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车马慢—— byShim97
Shim97  发于:2024年01月24日

关灯
护眼

就是前几天,他在办公室时,听到的那声爆炸响。
原来那天他坐着轿车回集体宿舍时,从轿车旁疾驰而过的那辆皮卡车里,就载着阿昭。
他们离得那么近,他甚至听到车里的人叫着快些快些人昏过去了,却不知道他们喊的“人”,就是阿昭。
方曜本以为他们很快就能重逢,却没想到他们已在那么近的地方错过了。

路昭坐着火车,在德裕市下了车。
他还记得七年前他从首都到德阳县来,先坐火车到澄州州府澄阳市,然后换乘长途客车到德裕市,再换中巴车坐到德裕市下辖的德阳县,折腾得不得了。
而现在,德裕市已经建起了火车站,来往澄阳市和德裕市的车次还不少。他在澄阳市买票换乘,四个小时就坐到了德裕市,再坐一两个小时中巴车,就到了德阳县。
县里与他三年前离开时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别说与七年前相比。
路昭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来时看到的景象,客运站走出来是一个小广场,四周有些荒芜,只能看见远远的城区里低矮的建筑。
小广场连着还算平坦的泥巴路,通往县中心。而小广场前全是蹬三轮的普通老百姓,一个个晒得黝黑。
可现在他走出客运站,看见的是一片新建的小楼房,广场外围修起了宽敞的水泥马路,通往县中心。
马路边全是楼房,路上人来人往,不少人骑着自行车、摩托三轮车,甚至还有开小轿车的。
路昭在广场上愣愣站了片刻,才意识到,德阳县真的腾飞了。
短短三年,城区就扩建到了客运站处,楼房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以前停满小广场的人力三轮车,现在大多也被摩托三轮车取代了。
路昭感慨万千,拎着皮箱一路往城区走。
他知道,德阳县的腾飞,根本原因是赶上了国内改革发展的东风。
经济改革的十来年里,国内生产总值翻了近十倍,在这样高速发展的大势下,这个小县城只需要轻轻振动翅膀,就会被东风送上云霄。
有国内轻工业的快速发展的基础,楼房、摩托车、小轿车,这些曾经离普通老百姓生活很遥远的奢侈品,才终于走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路昭在县中心的招待所开了个房间,住下来。
以前,这个招待所是县里唯一一个能下榻的旅馆,装修也算是当时最气派的。
可现在县里有了支柱产业,有了来来往往的商人,旅馆遍地开花,这招待所放在里头就不起眼了。
路昭在前台办理入住时,四下看看招待所装修过时的大堂,问前台的工作人员:“你们这儿开了也有好些年了,就不考虑重新装修一下?我看别的旅馆生意都很好。”
而招待所就愈发显得门可罗雀。
前台工作人员道:“县里说是要改制,把我们招待所卖给私人老板,所以现在不给我们出钱装修了。”
路昭点点头:“原来如此。”
前台工作人员把房门钥匙递给他:“好了,赵明明先生,这是您的房门钥匙。”
路昭听到这个还不太熟的名字,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接下钥匙:“谢谢。”
他拎着皮箱爬上楼,找到了房间入住,然后出门去,打算把崭新的县城逛一遍。
为防被熟人认出来,他还是戴上了帽子口罩,捂得严严实实,从招待所出发,绕着县城兜圈。
这会儿正是下午,初秋时分,天气仍然炎热,路昭捂得严,走了不一会儿就出了满脸的汗。
他只能找了个树荫遮一遮阳,摘下口罩,拿手帕擦汗。
正在这时,一人踩着自行车,后座还载着个背书包的少年,从他跟前经过。
路昭微微瞪大了眼睛。
这是老吴,后座载着他儿子。
前几年他媳妇出意外时,他连做手术的钱都是到处借的,路昭也给他借了钱。可惜他媳妇没撑过来,老吴当时也差点寻死,路昭还宽慰了他几次。
现在,他已经走出丧妻的阴霾,还骑上自行车了,看来日子过得不错。
有路人同他打招呼:“老吴,上哪儿去啊?”
老吴一边慢悠悠地蹬车,一边说:“送儿子去坐车,他们大学马上要开学了。”
“你儿子在哪儿读书啊?”
