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方反派剧本/保护我方奸臣剧本—— by你的荣光
你的荣光  发于:2024年03月18日

关灯
护眼

而孟昔昭看着他的时候,心里的想法就很多了。
总是在变,而且总是不一样,就比如现在,他突然发现,崔冶的长相变了,距离他们初次相遇,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他变得比以前温润了许多,变得像曾经的谢原,像个谦谦君子,但是比谢原好看一百倍。
二十岁的他原来是这个样子,书里的他就是在二十岁,假死出走,离开权力和欲望的漩涡,从此天高海阔,纵意人生。
都说一谈恋爱就降智,可不降智的恋爱还叫恋爱吗?爱情就是会让人盲目、让人敏感、让人患得患失、让人做很多很多的傻事。
孟昔昭也不例外,他有时候也会略感矫情的想,如果没有我,他也能过得很好。
而这种想法,让他感到失落。
不是难过,只是失落而已,毕竟真的爱一个人,你就会希望他的所有,都跟你有关,当你睁开眼,他在那,当你闭上眼,他就消失了,因为你希望,他只为你而存在。
崔冶看着他的神情发生浅浅的变化,好像在透过他,看到了什么自己永远都看不到的东西,这不会让崔冶感到恐慌,但确实,像是有什么东西,突然勾了一下他的心弦。
水波慢慢推开,崔冶来到孟昔昭面前,他定定的看着他的眼睛,像孟昔昭训练他的那样,有疑问,就问出来。
“你在想什么?”
孟昔昭吸吸鼻子,轻叹一口气,然后又笑了笑:“我在想屠龙者最终变成了恶龙。”
崔冶脑袋上冒出一个问号,这句他是真的听不懂。
孟昔昭顿时笑得更加欢快了:“我的意思是,世界还是公平的,曾经困扰你的,如今也都困扰我了,无妨,别担心,我不厌烦它,甚至,还有点享受呢。”
崔冶愣了愣,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没听明白,但那也不重要,脸上浮出一个浅笑,他扣上孟昔昭的腰,一个用力,就带他沉进了水里。

第160章 番外:兴明
兴明八年九月,吴国公李弥,在吃了两大碗牛肉以后,躺在床上打盹,呼噜声震天响,响着响着,突然就不响了。
这死法有点搞笑,也有点让人羡慕,老将军戎马一生,犯过错,也做过好事,老了儿孙满堂,且个个都找到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儿女未跟他离心,老妻也摸索出了和儿女的相处之道,他没什么可担心的。
吴国公府办丧事,毫不夸张的说,整个应天府的人,来了一半,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得过来吊丧,这盛况,比当初天寿帝去世还夸张。
因为走的没有痛苦,而且老爷子人生的最后十几年,确实是欢快的过了头,所以,大家就是伤心,也不会太严重,甚至回忆着回忆着,还会笑起来。
孟昔昭的舅舅,终于摆脱了世子之位,正式袭爵了,因为他官位比较高,爵位不必降一级,等到李平继位,就没那么好的事了。
在商人证出现之后,李平是第一批去考的,如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财眼看着都要比孟夫人多了,他也会出去跑商,不过这时候赶巧,他正好在应天府当中。
李淮就没这种运气,祖父去世的时候,他正在济南府上任,接了信,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眼底的青黑都不用化了,直接就能去演僵尸。
如今的李淮,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他稳重了许多,办事能力比他哥还厉害,无论在哪个地方,政绩都是一等一的,如今他是山东的转运使,专门负责漕运一事,这可是朝廷最看重的事情,可见他现在地位如何。
孟昔昭对他也不像从前那样嫌弃了,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欠了李淮不少,两人的关系经年累月,倒是越来越好了。
