看向了门口,甚至不等有人出来应答便直接开口:
“去做吧。”
外面立刻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当晚刚刚敲过了三更天的梆子,街上便响起了叫喊声:
“走水了,粮库走水了,快来人。”
城西的方向火光大盛,五大仓的人,城防的人,还有督卫军几乎是立刻赶往现场,水被一桶一桶地提过去,叫喊声一片。
连着住在附近的大人都派了家丁前去救火了,宋离也并未睡下,虽然眉眼倦色深浓却还是撑着等着那边的消息,毕竟此刻正值天灾,粮库走水这要算是天大的事儿了,一会儿各路的消息都会往他这里报。
此事牵连甚广,得知消息的焰亲王阎毅谦,葛林生,岩月礼立刻赶往了现场,火已经被扑灭了不好,看着来势汹汹的火灾,其实也只是着了一个仓门,后面已经被及时扑灭了,但就是这一个门泄露了大问题:
“王爷,我怎么瞧着那粮仓里面是空的啊。”
阎毅谦打了一个火把上前,脸色已经铁青一片了,因为那已经被烧掉的半扇门内空空如也,哪里有什么粮食?
岩月礼的神色也是严肃,只是也觉得此事来的蹊跷,这么及时的一把火,又烧的这么精准,这行事作风确实很像那个人。
“两位阁老,此事非同小可,本王建议先行扣押所有五大仓的官吏,待清晨进宫觐见陛下再行定夺。”
已经有了这个由头,阎毅谦行事铁腕,这一次无论是谁做下这样的事儿,他都不会放过。
作者有话要说:
那首民谣是查的明朝期间的民谣
王爷多有掣肘,朝臣没一个能打的,还得靠我督主放火
预告,明天督主下狱
下下章入v
安利一下隔壁《废帝》,片段
前面——————
“传旨,着李翊在华清宫为奴。”
当晚秦炎将人按在桌上:
“宫中只能有一个男人,你说朕是不是应该把你送去宫刑?大梁废帝成了一个太监你说史书会如何记载?”
————————————
小剧场:
秦炎小心扶着那个刚刚病好些就要出宫隐居的人,一步一控诉:
“你不能这样丢下我,是你忽悠我做了皇帝的,不许走。”
李翊一根一根将自己手臂上的手指掰掉,凉凉开口:
“留不得,毕竟宫中只能有一个男人。”
秦炎看着那一桌子的奏折,毛都要掉干净了,还是松口:
“不让你看折子了还不行?我看,我批还不行?快回榻上歇着。”
第20章 督主下狱
张冲得到消息忙进去禀报李崇,李崇昨天晚上又是算到了凌晨才睡下,此刻人还没醒,但是两位内阁大臣和焰亲王已经到了青华门,这事儿可是压不住的:
“陛下,陛下?”
李崇抱着被子睡的正香,闻言就要用被捂住耳朵,张冲自然是不敢拦,不过那碎碎念的声音也还在继续:
“陛下,两位阁老和焰亲王求见,人已经快到宫门外面了,陛下?”
身边这嗡嗡嗡如苍蝇一样的声音让李崇很烦躁,他手在枕边摸索,想要将“闹铃”关掉。
阁老?陛下?他瞬间想起来他现在的身份,这才清醒了两分睁开眼睛,人都睡的有些懵:
“谁来了?”
他往寝帐外看了看,外面的天都没亮,这大早上的,什么事儿这么着急?
张冲一张白胖的脸都快皱成了包子:
“陛下,五大仓走水了,王爷和两位阁老急着求见您。”
李崇蹭的一下从榻上坐了起来:
“什么?更衣,快请。”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没有米下锅了,还着火?现在已经不是五大仓着火了,李崇的头发都要跟着着火了。
李崇急着束发起来,脸颊上都还带着刚刚睡醒的印子,冬日里的五更天外面还透黑着,几个朝中重臣迎着寒风进了华清宫,就见年轻的天子已经起来了:
“都免礼吧,怎么回事儿?”
李崇这么多年也算是身居高位,此刻周身难掩于高位处那种自然而然的急切责问,却半点没有慌张无措的模样,坐在那里眉心微簇,目光审视。
这也是焰亲王阎毅谦第一次见到失忆后的小皇帝,和从前那个总是跟在孟太后身旁,时时询问的小皇帝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陛下,三更天的时候五大仓其中的一个库房走水,好在巡防营,督卫军赶到的及时,扑灭了火,那火势烧毁了那一个仓库的大门。”
李崇开口:
“里面的粮有没有被烧?”