“就在澄阳市嘛。”
老吴一边骑车,一边同熟人聊了几句,慢悠悠地往前走了。
路昭在后看着,不由微微一笑。
他花了一整个下午,才把德阳县城的东面逛完。现在的城区可比七年前要大多了。
等回到县中心时,已经到了五点半,路昭走了一下午,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便在路边找了家小饭馆,叫了一碗海鲜馄饨。
他本想到经改局门口的小摊上吃的,可是那老板和他太熟了,还跑到首都来替他申过冤,路昭怕被认出来。
好在这家小馆子味道也不错,他很快吃完了一碗馄饨,还觉得没吃饱,又要了一碗海鲜面。
正坐在方桌前等面条,一人走过来,把公文包往他对面的凳子上一搁:“同志,拼个座。”
路昭觉得这声音耳熟,抬眼一看。
竟然是孙飞!
不过孙飞似乎没注意他,把包一搁,就转头同老板点单去了。
路昭下意识想开口叫他,又记起任平飞叮嘱过,不能和熟人朋友来往,连忙掏出兜里的棉口罩戴上。
孙飞点完单,坐在了他对面。
路昭很想和他说两句话,却只能低下头,避免被他看见。
这会儿正是饭点,小馆子里坐满了客,老板显然忙不过来了,路昭和孙飞点的东西半天也没上来。
孙飞本来低头拿着笔记本在看,后来等了好一会儿,便合上本子,催了老板一句,转过头来,才看见对面坐的雌虫,大热天的竟然戴着鸭舌帽和棉口罩。
他不由笑笑:“同志,你吃饭还戴口罩?”
路昭很想回他两句,就像以前在德阳县经改局时,那样无拘无束地嬉笑怒骂、肆意谈天。
可现在,他却只能在口罩下含糊地应一句,把头埋得更低。
他自我安慰地想,这样也挺好的。
要是叫了孙飞,两个人虽然能聊天叙旧,但孙飞少不得要问他现在发展得如何,到时他如何回答?直接说自己被停职了?
现在这样形同陌路地坐着,反倒给自己留了几分脸面。
路昭心头微酸。
等到他的海鲜面终于端上来,孙飞叫的海鲜馄饨也上来了。两个人就像再普通不过的陌生人,拼着桌子,低头沉默地吃饭。
路昭先一步吃完,低着头擦擦嘴,重新戴上口罩,才站起身:“老板,多少钱?”
他这声音一出来,坐着吃馄饨的孙飞就一愣。
柜台后的老板一边忙着煮面,一边说:“你的海鲜面、海鲜馄饨,一共五元。”
路昭低头从兜里掏钱,坐着的孙飞终于看见了他帽檐下遮着的一双眼睛,一下子站起来,一把抓住了路昭的手臂。
路昭愣了愣,但不敢抬眼看他,连忙挣脱手。
“啊,抱歉。”孙飞松开他,转向老板,“我帮他付。”
路昭立刻猜到他认出自己了,连忙摆手:“不不,同志,只是拼个桌,不用帮我买单。”
正在掏钱的孙飞愣住了。
像是不明白路昭为什么一副不认识自己的样子,还称呼自己为“同志”,他有些不确定了,试探地问:“你不是路昭?”
路昭自己付了五块钱,说:“同志,我叫赵明明。”
孙飞一时怅然若失,尴尬道:“抱歉,我认错人了。”
他又坐回了座位上,小声喃喃:“也对,路昭这会儿都是大领导了,就算回德阳县看看,怎么也得有随从了。”
路昭听见他的自言自语,心中苦笑。
确实,自己也算个领导了,只是还没爬得够高,就被停职了。
他压低帽檐,走出了小面馆。
德阳县已经发展得很不错,而从这里起步的自己,却混得如此落魄。
路昭这天晚上躺在招待所的床上,一整晚都没有睡着。
他本以为自己会期待和熟人朋友见面,哪怕只是偷偷地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
可现在,他突然害怕见到他们了。
在所有朋友熟人的眼里,他都应该有光明的前程、应该过得风光无限。
可实际上,现在的他却是个失踪人口,没有工作、没有人管,甚至也没有收入——因为属于路昭这个名字下的那些财产,他现在都动不了,身上就带着在单位领的几个月工资的现金。
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这些钱用完之前,自己能不能回到首都,重新开始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明明他一直努力、一刻不停,为什么还是把一片光明的前程,走成了现在这样的一片灰暗?