祖父去世,需守孝三年,但谁也不知道李家人是怎么商量的,最后新的吴国公,也就是孟昔昭他舅舅,还有李平,以及孟夫人的后娘一同上书,表示全家都会好好守孝,李平更是会守孝五年,以此恳求崔冶,免了李淮的三年不为官。
在天寿帝时代,不守孝就不守孝了,算不得什么大事。但在崔冶的时代,风气被肃正,底下还有一堆吃饱了没事干的文人强调精神上的高洁,于是,守孝之风,又严格了起来。
李淮此举注定遭人诟病,不过,有弊也有利,他的官途,不用耽搁几年了。
孟昔昭拿着李家老太君写的札子,颇为感慨。
如果换做是他,他大哥,也会愿意为了他,多守孝几年的。
唉,想大哥了,今晚回去看看吧。
兴明九年四月,夷州收复。
兴明九年七月,东瀛海盗三千人,被割下头颅,置于海岸,水军将领亲自举起火把,将它们烧了个干干净净。
兴明九年十二月,詹不休再次发兵,攻打女真,这次是死战,双方损失都非常惨重,女真皇帝被打得逃窜到不咸山当中,而齐国将士因为不熟悉那里的地形,只好僵持在外。
兴明十年正月初三,詹不休遭暗算,负伤,皇帝下令,让他回京修养。
詹不休憋着一股气,连宫人都看得出来,他心不在这,他想回去,继续跟女真人打,估计伤一好,他就要请缨离开了。
修养期间,他就住在皇宫里,皇帝没有女人,就有这么一个好处,大臣们再也不用连夜回家了,好多人半夜定策,定完了打个嗬欠,就在皇宫里睡下,他们的夫人安心,宫里的宫室也够他们住。
一些文人还鼓吹这就是最好的君臣相处方式,甚至开始吹捧皇帝不娶妻,其实是太看重他们这些大臣了,听得孟昔昭一边笑,一边翻了个白眼。
真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隔三差五的,孟昔昭就来看看他这个病号,他们已经认识十多年了,当年詹不休还是个水灵灵的小夥子,如今,他的面皮已经粗糙的像是捕了十年的鱼。帅还是帅的,就是变成了被糟蹋了的帅。
……罢了,反正他单身。
说起单身这个问题,孟昔昭心里的红娘之魂又开始燃烧。
他也算是发现了,他有一个叫做“看着亲近人单身、他就总想问问”的毛病。
首当其冲者,就是银柳,金珠早就嫁人了,如今都跟着夫君一起回应天府定居了,金珠没事就带孩子一起进宫来,那俩双胞胎,如今都能出口成章了。
庆福几年前也娶了媳妇,他爹找的,庆福如今是他府中的管家,他媳妇做的就是管家娘子,小夫妻一起替他打理家业。
连紫藤,都有自己的意中人了,而银柳一直没动静,她似乎就想单纯的当个丫鬟,留在孟昔昭身边。
如果真的是这么想,孟昔昭也不会多管,所以银柳已经熬出了头,这回轮到詹不休了。
“三十而立,你妹妹如今都有三个孩子了,你却还是孤家寡人一个,虽说军营里的男人都这样,但旁人回了家,家里是热乎的,再看你,要不是怕你在家太孤单了,可能会哭出来,我才不会让你留在宫里。”
詹不休:“……”
他幽幽的来了句:“女真未灭,何以家为。”
孟昔昭:“……”
他气得捶了一下詹不休的脑门:“就你还想模仿霍去病?!你们能一样吗,匈奴和女真,能一样吗?”
匈奴对中原的残害太多,可女真,人家还没发展到这个阶段呢,以后说不定也会残害,可现在,确实是没有过,他们最多就是残害残害匈奴。
詹不休严肃道:“你不要低估女真的实力,假以时日,他们必定会对大齐产生威胁。”
孟昔昭无语的看他一眼:“我知道,我只是说,你成家与否,跟女真的战事,没有半点关系,你若不想,直接说不想就是了,何必找什么借口呢。”
詹不休沉默,没说想,也没说不想。
他沉默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孟昔昭注意力被旁的吸引了去,他正在打量桌上放着的一个瓷瓶,突然听到身后,詹不休问了一句:“你有时候会不会想,此生已经足够光耀,但仿佛缺了什么,有什么东西,还不够。”
孟昔昭扭过头,对着他眨眨眼。
“没有。”
短短两个字,他回答的笃定、深信。
詹不休看着他,慢慢的,他笑了一下:“真羡慕啊。”
孟昔昭抿了抿唇,看看他,他问道:“那你觉得,你缺了什么,又是什么东西,让你觉得不够?”