岩月礼拱手,本来一幅长髯很是有文臣的风骨,此刻这长髯都被吹的凌乱了不少,甚至还沾了点儿飞灰:
“陛下,那仓库里的粮没有被烧,因为那仓库中根本就没有粮,王爷已经暂扣了所有大仓的官吏,臣请开仓验粮。”
李崇顿了一下,五大仓的粮有猫腻这个事儿他早便知道,只是还差一个契机真的下令去查,他本想等着五大仓交不出粮的时候再下令彻查,却没想到此刻着了一把这样的火。
他不禁也觉得这火实在是着的蹊跷,里面没烧,偏偏将大门给烧没了。
这简直就像是有人特意将这粮仓中没粮的事儿给抖落出来一样:
“难怪这五大仓拨粮总是压着拨,朕还想着看看这五大仓能顶到什么时候,这火还真是烧的是时候啊。”
李崇的眼底似怒非怒,这话也让眼前的三个朝臣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这五大仓粮有问题他们心里清楚,却不想这年轻的天子心中也清楚,一直以来悬而未查恐怕也是在等一个机会。
李崇坐下,点了点手指,让几个朝臣也坐,既然这件事儿已经被摆在了明面上,那么就必须查个透顶。
他正愁没处开刀,这可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啊,他如每一次审计和下面的组员交代审计重点一样开口:
“这一次审,审理,不光要清查粮仓中还有多少余粮,还要清查所剩粮食是否霉变,霉变数量,程度,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同时将粮仓轮换粮食的进库出库账册原件送到朕这儿来,另外誊写一份儿交由清查机构与粮仓库存粮食的数量和状态比对,所有工作均要留下纸质书写版痕迹,不要到后面扯出口水官司来。
从即刻起,所有粮仓官吏单独关押,彼此不得见面,不得让他们接触仓库账册,审讯期间不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名目探视。”
库存审计对李崇来说实在是不能再熟悉了,命令下的干净利落,句句打在要害上,这甚至让想要和小皇帝明一明此事严重性的葛林生都哑口无言。
岩月礼的眼底却抑制着激动,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对他更是临终托孤,奈何朝中以王和保为首的光帝旧臣势力确实太大,先帝英年早逝,未及肃清朝堂便驾崩而去,只留下了年幼的东宫。
这些年王和保势大,先皇后去的早,小皇帝在宫中不得不依赖孟太后,以至于亲近王和保等光帝旧臣,他眼看着王和保用徐有道那种眼高手低的人做太傅也是莫可奈何。
如今陛下大了,性子越发像先帝,这让他从心底高兴。
李崇第一次看向了焰亲王阎毅谦,因为看到了宁咎留下的信,所以他对焰亲王府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难以难说的亲近感,因为这座王府曾经有和他同时代的人生活过的痕迹。
阎毅谦瞧着四十多岁的样子,身姿笔挺高大,面容不似文臣那样白净,有很明显北境风霜的痕迹,一身气势虽然有刻意收敛,但是依旧难掩那些杀伐的果断之色。
如今的焰亲王和他想象中的模样很是相似,如今朝堂积弊如此深重,这大梁北境却并未被强敌踏破的根本原因或许就是自己眼前这位世代驻守北境的焰亲王了。
“算起来王爷还是朕的姑父,这赈灾事宜还是由王爷负责,如今五大仓出了这样的乱子也交给王爷好了,朕信王爷定会秉公审理,此事想必牵涉及广,内阁中便由岩大人和王爷一并盯着此事吧。”
内阁中葛林生是除王和保之外资历最深的,但却是个好好先生,这一次的案子不得罪人是不行的,非手腕强,拉的下面子的人不可为。
岩月礼立刻俯身下拜:
“臣定不负圣望。”
李崇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去办差去了。
等人都出去李崇坐下之后也觉得有些纳闷,这一次的火他绝不信是无端烧起来的,会是谁放的呢?难道是阎毅谦?他负责赈灾事宜,应该早就想查五大仓了。
宋府中,宋离的毒总算被压下去了一些,只是经过了这两天的折腾人的精神还是差了不少,此刻坐在内厅中用早膳,宫里宫外的消息一件一件地被报上来,得知是焰亲王主审此案,他也定下了心来。
门外一个小厮下来:
“督主,王和保回京了,如今车架已经过了城门,探子来报说王和保在京外便往西南派了人,还和京中的几个御史都照了面。”
宋离垂眸看了看他,只是摆了摆手让人下去了,宋才却有些担忧地开口:
“督主,自从韩维弹劾您已经过去两天了,这两天京中风平浪静,连那些平时像苍蝇一样盯着您的御史都消停着,恐怕等的就是王和保,此事王和保绝不会草草揭过。”
这几天送到宋离这里的折子可是格外的安静,要知道,从前那些御史明知道宋离会看到他们弹劾他的折子,还是三天两头地上书找存在感,这两日安静的有些反常。
宋离对这件事儿倒是并未觉得意外,哼笑了一声开口:
“王和保回去了这么久,这好不容易丁忧结束回京,自然是要送本座一份大礼的。”
宋才总是不放心:
“督主,张朝理确实每年送进京城十几万两,大多都集中在直廷司和六部,御史台这种清水衙门是捞不到什么银子的,那些个御史都是些逮着屎橛子嚼不烂的人,又爱博名头,王和保惯会笼络人心,这一次必然煽动的他们不死不休 。”
宋离眼底讥讽之色明显:
“不死不休?哼,他们如此精忠报国怎不见大梁日渐繁盛啊?一群只长了嘴的东西,他们愿意死本座就送他们去死好了。”
宋离最是看不上的便是御史台那群人,一个个标榜仁义道德,不过是为了博名头罢了,为虚名所挟,终究成不了大气候。
此刻城门外已经有很多官员出城去迎这位丁忧三个月终于回京的王首辅了,纵使这北风凛冽却阻挡不住这群人欢迎王和保回京的心,不过若是细看就会发现,这群人中没有同为内阁辅臣的葛林生和岩月礼。
王和保的车架并不算多么豪华,一辆深蓝顶的马车,后面几个小轿都是些家眷坐的,在后面也不过是些箱笼,是装着行李,物件的,对于内阁首辅来说这确实不算是有排场的出行了。
那辆深蓝马车上的轿门被推开,里面下来了一个未着官服,只一身青布绵衫的人,瞧着年过天命之年,脸盘方正,眉心有些川字纹,不怒自威。
“下官等恭迎首辅。”
王和保扫了一眼这一片的官员,谁人来了,谁人没来心中便已经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