是他的方向选错了吗?
是他真的没有走这条路的天分、他的本事不行吗?
路昭一遍遍地问自己,可怎么问,也没法自行想出一个答案。
第二天他去了海边祭奠老李,自言自语地同老李说了几句话,对着空气问出了这些问题。
可温暖湿润的海风也没有回答他,只是轻轻拂过他的发丝,像老李的手,摸着他的头。
路昭忽然觉得惭愧。
师父曾经教过他的,要他一定要走得更长远。
可他却辜负了师父的期望,出去兜了一圈回来,竟然还不如出去前混得好。
而且混了这么多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想不通的问题,一点儿也没活通透,把师父教给他的东西全退回去了。
路昭迎着湿润的海风,喃喃道:“我好没用啊,师父。”
“您收了我这样一个关门弟子,在天上看到我这副落魄样,一定被我气死了吧。”
“我不该现在来祭奠您的,我该等到复职以后。”路昭顿了顿,又苦笑着继续说,“可是,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复职。”
“我本来还以为,自己虽然不聪明,但也不算笨,只要努力,总也能混得不错。”他自嘲道,“没想到,现在混的,都没脸来见您了。”
这些话消散在海风中,没有人回答他。
路昭几乎是落荒而逃地,离开了德阳县。

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了。
他早就失去了家,无根浮萍一样飘着,这些年有单位、有工作,才算踏实了一些。
可现在他又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又没法联系朋友。
他和社会的联系好像被一刀砍断了。
他像飘在现实世界之外的一道游魂,没有依靠,没有目的地。
路昭在售票窗口前茫然地四处乱看,从下午一直站到了晚上,终于抬起脚,走过去买了一张去宁海的卧铺票。
去看看宋悦吧,远远看看。
他坐了一晚上火车,第二天上午抵达了宁海。
他在工业园区附近找了家便宜的旅馆,然后混进工业园里,找到宋悦的工厂。
可惜,宋悦人不在厂里,轿车没停在门口。
路昭在厂区的报刊亭看了一下午报,也没等到他来厂里,便又去他住的小区。
宋悦住的那一栋,十一楼,屋子的灯都没亮。
路昭叹了一口气。
他在宁海暂时住了下来,每天上午出去坐上一趟公交车,在市里转转,下午就去工业园区远远地等宋悦。
这么等了半个月,宋悦终于出现了。
他看起来十分疲惫,脸上连个笑也没有。路昭在工厂的后门处,听见他在自己办公室打电话,同别人吵得很大声。
“好好的一个大活人,怎么会说失踪就失踪?你们警察不管吗?”
路昭知道他是在找自己,可他不敢出去,怕见到宋悦,也怕连累宋悦。
宋悦不停地打电话,时而吵架,时而求人,就这么忙活了一下午,走出工厂时,眉头仍紧紧蹙着。
路昭看着他开车离去,叹了一口气。
他独自回到了入住的小旅馆,进门时,柜台后的老板就连忙出声:“哎,这位老板,你回来了,明天还住吗?”
路昭一愣,想起自己预交的房费该用完了,便点点头。
“再住几天哪?给你算算房费。”老板说。
路昭一边掏着兜里的钱,一边说:“再住两天吧。”
宁海经济发达,往来的商人如过江之鲫,工业园区更是如此,所以这家小旅馆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比其他城市同等条件的旅馆也要贵不少,住一晚单间得十五元钱。
路昭在这儿住了半个月,就花了两百多元,他要是去租个房子,一个月房租都花不了这么多。
他从兜里掏出三十元,付完两天房费,兜里就只剩几枚硬币了。
路昭看着这剩下的几元钱,反思了一下自己。
他以前是很节省的。
可自从自己能挣钱之后,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越来越多,他花钱也就不在意价格了。
再加上这些年他工作的单位性质,几乎都是包吃包住,只有晚饭他自己做,平时他工作又忙,根本没什么时间花钱,所以一直没意识到自己花钱变得大手大脚了。
这回出来,他身上只带着刚从单位领的三个月工资,一共才一千出头,这出来不到一个月,就花了三百了。
这么下去,这些钱哪够他熬到复职?