詹不休摇头:“不知道。”
他是真的不知道。
时间可以改变人的一切,除了本性。
年轻时候他咬牙切齿恨不得杀光所有姓崔的人,现在他不这么想了,那种恨意,早在不知道什么年月里,就已经消散了。
后来他参军,从只言片语当中拚凑出自己一直认为是大英雄的父亲,原来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原来他的惨剧,也有一分他自己的责任在里面,这种内心破碎的感觉,让他怀疑一切,甚至质疑起自己为什么要参军来,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突然就明白了自己参军的意义,和他爹没关系,就是他想而已。
詹茴嫁人的时候,他也感到非常的迷茫和痛苦,杀多少敌军都不管用,可杀人是不能缓解心中苦闷的,时间能,慢慢的,他就懂了詹茴当初的选择,也懂了,兄弟姐妹,就是兄弟姐妹而已,幼时在一起,长大了便分离,他的妹妹和他有不同的想法,所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如今齐国和月氏关系亲密,其中缺不了詹茴做的努力,西域小国太多,且各自为政,月氏在其中算是大的,甚至是最大的,有他们的人当说客,很多执拗的国度,如今也愿意放开通商了。
通商永远不止是简单的卖卖东西,文化和信仰,都会一并带过去,到时候就看谁的文化更经得起考验了。
在这点上,孟昔昭十分有信心,四大文明古国消失了三个,作为唯一能传承下来的那个,孟昔昭不信他们连这些西域小国都收拾不了。
通通给我学月氏去,自我驯化、自我斗争、自我分解,这才是最高级的文化战争。
总之,就是这样,詹不休没什么可苦闷的了,他和他这辈子所有的不幸,都和解了,按理说此时的他不应该再有什么觉得不够,可是,他的心不是这样想的。
孟昔昭看着他的神情,半天没说话。
这种问题,他也帮不上什么忙,每个人的内心,都只有自己知道怎么回事。
兴明十年三月初,伤好的詹不休又回去了战场上,正好,入春了,不管耕种还是放牧,这时候都经不起打扰,正是发起战争的最佳时机。
他走的时候,是太子带人去送他,经历了之前那么丢人的一件事,再加上成婚以后没人再把他当个孩子看,所以,太子的行为举止,也变得成熟了不少,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
懦弱是可以伪装的,好色就不行了,成婚两年,他娶了九个女人,放在东宫里,这数量,根本就没人在意,甚至因为崔冶一个女人都没有,满朝文武还感觉挺欣慰的,崔家的皇帝都是奇葩,崔冶在他们看来,更是重中之重,反倒是这个太子,看起来最正常。
有点小毛病,但都不出格。
孟昔昭心说,那是你们还没发现他最出格的地方在哪。
说来也是……真的啊,怎么就这么巧啊,从开国皇帝到崔冶、再到这个太子,就没一个正常的!
崔冶喜欢男人,而太子,他喜欢祖母。
在这个时代,还是喜欢男人更炸裂一些。
崔冶知道这事都好几年了,可除了知道的当天,他微微一笑,仿佛期待着一场好戏一般,后来,他对这事就没有任何兴趣了。
皇家阴私有的是,他对太子没感情,对崔家人也没感情,他唯一好奇的,就是太子能做到什么地步,可一想到他是那种性格,崔冶又不好奇了。
胆子那么小,连他爹崔琂都不如,恐怕最终也就是憋在心里一辈子,什么事都不会做。
崔冶其实也有个毛病。
应该说不是他的毛病,而是这个时代人的通病,就是,即使这是两个人的事,即使那人就站在那,他也看不见她。
这都算不上歧视,就是,看不见而已。
孟昔昭在发现这一点以后,也微微一笑,露出了一个看好戏一般的表情。
兴明十年六月,闫太师也退休了,当了三年太师,过完了瘾,朝上没人再跟他针锋相对,他不免感到了什么叫寂寞如雪,所以,他也打算退下来了。
而他这一退,勾起了孟旧玉的心思。
孟旧玉比闫太师年轻二十岁,不管怎么看,他都不该这时候就走。
可孟旧玉有自己的考量,闫太师走了,朝中最德高望重的人,就成了他,他小儿子如今是三司使,兼尚书令,他大儿子如今是资政殿学士,兼右散骑常侍。他女婿是御史大夫,他妻家外甥,还是江南东路的转运使兼监察使。
一家子,全都是高官、大官。
在这种情况下,他留在朝里,会挡了小辈的路,也容易落人口舌,再者说,他这辈子的官,已经做到头了,再留下去,就是像闫顺英一样,当个太师,然后风风光光的退休。
他对太师之位又没有执念,何不跳过,直接退休呢?
孙女孟徽音已经大了,两个孙子一个已经上书堂,另一个刚开蒙,外孙和外孙女年纪小一些,正是最可爱的时候。
这世上怕是没有比他更幸福的一家之长了,待在家中含饴弄孙,多陪陪夫人,也是一桩美事啊。
孟旧玉做了决定,便把全家人都召集来,连谢原都被他叫来了,他没叫陛下,也不敢叫,但孟昔昭一听说是全家都要听的大事,于是,他和崔冶低调的换上便服,来了孟家。
孟旧玉一看见崔冶,就习惯性的头疼。
但他还是保持住了风度,装得很淡定的样子,把自己的决定,跟小辈们说了一遍。
堂下,四男两女面面相觑。
其实他们都想再劝劝,可孟旧玉很坚持,唯一能劝动他的人,孟夫人,她稳坐一旁,鼓励的微笑着,看着她的相公,显然,她非常支持孟旧玉的决定。
于是,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能就这么定下了。
第二天,孟旧玉上朝时,当场提出这件事,陛下再三劝阻,无法打消他的念头,只好答应了他。
这只是一场戏,每个人退休之前都要演的戏,大家心知肚明,却还是十分愕然,因为谁也不知道,孟旧玉会突然来这么一出。
当年他来到朝堂,意气飞扬,如今他离开朝堂,更是凭海临风、不卑不亢。
天寿帝的时代早就落幕了,但独属于孟旧玉的舞台、和他的故事,直到此时,才终于结束。
然而结束的只是故事而已,身为主演的他,在落幕之后,还有平淡的日子要过,而那些旁人看不到的日子,也是他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第161章 番外:兴明
兴明十一年,女真大将军,也就是女真皇帝的亲哥哥,被詹不休一刀斩下马,头颅咕噜咕噜,直接掉下了山沟。
女真人被这一幕吓得肝胆俱裂,因为他们把大将军奉若神明,觉得这世上根本没有人能取他的性命,女真士气被打破,齐国人乘胜追击,女真皇帝被迫壮士断腕,留下五千同胞断后,丢下老人和伤残者,剩下的人,护着孩子,连夜逃走,这次逃的更远,都到高丽那边了。
高丽山高水远,再追击过去,就会碰上高丽人,而且长途跋涉,齐国将士并不擅长爬山和深入丛林,最后,詹不休只能气愤的离开。
这是他第二次看着那个女真皇帝,跟泥鳅一样的溜走。
兴明十二年,太子妃难产,诞下一个死婴之后没几天,就撒手人寰,太子很悲伤,但他只是默默的流泪,根本不敢去看自己死去的妻子和孩子一眼,至于原因,他偷偷的告诉苏若存,他说他怕死尸。
兴明十三年,朝中势力又一次洗牌,孟昔昭终于从当了十几年的三司使上退下来了,变成了右相,而左相,是指挥有方、连军营的大老粗都格外推崇的臧禾。
谢原为参知政事,而接替了孟昔昭的,是他表哥李淮,他在地方上当了将近十年的大员,见过民生百态,知道钱粮二字到底代表着什么,而且他家有钱,特别有钱,他不像李平和孟昔昂那样,有财迷和贪污的可能,所以把这个重要职务交给他,孟昔昭还是很放心的。
看起来朝中的关键位置,都是孟昔昭的人了,但其实也没那么顺利,站的位置高了,友谊二字,就被淡化了。
臧禾经常跟孟昔昭持不同的意见,而且因为崔冶十分的偏心眼,他一定会听孟昔昭的,搞得臧禾总是很生气,听说他在家里还弄了个类似座谈会的东西,但主要是用来抱怨这一对君臣。
孟昔昭听说了,也一点都不在意。
一下子提拔上来这么多人,连詹不休,都莫名其妙就升任骁骑大将军,把丁醇给盖过去了,这自然是有原因的,十五年之约即将到来,崔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卸任归隐了。
主强臣弱,主弱臣强,至于到底哪种是好事,还是要看此人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崔冶为何从来都不在乎太子是什么德行,连当年第一次看见太子畏畏缩缩的模样时,他也是瞥一眼,就不管了。
原因就是,他觉得继任者懦弱一点没什么不好的,这样正好能让旁人来把持朝政。
而崔冶看中的人,就是这个天天跟孟昔昭针锋相对,天天受闷气的臧禾。
好多年以前,从还在匈奴的时候开始,崔冶就已经展现出了对臧禾的欣赏和信任,可能是同性相吸,也可能是臧禾身上的某种特质让他觉得非常适合执政,总之,崔冶有意无意的锻炼他,把他从这换到那,再从那换到这。