不过,好在这里是宁海,遍地都是机会。他这个本事,出去打份工,总能养活自己了。
路昭仔细想了想,自己反正也没处可去,不如就在宁海暂时落脚,找个活计干着,总好过整天无所事事。
拿定主意,第二天,他就出门去找活儿干。
照他这个本事,干点门槛高的工作绰绰有余。路昭先去了就业处,看了一上午招聘信息,有好些单位给的条件很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员工人数太多了——一招就招几十个人,单位规模肯定上百人了。
路昭现在还被人盯着呢,不敢出去抛头露面。
看了一上午没什么收获,他便先出来吃午饭。
然而,还没找到饭馆,他先碰上了一位熟人。
说熟人不太妥当,路昭只见过他一次——就是在宁海日报上刊登左安县新闻的那位付主编。
他正在一间小照相馆前,悠闲地浇着照相馆门口小花架上的几盆花。
只是,他眼神实在不好,浇完了花,没留意旁边立着个扫帚,一下子踩在扫帚上。扫帚登时弹了起来,打翻了花架最顶上的花盆。
付老头手忙脚乱去扶花盆,可动作仍太慢了,花盆直直往地上掉。
眼看花盆将要落地摔碎,一只手伸过来,一把接住了花盆。
“您慢点。”路昭单手接着花盆,把它重新放在了花架上。
“哎哟,这土洒了你一手。”付老头招呼着他,“快,年轻人,我给你冲冲。”
他抄着洒水壶,往路昭手臂上浇。
路昭微微一愣。
这位付主编,好像没有认出自己。
这也正常,他们只见过一次面,而付主编年纪又大了,眼神不好,记性也不好。
路昭一边洗干净手,一边说:“不要紧的。您自己得当心点。”
“哎,人老了,不中用了。”付老头把洒水壶搁在地上,“开个照相馆想挣点钱,结果连洗照片都费劲,再招不到助手,我这店也开不下去了。”
他看了看路昭:“你识字吗?会不会洗照片?”
路昭顿住了。
不得不说,付主编还是有几分商业头脑,照相馆开在就业处附近,有的是人来照招聘用的正式照片。
只是,他的相机仍是现在最常见的胶片机,洗照片不像数码相机那样方便。在暗房里洗照片,得有个眼神好的助手帮忙才行。
这份工作倒正符合路昭的心意——不用在外抛头露面,不用同许多同事打交道,又能勉强糊口。
他便说:“我识字,也用过数码相机。不过不会洗胶卷。”
看他有意向,付老头忙说:“不要紧,我教你,你很快就学会了。我不给你付死工资,就每个月利润分你四成,怎么样?”
“这么多?”路昭吃了一惊。
付老头笑道:“我又不用挣多少钱。而且我这小照相馆才开了两个月,没什么客人,看看有你当模特,能不能多招几个客人来照相。”
路昭一听,登时摆手:“我不当模特。”
要是把他的照片贴在橱窗打广告,恐怕没几天他就被人找上门了。
“啧,长得这么好看,不当模特浪费了。”付老头仍不放弃。
路昭直摇头:“我可以来先做一个月试试,但是我不当模特。”
他的工作就这么定了下来。
付老头被报社辞退后,单位分的房子也被收回了,每月只能领基本养老金。好在他还有一些积蓄,就买下了这栋二层半的小房子,开了照相馆。
听说路昭是外地来的,没个落脚的地方,他便让路昭搬进了小楼,住在小阁楼上。
他花了几天时间教会路昭用胶片机、洗照片,然后两个人就整天坐在门口,等着生意上门。
也许路昭这张脸真的起到了一点广告效果,他在门口坐着的时候,上门的客人就会陡然增多。
然而这年头照相的价格不便宜,大多数人只是问问,站在门口不走,搭讪路昭,少有人真正付钱照相。
付老头动了动脑筋,把照相馆门口好好收拾了一番,围出一个小院子,摆上十来张小板凳,撑上大伞,放上一个书报架,让路昭在院里看书。
然后他自个儿在旁摆上一块牌子——租书,一小时一毛钱。
人不会天天来照相,但可以天天来读书。
一开始路昭还觉得他的收费太贵,没几个人会来看——毕竟现在去书屋租一本书,一天才两毛钱,还可以带回家去看。
可他没想到,来租书看的人竟然不少,每天小院里都坐满了人。
只是这些人看书不怎么认真,总喜欢问这问那。
其中有一个叫胡风迎的年轻雄虫尤为突出。
别人多多少少还是看看书,而他一进来,往桌上的纸箱里丢下一元钱,就直奔路昭身边,嘘寒问暖,买这买那,连书架都不碰一下。
路昭好心地提醒他:“你付了钱,可以拿书看。”
胡风迎很直白:“我一看书就头疼,我就是来看你的。”
路昭看他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就问:“你工作了?还是在读书?每天都这么闲。”
“我上班了,还是好单位呢!”胡风迎拉来一条板凳坐在他跟前,“市宣传部,知道吗?”
路昭说:“确实是好单位。可不应当这么闲吧?”
胡风迎朝他挑眉:“你今天下班跟我去看电影,我就告诉你,我为什么这么闲。”
路昭:“……”
他不搭理他了,低头继续看书。
“哎,别不理人啊。”胡风迎赶紧凑过来,“赵明明,明明,跟我说说话。”
“我比你大七八岁呢,别乱叫。”路昭翻了一页书。
“那不是巧了嘛,我小时候算八字,八字先生说我以后的老婆比我年纪大。”胡风迎腆着脸继续说。
这话一出,周围不少看书的人都开口了。
“这有什么,多少人都是娶大几岁的老婆。”
“八字先生怎么不说,你以后的老婆肯定是雌虫。”
“哈哈哈哈!”
讲话的人一多,小院里热闹非凡,路昭被吵得看不下去书,便站起身,进屋去了。
一众笑闹的雄虫们登时面面相觑。
“都是你,每次你来,就把明明气走了。”有人推了一把胡风迎。
“就是,油腔滑调。”
胡风迎拍拍自己的嘴:“哎我这嘴,就是管不住。”
院门口坐着看报的付老头抬起眼来,从老花镜上方瞪了他们一眼。
“安静点看书。”他粗声道,“一副吊儿郎当的样,谁瞎了眼看上你们。”
被他一骂,院里又安静下来,众人继续低头看书了。
作者有话要说:
快了快了,马上方先生也来宁海了

冬季降临时,方曜被送到了穹桥的疗养院。
原本他八月底就该过来了,但他花了两三个月东奔西走打听阿昭的消息,整天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着,整个人肉眼可见地憔悴下去。
最后是刘应将军看不下去,下了死命令,让警卫员直接把他押上飞机,送到了穹桥疗养院。
十一月的穹桥依然十分温暖,方曜被严密看守着,每天只能按部就班地做复健、吃营养餐,每周体检一次,连疗养院的门都踏不出去。
不过,他还可以打电话和写信,一有时间他就到处给人打电话,问问帮忙找路昭的事情有没有进展。
同时,他也托人去联系路昭的领导、同事、老师、朋友,尤其是路昭给他的信中提到过的那些人,看看他们有没有路昭的消息。
最有效的寻找渠道,是通过系统,找到那个把路昭处理成失踪人口的人。
可惜,系统里设计隐藏踪迹、使用新身份这类操作的初衷,就是为了执行特殊保护,因此不会留下任何可追溯的痕迹。
系统里没法找出这个人,方曜就只能托关系一个一个去问,把首都的公安系统问个遍,然而人家也不一定跟他说真话。
毕竟,能帮路昭这等大忙的人,肯定与路昭十分熟悉,也就了解路昭的家庭背景、朋友熟人。
方曜八年来从没出现在路昭身边,人家哪会相信他说的什么“未婚夫妻”?
所以,几个月过去,方曜一无所获。
几乎所有朋友都告诉他:耐心等等吧,也许要不了多久,他就自己回来了。
可是,方曜怎么冷静得下来?
要是阿昭一个人在外遇上危险呢?要是他好多年都不回来呢?