崔冶也不是神仙,他不知道朝臣选出来的太子是那个德行,这想法,是他见到太子以后,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很轻易的冒出来的,他向来是个离经叛道的人,天下社稷,交给谁不是交呢。
崔冶的想法,孟昔昭知道一些,但是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只是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仿佛在笑他不知所谓,也仿佛在笑他,你想的可真美。
古往今来,继任者百分之八十都不会按照先人的想法走,他们肯定会走偏,肯定会灵光一闪、决定干点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孟昔昭的想法是,选继任者,不看这人聪不聪明,也不看这人有没有野心,只看此人的信仰与观念,和自己有多少的重合。
诸子百家时代,各家的传承,都是由徒弟完成的,那些徒弟就是继任者,为何他们能不偏不倚,将火种留下,自然是因为他们有同样的信念,有同样的坚持。
被孟昔昭秘密上过一个月课的苏若存,不管她想不想要,都被孟昔昭无意中的灌输了一堆的思想,如皇帝蠢笨如猪,如人就是人、全都有自己的劣根性,如他对贵族、皇权的藐视和浑不在意。
后来天下安定,十来年的时间,孟昔昭再也没给她上过课,可是他每天都很忙,每天都在下发新的政令,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觉得很迷惑,看不懂究竟是为什么,直到成果传来,证明了他是对的。
苏若存离他很近,也离他很远,她没法去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她能第一时间看到全过程,然后,她就会思考。
臧禾不知道他未来会走到什么位置上,他雄心勃勃,但也不至于这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着控制皇帝了;苏若存也一样,她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到什么地步,目前,她只是想做点事而已,想发挥一下自己的能力,给自己的名字,再增添一抹亮色。
人的本性决定了他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而那些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却不是他们抢来的,而是旁人放在他们面前的。
这就是时代的洪流,由无数的人、如星星点点,推着他们往前走,谁也想不到,自己的未来到底会有什么样的际遇。
理论上讲,他们两人都很有能力,也都承担得下这种重任,所以,唯一决定谁赢谁输的,就是命了。
虽然总说人定胜天,可谁也没法否认,所谓的巧合、命运,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让一个人的一辈子,彻底拐个弯。
兴明十四年,皇帝在万寿节之后,对大臣们提出了他心有余力不足、近来越发感觉身体虚弱的事情,并暗示他们,自己有可能会禅位。
大臣当然是特别慌,好不容易有个好皇帝,还这么容易就没了,这谁受得了,不过,参考崔家皇帝的寿命,如今的皇帝也已经三十七岁了,确实……到寿数了。
真惨,三十七就到寿数了。
接下来的一年里,崔冶时不时就加深一下朝臣的印象,让他们有心理准备,甚至开始站队,开始思考新皇登基以后自己要怎么办,一年的时间,足够让所有人都接受这件事,等到了兴明十五年春末,崔冶躺床上装了五天昏迷,醒来之后,便召集所有大臣,写了禅让的圣旨。
太子如今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小时候那些小家子气,真的一点都看不到了,他跪在地上,接过圣旨,硬挤出两滴眼泪,哀戚的叫了一声父皇。
孟昔昭在一旁看着,总觉得这个画面有点眼熟。
而太子叫完以后,他抬起头,下意识的看向孟昔昭,后者看懂了他的意思,于是笑了笑:“殿下放心,微臣会随陛下出宫疗养,时时陪伴在侧,定不让殿下担心。”
太子也笑了,确实是如释重负的样子,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放心了什么事。