他们要他耐心等,可他等的是一个未知数。
他终于知道,这些年阿昭等着他的时候,是多么煎熬了。
不知道这个人在哪里,多久回来。
甚至不知道他到底会不会回来。
这样的等待,没有一个可以预知的结果,只能凭自己的苦苦坚持。
方曜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叹出来。
警卫员小唐在他身后跟着,没察觉他的闷闷不乐,说:“方院长,兜完一圈,咱们就可以回去看看电视了。”
疗养院里头很宽敞,兜一圈得一小时,吃完晚饭兜一圈回来时,正好晚上七点,可以看新闻联播了。
小唐以前在部队,最多就是听听广播,少有能看电视的时候。因此跟着方曜过来后,每晚都不会错过新闻联播,一到七点就准时提醒方曜,可以开电视了。
方曜心事重重,一边走,一边说:“明天我要出一趟门,去宁海。”
小唐一愣,登时两眼放光。
他在首都就听说过,宁海市是经济改革的前沿阵地,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他早就想去见识一下了。
“那我待会儿就给领导汇报,申请明天给您安排车。”小唐说,“不过,申请上还得写明事由。”
方曜:“就写拜访友人。”
他花了些时间联系上了宋悦,不过宋悦和他一样也在找路昭。
他约好了明天过去拜访,看看两人掌握的信息能不能推测出有用的线索。
第二天是个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暖和得只用穿单衣。方曜坐着小轿车,走了一个小时进入宁海市,又花了半小时才抵达宋悦的工厂。
远远的,他就看见了抱着双臂倚在工厂大院门口的宋悦。
这么多年过去,宋悦依然是老样子,披着一头浓密的长发,戴着夸张的大耳环,穿着时髦的碎花衬衫和深蓝色牛仔喇叭裤,像画报上的模特一样。
方曜的轿车停在大院门口,前座的小唐当即下车,给他拉开了车门。
门口等着的宋悦微微一愣,往车上看去,就见一条长腿跨了出来。
下一刻,那张俊美无俦的脸撞入视线。
精雕细琢的眉骨、鼻梁、下颌,造物主似乎在捏造他的时候尤其用心,头脸五官、肩颈腰腿,甚至皮肤发丝,没有一处不美。
尤其在日光下,他的皮肤白皙得反出一层光晕,俊美得不似真人。
宋悦即使在社会上打拼了这么多年,见过了形形色色的美人,再次看见他,还是忍不住感慨。
“方先生,你是不会老吗?”
下车的方曜笑了笑,一指自己的鬓角:“头发都白了。”
“是啊,头发都白了,脸却没怎么变。”宋悦哈哈一笑,迎着他进了大院,上楼走进自己的办公室。
两人以前接触得并不多,那时候方曜冷淡高傲,宋悦年轻脸皮薄,凑到一块儿也说不出几句话。
可多年以后坐在一块儿,却奇异地熟悉了起来——可能是分别的时间太久,见到老熟人,就可以把这些年发生的大小事一一细数一遍,绝不至于没有谈资。
宋悦讲了这几年和路昭每年一起出去短途旅行的趣事,也讲了路昭给他写信或打电话诉的苦,还讲了左安县的事。
由于路昭正是因为牵扯进左安县的大案里,才失踪的,所以宋悦一提起这个小县城,方曜立刻打起了精神。
——这是他来拜访宋悦的重要原因。
之前他四处打听案件全貌,但此案毕竟还在侦查中,许多信息是不对外公开的,他也只能根据局外人的说法拼拼凑凑,了解得不甚完整。
而宋悦是路昭的诉苦对象,从路昭去左安县起,三年来的大小事件都同宋悦讲过。所以宋悦把这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讲给方曜听。
“……这样一来,他和肖立群之间就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可是,肖立群太贪心,看煤矿工厂搞得好,就想来占干股。而他要占干股,就要先把路昭搞下去。”
“可他没有十足的把握,背后的靠山贺委员是否会鼎力相助。所以他想了个办法,把贺委员的小儿子贺杰骗来左安县,故意挑起贺杰对路昭的记恨,想借贺杰的手,把路昭拉下台。”
“可是,贺杰是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他要为非作歹,那是没法控制的。所以就有了张平康的案子。”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