三天之后,将早就收拾好的行囊都搬上车,银柳又清点一遍,有没有落下的,庆福一家子已经提前过去了,刚过完年,他和他娘子,就带着不太重要的东西先出发,顺便在那边安顿自己的父母孩子。
郁浮岚如今带领着全部的侍卫亲军,他和闻士集不一样,闻士集在军中威望不高,所以说换就把他换了,而新皇要想换掉郁浮岚,还得掂量掂量。
更何况崔冶是禅位了,又不是死了,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胆小的新皇估计都不敢把他的人给撤下去。
所以郁浮岚不跟着,还是留在应天府,也充当崔冶和孟昔昭的耳目,要是出了大事,他们也好第一时间知道。
而张硕恭是崔冶去哪他去哪,他这条命就是崔冶的,所以此时的他,正跟银柳一起,清点行囊。
行囊都装好,又跟来送别的臧禾等臣子说了会儿话,他们便出发了。
今日春光正好,他们这一行人,伪装成搬迁出城的富人家,等到了城门外,车队又慢慢停下。
孟昔昂一家,还有谢原一家,都站在这,给他们送行。
谢韵外放了,人回不来,只送了信过来,诚意到了就行。
十八年,岁月如梭,如今他们都是中年人了,当年逮着孟昔昭就教训个不停的大哥,如今都要当岳父了,做个贪官的梦想不知何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年少时的每一个雄心壮志,他都没有实现,没能考中科举,也没能当上贪官,更没能好好做个大哥,护着弟弟妹妹,让他们永远天真。
可他真心觉得,即使所有雄心都失败了,他这辈子,还是很成功啊。
看着孟昔昭从车上下来,三十五岁的他看上去还跟二十多岁一样,圆圆的、娃娃一般的长相,到了这时候,就格外的显年轻,仿佛周围这一圈人,都跟他不是一个辈分的。
孟娇娇从看见孟昔昭的时候就开始抹眼泪,他们的小妹年纪越大,越爱哭,不管什么事都要哭,但人家谢原不在意,人家还喜欢哄着,所以,别人又能说什么呢。
孟昔昭可不是孟娇娇这样的,他这辈子几乎就没流过泪,但来到孟昔昂面前以后,他看着不论什么时候,都关心爱护自己的大哥,他想说一句,大哥,我走了。
结果只是说了大哥两个字,他的嗓子就哽咽了。
这可吓坏众人了,因为在他们眼里,孟昔昭就是不会哭的,他那双眼睛,只能用来算计人,不能用来哭。
孟昔昂微愣,而一旁的孟娇娇却像打开了什么开关,猛地冲过去,抱住孟昔昭就嚎啕大哭,还说着:“二哥,等三郎也成婚了,我就去找你,爹娘你都别担心,有我们在呢,大哥……大哥你过来呀!”
孟昔昂还是愣愣的,县主实在看不下去了,猛地一推他后腰,把他推到了那边,学了一辈子什么叫仁义礼智信的人,在碰到自己的两个弟弟妹妹的以后,好像也打开了一个开关,嗷的一嗓子,他也开始爆哭,两只胳膊搂着两个人,哭的山上的狗都要看看,底下是什么动物在惨叫。
县主欣慰又无奈的看着他们,然后低下头,拭掉因为感动流下的泪,这样一来,就显得旁边的崔冶和谢原特别格格不入。
福至心灵一般,他俩对视一眼,那么多年了,回不去的就是回不去,尴尬的关系,也永远尴尬。
明明谢原能为崔冶送命,崔冶也会暗中关注他家几个孩子都怎么样了,可见了面,两人就是没话。
都这样了,还没话。
最后,那边的哭声都开始减轻了,谢原才弱弱的说了一句:“等三郎成婚了,我同娇娇一起过去。”
崔冶:“……”
“哦。”
不远处,更加格格不入的几个小辈,默默的看着自家好厉害的爹,和好厉害的娘哭成这个德行,这一幕足够震撼他们一辈子。
突然,一个小辈伸出手,都不用抬胳膊,就拍上另一个小辈的脑袋:“喂,你什么时候成婚啊。”
被拍的谢三郎恼羞成怒:“……我怎么知道,我才八岁啊!”
最终,他们出发了。
他们要去的地方是越州会稽县,一个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的地方。
而且当地十分富庶,不用担心生活上的不便。
曾经应天府一枝独秀,如今又有不少地方崛起,金城是其一,越州也是其一,虽然还达不到全民脱贫,可地图上的光亮,已经渐渐点起了一大片,凡是亮着光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商农和谐共处,那些曾经只有应天府才吃得到、玩得到的东西,现在其他的城池,也都有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